直距中空之间。中心开圆孔,贯于天经之轴。四隅距中心一寸九分,各安立柱,圆顶开孔,以穿直线,与直距中径平行。下安小环,以为结赤经平行线之用。又按距星宫度,于游旋赤道安赤经平行线表,其制上画半圆,内容半方,自对角斜线起,初度至横径为四十五度,其中直径与指度表之边线相参直。半圆中心安二游表,各长二寸,距中心一寸九分。边留小脐,中开小圆孔,以线穿之。上端系于北极铜版对角之两环,下端贯于南极铜版对角之两环,各以垂球坠之。   用法,测日时刻,以四游圈东西推转,窥衡南北低昂,令日光透孔圆正,视四游圈下指时度表临天常赤道某时刻,即得。若日景为赤道所碍,则用窥衡上立表测之,令表两孔正透,仍于指时度表视时刻。或为龙柱所碍,则用平行立表测之,亦于指时度视时刻。若指时度表为子午圈所碍,则易用借弧指时度表,次用平行立表。测定日景,视借弧指时度表所指时刻,加一小时,即得。测经度,取所知正午前后一恆星,以其赤道经度之对冲,用绾经度表于游旋赤道绾定四游圈。又任设一时,用绾时度表,于其时之对冲,绾天常赤道。乃将四游圈带定游旋赤道,用窥衡测准距星,随之左旋。候至所设时刻,视绾时度表对游旋赤道某宫度分,即日赤道经度。或以本时太阳赤道经度,用绾时度表于游旋赤道绾定,又以所设时刻之对冲,于天常赤道绾定。候至所设时刻,用四游窥测月星,乃视指时度表所指游旋赤道宫度,加半周,即得所测月星赤道经度。测两曜相距经度,用平行线测经度表于游旋赤道初宫初度安定,令一人用此平行线表、左两线、右两线,并窥定距西之曜,随之左旋;一人用四游窥衡测距东之曜,视指时度表所指游旋赤道之度分,即所测两曜相距赤道经度也。测纬度,凡得经度时,随察指纬度表所指四游圈之度分,即得所测赤道纬度。其有所碍,皆如测时刻法易之。其近北极之星,则以平行借弧表测之。 志三  天文三   日月五星恆星黄赤道十二次值宿昏旦中星   日月五星自古言天之精者,知日月五星为浑象而已。近代西人制大远镜,测得诸曜形体及附近小星晕气各种,古今不同,就其著者录焉。   日之面有小黑形,常运行二十八日满一周。月之面以日光正照显明景,偏照显黑景。其面有凹凸,故虽全明之中,亦有淡黑杂景。   土星之体,彷彿卵形,旧测谓旁有两耳,今测近于赤道星面相逼甚窄,于远赤道所宕甚宽。旁有排定小星五点,最近第一星,约行二日弱;第二星行三日弱;第三星行四日半强;第四星略大,行十六日;第五星行八十日。俱旋行土星一周。   木星之面,常有平行暗景,外有小星四点。第一星行一日七十三刻;第二星行三日五十三刻;第三星略大,行七日十六刻;第四星行十六日七十二刻。俱旋行木星一周。   火星之面,内有无定黑景。   金、水星俱借日为光,合朔弦望如月。   恆星历象考成云:“恆星之名,见于春秋,而四仲中星及斗、牵牛、织女、参、昴、箕、毕、大火、农祥、龙尾、鸟帑、元驷、元鼋之属,散见于尚书、易、诗、左传、国语。至周礼春官冯相氏掌二十八星之位,而礼记月令、大戴礼夏小正稍具诸星见伏之节。盖古者敬天勤民,因时出政,皆以星为纪。秦炬之后,羲和旧术,无复可稽,其传者惟史记天官书,而所载简略。后汉张衡云:‘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二千五百’,而其书不传。至三国时,太史令陈卓始列巫咸、甘、石三家所著星图,总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六十四星。隋丹元子作步天歌,叙三垣二十八宿,共一千四百六十七星,为观象之津梁,然尚未有各星经纬度数。自唐、宋而后,诸家以仪象考测,始有各星入宿去极度分,视古加密。   “新法算书恆星图表,共星一千二百六十六,分为六等:第一等星一十七,第二等星五十七,第三等星一百八十五,第四等星三百八十九,第五等星三百二十三,第六等星二百九十五,外无名不入等者四百五十九。康熙壬子年钦天监新修仪象志,恆星亦分六等,而其数微异。第一等星一十六,第二等星六十八,第三等星二百零八,第四等星五百一十二,第五等星三百四十二,第六等星七百三十二,共计一千八百七十八。盖观星者以目之所能辨,因其相近,联缀成象而命之名。其微茫昏暗者,多不可考。故各家星官之数,多少不能画一。然列宿及诸大星,则古今中西如一辙也。”   又云:“恆星行即古岁差也,古法俱谓恆星不动,而黄道西移;今谓黄道不动,而恆星东行。盖使恆星不动而黄道西移,则恆星之黄道经纬度宜每岁不同,而赤道经纬度宜终古不变。今测恆星之黄道经度,每岁东行,而纬度不变。至于赤道经度,则逐岁不同,而纬度尤甚。自星纪至鹑首六宫之星,在赤道南者,纬度古多而今渐少,在赤道北者反是。自鹑首至星纪六宫之星,在赤道南者,纬度古少而今渐多,在赤道北者反是。凡距赤道二十三度半以内之星,在赤道北者,可以过赤道南,在赤道南者,亦可以过赤道北,则恆星循黄道东行,而非黄道之西移明矣。新法算书载西人第谷以前,或云恆星百年而东行一度,或云七十馀年而东行一度,或云六十馀年而东行一度,随时修改,讫无定数,与古人屡改岁差相同。迨至第谷,方定恆星每岁东行五十一秒,约七十年有馀而行一度,而元郭守敬所定岁差之数亦为近之。至今一百四十馀年,验之于天,虽无差忒,但星行微渺,必历多年,其差乃见。然则第谷所定之数,亦未可泥为定率,惟随时测验,依天行以推其数可也。”   仪象考成云:“康熙十三年,监臣南怀仁修仪象志,星名与古同者,总二百五十九座,一千一百二十九星,比步天歌少二十四座,三百三十五星。又于有名常数之外,增五百九十七星。又多近南极星二十三座,一百五十星。近年以来,累加测验,星官度数,仪象志尚多未合。又星之次第多不序顺,亦宜釐正。于是逐星测量,推其度数,观其形象,序其次第,著之于图。计三垣二十八宿,星名与古同者,总二百七十七座,一千三百一十九星,比仪象志多十八座,一百九十星,与步天歌为近。其尤与古合者,二十八宿次舍,自古皆觜宿在前,参宿在后,其以何星作距,古无明文。唐书云:‘古以参右肩为距’,失之太远。文献通考载宋两朝天文志云:‘觜三星,距西南星;参十星,距中星西一星。’西法,觜宿距中上星,参宿亦距中西一星。今按觜宿中上星在西南星前仅六分馀,而西南星小,中上星大,则以中上星作距可也。若参宿以中西一星作距星,则觜宿之黄道度已在参宿后一度馀,即赤道度亦在参宿后三十一分馀。今依次顺序,以参宿中三星之东一星作距星,则觜宿黄道度恆在参前一度弱,与觜前参后之序合。其馀诸座之星,皆以次顺序,无凌躐颠倒之弊。又于有名常数之外,增一千六百一十四星。近某座者即名某座增星,依次分註方位,以备稽考。其近南极星二十三座,一百五十星,中国所不见,仍依西测之旧。共计恆星三百座,三千八十三星。”   黄赤道十二次值宿古者分十二次即节气,故冬至为丑中,春分为戌中,夏至为未中,秋分为辰中。后人则以中气,而冬至在星纪之初。古不知列宿循黄道东行,且不见有岁差,即以所在星象名其次,故奎、娄为降娄,房、心、尾为大火,后人悉仍其名,而星象之更则不论。积数千年,将所谓苍龙、玄武、白虎、硃雀之四象且易其方,然则十二次之名,存古意尔。今以康熙甲子年推定十二次初度所值宿,及乾隆甲子年改定十二次初度所值宿,并纪于左。   康熙甲子年黄道十二次初度值宿:   星纪箕三度一十分;   元枵牵牛初度二十三分;   娵訾危一度;   降娄营室一十度五十七分;   大梁娄初度二十七分;   实沈昴五度一十二分;   鹑首觜觿一十度三十八分;   鹑火东井二十九度零五分;   鹑尾七星七度零四分;   寿星翼一十度三十七分;   大火角一十度三十四分;   析木房一度三十九分。   康熙甲子年赤道十二次初度值宿:   星纪箕三度三十九分;   元枵南斗二十三度二十七分;   娵訾危二度三十四分;   降娄东壁初度四十二分;   大梁娄五度四十二分;   实沈昴八度四十分;   鹑首觜觿一十度二十九分;   鹑火东井二十九度;   鹑尾张五度五十七分;   寿星轸初度零二分;   大火亢一度;   析木房五度零三分。   乾隆甲子年黄道十二次初度值宿:   星纪箕二度一十九分一十三秒;   元枵南斗二十三度二十四分一十八秒;   娵訾危初度一十二分四十四秒;   降娄营室一十度五分四十七秒;   大梁奎一十一度八分五十二秒;   实沈昴四度九分三十九秒;   鹑首参八度五十五分一十五秒;   鹑火东井二十八度一十六分五十秒;   鹑尾七星六度一十七分一秒;   寿星翼九度四十八分一十七秒;   大火角九度四十三分三十九秒;   析木房初度三十七分三十五秒。   乾隆甲子年赤道十二次初度值宿:   星纪箕二度四十分一十四秒;   元枵南斗二十二度三十五分四十七秒;   娵訾危一度五十分二十七秒;   降娄营室一十七度零三十八秒;   大梁娄四度五十二分三十三秒;   实沈昴七度三十四分三秒;   鹑首参八度一分五十五秒;   鹑火井二十八度八分一十五秒;   鹑尾张五度一十二分一秒;   寿星翼一十八度八分三十一秒;   大火亢初度一十分三十秒;   析木房四度八分一十七秒。   昏旦中星自虞书纪四仲昏中之星,而月令并举逐月昏旦。然虞书仲冬星昴,月令则昏中东壁,相去约二千年,中星相差四宿。虽由岁差之故,而古法疏略无度分,固难深论也。今以康熙壬子年所定恆星经纬度,推得雍正元年癸卯各节气昏旦中星列于志。若求乾隆九年甲子以后各节气昏旦中星,则当按乾隆甲子年改定恆星经纬度备推焉。   春分 系交节初日,后同。 昏北河 二 中 偏西四度三十四分。 旦尾中 偏东一度七分。   因无当中之星,故用近中之星而纪其偏度。又星宿并用第一星,间有第一星距中太远而用馀星者,则纪其数,如北河二及参四氐四之类。   清明昏七中星 偏东五度十四分。 旦帝座中 偏东一度五十九分。   穀雨昏轩辕 十四 中 偏西四度五十九分。 旦箕中 偏东四度十三分。   立夏昏五帝座中 偏西三十二分。 旦箕中 偏西四度九分。   小满昏角中 偏东二度二十三分。 旦南斗中 偏西三度八分。   芒种昏氐中 偏东三度二十九分。 旦河鼓 二 中 偏东二度二十一分。   夏至昏房中 偏东二度八分。 旦须女中 偏东一度四十三分。   小暑昏尾中 偏西四十分。 旦尾中 偏东三度二十五分。   大暑昏帝座中 偏西三度二十五分。 旦营室中 偏西一度五十六分。   立秋昏箕中 偏西二度三十七分。 旦土司空中 偏东一度四十分。   处暑昏南斗中 偏西二十六分。 旦娄中 偏西一度四十六分。   白露昏南斗中 偏西八度三十二分。 旦天囷中 偏西四度四十一分。   秋分昏河鼓 二 中 偏东三十四分。 旦毕中 偏西三度七分   寒露昏牵牛中 偏西五十三分。 旦参 四 中 偏西十三分。   霜降昏须女中 偏西三度四十一分。 旦天狼中 偏西五度三十七分。   立冬昏虚中 偏西三度二十分。 旦舆鬼中 偏东一度二十七分。   小雪昏北落师门中 偏东五度四十一分。 旦七星中 偏西二度十六分。   大雪昏营室中 偏西五度五十七分。 旦翼中 偏东二度五十五分。   冬至昏东壁中 偏西四度二十六分。 旦五帝座中 偏西二度一分。   小寒昏娄中 偏东三度三十三分。 旦角中 偏东六度二十四分。   大寒昏胃中 偏西二度二十分。 旦亢中 偏东四度十八分。   立春昏昴中 偏西五度三十四分。 旦氐中 偏东一度二十八分。   雨水昏参 七 中 偏西四十五分。 旦氐 四 中 偏西二度三十二分。   惊蛰昏东井中 偏西三度六分。 旦房中 偏西二度四分。 志四  天文四   康熙壬子年恆星黄道经纬度表一   揆日所以正时,候星所以纪日。日行黄道,故推测恆星,必求黄道经纬度分。且恆星循黄道东行,上考下求,每年祗加减经度五十一秒。今依康熙壬子旧测恆星黄道经纬度分,及南北之向,大小之等,为二卷。先列降娄戌宫至鹑尾巳宫,凡一百八十度之名星及附近星,如左:    表略 志五    表略 志六    表略 志七    表略 志八    表略 志九    表略 志十    表略 志十一  天文十一   △五星合聚   天官书言同舍为合,于两星、三星、四星、五星之合各有占,而以五星合为最吉,谓经度之同如合朔也。兹就三星以上同宫同宿,及两星以上同度者,著于篇。   顺治元年正月庚戌,土木金聚于降娄两旬馀。丙辰,土金同躔壁三度。三月乙巳,土水同躔壁八度。   二年二月乙亥,金水同躔危一度。三月庚子,土金水聚于降娄旬馀;己酉,土水同躔奎七度。四月壬戌,土金同躔奎九度;癸酉,木水同躔毕五度。闰六月己酉,火金水聚于鹑尾。七月庚申,聚于翼;丁卯,聚于寿星两旬;壬申,聚于轸。八月癸未,聚于角;丁酉,聚于亢;戊戌,聚于大火。   三年三月庚戌,土金水聚于大梁旬馀;壬子,土水同躔娄七度。四月丁酉,土火金聚于大梁月馀。五月癸丑,聚于胃旬馀。六月甲申,木水同躔井十九度。七月乙丑,木火金聚于鹑首聚于井;丙寅,木金同躔井二十八度。   四年二月庚子,木火同躔井二十八度。三月丁未,土金水聚于大梁两旬;丙辰,聚于胃,金水同躔胃二度;戊午,土水同躔胃六度;庚申,土金同躔胃七度。六月乙未,木水同躔柳十度。七月庚申,火金同躔轸五度。八月己巳,火金水聚于寿星。十月戊子,聚于析木旬有九日;癸巳,聚于尾。   五年四月甲午,火金水聚于大梁旬馀,聚于娄。闰四月乙巳,聚于胃;丙午,火金同躔胃二度;丙辰,土水同躔毕四度。五月丁卯,土火金水聚于实沈,土金同躔毕五度。七月甲戌,木金水聚于鹑尾两旬馀,聚于张氵夹旬。   六年三月丙寅,土金同躔毕八度。五月庚申,土水同躔觜一度。六月辛卯,木火同躔翼十三度。九月戊午,木水同躔轸十二度。   七年三月壬申,火金水聚于降娄。四月辛卯,聚于大梁。五月丁巳,聚于实沈;癸亥,土水同躔井初度;乙丑,土金水聚于鹑首旬馀;乙亥,聚于井旬馀。六月庚戌,土火水聚于井旬馀;辛亥,聚于鹑首旬馀。七月癸丑,土火同躔井七度。九月辛未,木水同躔氐三度。   八年正月甲子,金水同躔危二度。四月辛未,土水同躔井十四度。六月甲寅,土金水聚于鹑首旬馀;乙卯,聚于井旬馀;癸酉,土金同躔井二十二度。八月乙卯,木火同躔心二度。十月戊辰,木金水聚于析木旬馀;壬申,木金同躔尾十度。十一月乙亥朔,木金水聚于尾。癸卯,火金水聚于元枵。十二月丁卯,聚于危。   九年正月己亥,火金同躔壁五度。四月癸亥,土金水聚于鹑首,聚于井旬馀;庚午,土金同躔井二十六度。六月丁卯,土水同躔鬼二度。七月丁丑,土火水聚于鹑火;丁亥,土火同躔柳初度。   十年正月壬午,木水同躔牛二度;壬辰,木金水聚于牛;癸巳,聚于元枵两旬馀。六月癸亥,土金水聚于鹑火旬馀。闰六月丙寅,聚于柳;辛未,土水同躔柳九度;壬申,土金同躔柳九度。十月丙戌,木火金聚于元枵。十一月庚子,木金同躔女十度。   十一年正月己酉,木水同躔危四度。二月辛巳,火金水聚于大梁旬馀;己丑,聚于胃。六月庚午,土火水聚于鹑火;乙亥,土水同躔星四度。八月壬戌,土火同躔张二度;癸酉,土火金水聚于鹑尾旬馀;丁丑,土金同躔张三度;乙亥,土火金水聚于张。九月辛卯,火金同躔翼二度。   十二年正月乙巳,木金水聚于娵訾;乙卯,聚于室氵夹旬。二月甲子,木金同躔室十四度;乙丑,木金水聚于降娄两旬;戊辰,聚于壁。六月癸酉,土金同躔张七度;丙子,土金水聚于鹑尾旬馀;丁丑,聚于张。八月乙亥,土水同躔张十四度。   十三年七月癸亥,土火金水聚于鹑尾旬馀。八月丙子朔,土金同躔翼七度;壬辰,土火同躔翼九度。   十四年二月庚子,木金同躔毕一度。六月癸巳,木金水聚于鹑首;丙申,聚于井。十月己卯,土金同躔轸八度。   十五年四月丁丑,木火同躔井八度。五月乙巳,木火金水聚于鹑首;丁未,聚于井。七月己亥,木水同躔井二十五度;己未,火金水聚于鹑尾旬馀。八月乙亥,土金水聚于寿星氵夹旬;丙戌,土火水聚于寿星氵夹旬。九月己未如之;庚申,聚于角旬馀;辛酉,土火同躔角三度。   十六年二月甲戌,金水同躔女八度;丁丑,火金水聚于元枵。九月辛巳,土金水聚于大火两旬。   十七年六月癸巳,木火金聚于张旬馀;戊戌,木金同躔张十一度;癸丑,木火金水聚于鹑尾两旬,木火水聚于张。七月乙卯,木火同躔张十四度;癸亥,木水同躔张十六度;壬申,木火金水聚于翼旬馀。九月己卯,土火水聚于大火旬馀。十月乙酉,土火同躔氐四度;丙戌,土火水聚于氐氵夹旬。十一月丙子,土金同躔氐十六度。十二月庚戌,火金水聚于星纪旬馀。   十八年正月甲寅,聚于斗;庚申,火水同躔斗十九度;乙亥,火金水聚于元枵。六月己卯,金水同躔井二度。闰七月乙巳,木金同躔轸十二度。八月壬申,土金同躔氐十二度。九月丁丑朔,土金水聚于大火。   康熙元年三月己亥,金水同躔奎八度。九月甲戌,木火水聚于大火旬馀;庚辰,聚于氐旬馀;辛巳,木火同躔氐八度;乙酉,木水同躔氐九度;戊子,火水同躔氐十三度。十月丙午,土火同躔心三度。十一月辛未朔,五星聚于析木,土金水聚于心;乙亥,土金同躔心六度;乙酉,土水同躔尾初度。十二月庚子朔,火金水聚于星纪旬馀;甲辰,聚于斗;戊申,聚于牛;甲寅,火金同躔斗二十二度;戊午,火金水聚于元枵旬馀。   二年二月辛亥,金水同躔壁五度;戊辰,火水同躔室七度。九月丙戌,土木同躔尾三度;甲午,土木金水聚于析木旬馀。十月乙未朔,土木金聚于尾旬馀。十一月癸巳,土水同躔尾十度。十二月戊戌,木水同躔箕三度。   三年正月壬午,木金同躔斗三度。六月丙辰,金水同躔井十度。八月甲申,火金水聚于大火。九月戊申,土火金聚于析木两旬。十月乙丑,土火同躔箕一度;庚午,土火金聚于箕;壬申,木火金聚于星纪两旬馀;丁丑,聚于斗两旬。十一月庚寅,木金同躔斗十六度;丁酉,土木火水聚于星纪氵夹旬;己亥,木火水聚于斗,木火同躔斗十八度;壬子,火金水聚于元枵;丁巳,火水同躔女一度。十二月丁卯,木火水聚于元枵。   四年六月丁卯,火金水聚于鹑首;己巳,聚于井。七月癸丑,火金同躔井二十八度。   五年二月己未,木金水聚于娵訾,聚于危;乙丑,木水同躔危十一度;己卯,金水同躔壁一度。十月丙辰,火金同躔箕二度;丁巳,土火金聚于星纪月馀;乙丑,聚于斗两旬馀;癸酉,土金同躔斗十一度。十二月癸丑,火金水聚于元枵旬馀;壬申,火金同躔虚九度。   六年二月丁未,金水同躔女六度;癸酉,木火水聚于降娄旬馀。五月辛亥,火金水聚于实沈。六月庚子,火金同躔井二十六度。   七年二月庚寅,木金水聚于大梁旬馀。四月辛卯,木水同躔胃十一度。   八年正月癸卯,土水同躔女九度。五月癸巳朔,木火金水聚于实沈旬馀;甲午,木火同躔觜初度;甲辰,木水同躔觜三度;丁巳,火金水聚于鹑首。六月丁丑,木火金聚于鹑首。七月乙未,火金水聚于鹑火旬馀。   九年六月丙午,木金水聚于井。十月丁酉,金水同躔氐四度。   十年正月庚申,土金水聚于娵訾两旬馀,聚于危旬馀;戊辰,土金同躔危十度;辛未,金水同躔危十四度。四月丙戌,火金水聚于实沈旬馀;戊戌,聚于觜;癸卯,聚于鹑首两旬馀;乙巳,聚于井两旬;丁未,火水同躔井三度。五月己卯,木金同躔柳十三度。六月丙戌,木火金聚于鹑火。七月庚戌朔,木火水聚于鹑火旬馀;甲子,聚于星;壬申,木火同躔星六度;甲戌,木火水聚于鹑尾旬馀。十月丁未,火金水聚于大火。   十一年三月戊申,土金水聚于娵訾;壬申,土金同躔室八度。六月丁酉,金水同躔井九度。闰七月丁丑,木金水聚于鹑尾;戊寅,木水同躔箕四度。八月己酉,木金水聚于寿星旬馀。   十二年二月壬子,土水同躔壁一度。三月戊子,火金同躔觜九度;癸巳,同躔井一度。五月壬辰,金水同躔井三度。六月庚申,火水同躔星三度。九月戊辰,木火水聚于寿星旬馀。十月甲寅,木火金聚于大火两旬馀。十二月甲子,火金水聚于星纪。   十三年正月丁亥,金水同躔虚五度。三月庚午,土金同躔奎初度。十月辛丑,木水同躔氐十五度。   十四年三月丁卯,土水同躔娄初度。五月丁卯,土金水聚于大梁;甲戌,土金同躔娄八度。八月壬申,火金水聚于寿星旬馀。九月丙申,聚于大火。十月壬申,木火金水聚于析木旬馀。十一月丙戌,火水同躔心六度;己亥,木火水聚于箕;癸丑,聚于星纪旬馀。十二月辛酉,聚于斗;甲子,木火同躔斗二度。   十五年二月己巳,土金同躔娄十一度。四月戊午,土水同躔胃四度。   十六年二月戊申朔,木金同躔女六度。四月庚戌,土金水聚于大梁;壬戌,土水同躔昴三度;甲戌,土金水聚于实沈。八月庚申,火金水聚于寿星旬馀;壬申,聚于角。九月丁丑,火水同躔角八度;庚辰,火金水聚于大火两旬馀;辛巳,聚于亢旬馀;丁酉,聚于氐。   十七年正月辛巳,木金水聚于娵訾;甲申,木水同躔危四度。二月戊辰,木火水聚于娵訾两旬,聚于危旬馀。三月乙酉,木火同躔危十九度;戊子,木火水聚于室;己亥,火金水聚于降娄。闰三月丙寅,土水同躔毕七度;己巳,火金同躔奎四度。五月庚戌,金水同躔胃九度;庚申,土火金水聚于实沈。六月癸巳,土火同躔觜二度。   十八年二月丁丑,木金同躔壁八度;乙酉,木金水聚于降娄。三月戊午,土金水聚于实沈两旬馀。四月甲戌,土金同躔觜四度;丙子,土金水聚于觜。七月乙亥,火金水聚于寿星。十月壬戌,火金同躔心二度。   十九年四月戊寅,木水同躔胃十一度;庚辰,木火金水聚于大梁。五月辛卯,火金水聚于胃旬馀;丁酉,火水同躔胃八度;己亥,火金同躔胃九度;甲辰,木火金水聚于昴;辛亥,聚于实沈旬馀;乙卯,火金水聚于毕。六月庚午,土金水聚于鹑首;辛未,聚于井;壬午,土金同躔井十三度。八月甲子,土火同躔井十八度。   二十年三月乙卯,木金同躔毕十度。五月辛酉,木金水聚于鹑首旬馀,聚于井旬馀;甲子,金水同躔井六度;癸酉,土水同躔井二十四度。六月丁酉,土木金聚于鹑首旬馀;庚子,聚于井两旬馀。   二十一年二月丁酉,火金水聚于降娄两旬馀。三月甲子,火金同躔娄四度。四月甲申,火金水聚于大梁;辛丑,聚于实沈。五月丁巳,木金水聚于鹑首旬馀;戊午,聚于井旬馀;辛未,同躔井二十四度。六月戊寅,土水同躔柳一度;庚寅,土木金水聚于鹑火,土金水聚于柳氵夹旬。七月戊午,土木水聚于柳旬馀;辛未,土木火水聚于鹑火氵夹旬;八月庚辰,土木火聚于柳两旬馀。   二十二年正月丁未,土木同躔柳十一度。六月癸酉,土木水聚于鹑火两旬馀;庚辰,聚于柳。闰六月乙丑,土金水聚于鹑火旬馀。七月癸未,木水同躔张三度;己丑,木金水聚于鹑尾;乙未,木金同躔张五度。八月癸丑,土木金聚于鹑尾。十二月乙卯,火金水聚于娵訾旬馀。   二十三年正月庚寅,火金同躔壁十度。五月庚寅,火水同躔井八度;壬辰,土金同躔张初度,土木金聚于张旬馀。七月丁丑,土木金水聚于鹑尾旬馀;庚辰,土金水聚于张;辛巳,土水同躔张六度;丙戌,金水同躔张十四度;癸巳,木水同躔翼九度。八月戊申,土火金聚于鹑尾旬馀;辛亥,聚于张两旬馀。九月己巳,土火同躔张十一度;乙亥,土金同躔张十二度。十月甲午,木金水聚于寿星;丙申,木火金聚于寿星两旬馀;戊申,聚于轸;己酉,木金同躔轸八度。   二十四年二月乙未,金水同躔虚一度。七月甲戌,土金水聚于鹑尾旬馀;乙亥,聚于张氵夹旬;甲申,金水同躔张十六度。八月壬辰,土金水聚于翼;甲午,木金水聚于寿星两旬馀;庚戌,聚于角氵夹旬。十月甲辰,木水同躔亢六度。   二十五年二月庚寅,火金同躔奎五度。三月甲戌,火金水聚于大梁。七月庚寅,土水同躔翼十度。八月己未,火金水聚于鹑尾旬馀;丙子,土火金水聚于翼。九月丙戌,聚于寿星旬馀;庚寅,土金水聚于轸,土金同躔轸初度;庚子,土火同躔轸一度。十月壬申,木金水聚于析木。   二十六年正月丙申,木火同躔尾十度。二月乙亥,金水同躔娄四度。七月戊子,土金同躔轸三度。九月戊子,土水同躔轸十度。十月辛未,木水同躔箕二度。   二十七年正月戊寅,木金火聚于星纪;丙申,木金同躔斗十二度。六月壬子,火水同躔鬼三度。八月辛亥,火金同躔张十一度;乙卯,火金水聚于鹑尾。九月戊寅,土火金水聚于寿星旬馀;丁亥,土金水聚于角;辛卯,土水同躔角八度。十月壬寅,金水同躔氐五度。   二十八年正月癸未,木水同躔女三度。九月甲午朔,土水同躔亢七度。十月戊寅,土金水聚于大火旬馀;丁亥,聚于氐。   二十九年正月甲寅,木金水聚于娵訾两旬馀。二月戊辰,木金同躔危十八度;壬申,木水同躔危十九度。五月辛卯朔,火金水聚于鹑首;癸巳,聚于井;丙辰,聚于鹑火。六月己卯,火金同躔星四度。八月甲申,土金同躔氐五度;丁亥,土金水聚于大火氵夹旬。九月乙卯,土火水聚于大火四旬馀。十月庚辰,聚于氐旬馀。十一月庚寅,土火同躔氐十三度;壬辰,土水同躔氐十三度。   三十年二月辛酉,火金水聚于元枵旬馀。五月甲午,木金同躔娄四度。九月乙卯,金水同躔角五度。十月甲午,土金水聚于析木旬馀。   三十一年二月戊戌,木金同躔胃五度。六月丁未,火金水聚于鹑尾旬馀。十月辛卯,土火水聚于析木旬馀;己亥,土水同躔尾二度;乙巳,土火水聚于尾。十一月辛亥,土火同躔尾四度。十二月乙未,火金水聚于星纪旬馀;辛丑,聚于斗。   三十二年正月庚申,聚于元枵旬馀;丁卯,聚于女。二月丁亥,聚于娵訾。四月癸巳,金水同躔胃十一度。五月乙丑,木金同躔井二度;壬申,木水金聚于鹑首旬馀。六月癸酉朔,聚于井旬馀。九月戊午,木水同躔井二十二度。十月壬午,土金同躔尾十度。十一月壬寅,土水同躔尾十二度。   三十三年七月己丑,木金同躔柳九度。十月丁巳,土火水聚于箕旬馀。十一月己巳,土火同躔斗初度;癸巳,土火金水聚于星纪。十二月戊戌,聚于斗;庚子,土水同躔斗三度;癸卯,火金同躔牛二度;癸丑,火金水聚于元枵旬馀。   三十四年正月丁丑,聚于娵訾,聚于危;庚辰,金水同躔危十九度。五月壬午,木金水聚于鹑火旬馀。六月辛卯朔,金水同躔星三度。十二月甲辰,土水同躔斗十三度。   三十五年正月壬午,土金同躔斗十七度。五月戊寅,木火同躔张十七度。八月辛丑,木金水聚于翼;丙午,聚于寿星旬馀;己酉,木火同躔翼十五度;庚戌,木金同躔翼十五度。九月乙卯,木金水聚于轸。十月甲午,火金水聚于析木。十一月丁巳,土火金聚于星纪两旬馀;癸亥,聚于斗旬馀。十二月丁亥,土火同躔斗二十一度。   三十六年正月壬戌,火水同躔虚六度;丁卯,火金水聚于娵訾。六月乙丑,聚于鹑首;戊辰,聚于井。八月戊申朔,火金同躔柳初度。十月己未,木金水聚于大火氵夹旬。   三十七年正月癸未,土金水聚于元枵旬馀。八月乙巳,木火同躔氐十度;壬子,木火金聚于大火。九月壬辰,聚于析木。十月癸丑,火金同躔斗三度。十二月壬寅,土火金水聚于元枵旬馀,土火同躔女十度;甲辰,土金同躔女十度;己未,金水同躔女九度。   三十八年正月壬午,金水同躔牛四度。二月己酉,土水同躔虚六度。三月甲戌,土金同躔虚九度。五月丁酉,火金水聚于实沈。六月癸亥,聚于鹑首。七月己丑,火金同躔井三十度;庚寅,同躔鬼初度。八月甲戌,火金水聚于鹑尾。十月乙酉,木水同躔箕八度;戊子,木金水聚于星纪两旬;甲午,聚于斗旬馀,木金同躔斗一度。   三十九年正月壬子,土水同躔危七度。十月辛酉,木火同躔斗二十度。十二月己未朔,土火同躔危十一度。   四十年五月丁亥朔,火金水聚于实沈;癸卯,聚于鹑首旬馀;乙巳,聚于井旬馀;丙辰,火金同躔井十四度。十二月庚申,土木金聚于娵訾两旬馀;丁卯,木金同躔危七度。   四十一年正月壬寅,土木水聚于娵訾旬馀。二月己未,土水同躔室八度;壬戌,土木水聚于室。三月壬寅如之;丙午,土木金水聚于降娄两旬馀。四月庚申,土金水聚于壁;辛未,土木金聚于壁;丙子,土木同躔壁一度。十一月己巳,土木火聚于降娄四旬馀;乙亥,土火同躔室十四度。十二月壬午,木火同躔壁三度;甲申,金水同躔牛一度;乙酉,土木火聚于壁旬馀。   四十二年正月庚午,土木金水聚于降娄。二月庚辰,土金同躔壁六度。四月丁酉,火金水聚于鹑首旬馀;己亥,聚于井旬馀。五月庚午,聚于鹑火。十月庚寅,聚于大火旬馀。   四十三年四月甲申,土金同躔娄初度。   四十四年二月戊寅,土火金聚于大梁;辛巳,土金同躔娄三度。三月乙巳,木火金聚于实沈;辛酉,木火同躔觜三度。四月乙丑,土水同躔娄九度;丁卯,木火金聚于觜。闰四月丙申,聚于鹑首两旬馀;癸卯,聚于井旬馀;丙辰,木金同躔井三度。五月庚寅,木水同躔井十度。九月丙子,火金水聚于寿星。十二月丁未,聚于星纪;辛亥,金水同躔斗二十一度。   四十五年三月癸未,土金同躔胃九度。五月壬午,木金同躔鬼二度。六月壬寅,木水同躔柳二度。八月癸巳,土火同躔昴八度。   四十六年六月庚寅,土金同躔毕八度;癸卯,木火同躔张初度。七月壬子,木火水聚于鹑尾;甲子,聚于张旬馀。八月癸巳,木金水聚于鹑尾两旬馀;丙申,聚于张旬馀。九月庚申,火金水聚于寿星。十月壬午,聚于大火;癸未,聚于亢;壬辰,聚于氐;甲午,火金同躔氐三度。十一月乙卯,火金水聚于析木。   四十七年正月己酉朔,火水同躔斗二度。闰三月乙酉,土金同躔毕十一度。六月癸丑,木金水聚于鹑尾旬馀。八月己酉,土火同躔井初度;乙丑,木水同躔轸四度。十月壬戌,木金同躔角三度。   四十八年四月甲寅,金水同躔胃九度。五月乙亥,土水同躔井二度;乙酉,土金水聚于鹑首;丁亥,聚于井;庚寅,土金同躔井四度。七月戊戌,木火金聚于寿星。八月乙卯,火金水聚于寿星;乙丑,木火金聚于亢;丙寅,木金同躔亢三度。九月辛未,木火同躔亢四度;壬申,木火金水聚于大火旬馀;癸酉,木火水聚于亢;庚辰,火金水聚于氐,火水同躔氐初度。十月丙午,火金水聚于析木。   四十九年三月壬午,聚于降娄旬馀,火水同躔室九度。四月己亥,火金同躔壁七度。五月壬午,土水同躔井十五度。六月己酉,火金同躔昴七度。七月癸酉,土金水聚于鹑首;乙亥,聚于井;戊子,土火金聚于鹑首氵夹旬;辛卯,聚于井氵夹旬。闰七月乙未,土金同躔井二十四度。十月己卯,木金水聚于析木旬馀;丙戌,聚于氐旬馀;己丑,木金同躔尾四度。   五十年正月壬辰,金水同躔危五度。四月辛未,土金水聚于鹑首两旬;癸酉,聚于井两旬。五月辛卯,土金同躔井二十八度。七月己丑,火金水聚于寿星;己酉,火金同躔角六度。八月甲戌,火金水聚于大火氵夹旬。九月己丑,火金同躔氐十三度。十一月庚寅,木水同躔斗三度;癸巳,木火水聚于星纪旬馀;戊戌,聚于斗旬馀。   五十一年正月己酉,木金同躔斗二十一度。五月丁亥,火金同躔胃十二度;癸巳,火金水聚于实沈两旬馀;庚子,聚于毕氵夹旬。六月辛酉,金水同躔井五度;庚辰,土金水聚于鹑火旬馀。七月丙戌,聚于柳。十二月癸丑,木金水聚于元枵旬馀。   五十二年六月丁亥,土水同躔星五度。八月壬辰,土金水聚于鹑尾。   五十三年正月戊甲,金水同躔女八度;庚戌,木火同躔室初度;戊午,木火金水聚于娵訾;丙寅,木火水聚于室。二月己卯,火水同躔壁七度;庚辰,木金同躔室七度;壬午,火金水聚于降娄;辛卯,木火金聚于降娄旬馀。三月丙午,火金水聚于大梁旬馀;丁未,聚于娄旬馀。六月丙戌,土金水聚于鹑尾两旬馀;戊子,聚于张旬馀;甲午,土金同躔张九度;丁酉,土水同躔张九度。十月庚辰,土火同躔翼三度。   五十四年八月乙亥,土金水聚于鹑尾旬馀;辛卯,土水同躔翼八度;壬辰,土金水聚于翼。九月己亥,土金同躔翼九度。   五十五年正月己酉,火金水聚于娵訾。二月庚午,聚于降娄;庚辰,火金同躔奎三度。三月壬辰朔,木火金聚于大梁两旬馀;辛亥,木金同躔昴一度。闰三月甲戌,木火金聚于实沈;己卯,木火同躔昴七度。四月辛卯,木火水聚于实沈旬馀;甲午,聚于毕;辛丑,火水同躔毕十二度。八月甲午,土水同躔轸二度。九月壬午,土火金聚于寿星两旬馀。十月辛卯,聚于轸氵夹旬;戊申,土火同躔轸十度。   五十六年四月己酉,木水同躔井四度。五月丙寅,木金水聚于鹑首两旬馀;己巳,聚于井两旬馀;丙子,木金同躔井十度。八月乙酉,土金水聚于寿星两旬;庚寅,聚于轸;戊戌,聚于角,土水同躔角初度。   五十七年七月庚戌,木火水聚于鹑火旬馀;甲寅,聚于柳;己未,木火同躔柳八度。八月庚辰,木火金聚于鹑火。闰八月庚午,火金水聚于寿星两旬馀。九月辛巳,聚于轸;甲午,土金水聚于大火旬馀;乙未,聚于亢;丁酉,土水同躔亢六度;庚子,土金同躔亢六度。十月丙辰,土火金聚于大火;甲戌,土火同躔亢十度。   五十八年六月壬寅朔,木金同躔张二度;癸亥,木金水聚于鹑尾;己巳,木水同躔张八度。八月己酉,土金同躔氐初度。九月庚寅,土金水聚于大火旬馀;丁酉,聚于氐。十月庚子朔,土水同躔氐五度。   五十九年六月辛亥,火金水聚于鹑火。七月丙戌,聚于鹑尾两旬馀;戊子,聚于张旬馀。八月戊戌,火金同躔张十二度。九月庚午,木火金水聚于寿星;丙子,木火水聚于轸;庚辰,木水同躔轸十度;丁亥,土金水聚于大火旬馀。十月乙未,聚于氐;丙申,土金同躔氐十五度;癸卯,土水同躔氐十五度。十二月甲午,土火水聚于析木旬馀。   六十年九月壬辰,木水同躔氐一度;戊申,土水同躔心三度。十一月戊子朔,土金水聚于析木两旬馀;戊戌,聚于尾氵夹旬;己亥,土金同躔尾一度。   六十一年五月辛丑,火金水聚于鹑火两旬馀;戊申,聚于柳。九月丁酉,土金同躔尾四度;癸卯,木土金水聚于析木。十一月丁酉,土木火水聚于析木两旬馀;戊戌,聚于尾氵夹旬;甲辰,木水同躔尾十度;乙巳,土水同躔尾十一度。十二月壬子朔,土木同躔尾十二度;乙卯,土火同躔尾十二度。   雍正元年正月癸未,木火金聚于星纪两旬;庚子,火金同躔斗二十一度。三月壬午,火金水聚于娵訾氵夹旬。十一月癸巳,土金同躔箕三度。十二月丙午朔,土木金水聚于星纪旬馀;丁未,土水同躔箕五度;庚戌,木金水聚于斗;丁巳,木水同躔斗十二度。   二年七月壬寅朔,火金水聚于鹑尾旬馀。十一月庚戌,土水同躔斗五度;癸丑,土火水聚于星纪。十二月癸酉,土火同躔斗八度;乙亥,木水同躔女十度;壬午,土火金聚于星纪旬馀;丁亥,聚于斗。   三年正月丁未,木火金水聚于元枵旬馀;癸丑,火金水聚于女;乙卯,金水同躔女三度;癸亥,火金水聚于虚。二月己巳朔,同躔虚八度;庚午,木火金水聚于娵訾旬馀;辛未,聚于危氵夹旬;癸酉,木火同躔危二度。十月辛卯,土金同躔斗十三度。十一月乙卯,土水同躔斗十五度。十二月辛巳,木金同躔危十七度。   四年正月丙午,土水同躔斗二十一度。二月甲申,木金水聚于降娄旬馀。四月甲戌,木金同躔壁七度。十二月癸亥,火金水聚于星纪两旬;己巳,聚于斗旬馀;丁亥,土火金聚于元枵两旬。   五年正月戊子朔,聚于牛;甲午,火金同躔女初度;戊申,土火金水聚于星纪;壬子,土火水聚于元枵。二月乙丑,火金水聚于娵訾旬馀,聚于危;辛巳,木金水聚于降娄旬馀。三月己亥,聚于大梁两旬馀;庚子,聚于娄氵夹旬。闰三月庚辰,木火水聚于大梁两旬馀;辛巳,聚于娄。四月丁酉,聚于胃;庚子,木火同躔胃二度。九月壬申,金水同躔氐八度。   六年十月庚辰,火金水聚于析木旬馀;庚寅,聚于尾。十一月壬申,土火金聚于元枵两旬。十二月戊子,土金同躔虚五度;壬寅,土火水聚于元枵氵夹旬。   七年正月乙丑,聚于危;丙寅,火水同躔危十二度;戊辰,土火水聚于娵訾旬馀。五月乙卯,火金水聚于实沈;癸亥,木水同躔井十度。七月丙辰,木火金水聚于鹑首;己未,聚于井。闰七月丙子,木火同躔井二十六度;丁亥,木火金聚于鹑火两旬馀;戊子,木金同躔井二十八度。   八年正月辛巳,土金水聚于娵訾两旬馀;壬午,聚于危;壬辰,土金同躔危十三度。十二月丙申,火金水聚于元枵;己未,土火水聚于娵訾旬馀,聚于危。   九年正月丙寅,土火同躔室初度。二月壬戌,土水同躔室七度。三月壬辰,土金同躔室十度。六月己酉,火金水聚于鹑首旬馀;辛亥,聚于井氵夹旬。七月甲戌,聚于鹑火旬馀;己酉,木水同躔张十四度。八月丙辰,木金同躔翼二度;丁巳,木火金聚于鹑尾。   十年六月丙子,金水同躔张四度。   十一年正月丙戌,土火同躔壁八度。二月戊辰,土水同躔奎初度。五月戊戌,火金水聚于鹑首;己亥,聚于井旬馀;甲辰,火金同躔井十六度;己酉,火水同躔井二十度。六月癸丑,金水同躔井二十七度;辛酉,火金水聚于鹑火氵夹旬。   十二年二月甲寅,土金水聚于降娄旬馀;丁卯,聚于奎;丙子,土水同躔娄初度。五月辛卯,土金同躔娄九度。十一月辛巳,木金水聚于析木两旬馀;辛卯,聚于尾旬馀。   十三年正月庚子,金水同躔危九度。二月己酉,土火同躔娄九度。闰四月辛未,土水同躔胃六度;壬辰,火金水聚于鹑首;甲午,聚于井。五月癸丑,聚于鹑火。十月辛巳,聚于大火旬馀。十二月癸酉,木水同躔斗十九度。   乾隆元年正月壬戌,木金同躔牛六度。四月甲戌,土水同躔昴四度。六月丙子,金水同躔井十七度。九月乙卯,同躔氐十度。十二月壬申,木金水聚于元枵。   二年二月辛酉,木水同躔危三度;乙亥,土火同躔毕一度。三月癸巳,土火金聚于实沈两旬;癸卯,土金同躔毕四度。四月辛未,土金水聚于实沈;戊寅,土水同躔毕八度;癸未,土金水复聚实沈。五月庚戌,土金同躔毕十二度。七月丁亥朔,同躔觜一度。闰九月壬戌,火金水聚于寿星。十月丙戌,火水同躔氐三度;丁亥,火金水聚于大火;辛亥,聚于析木。十一月乙卯,火金同躔心初度。十二月辛亥,金水同躔女六度。   三年二月丙申,木金水聚于降娄旬馀;庚子,聚于壁。三月乙亥,土金水聚于实沈两旬馀。四月癸巳,聚于觜;戊戌,土金同躔觜七度。十一月乙亥,金水同躔牛四度。   四年二月乙巳,土火同躔井二度。三月乙卯,木水同躔娄八度。四月己亥,木金水聚于大梁旬馀。八月丁丑,火水同躔翼十四度;丙申,金水同躔翼初度。九月癸丑,火金水聚于寿星;癸酉,聚于大火旬有七日。十月庚辰,聚于氐氵夹旬;戊戌,聚于析木氵夹旬。十一月壬申,金水同躔斗十五度。十二月壬辰,火水同躔斗二度。   五年正月甲寅,同躔斗十九度。三月癸亥,木金同躔毕一度。五月甲辰,土金同躔井二十度。六月乙酉,土水同躔井二十四度。闰六月戊申,金水同躔张三度。   六年二月癸卯,土木火聚于井旬有八日。三月己卯,土火同躔鬼初度。五月庚午,木金水聚于鹑首旬馀;癸酉,聚于井旬馀;戊寅,木水同躔井十六度。六月乙未,土金水聚于鹑火旬馀;乙卯,复聚四日;戊午,金水同躔星四度。七月辛未,土木水聚于鹑火两旬。九月丁卯,火金水聚于大火;己丑,聚于析木氵夹旬。   七年三月庚申朔,火水同躔室六度;庚午,火金水聚于室;癸酉,聚于降娄两旬,火金同躔室十五度;戊寅,金水同躔室十四度;乙酉,火水同躔壁九度。五月癸未,土木水聚于鹑火月馀。六月己丑,聚于柳两旬馀;壬寅,火水同躔毕五度。七月乙酉,土木金水聚于鹑火。八月戊子,土木水聚于星;乙巳,土木金聚于星;己酉,聚于鹑尾两旬馀。九月丙寅,聚于张。十一月辛卯,土木火聚于鹑尾两月;庚午,聚于张月馀。十二月戊子,土火同躔张四度;甲寅,同躔张二度。   八年二月辛卯,金水同躔室二度。五月戊子,土木火聚于张;癸卯,土木火金聚于鹑尾;乙巳,土木金聚于张旬馀。七月戊子,土木水聚于鹑尾旬馀;庚寅,聚于张。八月癸亥,火金水聚于大火旬有七日;甲戌,聚于氐。九月壬午,金水同躔氐四度;丁未,同躔亢二度。   九年正月壬午,火水同躔危三度。三月丁亥,火金水聚于降娄。四月丁丑,火金同躔昴三度。五月甲申,火金水聚于实沈旬馀;乙未,金水同躔觜一度。六月庚申,火金水聚于鹑首;癸亥,聚于井。七月庚寅,土金水聚于鹑尾旬馀;癸巳,聚于张。八月甲寅,木水同躔轸十度,木金水聚于寿星两旬馀;壬申,聚于角。九月丙子,金水同躔角六度。   十年二月己巳,土火同躔翼八度;壬申,同躔翼七度。四月己巳,同躔翼五度。七月甲午,木火同躔亢六度。八月壬寅,土水同躔翼十一度。九月庚午朔,同躔翼十五度。十月癸卯,土金水聚于寿星。   十一年正月壬申,金水同躔斗十二度。三月戊辰,火金水聚于降娄旬馀;壬辰,聚于大梁两旬馀。闰三月甲辰,聚于胃;丁巳,火水同躔胃九度。七月丁未,土金同躔轸五度。九月庚子,木金同躔尾一度。十月丙子,木水同躔尾九度。十一月己未,木金水聚于星纪月馀。十二月壬戌朔,木水同躔箕四度;癸未,金水同躔斗十一度;丙戌,木金水聚于斗。   十二年七月戊午,金水同躔星二度。八月丙戌,土金水聚于星、寿星旬有七日。九月壬寅,聚于角;己酉,聚于大火旬馀,土金同躔角九度;壬子,木火同躔斗五度。   十三年二月壬戌,火金水聚于降娄氵夹旬。七月庚子,聚于鹑火两旬馀;壬寅,火水同躔柳二度;辛亥,火金水聚于柳旬馀。闰七月戊午,同躔柳十二度。八月丙午,土水同躔亢九度。十月丙申,土金水聚于大火。十一月辛亥朔,土火金聚于大火氵夹旬。十二月乙酉,土火同躔氐八度。   十四年正月丁丑,木金水聚于娵訾两旬馀。二月戊子,聚于危;庚寅,金水同躔危十八度。六月丁丑朔,同躔井二十八度。八月戊戌,土金水聚于大火旬有七日。九月丁未,聚于氐,土金同躔氐八度;甲寅,土水同躔氐八度;辛未,同躔氐十度。十一月庚午,木火金聚于娵訾氵夹旬。十二月戊戌,木金同躔室七度。   十五年正月庚戌,木火金聚于降娄旬馀。二月乙未,木金同躔壁五度。三月戊甲,木金水聚于降娄旬有六日;庚戌,金水同躔室十二度。九月乙丑,火金水聚于寿星旬馀。十月己亥,聚于大火。十一月乙巳,土金水聚于析木旬馀;戊申,聚于心。   十六年正月甲辰,土火同躔尾初度;壬子,金水同躔虚六度。三月辛酉,木金水聚于大梁。四月己巳,木水同躔胃一度。九月乙酉,金水同躔亢初度。十月壬子,土水同躔尾四度。十二月丙午,土金同躔尾十度。   十七年二月甲辰,木火同躔毕一度。三月戊寅,木火水聚于实沈。四月甲寅,金水同躔胃十一度。五月壬戌,木金水聚于实沈两旬;戊寅,聚于觜。六月壬辰,聚于鹑首;丁未,火金水聚于鹑火。七月辛未,聚于鹑尾。八月庚寅,聚于翼旬馀;丁酉,金水同躔翼十度,辛丑,火水同躔翼七度。九月丁丑,同躔角初度。十月己亥,土金水聚于析木;甲辰,土金同躔尾十二度;甲寅,土水同躔尾十三度。十二月丙辰,土火水聚于星纪氵夹旬。   十八年正月辛酉,土火同躔箕五度。六月癸巳,木水同躔井二十二度。八月壬寅,木金同躔柳二度。十一月甲子,土水同躔箕八度。十二月甲午,金水同躔尾十三度;壬寅,土金水聚于星纪旬有九日;己酉,聚于斗旬馀。   十九年正月戊辰,金水同躔牛六度。三月壬申,同躔奎八度。五月癸巳,木火金水聚于鹑火旬馀;戊戌,聚于柳。八月甲戌,火水同躔角四度。十月癸丑,土金同躔斗七度。十一月己卯,火水同躔心五度;庚子,同躔尾十三度。十二月丙午,土火金水聚于星纪旬馀;庚戌,土金同躔斗十四度;甲寅,金水同躔斗十一度;丙辰,土火金水聚于斗,土水同躔斗十四度;丁卯,火金同躔斗八度。   二十年正月辛卯,土金同躔斗十八度。二月己巳,火金水聚于娵訾旬馀。八月壬寅朔,木金水聚于鹑尾旬馀;丙辰,木水同躔翼七度;庚申,木金水聚于翼;丙寅,聚于寿星;戊辰,木金同躔翼十度。十月乙卯,金水同躔房初度。十二月壬寅,土金同躔斗二十二度;戊午,土金水聚于元枵;己未,土水同躔牛初度。   二十一年七月壬辰,金水同躔柳十三度。八月甲寅,木火水聚于寿星旬有九日。九月丁卯,聚于角;戊辰,木水同躔角二度;辛未,火水同躔角七度。闰九月戊戌,同躔氐五度;己亥,木火水聚于大火旬有七日。十月戊寅,木金水聚于大火;丙戌,木金同躔亢八度。十一月己亥,火水同躔箕四度。   二十二年正月乙未,土火同躔女六度;己亥,土火金聚于女;庚子,土火金水聚于元枵旬馀;丁未,火水同躔虚四度;己酉,火金水聚于虚;辛亥,金水同躔虚三度;庚申,火金同躔危四度;壬戌,火金水聚于娵訾旬馀。二月癸亥朔,聚于危氵夹旬;癸酉,火水同躔危十度;庚辰,火金水聚于室;乙酉,金水同躔室十五度。三月壬辰朔,火金水聚于降娄。五月丙申,金水同躔井初度。八月甲戌,木金水聚于大火旬馀;戊子,木金同躔氐八度。十月己卯,木水同躔房一度。   二十三年二月辛酉,土水同躔虚八度。十月庚辰,木火同躔尾十二度;癸未,木火水聚于尾。十一月壬辰,聚于箕,木水同躔箕初度;己酉,木火金水聚于星纪;辛亥,木金同躔箕四度。十二月乙卯,火金水聚于斗;己巳,火水同躔牛一度;壬申,木金水聚于斗。   二十四年正月癸未朔,火金同躔女四度;辛丑,土金同躔危五度;乙巳,土火金聚于危。二月癸丑,土火同躔危七度;己未,土火金水聚于娵訾;辛酉,土火水聚于危;乙丑,土水同躔危八度;壬申,火水同躔室一度。三月壬午朔,火金水聚于降娄。五月乙酉,火水同躔胃三度。九月丁巳,金水同躔亢一度。   二十五年正月丁卯,土水同躔危十八度。七月丁巳,金水同躔张二度。九月庚午,火金水聚于析木。十月丙申,聚于星纪。十一月乙卯,木火金聚于元枵两旬馀。十二月甲午,土火木金聚于娵訾;乙未,木火金聚于危。   二十六年正月辛丑朔,土金同躔室六度;癸丑,土木火水聚于娵訾旬有八日;乙卯,木火水聚于危;戊午,木水同躔危八度;丙寅,土火水聚于室氵夹旬。二月辛未朔,土水同躔室九度;壬申,土火水聚于降娄月馀,土火同躔室九度。三月庚子朔,火水同躔奎一度。四月乙未,火金水聚于实沈旬有六日。五月辛丑,聚于毕;癸卯,金水同躔毕九度;己酉,火金同躔毕五度。八月辛卯,同躔柳十度。   二十七年二月甲申,土木同躔壁五度;辛卯,土木金水聚于降娄。三月丁酉,土木金聚于壁氵夹旬;癸卯,土金同躔壁八度;乙巳,木金同躔壁十度。四月癸酉,木水同躔奎四度。闰五月丙子,金水同躔柳初度。十一月丁亥,同躔斗十五度。十二月辛亥,火水同躔危一度。   二十八年二月乙未,土火同躔奎五度。三月丁卯,木火同躔胃四度;甲戌,土水同躔奎九度;壬午,土木火水聚于大梁;丙戌,木水同躔胃九度。四月甲午,火水同躔毕一度;甲辰,土木金聚于大梁旬馀。六月乙未,火金水聚于鹑首旬有八日;丁酉,聚于井旬有九日。七月己未,聚于鹑火旬馀;丙寅,聚于柳。九月丙子,金水同躔亢三度。   二十九年二月壬寅,土金同躔娄五度。三月丙子,土水同躔娄八度;丁丑,木金同躔毕十一度。四月丁亥,木金水聚于实沈;癸卯,木水同躔参一度。五月甲子,同躔参五度。六月丁酉,同躔井二度。   三十年正月丙子,金水同躔牛二度。闰二月己未,土火同躔胃六度;戊辰,土火水聚于大梁。三月壬午,土水同躔胃八度。四月丁未,土金同躔胃十二度;甲寅,土金水聚于昴,金水同躔昴八度;丙寅,土水同躔昴二度。五月壬辰,木火金水聚于鹑首;甲午,聚于井,火金同躔井二十度;己亥,木金同躔井二十六度。六月己酉,木火金水聚于鹑火旬馀,木火水同躔井二十九度;丁巳,火金水聚于柳;丙寅,金水同躔星七度。七月丁酉,同躔轸二度。   三十一年二月甲寅,同躔壁二度。五月庚辰,土水同躔毕六度。八月甲寅,木金水聚于鹑尾旬有七日;丁巳,聚于张;癸亥,木金同躔张七度。十一月甲午,金水同躔箕五度。   三十二年二月丁未,火金水聚于降娄旬馀。三月戊子,土火同躔毕十一度;辛卯,土火金聚于实沈旬有八日。四月丁未,土金同躔毕十三度。五月甲申,土水同躔参二度。六月癸卯,火金水聚于鹑火。七月癸亥朔,木金水聚于鹑尾旬馀;癸未,木火水聚于鹑尾。八月乙丑,聚于翼氵夹旬;庚午,聚于寿星旬有六日;庚辰,木火同躔翼十五度;庚寅,金水同躔亢四度。九月庚子,木火金聚于寿星旬有六日;庚戌,火金同躔角五度。十一月戊申,火金水聚于析木。   三十三年五月戊子朔,土水同躔井四度;甲寅,土金同躔井七度。六月丁丑,金水同躔柳初度。八月丁卯,木金水聚于寿星旬有六日;己卯,聚于角;癸未,同躔角八度。九月丙戌朔,聚于大火旬有八日;癸丑,金水同躔心二度。   三十四年四月辛酉,土火同躔井十二度;乙亥,金水同躔毕十二度。五月壬午朔,土火水聚于鹑首;甲申,聚于井;甲午,土水同躔井十六度。六月乙丑,同躔井十五度。七月乙酉,同躔井二十二度;戊子,土金水聚于鹑首;庚寅,聚于井。八月丙辰,土金同躔井二十六度;乙丑,火水同躔翼十一度。九月丁未,木火水聚于大火旬馀。十月癸亥,火水同躔亢九度;癸酉,火金水聚于大火旬有七日。十一月丁酉,木火金水聚于析木旬馀;戊戌,木火水聚于心;壬寅,木火金聚于心;乙巳,同躔心五度。十二月戊午,聚于尾。   三十五年二月辛亥,金水同躔危三度。五月丙戌,土金水聚于鹑首;戊子,聚于井两旬馀。闰五月癸丑,土金同躔井三十度。六月壬辰,土水同躔柳初度。十一月乙巳,木金水聚于星纪;己未,聚于斗,金水同躔斗十六度。十二月辛巳,木金同躔斗五度。   三十六年正月乙巳,同躔斗十度。六月丙申,土水同躔柳十二度。八月壬午,火水同躔轸十度;庚寅,火金水聚于寿星;丙申,金水同躔轸初度。九月丁卯,火金水聚于大火氵夹旬。十月壬申,火金同躔氐十度;丙子,火金水聚于氐;丙戌,聚于析木旬有六日;庚寅,火金同躔心一度。十一月庚子,火金水聚于尾;壬寅,木金水聚于星纪;癸卯,金水同躔箕三度;戊申,木金水聚于斗;丙寅,聚于元枵两旬馀。十二月丁卯朔,聚于牛;乙未,火水同躔斗十七度。   三十七年正月己酉,木火水聚于元枵两旬馀;丁巳,聚于女。六月壬午,土金水聚于鹑火。七月丙申,聚于星;丁酉,金水同躔星二度;己亥,土水同躔星六度。九月甲辰,土金水聚于鹑尾;丙辰,土金同躔张八度。   三十八年二月丙子,木水同躔危十六度;己卯,木金水聚于娵訾。三月丙申,木金同躔室初度。闰三月壬申,金水同躔娄四度。五月丁丑,同躔井二十三度。六月乙巳,土金水聚于鹑尾两旬馀;戊申,土水同躔张十度;丁巳,土金同躔张十一度。七月辛酉,土水同躔张十二度。八月辛丑,火金同躔亢六度。九月庚辰,火金水聚于析木。十月丙戌朔,火水同躔心四度。十一月丙辰朔,同躔箕四度。   三十九年正月戊午,同躔女十一度;丙寅,木金同躔壁四度。二月乙酉,木金水聚于壁;丁未,火金同躔室八度;壬辰,木水同躔壁十度。三月乙卯,同躔奎二度;壬申,木火金水聚于降娄旬有六日;辛巳,木火水聚于奎。四月戊子,聚于大梁旬有七日;壬辰,聚于娄;庚戌,木火金聚于大梁两旬。五月丁巳,木金同躔娄五度。六月丁酉,火金同躔毕十四度。八月丙申,土金水聚于鹑尾;癸卯,土水同躔翼九度。十一月乙卯,金水同躔房三度。   四十年正月癸亥,同躔危三度。二月庚寅,同躔壁一度。四月壬寅,木水同躔昴三度。六月丁酉,土木同躔翼十三度。七月丁巳,土火金聚于寿星两旬。九月丙午朔,土水同躔轸三度;辛酉,金水同躔亢五度。   四十一年正月丙戌,火水同躔危十九度。三月戊子,同躔娄六度;戊戌,火金水聚于大梁。四月乙卯,木水同躔参六度;癸亥,木火金聚于实沈;丁卯,火金同躔毕八度。五月癸巳,木金同躔井四度;丙申,金水同躔井八度。六月癸卯,木火金水聚于鹑首;丁未,聚于井。七月己丑,金水同躔张十二度。八月庚子朔,土金水聚于寿星旬有五日;庚戌,土水同躔角一度;己未,土金同躔角二度。九月丁亥,金水同躔氐二度。   四十二年四月己酉,同躔毕十四度。六月己未,土火同躔角七度。七月丙寅,木水同躔柳初度。十月甲寅,土金水聚于大火。   四十三年正月壬申,金水同躔牛五度。二月丁酉,火水同躔毕初度。三月壬戌,火金水聚于降娄;丁丑,金水同躔奎八度;戊寅,火金水聚于大梁旬有八日;庚辰,聚于娄;乙酉,火水同躔娄十一度;庚寅,火金水聚于胃。四月癸巳,火金同躔胃四度;庚戌,火金水聚于实沈旬有七日;乙卯,金水同躔毕九度;戊午,火金水聚于毕。五月癸亥,火水同躔毕三度。六月丁未,同躔井六度。闰六月乙亥,木金水聚于鹑尾;丙子,木水同躔张初度。八月己未,土金同躔氐初度;丁卯,木火水聚于鹑尾氵夹旬。九月癸丑,土水同躔氐七度。十一月癸巳,金水同躔斗十六度。   四十四年三月甲辰,土金同躔氐十二度。六月乙丑,土火同躔氐八度。八月丁巳,金水同躔张九度;己卯,木金同躔轸一度;辛巳,木金水聚于寿星旬馀。九月丁亥,聚于轸;己亥,土金水聚于大火旬有七日;丙午,聚于氐氵夹旬;戊申,金水同躔氐三度。十月丙辰,土水同躔氐十六度;己未,土金同躔氐十七度;乙丑,土金水聚于析木氵夹旬。   四十五年二月丙辰,火金水聚于降娄;丙子,聚于大梁。六月乙巳,金水同躔星二度;庚午,火金水聚于鹑火。七月癸巳,火金同躔柳七度;庚子,火金水复聚鹑火旬有七日。八月己酉,火水同躔星初度。十月己未,土水同躔心三度。十一月癸巳,木火金聚于大火旬馀;戊戌,木金同躔氐六度。十二月戊申,土金水聚于析木旬馀;己未,聚于尾。   四十六年二月丙辰,土火同躔尾六度。三月辛卯,金水同躔壁一度。五月丁亥,同躔毕十度。六月庚辰,同躔柳十二度。八月癸巳,木金水聚于大火。九月庚子朔,木金同躔氐十六度;癸丑,土木金水聚于析木旬馀;甲寅,木水同躔房一度。十一月庚戌,同躔尾一度,土木水聚于尾氵夹旬;丁巳,土水同躔尾十一度。   四十七年二月丁酉,金水同躔室三度。六月丙寅朔,火水同躔井三十度。七月庚申,同躔张三度。九月庚申,土木同躔尾十四度。十月壬午,火金水聚于大火。十一月丁巳,土木金水聚于星纪旬馀,土金水聚于箕;壬戌,木金水聚于斗旬馀,木金同躔斗三度。十二月甲子,木水同躔斗四度;丁卯,金水同躔斗九度。   四十八年正月壬子,同躔危十三度,土木火聚于星纪月馀。二月甲子,聚于斗月馀;戊辰,土火同躔斗四度。九月乙未,金水同躔亢四度。十二月癸亥,土水同躔斗七度。   四十九年正月壬子,木水同躔女八度。二月丁巳朔,土金同躔斗十三度;癸亥,木金水聚于元枵旬有六日。五月乙卯朔,金水同躔毕七度。六月甲午,火金水聚于鹑火;丁酉,金水同躔鬼一度。七月丙辰,火水同躔张六度;戊午,火金水聚于鹑尾氵夹旬;辛酉,聚于张;乙亥,火金同躔翼初度。八月戊子,火金水聚于寿星旬有八日;戊戌,金水同躔轸十一度;丙午,火水同躔轸四度。九月庚辰,同躔亢二度。十月辛亥,土金水聚于星纪。十一月癸丑,土金同躔斗十五度;丁巳,土金水聚于斗;丁卯,土水同躔斗十六度。十二月辛丑,土火水聚于星纪旬有六日。癸卯,土水同躔斗二十一度;庚戌,土火水聚于斗。   五十年正月丁巳,土水同躔斗二十二度。十二月癸巳,金水同躔斗四度。   五十一年正月乙卯,土金同躔女初度;戊午,土金水聚于元枵旬馀;乙丑,土水同躔女一度。二月乙酉,金水同躔危十五度;乙未,木金水聚于降娄旬有五日。三月丙午,木水同躔奎三度;丁巳,木金同躔奎六度;癸酉,金水同躔胃二度。四月甲戌朔,木金水聚于大梁氵夹旬;辛卯,木水同躔娄三度。六月戊子,火金水聚于鹑火。七月丙午,聚于鹑尾旬有八日;戊申,聚于张;庚申,火水同躔张十四度。十一月乙未,火金水聚于星纪两旬馀;戊午,火水同躔危十一度。十二月庚子朔,火金同躔斗初度;壬寅,火金水聚于斗,金水同躔斗初度;乙巳,火水同躔斗四度;戊申,火金水复聚斗氵夹旬;戊辰,土火水聚于元枵,土水同躔女十一度。   五十二年正月丙戌,土火金聚于元枵两旬馀。二月戊申,聚于虚;壬子,土金同躔虚四度。三月丙戌,火金水聚于降娄旬馀。四月戊午,木水同躔毕初度。七月己卯,金水同躔柳十度。八月辛亥,同躔翼六度。十月乙卯,同躔尾五度。   五十三年正月庚午,土金水聚于娵訾;辛未,土水同躔危三度。三月庚寅,木金同躔参四度。五月庚午,木水同躔井二度;乙酉,火金水聚于鹑火。七月己卯,金水同躔柳二度。九月乙亥,火水同躔氐初度。十月壬寅,同躔房二度。十二月乙巳,同躔斗十二度。   五十四年正月乙亥,土水同躔危十度。二月壬寅,土火金水聚于娵訾两旬馀;癸卯,聚于危旬有七日;乙巳,土水同躔危十四度;庚戌,火金水同躔危十度;乙卯,土金同躔危十五度;丁巳,土火同躔危十五度。三月丁卯,土水同躔危十六度;辛未,火金水聚于室;丙子,聚于降娄旬馀。四月戊戌,金水同躔娄七度。五月壬午,木金水聚于井。闰五月戊戌,金水同躔井二十度。六月辛巳,木水同躔柳六度。十一月戊子,木火同躔星七度。十二月丁巳,同躔星五度;戊辰,土金水聚于娵訾;五十五年二月丙辰,复聚旬有八日;庚申,土金同躔室。庚午,土金水聚于室,金水同躔室一度;甲戌,土水同躔室八度。三月癸卯,土金同躔室十一度。七月壬辰,木水同躔张六度。十月己巳,金水同躔氐十四度。十一月乙未,火金水聚于星纪氵夹旬;壬寅,聚于斗。十二月己未,聚于元枵两旬馀;丙寅,聚于女;癸酉,同躔女九度。   五十六年二月壬子,土金同躔壁初度;乙丑,土火金聚于降娄;壬申,土火水聚于降娄旬有五日。三月丙子,聚于壁;丁丑,同躔壁三度。七月壬子,木金水聚于寿星旬有六日;辛巳,木金同躔翼八度。八月乙巳,木水同躔翼十三度;庚午,同躔轸二度。九月丙戌,木金水复聚寿星两旬馀。十月甲辰,聚于轸。   五十七年三月庚辰,土水同躔奎一度。四月丁巳,土金同躔奎五度。闰四月甲戌,金水同躔胃一度。五月丙午,同躔参二度。六月癸未,木火同躔角三度。七月戊午,金水同躔翼二度。八月甲午,木金同躔亢五度。九月戊申,木金水聚于大火。十月甲申,火金水聚于星纪旬馀;庚寅,聚于斗旬馀。   五十八年正月乙卯,土火金聚于降娄;丙辰,土金同躔奎九度。二月甲申,土金水聚于大梁;丁亥,土水同躔娄一度。三月甲午朔,土火水聚于大梁旬有九日;丁酉,聚于娄旬有六日;辛丑,土火同躔娄三度;乙巳,火水同躔娄六度;戊申,土水同躔娄四度。四月戊寅,同躔娄八度;乙酉,火金同躔毕初度;庚寅,火金水聚于实沈;辛卯,金水同躔昴六度。五月己亥,火水同躔毕十度。八月辛酉朔,火金水聚于鹑火;辛巳,火金同躔柳十四度。十月戊辰,木水同躔心二度。十一月辛丑,木金水聚于析木两旬馀;壬子,木水同躔尾四度;癸丑,木金水聚于尾旬馀;丙辰,金水同躔尾四度。   五十九年正月己丑朔,同躔斗二十一度。三月壬辰,同躔壁十三度;丙辰,土金同躔胃三度。四月癸未,土水同躔胃七度。九月戊戌,木火金聚于析木;癸卯,火金同躔尾十四度。十月戊辰,木火金聚于星纪旬有七日;壬申,木金同躔箕四度。十二月壬戌,同躔斗六度;己巳,木金水聚于星纪;庚辰,木水同躔斗十度。   六十年二月戊辰,木金同躔斗二十一度。三月戊辰,土火同躔昴四度。四月乙酉,土火水聚于实沈旬有六日;丁亥,土水同躔昴六度;乙未,火水同躔毕十三度。六月癸未,火金水聚于鹑首旬馀;甲申,聚于井旬有八日;己丑,火水同躔井二十二度;癸卯,金水同躔井二十四度;丙午,火金水聚于鹑火两旬。七月癸丑,聚于柳旬馀。九月丙子,金水同躔氐十度。十二月癸未,木金水聚于元枵氵夹旬;癸巳,木水同躔女七度。 志十二  天文十二   日食月五星凌犯掩距太白昼见日变月变   日食三统、四分,皆有推月食术,而无推日食术。由日食或见或否,或浅或深,随地而变。不详其数,立术綦难。故自古以为尤异,每食,史册必书。后人推日食之术密矣,犹必书者,从其朔也。其见于本纪,无食分及所次宿,备以入志,言推步者考焉。   顺治元年八月丙辰朔午时,日食二分太,次于张。五年五月乙丑朔卯时,日食九分强,次于觜觿。七年十月辛巳朔巳时,日食七分太,次于亢。十四年五月癸卯朔寅时,日食六分半强,次于觜觿。十五年五月丁酉朔辰时,日食四分少,次于毕。   康熙三年十二月戊午朔申时,日食九分弱,次于南斗。五年六月庚戌朔申时,日食九分太强,次于东井。八年四月癸亥朔未时,日食五分半,次于胃。十年八月己卯朔申时,日食二分,次于翼。二十年八月辛巳朔辰时,日食三分太强,次于翼。二十四年十一月丁巳朔申时,日食二分少强,次于心。二十七年四月癸卯朔辰时,日食九分太强,次于胃。二十九年八月己未朔卯时,日食二分太,次于翼。三十年二月丁巳朔午时,日食三分少强,次于危。三十一年正月辛亥朔午时,日食五分少强,次于危。三十四年十一月己未朔申时,日食八分半强,次于尾。三十六年闰三月辛巳朔辰时,日食既,次于娄。四十三年十一月丁酉朔午时,日食四分半强,次于心。四十五年四月戊子朔酉时,日食六分半弱,次于胃。四十七年八月甲辰朔申时,日食五分少强,次于翼。四十八年八月己亥朔卯时,日食五分弱,次于翼。五十一年六月癸丑朔寅时,日食五分太弱,次于东井。五十四年四月丙寅朔酉时,日食六分少弱,次于胃。五十八年正月甲戌朔申时,日食七分,次于危。五十九年七月丙寅朔巳时,日食七分,次于柳。六十年闰六月庚申朔酉时,日食四分,次于东井。   雍正八年六月戊戌朔巳时,日食九分,次于东井。九年十二月庚寅朔卯时,日食八分太,次于南斗。十三年九月丁酉朔辰时,日食八分少强,次于角。   乾隆七年五月己未朔辰时,日食七分强,次于毕。十年三月癸酉朔巳时,日食一分少弱,次于东壁。十一年三月丁卯朔午时,日食七分弱,次于营室。十二年七月己丑朔申时,日食二分少强,次于柳。十六年五月丁酉朔辰时,日食四分太弱,次于昴。二十三年十二月癸丑朔申时,日食八分太强,次于南斗。二十五年五月甲辰朔酉时,日食九分太弱,次于参。二十七年九月庚申朔酉时,日食五分太弱,次于角。二十八年九月乙卯朔辰时,日食七分,次于轸。三十四年五月壬午朔酉时,日食三分半强,次于毕。三十五年五月丁丑朔辰时,日食四分弱,次于昴。三十八年三月庚寅朔未时,日食四分少弱,次于营室。三十九年八月壬午朔辰时,日食三分太强,次于张。四十年八月丙子朔午时,日食四分半强,次于七星。十二月甲辰朔巳时,日食一分太强,次于南斗。四十九年七月甲寅朔卯时,日食二分弱,次于柳。五十年七月戊申朔辰时,日食四分少强,次于柳。五十一年正月丙午朔巳时,日食七分少弱,次于婺女。五十三年五月壬戌朔酉时,日食三分半弱,次于毕。五十四年十月癸丑朔巳时,日食五分太弱,次于氐。六十年正月甲申朔卯时,日食九分弱,次于南斗。   月五星凌犯掩距天官书言“相凌为★”,又云“七寸以内必之”,谓纬度相迫如交食也。今法,两星相距三分以内为凌,月与星相距十七分以内为凌,俱以相距一度以内为犯,相袭为掩。钦天监每年预推月五星入此限者,缮册进呈,本名凌犯书,雍正初年,改名相距书。既凭占候,即课推步,各循本称,★志所在之宿。   顺治元年七月庚寅,荧惑犯岁星于昴。三年十一月辛酉,月犯岁星于柳。四年二月壬午,掩岁星于觜。六年六月癸巳,荧惑犯岁星于翼。七年五月甲子,月犯岁星于亢。十年十月庚午,荧惑犯岁星于女;十一月己亥,太白犯岁星于女;十二月甲申,荧惑犯岁星于壁。十七年五月壬申,荧惑犯太白于柳。十月甲午,太白犯岁星于轸。   康熙四年六月丁卯,月犯填星于箕。八年十二月丁卯,太白犯填星于虚。十二年三月甲戌,月犯太白于壁。十三年六月戊申,荧惑犯填星于奎。十八年五月己未,月犯岁星于娄。二十一年八月丙申,荧惑犯填星于柳;九月己巳,岁星掩填星于柳。三十年六月戊寅,荧惑犯岁星于娄。三十一年五月丁卯,太白犯荧惑于星。三十三年十一月癸未,犯填星于斗。三十八年十二月丁丑,犯填星于危。四十年二月庚申,犯岁星于虚。五十五年十月戊戌,犯填星于轸。五十七年九月丙申,辰星犯填星于亢。   雍正二年十二月丙申,太白距填星于斗。三年二月壬申,距岁星于危。九年十月癸丑,荧惑距岁星于翼。十二年正月甲申,距岁星于心。   乾隆元年三月乙巳,距岁星于女;壬戌,月距太白于奎;五月己亥,太白距填星于昴;八月戊辰,辰星距太白于翼;十二月乙丑,太白距岁星于女;丁亥,辰星距岁星于虚。   二年正月癸巳,月距太白于室;二月乙酉,辰星距岁星于危;五月己丑,距太白于觜;八月癸亥,距荧惑于张。闰九月乙丑,月距岁星于危;十月癸巳,如之。   三年二月壬辰,太白距岁星于壁;辛丑,辰星距岁星于壁;三月乙卯,距太白于娄;四月乙未,太白距辰星于觜;五月丙寅,荧惑距岁星于奎;丁丑,辰星距填星于井;七月壬子,月距辰星于张。   四年五月庚申,太白距岁星于胃;六月壬午,辰星距填星于井;七月乙巳朔,太白距填星于井;丁未,月距辰星于虚;壬戌,辰星距荧惑于翼;十月癸未;太白距荧惑于氐;乙酉,辰星距荧惑于氐;癸巳,月距填星于井;丙戌,辰星距太白于氐;十一月庚申,月距填星于井;十二月戊子,五年正月乙卯、四月丁丑,如之;五月丙寅,辰星距岁星于觜;六月壬申,月距填星于井;闰六月甲子,距岁星于井;七月壬辰,距荧惑于井;八月壬寅,荧惑距岁星于井;庚申,月掩岁星于井;距荧惑于井;九月戊子,复距;十月甲寅,距岁星于井;丙辰,距荧惑于鬼;十一月辛巳,距岁星于井;甲午,距太白于危;十二月戊申,距岁星于觜;六年正月乙亥,如之;三月庚午,掩岁星于井;壬申,距荧惑于井;五月甲子朔,辰星距太白于觜;丁亥,太白距岁星于井;己丑,辰星距填星于柳;六月甲辰,太白距填星于柳;八月辛亥,距荧惑于亢;九月壬午,辰星距荧惑于氐;十月丙申,月距太白于箕;壬子,荧惑距辰星于尾;十一月癸亥,月距荧惑于尾;十二月甲寅,辰星距荧惑于牛。   七年五月乙酉,月距荧惑于昴;八月乙丑,辰星距岁星填星于星,岁星距填星于星;庚戌,太白距填星于星;壬子,距岁星于星;十月乙卯,距辰星于氐;十二月癸卯;月距荧惑于张;乙巳,辰星距太白于斗。   八年正月庚午,月距荧惑于星;四月戊申,荧惑距填星于星;闰四月壬戌,距岁星于张;五月丙午,太白距填星于张;六月甲寅,距岁星于张;七月癸巳,辰星距填星于张;庚子,距岁星于翼;八月乙卯,月距荧惑于氐;十一月辛丑,距岁星于轸;十二月壬子,辰星距荧惑于女;己巳,月距岁星于轸。   九年二月辛酉,距填星于张;癸亥,掩岁星于轸;三月甲申,辰星距荧惑于奎;庚寅,月距岁星于翼;四月戊午,如之;六月乙亥,辰星距太白于柳;七月戊寅,月距填星于张;丙申,辰星距填星于张;八月戊申,月距岁星于轸,太白距填星于翼;壬申,距岁星于角;十月庚戌,辰星距岁星于角;戊辰,月距荧惑于张;己巳,距填星于翼;十一月辛丑,荧惑距填星于翼。   十年二月丁未,月距太白于娄;三月甲戌,荧惑距填星于翼;四月壬子,月距荧惑于翼;五月戊戌,辰星距太白于毕;癸巳,距填星于轸;十月壬子,太白距填星于轸;甲子,辰星距岁星于氐;十一月甲午,太白距岁星于房。   十一年二月己亥,月距荧惑于室;癸亥,辰星距太白于室;三月壬午,距荧惑于奎;闰三月癸卯,太白距荧惑于娄;五月乙巳,辰星距荧惑于觜;六月戊辰,月距太白于星;七月壬戌,距荧惑于柳;八月庚寅,距荧惑于张;九月庚子,辰星距填星于轸;十二月癸亥,荧惑距填星于角。   十二年七月辛卯,月距辰星于张;十月庚寅,辰星距太白于翼;十一月辛卯,月距荧惑于女;甲午,太白距辰星于尾;十二月丁巳朔,距岁星于斗;戊午,月距太白于斗。   十三年正月己丑,辰星距岁星于牛;癸丑,月距岁星于女;二月辛未,太白距荧惑于奎;五月壬寅,辰星距荧惑于觜;六月乙卯,月距辰星于井;八月壬辰,距岁星于女;九月己卯,太白距荧惑于轸;十月庚戌;距填星于氐;十二月癸卯,辰星距岁星于危。   十四年二月甲申,太白距岁星于危;三月戊辰,月距荧惑于斗;乙亥,辰星距太白于胃;六月乙巳,月距辰星于井;十月己卯,距太白于箕;癸卯,辰星距填星于氐;十一月己巳,荧惑距岁星于室。   十五年正月癸酉,月距辰星于危;三月丁巳,辰星距岁星于壁;四月乙亥,月距荧惑于毕;庚子,太白距岁星于奎;五月壬寅朔,辰星距荧惑于井;己未,荧惑距辰星于井;七月己未,辰星距荧惑于星;九月己未,太白距荧惑于翼;十月戊寅,距辰星于角;十一月戊申,辰星距太白、填星于心。   十六年正月癸亥,月距荧惑于尾;三月癸丑,太白距岁星于娄;四月己巳,月距太白于昴;闰五月壬辰,距岁星于昴;七月丁亥,距岁星于毕;八月丁酉,距辰星于角;九月壬辰,距太白于角;十月乙未,距填星于尾;戊申,距岁星于毕;十一月丙子,距岁星于昴;庚寅,距填星于尾;十二月己未,距太白于箕。   十七年正月庚午,距岁星于昴;二月戊戌,距岁星于毕;四月庚申,距太白于昴;五月甲戌,距填星于尾;辛巳,太白距岁星于觜;壬午,辰星距岁星于觜;癸未,距太白于觜;六月辛丑,月距填星于尾;甲寅,辰星距荧惑于星;七月丁亥,太白距荧惑于张;八月庚寅,月距辰星于翼;十月乙卯,距荧惑于氐。   十八年五月辛未,辰星距太白于毕;十一月甲戌,填星距辰星于斗;十二月丙午,太白距填星于斗。   十九年正月壬子,辰星距填星于斗;五月己丑,荧惑距岁星于柳;乙巳,太白距岁星于柳;丁未,辰星距岁星于柳;六月丙辰,太白距荧惑于张;七月甲辰,辰星距岁星于张。   二十年正月丁丑,荧惑距填星于斗;辛丑,月距太白于牛;三月辛巳,太白距荧惑于危;庚子,月距荧惑于室;七月庚寅,辰星距太白于柳;九月己亥,月距岁星于轸;二十一年正月己丑,如之;八月辛酉,荧惑距岁星于角;十一月壬戌,辰星距填星于女。   二十二年正月乙巳,太白距填星于女;辛酉,月距辰星于虚;三月乙卯,距填星于虚;六月丁丑,距填星于女;九月戊戌,如之;十一月壬寅,太白距填星于女。   二十四年十二月乙未,月距荧惑于翼;二十五年正月辛酉,如之;甲戌,太白距岁星于女;二月乙巳,距填星于室;三月甲戌,距辰星于奎;四月癸巳,辰星距太白于胃;十一月辛亥,太白距荧惑于斗;十二月戊寅,距岁星于虚;己亥,荧惑掩岁星于危。   二十六年正月庚午,辰星距荧惑于室;十月癸巳,月距太白于亢。   二十七年五月戊午,辰星距太白于井;己未,月距岁星于娄;七月丁卯,距荧惑于氐;十月辛丑,距填星于壁;十二月丁酉,距岁星于娄。   二十八年四月丁未,太白距填星于娄;五月壬申,距岁星于昴;六月甲寅,辰星距荧惑于井;七月丁卯,太白距荧惑于柳。   三十年二月庚寅,辰星距太白于虚;八月己巳,月距岁星于柳;十月甲子、三十一年三月己卯,如之;六月辛亥,太白距填星于毕;辛酉,辰星距岁星于星。   三十二年五月甲子朔,太白距荧惑于井;丙寅,月距荧惑于井;六月丁未,辰星距荧惑于鬼;七月丁卯,太白距岁星于翼;八月乙丑,月距太白于亢。   三十三年九月丙午,距填星于井。   三十四年七月丁未,距太白于井;十一月乙未,辰星距岁星于心;乙巳,太白距岁星于心,荧惑距岁星于心;丁未,月距荧惑于心。   三十五年二月庚午,距岁星于尾;四月丁卯,辰星距太白于毕;五月辛卯,月距岁星于尾;丙申,太白距辰星于井;闰五月戊午,月距岁星于尾;六月丙戌、八月庚辰,如之。   三十六年四月丙申,荧惑距填星于柳;七月己未,太白距填星于柳;癸亥,辰星距荧惑于翼;十一月丙寅,距岁星于牛;十二月戊辰,太白距岁星于牛。   三十七年正月己未,辰星距荧惑于女;辛酉,距岁星于女;甲子,荧惑距岁星于女;二月己巳,月距太白于壁;八月乙丑,距辰星于翼;庚寅,距太白于柳。   三十八年五月己巳,荧惑距填星于张;庚辰,月距岁星于壁;八月戊戌,辰星距填星于张;九月戊辰,月距岁星于室;十月乙未、十二月庚寅,如之。   三十九年正月戊午,距岁星于壁;九月壬戌,太白距填星于翼;十月丙午,月距填星于翼;十二月辛丑,距填星于轸;四十年正月戊辰,如之;三月乙丑,太白距岁星于胃;四月己丑,月距填星于翼;十二月丁巳,辰星距荧惑于虚。   四十一年六月壬戌,荧惑距岁星于井。   四十二年五月戊辰,月距岁星于井;八月甲寅,太白距岁星于柳;十月戊申,辰星距填星于亢;十一月癸亥朔,太白距填星于亢;辛卯,月距太白于尾;十二月甲午,距辰星于斗。   四十三年三月丁丑,距填星于氐;四月乙巳如之;六月辛卯,距太白于氐;丙辰,太白距岁星于星;闰六月丙寅,月距填星于亢;八月辛酉,距填星于氐;九月庚子,荧惑距岁星于张;十月甲申,月距填星于氐;十二月戊寅,距荧惑于氐。   四十四年二月庚申,荧惑距填星于氐;甲戌,月距荧惑于氐;三月辛丑,如之;四月壬午,距太白于胃;九月戊子,辰星距岁星于轸;十一月癸巳,距太白于斗。   四十五年正月己亥,月掩岁星于角;二月壬戌,太白距荧惑于娄;三月癸巳,月距岁星于角;五月癸卯,辰星距荧惑于井;七月壬午,月距岁星于角;九月己亥,辰星距岁星于亢;十月庚午,太白距荧惑于轸;壬申,月距荧惑太白于轸;十二月辛酉,太白距填星于尾;壬申,荧惑距岁星于氐。   四十六年七月辛亥,月距荧惑于斗。   四十七年五月辛丑,辰星距荧惑于井;九月戊申,荧惑距太白于翼;十月丁卯,岁星距填星于箕;丙子,辰星距太白于氐。   四十八年三月乙未,荧惑距岁星于斗;六月甲子,月距太白于柳;十二月戊寅,辰星距岁星于女。   四十九年二月丙子,距岁星于虚;三月丙戌朔,太白距岁星于虚;五月甲戌,月距岁星于危;八月乙未,距岁星于虚;十二月庚寅,太白距岁星于危。   五十年二月癸未,荧惑距填星于牛;壬辰,辰星距岁星于室;三月癸丑,月距太白于毕;五月甲寅,荧惑距岁星于壁;戊午,辰星距太白于昴;十月癸未,月距填星于斗;十二月戊寅,距填星于牛。   五十一年三月庚戌,距荧惑于参;七月丙午,太白距荧惑于张;九月乙亥,月距太白于尾;丁丑,辰星距荧惑于亢。   五十二年二月庚子,荧惑距填星于虚;三月丁丑,太白距荧惑于室;五月乙酉,距岁星于毕;七月丙戌,荧惑距岁星于参;庚寅,月距荧惑于参;十月辛亥,距岁星于参;十一月己卯,距岁星于毕;十二月辛亥,太白距填星于虚。   五十四年闰五月庚戌,距岁星于鬼。   五十五年三月癸卯,荧惑距岁星于柳;八月壬子,月距荧惑于亢;甲戌,太白距岁星于张。九月戊戌,辰星距太白于轸。十一月壬寅,距荧惑于斗。   五十六年十月壬寅朔,距岁星于轸;己巳,月距太白于角;辛未,太白距岁星于角。十一月丁酉,月距岁星于角;戊戌,距太白于氐。   五十七年正月辛卯,距岁星于亢。二月己未,距岁星于角。三月丁酉,距太白于室。五月丙午,距荧惑于翼。十月丁丑,距填星于奎。十一月癸卯,太白距荧惑于牛;甲辰,月距填星于奎。   五十八年正月丙申,距荧惑于危。二月甲戌,辰星距荧惑于壁。九月戊午,月距太白于翼。十月乙酉,距荧惑于翼。十一月丙辰,太白距岁星于尾。   六十年正月辛亥,月距岁星于斗。五月壬戌,太白距填星于毕。七月乙卯,辰星距太白荧惑于柳,太白距荧惑于柳;壬戌,月距岁星于斗。十二月庚辰,太白距岁星于女。   太白昼见太白见于午位者,康熙元年四月庚午,四年六月甲戌,俱不著时。七年六月癸酉至丁丑,俱未时。九年五月戊午、乙丑,十年六月甲午,十二年六月庚申,十三年十一月丁卯,十五年五月甲申,俱不著时,九月丙戌巳时。十六年十二月辛酉,不著时。十七年五月庚申,巳时。乾隆八年七月庚寅、壬辰,俱未正三刻。十年七月丙子、丁丑,俱辰时。十三年八月丙午至辛亥,九月癸丑、丙辰、丁巳、己未、辛酉、壬戌、丙寅至辛未、甲戌、己卯,十月丙戌,俱巳时。十四年十二月丙子、丁丑、己卯、辛巳、丙戌至己丑、辛卯、乙未、戊戌、壬寅、癸卯,十五年正月己酉,俱未时。四月庚子,五月壬寅、乙巳、丁未、己酉、壬子、癸丑、丁巳至己未,六月乙亥至丁丑,十八年六月辛亥,俱巳时。二十四年闰六月丁亥、戊子、壬辰,二十九年六月甲申,俱未时。十月庚辰、甲申、辛卯,俱巳时。三十年十一月癸酉、庚辰至甲申、丙戌、己丑、癸巳、乙未至戊戌、庚子、辛丑,十二月乙卯、丁巳、辛酉、戊辰,三十一年正月丙子,俱申时。三十二年闰七月癸卯、丙午、丁未、庚戌、壬子至乙卯,俱未时。丁巳,申时。戊午、庚申,八月壬戌朔,俱未时。十月戊辰至庚辰、壬午至甲申,俱巳时。丁亥至庚寅,俱辰时。十一月辛卯朔、壬辰,俱巳时。癸巳、丁酉、己亥、俱辰时。五十四年十二月戊午、己未、癸亥、丙寅,俱未时。   太白见于巳位者,顺治十一年五月辛亥,与日争明。十七年九月庚辰,康熙四年三月辛卯,俱不著时。七年六月癸酉至丁丑,俱午时。十二年六月辛酉,十八年十一月丙辰,俱不著时。乾隆八年十月辛酉、甲子、丙子至十一月壬午、乙酉,十三年八月乙未,九月壬申、丁丑,十月癸未、甲申、丙戌至己丑、壬辰,乙未、丙申、戊戌至辛丑、甲辰、丁未、戊申,十一月辛亥朔、壬子、甲寅、乙卯、丁巳、己未、乙丑、丁卯、癸酉、乙亥,十五年五月壬戌,十八年六月戊戌,三十二年十月戊辰至庚辰、壬午至甲申,十一月辛卯朔、壬辰,俱辰时。   太白见于未位者,顺治九年九月乙未,康熙八年十二月丁卯,十二年正月丁亥,俱不著时。十五年九月丙戌,午时。乾隆元年十二月庚午、癸酉、甲戌、己丑,二年正月庚寅朔、壬辰、癸巳、丁巳,二月辛酉、乙丑、庚辰,三年十月甲申至丙戌、戊戌、己亥、乙巳、丙午、戊申,六年十月己未至辛酉,十一月甲子、戊辰、庚午至壬申,丙子至戊寅、甲申、丙戌、戊子,十二月壬辰、癸巳、丁酉、戊戌、戊申,十年正月辛巳、癸未至丁亥、辛卯至丁酉、壬寅,二月癸卯朔、戊申,俱申时。丙辰,酉时。丁巳、癸亥、己巳、壬申,三月庚辰、癸未,十一年十月丙寅、丁卯、己巳、甲戌至丁丑、壬午、乙酉、己丑至辛卯,十一月癸巳、甲午、戊戌至辛丑,十四年十月乙巳,十一月壬子、癸丑、乙卯、丙寅、丁卯、辛未至甲戌,十二月丁丑、己卯、辛巳、丙戌至己丑、辛卯、乙未、戊戌、癸卯,三十年十月丁巳、戊午、辛酉、丙寅至戊辰,十二月癸卯、甲子,俱申时。戊辰,酉时。三十一年正月癸酉、辛巳、壬午,俱申时。三十二年闰七月丁巳,酉时。八月甲子,五十四年十二月戊午、己未、癸亥、丙寅、辛未、乙亥,俱申时。   太白见于辰位者,乾隆七年六月癸巳、甲午、丁酉、辛丑至癸卯,俱寅卯二时。丁未、戊申、庚戌、壬子、乙卯、丁巳,七月癸亥、戊寅至庚辰、壬午、甲申、乙酉,八月丁亥朔、戊子、庚寅,十年六月丁卯,七月辛巳,十三年九月甲寅,十五年六月戊寅,五十五年七月壬辰、庚子、甲辰至戊申,八月丙辰、己巳,俱卯时。   太白见于申位者,康熙二年七月丙申,连日如之,不著时。乾隆三年九月丙寅、丁卯,二十四年六月丙辰、戊午,闰六月乙酉,三十二年闰七月辛丑,俱酉时。   太白见于卯位者,康熙四年六月丙辰,不著时。   太白见于酉位者,乾隆八年五月辛卯、壬寅、甲辰至丙午,俱戌初。   太白见于辰、巳二位者,乾隆二年七月己亥、癸丑,八月甲子、癸酉、乙亥至己卯,癸未至乙酉,九月丁亥至辛卯、乙未、丁酉、庚子,甲辰至丙午,闰九月丙辰朔、辛酉、癸亥,十年七月壬申、戊寅至庚辰、壬午,十三年八月戊子、丙申至庚戌,九月乙卯氾丙辰、戊午、辛酉、丙寅至戊辰,十五年五月丁未、己酉、壬子、癸丑、戊午、己未,六月丙子、丁丑,俱卯、辰二时。   太白见于未、申二位者,乾隆二年正月丙申至戊戌、癸卯,戊午至二月庚申、丙寅、戊辰、庚午,三年九月戊辰、己巳、辛未,五年五月辛亥,八年七月己丑、庚寅、壬辰、甲午、甲辰至丙午、戊申、己酉,十五年正月己酉,三十二年闰七月壬寅、癸卯、丙午至戊申、庚戌,壬子至乙卯、戊午、庚申,八月壬戌朔、丙寅、丁卯,俱申、酉二时。   太白见于巳、未二位者,乾隆十年七月丙子、丁丑,俱卯巳二时。十三年八月辛亥,九月己未、辛未、甲戌、己卯,十五年四月庚子,五月乙巳,俱辰、午二时。   太白见于卯、辰、巳三位者,乾隆十年六月庚午,十五年五月丁巳,十八年六月癸巳、甲午,俱寅、卯、辰三时。   太白见于辰、巳、未三位者,乾隆十三年九月癸丑、丁巳、壬戌、己巳、庚午,十五年五月壬寅,六月乙亥,十八年六月辛亥,俱卯、辰、午三时。   太白昼见不著位者,顺治元年六月庚午,九月己酉,三年正月己未,六年八月甲午,七年十二月辛丑,康熙七年九月戊戌、己亥,二十一年十月乙未至戊戌,二十三年五月己卯至庚寅,俱不著时。   日变月变崇德七年四月庚戌,二日并出,上大下小,须臾大日散没。顺治元年二月癸亥,月中有黑子。七年三月己未,日赤如血。十一年四月庚申朔,日出时色变赤;戊子,日色变白。十四年二月乙酉,日赤如血。康熙元年二月丁卯,日赤如血;戊辰,日出色如血,无光。十三年六月丙午,月生光一道,色苍白。十九年四月己巳,日赤无光。二十一年六月乙巳戌时,日射青气二道。乾隆八年三月辛巳,日赤无光。二十九年六月甲申,月见正午。十一月壬子,如之。四十八年六月戊辰,日心中出白圈,向东成围。五十八年正月壬子,日生赤黄色大半环及大围圈各一。二月戊子,日生赤黄色大半环。 志十三  天文十三   △虹蜺晕珥   虹蜺异色者,天聪八年三月丁亥朔,天霁无云,色绿。   崇德六年九月己亥,阴气蔽日,色白,自巽至乾,是晚天霁色黑,自艮兑形如★。   康熙十六年八月庚申,东北;三十六年六月丁巳,东南;四十六年二月癸卯,五十二年八月丙戌,五十五年七月癸酉,俱东北,俱色白。   乾隆三十八年八月丁未,东方二道;己酉,西南;戊辰,东方二道。三十一年三月庚寅,东方;五月丁亥,东北;辛卯,东北至东南;甲午,西方;戊戌,东北;六月庚子,东南;壬寅,东北;癸亥,东方;乙丑,东北;丙寅,东南,又东方二道;七月辛未,东南;戊子,东北;八月己酉,西北。三十六年四月辛巳,东北至东南二道;五月甲辰,东南至东北二道;丁未、庚申,俱东北至东南;壬戌、乙丑,俱东北至东南二道;六月庚午朔,东北;辛未,东南至东北;丙子,东北;乙酉,东南二道;戊戌,七月辛丑,俱东南至东北;甲辰,东北至东南二道;己酉,东北。四十一年四月丙寅,东北至东南二道;丁卯,东南;五月戊子,西北至东南;丙申,西北;丁酉,东北;六月乙巳,东南;丙辰,东北;丁巳,东南二道,七月辛未、壬申、丁丑,俱东北;甲申,东南;庚寅,东北;八月壬寅,四十六年三月丙申,俱东方。四月癸丑,东南至东北二道;五月癸未,东北;乙酉,东北至东南二道;己亥,闰五月丙午,俱东北;己酉酉、戌二时,俱东南至东北二道;丙辰,西方;庚申,东北至东南二道;壬戌,东方二道;甲子,东北至东南;丙寅,丁卯申、酉二时,俱东南;戊庚、己巳,俱东北;庚午,东南;六月己亥,东方二道;庚寅,东方;癸巳,东南至东北;七月丁未,东方二道;辛亥,东南二道;丙辰,东南;壬戌卯、未二时,西方;申、酉二时,东北二道;乙丑、丙寅,八月辛未朔,俱东北。五十一年五月壬戌,东方;戊辰,东南;六月丁丑,东南至东北二道;戊寅酉时,东南二道;戌时,东方;庚辰、庚寅、壬辰,俱东南;癸巳,西南;七月甲辰,东南;闰七月丙戌,东北;己丑,东方。五十六年五月丙申,东南二道;壬寅,东南;六月癸丑,西南;乙卯、丙辰,俱东南;戊午,东南二道;庚申,东南;丙寅、壬申,俱东南二道,八月壬子,西方二道;戊午,东方二道,俱五色。   虹蜺多道者,康熙六年五月壬子申时,正东四道;酉时,东北。   乾隆元年五月甲午朔,八月乙丑,二年四月乙酉,七月辛丑,俱东方;壬寅,东南;壬子,西北至西南。三年六月庚寅,东南。五年五月丙辰,东方;六月癸巳,闰六月丙午,俱东南。六年三月丙戌,东北至东南;四月戊午,东南;己未,东北至东南俱二道;六月甲午朔,东北至东南四道;乙未、壬寅,七年五月丁亥,俱东南二道。八年闰四月丁巳,东南至东北四道;五月甲申,六月庚戌,七月癸未,九年五月丁酉,六月癸丑,七月甲午,十年五月庚子,六月丙寅,七月乙亥、丙子,十一年四月庚寅,七月癸丑,俱东南;己未,东方。十二年五月庚戌、丁巳,俱东南;六月己巳,东方,庚午,西北,俱二道;八月丙寅,东南至东北四道;辛未,东方。十三年六月丁丑,东南。十四年六月甲午,西南;壬寅,东南;七月丙辰,东北;八月庚辰,东方;九月辛亥,东北。十五年六月甲戌、乙亥、乙酉,十六年四月甲申,六月壬寅、庚申,十七年六月己亥,俱东南;八月庚戌未时,东北;酉时,十八年四月乙未,俱东方。十九年五月戊子,东南;丙午,东方;六月丙辰,东南。二十年四月辛未,东方;六月乙巳,东北;辛未,二十一年五月乙亥,俱东南;七月甲午,西方。二十二年四月己丑,二十三年六月癸未,俱东南。二十四年六月辛未,西南至西北,二十五年五月甲子、丁卯、戊辰,俱东北至东南;六月壬午,东南;甲申,二十六年六月丙子,俱东方;七月甲寅,东南;八月甲戌,东南至东北;庚辰,二十七年四月壬午,俱东南;丁亥,西方;五月丁酉,闰五月庚寅,六月甲辰,俱东南;戊午,西南至西北;庚申,东北至东南;八月庚子,东南至东北。二十八年五月辛未,六月己亥,俱东南;七月戊寅,东方。二十九年五月甲戌、乙亥,俱东南;六月壬寅、癸卯,七月己卯,俱东方。三十年四月辛酉,东南;五月丁酉,东方。三十一年六月己亥朔,三十二年五月壬辰,俱东南;六月己未,东方;七月丁卯、己巳,俱东北;己卯,东南。三十三年六月辛未,东方;壬申,东北至东南。三十四年六月庚申,西南至西北;己巳,东北至东南。三十五年闰五月癸丑,东北;六月丙子,东北至东南;己丑,东南至东北;庚寅,东北至东南;壬辰,七月庚午,三十七年五月辛亥,俱东南至东北;壬子,东北至东南;六月庚午,东南至东北;乙酉,七月癸卯,俱东北至东南;九月辛酉,东北至东南。三十九年六月辛卯,东南。四十年五月己未,东北至东南;六月乙酉,东南;七月壬午,东方俱二道。四十二年八月丁未,东南至东北四道。四十三年七月壬辰,东北至东南。四十四年三月庚子,东方;五月甲申朔,东南;庚子,东方;乙巳,东南;六月甲寅,东方;七月甲申,东南。四十五年五月辛丑,东北至东南;七月丁丑,西北;庚子,东方;八月壬子申时,东北;酉时,己巳,四十七年五月庚申,俱东方;六月乙亥,东南至东北;壬辰,东南。五十年五月丁卯,七月丁丑,俱东方。五十二年六月戊申,东南;七月戊子,东方;壬辰,东南至东北;癸巳,东南;八月丁未,西南至西北。五十三年四月庚申,五月己巳,俱东南。五十四年闰五月辛丑,西南;六月戊午、壬戌,俱东南。五十五年五月庚子,五十六年三月庚子,俱东北,俱二道。五十八年六月癸亥,东南至东北四道;癸酉,七月癸卯,俱东北至东南。五十九年六月戊辰,东北至东南;七月甲辰,东南,俱二道。   日生晕者,顺治元年九月癸巳。二年三月戊戌。三年三月丙子。四年三月甲辰,辛酉。五年闰四月壬子。六年正月壬申;四月丙午,八月丁未。八年闰二月乙丑,丁丑;四月戊辰;七月丁亥。九年正月壬午;二月庚午。十年三月癸未;四月己未;五月甲午兼两珥;六月乙卯;闰六月甲子,庚辰,辛卯;七月己亥,癸卯。十一年二月壬午;三月丁丑,庚辰,己丑;五月癸卯,七月丙午。十二年正月乙未;二月戊午,乙丑,癸未;三月丁亥,乙未;四月癸亥,庚午,丙子;十月戊午。十三年二月丙辰兼两珥;四月甲戌;五月甲申,戊戌;十月甲午。十五年三月癸亥;四月癸未。十六年七月甲子,乙酉;十月丁酉兼两珥。十七年正月己卯;三月壬午;四月丙申。   康熙元年三月壬辰。三年正月己巳兼两珥,己丑。五年五月乙巳兼抱气。六年五月壬申兼直气。七年十一月己未兼两珥。十二年六月己酉兼抱气,旋生两珥。十三年六月戊申兼直气。十五年二月辛酉兼两珥、抱气。二十年四月戊子兼两珥。   乾隆九年二月丙寅。   十三年四月己巳。   二十八年正月辛酉兼两珥、抱气。   二十九年正月乙亥巳时至酉时,辛巳;三月乙丑,辛未兼两珥、背气;四月辛卯,壬辰。   三十年闰二月己酉,辛未;三月己亥;六月癸亥巳时至未时;十月壬戌。   三十一年三月庚寅,丙申;四月甲辰,丙午,辛亥;五月辛巳,甲申,丙戌,壬辰;十一月乙酉兼两珥。   三十三年三月壬寅;五月己丑,壬寅;六月乙丑巳、午二时;七月丙申,庚子,癸丑;九月丙戌;十二月壬午兼两珥。   三十四年正月甲午;二月丙辰兼两珥,辛酉,壬戌;三月庚寅,壬寅,己酉;四月癸丑朔巳、午二时,戊辰,戊寅巳、未、申三时;五月丙午兼两珥,十二月戊寅。   三十五年正月丙戌;二月丙辰;三月戊子兼两珥、背气二道,乙未,癸卯;四月戊申朔,壬子,己未兼两珥,癸亥,甲戌;五月壬午,戊子,辛卯巳时,癸巳兼两珥,乙未,己亥;闰五月丁未,庚戌,辛亥,乙卯;八月壬午;九月丁卯;十二月甲申。   三十六年正月丙寅;二月乙未;三月丙辰,甲子兼两珥,乙丑;五月戊申,癸亥;七月丙午;十一月乙巳兼两珥。   三十七年二月丙戌未时,癸巳;三月壬寅,戊申,己酉;四月辛未,甲戌,丁丑,甲申,乙酉,癸巳;五月丁酉,丙午,丙辰,戊午;六月戊辰,辛未,甲申,丙戌,丁亥兼抱气;七月乙未午、未二时,丙申;八月戊寅未时,庚寅;九月乙未,戊戌,辛丑;十月甲子,庚寅申时兼两珥、背气、抱气。   三十八年正月甲辰兼两珥;二月甲戌,壬午,癸未;三月壬辰兼两珥,戊戌,戊申,乙卯未时,己未;闰三月壬戌,癸亥,辛未,戊寅兼两珥,癸未,乙酉;四月己丑朔;五月壬戌;戊子;六月丙午;七月丙子,壬辰,丙戌;八月壬辰,辛丑;九月丁巳朔,癸亥,十二月乙酉朔兼背气,甲辰。   三十九年正月辛酉兼两珥,辛未巳、午二时;二月丙申兼两珥,丁酉,辛丑,辛亥兼两珥;三月壬戌,甲戌,丁丑;四月甲申至丙戌,甲午,辛丑,壬寅,壬子;五月丙辰,壬戌,壬申兼两珥,己卯;六月丙午兼抱气,辛亥;七月壬戌,丁卯;八月乙酉;九月辛酉,乙亥午时,己卯;十月壬午兼两珥,癸巳兼背气,乙未兼两珥,壬寅兼两珥、背气;十一月庚申,如之;十二月庚辰朔兼两珥,壬辰、丙午皆如之。   四十年二月己卯朔辰时,庚辰,癸未兼两珥,戊子如之,己丑巳、午二时,辛丑兼两珥,乙巳、三月己未皆如之,乙丑至丁卯;四月辛卯,壬辰,丙午;五月辛亥,甲戌;六月甲申,丙申,丁酉兼背气;七月甲子兼两珥,戊辰;八月丁丑,己卯,丙申,甲辰未时兼两珥,乙巳;九月己酉至辛亥,丁卯未、申二时,壬申兼两珥;十月戊子,辛卯,壬寅;十一月己卯,甲午;十二月辛未。   四十一年正月丁丑,戊寅,己卯兼两珥,乙酉,丙戌,己丑未时,甲午兼背气;二月乙巳申时,戊申,己未,庚申,庚午;三月甲申,丙戌,己丑巳时,甲午,乙未兼两珥,庚子,辛丑;四月壬寅朔,癸卯辰时兼两珥,丙午如之,己酉,癸丑兼两珥、抱气,甲寅至丁巳,己未至辛酉;五月癸未,乙酉,丙戌,庚寅兼抱气,癸巳,乙未,戊戌兼背气;六月庚子,甲辰兼两珥,辛酉如之,丙寅;七月甲戌,己卯,壬午,辛丑,癸卯,丁未,庚戌,丁巳;九月庚辰至壬午;十月辛丑,壬子兼两珥,癸丑,戊午;十一月庚午、丙子、丁丑、癸未皆如之,乙酉兼抱气,丙戌兼两珥,丁酉;十二月甲辰。   四十二年正月己巳申时兼两珥,庚午如之,壬申,丁丑申时,戊子巳、午二时;二月丁酉朔兼两珥,癸卯,乙巳巳、午二时兼两珥,戊申,丙辰,戊午;三月戊辰,己巳,庚午兼两珥,癸酉如之,甲戌,丁丑申时兼两珥,戊寅、己卯、乙酉皆如之,丁亥,戊子,癸巳兼背气、两珥;四月丙申朔兼两珥,戊戌,甲辰,乙巳,甲寅,辛酉;五月癸酉,丙子未时,丁丑辰时,己丑;七月甲子朔,辛未午时,丁丑,戊子,壬辰;八月壬寅,甲辰,己酉;九月庚午,辛巳兼两珥,己丑,庚寅;十月辛丑兼两珥;十二月甲午、甲辰皆如之,戊申兼抱气。   四十三年正月乙丑,甲申,丙戌己时至申时;二月癸巳巳、午、申三时兼两珥,甲午兼两珥、背气;三月辛酉朔,己丑;四月壬寅,癸卯,己酉;五月甲子,丁卯巳时至酉时,辛巳;六月壬辰,辛丑,乙巳;闰六月癸未;七月己丑巳、午二时,丁酉,庚子兼戴气,丙午,丙辰;八月戊辰;十月己巳,壬申;十一月乙巳兼两珥;十二月丁卯兼两珥、重背气,辛未兼两珥,己卯如之。   四十四年正月乙未兼背气,丙申,丙午;二月辛未,庚辰;三月丁未;四月丁巳,壬戌兼两珥,戊辰申时兼两珥,己巳,壬申,癸酉,甲戌兼两珥;五月戊子,丁酉,辛亥,壬子辰时兼戴气;七月丁亥,庚寅,辛亥;八月戊午,辛酉,甲戌,辛巳;九月壬午朔,甲午,癸卯兼两珥;十月丙辰,壬戌兼两珥,癸亥、己卯皆如之;十一月乙酉,癸巳;十二月壬子兼两珥,丙辰兼背气,辛酉,辛未,甲戌兼抱气。   四十五年正月壬辰兼两珥,癸巳兼背气、两珥,甲辰兼两珥,乙巳兼背气;二月癸丑兼两珥,辛酉、戊寅兼两珥,己卯兼两珥、抱气;三月戊戌辰时兼两珥,辛丑,丙午;四月己酉朔,庚申,甲子,庚午巳时至申时,癸酉兼两珥,丁丑巳时至未时;五月壬午,癸未巳时至未时,戊子,戊戌,辛丑,丁未;六月己酉兼两珥,己巳;七月己卯,辛巳巳、午二时;八月丁未朔午时,戊辰;九月癸巳,戊戌,己亥兼两珥;十月庚申如之,甲戌兼两珥、抱气;十一月己丑;十二月乙巳朔兼两珥,戊申兼背气,庚戌兼两珥,丁巳。   四十六年正月丁丑,戊寅,庚寅兼两珥,庚子;二月壬子未、申二时,甲寅兼戴气、两珥、抱气,戊午,乙丑巳、午二时,己巳,癸酉兼两珥;三月甲戌朔,乙亥,戊寅,乙酉,丙戌午、未二时,戊子,己丑兼两珥,丙申,壬寅;四月乙巳,戊申辰、巳、午三时,辛亥,戊午兼背气,己未,庚申,乙丑兼戴气,辛未,壬申;五月癸酉朔,丙子,戊寅,己卯未时,庚辰至壬午,乙酉,丙戌,戊子兼两珥,癸巳,甲午兼戴气、抱气,乙未,丙申;闰五月甲辰兼两珥,乙巳如之,丁未,戊申,辛亥,癸丑兼背气,甲寅,丙辰,丁巳,戊午兼两珥,辛未如之;六月壬申朔,甲戌,戊寅,甲申至丙戌,辛卯;七月辛丑朔,癸亥;八月癸酉辰时,己丑,庚寅兼抱气;九月辛丑,甲辰,丙午,丁未,庚申兼两珥,辛酉,壬戌,甲子兼两珥;十月辛未,癸酉巳、午、未三时,己卯,庚辰,甲申,丁亥,戊子;十一月丙午兼两珥、背气;十二月己卯兼抱气。   四十七年正月庚子兼两珥、戴气,壬寅兼两珥,丁未兼两珥、抱气,丙辰兼两珥,壬戌如之,癸亥,乙丑午时至酉时,丙寅兼两珥,丁卯;二月庚午兼两珥,辛未如之,壬申未时,癸酉兼两珥,癸未,甲午兼两珥、背气,乙未兼两珥,丙申如之,丁酉;三月庚子,癸卯,甲辰辰时兼两珥,乙巳,己酉,庚戌巳时至未时,辛酉兼两珥;四月己巳巳时至申时,庚午兼两珥,辛未,乙亥,丙子未时,癸巳兼两珥,己亥如之,辛丑,乙巳兼两珥,己未,乙丑;六月丙寅朔,壬午兼直气、背气、抱气;七月己酉,丙辰,癸亥,甲子;八月癸未辰、巳、未、申四时,癸巳;九月己亥酉时,戊申,壬子;十月癸酉兼抱气、两珥,癸未,戊子兼两珥、抱气;十一月丙申己、未、申三时,己亥;十二月戊子。   四十八年正月丙申巳、午二时,辛丑,甲辰,己未兼两珥、戴气;二月壬戌朔兼两珥,乙丑,庚午,庚辰,丁亥;三月壬辰朔,乙未,丙午兼两珥,辛亥;四月壬戌,甲子,乙丑,辛未兼两珥、背气,壬申,丙子兼两珥,丙戌如之;五月壬辰,乙未,壬寅兼两珥、抱气、背气;七月甲午,癸丑,丁巳;八月甲戌,壬午,戊子;九月庚子兼两珥、抱气,甲辰兼两珥,乙巳己、午二时,丁巳;十月辛酉,甲申,丁亥;十一月辛亥兼两珥;十二月己未。   四十九年正月辛卯,癸巳兼两珥、抱气,丙申兼两珥;二月丁巳朔,己未兼两珥,乙亥,戊寅巳、午二时,壬午兼两珥;三月丁亥,戊子,戊戌,壬子,乙卯;闰三月丙辰朔,戊午,甲子,乙丑,癸酉兼两珥,己卯兼两珥、背气,甲申兼两珥;四月壬辰如之,癸巳,丙申未时,庚子,辛丑,乙巳;五月壬戌,甲子,乙丑;六月甲辰,己酉,癸丑;七月己巳,丙子;八月丙申兼两珥;九月丁丑、十月丙午皆如之;十一月戊午,辛酉,辛未;十二月癸未兼两珥,甲辰如之,乙巳。   五十年正月壬子午时,壬戌,丙寅,庚午,壬申未时,甲戌兼两珥,丁丑如之,戊寅;二月辛巳朔兼两珥,丙戌兼背气,己亥兼戴气,甲辰午时,戊申兼两珥;三月甲寅,丁巳,壬戌兼两珥,甲子如之,乙丑未时,丙子兼两珥,戊寅;四月丁亥巳时至未时,戊子至庚寅,乙未兼两珥,丙申,甲辰,丙午;五月甲寅,戊午兼两珥,己未,甲子,乙丑,戊辰,丁丑辰时;七月戊辰,己巳,丁丑;八月丁亥午时至申时,癸巳,辛丑;九月甲寅,丙辰,戊午,丁卯巳时至未时;十月戊寅兼两珥,己卯如之,庚辰,壬午巳时至申时,壬辰,戊戌,庚子辰、午、未、申四时,壬寅兼两珥;十一月戊辰如之;十二月辛卯,辛丑,癸卯。   五十一年正月丁未兼抱气,癸丑,壬申;二月丁丑,戊子兼两珥,己丑,庚寅,辛卯兼两珥,癸卯;三月戊申,壬子,甲寅,丁巳,癸亥,己巳,癸酉;四月乙亥兼两珥,丙子至戊寅,庚辰,壬午至甲申,丙戌至戊子,辛卯,乙未,丁酉;五月乙巳至丁未,己酉,癸丑,庚申,癸亥,甲子,丙寅,辛未;六月甲戌,戊戌;七月甲寅,乙卯;闰七月辛巳,壬辰,己亥,庚子;八月己酉;九月丙子;十月壬寅;十一月己卯,戊子兼两珥,甲子;十二月丁未,己巳。   五十二年正月辛未兼两珥,癸酉,辛巳兼两珥、直气,丙戌,甲午,乙未兼两珥;二月辛丑,甲辰兼两珥,丙午,己酉巳时,壬子,癸丑,乙丑兼两珥,丁卯;三月丁丑,壬午兼两珥,癸未,戊子兼两珥,庚寅如之,癸巳,甲午;四月庚戌,癸丑,甲寅,戊午,己未,甲子;五月丁卯朔,甲戌,丁丑,庚辰至壬午,丙戌至己丑,辛卯,癸巳;六月辛丑,乙巳,壬子至乙卯,癸亥;七月辛未,乙亥,癸未,丁亥;八月戊戌,乙卯;九月戊辰,己巳,甲申,癸巳,甲午;十月壬寅,甲寅兼两珥,癸亥;十二月乙未,丁酉,庚子辰、巳、未、申四时兼两珥、背气。   五十三年正月丙寅兼两珥,戊辰,甲戌兼两珥,庚辰,癸未,戊子兼两珥、背气,己丑,庚寅兼背气、两珥,辛卯;二月丙申辰时至未时,辛丑兼两珥,乙巳,丁未,辛酉;三月甲戌,辛巳,丙戌,戊子,庚寅,辛卯;四月乙未至丁酉,戊戌巳、午二时,壬寅兼两珥,癸卯,癸丑兼两珥,戊午,己未;五月癸亥,丙寅兼两珥、背气,壬申,甲戌,乙亥,辛巳,丁亥,戊子;六月壬辰朔兼两珥,戊戌,己未兼两珥;七月乙丑,辛未,丁丑,乙酉,戊子;八月壬辰,庚子,辛丑,甲辰,乙巳,丙辰;九月乙丑,丁卯,乙亥兼抱气、两珥;十月乙巳兼两珥,丁未,癸丑;十一月辛酉,己巳巳、未二时兼两珥,壬午,癸未;十二月癸巳兼两珥,辛丑,癸卯,辛亥。   五十四年正月戊午朔,丁亥;二月辛丑,壬寅,庚戌,癸丑;三月丙寅午时至申时,己巳午时,庚午兼两珥,壬午兼背气,丙戌;四月丁亥,庚寅,乙未,己亥,乙巳午时,癸丑,甲寅;五月戊午兼直气,乙丑至丁卯,乙亥,庚辰;闰五月丙戌朔,丁亥,辛卯,癸巳,甲午,丙申,庚子,丁未;六月乙卯朔,丁卯,甲戌,癸未;七月乙酉朔,乙未,丁未,戊申,壬子巳时至申时,癸丑;八月庚辰,壬午兼两珥;十月庚申,己巳;十一月丁亥未、申二时,乙巳;十二月丙辰兼两珥、抱气,甲戌,丁丑兼两珥。   五十五年正月壬午朔,壬辰;二月丁卯,甲戌,丁丑;三月壬辰,丁未兼两珥;四月乙丑,甲戌兼两珥;五月辛巳朔;六月壬子兼抱气,庚申,戊辰;七月丙戌,庚寅兼背气、两珥,癸巳,戊戌,己亥兼两珥、抱气,辛丑兼两珥;八月己酉朔,甲子,己巳;九月戊寅朔至庚辰,甲申,乙酉,癸卯兼两珥,丁未;十月乙卯,乙丑兼两珥氾背气,戊辰,己巳,辛未,壬申兼两珥、背气、抱气,乙亥;十一月乙未兼两珥、背气,丙申,丁酉午时,壬寅兼两珥;十二月戊申如之,己酉兼两珥、抱气,丙寅兼两珥,戊辰兼两珥、背气、抱气,辛未兼两珥。   五十六年正月庚辰如之,壬午,癸未,丙戌,庚寅兼背气,癸巳兼两珥、抱气、背气,甲午,乙未,丁酉兼两珥,己亥;二月丁未午时,己酉兼两珥、抱气、背气,甲寅,癸亥,甲子,丙寅,己巳,庚午,壬申;三月丙子,丁丑,辛巳,甲申,丙戌兼两珥,丁亥,戊子兼两珥,庚寅,辛卯兼两珥、直气,壬辰,癸巳,丙申,戊戌,己亥,辛丑,甲辰至四月丙午,戊申,辛亥,癸丑申时,甲寅辰时,庚申,壬戌卯、辰、午、未、酉、戌六时,甲子,丁卯至己巳,甲戌;五月戊寅,癸未,乙酉,丙戌兼背气,丁亥,戊子,庚寅,壬辰兼背气,癸巳,乙未,丁酉兼两珥,己亥兼两珥、背气,庚子兼两珥,辛丑如之,癸卯;六月丙午兼抱气,丁未兼两珥,壬子,甲寅,丙辰,己未,庚申,壬戌兼抱气;七月丙子,甲申,丙戌,辛丑;八月丙寅;九月辛巳申时,乙酉兼两珥、背气,丙戌兼背气,丙申,己亥兼背气,辛丑;十月乙巳,丙午,庚戌,甲子,辛未;十一月己卯辰时,庚寅兼两珥、背气,辛卯,壬辰兼两珥,己亥;十二月壬寅兼两珥,癸卯兼抱气,甲辰兼两珥,庚申、壬戌皆如之,癸亥。   五十七年正月丁丑兼抱气、两珥,癸未申时,乙酉兼两珥、抱气,丙戌兼两珥,丙申、己亥皆如之;二月癸卯至乙巳,丁未未时兼两珥,辛亥如之,壬子兼两珥、背气,丙辰,丁巳兼两珥,戊午;三月庚午朔,辛未巳时至申时,甲戌,戊寅,辛巳,丁亥,戊子兼两珥、抱气,癸巳,甲午兼两珥,丙申至四月己亥朔,壬寅,甲辰,乙巳,丁未,戊申,癸丑,甲寅,戊午,辛酉,壬戌,戊辰;闰四月己巳朔兼背气,乙亥,丙子,己卯,癸未兼抱气,甲申兼两珥,乙酉,丁亥,戊子,壬辰,癸巳卯时至未时,甲午兼两珥,乙未,丁酉;五月乙巳,丙午,癸丑兼背气,乙卯己、午二时,丙辰至己未,庚申兼两珥,癸亥兼两珥、抱气,丙寅,丁卯;六月庚午,癸酉兼两珥、抱气,甲戌,戊子,乙未,丁酉;七月甲辰,戊申,癸丑,癸亥兼背气,乙丑兼两珥;八月丁卯朔,辛未,甲戌兼两珥,丙子,丁丑;九月乙巳申时,己酉兼两珥、背气,庚戌兼背气,癸亥如之,乙丑;十月己巳,庚午,辛未辰时,甲戌,戊子,乙未;十一月壬子;十二月乙亥兼两珥,己卯。   五十八年正月丙申兼两珥,甲辰,丁未兼两珥、背气,壬子兼两珥、抱气、背气,癸丑兼两珥,丙辰,丁巳兼两珥,戊午兼两珥、抱气,己未午时;二月甲子朔兼两珥,丁卯,戊辰兼两珥,己巳,庚午兼两珥,壬申如之,乙亥至戊寅,辛巳兼两珥、抱气,壬午,丁亥兼两珥,戊子兼两珥、抱气,壬辰、癸巳皆如之;三月庚子,壬寅,甲辰己、未二时,乙巳巳时至申时,庚戌兼两珥,己未;四月甲子,戊辰兼两珥、背气、抱气,己巳辰、未二时,庚午未时,辛未兼两珥,壬申,甲戌,辛巳兼背气、两珥,癸未,辛卯;五月癸巳,甲午,丁酉至己亥,辛丑至癸卯,乙巳至己酉,辛亥兼两珥,丙辰,戊午;六月丙寅兼背气,辛未如之,己卯,甲申,乙酉,庚寅;七月乙未,癸卯,甲辰,甲寅,庚申至八月壬戌,乙丑兼抱气,辛未,壬申,甲申兼两珥,丁亥如之,戊子;九月乙未兼背气,壬寅,癸卯兼两珥,乙巳,己酉兼两珥;十月癸亥,乙丑,己卯,癸未,乙酉,戊子;十一月丙午,庚戌,戊午;十二月丁卯,甲戌,丙子,丁丑兼两珥背气,甲申兼两珥,乙酉,戊子,五十九年正月辛卯皆如之,甲辰兼两珥、背气,丙午,己酉兼两珥;二月庚申,甲子兼两珥,丙寅,丁卯兼两珥、抱气,庚午至癸酉,皆兼两珥,甲戌午时至申时,庚辰,辛巳,乙酉至三月己丑,甲午,丙申兼两珥,戊戌,癸卯,甲辰,戊申兼两珥,己酉,甲寅至丙辰;四月庚申,甲子兼两珥、背气二道及抱气,丙寅,戊辰,己巳,壬申,甲戌,乙亥兼两珥,己卯,辛巳;五月丁亥,己丑,壬辰,乙未,戊戌,庚子至壬寅,戊申,己酉,辛亥,癸丑,乙卯;六月辛酉,甲子,己巳兼两珥;七月丙戌朔,癸巳,癸卯,癸丑,甲寅;八月戊午至庚申,癸亥,癸未;九月乙酉,丁亥,己丑,辛丑;十月乙卯朔,丙辰兼两珥,庚午,癸酉,甲戌;十一月己丑兼两珥、背气、抱气,戊戌,辛丑,庚戌兼两珥;十二月乙卯,乙亥。   六十年正月己丑,壬辰,乙未午、申二时,癸卯兼两珥,乙巳;二月壬戌,丙寅,壬申,癸酉,丙子兼两珥、抱气,丁丑兼抱气,戊寅;闰二月丙戌兼两珥,辛卯,癸巳,丙申,辛丑,癸卯,丁未,己酉兼两珥,庚戌如之,辛亥;三月乙卯,丁巳,己未,壬戌未时至申时,甲子,乙丑,戊辰兼两珥,辛未,壬申,戊寅午时;四月丙戌兼两珥,庚寅,丙申,庚子,丁未,戊申;五月戊午,壬戌,癸亥,辛未,甲戌兼两珥、抱气,丙子至戊寅;六月庚辰,戊子,庚寅,辛卯巳、午二时,丙申,丁酉;七月辛亥,戊辰,癸酉,丙子;八月庚辰,壬午,庚寅,乙未,庚子;九月庚申,丙寅,丁卯,辛未;十一月辛亥,己未,庚申兼抱气,甲子,丁卯,乙亥;十二月壬午,壬辰,戊戌,己亥兼背气。   日生重晕者,乾隆十二年正月己酉兼两珥。十三年十月丁酉三重兼两珥、背气、抱气。二十二年三月甲辰兼两珥。二十九年十二月辛卯。三十年正月壬戌兼两珥、背气,壬申兼两珥;六月癸亥辰时兼两珥、背气、抱气。三十一年三月癸酉兼两珥、背气;十月甲辰兼背气。三十六年三月丁未。四十二年二月丁巳申时兼背气;六月丁酉。四十三年二月戊戌兼两珥、背气、戴气。四十四年五月丙戌酉时兼两珥,壬子巳时。   日生交晕者,康熙十七年正月丁酉兼两珥,背、抱、戟、纽四气。二十八年十二月己丑兼两珥、背气、左右戟气。三十年三月甲辰兼两珥、背气。   月生重晕者,顺治三年正月丙寅三重;四月乙酉如之。十年闰六月辛巳。乾隆三十五年五月甲子。三十八年正月壬子。   日生两珥者,顺治元年六月乙酉;十二月戊午。二年十月壬辰兼背气。四年正月乙巳;十二月己丑。九年十一月壬午。十年正月甲午兼抱气;二月丁未,乙卯申时;六月戊午;七月乙巳;八月己巳兼抱气;十一月戊午兼背气。十一年正月辛丑兼抱气;六月丙寅;九月癸巳兼背气;十二月辛巳,十二年四月辛巳兼背气;十月癸酉。十三年二月辛亥;四月甲寅。十四年三月庚午;六月壬辰。十七年二月庚戌。   康熙二年五月甲申。四年正月己亥兼抱气。五年正月戊戌如之;四月辛未兼背气、抱气;六月癸亥兼背气二道。六年二月甲子兼抱气。九年十二月丙申如之。十年正月丁巳兼背气;十二月甲申兼抱气。十一年三月丙寅;七月庚午兼直气。十二年二月庚申。十三年正月丙寅兼背气,庚辰兼抱气。十四年正月庚午如之;十一月己酉兼抱气、背气。十五年二月乙丑兼背气。十六年三月丙戌;四月丁未朔兼背气、抱气。十八年十一月辛亥如之。十九年正月丙申兼抱气。二十二年二月丁酉兼抱气、背气。二十四年十月甲辰兼背气。二十五年十二月乙丑如之。二十六年二月甲寅兼背气、抱气。二十九年正月甲辰兼抱气、背气、戟气。三十一年十二月丙戌兼背气、抱气。三十四年三月己卯。三十八年二月壬戌兼背气、抱气。三十九年正月壬寅。四十三年正月甲寅。四十四年十二月丙申。四十九年五月庚午。五十二年二月癸亥。五十四年二月丙申。五十六年九月丁卯。五十七年六月戊戌兼抱气。五十八年正月乙亥兼抱气、背气,十二月己酉兼背气二道。六十一年六月壬申兼背气、抱气。   雍正二年三月甲申。四年正月己亥兼背气。五年正月庚戌如之。六年三月丁巳。十年二月辛丑兼抱气。十一年八月丙辰兼抱气、背气、左右直气。十三年二月甲辰兼抱气。   乾隆元年正月庚子,甲辰,丙午,戊申,辛亥,甲子;二月乙丑朔,戊辰,庚午,壬申,戊寅,辛巳辰、巳二时,丁亥,辛卯,壬辰;三月乙未朔,丁未,癸丑,丁巳;四月庚午,丙戌;五月庚子;六月庚午;七月戊戌兼抱气,甲寅;八月辛未,戊寅,丁亥;九月壬辰朔,辛丑,戊午;十一月庚子;十二月丙子兼抱气,癸未。   二年正月乙未兼背气,辛丑,甲辰,己酉;二月丁卯,庚辰;三月辛卯,丁未兼抱气;四月己未朔,丁卯卯、申二时,五月乙卯;六月壬戌,甲申;七月丁未兼直气;九月乙卯;闰九月庚辰;十月甲午,辛丑,丙午;十一月甲子,己巳;十二月丙戌。   三年正月庚辰;二月丁酉,己亥;三月戊寅;四月己丑,庚戌;六月丙戌。   四年正月丙寅;二月丙戌,丙申,丙午兼背气;三月乙丑;四月甲申,五月丙辰,辛酉寅、卯二时,甲子;六月辛巳,丙申,甲辰兼抱气;七月壬子;八月丁丑;十一月乙卯,庚申。   五年三月辛酉,丙寅,四月癸酉,丙子;五月庚子朔,壬寅,癸卯,癸丑,戊午;六月甲戌;九月乙酉;十月癸卯,乙巳,壬戌至甲子,丙寅;十一月癸酉,甲申,戊子,庚寅,甲午;十二月壬子,乙卯。   六年正月庚午,乙亥,丙子,甲申兼背气,丁亥如之,甲午,乙未;二月丙申朔兼抱气,丁酉兼背气,壬寅,乙酉兼背气、抱气,甲寅,丙辰,丁巳,甲子;三月丙寅朔兼抱气,己巳,壬午,癸未;四月乙未朔,己亥,癸卯;五月癸酉,六月辛丑;七月乙丑卯时,乙酉,丙戌;八月丁酉,癸卯,甲辰;九月甲子,壬申,癸酉,己卯,辛卯;十月壬辰朔,丁未,己酉;十一月癸亥,丁卯;十二月甲辰,辛亥,癸丑,甲寅。   七年正月戊辰,己巳,甲戌,甲申兼背气、抱气,戊子,己丑;二月辛卯朔兼抱气、背气,丁酉如之,己亥,丁未兼抱气及背气二道,戊申,己酉申时,丁巳;三月庚申朔兼抱气,辛酉卯、辰二时,壬戌,戊辰,戊寅,壬午酉时,癸未;四月乙巳,丙午,丙辰;五月己未朔,辛酉至癸亥,甲戌至丙子,己卯,丙戌;六月己丑,乙卯;七月壬申,庚辰;八月丁亥朔,丙申,丁酉辰时,己亥,癸卯,丙午,庚戌;九月壬戌,丙寅,癸酉,乙亥,癸未,甲申;十月戊子,己亥,辛丑;十一月丙辰朔,庚申,辛酉,癸亥兼背气、抱气,丁卯,辛未,壬申,甲申;十二月丙戌朔,壬寅,乙巳辰时。   八年正月癸酉,甲戌,庚辰,壬午,癸未;二月丙戌,丁亥,甲午,辛丑,壬寅,己酉至辛亥,甲寅;三月乙卯朔,壬戌,甲子,丁卯,甲戌,丁丑,己卯;四月丁亥,辛卯,壬辰,丙申,甲辰,丙午至戊申,辛亥,癸丑;闰四月甲寅朔,庚申,壬戌,甲子卯、未二时,己巳,癸酉,甲戌,戊寅;五月癸未朔,庚寅,甲午,戊戌,辛丑,癸卯,戊申,辛亥;六月丁巳,甲子,乙丑,己巳,乙亥,戊寅;七月丁未;八月辛亥朔,甲寅,乙卯,戊午;九月庚寅,壬辰,丙申,己亥,丙午;十月辛亥,丁巳,戊午,庚申,壬戌,乙丑,戊辰;十一月庚辰朔,癸未,甲申,丁亥,庚寅,乙未,戊戌,辛丑,甲辰至丙午;十二月庚戌朔,辛亥,癸丑,甲寅,丁巳,辛酉至甲子,庚午,壬申,乙亥兼抱气,丙子。   九年正月壬午,甲申,乙酉,丁亥,壬辰,乙未,丁酉至辛丑,癸卯,甲辰;二月癸丑兼抱气,丙辰,乙丑,己巳,辛未兼背气、抱气,丙子;三月戊子,壬辰,戊戌,庚子,丁未;四月辛亥,乙卯,庚申,丙寅,辛未;五月己卯,庚辰,甲申;六月戊申,辛未;七月癸卯兼抱气;八月癸丑,丁卯;九月壬午,辛丑;十月丙辰;十二月甲寅兼背气。   十年正月甲戌,乙亥,己卯兼抱气,庚辰,甲午;二月丁未,庚戌,辛亥,丁卯;三月丙子,丁丑;四月癸丑;五月壬申朔,甲申;六月辛酉;九月庚寅;十一月癸巳;十二月乙巳,戊午。   十一年正月庚午,壬午兼抱气,丁亥;二月辛丑兼背气,乙巳,己酉兼背气;三月丁亥;闰三月戊午;四月癸巳;十二月壬午,癸未兼背气。   十二年正月甲寅,乙卯;三月己酉,丁巳;六月壬戌,癸亥申、酉二时兼背气;十一月癸巳,丙辰;十二月壬戌。   十三年二月庚申,辛酉,乙丑;三月甲辰;六月辛巳;九月壬子朔兼背气、抱气,癸亥;十月壬寅;十一月戊午兼背气;十二月己丑。   十四年正月戊寅;二月辛卯,丁酉;三月庚申,乙丑,丁丑;四月甲申兼背气、抱气,戊戌兼抱气;五月甲寅,乙卯;七月戊午;八月庚寅;九月丁未;十一月甲子,庚午,甲戌;十二月乙亥朔,丙子,戊寅兼背气,癸未,乙酉。   十五年正月庚戌申时,戊午,己未兼背气;二月乙亥兼抱气,戊寅,丁亥,己丑,辛卯兼背气;三月甲辰朔如之,丙辰;四月甲申;七月壬寅兼抱气,甲寅;八月乙酉兼背气,丙戌;十月庚午朔;十一月甲子,乙丑兼背气。   十六年正月癸亥;二月己巳朔,癸未;四月壬申,闰五月丁丑;十月辛丑兼背气、抱气,壬戌;十一月乙亥。   十七年正月乙丑,丁卯,甲戌,壬辰;二月乙未,辛丑兼背气,乙卯;五月辛酉朔;七月己未朔;十月戊戌,丁未;十一月甲子兼抱气。   十八年正月壬午未时,丙戌;二月丁酉;十二月丙申。   十九年正月辛未,癸酉,戊寅;二月丙戌;十一月乙未,己亥;十二月甲寅。   二十年正月己亥;二月戊午;十二月戊申。   二十一年正月戊寅,癸巳,乙未;二月辛亥,戊辰;五月壬午;十一月壬子。   二十二年乙亥;四月丁卯,癸酉;七月庚戌;十月乙丑,乙酉;十一月丙辰,丁巳;十二月己未朔。   二十三年正月戊戌兼抱气;二月癸酉;三月辛丑;六月癸酉,甲戌;八月甲寅朔;九月辛亥;十一月壬辰,己酉兼抱气、背气,辛亥兼抱气;十二月辛酉。   二十四年正月乙酉,二月戊午,丁丑;七月乙亥;十月丙午;十二月甲午兼抱气,己亥。   二十五年正月戊辰;二月己卯,壬寅;五月庚戌,癸丑;六月辛巳,丙戌,戊戌,壬寅;七月戊申,壬戌兼背气;十一月壬寅;十二月丙戌。   二十六年正月甲辰;三月庚戌,辛亥酉时,戊午;四月壬申,己丑,癸巳;五月乙巳,丙午,甲寅,乙卯;六月壬申;十二月己卯,丙戌,壬辰,癸巳。   二十七年正月壬寅,丁巳;二月戊寅;三月丙申,己酉,癸丑;四月丁卯兼抱气,戊辰;十月戊申兼抱气;十一月丁丑;十二月乙未,庚子,戊午。   二十八年正月乙丑,戊辰,庚辰,癸未,甲申,戊子;二月癸巳,甲午,庚子,壬寅,戊申,甲寅,丙辰;三月辛酉;四月戊子朔,庚子,甲寅;六月辛卯,壬寅;八月己丑,辛卯,癸巳;九月丁巳卯时;十月丁亥;十一月戊午,乙丑兼抱气、背气;十二月乙酉,癸卯兼背气,甲辰兼背气、抱气、戴气,丁未至己酉。   二十九年正月己未,壬戌,庚午,乙亥辰时;二月庚寅,壬辰,癸巳,丙申;三月丙寅兼背气,戊辰,壬申兼背气;四月庚寅;五月戊午,甲子兼抱气、背气;六月辛巳朔,甲辰;七月戊午;八月壬午;十二月壬辰。   三十年二月癸巳,丙申;闰二月癸酉;三月庚寅;四月壬子;六月癸亥卯时兼背气、抱气,甲子,丁卯;七月丁亥兼抱气、背气;九月丙申,辛丑;十月甲子;十一月己亥;十二月甲辰兼戴气,戊申,己巳。   三十一年正月辛未朔,丁丑,甲申,庚寅;二月甲辰,庚戌,癸丑;三月辛未,四月丁未,戊申,戊辰;五月甲戌;七月丙戌兼抱气;九月庚午,己卯;十月辛丑,壬子兼抱气,戊午,庚申;十一月己巳;十二月甲辰,辛亥兼抱气,壬子。   三十二年正月己巳,辛巳兼戴气,己丑,壬辰;二月甲辰,己未,庚申;三月乙酉,辛卯;四月癸亥,五月丙寅,丙子;十月甲子兼抱气,乙丑兼直气,丙寅,癸酉;十二月辛巳。   三十三年正月辛亥,丙辰;三月辛卯,丙申,丙午;五月庚子,辛丑,辛亥;六月丁卯;七月己丑;八月乙丑;九月庚寅兼戴气、背气;十月癸亥,甲子;十一月戊戌,甲辰,壬子。   三十四年正月丁酉,壬寅,丁未;二月甲寅,乙卯,甲子兼背气、抱气,乙丑,庚午;四月癸丑朔酉时,壬申,丙子,戊寅寅时;五月壬午朔,丁亥,丁未;十二月庚申兼背气,丁卯。   三十五年正月甲申,甲辰,丁未;二月戊申朔,戊午;三月甲申;四月戊午,庚申;五月辛卯申、酉二时;六月己亥,七月庚戌,八月乙亥,癸卯;九月辛亥,癸丑辰时,戊辰,己巳;十一月丙午兼抱气,十二月乙酉,丙申。   三十六年正月癸丑,丙辰,戊午,甲子,戊辰,庚午,辛未兼背气;二月丙子如之,戊寅,庚辰,甲申,乙酉,甲午,戊戌;四月丁丑,庚寅;五月丁未,甲寅;六月丁酉;七月癸卯酉时,丁巳;九月庚子,戊午申时,庚申兼抱气;十月甲戌,乙亥丙申;十一月丁酉朔,丙辰;十二月壬申,壬午,庚寅,壬辰。   三十七年正月庚戌,壬子兼背气,戊午,乙丑;二月庚午,辛未,丁丑兼抱气,戊寅兼背气,丙戌申时,己丑;三月庚子,甲辰,丁巳;四月丙寅朔,庚午;六月壬午;七月己未;八月辛未,戊寅卯、辰二时;九月癸丑;十月癸未,庚寅辰、巳二时;十一月甲午,庚戌兼抱气;十二月壬戌如之,辛未兼抱气、背气,己卯,己丑。   三十八年正月庚子,丙午,乙卯;二月甲子,壬申,甲申兼戴气;三月癸巳,丁酉,丙午,丁未,己酉;闰三月丙寅,辛巳;四月甲辰,乙卯;六月己酉;九月庚申兼抱气,戊寅,己卯兼背气,癸未;十月辛卯兼背气,乙巳,丙午兼背气,乙卯;十一月壬戌,己巳,壬申,癸酉;十二月丁亥,壬寅,丁未。   三十九年正月丙辰,辛未申、酉二时,丁丑,己卯兼背气,庚辰,辛巳兼背气,癸未;二月己亥,乙巳;三月庚申,己巳,己卯;五月己未;六月甲申;九月庚申,乙亥未时兼背气;十月己亥。   四十年正月甲寅;二月己卯朔巳、午二时,庚子,甲辰;三月辛亥,甲寅,丁丑兼背气;四月庚辰,甲申,丁亥,戊子,庚子,辛丑,乙巳;五月己巳;八月甲辰辰时;九月乙卯,辛酉,丁卯卯、辰二时;十月丙子,庚辰,癸未,甲辰;闰十月丁未兼背气,丁巳,丁卯,辛未兼背气;十一月丙子如之,庚辰,戊子,己丑;十二月甲辰朔,甲子。   四十一年正月乙亥,己丑辰时,庚寅,丙申;二月乙巳辰时,丁未,庚戌,戊午,戊辰;三月辛巳,戊子,己丑卯、辰二时,戊戌;四月丁未兼抱气;六月乙巳,丙辰;九月丙戌;十月辛酉兼背气,甲子如之;十一月甲申,庚寅;十二月庚子,戊申,庚申。   四十二年正月己巳未时,丁丑巳、午二时兼抱气、背气,戊子申时;二月庚子,乙巳申时兼背气,丙午兼抱气,癸丑至乙卯,丁巳酉时兼抱气,辛酉,壬戌兼背气,癸亥;三月丁丑卯时,壬午,甲申,辛卯兼抱气;四月丁酉,戊申,己酉,乙卯,己未;五月丙子酉时,丁丑卯时,丁亥,壬辰;六月壬寅,甲寅,丁巳,庚申;七月庚午,辛未卯、辰二时兼抱气,己丑;八月丙午;十月辛亥;十二月戊戌,甲寅兼抱气,丁巳,辛酉。   四十三年正月丁卯,己卯,庚辰;二月辛丑申时,庚申兼背气;四月辛卯朔,戊申兼背气,壬子;五月癸亥,丁卯卯时;七月己丑卯时兼背气;十月辛酉;十一月丁亥朔,戊戌,辛丑兼抱气、背气,甲辰兼背气;十二月戊辰,庚午,壬午。   四十四年正月癸巳,乙巳,辛亥;二月己卯;三月乙未,乙巳;四月戊辰卯时,癸未;六月庚申兼抱气,壬戌,丁卯,戊辰,己卯;七月丙申卯时,乙巳;九月壬寅,乙巳;十月戊午,辛酉,甲戌。   四十五年正月甲申,甲午兼背气;二月甲子,丁卯;三月丁亥,戊戌卯时兼抱气,己亥;四月己未兼背气,癸亥兼戴气,乙丑,丁卯,乙亥兼背气,丁丑辰、申二时;五月癸未卯时,丙午;六月甲寅,戊辰兼背气;七月辛巳卯时,辛卯,丁酉申时,戊戌,辛丑兼抱气;八月丁未朔卯时兼背气;九月丙子朔,丁亥兼背气,己丑兼抱气;十月癸酉辰时;十一月庚辰,己亥,甲辰;十二月丁未,己未,乙丑巳时,辛未,壬申兼背气。   四十六年正月己丑,辛卯,戊戌;二月戊申,壬子辰、巳二时,癸丑,辛酉,乙丑卯时;三月丙戌申时;四月戊申酉时,乙卯;五月己卯卯时;闰五月庚午兼背、抱、直三气;六月丙申兼背气;七月丙午兼抱气;八月癸酉申时兼戴气;九月庚子朔兼背气、抱气,癸卯,甲寅;十月癸酉辰时;十二月己丑兼背气,癸巳。   四十七年正月戊戌朔兼抱气,乙丑辰时;二月壬申辰时兼抱气,丁丑如之,戊寅兼抱气、戴气,丁亥;三月戊戌朔,丙午,庚戌卯、辰二时,甲寅;四月己巳辰时,丙子申时;五月甲子;九月己亥辰时;十月丙子,丙戌,丁亥兼背气;十一月甲午朔,丙申辰时,癸卯至乙巳,己酉兼抱气,戊午如之;十二月辛巳,己丑。   四十八年正月丙申辰时,辛酉;二月辛未,甲申,乙酉兼背气;三月丁未,己未;四月庚寅;九月乙巳辰时,壬子;十一月庚子,壬子巳时;十二月乙丑,丙子。   四十九年正月庚寅,壬辰,丁未;二月戊寅卯、辰二时;四月庚寅,甲午;六月庚戌;九月壬戌;十月癸巳;十一月壬子朔,壬戌;十二月辛卯。   五十年正月壬子巳时,甲子,戊辰,辛未,壬申酉时;二月甲申,乙未,甲辰辰时,乙巳,丁未;三月乙丑酉时;四月癸未,甲申兼背气,丁亥辰时;六月壬辰,乙未;九月乙丑,丁卯辰时;十月壬午如之,己亥,庚子巳时;十一月丙寅。   五十一年正月己酉;四月己卯;五月庚午;十月甲寅;十一月辛未朔,辛卯;十二月辛丑,壬子。   五十二年正月甲申兼背气;二月辛酉;五月庚寅;七月辛巳;十月乙未朔,丁巳;十一月丁卯。   五十三年正月庚午,甲申;二月丙申申时,甲辰,丙午;三月庚午,庚辰;四月戊戌酉时,乙巳;五月戊辰,庚午兼背气;七月壬戌,甲子;九月辛巳辰时,甲申;十二月己丑。   五十四年二月丁未;三月丙寅卯、辰二时,己巳如之;四月乙巳酉时,丙午兼抱气;五月壬申,癸酉,己卯;六月丙寅;八月丁卯;十月戊辰,丁丑兼背气,辛巳如之;十一月甲申,丙戌,丁亥辰、巳二时,己丑,庚寅;十二月庚申,辛酉,庚午申时,丙子。   五十五年二月辛未,庚辰;三月丁亥,丙申;四月甲寅;五月庚寅,壬寅;六月癸丑,己巳;七月庚子;九月甲午;十一月壬辰,丁酉未时;十二月庚戌。   五十六年正月乙巳;二月丁未未时,壬戌;四月癸丑酉时;十月壬戌;十一月癸酉兼抱气,乙卯巳时,丁亥,丁酉;十二月乙丑。   五十七年正月癸未巳、午二时兼抱气,甲申,甲午,乙未;二月乙卯,丙寅;三月辛未辰时,庚辰,甲申,丙戌;闰四月辛卯,癸巳申时兼背气;五月壬戌;七月乙巳;十月丙戌。   五十八年正月辛酉;二月己卯兼抱气,辛卯兼背气;三月甲辰卯时,乙巳卯、辰二时;四月庚午申、酉二时,癸酉,八月庚寅;九月丙辰,己未,庚申;十月壬申巳时;十一月己酉兼背气;十二月庚午。   五十九年正月庚戌;七月戊子;十月丁卯。   六十年正月乙未辰、巳二时,甲辰申时,丁未;闰二月甲辰;三月丙子,戊寅卯、辰二时兼抱气、背气;七月庚戌朔,壬申兼抱气;八月辛巳;十月辛卯;十二月丁酉。   日生戴气者,顺治二年十一月辛亥。乾隆三十二年七月乙亥。三十三年九月甲辰。三十五年九月癸丑午时。四十二年二月己亥。四十四年二月乙丑辰时兼背气。四十七年八月癸未午时。四十九年四月丙申巳时。   日生冠气者,康熙十四年九月乙巳。乾隆三十三年六月戊寅。   日生抱气者,顺治十年二月乙巳,乙卯午时。十一年正月庚子,辛酉兼直气。十五年二月戊寅。十七年五月甲戌上下二道。   康熙十四年六月乙亥。   雍正三年正月己未。   乾隆元年二月辛巳午时,己丑,庚寅;九月甲辰;十一月甲寅。二年二月戊寅;四月丁卯巳时。三年七月戊辰。四年三月壬戌;五月辛亥,辛酉申时,丙寅。五年二月丙申;六月辛未。六年正月辛巳;二月庚子;九月庚午;十一月丙寅。七年二月己酉未时,戊午;三月辛酉巳、午二时上下二道,癸亥,壬午卯时;四月丙申;五月壬午,乙酉;八月丁酉巳时,戊戌;十一月乙酉。八年二月戊子;闰四月甲子辰时;五月己丑。九年二月丁巳。十年四月戊辰;八月壬子;十一月丁酉。十二年六月癸亥卯、辰二时。十三年三月丙午,丁未;十月己酉。十四年四月辛丑;五月癸酉,丙子;六月壬午,己丑兼背气;七月庚戌。十五年正月庚戌巳时兼背气;二月乙酉,乙未。十六年二月丁丑;四月癸未。十八年正月壬午午时。十九年正月丙寅。二十四年六月戊午,庚申。二十五年九月庚申,戊辰。二十六年三月辛亥申时。二十七年四月丙寅,己丑。二十八年三月庚辰;六月甲辰;七月癸未巳时;八月丁酉;九月丁巳巳时。二十九年正月戊午兼背气;五月庚午;十一月壬子。三十年正月乙卯;二月乙酉;六月辛未兼背气;九月辛卯;十二月己未。三十一年正月戊寅;二月戊辰;三月戊寅;四月辛丑;五月甲午兼直气;六月甲子,乙丑;八月甲辰,辛酉;九月戊辰朔。三十二年六月己未兼背气;七月壬申;九月壬寅。三十三年正月辛卯;六月庚申,乙丑辰时,庚午;七月乙未;十一月乙酉朔。三十五年正月丙午;闰五月丙午朔。三十六年四月己卯;六月甲申兼背气;七月癸卯申时;九月戊午未时。三十七年七月乙未申时;八月丙戌;十月壬午。三十八年正月甲午;三月乙巳,乙卯巳时;六月甲午;八月丙午。三十九年九月乙卯。四十年二月壬午,己丑未时;七月辛酉。四十一年四月癸卯巳时;五月丁亥;六月丁未;九月壬辰。四十二年三月庚辰;四月甲子;六月壬戌;八月庚子;十月乙未。四十三年正月甲戌,丙戌酉时;二月癸巳未时,庚子,辛丑巳、午二时;五月戊辰。四十四年二月乙丑巳时;三月丙申;四月辛巳;五月丙戌申时;七月丙申酉时。四十五年四月庚午辰时;七月丁酉如之。四十六年正月辛巳;闰五月辛酉,壬戌。四十七年正月甲辰;二月庚寅;三月甲辰未时;五月壬子;七月丁酉;十月庚午。四十八年六月戊辰;八月癸未;十一月辛丑,壬子未时。四十九年三月己丑。四月丙申午时兼背气。五十年八月丁亥酉时。五十一年六月丙子,己丑。五十二年正月壬辰;三月丙子,丙申;六月辛酉;八月戊午。五十三年四月丁未,丁巳;七月癸亥,戊寅;八月癸卯;九月辛巳巳时。五十四年正月庚辰;四月丁酉,辛丑;七月壬子酉时;十二月庚午未时。五十五年正月甲辰。五十六年四月甲寅申时,壬戌如之;八月癸亥。五十七年二月丁未午时;五月己亥兼背气;乙卯卯时。五十八年四月己巳巳时;十一月壬寅。五十九年二月甲戌巳时。六十年三月壬戌辰时,己巳;六月辛卯辰时。   日生背气者,顺治十四年三月辛未。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己丑。五十九年二月丁未。乾隆四年正月丙辰。七年七月庚申。十四年七月辛亥,乙丑;十二月丙申。十七年五月乙酉。二十五年七月辛酉。二十七年六月壬寅。二十八年七月己未,癸未申时;九月戊寅。二十九年八月己丑。三十年十月乙卯,己巳,壬戌。三十一年正月乙亥。三十四年六月丙寅;八月壬子。三十五年九月癸丑未时。三十七年十二月戊寅。三十八年正月壬寅;十二月丙午。三十九年正月丁卯。四十三年二月己亥;六月甲寅。四十五年十月癸酉未时;十二月乙丑辰时。四十六年六月癸酉;十一月丙寅;十二月戊寅,乙酉。四十七年三月壬寅,壬子。四十八年五月壬子。五十年五月丁丑卯时;八月戊子;十二月戊寅。五十一年七月戊午;十二月癸卯,辛亥。五十二年十一月癸酉。五十三年三月戊辰;十一月己巳辰时。五十四年六月壬戌。五十五年六月庚午。五十六年二月戊申;三月戊寅;六月戊申,甲子;七月丁亥;九月辛巳未时;十月丁未。五十七年闰四月戊寅;九月乙巳未时;十月辛未巳时。五十八年正月乙未如之;四月己巳酉时。五十九年六月丁卯。六十年正月甲辰未时;五月己卯。   日生直气者,乾隆六年二月庚申;七月乙丑午时。七年十二月乙巳未时。八年正月丁巳。五十二年二月乙酉酉时;十二月庚子午时。五十七年六月丙子左右二道,辛卯;八月戊辰。五十八年十月壬申申时左右二道。 志十四  天文十四   △客星流陨云气   客星太祖丁未年九月丙申,彗星见东方。   天命三年十月丙寅,彗星见东方,尾长五丈,每夜渐移向北斗,十九日而没。   顺治九年十一月庚寅,异星苍白气见于参,西北行入毕。   康熙三年十月己未朔,有星茀于轸,见东方;丁卯,尾长七八寸,苍色,指西南;丁亥,尾长三尺馀,指西北,逆行至翼;十一月戊戌,尾长五尺馀,指北方,至张;庚子,至井;癸卯,往西北行至昴;乙巳,尾指东北,至胃;庚戌,至娄,尾指东,青色;十二月壬戌,至奎,体小,尾长二尺馀。四年二月己巳,东南方有异星见于女;甲戌,尾长七寸,指西南,苍白色;丁丑,尾长尺馀,往东北顺行至虚;辛巳,至室,体渐大,尾长八尺馀;乙酉,至壁,尾长五尺馀。七年正月甲子,西南白光,长六尺馀,尾指东南,占曰天枪;二月乙亥,渐长至四丈馀,尾扫天苑、九斿、军井;丁亥,没。十二年二月癸巳,异星见于娄,大如核桃,色白,尾长尺馀,指东方;甲午,仍见。十五年正月戊子,异星见于天苑东北,色白。十六年三月癸卯,东北方有异星见于娄,体色光明润泽,尾长尺馀,指西南,占曰含誉。十九年十月戊子,彗星见右执法,色白,尾长尺馀,指西方,东行甚速;壬寅,近太阳不见。十一月丙辰朔,尾迹夕见西方;壬戌见星体,色苍白,尾长六丈馀,宽二尺馀,指东北。二十一年七月己巳,彗星见北河之北,色白,尾长二尺馀,指西南,往东北行甚速;壬申,入午宫,尾长六尺馀。二十二年闰六月庚戌,异星见于五车北八穀东,色白,往西南逆行;戊辰,入五车。二十三年五月甲申,异星见太微垣,东属轸,色白明大,往东北顺行;乙酉,行四度馀,至右摄提下。二十五年七月庚寅,异星见东方,近地平,色白,东行不急;丁酉,凡行十六度,至柳,微有尾迹;壬寅,至星,渐没。二十七年十月己酉,异星见奎,色白,凡三夜。二十九年八月己酉,异星见箕,色黄,凡二夜。   雍正元年九月己丑,异星见弧矢下,色白,体微,芒长尺馀,指西北,逆行至井。   乾隆二年六月丁卯,异星出右更东,色白,属娄,向西南行;丙子,仍见。七年正月丁亥,异星见东南方;戊子,出地二十七度馀,大如弹丸,色黄,尾长四尺馀,指西南,属丑宫,在天市垣徐星外,逆行四旬馀不见。八年十一月己亥,彗星见奎、壁之间,大如弹丸,色黄白,尾长尺馀,向东指,属戌宫,逆行至九年正月辛卯,凡五十三日,行二十九度馀。十三年三月癸丑,异星见东方,大如榛子,色黄,尾长二尺馀,向西南指,在离宫第三星南,顺行至四月甲寅朔,行三度,尾长尺馀,体小光微;壬戌,至螣蛇;乙丑,至王良;丙寅,不见。十四年五月甲寅,瑞星见东方,大如鸡卵,形长圆,色黄白,光莹润泽,行不急,出天津,入刍★,占曰含誉。二十四年三月壬辰,彗星见东南方;甲午,出虚第一星下,大如榛子,色苍白,尾长尺馀,指西南,顺行;癸卯,体小光微,尾馀三四寸;戊申,全消。四月戊辰,彗星见西南方,在张第二星上;己巳,离张六度,大如榛子,色苍黄,尾光散漫,长二尺馀,指东南,顺行;壬申,形迹微小;丁丑,更微;己卯,渐散;五月壬午,全消。十一月戊辰,异星见东南方,在井第四星下,大如榛子,色苍黄,向西北行;癸酉,行四度,在胃,微有尾迹;十二月丁丑朔,全消。三十四年七月甲辰,彗星见东南方,在昴下;丁未,大如弹丸,色苍白,尾长三尺,指西南,顺行甚速;八月丁卯,与太阳同宫不见;十月辛亥,见西方,在列肆第二星下,体势微小,尾长一尺;丙子,全消。三十五年闰五月己酉,异星见东南方,在天弁第一星西,大如弹丸,色苍黄;癸丑,向北行三十二度;乙丑,不见。十一月乙丑,彗星见东南方,长尺馀;丙寅,在柳第二星下;戊辰,色苍白,尾指东南,每日向西北行十馀度;庚午,微暗;辛未,全消。   流陨陨星如斗者,太祖戊子年九月辛亥朔夜,时征王甲城,士马皆惊。   流星如盆者,乾隆十四年九月壬申,出娄宿,色赤,入天苑,有光,有尾迹。   流星如★者,顺治四年十一月庚辰,自天中西北行入蜀,有声,色赤,光烛地,★犬皆惊。五年九月辛巳如之,声如雷。十五年六月辛未,自西北至东南,有声,色赤,不著光、尾迹。   流星如盏者,顺治四年五月戊午寅时,自西北至西南,色青白,有光。七年八月甲午,自东南至东北,色赤黄,入斗,不著光、尾迹。八年四月己酉,自氐宿南行,色青白;五月戊寅,自亢宿西南行,色白,★小星随之,入翼;九年三月丙子,自中天西南行,色赤,入毕;俱有光,有尾迹。九月丙申,自中天入紫微垣,色赤;十年八月丙寅,自中天入天市垣,色青赤;俱有光。十二年四月甲子,自亢宿入危,色赤黄,有光,有尾迹。癸酉,出房宿,色青黄,入尾;十六年七月甲申,出牛宿,东北行,色赤黄,至蜀没;俱不著光迹。康熙二年八月丁巳,自虚宿入紫微垣,小星随之;三年九月戊申,自中天入奎;俱色赤;六年正月戊寅,出鬼宿,色青,随后有声,入土司空;七年二月戊子,出大角,色赤黄,入箕;十二年九月甲午,出勾陈,色青白,至蜀没;俱有光、有尾迹。十六年九月己亥酉时,自正北下行,色赤白,尾迹如蛇,有光。十九年六月癸酉酉时,自西南向东北,声如雷,尾迹如匹布。二十五年十一月壬午,出左枢,色白,至蜀没,尾长竟天。十二月戊寅,出轸宿,色青黄,入骑官。二十九年二月丁亥,出河鼓,色黄,入尾。乾隆十九年正月丁巳一更,出奎宿,西北行;二十二年三月戊申一更,出西北方,下行;俱色青。二十四年闰六月甲申五更,出土司空,下行;三十五年九月戊辰三更,出室宿,西北行;俱色赤,俱入云。三十六年二月己丑昏,出上弼,下行,色黄,不著入。三十九年十月丙戌二更,出天廪,西行;四十年九月丁未一更,出垒壁阵西,下行;四十一年三月丁丑昏,出翼宿,西南行;十月丁卯晓,出平道,下行,俱色赤。十二月癸丑,出天苑,下行;四十二年八月壬戌一更,出右旗,西行;俱色白。五十四年十二月己卯昏,出参宿,下行;五十五年九月壬寅一更,出五车,西行;五十六年三月庚寅五更,出天津,下行;五十七年五月丙辰一更,出天棓,东北行;五十八年九月己亥五更,出娄宿,西南行。五十九年十月丙寅晓,出张宿,下行;六十年闰二月戊戌三更,出大角,西北行;俱色赤,俱入云,俱有光、有尾迹。   流星如饮钟者,康熙八年九月乙卯巳时,出午位,色赤黄,入巳位,不著光、尾迹。   流星如杯者,乾隆十八年七月甲戌三更,出奎宿,东南行,色赤,入云,有光,有尾迹。   流星如桃者,顺治五年八月癸巳朔,自中天东北行,不著色,入天关。十三年正月癸卯,自奎宿入天中,色黄白,俱有光、有尾迹。康熙二年八月乙巳,自中天至心,不著色、光、尾迹。四年六月壬申,出建星,入南斗;辛巳,出天咅,入河鼓;又出阁道,入离宫,俱色赤。壬午,出庶子,入开阳,色赤黄。九月甲申朔,出女宿,入羽林军,小星随之,不著色。十二月壬申,出南河,入柳,小星随之;五年正月己酉,出参旗,入天苑,俱色青白。二月戊午,出五车,至蜀没;五月乙酉,出勾陈,入大陵,俱色赤;十月戊午,出少宰,入天棓,色黄;俱有光、有尾迹。六年二月庚戌,出氐宿,入大角,色黄,有尾迹。八年四月癸亥,出天弁,入氐,色青白,有光,尾迹先直后曲,留东,咸结为云气,如鱼形,向东散。十年正月己未,出勾陈,入华盖,色黄白,有光。十一年七月辛未,出东井,入毕,色青黄,有光,有尾迹。十三年三月甲申辰时,自西北至西南,色白,有光。十五年九月丁未,出外屏,入坟墓,色青黄,有光,有尾迹。十六年四月丁未朔,出紫微垣,在云中,往北行,不著色,映地有光。十七年九月辛丑,出昴宿,入阁道,色青白,有光,有尾迹。十八年七月己未,出勾陈,入文昌,色青黄,有光。十九年五月壬辰,出摄提,入房,色青黄;闰八月己酉,出外屏,入建星,前小后大,色赤黄;十二月甲午,出勾陈,入大陵,色青;俱有光、有尾迹。二十一年正月戊辰,出大陵,入壁,色青白,有光。二十二年二月丁丑,出明堂,入轸,色青白,有光,有尾迹。二十三年二月己丑,出七星,入地,小星随之,色青,有光。二十九年二月丁亥,出郎位,入轩辕;八月乙亥,出参宿,入弧矢;三十二年二月癸卯,出房宿,入尾;俱色青。三十三年三月壬戌,出女宿,入危,色赤;三十六年十月丙辰,出五车,入弧矢,色白;俱有光、有尾迹。   流星如★子者,乾隆十二年十月戊辰二更,出阁道,东北行,色青;十四年二月乙酉昏,出王良,下行,色赤;五月庚申晓,出织女,西北行,色青;俱入云,有光,有尾迹。   十五年正月壬申二更,出天枪,西北行,色青,入云,有光。五月戊午晓,出天船,下行,色青,入云;八月戊子晓,出天狼,东行,色赤,入柳;十六年八月丙申二更,出斗宿,下行,色青,入云;十七年六月丁巳昏,出女★,西北行,色赤,入天理;戊午昏,出织女,东南行,色青,入河鼓;十八年六月乙酉晓,出河鼓,南行,色白,入云;俱有光、有尾迹。己酉昏,出东南云中,下行,色赤,入斗,有光。   十九年正月癸亥晓,出南河,下行,色赤;二十年五月甲午昏,出亢宿,东南行,色青;俱入云。   二十一年六月甲子一更,出河鼓,西北行,色赤,入贯索。七月辛未三更,出宗正,西行,色青。十一月丙申四更,出文昌,西北行;二十三年七月戊子二更,出王良,下行;十一月壬辰一更,出左枢,西北行;十二月辛酉五更,出南河,下行;俱色赤。   二十四年正月癸未朔二更,出弧矢,西南行,色青;二月庚辰一更,出柳宿,西南行,色赤;俱入云,俱有光、有尾迹。闰六月乙酉五更,出天仓,下行,色赤,入云,有光。七月丙寅二更,出奎宿,下行;己巳二更,出勾陈,下行;二十五年六月辛丑昏,出王良,南行;俱色赤;七月己酉一更,出危宿,下行,色青;俱入云,有光,有尾迹。   二十六年二月己卯昏,出外屏,下行,色黄,入云,有光。辛卯二更,出五帝座,东南行,色青,入云,有光,有尾迹。九月丁巳二更,出虚宿,下行,色赤,入云,有光。   二十七年正月乙未朔二更,出中台,东北行,不著色。癸丑晓,出天棓,下行,色赤。   二十八年二月庚戌一更,出西方云中,下行,色黄;六月壬子一更,出天厨,西南行;九月戊寅四更,出天市垣市楼,东行;二十九年四月庚寅昏,出四辅,西北行;七月辛酉晓,出阁道,南行;俱色赤。八月庚辰朔一更,出天钱,下行,色青;三十年闰二月庚午二更,出轩辕,东北行,色赤;俱入云,有光,有尾迹。六月丁卯昏,出东北云中,东南行,色黄;一更出天津,东行,色赤;俱入云,有光。七月壬午晓,出王良,西行,色青。九月庚子五更,出王良,下行;十月戊辰五更,出中台,东南行;俱色赤,俱入云。   三十一年六月甲子晓,出壁宿,西南行,色赤,入羽林军。十月庚子二更,出天津,下行,色青。丙午五更,出壁宿,西行;晓出南河,下行;己未晓,出军市,东行;十一月甲戌五更,出文昌,下行;三十二年二月甲寅五更,出角宿,东南行;俱色赤,俱入云,俱有光、有尾迹。六月庚申昏,出西南云中,下行,色赤,入云,有光。闰七月癸巳晓,出八穀,东北行;九月庚申二更,出瓠瓜,西南行;十月癸亥二更,出天津,下行;己巳一更,出昴宿,东南行;庚午五更,出五车,北行;俱色赤。   三十三年七月己丑晓,出河鼓,西北行,色黄。乙卯一更,出斗宿,下行;八月辛酉一更,出左枢,下行;俱色青。乙亥一更,出天枪,下行;九月丙午五更,出壁宿,下行;俱色赤。丁未二更,出天苑,下行,色黄。庚戌晓,出五车,西南行;十月壬戌二更,出五车,下行;十一月乙酉朔晓,出天狼,下行;俱色赤。   三十四年三月戊子晓,出库楼,下行;五月丁亥二更,出天厨,下行;俱色青。七月辛卯三更,出开阳,下行,色赤。辛丑昏,出左旗,西南行,色黄。八月乙卯晓,出天苑,下行;辛未昏,出斗宿,下行;俱色青。十二月癸酉五更,出井宿,下行;三十五年正月壬寅晓,出螣蛇,东行;癸卯五更,出帝座,西南行;二月辛亥一更,出北河,东南行;丁卯五更,出大角,西北行;三月丙申二更,出大角,东北行;七月丁未二更,出天市垣梁星,西北行;九月乙丑晓,出五车,下行;辛未二更,出天棓,下行;十月丙子晓,出轩辕,东南行;三十六年正月庚午二更,出南河,下行;俱色赤。十月戊辰朔五更,出毕宿,南行,色黄。十一月壬戌五更,出鬼宿,西北行;三十七年七月丙辰昏,出天弁,下行;俱色赤。十一月甲辰晓,出柳宿,东南行,色苍白。十二月庚辰五更,出贯索,下行,色黄。三十八年正月庚子晓,出氐宿,西行,色赤。九月乙丑昏,出天桴,南行,色苍白。丁丑二更,出参宿,下行;十月乙巳一更,出女宿,下行,俱色黄。戊申一更,出垒壁阵,西行,色赤。   三十九年三月乙丑晓,出角宿,下行,色黄。七月戊寅昏,出勾陈,西行;九月庚午二更,出八穀,下行;癸酉二更,出天囷,下行;俱色赤。十月乙酉二更,出右枢,下行,色白。丙戌五更,出奎宿,下行,色赤。丁亥五更,出天廪,南行;十二月辛巳昏,出渐台,下行;俱色黄。四十年四月乙巳昏,出勾陈,西行;五月甲戌昏,出上台,下行;六月戊寅五更,出虚宿,下行;甲辰五更,出瓠瓜,下行;七月丙辰五更,出王良,下行;丁巳昏,出勾陈,南行;戊午二更,出奎宿,西行;俱色赤。八月丙子朔四更,出奎宿,西行,色苍白。丁丑三更,出昴宿,下行,色黄。九月丙午朔三更,出天廪,下行,色赤。己巳三更,出羽林军,下行,色苍白。十月癸巳一更,出昴宿,下行,色白。甲午三更,出五车,南行;十二月丙辰一更,出卷舌,北行;俱色黄。辛酉昏,出北河,西南行;四十一年三月癸酉一更,出五车,东南行;戊子二更,出帝座,下行;俱色赤。四月己巳二更,出尾宿,西行,色白。五月甲戌晓,出离宫,南行,色赤。戊戌昏,出女宿,下行;晓出阁道,下行,俱色白。六月壬寅晓,出天津,西南行;戊申一更,出室宿,下行;俱色赤。乙丑二更,出天津,西南行,色青。七月甲申四更,出毕宿,下行;壬辰四更,出霹雳,下行;癸巳二更,出奎宿,南行;甲午昏,出阁道,下行;俱色赤。一更出昴宿,下行,色白。己亥一更、五更俱出奎宿,南行;九月乙未昏,出左旗,西北行;俱色赤。十月乙巳晓,出屏星,下行,色白。甲子三更,出庶子,下行,色黄。乙丑三更,出左枢,西北行,色白。丁卯五更,出右执法,下行;四十二年三月己巳昏,出北斗天枢,西北行;俱色赤。甲午昏,出轩辕,西北行,色白。四月戊申晓,出左旗,东北行。五月甲戌一更,出天市垣郑星,东行;六月癸卯四更,出离宫,西南行;俱色赤。七月己巳二更,出女宿,下行,色黄;三更出天纪,南行,色赤;晓出天船,南行,色黄;出参宿,下行,色白。庚午二更,出贯索,下行,色赤。丙戌二更,出天市垣蜀星,西北行,色白。癸巳一更,出左枢,西行。八月庚戌四更,出天囷,北行;癸丑二更,出天溷,下行;俱色赤。十二月戊午二更,出天仓,下行,色黄。   四十三年二月丙辰五更,出七公,东北行,色赤。丁巳一更,出奎宿,下行,色黄。四月丙辰二更,出右旗,下行;五月丙寅晓,出奎宿,西南行;俱色赤。六月戊寅二更,出阁道,西行,色黄。八月乙丑五更,出井宿,东南行;十月乙亥三更,出卷舌,北行;十一月戊子晓,出右摄提,西南行;俱色赤。壬辰一更,出上★,西行,色白。癸丑晓,出翼宿,南行,色黄。丙辰二更,出昴宿,西北行;十二月戊辰二更,出文昌,北行;癸酉一更,出天枢,西行;戊寅一更,出天权,下行;二更出勾陈,下行;四十四年正月辛丑一更,出天权,西北行,俱色白。甲辰四更,出南河,下行,色赤。戊申一更,出上★,下行,色黄;四月辛巳五更,出天市垣赵星,西行,色赤;俱入云。六月丙子二更,出西北云中,东南行,色白,入室宿。八月戊寅一更,出羽林军,下行,色白。九月庚戌晓,出军市,下行,色赤。   四十五年二月庚申一更,出参宿,西行,色黄。丁丑三更,出轸宿,西行;七月乙未三更,出天津,北行;八月壬子晓,出上★,下行;俱色赤。庚午二更,出王良,西南行,色黄。九月辛卯晓,出毕宿,西南行;十月甲寅昏,出织女,下行;俱色赤。己未二更,出天枢,西行,色白。十一月辛巳二更,出王良,东南行,色黄。四十六年五月庚寅一更,出河鼓,下行,色赤。六月辛卯二更,出勾陈,西南行;乙未昏,出房宿,西行;俱色黄。九月丙寅二更,出文昌,下行;丁卯二更,出娄宿,西南行;十月辛未二更,出玉井,下行;俱色赤。丙申五更,出天枢,下行,色黄。戊戌晓,出玉井,下行;十一月癸卯三更,出大角,南行;甲辰晓,出毕宿,北行;俱色赤。   四十七年六月己巳昏,出贯索,西南行,色白。乙未四更,出奎宿,西南行,色赤。七月戊戌一更,出壁宿,南行,色黄。九月壬寅晓,出郎位,下行;癸卯昏,出贯索,下行;十月己巳三更,出昴宿,东行;俱色赤。   四十八年四月壬戌三更,出瓠瓜,下行,色白。乙丑一更,出五帝座,西北行;五月庚子四更,出天棓,东北行;七月丙午昏,出文昌,下行;九月庚寅一更,出天船,下行;十月甲戌一更,出土司空,下行;四十九年正月丁亥朔晓,出天枪,东北行;甲寅一更,出天枪,下行;闰三月壬午二更,出天津,下行;四月丁酉一更,出开阳,西北行;六月丁亥五更,出垒壁阵东井,西行;壬辰二更,出危宿,下行;甲辰昏,出天棓,下行;七月丁巳昏,出开阳,下行;俱色赤。十二月壬午二更,出织女,下行,色白。   五十年三月己卯五更,出左执法,下行;五月甲戌二更,出天津,下行;八月壬午晓,出瓠瓜,下行;庚寅四更,出牛宿,下行;戊戌五更,出勾陈,西行;十月乙巳四更,出五车,东南行;五十一年闰七月丙申一更,出天厨,西南行;十月辛丑朔昏,出危宿,下行;己未一更,出王良,东南行;丙寅四更,出大陵,下行;五十二年五月戊子五更,出螣蛇,南行;八月己亥三更,出五车,下行;辛亥五更,出壁宿,西南行;辛酉二更,出天仓,下行;五十三年四月乙巳二更,出文昌,下行;六月辛丑二更,出箕宿,下行;己未三更,出奎宿,下行;七月壬戌五更,出织女,下行;己巳二更,出壁宿,下行;丁亥三更,出贯索,下行;十月乙未四更,出井宿,下行;五十四年五月己未昏,出天棓,下行;闰五月戊戌晓,出尾宿,下行;辛丑昏,出天津,下行;五十五年四月癸丑四更,出文昌,下行;五月癸未昏,出天棓,下行;俱色赤。六月癸亥五更,出尾宿,下行,色白。七月壬午二更,出帝座,西北行;丙戌四更,出五车,下行;八月丁巳一更,出王良,下行;戊辰晓,出文昌,下行;十一月甲申昏,出坟墓,下行;十二月丁卯一更,五十六年四月丙午晓,俱出文昌,下行;己酉晓,出郎位,下行;五月丁酉五更,出贯索,下行;七月丁丑三更,出室宿,下行;壬午晓,出奎宿,西南行;癸未昏,出文昌,下行;二更出天津,南行;三更出壁宿,下行;五更出危宿,下行;乙未昏,出文昌,下行;八月壬申晓,九月戊寅四更,俱出天仓,下行;丁亥昏,出文昌,下行;十月壬寅朔五更,出轩辕,东南行;癸丑四更,出毕宿,下行;俱色赤。十一月己卯昏,出坟墓,下行,色黄。十二月辛酉昏,出文昌,下行;五十七年三月丁酉五更,出贯索,东北行;六月戊寅昏,出织女,西北行;丁亥昏,出亢宿,下行;庚寅晓,出室宿,下行;壬辰五更,出五车,下行;甲午晓,出昴宿,下行;九月辛丑五更,出天仓,下行;辛亥昏,出文昌,下行;乙丑晓,出轩辕,东南行;十月丙子四更,出毕宿,下行;五十八年三月戊申晓,出室宿,下行;六月甲申二更,出大陵,下行;戊子五更,出天纪,下行;七月甲午四更,出七公,下行;丙申二更,出贯索,下行;戊申昏,出织女,西南行;甲寅昏,出贯索,下行;丁巳一更,出危宿,下行;八月戊辰三更,出室宿,东南行;九月甲午一更,出阁道,下行;己酉昏,出壁宿,下行;辛亥昏,出斗宿,下行;丁巳一更,出室宿,东南行;十月壬午二更,出危宿,下行;五十九年六月乙酉一更,出王良,下行;十月乙卯朔一更,出天棓,下行;己巳四更,出五车,东北行;六十年二月丁巳昏,出王良,下行;七月庚午二更,出昴宿,下行;俱色赤,俱入云,俱有光、有尾迹。   流星如李者,康熙七年四月乙亥,出右执法,入翼;十二月癸酉,出参宿,入军市;俱不著色。八年十月己丑,出伐星,色青白,入天狼。九年六月庚戌,出离宫,入虚;十年九月戊寅,出室宿,入羽林军;俱不著色,俱有光、有尾迹。十二年八月丙午,出螣蛇,色青白,入心,微有尾迹。十四年十一月戊子,出张宿,色青白,入天庙,有光。十六年八月甲寅,出常陈,色青赤,入氐。十七年正月丙子,出参宿,色青白,入九斿。十八年十月庚午,出右旗后,小星随之,色青赤,入候星。二十一年六月乙巳,出天市垣,色青白,入心、尾之间。十一月戊申,出东井,色赤黄,入上台。二十四年三月戊辰,出建星,色白,入垒壁阵。二十五年九月壬午朔,出胃宿,色赤,入东壁。二十六年七月癸未,出垒壁阵,色青白,入天纪,自东南至西北竟天;二十八年二月乙卯,出东次将,色白,入氐;三十年十月丁未,出胃宿,色白,入天仓;三十一年正月己卯,出贯索,色青,入亢;九月癸丑,出东井,色白;入天苑,三十二年七月辛亥,出王良,色黄,入五车;三十五年十月甲辰,出少微,色青,入庶子;三十八年十一月乙未,出勾陈,色赤,入王良;四十七年九月戊戌,出内屏,色青,入文昌;五十三年八月壬申,出蜀星,色赤,入尾;己卯,出牛宿,色青,入南海;五十六年十二月丁未,出毕宿,色青,入天仓;俱有光、有尾迹。六十年十一月丙午未时,自西北至东南,色赤,有尾迹。雍正元年三月壬午,出左枢,色青,入天津;二年四月庚戌,出左执法,色赤,入角;俱有光、有尾迹。   流星如核桃者,乾隆八年八月乙卯未正,出东北云中,下行,色黄,入云,微有尾迹,以昼见。其馀乾隆年间一千五百有馀,皆以昏、晓及夜见。   流星如栗者,康熙十一年五月壬子,出天★,入奎,有光,有尾迹。   流星如弹丸者,康熙十七年五月庚申辰时,出西南,色赤,有光。七月戊午酉时,出西北,色青。乾隆元年五月壬戌午正,自西南方下行,色黄。七月癸卯戌初初刻,出东北,高五十馀度,下行至二十馀度没,色白,有光,有尾迹,皆以昼见。其馀顺治年间五,康熙年间六十二,雍正年间一十三,乾隆年间三千一百有馀,皆以昏、晓及夜见。   流星如榛子者,乾隆年间一十四,皆以夜见。   云气太祖壬子年九月癸丑,东方有蓝、白二气。癸丑年九月庚辰,日傍有青、红二气,对照如门,祥光四★。乙卯年三月甲戌,有黄气■天,人面★之皆黄。十月戊申,有红、绿祥光二道夹日,又有蓝白光一道,掩★日上如门。天命三年正月丙子,有黄气贯月中,其光宽二尺许,约长三四丈。四月壬子,有蓝、黑气二道,自西而东,横■于天。五月乙卯,有红、绿、白三气,自天下垂,覆营左右,上圆如门。九月甲寅,东南有白气,自地冲天,末偏锐如刀,约长十五丈,凡十六日而灭。五年三月癸丑夜,有蓝、白二气,自西向东,绕月之北,至南而止。   天聪五年八月丁卯,明兵来攻阿济格贝勒,大雾不见人,忽有青蓝气自天冲入敌营,雾忽中开如门,我兵遂克。崇德六年九月辛巳黎明,东方有金光大如斗,内复有金光一道直如椽,冲天而起。   顺治元年六月庚午酉时,有白气自西南至东北。十月壬辰,五色云见日上。三年正月壬戌,北方云中有赤光如火影。四年五月庚戌,有白气自西南至东北。十月壬辰,五色云见日上。十二月壬辰如之。八年十二月壬子夜,有白气从艮至乾。十年六月丙申,青赤气生日上下。十二年六月庚午,北方有青黑云气,变幻如龙。   康熙三年十二月甲戌,金星生白气一道,长三丈馀。五年二月庚申亥时,中天苍白气四五道。三月庚寅酉时,东南黑气一道。六年八月己亥,有白光一道,自东至西。七年正月甲子酉时,西南白光一道,尾至东南入地,约长六尺馀,十馀日渐长至四丈馀,扫天苑、天斿、军井。八年六月甲申,西北直气一道。十一年二月甲午,五色云见中天,历巳至申。乙未如之。六月戊子,五色云见日上。十二月癸卯,五色云见日旁。十二年正月庚辰,西北至东南,苍白气经天如匹布。十三年六月己巳夜,东北苍白云一道。七月甲戌,白气一道贯日,自南至北,长六丈馀。十五年三月乙酉,五色云见中天。七月戊戌、庚戌皆如之。十六年三月甲辰,五色云见日傍。七月癸未、十七年二月戊辰皆如之。六月辛巳,青气一道,宽五尺馀。壬午,苍白气一道,青气三道,宽尺馀。癸未,青气一道,宽六尺馀,俱自西北至东南。十八年八月乙丑,正北黄黑云一道,变赤黄色,宽四尺馀,长数丈。十九年十一月戊午至辛酉,西南苍白气一道,宽尺馀,锐指东北,长三丈馀,渐长至四丈馀。二十年六月辛卯,东北青气六道。十月癸未,正北黑云一道,穿北斗,约长三丈馀。二十四年十月丙午,日上苍白云★出五色鲜明。三十五年五月戊辰,五色云见中天。四十一年二月甲寅酉时,西南白云一道,长二丈馀,宽尺馀,穿天仓、天苑,入地平,至丁巳,长三丈馀。六十一年十一月癸卯,五色云见日上。   雍正元年九月丁丑朔,五色云见中天。十月辛未、二年正月辛巳皆如之。五年八月辛亥丑时,正北黑云一道,东西俱至地平,宽尺馀。七年三月戊辰,五色云见日旁。十一月丙申,庆云见于曲阜,环捧日轮,历午、未、申三时,于时上发帑金修建阙里文庙。八年正月辛巳,五色云见日下。六月辛丑子时,正北至东南,黑云一道,宽尺馀。九年九月乙酉丑时,西北至东西,白云二道,宽尺馀。十三年正月,云南奏报,年前十月二十九日,大理等府五色云见;广东高州府如之。   乾隆元年十月壬戌未时,五色云见日上及旁。癸亥未时,乙丑辰、巳二时皆如之。二年正月辛卯子时,西南至东北,黑云一道,宽一尺。三年七月己巳卯时,西北白云一道,宽三寸,长一丈馀,往西南行。四年三月乙丑寅时,东南云一道,宽尺馀,长数丈。丙寅巳时,北方白云一道,宽七八寸,长三丈馀。八月乙未,北方白云一道,宽尺馀,自东至西。五年三月丁巳亥时,东南白云一道,宽尺馀,长三丈馀。五月辛酉亥时,东南黑云一道,宽尺馀,长二丈馀。七年正月戊寅子时,月下白云一道,宽尺馀,长三丈馀。二月丁酉午时,五色云绕日。戊申巳时,见日旁;亥时,北方白云一道,宽二尺馀,自东至西。八月己酉子时,东方白云一道,宽尺馀,长五尺。甲寅巳时,五色云捧日。九月甲子午时绕日。十月庚寅辰时、丁酉辰时、八年三月丙辰辰时皆如之。己巳巳时见日上,丁丑酉时如之。闰四月辛酉夜子时,月上白云一道,宽尺馀,自西北至东南。戊寅辰时,五色云见日旁。六月甲子酉时,见日上。戊辰未时,绕日。甲戌巳、午二时如之。七月丁酉子时,绕月。戊戌子时,北方白云一道,宽尺馀,自东至西。乙巳午、申二时,五色云绕日。八月丁卯,见月上。戊辰亥时,绕月。十月丙辰巳时,见日下。丁巳申时,绕日。壬戌巳时,见日下。九年正月乙巳辰时至午时,见日上。五月癸未戌时,绕月。十一年七月乙巳亥时,中天白云一道,长丈馀。十二年六月辛酉丑时,西南至正东,黑云一道,宽三尺馀,俱至地平。丁亥,五色云绕日。十四年二月庚辰子时,东南黑云一道,宽二尺馀,长十丈馀。十一月戊申卯时,东方白云一道,宽尺馀,长丈馀。十八年二月丁亥朔申时,五色云见日上。十九年四月丙申子时,中天白云一道,自东南向西,宽尺馀,长二丈馀。二十一年五月辛巳亥时,东南白云一道,宽尺馀,长数丈。闰九月乙卯丑时,东北至西北如之。 志十五  灾异一   传曰: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五行之沴,地气为之也。水不润下,火不炎上,木不曲直,金不从革,土爰稼■,稼■不熟,是之谓失其性。五行之性本乎地,人附于地,人之五事,又应于地之五行,其洪范最初之义乎?明史五行志著其祥异,而削事应之附会,其言诚韪矣。今准明史之例,并折衷古义,以补前史之阙焉。   洪范曰:“水曰润下。”水不润下,则为咎徵。凡恆寒、恆阴、雪霜、冰雹、鱼孽、蝗蝻、豕祸、龙蛇之孽、马异、人痾、疾疫、鼓妖、陨石、水潦、水变、黑眚、黑祥皆属之于水。   顺治九年冬,武清大雪,人民冻馁;遵化州大雪,人畜多冻死。十年冬,保安大雪★月,人有冻死者;西宁大雪四十馀日,人多冻死。十一年冬,灤河大雪,冻死人畜无算。十三年冬,武强大雪四十日,冻死者相继于涂;昌黎、灤州大雪五十馀日,人有陷雪死者。   康熙三年三月,晋州骤寒,人有冻死者;莱阳雨奇寒,花木多冻死。十二月朔,玉田、邢台大寒,人有冻死者;解州、芮城大寒,益都、寿光、昌乐、安丘、诸城大寒,人多冻死;大冶大雪四十馀日,民多冻馁;莱州奇寒,树冻折殆尽;石埭大雪连釂,深积数尺,至次年正月方消;南陵大雪深数尺,民多冻馁;茌平大雪,株木冻折。十一年三月,文水大雪严寒,人多冻死。冬,昌化大雪,平地深三尺。十五年十一月,咸阳大雪深数尺,树裂井冻。十六年九月,临淄大雪深数尺,树木冻死;武乡大雨雪,禾稼冻死;沙河大雪,平地深三尺,冻折树木无算。二十二年十一月,巫山大雪,树多冻死;太湖大雪严寒,人有冻死者。二十四年四月,定陶烈风寒雨,人有冻死者。二十七年,郝昌大雪,寒异常,江水冻合。二十八年冬,衢州大雪,寒异常。二十九年十一月,高淳大雪,树多冻死;武进大寒,木枝冻死。十二月,庐江大寒,竹木多冻死;当涂大雪,橘橙冻死;阜阳大雪,江河冻,舟楫不通,三月始消;宜都大雪囗树,飞鸟坠地死;竹谿大雪,平地四五尺,河水冻;三水大雪,树俱枯;海阳大寒,冻毙人畜;揭阳大雪杀树;澄海大雨雪,牛马冻毙。三十年冬,房县酷寒,人多冻死。四十二年春,房县雨雪大寒。五十五年冬,高淳大雪盈丈。五十七年七月,通州大雪盈丈。十二月,太湖、潜山大雪深数尺。五十八年正月,嘉定严寒,太湖、潜山大雪四十馀日,大寒。   雍正五年冬,屯留大雪严寒,井冻。   乾隆五年正月,嵊县大雨雪,奇寒;福山大寒。九年正月,曲沃大寒,井中有冰。十三年十二月,上海大寒雨雪。十六年三月,武强大雪,平地深尺许,人畜多冻死。二十二年正月,丰顺雨雪大寒,人畜冻毙。二十四年冬,永年大寒。二十六年冬,福山大寒,树多冻死;文登、荣成大雪寒甚;娄县大寒,河冰塞路;临朐大寒,井水冻;馀姚大寒,江水皆冰。五十七年六月,房县大寒如冬。五十九年七月,湖州寒如冬。   嘉庆元年正月,青浦雨雪大寒,伤果植;灤州大寒井冻,花木多萎;永嘉大风寒甚,冰冻不解;湖州大雪,苦寒杀麦;义乌奇寒如冬;桐乡大风雪寒。十二月,金华大雪,麦几冻死。三年五月初五日,青浦大寒,厨★皆冰。十年十二月,枣阳大雪,结寒冰厚五尺。十九年秋,招远、黄县大寒,海冻百馀里,两月始解。二十四年十二月,南乐大雪,平地深数尺,人畜多冻死。   道光十一年冬,元氏、南乐大雪,井冻,冰深四五尺。十一年十二月朔,抚宁大雪,平地深三尺,飞鸟多冻死。二十一年正月,登州府各属大雪深数尺,人畜多冻死。冬,高淳大雪深五尺,人畜多冻死;黄川大雪深数尺,经两月始消,民多冻馁;罗田大雪深丈馀,民多冻馁。   咸丰八年七月,大通大雪厚二尺,压折树枝,穀皆冻,秕不收。九年六月,青浦夜雪大寒;黄岩奇寒如冬,有衣裘者。十一年十二月,临江府及贵溪大寒,树多冻折;蒲圻大雪,平地深五六尺,冻毙人畜甚多,河水皆冰。   同治元年六月,崇阳大寒。冬,咸宁冰冻奇寒。四年正月十四日,三原大风雪,人多冻死;枣阳雨雪连旬,树多冻死。十六日,锺祥、郧阳大雪;汉水冰,树木牲畜多冻死。十二年十一月,三原大雪六十馀日,树多冻死。   光绪二年五月,遂昌奇寒,人皆重棉。   顺治四年三月,献县、肃宁昏雾,四昼晦。十四年十月二十八日,东阳大雾,竟日不散。十五年正月朔,潜江大雾,昼晦。   康熙元年三月初八日,临榆昏雾竟日。十六年,清河阴雾四十馀日。二十年三月,桐乡恆阴。二十二年三月,萧县重雾伤麦。三十年正月,江浦大雾蔽天。四十三年八月,庆云昏雾障天。六十一年六月,濰县浓雾如烟。   雍正二年十二月十五日,掖县大雾。   乾隆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海阳大雾。二十六年八月初四日,独山州宿雾冥濛,近午始霁。三十三年二月十六日,梧州大雾。   嘉庆元年三月二十六日,宜城昏雾,昼晦。四年十二月朔,蓬莱大雾竟日,气如硫磺。十五年正月,荣成大雾。   道光六年五月,肃州大雾。二十九年正月,云梦昼晦六阅月,天气阴霾。三十年正月朔,登州阴雾。   咸丰元年十二月除夕,泰安、通渭大雾。二年正月二十四日,陵川大雾,昼晦。   同治元年正月庚寅,青浦大雾,著草如棉,日午始散。二年正月二十四日,陵县大雾,昼晦。三月十六日,泾州大雾,通渭、泰安大雾,至四日乃止。六年二月,日照大雾。   光绪十一年,邢台大雾。   顺治元年四月,栖霞陨霜杀麦。二年八月,垣曲陨霜。六年四月,庄浪陨霜杀麦。七年四月,灵台陨霜杀麦。十五年四月,东昌陨霜杀麦。六月,高唐陨霜。十六年三月,荣河陨霜杀麦。十七年春穀雨后,岳阳霜屡降;万全陨霜杀麦。   康熙二年四月二十三日,高苑陨霜杀麦。六月,雒南、商南陨霜三次。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夜,清河风霜★作。二十三日,新城、邹平、阳信、长清、章丘、德平陨霜杀麦。二十四日,益都、博兴、高苑、宁津、东昌、庆云、鸡泽陨霜杀麦。十一年四月,乐安陨霜杀麦。五月,通州陨霜杀麦。七月,岢岚州、吉州陨霜杀禾。十二年正月四日,寿光陨霜杀麦。十四年四月,平度、掖县、莱阳、昌乐、安丘、馆陶、滨州、蒲台陨霜杀麦。五月,冠县陨霜杀麦。十五年四月,武强陨霜杀麦。十七年春,砀山、颍上、铜山陨霜杀麦。十八年三月,无极陨霜杀麦。十九年四月,榆社陨霜杀菽。六月,沂州陨霜。八月,高州大雪。二十一年三月,太平陨霜杀麦。二十二年七月,静乐陨霜杀禾。二十三年四月,仪徵、静宁州陨霜杀麦。二十六年七月,西宁陨霜。二十七年三月,临潼陨霜杀麦。七月,岳阳陨霜杀禾。二十九年三月,商州陨霜。四月,长治陨霜。三十年五月,长治陨霜。八月,武进陨霜杀稼。五月朔,平远雨雪。六月,龙川陨霜杀禾。三十三年八月,怀来陨霜杀稼。三十四年七月,盂县陨霜杀禾。八月十五日,岚县、永宁州、中★、绛县、垣曲陨霜杀禾。三十五年八月,静宁、介休、沁州、沁源、临县、陵川、和顺、延安各处陨霜杀稼。三十六年七月,乐平、保德州陨霜杀禾。八月,岳阳陨霜杀禾;沁、涿霜灾。九月,龙门大雪;西乡陨霜杀稼。三十七年七月,阳高陨霜杀禾。四十四年三月,砀山、湖州大雪。六月,桐乡、湖州大雪;狄道州陨霜杀禾。四十七年二月,鹤庆陨霜杀麦。四十八年七月,德州陨霜杀禾。五十年正月,潮阳陨霜。五十六年二月,泾阳陨霜杀麦。七月,通州大雪盈丈。五十九年七月,安定陨霜杀禾。八月,德州陨霜杀禾。六十年五月,临朐陨霜杀麦。   雍正元年八月,怀安陨霜杀禾。二年八月,江浦陨霜杀稼。六年七月,甘泉陨霜杀禾。八年八月,沁州陨霜杀禾稼。九年八月,沁州复陨霜杀禾稼。   乾隆四年四月,通州陨霜杀麦。八年七月,无为大雪。八月初一日,东光陨霜杀禾。十年七月,广陵陨霜杀禾。十二年六月丙子,苏州雨雪,己卯、庚辰又微雪。十三年四月,同官陨霜杀麦。十六年四月,同官陨霜杀麦。九月,龙川陨霜杀禾。二十年七月,正宁陨霜杀禾。八月,葭州陨霜杀禾。二十七年七月,会宁、正宁陨霜杀禾。二十八年五月,和顺陨霜杀稼。三十一年三月,高邑陨霜。五十一年五月,通渭陨霜杀麦。五十二年七月,宣平陨霜杀菽。五十五年三月,平度、邹平、临邑陨霜杀麦。四月,范县陨霜杀麦。五十六年三月,寿光、安丘、诸城陨霜杀麦;平阴陨霜杀麦,数日后复发新苗。   嘉庆十年三月,东平、济宁、莘县陨霜杀麦。十三年四月,靖远、乐清陨霜杀禾。十四年立夏前三日,江山雨雪。十九年八月,望都陨霜杀稼。二十二年八月,涿州、望都陨霜杀稼。二十五年八月,贵阳陨霜杀稼。   道光十二年四月,诸城陨霜杀麦。七月,望都、宁津陨霜杀禾。十五年四月,黄县陨霜杀麦。十八年八月,元氏陨霜杀禾。十九年八月,狄道州陨霜杀禾。二十年七月,临朐陨霜杀禾。二十二年四月初八,秦州陨霜杀麦。   咸丰九年二月,沁源陨霜杀麦。   同治九年二月,沁源陨霜杀麦。   光绪二年八月初八日,宁津、东光、临榆陨霜杀禾。十八年四月,化平川陨霜。二十八年八月,庄浪陨霜杀禾。   顺治元年,沙河大雨雹。二年三月,平乐雨雹,大如鹅卵。五月二十四日,武乡雨雹,大如鹅卵;南雄雹,拔木。四月,文安大雨雹,伤麦。四年五月,岑溪雨雹,大如碗。五年二月,丘县大雨雹。三月,海丰雨雹,小者如鸡卵,损麦。闰三月三日,昆山雨雹,大如斗,破屋杀畜。六年六月,临淄大雨雹;寿光大雨雹,平地深数尺,木叶尽脱。九月,定远雨雹,伤麦。十月十五日,咸宁大雨雹,所过赤地。七年五月,应山大雨雹;信阳雨雹,伤麦。六月,武乡雨雹,其形如刀。八年二月十六日,顺德雨雹,大如斗,击毙牛马。五月,丘县大雨雹;汾西雨雹,大者如拳,小者如卵,牛畜皆伤,麦无遗茎。七月,黎城雨雹,大如鹅卵。九年四月二十三日,潞安雨雹,大如鸡卵,屋瓦俱碎;长治雨雹,大如鸡卵。五月十六日,临县雨雹,大如鸡卵,积地尺许;岚县大雨雹,伤禾;胶州雨雹,大如鸡卵。六月,临县雨雹,阳曲雨雹,大如鹅卵。十年四月四日,贵池雨雹,大如碗,屋瓦皆碎;武宁雨雹如石,杀鸟兽;崇阳雨雹,人畜树木多伤。五月,海宁雨雹,大如鸡卵,屋无存瓦,树无存枝;泾阳雨雹,大如拳;永寿雨雹,大如拳,小如卵,积地五寸,二日始消,大伤禾稼。十月十日,袁州雨雹,大如栲栳者甚多,有一雹形如杵,长可一丈一尺有奇。十一年二月十五,苍梧大雨雹。三月,松滋大雨雹。五月,长乐雨雹;汉阳雨雹,大如鸡卵,平地深一尺。六月,雒南大雨雹,积地尺许,人不能行。十四年六月初三,猗氏大雨雹;霸、蓟等七州,宝坻等二十一县雨雹。十五年三月,宁波大雨雹,击毙牛羊,桑叶尽折;镇海大雨雹。闰三月朔,上虞、龙门大雨雹,★忽高尺许,或如拳,有巨如石臼,至不能举,人畜多击死。十六年闰三月初四,顺德大雨雹。四月,萧县大雨雹,杀麦。六月,清涧雨雹,大如鹅卵。八月,胶州雨雹,伤稼。九月,新河雨雹,伤数十人,至三月始消。十七年四月壬寅,清河雨雹,大如斗。十一月,鹤山雨雹,大如鸡卵。十八年正月二十七日,顺德大雨雹,伤人畜;揭阳雨雹,大如拳,屋瓦皆碎。三月初六,萍乡雨雹,其状或方或圆,或如★,屋瓦皆碎。八月,怀安雨雹,大如鸡卵,厚盈尺。冬,清涧雨雹,大如鹅卵,有径尺者,积数尺。   康熙元年三月二十一,海宁大雨雹;河间雨雹,大如斗。五月,怀安大雨雹,人畜有伤;龙门大雨雹;榆社大雨雹,人畜多伤。二年正月二十八,望江雨雹。二月,安陆雨雹。三月朔,襄阳雨雹。四月十六日,镇洋大雨雹。六年六月,香河雨雹,大如碗,平地深数尺,田禾尽伤,屋瓦皆碎,远近数十里。八月,保安州大雨雹,伤人畜;宣化大雨雹,伤禾;怀来大雨雹,伤人畜。七年五月,新安雨雹,大如甑,屋舍禾稼尽伤。十二年三月,行唐大雨雹。七月,卢龙雨雹,大如斗。十七年三月,连山雨雹,大如拳,击死牛畜。十八年正月,惠州雨雹,大如拳。十九年七月,阳曲雨雹,大如鸡卵,有大如硙碾者,击死人畜甚多。二十六年四月,平湖雨雹,大如升,小如拳。六月二十四日,文县雨雹,大如鸡卵,割之,内有小鱼、松苔。三十三年二月,开平大雨雹。五月,汶上雨雹,大者径尺,击死数人。三十四年三月,江夏雨雹,大如豆,中有黑水。三十六年闰三月,黄安大雨雹。四月,湖州大雨雹,三十七年正月十六,灵川雨雹,大如鸡卵;安南雨雹,大如拳,麦无收。三十九年七月,元氏大雨雹。四十年二月,鹤庆大雨雹。四十二年三月,桐乡大雨雹,损菜菽;湖州大雨雹;龙门大雨雹,或如拳、如臂、如首,或长或短,或方或圆,积深二三尺,坏民居无算,虎豹雉兔毙者甚多;崖州大雨雹,如霜,著树皆萎;蒲县雨雹。四十三年六月,翁源大雨雹;蒲县雨雹,伤禾。七月,定襄雨雹,伤禾。四十四年三月,桐乡大雨雹;湖州大雨雹。八月,密云雨雹,伤禾。四十六年二月,湖州雨雹。三月初四日,陵川雨雹;琼州雨雹,大如拳。六月,东明大雨雹,麦尽伤。四十八年二月初六日,荔浦雨雹,大如鹅卵,积地尺许。夏,大埔雨雹,白如茧,积地数尺;江浦、来安雨雹。五月十六日,鸡泽大雨雹,伤人百馀。秋,代州雨雹。五十一年五月,解州雨雹;沁源雨雹,大如鸡卵。七月,黄冈雨雹,击毙人畜。五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全州大雨雹,屋瓦皆飞。五十三年五月,固安西雨雹。七月朔,平大街雨雹,伤禾。五十四年三月,江浦雨雹,大如升,伤麦。五十五年夏,新乐雨雹,大如碗;浮山雨雹,大如鸡卵,田禾尽伤;崇阳雨雹。五十七年三月,龙川雨雹,大如斗,坏民舍,牛马击毙无算。五十九年六月,鸡泽雨雹,大如鸡卵,伤禾。六十年三月,连平雨雹,毁民舍;镇安、慈谿、上虞、馀姚雨雹,小者如碗,大者如斗。七月,柏乡大雨雹,如鸡卵,伤禾。六十一年四月,平定、乐平冰雹。五月,安丘大雨雹。十一月初十日,香山雨雹。十二月,赣州雨雹,大如鸡卵,伤牲畜。   雍正元年正月,鹤庆大雨雹。三月,融县雨雹。二年五月,福山雨雹,大如鸡卵。八月,秦州雨雹,击毙牛马鸟雀无算;东安雨雹,伤稼。三年正月,定州大雨雹。三月,昆山大雨雹。夏,长宁雨雹,大如鸡卵,伤鸟兽甚多。四年正月,甘泉雨雹,大者如斗,小者如升,屋舍尽毁。三月,吴川雨雹。五月,舒城雨雹,大如斗。六年五月,商南大雨雹,损屋舍。七年四月,惠来大雨雹,如鸡卵,伤禾。高平、岑溪雨雹,树皆折。七月,静宁州雨雹,大如碗。八年六月,安远大雨雹,击毙禽畜甚多。八月,海宁、沁州大雨雹,毁屋舍。十年二月,连州大雨雹,损麦。八月,白水雨雹。九月,湖州、桐乡大雨雹。十一年三月,海宁雨雹;桐乡雨雹,伤麦。八月,阳信雨雹,大如鸡卵,深三尺馀,田禾尽损。冬,嘉兴雨雹,伤麦。十二年三月,无为大雨雹;鹤庆大雨雹;蒲圻大雨雹。四月,湖州雨雹,损麦。   乾隆元年二月,广州大雨雹。三月,荣经冰;方山大雨雹。五月十七日,青城雨雹,大如胡桃。六月,郧西雨雹,鸟兽多击死。七月二十五日,南和大雨雹;平乡大雨雹,毁房庐,伤田禾;怀安雨雹,伤禾。九月,长子大雨雹,片片著禾如刈。十一月,京山雨雹。三年正月十四日,武宁雨雹,大者重四五斤。四月,白水大雨雹,伤麦。四年三月,北流雨雹;富平、临清雨雹,伤禾。四月丙戌,苏州大雨雹,损麦;昆山大雨雹,损麦。五年六月,绛县雨雹,伤禾。六年秋,广灵雨雹,伤稼。七年三月,毕节雨雹,大如鸡卵。四月,涿州雨雹,大如鸡卵。八年四月初五日,安州雨雹,大如鸡卵,深三尺。初九日,昆山大雨雹,损麦。闰四月,高邑大雨雹。七月,高苑大雨雹,伤麦。十年五月,涿州雨雹。初八日,青城雨雹,大如酒杯。六月丁未,同官雨雹,大如弹;戊午,又雨雹,坏庐舍无算。八月,庆阳大雨雹,伤禾。十一年三月,礼县大雨雹。四月,金乡、鱼台、莒州雨雹,大如鸡卵,伤麦。五月,曲沃雨雹,大如车轮。十二年六月十一日,高平、文镇大雨雹,伤稼。七月二十五日,安化雨雹,伤禾。十三年正月初二日,鹤庆、信宜、象州、恩县、遂安雨雹,大如斗,伤麦。四月初四日,上海雨雹,伤麦豆;昆山大雨冰雹,击死人畜无算。五月十一日,泰州、通州大雨雹,坏屋。十三日,滕县大雨雹,大如臼,民舍损坏无算。六月,乐平雨雹,伤稼。秋,怀来、怀安、西宁、蔚州、保安雨雹成灾。十二月,忠州、西乡大雨雹,伤禾。十四年二月初七日,忠州雨雹。四日,太平雨雹。六月朔,高邑大风雹。十月,乐平、稷山雨雹,伤禾。十一月,正定府属雨雹,伤稼。十五年五月,彭泽大雨雹,重三十馀斤。五月初四日,宜昌大雨雹。六月十五日,胶州、滨州大雨雹,伤人畜禾稼。八月戊子,白水雨雹,伤稼。九月,郧县、房县大雨雹,伤人畜。十二月,信丰大雨雹。十六年三月,荣成大雨雹。十八年四月二日,定番州大雨雹,坏民舍百馀间。二十年三月,黄冈雨雹,长三十馀里,大者径尺。四月初三,玉屏大雨雹,坏屋。五月十七日,高平大雨雹,人有击毙者。二十一年六月,潮阳大雨雹,周遭二十馀里,禾稼多伤。二十二年八月,即墨大雨雹,深尺许。二十三年三月,龙川大雨雹;东湖雨雹,大如卵,积盈尺者十馀里。四月二十九日,永平大雨雹,形如★,人有击毙者。五月,中部雨雹,大如卵,厚尺许;庄浪、环县大雨雹。六月十六,长子大雨雹,十一日方止。二十三年三月,宜昌雨雹,大如卵,积地盈尺。四月,陵川雨雹,大如鸡卵,深盈尺。十一月,武宁大雨雹,重五六斤。二十八年十月,罗田雨雹。二十九年二月,庆元大雨雹。三十年三月,临邑大雨雹,鸟兽死者相枕藉。六月二十四日,乐平雨雹,伤稼。三十一年五月,鄞县冰雹。三十二年五月,邢台大雨雹,深尺许。三十三年四月,莒州大雨雹。三十五年五月二十三,东平大雨雹。三十九年二月,乐平雨雹,伤麦。五月,黄县大雨雹,厚积数寸。四十年三月十七日,屏山大雨雹。四十二年六月二日,寿阳雨雹,深者四尺,浅者二尺,月馀方消。四十三年五月,房县雨雹,或方或圆,或如砖,伤人畜无算;合肥大雨雹。四十四年四月,平度大雨雹。五月,黄县雨雹,伤麦。四十七年四月戊子,宝鸡雨雹,伤麦。五月,文登大雨雹,伤禾。五十年二月二十三,泸溪雨雹。三月,潜江雨雹。五十四年五月初四,洛川大雨雹。五十五年二月,荆州大风雹。四月初六,青浦雨雹,大如拳,击死一牛。八月,江陵大雨雹。五十六年二月,永安州大雨雹。十月初八日,东光大雨雹。五十七年五月三日,泰州大雨雹;莒州雨雹,大如鹅卵,厚三尺,伤禾稼;禹城、陵县、寿光大雨雹。七月,黄县大雨雹,伤禾。五十八年三月,武宁雨雹,坏民舍。五十九年四月,黄州雨雹,大如★,人畜多击毙。十二日,江山大雨雹。   嘉庆元年正月,平谷大雨雹,形如鸡卵。四月,邢台雨雹,大者如斗。二年六月,中部雨雹,大如卵,小如杏,伤人畜;枝江雨雹,大如鸡卵,鸟兽击伤。十二月,云和冰雹,大如斗,屋瓦皆碎。三年四月,宜城雨雹,大如鸡卵。四年四月,襄阳大雨雹。五年四月,白河县雨雹,大如鸡卵,深尺馀。五月,滕县雨雹,大如碌碡。七月,延安大雨雹,屋瓦皆碎,秋禾无存。六年五月,博兴大雨雹,坏官民舍。十年八月,中部雨雹,大如卵,积地五寸。十一年,灤州大雨雹,平地积尺许。十二年二月,贵阳雨雹,大如马碲。四月,沂水大雨雹,如杯者盈尺,有大如碌碡者。八月,武强大雨雹,有如鹅卵者,屋瓦皆碎,禾叶尽脱;邢台雨雹。十三年春,武强大雨雹。十四年四月,蓟州雨雹,伤麦;襄阳大雨雹;荆门州大雨雹。六月,南乐雨雹,大如鸡卵。十五年三月,宜都雨雹,伤麦。八月,章丘雨雹;东光雨雹。十六年三月,枝江大雨雹。十七年三月,宜都雨雹,禾尽伤。秋,博野雨雹,成灾。二十一年四月,栖霞雨雹,伤麦;定远大雨雹,鸟兽多毙。二十二年五月,滕县雨雹,平地深半尺,禾黍尽伤。二十三年五月,苏州大雨雹;湖州大雨雹。   道光四年五月,日照大雨雹,伤禾。十月,曲阳大雨雹盈尺。五年四月八日,罗田雨雹,损麦豆无数;苏州雨雹。五月,皋兰大雨雹。八月初九,复雨雹。六年四月十七,云梦雨雹,大如拳。七年十二月,宣平雨雹,折树碎瓦。十三年五月癸未,临朐雨雹,大如马首。秋,博野等十三州县雨雹。十月二十四日,宜城雨雹。十四年四月三日,三原雨雹,伤禾。初六,诸城雨雹,伤麦。十六年二月十六日,湖州大雨雹。四月二日,光化大雨雹。十七年七月十三日戊子,平谷大雨雹,如鸡卵,秋禾尽平,屋瓦皆碎。十八年五月,通渭大雨雹。七月十八日丁巳,灤州雨雹,大如卵,秋禾尽损。十九年三月,元氏雨雹,厚尺许。二十年四月,黄安大雨雹,伤稼。七月二十六日,随州大雨雹,伤稼。二十一年八月,陵县大雨雹。九月又雨雹。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二日,孝义大雨雹,状如砖,有重数十斤者,人畜触之即毙。七月十二日,云和雨雹,大如斗,屋瓦皆碎,损伤人畜甚多。二十五日,安定雨雹,大如鸡卵,山巅有径尺者,数日不化。二十六日,随州大雨雹,禾稼多伤。二十五年正月,崇阳大雨雹。四月,安丘大雨雹,损麦,三日不消。二十七年春,龙川大雨雹。夏,黄岩大雨雹。二十九年四月,应山雨雹,大如拳,鸟雀多击死。六月,兴山大雨雹,伤稼。七月,西宁大雨雹。三十年三月,黄冈雨雹,大如瓜,小如弹丸,坏稼伤人。   咸丰元年三月甲子,大雨雹,伤人畜,坏屋宇;怀来大雨雹。五月丙午,东光大雨雹,屋瓦皆毁,伤人畜。三年三月,崇仁雨雹,大者如★,小者如拳,屋瓦尽毁。四年四月,黄安雨雹,重十馀斤,损麦。九年七月,黄冈雨雹,大如卵。十年七月,罗田大雨雹,伤禾无数;麻城雨雹,大如鸡卵,击毙牛马;黄安大雨雹,树俱折。十一年十一月,麻城、罗田、宜都雨雹,大如鸡卵,伤禾稼,损屋舍。   同治元年六月,东湖大雨雹,击毙牛马无算。六月,狄道州雨雹,大如鸡卵,禾蔬尽伤。二年五月,元氏雨雹,大如拳,禾稼尽伤,田庐俱损。六月,孝感雨雹,大如鸡卵。四年正月十三日,日照大雨雹,伤禽兽;武昌、黄囗、宜都雨雹,大如鸡卵。二月,青田大雨雹,损麦。四月,均州雨雹,大如鸡卵,破屋折树。五月,房县大雨雹,数百里禾稼尽伤。五年正月,均州大雨雹,积地深数尺。四月,随州、江陵大雨雹,损麦。五月,通渭、泰安大雨雹,伤牛马。六年七月,怀来、青县大雨雹,秋禾损。九月十六日,高淳雨雹,大如拳,损屋舍。七年三月十八日,黄安、江夏大雨雹,鸟兽多击死。八年五月十一日,肥城雨雹,平地深尺许,大如鹅卵。八月十三日,灤州大雨雹,阔十五里。九月,泰安大雨雹。九年三月十四日,潜江雨雹,大如鸡卵。五月二十三日,阶州大雷电,雨雹如注。十年二月,青田大雨雹。四月,上饶大雨雹。五月二十二日,阶州、白马关大雨雹,平地水深数尺,淹毙二百馀人。十一年二月,新城大雨雹。三月十一日,嘉兴大雨雹;柏乡大雨雹,重者十七斤;湖州大雨雹;景宁雨雹,大如★;青田尤甚。十三年三月,黄冈雨雹,大如升,数十里麦尽损。四月乙未,青浦雨雹,有重至十馀斤者。   光绪元年四月二十二日,邢台雨雹,大如核桃,积地二寸许。二年四月,惠民大雨雹,鸟雀多击死。三年四月十五日,沔县雨雹,大如鸡卵。六年夏,均州雨雹,大如鸡卵。八年四月十一日,均州雨雹,大如鹅卵,袤百馀里,广十馀里;二十五日,复雨雹,灾尤重。八月,皋兰雨雹,大如鸡卵。九年七月初四日,山丹雨雹,大如鸡卵。九月初二日,孝义雨雹,大如鸡卵。十年五月二十五日,兴山大雨雹,伤稼。八月,灤州大雨雹。十二年五月二十日,庄浪大雨雹,无极大雨雹。十四年六月十三日,新乐大雨雹,三十村禾尽损。十五年五月,化平川雨雹如蛙形,伤禾稼。十九年五月,狄道州雨雹,大如碗。二十二年九月,南乐大冰雹。二十四年四月二十四日,泾州雨雹,大如鸡卵。五月,河州大风雨雹,平地水深三尺。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海城雨雹,大如鸡卵,击死牛羊一千有馀。二十六年八月,南乐大雷雨雹。三十年七月,山丹大雨雹,伤禾。三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洮州雨雹,大如鸡卵,伤禾。   顺治二年正月初一日,上元大雪雷雨。三年五月初一日,齐河雷火焚孔子庙;夏,阳城大雷,人有震死者。十二月初二日,吴川雷鸣,岑溪大雷雨。五年十月,揭阳大雷雨霹雳。六年正月十一日,潞安雨雪雷电。五月初九日,石门大雷雨;安丘雷击二人。十一月二十五日,镇洋大雷电。七年正月二十七日,震泽大雷电。八月,河源雷震大成殿。冬至后二日,解州雷鸣。十二月除夕,上元大雪雷电。九月,泾阳雷震,十月朔,雷;江阴雷;萧县雷。十二月二十八日,胶州雷。除夕,昆山雷,临邑雷震。九年正月朔,黄陂震雷大雪,蕲水震雷大雪,应山大雷电。二月二十六日,石门雷震死三人。十月十五日,杭州大雷电。十六日,揭阳雷大震。十一月十四日,上海大雷,凡震三次;青浦雷。十二年九月,震泽雷电大雨。十月二十五日,香山雷鸣;二十七、二十八日,复鸣。十二月十三日,遂安雷震柏山庵。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锺祥震雷。十月,安丘雷震大雨。十四年正月十四日,辽州雷电大震。十一月十一日,永安州大雷电。十八日,杭州大雷电,铜陵雷。三十日,咸宁大雪雷电。十五年十一月,咸阳大雪雷鸣。十六年十二月,高淳大雷。十七年十一月,鹤山大雨雷电。十八年正月十七日,阳信、海丰大雷。   康熙元年二月,鹤庆雷鸣。三年正月,通州迅雷达旦,望江雷击南城楼。五年十二月,封州雷鸣。六年正月,南乐迅雷。十二月,开平大雷雨,凤凰洲雷鸣,揭阳雷,澄海雷鸣,钦州雷电。七年八月,平远州雷击右营守备署。八年二月十四夜,思州雷火起大成殿北角。十一月,西充大雷电。十二月,黄岩大雷。九年正月,乌城大雷电。十二月,苏州雷电。七月,东阳大风雨雷电。十二年正月初六日,富阳大雷电。十月十四日,贵州雷,东流大雨。十月,婺源雷震儒学櫺星。十二月,雷震孔子庙戟门。十三年正月,苏州雷,青浦雷,嘉定震雷自四鼓达旦。十二月除夕,桐乡雷电交作。十六年正月初一日,湖州雷震大雪。十七年正月,巢县雷。十八年正月朔,苏州震雷,沛县雷。十九年正月朔,苏州雷。二十年正月,宿州雷雨雹。二十一年正月,宿松雷电。二十二年正月,解州雷电,石门雷电。二十三年正月,丹阳雷电雨雪,含山大雷电,兗州雷震。二十四年正月十七日,巢县雷。二十五年十一月,信宜雷鸣。二十八年正月,沛县雷电。十一月初九日,义乌大雷电。十二月十六日,巢县大雷。三十一年正月,武进雷电。三十三年正月初十日,巢县雷。十二日,琼州雷鸣。十四夜半,莱县大雷电。十二月,青浦雷电大雨。三十四年正月初一日,琼州雷。三十六年正月初一日,昆山雷,青浦雷。三十七年十二月除夕,开平雷鸣。三十八年十二月初三日,吴川雷大震,次日又震。三十九年正月,解州雷。四十二年十二月,湖州雷。四十三年正月二十日,苏州雷鸣。十一月二十八日,钦州雷鸣,揭阳雷鸣。十二月,澄阳雷鸣,普宣雷鸣。四十五年正月,巢县大雷。四十九年正月初七日,香山雷鸣。十一月二十一日,景宁雷鸣。五十年十一月,大埔雷。十二月,阳春雷鸣。除夕,平乐雷电霹雳,骤雨达旦。五十三年十二月,泾州大雷电,福山大雷雹,湖州雷鸣。五十四年正月朔,大埔雷鸣。十一月,阜阳雷鸣。五十五年十月,通州雷。十一月,铜陵雷震。五十六年正月,湖州雷。十月二十五日,香山雷鸣。五十九年七月,南笼大雷雨。九月,通渭县暴雷,震死一人。六十年十一月,潮阳雷鸣,岑溪雷鸣。六十一年十一月,顺德大雷,广宁雷电。十二月,钦州雷电大作,风雨暴至,吹塌城垣二十馀丈;阳春大雷雨,揭阳雷鸣,澄海雷鸣。   雍正十二年二月初八日,蒲圻大雷电。十月,揭阳雷鸣。   乾隆元年三月,邢台雷震府学奎星楼,海阳震雷霹雳。二年十一月,赣县大雷电。十二月二十五日,普宁雷鸣。九年二月十一日,昆山雷击马鞍山浮图末级。十月十五日,岐山雷电风雨。十年四月十五日,横州雷击大成殿西柱。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顺潭村狂风迅雷大作,树木尽拔,倒屋二千馀间,压毙三十馀人。十月朔,胶州雷。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上海大雷。十四年十二月,信丰大雷电雨雹,毕节大雷电。十六年十月,平度、海盐震雷。十七年五月十一日,长子大风雷。十一月二十七日,揭阳雷鸣。十八年十二月,宜都大风雨雷电。二十年正月,赣榆大雷电雨雪。二十二年除夕,龙川雷鸣。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荆门州大雷。二十八年十月初四日,武进大雨雷电。三十五年十二月,嘉善雷电。三十六年十二月戊寅,苏州大雷电,湖州雷电。三十九年十月,阳湖大雷。四十年十一月初六日,房县大雷电。四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桐乡雷电。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黄岩大雷雨,苏州大雷电。除夕,云梦大雪大雷。五十七年十二月乙巳,南陵雷电交作。五十九年十二月,江山大雷电。   嘉庆六年正月,阳湖雷。七年正月十七日,东光雷电。十年十一月,滕县大雪闻雷。十九年十二月,滕县雨雪闻雷。二十年二月,湖州雷电大雪。二十三年二月,金华雷电。   道光三年正月十四日,湖州雷。二月十五日,监利大雷。五年冬至后一日,章丘雷。七年十二月,湖州大雷雪。十二月,崇阳大雨雷电。十二年十二月,丽水雷电大雪。十三年十二月,宜城雷电雨雹。十八年十月,太平大雷。十一月二十九日,云梦大雷。十二月除夕,湖州大雷电;青浦大雷电;随州大雷。十九年正月,湖州大雷,枣阳雷鸣,云梦雷鸣。十二月,文登大雷。除夕,靖远雷电大雨。二十年正月十六日,武定大雷震。二十一年正月三十日,定远雨雪雷鸣。二十二年冬至夜,滕县雷鸣。二十三年十月,应城雷电。二十四年十月,崇阳雷。十二月,鄱阳大雨雷电,丽水雷电,即墨雷电。二十五年正月,崇阳大雷电。七月,榆林雷震。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滕县雷火焚城南楼,贵阳雷。二十七年冬,武昌雷震,黄冈大雷。二十九年六月,武昌雷震。   咸丰二年八月,崇阳雷鸣。四年正月十三日,平乡雨雪雷鸣。十月初六日,应山雷。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南安雷震。十一年十月初一日,东光雷电。十一月十二日夜,宜都大雷。   同治元年冬,方山雷震北峰塔。二年正月初十日,定远雷鸣。三年正月,青浦雷。四年正月十三日,平乡雨雪雷鸣,震教堂;东光大雨雪雷电;永嘉大雷电;太平雪中闻雷;武昌震雷;黄冈震雷;随州雷电;麻城震雷;枣阳大雨迅雷;陵县大雷电;日照大雷电;房县雷;曹县大雷电;菏泽大雷电。五年正月初八日,均州雷电,郧县大雷电,房县雷。十四日,孝义大雪雷电。十一年十一月,临榆大雨雷震。   光绪元年八月甲戌,青浦雷震南门塔。五年十一月十五日,京山大雷雨,安陆大雷电;夜,蕲水雷电四次。八年八月二十八日,玉田大雷,自二更彻夜。十一年十月二十日,东光闻雷。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九两夜,德安大雷。十三年正月,德安大雷而雨。   顺治八年二月,柴胡塞出大鱼,长十丈馀,形似海★。   康熙元年正月朔,台州见二巨鱼★于江内,三日,其一死,肉重四百馀斤。三年三月,莱阳羊圈口潮上巨鱼,长六丈馀,声如雷,旋死。五年三月三日,绥德州天雨鱼。十一年,海康鲸鱼入港,长五丈,阔二丈,以千人拽之岸。十五年十二月,海盐有大鱼,长十丈馀,形如车轮,头似马首。二十一年六月,綦江县雨鱼。二十二年四月,海宁海滨有鱼长二十馀丈,无鳞,有白毛,土人呼之为海象。二十六年四月,文县雨鱼。三十四年七月,嘉定有二巨鱼★于海,声如雷,其一死者虎首人身,长丈馀,腥闻数里。四十二年八月,青浦龙安桥下有二大鱼上游,形如船,旁有小鱼无数。四十七年二月初,台州有巨鱼至中津桥,向人朝拜,十二日随潮而逝。   乾隆五年,黄县海出大鱼六丈,其骨专车四。十三年,涪州弹子溪巨鱼见,长约丈馀,相传岁歉则上,是岁果大荒。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平湖海滨来一大鱼,其声如牛,长六丈七尺,径一丈四尺。   咸丰四年五月,黄岩有巨鱼数十入内港,色黄如牛,大者重五六斤。六年六月,平湖金门山一鱼死海滨,取得一齿,形如★,重十三斤。十一年,平湖鲤鱼数十头从空飞过。   顺治三年七月,延安蝗;安定蝗;栾城蝗,蔽天而来;元氏蝗,初蝗未来时,先有大鸟类鹤,蔽空而来,各吐蝗数升;浑源州蝗。九月,洪洞蝗,宣乡蝗。四年三月,元氏、无极、邢台、内丘、保定蝗。六月,益都、定陶旱蝗,介休蝗,山阳、商州雹蝗。七月,太谷、祁县、徐沟、岢岚蝗;静乐飞蝗蔽天,食禾殆尽;定襄蝗,坠地尺许;吉州、武乡、陵州、辽州、大同蝗;广灵、潞安蝗;长治飞蝗蔽天,集树折枝;灵石飞蝗蔽天,杀稼殆尽。八月,宝鸡蝗,延安蝗,榆林蝗,泾州、庄浪等处蝗。九月,交河蝗,落地积尺许。五年五月,衡水蝗。六年三月,阳曲蝗,盂县蝗。五月,阳信蝗,害稼。六月,德州、堂邑、博兴蝗。七年七月,太平、岢岚蝗,介休、宁乡蝗。十年十一月,文安、府谷蝗。十三年正月,徐海蝗。三月,玉田大旱蝗。五月,定陶大旱蝗。七月,昌平、密云、新乐、临榆蝗,灤河蝗,东平蝗。冬,昌黎大雨蝗。十五年三月,邢台、交河、清河大旱蝗,害稼。   康熙四年四月,东平、真定、日照大旱蝗。五年五月,萧县蝗;任县飞蝗自东来蔽日,伤禾;日照、江浦大旱蝗。六年六月,杭州大旱蝗;灵寿、高邑大旱,蝗,害稼。八月,东明、灤州、灵寿蝗。八年八月,海宁飞蝗蔽天而至,食稼殆尽。九年七月,阳囗大旱蝗,食稼殆尽。丽水、桐乡、江山、常山大旱蝗。六月,宁海、天台、仙居大旱蝗,定陶大旱蝗,虹县、凤阳、巢县、合肥、溧水大旱蝗。七月,全椒、含山、六安州、吴山大旱蝗,济南府属旱蝗害稼,丽水蝗,桐乡、海盐、淳安大旱蝗,元城、龙门、武邑蝗。十一年二月,武定、阳信蝗害稼。三月,献县、交河蝗。五月,平度、益都飞蝗蔽天,行唐、南宫、冀州蝗。六月,长治、邹县、邢台、东安、文安、广平蝗。定州、东平、南乐蝗。七月,黎城、芮城蝗,昌邑蝗飞蔽天,莘县、临清、解州、冠县、沂水、日照、定陶、菏泽蝗。十六年三月,来安蝗,三河、内丘蝗。十八年正月,苏州飞蝗蔽天。夏,全椒蝗。七月,宁津、抚宁、五河、含山蝗。二十一年,信阳、莒州蝗。二十三年四月,东安蝗,永年蝗。二十五年春,章丘、德平蝗。六月,平定、无极、饶阳、井陉蝗。二十六年,东明、★城蝗。二十九年五月,临邑、东昌、章丘蝗。七月,平陆、武清蝗。三十年五月,登州府属蝗。六月,浮山、翼城、岳阳蝗,万泉飞蝗蔽天,沁州、高平落地积五寸,乾州飞蝗蔽天,宁津、邹平、蒲台、莒州飞蝗蔽天。七月,昌邑、濰县、真定、卢龙、平度、曲沃、临汾、襄阳蝗,平阳、猗氏、安邑、河津、蒲县、稷山、绛县、垣曲、中部、宁乡、抚宁等县蝗。三十一年春,洪洞、临汾、襄陵、河津,夏,浮山蝗。三十三年五月,高苑、乐囗、宁阳蝗。三十六年,文安、元氏蝗。三十八年,遵化州、晋州、卢龙、抚宁蝗。三十九年秋,祁州、卢龙、抚宁蝗。四十三年,武定、滨州蝗。四十四年九月,密云、卢龙、新乐、保安州蝗。四十六年,邢台、肃宁、平乡蝗。四十八年秋,昌邑、卢龙、昌黎蝗。五十年夏,莘县、邹县、庐州蝗。五十三年秋,沛县、合肥、庐江、舒城、无为、巢县蝗。五十七年二月,江浦、天镇蝗。五十九年,胶州、掖县蝗。   雍正元年四月,铜陵、无为蝗,乐安、临朐大旱蝗,江浦、高淳旱蝗,栖霞、临朐蝗。三年冬,海阳、普宣蝗。十三年九月,东光、获鹿、蒲台蝗。   乾隆三年六月,震泽、日照旱蝗。四年六月,东平、宁津蝗。五年八月,三河飞蝗来境,抱禾稼而毙,不为灾。九年七月,阜阳、亳州、滕县、滋阳、宁阳、鱼台蝗。献县、景州蝗。十三年夏,兰州、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旱;诸城、福山、栖霞、文登、荣成蝗;高密、栖霞尤甚,平地涌出,道路皆满。十五年夏,掖县飞蝗蔽天。十六年六月,诸城、交河、祁州蝗;河间蝗,有鸟数千自西南来,尽食之。十七年四月,柏乡、鸡泽、元氏、东明、祁州蝗。七月,东阿、乐陵、惠民、商河、滋阳、范县、定陶、东昌蝗。十八年秋,永年、临榆、乐亭蝗。二十年六月,苏州大雨蝗。二十三年夏,德平、泰安蝗,有★鸟食之,不为灾。二十四年夏,高邮大旱,蝗集数寸。二十八年三月,临邑、静海、灤州、文安、霸州、蒲台飞蝗七日不绝。二十九年夏,吴川大旱,蝗损禾;东昌、安丘蝗。三十年三月,黄安、宁阳、滋阳蝗。三十三年七月,武清、庆云蝗。三十七年二月,景宁飞蝗蔽天,大可骈三尺;淄川、新城蝗;凤阳旱蝗,三十九年二月,安丘、寿光、沂水蝗。八月,文登蝗。四十三年三月,黄安、南陵旱蝗。九月,武昌蝗;江夏县、潜江大旱蝗。四十九年冬,济南大旱蝗。五十年六月,日照县大旱,飞蝗蔽天,食稼;苏州、湖州、泰州大旱蝗。五十一年五月、七月,房县、宜城、枣阳、阳春旱蝗;罗田、麻城大旱蝗。五十二年四月初二日,麻城蝗,积地寸许。七月,黄冈、宜都、麻城、罗田、荆门州蝗。五十三年六月,平度县大旱,飞蝗蔽天,田禾俱尽。五十六年六月,宁津、东光大旱,飞蝗蔽天,田禾俱尽。五十七年五月,武城、黄县、高唐旱蝗。五十八年春,历城旱蝗,有蟲如蜂,附于蝗背,蝗立毙,不成灾。七月,安丘、章丘、临邑、德平蝗。   嘉庆七年,蓬莱、莘县、高唐、邹平、诸城、即墨、文登、招远、黄县蝗。十年春,博兴、昌邑、诸城蝗;临榆蝻生。夏,滕县飞蝗蔽天,食草皆尽。秋,昌邑蝗,食稼;宁海蝗。十九年,菏泽、曹县、博兴蝗。   道光三年,莘县、抚宁蝗。四年,东平、清苑、望都、定州蝗。五年七月,清苑、定州飞蝗蔽天,三日乃止;内丘、新乐、曲阳、长清、冠县、博兴旱蝗。六年二月,灤州、抚宁蝗。十四年五月,潜江、枣阳旱蝗,云梦旱蝗。十五年春,黄安、黄冈、罗田、江陵、公安、石首、松滋大旱蝗。五月,均州、光化蝗。七月,滨州、观城、钜野、博兴、穀城、应城蝗。八月,安陆、玉山、武昌、咸宁、崇阳蝗;黄陂、汉阳大旱蝗。十六年夏,定远蝗,紫阳蝗,宜都、黄冈、随州、锺祥旱蝗。七月,穀城、郧县、郧西蝗。十七年春,应城蝗蝻。五月,郧县旱蝗;秋,复旱蝗。十八年夏,郧县蝗,应山大旱蝗,博兴旱蝗。八月,东光蝗,不为灾。十九年九月,应山蝗。二十三年三月,郧西旱蝗。二十五年七月,光化、麻城蝗。二十七年夏,应城蝻生,元氏旱,霑化蝗。十月,临邑蝗。   咸丰四年六月,唐山、灤州、固安、武清蝗。五年四月,静海、新乐蝗。六年三月,青县、曲阳蝗。六月,静海、光化、江陵旱蝗,宜昌飞蝗蔽天,松滋蝗。八月,昌平蝗,邢台蝗,香河、顺义、武邑、唐山蝗。七年春,昌平、唐山、望都、乐亭、平乡蝗;平谷蝻生,春无麦;青县蝻★生;抚宁、曲阳、元氏、清苑、无极大旱蝗;邢台有小蝗,名曰蠕,食五穀茎俱尽;武昌飞蝗蔽天;枣阳、房县、郧西、枝江、松滋旱蝗;宜都有蝗长三寸馀。秋,咸宁、汉阳、宜昌、归州、松滋、江陵、枝江、宜都、黄安、蕲水、黄冈、随州蝗;应山蝗,落地厚尺许,未伤禾;锺祥飞蝗蔽天,■数十里;潜江蝗。八年三月,抚宁、元氏蝗蝻生。六月,均州、宜城蝗害稼,应城飞蝗蔽天,房县、保康、黄岩蝗害稼。秋,清苑、望都、蠡县、归州蝻★生。十月,黄陂、汉阳蝗。十一月,宜都、松滋蝗。十年六月,枣阳、房县蝗。   光绪三年夏,昌平、武清、灤州、高淳、安化旱蝗。秋,海盐、柏乡蝗。四年九月,灵州蝗。七年六月,武清蝗。七月,临朐蝗。八年春,玉田蝻生。九年夏,邢台蝗。十七年三月,宁津旱蝗伤稼。三十三年五月,山丹蝗。   顺治五年,杭州民家★生三耳八足;蒙阴县民家★产象,旋卒。九年八月,香山寺前★生二人头,只眼,头上一角,人身★足,无毛。   康熙元年八月,天门民家★生一豕,一身、二首、八蹄、二尾。十二年九月,揭阳民家★产麒麟。十八年二月,栖霞民家★生异兽,旋毙。五十一年,深泽县民家豕生子,大物,大倍别子,色白,无毛,二目骈生顶上。   雍正五年,博山民家★产象,长鼻,白色。   嘉庆十年,乐清民家豕生象。十八年,黄岩民家豕生象。   同治三年,新闰民家豕生象,未几即毙。   光绪元年,豕生象,色灰白,无毛。十三年,皋兰民家豕生一象。   顺治六年十一月,仪徵有四龙见于西南。十一年,淶水县兴云寺梁上有蛇,身具五彩,十日后变为白色;六月十五日,狂风骤雨,霹雳不绝,殿中若有龙★,及霁,蛇乃不见。   康熙元年七月二十九日,嘉兴二龙起海中,赤龙在前,青龙在后,鳞甲发火,过紫家埭,倒屋百馀间,伤一人;九月初九夜半,火龙见。二年四月十六日,崇明龙见;三台东南出一蛇,长数丈,腰围约三尺,身有鳞甲,赤光。三年五月二十一日,京山龙见,鳞甲俱现。七月朔,镇洋大风海溢,有龙下麋场,伤数人。八月初四日,天晴无云,黄龙见于东南。七年七月,咸宁有龙游于县署前,雨霁,不能升跃,市人系其颈以游于市。十二年六月,深泽马铺民家龙起,大风雨,破壁而去。十二月十八日,丹阳见两龙悬空,移时始去。十三年夏,永嘉龙见;万载大水,龙出。十七年六月,咸宁大墓山有龙突现头角,三日,鳞甲晃如赤金,白昼飞腾,穿山为河,伤民畜。十八年十月十五日,镇洋龙见于东南。二十一年十月,青浦、兴化龙见。二十六年六月,黄县龙昼见于硃家村,烟雾迷濛,火光飞起。三十六年三月,毕节龙见赤水河。四十年八月,独山州南羊角村有龙见。四十一年六月初九日,鰲泉有白龙跃于平地,飞去。四十五年五月初六日,金山之岩有龙出,金光闪烁。四十七年,灵州井中有龙,时见其首尾,数日,忽大雨霹雳,腾空而去。六十年六月,金坛学宫前悬一龙,腥气逆鼻,焚香祷之,腾空而去。七月十三日,南笼大雷雨,龙见于城西。   雍正二年七月,北流飞龙见。十二月,木门海子起烟雾,有蛟龙飞出之状。五月,横州有龙起。七年春,安定文苇塔见一龙腾空而去。九年四月,安南有龙见于东北。六月,青浦龙见于沙滩。   乾隆二年二月,潮阳白龙见。三年正月,枝江龙见于城西。九月,青浦龙★于泖,自西南至东北入海。五年五月,高邮大风,有白龙舞空中,鳞甲俱现。六年六月十三日,昆山东乡设网村有白龙扌卷去民房十七家。二十五日,席家潭有白龙扌卷去周家庄大舟★二人,坠巴城镇三里岸渚,复扌卷去镇民盛某,掷地,身无恙。九年六月十二日,浮山有龙飞入民间楼舍,须臾烟起,楼尽焚。七月壬辰,建□天顿黑,有白龙尾垂二丈馀。十二年八月,高州龙见于小华山。十四年七月初五日,高淳龙起于永丰圩下,首尾鳞甲俱现。十五年七月,正宁秦家店有龙破屋而升,俄大雷雨。十九年秋,济南巨治河有龙★。二十年五月二十日,澄海狂风骤雨,有双龙自东而来,由蓬州所东门经过,★倒城垣五十七丈,民房三百馀间,有压毙者。二十一年六月,招收、龙井地方有龙自空冉冉而下。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葭州赤龙见于张体两川围中。六月初七日,高平火龙见于石末村。七月十四日,泰安蛟起夏辉村西河,高二丈,彩色灼烂,横飞东南,风云随之。二十九年四月十三日,天门乌龙见,头角爪甲俱现。四十三年三月,安丘龙见。四十六年八月十二日,莒州★龙见于吴山东北。五十五年五月,定海舟山龙起,漂没田庐,淹毙人口;越三日,龙斩三段,尾不见,其鳞巨如葵扇。五十六年六月,莒州赤龙见于龙王峪,先大后小,长数丈,所过草木如焚。六十年春,青浦有白龙自东至金泽镇南,去地祗三四尺,所过屋瓦皆飞。   嘉庆六年,东湖修孔子庙,见白龙乘风飞去。九年,曲阳济渎河水暴发,见龙车数乘涉水而没,水退。十四年五月,有龙戏于瑞州城隍庙江均河,水立丈馀。二十年六月,黄冈柳子巷蛟起,伤一百四十馀人,冲没田宅无算。二十一年六月,蛟见于婴武水。   道光四年七月,麻城龙见于月望岩。五年七月甲辰,武进龙见于芙蓉湖。六年六月初五日,宜都蛟起,坏民居,溺人无算。七年五月初十日,房县汪家河水溢,蛟起,坏民田无算。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滕县见青龙,长约数十丈,鳞甲俱现。十年六月,松滋城原寺出龙,过洋州上升。七月十二日,永嘉起蛟,裂山而出,漂没田庐,淹毙人畜无算。十六年七月甲申,武进有龙陷地成潭。二十八年五月,监利龙见于洪湖。七月二十三日,太平五龙同见空中,是夜飓风大作。   咸丰二年五月十七日,枝江天无片云,有白龙降于瓦★湖,蜿蜒行数里,忽腾去。三年七月初七日,西乡白龙见,长数十丈。七月十五日,黄陂龙见于聂口,鳞甲宛然,拥船只什物于空中。十一月,西宁西纳川降★龙,臭闻数里。五年七月二十三日,石首风雷大作,顷之二龙接尾而上。六年五月,鄱阳县两头蛇见。七年五月初八日,来凤县曾氏塘风雨骤至,有物长丈馀,乘风入塘,形似牛,身备五色,目灼灼有光,水喷起。八年六月十七日,云梦有龙入城,坏庐舍无数,绕城东北去。十年三月,麻城龙见。五月,松滋天鹅塘出龙,行陆地,所过禾稼尽偃。十一年冬,平湖有二龙★于海。   同治三年,苏州有龙★。四年正月,宜城龙见于芳草洲。六年五月初五日,高淳见三龙。十年三月二十二日,湖州有龙★,狂风骤雨,拔木覆舟。五月十二日,高淳龙见。七月底,城有蛟起于井中。   光绪十九年正月,灵台龙见于井中。二十一年十月,大通龙见于惠广寺。   顺治十年四月,吴川有山马二:一渡石堑,一自城东南角入。   康熙三年七月,毕节民家马生驹,五足。五年六月,孝丰有马见于鱼池乡之安市,毛鬃如凡马,背有肉鞍,往来田间,月馀不知所终。十五年五月,南乐生员赵豪马生双驹,一牝一牡。二十六年,平远州民家马产双驹。   雍正八年二月,江津县民家马产双驹。   乾隆二十一年夏,丰顺汤坑寨有白马成队,夜出食禾,驱之不见。   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定州中谷村民家白马产二青骡。   同治元年,西宁镇海营骡马同胎而生。   顺治八年,歙县民吴全妻吕氏一产四男。   康熙元年,莱阳民徐维平妻生男四目、四手、四足。十一年,晋州民郭好刚妻冯氏一产四男。十三年,东阳民某姓兄弟,其妇俱孕,及产,一产★鱼,鱼头蛇身;一产獼猴,手爪俱备。十六年,毕节民彭万春女七岁出痘,及愈,变为男。十七年春,清河民家生子无首,两目在乳,口在脐,殆形天类欤?二十五年五月,忠州民雷氏女化为男,后为僧。三十二年,德州民王邦彦妻一产四男。三十四年,长治民张自富妻王氏一产三男。三十七年,保安州民岳戍妻李氏一产三男。三十八年,潞城民常通妻一产三男。三十九年,湖州陆氏妇产一男,两首四臂。四十一年,西宁县贾文举妻一产四男。四十四年夏,石首县民张若芝妻一产三男。四十六年,吴县民谭某家女子化为丈夫。五十三年,广元民妇产二蛇,无恙;莱阳县民高万言妻一产四男。五十四年六月,东平州民孙子芳妻一产三男。五十六年,东流民檀上元妻洪氏一产三男;颍上民张某妻一产三男。五十七年,信阳州民邢序妻一产三男。五十八年,兴化县民赵自显妻一产三男;赵城民贾则宜妻一产三男。五十九年,邯郸民王某妻一产三男。六十一年,钜野县民史★妻一产三男。   雍正元年,郫县民某妻一产三男,青州民李福奎妻一产二男一女,高密民刘巨卿妻一产三男,巢县民马少步妻庞氏一产三男。二年秋,南陵民毛起美妻一产三男,汾阳民贾三聘妻一产三男,简州民王之佐妻一产三男。三年二月,齐河民甄养武妻一产三男,潞城民秦述贤妻郭氏一产三男,襄垣民郝世惠妻武氏一产三男,阳城民张国泽妻刘氏一产三男。四年,陶县民徐来振妻一产三男,襄陵县民栗星奇妻一产三男。五年,东河县民刘虎妻一产三男,阳城民李珍妻一产三男。六年,定兴县民任万通妻、榆次民刘志龙妻俱一产三男,东山村民家产妇生鱼,亭山县民田禹妻一产三男。七年,钱塘县民邵学桂妻吴氏、天台县民褚伯贤妻刘氏、萧山县民高耀妻俱一产三男,新建县民周义士妻夏氏一产三男,彭泽县民罗翰声妻宋氏一产三男,合肥民龚绍衣妻陈氏一产三男,安邑县民冯维明妻薛氏一产三男,施县民王进禄妻崔氏一产三男。八年,商县民孙作圣妻一产三男,黄县民高从义妻一产三男,钱塘县民杨大成妻严氏、遂安县民洪文锡妻毛氏俱一产三男,壶关民某妻李氏一产四男,崇阳县民孙文林妻王氏一产三男,兴安民龚章纯妻一产三男,临海县民项如茂妻林氏、镇海县民陈道才妻应氏俱一产三男。十年,洪洞县民许元生妻郑氏一产三男,赵玉锡妻章氏一产三男,介休民燕居宇妻武氏一产三男,陵川民秦遇妻一产三男,什邡县杜某妇一产三男,永嘉县民李天锡妻林氏一产三男,浮梁县民魏经武妻李氏一产三男,房县民吴士贵妻一产三男。十一年,冀州民白起妻薛氏一产三男,遂安县民姜自周妻胡氏一产三男。十二年春,齐河民刘鈖妻官氏、新城民赵允中妻俱一产三男。六月,潜山民汪祝三妻一产三男,开化县民毕懋增妻一产三男。十三年四月,灤州民张德福妻一产三男。九月,灤州民胡在梁妻一产三男,临海县民荣宗棣妻奚氏一产三男,南昌县民硃中禄妻曹氏一产三男。   乾隆元年,武强民杨守有妻蔡氏一产三男,定远县民罗旌友妻杨氏一产三男。二年二月,平湖监生徐士穀妻张氏一产三男。九月,景州民张自立妻王氏一产三男,静海民娄蒙贵妻某氏一产三男。十一月,石城县民董永瑁妻李氏一产三男。三年六月,甘泉民蒋国泰妻苏氏一产三男。八月,秀水县民葛汉文妻徐氏一产三男,营山县民周铭妻文氏一产三男。十一月,灤州民李廷玺妻一产三男,景州民张世勋妻刘氏一产三男一女。四年四月,妻苏氏一产三男。八月,秀水县民葛汉文妻徐氏一产三男,营山县民周铭妻文氏一产三岳池县民荀稀圣妻李氏一产三男,娄县民何效章妻陆氏一产三男。六月,稷山民张桂妻刘氏一产三男。五年三月,潜山县民冯某妻一产三男。五月,无为生员魏海元子妇一产三男,潞泽营兵丁谢金成妻魏氏一产三男。八年五月,稷山民赵杰妻一产三男。九年五月,大埔民罗淑鄞之妻李氏一产三男。十年,铜山民刘瑞发妻韩氏一产三男,夏名魁妻刘氏一产三男,贵池民吴来盛妻叶氏一产三男。十一年,大埔县民危肇彬妻詹氏一产三男,贵阳民刘允福妻喻氏一产三男。十四年,无极县民袁文孝妻焦氏一胎产四子,两男两女,皆活。十五年,监利县民何名周妻黄氏一产三男。十六年,南昌县民徐仲先妻万氏一产三男,盂县民田世隆妻石氏一产三男。十七年四月,宁河民刘守秀妻赵氏一产三男。十八年,平利县民张宁妻吕氏一产三男。十九年,济阳民贾含福妻谷氏一产三男。二十年,深泽民苏勇妻宋氏、刘邦林妻阎氏俱一产三男,灤州民高宗义妻一产三男。二十一年五月,定州民张照妻徐氏一产三男,济宁州民王尽忠妻一产三男,营山县民魏国平妻陈氏一产三男。二十二年,资阳县生员宋如衡妻苏氏一产三男,浦江县民葛有圣妻徐氏一产三男。二十三年八月初五日,兵丁刘任妻黄氏产一男,越日产一女,午刻又产一男。二十五年,陵川诸生马伯顾妻一产三男,南丰县民邓君奇妻硃氏、安义县民熊壁湘妻彭氏俱一产三男,云梦民冷少松妻许氏一产三男。二十六年七月,凤台县民陈全妻一产三男,武昌县民刘升妻一产三男。二十七年,邹县民田成妻一产三男。二十八年三月,武进县民巢云五妻一产三男。二十九年,武城县民刘成妻高氏一产三男,即墨县民高岱妻王氏一产三男,平陆县民高怀妻一产三男,清水县民乔国祥妻王氏一产三男。三十年,临清州民杨维桐妻一产三男。三十一年,新城民硃振连妻一产三男,临清州刘德员妻一产三男,乐至县民罗景璋妻周氏一产三男。三十二年五月,府谷县民王友妻一产三男。六月,临县民李映实妻一产三男。十月,德州民陈三妻一产三男。三十四年,宁河于邦朝妻苏氏一产三男,黄县民王偲妻高氏一产三男。三十五年,武昌县徐定贵妻一产二男二女。三十八年,高平县民张万全妻李氏一产三男。三十九年二月,诸城县民郭荣妻一产三男。四十年,南昌县民李菁妻梁氏一产三男,乐平县民王彩珍妻廖氏一产三男。四十一年六月,龙里县民家生子,目中有臂三寸许,青阳民曹正送妻董氏一产三男。四十二年,贵池民孙全恺妻谢氏一产三男。四十三年九月,德州民赵楷妻崔氏一产三男,陵川民李鎯妻王氏一产三男,洵阳寄籍楚民张希贤妻雷氏一产三男。四十四年,昭化县民王宰仕妻张氏一产三男,此妇四孕,每产必三,亦异妇也;光化县民许文思妻柯氏一产三男。四十六年,高邮县民于志学妻管氏一产三男,梓潼县民罗全义妻杨氏一产三男。四十七年,宁州民彭国治妻叶氏一产三男。四十八年,茂州民文廷柱妻一产三男。四十九年十一月,新建县民黎献文妻熊氏一产三男。五十年,太平县民傅学妻罗氏一产三男。五十二年二月,房县民张大业妻一产三男,京山县民李★来妻一产三男。五十三年,广州民廖伯万妻硃氏一产三男。五十四年三月,瑞昌县民周全万妻陈氏一产三男,昭化县民张应辉妻刘氏一产三男,宜宾县民万方麟妻陈氏一产三男,简州民蓝学荣妻王氏一产三男,莒州民刘翰阁妻一产三男。五十七年五月,高邮县民闵立礼妻李氏一产三男。五十八年,贵阳女子莫二阳化为男子,石首县民谭盛治妻一产三男,阳信县民王学皆妻张氏一产三男。五十九年,天全州民刘祥远妻熊氏一产三男。六十年,沂水县民赵有佐妻王氏一产三男。   嘉庆二年,莘阳县民杨国玉妻简氏一产三男,分宜县民罗大成妻蓝氏一产三男,邹平民樊梅清妻一产三男,诸城县民王立妻一产三男。四年七月,博兴县民张维庆妻一产三男,溪阳县民吴正彩妻刘氏一产三男。十二月,定州民薛际昌妻赵氏一产三男。五年正月,随州民聂中妻一产三男。六年,营山县龙宣江妻郭氏、广元县民董在义妻俱一产三男,长乐县民张茂荣妻刘氏一产三男,竹山男子李大凤化为女,栖霞邱家村王氏妇化为男子。八年三月,临淄县民王氏妇一产四男,新城民岳景妻一产三男。十年三月,日照县民张延妻徐氏一产三男。十二年二月,诸城县民王授尧妻曲氏一产三男。三月,东阿县民蔡光辉妻金氏一产三男,东乡县民黎凤兰妻赵氏一产三男。十三年五月,留壩县民靡永钳妻陈氏一产三男,应城县民某妻一产三男。十五年正月,黄济县民金泽妻生子无耳目口鼻,两头一角,扣之有声如铜。十八年,益都县民梁氏子骤长一丈有奇。十九年,巴县民刘天才妻一产三男,博兴县民李敬昌妻赵氏一产三男,靖远县民张守和妻王氏一产三男。二十一年六月,武城县武庠生王灵妻刁氏一产三男。九月,湖口县民吴绍荣妻时氏年四十五岁,初胎一产三男,应城县鲁姓妇遗腹一产三男。二十二年正月,彭泽县民何奇★妻王氏一产三男。二十三年十一月,博兴县民孙在兴妻白氏一产三男。二十四年四月,乐安游氏女春桃年十五岁化为男。二十五年,日照县民宋★妻周氏一产三男,定海民陈宏球妻一产三男。   道光元年九月,日照县民赵希常妻张氏一产三男。三年五月,中★县民吴兴妻一产三男。五年,乐平县民甘德喜妻陈氏一产三男。六年七月,乐清县民戴万春妻林氏一产三男,麻城民甘学楷妻一产三男。七年,宜城县民张金福妻一产三男,狄道州民潘永周妻一产三男。九年十月,乐陵县民张志芳妻柳氏一产三男。十年七月,滨州民赵登坡妻张氏一产三男。十一年七月,莱阳县民孙洪妻一产三男。十三年,崇阳县民傅调鼎妻一产二男一女。十四年,日照县民马立太妻一产三男。十五年七月,利津县民马恭妻宋氏、商县民张曲寅妻胡氏俱一产三男。十六年,日照县民郭忠妻刘氏一产三男。十七年,乐陵民陈吉顺妻宋氏一产三男,观城县民陈珩妻钱氏一产三男。二十年,贵定民王某妻一产三男。二十二年十一月,南乡有女化为男。二十五年十二月,平度民兰种玉妻一产三男。二十七年十月,公安县民妇产一女,手足各四,三日而口有齿。二十八年四月,葛家坡卢氏女年十二化为男。二十九年,西宁县民张侈伦妻一产三男,玉山县民李前邻妻周氏一产三男。三十年三月,应城县民宋爽先妻张氏一产三男,黄陂县民李允肙妻刘氏一产三男。   咸丰元年,崇阳县民某妇一产五男。二年二月,黄县民王经魁妻一产三男。五月,宜都杜氏女十三化为男。五年,平湖民黄某妻一产四女一男。六年,黄安县民妇产一子,二首一身。十一年,兴国县民曾世红女许字王氏子,幼,即收养夫家,及年十四,化为男,遣归。   同治三年,即墨县民家有男化女,孕生子。四年,秀水陈氏妇产四鼠。五年,东南乡民有女化为男。八年九月,灵州民惠泽之妻孕三岁不产,忽小腹溃裂,子从孔出,如人形,顷之子死,腹复合无痕。十年冬,襄阳民徐氏子生而有佛像三,下作莲花纹,在其左偏。   光绪三年四月,皋兰庠生张文焕妻一产四男。十八年六月,宁州民马寿隆妻生一子,三眼、三足,一眼在额上。三十三年,宁州民冯某家生一子,深目长喙,爪背有毛长寸,能左右顾,啼声如猿。   顺治元年,怀来大疫,龙门大疫,宣化大疫。九年,万全大疫。十三年,西宁大疫。   康熙元年五月,钦州大疫,馀姚大疫。七年七月,内丘大疫。九年正月,灵川大疫。十二年夏,新城大疫。十六年五月,上海大疫。六月,青浦大疫。七月,商州大疫。十九年正月,苏州大疫,溧水疫。八月,青浦大疫。二十年,晋宁疫,人牛多毙;曲阳大疫。二十一年五月,榆次疫。二十二年春,宜城大疫。三十一年三月,郧阳大疫。五月,房县大疫,广宗大疫。六月,富平疫,同官大疫,陕西大疫,凤阳大疫,静宁疫。三十二年七月,德平大疫。三十三年夏,湖州大疫,桐乡大疫。秋,琼州大疫。三十六年夏,嘉定大疫,介休大疫,青浦疫,宁州疫。三十七年春,寿光、昌乐疫。夏,浮山疫,隰州疫。四十一年三月,连州疫。四十二年春,琼州大疫,灵州大疫。五月,景州大疫,人死无算。六月,曲阜大疫,东昌疫,钜野大疫。八月,文登大疫,民死几半。四十三年春,南乐疫,河间大疫,献县大疫,人死无算。六月,菏泽疫。秋,章丘大疫;东昌大疫;青州大疫;福山瘟疫,人死无算;昌乐疫,羌州、宁海大疫;濰县大疫。四十五年夏,房县大疫,蒲圻大疫,崇阳疫。四十六年五月,平乐疫,永安州疫。七月,房县大疫,公安大疫。八月,沔阳大疫。四十七年二月,公安大疫。三月,沁源大疫。五月,灵州大疫,武宁大疫,蒲圻大疫,凉州大疫。四十八年三月,湖州大疫。四月,桐乡大疫,象山大疫,高淳大疫,溧水疫。五月,太湖大疫,青州疫。六月,潜山、南陵、铜山大疫,无为、东流、当涂、芜湖大疫。十月,江南大疫。四十九年秋,湖州疫。五十二年冬,化州大疫,阳江大疫,广宁大疫。五十三年夏,阳江大疫。五十六年正月,天台疫。六十年春,富平疫,山阳疫。六十一年七月,桐乡疫,嘉兴疫。   雍正元年秋,平乡大疫,死者无算。二年六月,阳信大疫。四年四月,上元疫,曲沃疫。五月,大埔疫,献县疫。五年夏,揭阳大疫,海阳大疫。秋,澄海大疫,死者无算。冬,汉阳疫,黄冈大疫,锺祥、榆明疫。六年三月,武进大疫,镇洋大疫,常山疫。四月,太原疫,井陉疫,沁源疫,甘泉疫,获鹿疫,枝江疫,崇阳大疫,蒲圻大疫,荆门大疫。夏,巢县疫,山海★大疫,郧西大疫。十一年,镇洋大疫,死者无算;昆山疫;上海大疫,宝山大疫。   乾隆七年六月,无为疫。十年十一月,枣阳大疫。十二年五月,蒙阴大疫。十三年春,泰山大疫,曲阜大疫。夏,胶州大疫,东昌大疫,福山大疫。秋,东平大疫。十四年五月,青浦大疫,武进大疫。七月,永丰、溧水疫。二十一年春,湖州大疫,苏州大疫,娄县大疫,崇明大疫,武进大疫,泰州大疫。夏,通州大疫。十一月,凤阳大疫。二十二年四月,桐乡大疫。七月,陵川大疫。二十五年春,平定大疫。六月,嘉善大疫。冬,靖远大疫。三十二年八月,嘉善大疫。三十五年闰五月,兰州大疫。四十年春,武强大疫。四十八年六月,瑞安大疫。五十年冬,青浦大疫。五十一年春,泰州大疫,通州大疫,合肥大疫,赣榆大疫,武进大疫,苏州大疫。夏,日照大疫;范县大疫;莘县大疫;莒州大疫,死者不可计数;昌乐疫;东光大疫。五十五年三月,镇番大疫。八月,云梦大疫。五十七年九月,黄梅大疫。五十八年冬,嘉善大疫。六十年十二月,瑞安大疫。   嘉庆二年六月,宁波大疫。三年五月,临邑大疫。五年五月,宣平大疫。十年二月,东光大疫。三月,永嘉大疫。十六年七月,永昌大疫。十九年闰二月,枝江大疫。二十年春,泰州疫。四月,东阿疫,东平疫。七月,宣州疫,武城大疫。二十一年,内丘大疫。二十三年十一月,诸城大疫。二十四年五月,恩施大疫。二十五年七月,桐乡大疫,太平大疫,青浦大疫。八月,乐清大疫,永嘉大瘟疫流行。冬,嘉兴大疫。   道光元年三月,任丘大疫。六月,冠县大疫;武城大疫;范县大疫;钜野疫;登州府属大疫,死者无算。七月,东光大疫,元氏大疫;新乐大疫;通州大疫;济南大疫,死者无算;东阿、武定大疫;滕县大疫;济宁州大疫。八月,乐亭大疫;青县时疫大作,至八月始止,死者不可胜计;清苑、定州瘟疫流行,病毙无数;灤州大疫;元氏、内丘、唐山、蠡县大疫;望都大疫;临榆疫;南宫、曲阳、武强大疫;平乡大疫。九月,日照大疫,沂水大疫。二年夏,无极、南乐大疫,临榆大疫,永嘉疫。七月,宜城大疫,安定大疫。三年春,泰州大疫。秋,临榆大疫。四年,平谷、南乐、清苑大疫。六年冬,霑化疫。七年冬,武城疫。十一年秋,永嘉瘟。十二年三月,武昌大疫,咸宁大疫,潜江大疫。四月,蓬莱疫。五月,黄陂、汉阳大疫;宜都大疫;石首大疫,死者无算;崇阳大疫;监利疫;松滋大疫。八月,应城大疫,黄梅大疫,公安大疫。十三年春,诸城大疫。四月,乘县大疫。五月,宜城大疫,永嘉大疫,日照大疫,定海大疫。十四年六月,宣平大疫,高淳大疫。十五年七月,范县大疫。十六年夏,青州疫,海阳大疫,即墨大疫。十九年九月,云梦大疫。二十二年正月,高淳大疫。夏,武昌大疫,蕲州大疫。二十三年七月,麻城大疫,定南大疫。八月,常山大疫。二十七年秋,永嘉大疫。二十八年春,永嘉大疫。二十九年五月,丽水大疫。   咸丰五年六月,清水大疫。六年五月,咸宁大疫。十一年春,即墨大疫。六月,黄县大疫。   同治元年正月,常山大疫。四月,望都、蠡县大疫。六月,江陵大疫,东平大疫,日照大疫,静海大疫。秋,清苑大疫;灤州大疫;宁津大疫;曲阳、东光大疫;临榆、抚宁大疫;莘县大疫;临朐大疫;登州府属大疫,死者无算。二年六月,皋兰大疫,江山大疫。八月,蓝田大疫,三原大疫。三年夏,应山大疫,江山大疫,崇仁大疫。秋,公安大疫。五年五月,永昌大疫。六年二月,黄县大疫。七月,曹县大疫。九月,通州疫,泰安大疫。八年六月,宁远、秦州大疫。七月,麻城大疫。九年秋,麻城大疫。冬,无极大疫。十年五月,孝义疫。六月,麻城大疫。十一年夏,新城大疫,武昌县大疫。   顺治六年六月,太平启山县山鸣如雷,移时乃止。十月,阶州山鸣。九年九月,武强天鼓鸣。   康熙元年七月七日,夜闻有声。二年四月二十三日,莱阳有声如海啸,自南起,至子时方息。四年正月初九日,西山鸣,永嘉山鸣,瑞安山鸣。七年八月,泰山鸣。九年夏,黄岩天鼓鸣。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未时,枣强、同官中有声如雷,起自西北。二十四年五月,乐昌有声如雷,自西南之东北。四十七年七月,霑化无云而雷。五十年十月十一日,玉屏南山有声如鸣鼓。五十六年七月,合肥县城墙夜哭三次。六十年十一月十九日午刻,遵化有声自西南来,其声如雷。   雍正七年九月,嘉平无云而雷者三。十二年正月初三,武定有声如雷,自东北至西南,移时乃止。   乾隆六年八月,宜昌★山有声如牛鸣,声闻数十里,数十昼夜不息,自止。十年五月,宁津无云而雷。十一年四月,分水南慈山夜半石鸣,逾日乃止。十二年正月十三日,解州无云而雷。十二月乙酉,肥城仁贵山有声如雷,移时乃止。十七年二月,忻城夜中有声如雷,移时乃止。十八年五月,池州东南山鸣。二十一年八月,秦州邽山鸣。二十三年三月,东莱清岭鸣声如殷雷。   嘉庆元年二月,荣成有声如雷,自西北向东南。十年三月三日,袁州空中有声。   道光二十年九月,星子五老★有声如雷。二十六年八月,平湖四城鸣如鸟啾啾不已。   咸丰元年六月,浮梁城隍庙有哭号声。八月二十八日,随州有声如雷。三年七月,元氏天鼓鸣,自东北至西南,数日始止。十年二月,临朐逢山石鼓鸣。   同治元年正月初二日,三原东乡夜闻兵马声。六月,狄道州凤凰山鸣声如雷,数日不息。四年四月,通渭、泰安有声鸣如鼓。六年夏,江山江郎山鸣。二年六月十四日,漳县有巨声三作,声闻数十里。   光绪二十二年四月戊子,南乐无云而雷。二十三年五月,南乐无云而雷。   顺治五年六月,贵池陨石。十年四月,泸州星陨化为石,大如斗。   康熙十三年五月,宁远坠二星,化为红石。十五年五月,青浦星陨,坠地有声,居民掘之,见一黑石,按之尚热,重九十斤,击碎,刀摩之,火光四射。二十年正月二十日,海丰有星陨化为石,其形三角,重九斤。二十四年正月初六,饶平星陨黄冈五丈港,声闻数十里,化为石,其大如斗,其色外青内白。   雍正八年八月,府谷星陨,入土四尺,掘之得一黑石。   乾隆三十五年三月,乐安空中有光如炬,掘地得一石,铁色,大如斗,叩之有声,欲舁之,不语则举,语则虽大力不能举。四十年八月,钜□县属吴家集陨星一,化为黑石。四十七年八月,滕县星陨忠三保杨氏院中,化为石,色青白,重约百斤,孔数百,大容拳,小容粟。五十八年四月,分宜陨石于田,巨声如雷,黑色。   嘉庆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长星落,有声如雷,土人视其陨处成一坑,掘之,得一石,长二尺馀,阔尺馀,形方而角圆,★碎之,中分五色。   咸丰十一年七月三十日,光化陨星三,化为石。   同治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漳县马成龙川有巨声三作,闻数十里,空中坠石三塊,高可四尺五寸。十月,罗田陨石,触地而碎。   光绪二十年正月二十二日,皋兰陨星如火球,土人识其处,掘之,得一铁卵。   顺治十一年二月初九日,香山河水如血,次日复故;崖州东荔枝塘水赤如血,旬日乃已。十二年,万泉井水黑。十三年,江州泉水忽赤如血。十四年三月,毕节双井出红水,龙潭出黑水。十五年四月,潮阳江水变色黑而浊。十八年八月,通州河水黑如墨。   康熙十五年九月,渭水赤。三十二年,襄陵水赤,半月始复。   雍正二年七月,桐乡海水入内河,味如滷。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歙县西乡池塘、井泉之水沸起如立,移时乃平。   道光元年六月,曹县城中坑水赤。   咸丰三年七月,应城堰水无故由南趋北,涌起如山,南北水二道中凹见底,移时始合;安陆水★。四年十一月,蕲水水涌,跃高数尺;青浦水无故自涌。五年六月,云梦池水自溢,高尺许,顷复故。十一月初五,宜昌堰水,无风水自涌起尺许。   光绪四年五月十二日,孝感塘水忽沸起,高二尺许,逾时始定;黄冈水自涌;云梦塘自溢,久之始定。   宣统元年六月,陇水赤三日。   顺治元年八月,东阳大水,邢台大水。二年四月,万载大水,淹没田禾;东安大水。七月,嵊县大水,邢台大水,枣强大水,真定滹沱河溢,鸡泽大水,单阳大水。三年二月,阜阳大水,亳州大水。五月,兗州大水,漂没庐舍,沂州、蒙滇大水。七月,高平大水,临淄大水。四年四月,万载大水。六月,平乐、萧县、铜山、望江、无为、阜阳、亳州大水。七月,瑞安、曲阜、沂水、乐安、汶上、昌乐、安丘大水。八月,高州、高邮大水,宁阳汶水溢。五年春,五河、平原、汶上大水。五月,平乐、永安、密云、献县、新河、柏乡、霸州大水;白河堤决。六月,武强、平乡、南和、永年、枣强、密云、晋州、宿松大水;建德蛟起大水。七月,颍上、亳州、太平、常山大水。六年四月,九江、汉阳、锺祥大水。五月十八日,阜阳淮河涨,平地水深丈许,坏民舍无算。七月,盐城、文安、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河间大水。七年正月,汉阳九真山蛟发水。五月,齐河河决,长清河决,荆隆口平地水深丈馀,村落漂没殆尽,黄河决;剡城、日照大水。六月,苍梧、遂昌、台州、湖州、兴安、安康大水。秋,东阿大水,淹没六十七村;东明、荆隆口决,河溢,陆地行舟;茌平、昌邑濰水决,漂没田禾;石城、胶州、恩县、堂邑、武定府属大水。十月,仙居大水,城北隅塌,坏田庐无数,民多溺死;抚宁、栾城大水。八年正月,石埭、苏州大水;景州河决。四月初七日,潜山蛟出千百条,江暴涨,坏民居无算;望江大雷雨。五月,旌德大雨,蛟发水,平地水深丈馀,溺死人畜无算。八月,乌程、瑞安、高淳、镇洋大水伤禾。十月,广宗、南乐、玉田、邢台、宁河、南和大水。九年二月,东流大潦,湖水出,江涌高丈馀。三月,齐东黄河决。五月,临清、平定、乐平、寿阳、武定、商河、乐陵大水,村落多淹没。六月,乐平、岳阳、平阳、荣河、寿光、昌乐、安丘、高苑大水。七月,蒙阴、秦州、陇西、乌程、锺祥、开平大水害禾稼。八月,普宁、桐乡大水。   十年四月,石首、枝江大水;松滋堤溃。五月,沁水、寿阳、兴安大水;钦州海水溢。六月乙卯,苏州大风雨,海溢,平地水深丈馀,人多溺死;安定、白河雷雨暴至,水高数丈,漂没居民;阳穀大水,田禾淹没,民舍多圮,陆地行舟;文登大雨三日,海啸,河水逆行,漂没庐舍,冲压田地二百五十馀顷。七月,镇洋、萧县、嘉兴大水。八月,莘县、临清大水。十一年三月,武昌县雷山寺蛟起,水平地深丈许;沔阳堤溃大水。五月,兴宁、龙川大水。六月,茌平黄河决,村墟漂没。十二年正月,盐城海溢,人民溺死无算。四月,石埭、嘉兴、锺祥、潜江大水。六月,漳水溢,平地水深丈许,陆地行舟。十三年五月,武强、湖州大水,兴宁大水,陆地行舟。六月,万载、萍乡、宁都大水。十月,平湖、乌程、天台大水。十四年六月,太平、石埭、铜陵大水。秋,望都、高要、安丘大水。十五年三月,台州、临海大水。夏,归州、峡江、宜昌、松滋、武昌、黄州、汉阳、安陆、公安、嵊县大水;宜城汉水溢,浮没民田;当阳水决城堤,浮没田庐人畜无算;荆门州大水,漂没禾稼房舍甚多。秋,苏州、五河、石埭、舒城、婺源大水,城市行舟;锺祥大水;天门汉堤决;潜江大水。十六年四月,湖州、信宜大水。五月,衢州、江山、常山、江陵大水。六月,江夏、汉川、沔阳大水。十一月,仙居、通州、延川大水。十二月,望都、献县大水。十八年五月,龙川、峡江、万载大水。六月,河源、平乐、苍梧、武强大水。八月,淳安、庆元、南昌各府大水。   康熙元年五月,广州大水。六月,洵阳、白河、兴安、榆林大水。七月,孝感、沔阳、广陵、江陵、松滋、钜鹿、兴化、萧县、沛县、宁州大水。八月,天门汉水溢,堤决,舟行城上,成安、锺祥、潜江大水。九月,冀州、阜城大水。二年六月,汉中、汉江、交河大水。七月,永安州、平乐、贵州、咸宁、大冶、蕲州、江陵大水。八月,松滋堤决,大水浸公安,民溺无算;枝江大水,漂没民居,浮尸旬日不绝;宜都、黄冈、锺祥、麻城、钜鹿大水。九月,浦江、当涂、望江大水。十二月,蒲圻、大冶、沔阳、天门大水;江陵郝穴堤溃,大水。三年三月,阜城、万载大水。六月,偏关河水暴发,坏民舍甚多,城内水深丈馀;海宁海决,水入城壕,天门、大埔大水。闰六月,延安、昌黎大水。七月,交河、梧州大水。八月,馀姚、山阴大水害稼,仙居、桐乡大水。十二月,汾州府属大水。四年三月,阜阳、望都大水,凤阳水入城。七月,平定嘉水溢,景州、肥乡、湖州、丽水、萍乡、望都、鸡泽大水,天门水决入城。八月,高邑、仁化、平乐、梧州大水。六年八月,怀来、河间、蠡县大水,莱阳大水高数丈。七年五月,麻城、玉田、大埔大水。六月,栾城、南宫、★城、磁州大水。七月,赵州、临城、高邑、深泽、安平、永年、蠡县、钜鹿、黄岩、乐清、萍乡大水。八月,交河、高平、苍梧大水。八年六月,三水、茂名、化州大水;房县大水,坏田庐;东莞潦潮大溢。九年,锺祥、应城、蒲圻、崇阳、枝江、凤阳大水,湖州太湖水陡涨丈馀,漂没人畜庐舍无算;青浦、全椒、五河、鄞县、上虞大水;博野等二十九州县大水。   十年秋七月,松滋、宜都大水。八月,文安、安肃、济宁州大水,沭阳、石首大水。十一年,巴县、忠州大水入城,酆都、遂宁、平乐、永安州、任县大水。六月,湖州、宜兴大水,漂没民房,英德、杭州、邢台大水,宜都、潜江、松滋、太平、乌程大水。十二年六月,高要、苍梧、虹县、济南府属大水。十三年三月,苏州大水,霸州等十一州县水。五月,任县、万载大水;琼州海水溢,民舍漂没入海,人畜死者无算。十四年六月,五河、新城、蠡县、肃宁大水。八月,梧州大水。十五年正月,潜江、穀城大水;宜城汉水溢,漂没人畜禾稼房舍甚多。五月,白河、永安州、平乐、武昌、大冶、蒲圻、黄陂、孝感、沔阳、广济、宜城、天门、梧州大水。六月,黄冈、江陵、监利、苏州、青浦大水;广济江决,大水;怀集、震泽、萧县大水。九月,铜山、南乐大水。十六年二月,高邮、铜山、萧县大水。四月,潜江、望江大水。七月,河间、安丘、任县、鸡泽、钦州、苍梧、横州、浔州大水。十七年四月,龙川、和平、湖州大水。六月,钦州、惠来、遂州、合江大水。七月,任县、邢台、萧县、铜山、延安、平乐大水。十八年七月,祁州、肃宁大水。八月,汉中大水,潜江堤决。十九年六月,广济、宜都、宜昌、宜兴、武进、福山、沂水、蒙阴、滕县大水。七月,峡江、宜昌、宜都大水。八月,太湖溢,湖州大水。   二十年四月,常山、封川大水。五月,昌化、汤溪、江陵、监利大水,死者无算;新建等十四州县水。二十一年春,秀水大水。五月,封川、枝江、建德大水入城。十七日,严州府属六邑大水,二十一日方退。六月初五,水复大至。七月,平乐、苍梧、建德、震泽、太湖、宿松、邹平大水。二十二年七月,永安州、苍梧大水。十月,★城、单县、宁□大水。二十三年正月,铜陵、东昌大水。四月,宁州、莘县、乐安、★城大水。二十四年正月,饶阳、临城、迁安、献县、河间、乐亭、东平大水。夏,江夏、通城、黄冈、蕲水、麻城、黄陂、黄梅、广济、罗田、锺祥、沔阳、荆州、江陵、监利、孝感、蒲圻、公安、高苑、安平、武强大水。二十五年六月,常山、乐安、寿光、昌乐、蓬莱大水。七月,台州、蓟州大水。二十六年,高明、连州大水。秋,震泽、高苑大水。二十七年五月,澄海、泽州、定远大水。二十八年夏,永安州、平乐大水;河源大水,陆地行舟。二十九年八月,馀姚大水,蛟蜃出者以千计,平地水深丈馀;诸暨、上虞皆被水,田禾尽淹;蓟州、宝坻大水。   三十年,永宁河决,淹没田二百馀顷。三十一年二月,新城、新安、邹平大水。七月,嘉定、眉州、釂州、灌县、新津、威远河水涨,损民舍,伤稼。九月十二日,新市河中水忽涌立高丈馀,径围俱有丈馀。三十二年七月,阳高、高邮、保定、顺天、武定、河间大水。三十三年十二月,铜山溢,阳湖、高邮、东明大水。三十四年五月,湖州、桐乡、澄海、公安、三水、乐安、震泽大水。三十五年六月,新安、即墨、★城大水。七月,江夏江水决;崇阳溪、黄陂、蒲圻、江陵大水;黄潭堤决;枝江大水入城,五日方退,庐舍漂没殆尽。八月,黄冈、饶阳、秦州、歙县、沛县、迁安大水。九月,深泽、荣成大水。三十六年七月,昆山、临榆大水。三十七年五月,婺源、堂邑、凤阳、东昌、五河、新安、建昌大水。三十八年六月,新城、泰顺、建德、新安、无极大水。闰七月,杭州大水。八月,台州大水,平地高丈馀;金华、汤溪、西安、江山、常山、赣县、沔阳大水。三十九年七月,剡城、沂州、高邮大水。   四十年,平乐、鹤庆、广平、连州、广州大水。六月,大埔、黄冈、海阳大水。四十一年五月,英山、澄海、宁县大水。四十二年五月,高唐、南乐、宁津、东阿、江陵、监利、湖州大水;平乐漓江涨,平地水深丈馀,民舍倾圮;青城、阳穀、沂州、平遥、南乐、广平大水;恩县大水,陆地行舟;★河决。七月,登州府属大水。十一月,汉中府属七州县大水,济南府属大水。四十三年二月,景州、汉江、天门、沔阳、监利大水。五月,连州、山阳大水,平地深丈馀;苍梧、湖州、汉阳、汉川、监利、邢台大水。四十四年,新建、丰城、庐陵、吉水大水。秋,青浦、柏乡、六合大水。十一月,随州涢水溢,坏民居;江夏、嘉兴、汉川、潜江、天门、沔阳、监利、当阳大水。四十五年,清江、新淦、瑞金、穀城、锺祥、天门大水。秋,沛县、铜陵、阜阳大水。四十六年五月,鹤庆、龙门、河源、苍梧、邹平大水。冬,霸州六州县大水。四十七年五月,杭州、高淳、南汇、太平、铜陵、无为、庐江、巢县、太湖、南陵、昆山大水。六月,太湖水溢。七月,西安、常山、江陵、上海、武进、丹阳、苏州大水。冬,当涂、芜湖、翼山大水。四十八年春,颍川、阜阳、临安大水。五月,庆元、江陵、监利、应城、荆门州、汉阳、汉川、孝感、潜江、光化大水。六月,婺源大水,漂没田庐;黄河溢;氵栾河溢;东安、单县、台州大水。四十九年八月,铜陵、无为、舒城、巢县、嵊县大水。十一月,枣强、霸州、庆云、崇阳大水。   五十年五月,沂水大水。十月,平阳大水,漂没居民数百人。五十二年五月,海阳、兴安、鹤庆大水,石城河决,浸入城,田舍漂没殆尽;赣州山水陡发,冲圮城垣。八月,台州、庐州大水。五十三年五月,石城、肃□大水。五十四年春,梧州、镇安府、昆山大水,江夏七州县大水。四月,全州大水,城内深四五尺。五月,澄海大水,堤决;丘县、寿光、获鹿、献县、武定、滨州、海丰、阳信大水;长山河溢,涌起数丈。六月,苏州大水,城水深五六尺,庐舍田地冲没殆尽;杭州、枝江大水。秋,东昌河决。十一月,德平大水。五十五年三月,黄梅、广济、江陵、监利大水。五月,昌化、常山、宁武、建昌、丘县、乐安大水;漳水决,宁阳、济宁、汶上均受其灾;崇阳、黄陵、天门、铜陵、太湖大水。九月,济南府属大水;潜山江水泛溢,田庐尽淹。五十七年三月,万全、光化大水。五月,大埔大水。六月,旌德大水,漂没人民桥梁无算;海丰、普宁、嘉应州、黄定县、崇阳大水。秋,黄陂大水。五十八年正月,清河大水。七月,福山、日照、濰县大水;胶州大水,平地深丈馀,漂没庐舍无算,城垣崩圮。五十九年五月,龙川、海阳、澄海、庆元、桐乡、高邮大水。六月,石首大水,漂没民居殆尽;蒲圻、汉阳、汉川、沔阳大水。七月,横州、宣化、隆安、永淳、苍梧大水。六十一年六月,东阿河决;沂水河决,山东曹、单、濮等州县均受其灾;海州海溢;齐河金龙口河决。   雍正元年夏,东流、房县大水;海阳韩江涨,保康水溢。七月,上海、大埔大水。二年二月,饶阳、肃宣、新乐、三河、宁河大水。四月,饶平大水。五月,澄海大水,堤决四十馀丈;光化汉水溢,伤人畜禾稼;房县大水入城,漂没民居甚多;穀城大水,一月始退;潜江、天门大水入城;锺祥大水,堤决;沔阳、江陵、庆元大水。六月,东阿河决,陆地行舟。七月,泰州海水泛溢,漂没官民田八百馀顷;南汇大风雨,海潮溢,田庐盐场人畜尽没;海宁海潮溢,塘堤尽决;馀姚海溢,漂没庐舍,溺死二千馀人;海盐海水溢;太湖溢;定海大风海溢,漂没庐舍;镇海大风雨,海水溢;鄞县、慈谿、奉化、象山、上虞、仁和、海宁、平湖、山阴、会稽、嵊县、永嘉,于七月十八日同时大水。八月己丑,苏州海溢;乐清大水;即墨大水,民舍多圮。十二月,汉水暴发入城。三年正月,宝坻大水。二月,济南、齐河、济阳、德州大水。四月,广州西江水溢。五月,饶平大水。六月,沂州河决;武强滹沱河溢,平地水深数尺,田禾尽淹没;普宣大水;澄海大水,堤决五百丈。八月十五夜,大埔大水,陆地行舟;曲阳、武强、鸡泽、邢台、枣强、蓟州、清苑、遵化州大水;新安大水,南北堤同日决。四年,济南府属大水。六月,大埔、应城、黄梅、黄冈、江陵、监利大水;蕲州江水高起丈馀;天门大水,陆地行舟。七月,嘉应、信宜、庆阳、汉阳、汉川、黄陂、江夏、武强、祁州、唐州、黄安、平乡、饶平、苍梧、普宣、济宁州、兗州、东昌大水;崇阳蛟起,水浸入城。八月,桐乡、南昌、新建、丰城、进贤、清江、新淦、建昌、德化、高淳、鹤庆大水。十二月,曹县、单县、菏泽、兗州、东昌大水。五年,汉水溢,武昌、安陆、荆州三府堤决。五月,苍梧、安南、荆门州、黄冈、蕲州、广济大水。六月,平鲁山水暴发,漂没民居;庆阳、苍梧、石城大水。七月,临安、孝丰两县蛟出,山水陡发,馀杭、新城、安吉、德清、武康俱被水;蕲州江水涨;罗田、石首、公安、广济、嵊县、安肃、容城大水;霍山蛟发水,黄河高数丈,沿河居民漂没甚★。十月初三日,昌邑海溢,人多溺死;高邮、铜陵、庐江、舒城大水。六年,崇阳、汉阳、潜江大水。七年五月,大庾、南康大水。八年五月,苏州、震泽大水。八年六月,武定、滨州、海丰、利津、霑化、滕县、宁阳、兗州大水;济南小清河决,伤禾稼;莱州霪雨两月,河水暴发,田禾漂没,民多溺死;衡水、沙河、鸡泽、大名、顺德、广平、永年、高苑、博兴、乐安大水;庆云北河溢,清涧、黄河、无定河溢,漂没人畜。九年春,乐安、寿光、东昌、长宁、庆云大水。四月,宜昌溪水暴溢,坏民田。六月,砀山、长山大水。十月,济南、邹平大水。十年四月,富川大水。五月,瓘眉大水,冲塌房七十九间,淹毙人口九十五口;荣经、雅安、南安、南昌、抚州、瑞州、吉安大水。六月,黄冈大水。七月,苏州大风雨,海溢,平地水深丈馀,漂没田庐人畜无算;镇洋飓风,海潮大溢,伤人无算;昆山海水溢;宝山飓风两昼夜,海潮溢,高丈馀,人多溺毙;嘉定海溢;崇明海溢,溺人无算;青浦大风海溢。八月,昆山海水复溢,溺人无算。十一年,武强、邢台、饶阳、丰润、蓟州、肃宁、沙河、卢龙、昌黎、献县大水;三河、宁河溢;沙州山水骤发,冲塌民房五百七十馀间。八月,剡城、高淳大水。十二年三月,怀安大水入城。   乾隆元年,锺祥汉水溢;汉川、江陵、沔阳、天门大水。七月,鄞县海水溢,庆元大水。二年二月,乐清、永嘉、瑞安大水。五月,凤台、黄冈大水。七月,武强、饶阳、获鹿、栾城、平山、景州、容城、献县、新乐、新河、高邑、顺天、莘县大水,东昌★河决。三年七月,黄冈、麻城、柏乡、肃宁、沧州、武强、东安、新安、饶平、献县、遂宁、合江、邢台大水;浑河溢,秋禾被灾者一百九十村;深泽、无极、澬河水溢。四年四月,亳州河决,颍上、阜阳、五河大水。秋,阳穀、寿张大水,禾尽淹;润德泉溢。六年四月,锺祥、天门、沔阳大水。五月,龙川、潮阳、宁都大水。七月,永嘉海溢,瑞州海溢,宝山海溢,苍梧、湖州大水。八月,锺祥南郊大水。七年六月,光化、宜城、江陵、枝江、南安府属、永宁大水;游水发,田庐尽没。七月,盐城河决,毁民居数万间;铜山河决,漂没庐舍;安丘水溢六七里,人有溺毙者;胶河溢;剡城、袁州、江夏、嘉鱼、东流、汉阳、汉川、黄陂、孝感、锺祥大水,颍上、五河、亳州大水。八年夏,黄冈、宜都、兴国、高淳大水。九年,天津、河间、霸州、抚宁大水。五月,澄海大水;东林堤决六十馀丈,冲倒民房数百间;大埔洪水入城,漂没民房一百九十馀间。六月,汉川、遂宁、简州、崇庆、绵州、★州、成都、华阳、金堂、新都、郫县、崇宁、温江、新繁、彭水、什邡、罗江、彭山、青神、乐山、仁寿、资阳、射洪大水,溺死居民六百馀人。七月,当阳江水暴发,田禾尽淹;绍兴、徽县岩水发,海溢,田禾尽淹;常山大水,溺人无算;淳安江涛暴涨,城市淹没;桐庐江水骤涨,市城水高二丈,凡浸五日方退;昌化、建德、嘉善大水。   十年四月,西桂、普安州大水,潜江、沔阳等九州县大水。五月,泰州海溢;亳县水灾;七沃、沧河大水,淹没人畜无算;渭水溢;秦州藉水溢;白沙北堤决,水入城,民居漂没甚多;陇石、枣阳、江陵大水。十一月,济南大水。十一年,枣阳、潜江、沔阳、袁州、高苑大水。六月,连州、临武大水。七月,凤阳、颍上、亳州大水。十月,江陵、万城堤溃,潜江被水灾甚重。十一月,即墨大水。十二年五月,游仙山水骤发。六月,应州、浑源、大同三州县大水。七月,海宁潮溢;镇海海潮大作,冲圮城垣;苏州飓风海溢;常熟、昭文大水,淹没田禾四千四百八十馀顷,坏庐舍二万二千四百九十馀间,溺死男女五十馀人;昆山海溢,伤人无算;泰州大风潮溢,淹盐城,伤人甚多;枣阳大水,淹没田禾;济阳、德平、平原、霑化、兗州、济宁州、嘉祥、剡城、莒州、蒙阴、日照、兰山大水;东□、赤城水灾。十三年五月,日照海溢、金乡、鱼台、济宁州、宁阳、范县、寿光、胶州、岐山、润德、肥城、潜江、汉川、天门、沔阳、江陵、监利大水,太原汾水溢。九月,郧西、房县大水。十四年三月,寿光海溢,海丰、全州、太湖大水。八月,宜都汉水涨,冲没民居百馀家;沔阳、潜江、天门、江陵、监利、汉川大水。十五年三月,平远大水,连日洪水涨发,坏田屋,漂没人畜无算。五月,乐亭海潮,运河上,田禾尽淹;英山大水,淹没田庐;肃宁、阜平、武进、阜阳大水;淳安水骤发,田禾淹没。六月,日照水溢;随州涢水溢,坏民田舍;富平、容城、祁州大水。十六年三月,濰县海水溢;掖县大风雨,海水溢,漂没人畜。四月,平度海溢;兗州府属大水。七月,东昌、日照、利津、霑化、惠民、蒲台、寿光、永乐大水,灤州河溢。十七年正月,郧县、锺祥、京山等十六州县大水。四月,洛川水。六月,雷州、文登、荣成、遵化、陵县、临邑大水。七月,仁和、海宁水骤至,田禾尽淹。八月,襄阳、枣阳、宜城、穀城、均州、龙川大水。冬,桐乡南栅大水。十八年二月,峡江、潜江、沔阳、天门、吉安、蕲水大水。六月,饶平大水,漂没民房五百六十馀间。八月,海丰、利津海溢,寿光海溢,滨州、霑化、兰山、剡城、日照大水。九月,淮水溢,坏民舍;涑水涨,淹没西王等村;太湖、凤阳、五河大水;信宜大水,淹没庐舍二百馀间,男妇五十馀口。十月,黄河溢,漂没民舍甚多;庆云大水。十二月,天门江溢。   二十年,金乡、鱼台、潜江、沔阳、荆门、江陵、监利、光化大水。十二月,潜江团湖垸堤溃,光化、寿州、凤阳、潮州大水。二十一年十二月,五河、德州、金乡、鱼台、寿张大水,东昌★河决。二十三年,青浦、金乡、鱼台、济宁州大水,普宁大水入城。二十四年八月,泰州大风潮溢,淹没禾稼;临清★河决;太湖、潜山大水。二十五年五月,庆元、洵阳、柏乡大水。秋,屏山县百溪水暴涨。二十六年五月,潜江、沔阳等七州县大水。六月,南宫河水溢;云梦河水涨,高涌丈馀,田宅尽淹,死者无算;峡江大水溢;江陵、娄县、固安、永清、宁河、文安、望都、容城、卢龙大水;乐陵、金乡、鱼台、宁阳、汶上、寿张大水。八月,东昌★河决。二十七年四月,庆云、枣强、安肃、望都大水。七月,丘县漳水溢,淹没田禾;海盐潮溢塘圮,水入城,漂没民居;仁和、钱塘、海宁、馀杭大风雨,山水骤发,★场、田禾尽淹;平湖、蒲台、义乌、青浦、东昌、德平、黄县大水。二十八年五月,瑞安潮溢,陆地行舟;资阳大水。二十九年二月,南昌、吉安、九江、汉阳、汉川、武昌、江夏大水。四月,黄安、黄州、黄冈、蕲水、广济、石首大水;洞庭湖涨,漂没民居无算。五月,宣平、达州大水。   三十年三月,长清、惠民、诸城大水。七月,府谷河涨;蓟州大水;北山蛟水陡发,漂没房舍。三十一年秋,东昌★河决,济南、禹城、惠民、商河、利津、金乡、鱼台大水。三十二年,江夏、武昌、黄陂、汉阳、荆门州、黄冈、蕲水、罗田、广济、江陵、枝江大水。三十三年七月,太原、武清、庆云、宁河、南乐、安肃、望都大水。三十四年五月,苍梧、怀集、新乐、溧水大水。六月,太湖溢,武进、潜山、湖州、嘉善大水。十月,江夏、武昌、崇阳、黄陂、汉阳、黄冈、广济、江陵、枝江大水。三十五年春,鄞县、庆元大水。夏,古北口山水暴发,沧州、宝坻、武清、喀喇河屯、望都、洵阳、白河、武宁大水,郧西汉水溢。秋,济南、东昌大水。寿光大风雨,海溢,伤民畜无算。三十六年正月,凤阳大水。五月,宁阳、安丘、寿光、博兴大水。秋,五河、邹平、商河、惠民、东昌、德平大水。   四十年春,直隶省四十州县大水。八月,河津汾水溢,近城高数尺,次日退。四十一年六月,海子山水骤发,浪高丈许,坏城垣庐舍,人多溺死。秋,代州秋峪口河决,田庐多没。四十四年六月,临清★河决;施南清江水溢;锺祥汉水溢,入城,坏民庐舍;江陵大水,田禾尽淹;宜都、武昌大水。四十五年三月,庆元大水。五月,袁州、义乌大水入城,锺祥、沔阳、潜江、荆州三★大水。六月,常山大雨,湖水暴发,民房多圮;武清、房山、滕县大水。九月,庆元、金华大水。四十六年十二月,宜城、江陵、寿光、博兴大水。四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妻阝、涪二江涨,顷刻水高丈馀,民田庐舍淹没殆尽。中江、三台、射洪、遂安、蓬溪、盐亭同日大水,江夏、武昌、黄陂、汉阳、安陆、德安、瑞安大水。四十八年五月,宣平大水,漂没田禾。六月,江夏、黄梅、武昌三★、黄冈、广济大水。   五十一年春,霑化、崇阳大水。八月,江陵大水。五十三年五月,宜昌大水,冲去民舍数十间;常山、庆元、南昌、新建、进贤、九江、临榆大水。六月,荆州万城堤决,城内水深丈馀,官署民房多倾圮,水经两日始退。漳河溢;枝江大水入城,深丈馀,漂没民居;罗田大水,城垣倾圮,人多溺死;江夏、汉阳九★、武昌、黄陂、襄阳、宜城、光化、应城、黄冈、蕲水、罗田、广济、黄梅、公安、石首、松滋、宜都大水。七月,江陵万城堤溃,潜江被灾甚重;汉阳大水。五十四年五月,瑞安、宁海、东湖大水。八月,安州、临榆大水。五十五年七月,长清、滨州大水;运河决,水溢,禹城、平原等县水深数尺。八月,灤州灤河溢;乐亭、武强、高唐大水。五十六年正月,湖州大水。十月,即墨沽河水溢。十一月,保康大水,田庐多没。五十七年十一月,临江、吉安、抚州、九江大水。五十八年春,青浦大水;贵定大水,坏民舍。四月,随州、黄安、南昌大水。七月,海盐潮溢,坏民舍。大名、元城大水。五十九年三月,★河溢,武城大水,襄阳、光化、宜城、黄安、清苑、蠡县、抚宁大水,滹沱河溢。六十年五月,汉水溢,丽水、分宜、玉山、潜江、沔阳、松滋大水,硃家阜堤决。   嘉庆二年六月,武进、东平、良乡、天津、静海、青县、沧州大水。七月,乐亭、永清大水;宁都霪雨,水骤发,毁民居瓦房一万八千九百三十间,草房一千二百四十五间,淹毙男妇四千三百九十二名。三年夏,武昌、文安大水。四年二月,蠡县大水。七月,长清大水。五年,霸州、河间、任丘、隆平、晋宁、定州大水。六年春,禹城运河决,水至城下;长清、观城、任丘、静海、黄县、平乡大水;滹沱河溢,田禾尽没;镇西堤决。六月,武清、昌平、涿州、蓟州、平谷、武强、玉田、定州、南乐、望都、万全、大兴、宛平、香河、密云、大城、永清、东安、抚宁、南宫、金华大水,灤河溢,永定河溢。七月,义乌大雨,江水入城;新城、缙云大水。七年四月,义乌大水,禾尽没。五月,定海大水,田禾尽没。七月,新城大水,漂没民房一万七千馀间;汉川、沔阳、锺祥、京山、潜江、天门、江陵、公安、监利、松滋等州县连日大雨,江水骤发,城内水深丈馀,公安尤甚,衙署民房城垣仓★均有倒塌,而人畜无损。九月,郧西大水,锺祥大水,堤决。八年五月,随州大水。冬,黄河溢,大水;东阿河决,坏民田庐舍;东昌河决;蒲台、利津、滨州、霑化、云梦、范县、观城大水。九年三月,南昌、抚州、赣州、九江大水。十年六月,文安、安州、新城、霸州大水。十一年七月,温州、宁波、锺祥、珙县大水。十三年三月,武进、望都、清苑、定州大水。五月,新城、庆元大水。七月,庆元复大水。九月,南宫、袁州、九江大水。十四年四月,望都、房县大水。六月,南宫大水。十五年四月,新林、宜城大水。六月,济南大水。七月,永定河溢,南宫、平度、广元、盐源大水。十月,宜城大水。十六年四月,保定、文安、大城、固安、永清、东安、宛平、涿州、良乡、雄县、安州、新安、任丘大水。秋,肥城、即墨、平度、宁海大水。十七年春,南昌、临江大水。五月,竹溪大水入城。六月,丽水、房县大水。二十年四月,历城、长清大水。二十二年七月,宜城、穀城、婴武大水。二十四年二月,黄县大水,冲塌民房,人多溺死。四月,唐山、灤州大水。二十五年,宣化、宁晋、宁河、宝坻、文安、东安、涿州、高阳、安州、静海、沧州、埠山、大名、南乐、长垣、保安、万全、怀安、西宁、怀来、新河、丰润大水。六月,丽水大水。   道光元年三月,宁津大水。五月,保康、随州、博兴、即墨大水。秋,济南、惠民、商河、霑化、潜江、任康大水。二年正月,锺祥大水,堤决;潜江大水。五月,光化汉水溢;竹山、郧县大水。六月,武城河决;武强河水溢;清苑、唐山、蠡县、任丘、曲阳大水。七月,定远、应城大水。八月,霑化徒骇河溢;东昌★河决,坏民田;长清、日照、菏泽、观城、钜野大水。三年三月,石首、江陵大水;郝穴堤淤;平乡、固安、武清、平谷、清苑、蠡县、任丘、青县、曲阳、玉田、霸州大水。六月,武城河决;江山、黄梅、钜野、通州大水;东昌★河决。七月,太湖溢;鲍家壩决,下河禾稼尽淹,苏州、高淳大水。四年二月,大兴、宛平等九州县大水。七年五月,房县汪家河水溢,坏田庐无算;西河水溢入城;蕲州大水,漂没田庐人畜;江陵大水。六月,枝江大水入城;日照大水。八月,崇阳山水陡发,城中水深数尺;潜江大水堤溃。九年秋,霑化、长清大水。   十年五月,通山水陡发高数丈,淹没田庐人畜无算;崇阳大水。六月,枝江大水入城,漂没田庐;宜都、兴山大水。十一年,贵筑、黄安、黄冈、麻城、蕲水、公安、宜都大水;石首堤溃。六月,云梦堤决,漂没田庐无算;房县、安陆大水。七月,日照、清苑、惠民、商河、霑化、高淳、武进大水。八月,锺祥大水漫堤,黄陂、汉阳大水。十一月,陆河水大涨,房县、黄州、应山、武昌、南昌、南康、瑞州、袁州、饶州、抚州、文安、清苑大水。十二年夏,松滋堤决;江夏、应山、麻城、郧县大水,民房多坏;玉田大水。七月,锺祥大水,堤决;汉江暴涨,城圮二百四十馀丈,溺人无算;堵水溢,坏官署民房过半;襄阳、宜城大水。八月,均州汉水溢入城,深七尺,民房坍塌无算;应城水溢,青田大水。九月,观城、钜野大水,武城河决。十三年春,平乡大水。四月,贵溪、江山、咸宁、江夏、黄陂大水;武昌大水至城下。五月,公安、宜都、归州大水。六月,汉江溢;黄冈、蕲州、黄梅大水;大兴、宛平、望都、抚宁、石首、公安、松滋大水。五月,丽水、孝义大水。六月,榆林大水,淹没田禾;缙云大水。十五年五月,沔县汉水溢,漂没田庐;锺祥大水。七月,霑化、蒲台、邢台大水。十六年春,宁海海溢,淹没民田。七月,锺祥大水堤溃。十八年六月,宜都水溢,南阳淹没民居甚多。七月,恩施清江水溢。十九年正月,惠民、霑化、济宁州大水。三月,枝江大水入城,公安、松滋、郧西大水。四月,锺祥大水堤溃。六月,武昌、临江大水;文昌、天门、公安、枝江、宜都、松滋大水。六月,汶水溢;临邑、陵县大水;玉田大水,相继五年,被灾甚重。秋,静海溢,禾稼尽没;霑化大水;沔县汉水溢。   二十一年夏,武昌、黄陂、汉阳、松滋、黄州、锺祥大水。二十二年五月,江陵大水入城,松滋大水。二十四年七月,嵊县堤溃,溺死七十馀人;江陵大水,城圮;松滋、枝江大水入城;南昌、袁州、饶州、南康、惠民、霑化、蒲台大水。二十五年六月,东平大水。七月,青县、缙云、云和、太平、公安大水,乐亭海溢。二十六年正月,灤河溢。五月,枝江大水入城;青浦大水,漂没数千家。六月,汶水涨,堤决;青县大水。二十七年,盐山等二十六州县大水。二十八年,松滋、安陆、随州大水;黄州大水至清源门;保康大水,田庐多损。六月,南昌、袁州、饶州、南康、陵县大水;云梦山水陡涨,堤尽溃;咸宁、江夏、黄陂、汉阳、高淳、武清大水;蒲圻水涨,高数丈。十二月,随州、应山、黄冈、江陵、公安大水。二十九年四月,应山大水,居民漂没无算;黄冈大水入城;苏州、嘉兴大水;湖州大水,田禾尽淹。五月,兴安、黄陂、汉阳大水,蛮水溢。六月,公安、罗田、麻城、蕲水、归州、宜昌、蒲圻、咸宁、安陆大水,黄州大水入城,枝江大水入城。七月,三原河溢,漂没田舍,溺人甚多;日照大水;武昌大水,陆地行舟。十二月,桐乡大水,田禾尽淹。三十年六月,黄河涨,漂没田庐无算;青田、东平大水。   咸丰元年正月东平,夏太平大水。秋,怀州大水。二年六月,平河、高阳大水。七月,锺祥、穀城、襄阳、潜江、公安大水。三年三月,丽水大水。五月,孝义、嵊县、太平大水。六月,左田、如德山水暴涨,平地深丈馀。七月,保定府属大水;宜城汉水溢,堤溃,城垣圮一百五十丈;均州大水入城。四年五月,松阳大水;广昌蛟出水,西南北三面城圮,淹毙男妇以万计,官、民舍仅存十之一二。秋,保定府属大水。五年七月,丽水、云和大水;景宁山水暴发,田庐尽坏,黄陂、麻城、黄冈、蕲州、广济陂塘水溢。十二月,锺祥水暴溢。六年五月,嵊县、太平大水。七年夏,松滋、枝江大水。七月,缙云、滨州大水。八年十二月,江陵、松滋、公安大水。十一年六月,锺祥大水堤溃。七月,景宁大水。   同治元年五月,公安大水,日照大水。秋,临江大水。二年春,湖州海水溢。六月,锺祥大水;潜江高家拐堤决;保康大水,淹没田舍;公安大水。秋,郧西大水。三年夏,公安大水。秋,郧西大水。四年四月,公安大水。五年夏,公安、德安、崇阳、咸宁大水。九月,临江、江夏大水。六年三月,罗田大水。五月,江陵、兴山大水。八月,宜城汉水溢,入城深丈馀,三日始退;襄阳、穀城、定远、沔县、锺祥、德安大水;潜江硃家湾堤溃。九月,临邑大水,黄河溢。九年六月,滹沱河溢;宜城汉水溢;公安、枝江大水入城,漂没民舍殆尽;归州江水暴溢;黄冈、黄州大水。秋,孝义、武昌、黄陂大水。十年夏,武清、平谷大水。秋,公安大水,泗河堤溃。十一年三月,公安、枝江大水。六月,滹沱河溢,漫入滋河;直隶诸郡大水;高淳、甘泉、临朐大水。十二年六月,公安大水。秋,临朐、高淳大水,灤河溢,青县黑港河决。秋,潜江大水。十三年五月,公安大水。秋,甘泉、孝义大水;潜江大水深丈馀,宣平北门外洪水泛滥,水高丈许,冲塌民房八十馀间,男妇二十馀人。   光绪元年二月,青浦、鱼台河决,境内淹没过半;潜江大水。二年五月,南昌、临江、吉安、抚州、饶州、南康、九江、潜江大水。六月,青田、宣平大水。八月,邢台白马河溢。三年五月,宣平大水。四年夏,常山大水入城,南昌、临江、吉安、抚州、南康、九江、饶平、广信、武昌大水。五年五月,玉田、蓟运河决;阶州大水;文县大水,城垣倾圮,淹没一万八百三十馀人。六月,文县南河、阶州西河先后水涨,淹没人畜无算。八年三月,武昌、德安大水;常山大水,田禾尽淹,秋复大水。九年正月,玉田、孝义、皋兰、顺天大水。十一年五月,黄河溢,惠民徒骇河溢,霑化大水。十三年秋,灤州、洮州大水。十八年六月,南乐★河决,洮州大水。二十年七月,太平、松门溢,堤尽溃;南乐★河决。   宣统元年六月,兰州黄河涨,泰安大水。   顺治六年七月二十日,上海晚日中黑气一道,直贯天顶,须臾,海中黑气一道上升,与日中黑气相接如桥,至暮乃灭。七年十月十四戌刻,湖州有黑气一道,自西■东,长百馀丈。九年正月十五日,黄冈雨黑水如墨。十三年正月初一日,衡水有黑气自西北来,如烟。十四年七月,昆山黑眚见。十一月,含山黑眚见。十五年夏,平湖黑眚见。   康熙二十年八月初四日,澄海见黑气一条入东门,至北门东林村始灭。十月,宜昌夜间黑眚见。三十四年四月,襄陵黑眚见。   雍正六年三月初九日,镇洋见黑气如疋布,良久方散。   乾隆三十五年七月,东光黑气迷漫,移时方灭。三十九年二月朔,高邑黑眚迷人。四十年四月初五日,高邑黑眚,咫尺不辨。   嘉庆元年秋,枣阳有黑气自东向西,啐嚓有声。十四年正月朔,东光有黑气一道,自西北抵东南,长竟天。   道光二十八年六月,昌黎见黑气冲。   咸丰三年三月十六日,中★有黑黄气二道,直冲天际。五年七月初十,曹县见黑气宽二三丈,长■天。   同治二年六月,肃州日昃时有黑气长竟天,半夜方灭。 志十六  灾异二   洪范曰:“火曰炎上。”火不炎上,则为咎徵。凡恆燠、草异、羽蟲之★、羊祸,其灾火,赤眚、赤祥皆属之于火。   顺治十三年冬,庄浪燠,无雪。十八年冬,龙门无雪。   康熙二十一年冬,西宁无雪。二十七年冬,天镇无雪。三十五年冬,临县无雪。四十一年冬,平原燠如夏。四十二年冬,咸阳燠,无雪。五十九年冬,浮山无雪。   乾隆四年冬,彭泽、元昌燠如夏,人有衣单衣者。四十九年冬,菏泽无雪。五十七年冬,苏州无冰雪。   嘉庆三年冬,桐乡燠。十三年冬,昌黎无雪。十八年冬,郧县无雪。二十年二月,湖州大燠。   咸丰十年冬,皋兰无雪。   同治元年冬,黄县大燠。   光绪元年冬,望都、抚宁无雪。十四年冬,皋兰燠。   顺治三年五月,丘县雨麦。六月,潮阳雨豆。十一年六月,商州一蒂两瓜,大如斗。十二年二月,渭南天雨粟,平乐天雨荞麦。三月,凤阳、安西天雨叕麦、豌豆。五月,临潼、咸阳雨叕麦、豌豆。十四年二月,婺源雨黍。十五年冬,昌化竹生实。十八年十月,高要竹生实。   康熙二年十月,阜阳雨粟,粒若荞麦,圆小而坚,味辛,厚处盈寸。三年七月,婺源大鄣山竹生实,形如麰,民采而舂食之,厥味甘。二十一年三月,温州雨豆。二十二年四月,宁都天雨豆,又雨黑黍。二十六年二月,合肥雨黑豆。二十八年正月,含山雨小豆。四十一年二月,湖南竹生实。四十四年三月,葭州雨黑豆。四十五年春,横州竹生实。六十年夏,安化天雨荞麦。六十一年正月,大埔竹结实。十一月,岑溪枯竹开花。   雍正五年五月,锺祥竹开花。十月,当涂雨红绿豆,形如小麦,无蒂。十年,什邡县雨荞麦。十一年二月,山阳、清河雨黑豆,啖之味苦。十二年三月,宜昌竹结实,民采食之。十三年七月,夷陵竹生实如麦,民竞采食之。   乾隆二年二月,昌化雨豆。六年十一月,成县竹生实。十八年九月,阳春竹皆结实枯死。二十二年正月,永嘉东山竹结实如麦。二十三年,池州雨豆。二十六年,安化雨荞麦,形似而小。四十一年六月,馀姚雨小麦、黄豆。   嘉庆十二年春,黄陂雨豆。   道光二年夏,黄岩天雨菽。四年十月,黄梅雨豆麦穀米。十六年十二月,武宁雨豆。二十年十一月,锺祥竹开花。二十五年七月,竹生米,可食。   咸丰元年六月,孝义山竹结实,人采食;青浦竹生花。二年十一月,太平雨豆。四年二月,随州天雨豆。四月,黄冈雨黑豆,食之味苦。冬,武昌县雨黑豆。五年正月初三日,孝感天雨小豆。二月,又雨豆。三月,武昌天雨黑豆,如槐实;黄安雨豆。夏,黄州、蕲水雨豆,如槐实。十一月,黄冈天雨豆,如槐实;归州竹结实,人采食之。六年八月,随州雨豆。八年二月,兴国雨豆,色赤。秋,兴山竹结实。九年春,麻城民间番瓜成人形。十年,龙泉雨豆,色赤。十一年三月,麻城雨豆。十二月,溪梁雨豆,色赤。   同治元年八月,西宁丹噶尔竹开红花;灤州瓜窳剖之有血,食者立病。三年正月,永丰天雨豆,五色斑烂。三月,景宁、嵊县雨豆。五月,京山县雨豆,其色黑光。六年二月,栖霞雨草子如荞麦。夏,嵊县雨豆。七年,★城生豆如人面,五官俱备。九年十月,遂昌雨穀,外黑内红;德兴雨豆,内黑外白。十一年三月,即墨天雨红豆荞麦。   光绪二年四月,青田雨豆。九年三月,咸宁雨红麦。十年八月,孝义竹结实。十一月,洮州山竹开花结实。   顺治十四年,武昌鸦卸火,集人庐,辄灾,一月始息。   康熙十六年,海丰有异鸟集林中三日,高六七尺,舒吭丈馀,啄鸡凫以食,居民奋击之,分啖其肉,辄病死。   顺治元年七月,商州郊外见大羊,色黄,长丈馀,百姓搏而杀之,肉重五百斤。四年五月,山阴民家羊生羔,三足,前二后一。五年,杭州民家羊生羔,三足。   康熙十二年,北山民家产一羊,一角一目,随毙。二十四年,顺德羊生羔,三足,前一后二。   乾隆元年四月,连州山羊入城,蹄角甚巨,人逐获之。五十五年,云梦见三足羊。   道光十七年八月,武进民家产羊,人首羊足,堕地即毙。   咸丰十年八月,江山西山白羊成★,★不见。   同治三年,宁州民家羊产一羔,五角。   光绪九年九月,孝义民家羊产羔,人面羊身。二十五年,宁州民家羊产一羔,两首。二十七年三月,丹噶尔有一羊两头;一羔三足。三十三年,宁州民家羊生羔,人面。   顺治元年七月,西乡文庙火。六年正月初六日,无为州城门大火。八年七月,岚县火焚民房。十二年五月十八日,梧州府城外大火;十二月又大火。十四年十月,蕲水火。十五年,连州大火。十八年五月,宜昌大火,延烧民舍千馀间。八月,嵊县城中大火。   康熙元年五月,黄冈大火,焚民房十之八九。秋,荆州大火,烧民房殆尽。十月,兴国火起自大西门,延烧城中,至大东门,男妇死者以千计。二年二月初三日,海阳西郊火起,延烧民房千馀家。七月十五日,黄冈大火,烧民舍殆尽。三年四月,梧州府城外大火,焚八百馀家。五月,海阳大火。六月,含山鼓楼火。四年正月,京山火,焚一百八十馀家。十月,怀远大火,自西城外至驿前,延烧一百五十馀家。十一月,高州府城火,合浦火焚民舍。十二月,广州府城火。五年正月,海阳南北二厢火起,延烧民房千馀间。二月十三日,锺祥火,毁数百家,延及府署,焚死人畜甚多;二十八日,城内外又燔数百家。秋,灵川北厢火起,延烧民房殆尽。十二月,严州大火,民房尽毁,延烧城楼。六年正月,海阳城外四厢火起,延烧民房千馀间,死于火者二百馀人。七年三月,郧阳府火,民舍尽毁。七月,大冶西市火,延烧百馀家。八月,宣化城内火,焚千馀家,次日城外又焚百馀家。八年二月,海阳西北二厢火,焚民房数百间。三月,郧县火。十月,独山州大火,仙居、黄岩二县火。九年,平乐南关火,延烧四十馀家。是年十二月至次年四月,火灾凡四见。   十年五月,钱塘大火。七月,大冶西市火。九月初七日,浦江太极宫大火。十一年三月,缙云大火,延烧县署。十二年九月,宣县西门外沙市被火灾四次,毁数百家。十三年五月,静乐火,毁民舍;兴国唐村火,焚死二百三十七人。十五年七月,太平城内火,毁民房过半。十八年正月初三日,望江吉水镇火灾,燔百馀家。六月,顺庆府治火。十九年正月十五日,平阳火,毁民居过半。三月初四日,海阳火,延烧百馀家,死者四十馀人。七月,和平城外火,延烧百馀家。   二十年二月,东湖县署火。五月,苍梧东廊火。八月,济宁州大堂火,温州火,燎民舍五千馀间。九月,永嘉城中大火,燎民舍千馀间。十月,思州府火,延烧五十馀家。二十一年春,济宁州城内东偏大火,延及西隅,民舍皆尽,关壮缪侯祠亦毁,独神像香案无恙。八月,池州天火,毁田禾芋苗,叶尽生烟。十月,万载火,延烧城隍庙,连山西郊火。二十二年四月,囗阳西门火。二十三年七月,长宁城隍庙火。冬,忠州石宝寨火。二十五年四月,万载火,延烧城隍庙;六合南门火,焚市廛数百间。二十六年十月初一日,平阳城楼火,燔百馀家;忠州石宝寨又火。二十七年八月,婺源火,延烧五十馀家。十二月,合浦西桥火,郡城火。二十八年九月己卯,苍梧西关火。十二月,松阳火。二十九年七月二十八日,酆都城内大火,民居尽毁。   三十年十月,平乐火,延烧二百馀家;独山州大火。三十一年九月,平阳城楼火。三十二年夏,镇安府署火,延烧民居数十间。九月,平阳东门外火,燔数十家。三十四年正月,马平南川河下火,延烧大南门城楼。三十五年七月,江夏火起自火药库,死者无算。八月,阳高南街火。三十七年二月,汉阳汉口镇火,延烧数千家。   四十年九月,阳山火,延烧二百馀家。四十一年二月,崖州火,伤四人。四十二年七月十六日,桐乡青镇火,燔民舍一百七十馀家。四十三年正月二十九日夜,灌阳火,焚东门外民舍殆尽。四十四年三月,婺源太平坊火。十一月,武宁火。四十五年四月,竹溪火,官署民房俱■。四十六年正月初四日,荔浦火,初囗又火。巴县太平门大火。四十八年三月,独山州城内大火,居民无得免者。四十九年八月二十五日,嘉定火,延烧七十馀家。   五十年正月,大埔白堠墟火,毁民舍数百家。五月,万载潭埠火,市店民房荡然无存。五十二年十一月,宣平火。五十三年九月初八日,宣化沙市火,焚千馀家;独山州大火。五十四年九月,江陵火,延烧二千馀家。五十五年九月,江陵又火,延烧二十馀家,死十一人;思州府城大火,延烧四十馀家。五十六年五月初三日,丹棱县大火,延烧数百家。五十七年三月,合肥城内大火,延烧四十馀家。八月初一日,锺祥城内火,延烧城外民房数百间。五十九年十月,苍梧西门外大火。六十年四月十八日,盐山县城火,自学宫延烧东南北三门,毁民居数千家。六十一年二月,无为州小西门内火,延烧三十馀家。七月,独山州东门火。冬,丽水县火。   雍正二年正月,沔阳仙桃镇大火,焚百馀家,死者甚★。七月,梧州梧城驿火。十月,城内火。十一月,戎墟火。十二月初一日,开化城内火,延烧百馀家。三年六月,梓潼县文昌庙火。七月,马平小南门火,延烧三百馀家。四年十二月初四日,平阳西门外火,燔百馀家。五年十二月,北流民舍失火,延烧县署,案牍皆尽。六年正月十六日夜,苍梧火,延烧民居一百七十馀间;高州城东火。十月,昆山火,焚朝阳门谯楼。七年九月,苍梧戎墟火。九年正月,荆州大火。十年五月初三日,阜阳西城火,延烧民舍四千六百十一间。十一年七月初七日,玉屏闻空中有呼救火声,越半月,鼓楼街灾,烧民居数百家。十三年冬,婺源城隍庙灾。   乾隆元年四月,通州北郭火,延烧百馀家。十一月,玉屏南门火。二年二月十八日,镇安府城火,燔数百家。三月乙丑,同官明伦堂大火。五月,沁州大街火。九月,北流典史署火,延烧民舍。三年十月初七日,潮阳南门火。四年正月十七日,瑞安大火,燔百馀家。四月十八日,镇安城内火,延烧八十馀家。五年二月,嵊县火,延烧二百馀家。六年正月初六日,梧州府南门外火,延烧民房三百馀家。七年二月十四夜,饶平县城火,延烧大楼房三十馀间,小屋无数。八年十一月,饶平县又火。十年二月庚午,泰安县署火,延烧百馀家。十一年六月,海丰龙津桥火,延烧蓬铺四十馀间。十二年八月,化州南街火。九月,丰顺县城火。十一月初十日,崖州东街火,延烧七十馀家,伤二人。十五年四月,泰安火。十七年正月朔,汉阳粮船火,焚数十艘。四月,桐乡南栅大火,毁市廛三百馀家。五月二十二日,保昌孝悌街火,延烧三十馀家。十八年七月,陆川大火,毁民居。十月,梧州府城外大火,伤二十馀人。十九年八月,苍梧府城外又火。二十年三月,高州府城火,五月又火。二十二年十月,宜昌东湖火,燔民居无数。二十三年三月初一日,重庆太平门外大火。四月,独山州大火。二十四年十二月初八日,惠来县署火。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朝天千斯门内大火。二十七年十月,石门玉溪镇火,延烧百馀家。二十八年十二月初五日,庆元火,延烧五十馀家。二十九年五月,沂水县城南绸市街火,延烧数百家。十月,婺源西关外居民失火,延烧数百家。三十年十月,梧州府城外火。三十一年十一月,苍梧戎墟大火三次,共烧民房六百馀家。三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梧州府城外火,延烧三百馀家。三十八年七月,金华府署火。四十二年十二月,青田城大火。四十四年十一月初四日,桐乡大火,燔市廛四十馀家。四十六年夏,陆川城南失火,延烧县署。四十七年六月,宁波府城火,毁鼓楼。四十八年五月庚子,庆元火,延烧百馀家。四十九年四月朔,成都大火,延烧官署民舍殆尽。五十年夏,潜江城外火。五十二年三月,江陵城隍庙火。五十五年三月,义乌县署火。五十六年十二月,南昌火,延烧千馀家。   嘉庆三年二月丙子,京师乾清宫火。九年七月初三日,定海城中大火,延烧二百馀家。十三年五月十二夜,济南府西门大火,延烧四百馀家。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日,石门城西火。十七年春,齐东火,烧死数百人。十八年三月,贵阳城大火。二十年四月,尚山火。十二月二十日,兰州西门火药局焚轩辕城楼民舍,死者数十人。二十二年八月,黄阳火,烧民舍一百馀家。二十四年闰四月,青田火,延烧二百馀家。五月,青浦城火,延烧七十馀家。   道光二年六月十一日,大埔南门外火,延烧两昼夜。九年七月十三日,江山江郎山火,延烧两昼夜。十年八月,铅山石塘火,延烧五百馀家;次年又火。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云和火,毁民舍八十馀家。十九年正月初二日,贵阳府道德桥火,延及贡院头门。三月二十日,贵阳府学大成殿灾;江陵沙市大火,燔数百家。四月,定海道头港营船火。二十二年十月初三日,丽水火,燔一百四十七家。二十五年冬,黄岩苍头街火。二十六年五月,贵阳火,烧民房八百馀家。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三日,太平城隍庙火灾。   咸丰元年十月,太平火,燔百馀家。二年八月,通州西库火。十月,武昌县署火。十一月,汉阳火。六年十一月,枝江火,燔市廛八百馀家。七年五月,皋兰西关火,延烧市廛二百馀间。八年秋,武昌县左市火。十年二月,青浦火,丽水火。   同治元年冬,黄山石路桥大火。三年十月,黄岩火。五年十一月,汉口火;馀干瑞洪镇火,延烧四百馀家。六年三月,江夏火药局灾,毙者以千计。五月二十五日,汉阳鲍家巷火,燔船只,伤人口甚★。七年十月,太平县城火,燔四百馀家。九年冬,黄岩火。十一年四月,乌程火,延烧十馀里。十三年五月,武昌县小西门火。   光绪二年七月壬午,青浦城火,延烧三十馀家;九月庚寅又火,东码头上下岸俱■。六年十一月,武昌县北市火。二十八年二月,皋兰南街大火。二十九年十月,西宁火。三十一年七月,西宁大街火;十一月,孔子文庙灾。   宣统元年正月初四日,皋兰县灾,延烧官舍六十馀间。二月二十六日,兰州省城院门南街大火,延烧房屋二百零九间。   顺治十年二月,曹县夜间火光遍野。五月,渭南四野火灾,见持炬人三尺许,★绕火际,次日焚处拾一折简,字数行,如人书,其语曰:“土地不宁,天降凶神三位,一收牛,一收马,一收人。”十四年十月二十七日,清丰空中起火,烧民房数百间。   康熙十二年三月,缙云晓见黧面人从空中放火,捕之不见。五月,宁波仙镇庙井中有火光上腾。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海丰火光遍野。二十五年二月,两广总督衙门两旗竿忽白昼飞火,焚其右,焦灼过半。三十一年秋,南乐空中有火,著铁皆明,自申至亥乃止。五十年二月丙寅,东平烈风中有火光。   乾隆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岐山有火光,自西而东。七月,芮城有火光如电。二十年十一月,彭泽江心洲有穴出火,投苇辄燃,久而不息。二十二年二月二日,高平有火球大如斗,其色黄红绿相间,就地行走,不知所终。二十七年九月,临县空中有火光大如斗,坠城南隅。三十三年三月,即墨日夕有火球经天。五十年冬,枣阳有火球如斗,飞半里外。   嘉庆九年二月十二日,滕县城东石沟见火球飞落。十二年四月,黄安有火大如球,自东而西,落于泮池。十六年夏,抚宁夜遍地起火。   道光三年三月,蕲州、清江水中出火。二十年五月,均州夜见火光。二十二年十一月,郧西地中出火。二十四年七月,光化遍地绿火。二十六年正月,平乡火光遍野。   咸丰元年八月二十八日,随州有天火自西南流东北,其光触地,有声如鼓。三年正月,通州有火如星如燐,以千百计,自西南趋东北,凡四五夜始熄。十年冬,肥城既昏,有火从地中起,如燐而火,色赤而青,作二流光,遍地皆燃。   同治二年九月,曲阳有火球自西南飞向东北,或散四方,或聚为一,其象无常。四年,通渭、泰安火光西现如陨星。   光绪元年正月十四日,灤州五圣祠突有火光,俄而火起高矗云霄,祠竟无恙。五年冬,玉田见火球飞向东北,其声如雷。二十二年四月戊子,南乐有火光径尺,明如月,自西南往东北,尾长丈许,忽炸为火星四散。二十三年五月戊午夕,南乐有火光,圆可径尺,飞向西南。二十五年十一月乙未夜,南乐有火光流空中,其明如月。二十六年七月壬戌夜,南乐有火光流空中。   顺治三年六月初四日,镇洋新安镇李明家地出血。初五日,俞二家地出血尤甚。五年夏,嘉定见赤气■东方。七年冬,鹤王镇乡民见血从地涌出。九年正月,东昌有赤光,声如水鸭,往东南而没。十六年,永年南关外地中涌血,嘶嘶有声。   康熙十四年四月,莱阳地涌血丈馀,气腥,久不敢近。五十九年七月十六日,荣成、莱阳有赤气自东而起,★如匹练,■向西北去,有声如雷。   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夜分,福山见红光满野。   乾隆三十五年七月二十八日,肥城有赤光自北方起,夜半渐退;长山西北见赤气弥天,中有白气如缕间之,四更后始散。二十九日夜,荣成夜见红光烛天;东光有气如火,横蔽西北,■数十丈,中含红光,森如剑戟上射。   嘉庆九年正月,历城天雨血。   道光十一年冬,太平雨血,著人衣皆赤。十七年六月二十八日,嵊县有赤光如球,高数丈,三日乃灭。二十八年正月,松滋天雨血,以★盛之,作桃花色。   咸丰三年正月十四日,西乡雨血如注。五年八月,曹县东方有赤气如旗杆形。六年七月,武进地出血。   同治五年秋,崇阳雨血。七年正月二十日,光化雨血。   光绪二年二月初四日,曹县见红光自天降于八里湾水中。七年四月,襄阳雨血。 志十七  灾异三   洪范曰:“木曰曲直。”木不曲直,则为咎徵。凡恆雨、狂人、服妖、鸡祸、鼠妖、木冰、木怪、青眚、青祥,皆属之于木。   顺治二年二月,河源霪雨。三年二月,当涂恆雨。四月,南雄霪雨。四年四月,章丘霪雨四十馀日。六月,高邮大雨数昼夜;丘县霪雨,平地水深二尺;萧县暴雨三阅月;永安州、安邑大雨。秋,寿元霪雨四十馀日,即墨暴雨连绵,水与城齐,民舍倾颓无算。五年春,新城霪雨六十馀日,水没城及半;莒州大雨两月;武城霪雨一百日;东平大雨渰禾。五月,衡水霪雨数旬;咸阳大雨四十馀日。八月,句容大雨,屋舍倾圮无算;陵川霪雨害稼;沁水霪雨两月馀。六年五月,凤阳霪雨八昼夜;阜阳、淮河霪雨昼夜不息。秋,沁水霪雨两月馀,民舍倾倒。七年二月,全椒大雨。四月,射洪大雨三昼夜,城内水深丈许,人畜淹没殆尽。五月,平阳霪雨四十馀日。六月,桐乡霪雨。七月,解州、莱阳、万泉霪雨;安邑大雨二十馀日,倾圮民舍。八年春,嘉兴、海盐、桐乡霪雨。五月,潞安霪雨八十馀日,伤禾稼,房舍倾倒甚多。六月,江阴霪雨六昼夜,禾苗烂死;吴平大雨倾盆,一昼夜方息;当涂大雨。秋,沁水大雨,东阿霪雨,青浦大雨弥日。九年五月,阳信、霑化霪雨四十馀日,平地水深二尺;合浦大雨,城淹四尺。六月,寿阳霪雨四十馀日;襄陵霪雨两匝月,民舍漂没甚多;稷山霪雨;博兴大雨倾盆四十七昼夜。七月,济宁、东平霪雨害稼。九月,遵化州霪雨弥月。   十年五月,文安、大城、保定大雨如注十昼夜,平地水深二丈。六月,文登大雨三日,昌平霪雨,蓬莱霪雨四十馀日。十一年二月,兰州大雨二十馀日。六月,亳州霪雨,坏民庐舍。七月,澄迈大雨,三日方止。十二年八月,鹤★州霪雨不止,田中水深三四尺。十三年五月,常山大雨。十五年二月,济宁州霪雨伤麦,万泉霪雨伤麦。秋,垣曲霪雨,儋州霪雨七昼夜,田禾多没,城垣倾圮,兴安、白河、洵阳霪雨四十馀日;平湖大雨数昼夜,平地水深二尺许。十六年正月,震泽、嘉定霪雨六十日方霁。二月,仪徵大雨弥月,平地水深丈馀。三月,萧县霪雨二十馀昼夜。秋,铜山霪雨三月馀,禾尽烂死;宿州大雨二十馀日,田庐漂没殆尽;虹县霪雨六十馀日,平地水深丈馀,淹没田庐;梧州霪雨四十馀日;成都霪雨城圮。十七年五月,崇明大雨一昼夜;和平大雨,平地水深丈馀,漂没田庐无算。十八年六月,贵阳大雨,武宁霪雨二月未止。闰七月,孝感霪雨三日,杀麦。   康熙元年八月,朝城霪雨七昼夜;曲沃霪雨二十日,坏城垣庐舍无算;成安霪雨五昼夜;永年霪雨匝月;吉州大雨,坏城垣庐舍;萧州大雨弥月,城垣倾圮;解州大雨四十日;猗氏大雨二十馀日,民舍倾圮。四年春,蠡县霪雨二十馀日。六月,府谷大雨。闰六月,延安霪雨弥月,坏庐舍。七月初七日,大城霪雨五昼夜,城垣倒坏十之六七,民房坍塌不下数万间;东阳大雨,坏民舍。五年六月,福山霪雨两月,禾稼尽伤。十一月,襄垣、武乡大雨。六年六月,惠来大雨,平地水深三尺;房县霪雨伤禾。七月,温州大风雨,坏城垣庐舍;瑞安大风雨,坏城垣庐舍。七年四月,太平大雨如注。五月,太平积雨旬馀。六月,龙门大雨七日;武强霪雨;井陉大雨如注。七月,灵寿霪雨两昼夜不止;元氏大雨七昼夜,城外水高数丈;真定府、怀来大雨七昼夜;内丘霪雨,淹没民舍;房县霪雨伤禾。八年六月,嘉兴霪雨昼夜不息。九年五月,湖州霪雨连旬;德清霪雨连旬,田畴尽没。六月,东阳大雨如注。   十年八月,嘉兴大雨。十一年秋,宁波霪雨。十二年正月,海宁霪雨,至四月止。六月,高要霪雨四日,平地水深数尺,民舍倾圮;宿州大雨连绵两日;阳江大雨。十三年正月,桐庐霪雨,至二月方止。四月,海丰霪雨十六日,平地水深数尺。六月,开平霪雨陷民居;高明霪雨,伤损禾稼。十五年五月,海宁霪雨匝月,伤禾;大冶霪雨。十六年七月,高密霪雨二十馀日,田禾淹没。十七年正月,永年霪雨匝月。四月,平湖霪雨匝月。五月,金华霪雨伤稼。七月,太平霪雨,民舍倾圮;莱州、胶州大雨伤稼;万载霪雨数昼夜。十八年八月,曲沃霪雨二十五日,城垣庐舍倾倒无算;太平霪雨;临晋雨二十馀日,民舍尽圮;猗氏霪雨弥月不止;解州、安邑霪雨连旬;夏县霪雨月馀,城垣倾倒,民居损坏,田禾淹没;广灵霪雨匝月不止;汉中霪雨四十日,如倾盆者一昼夜,淹没民居;定远霪雨四十日;甘泉霪雨弥月;兴安大雨,田禾尽淹。十九年二月,襄垣大雨四十馀日。六月,高邮霪雨连旬,坏民舍无算。七月,龙门大雨,平地水深尺许;镇洋霪雨累月;长子大雨四十日不止,城垣倾圮;蒲县霪雨四旬,伤禾。八月,上海骤雨,城内水高五尺;咸阳大雨四十馀日。十一月,震泽霪雨三日。   二十年三月,处州大雨,至五月始止。四月,宁波霪雨一月。七月,阶州大雨月馀,倾倒民房千馀间。二十一年三月,平远州霪雨;绍兴霪雨九旬,禾苗尽淹。五月,金华大雨五十馀日。二十二年春,苏州霪雨十二日,杀麦;青浦霪雨伤麦;阳湖恆雨杀麦;海宁大雨,至四月始止;桐乡恆雨,至四月始止;平湖自二月至四月大雨不止;湖州恆雨;石门恆雨伤麦;天台霪雨至四月不止,二麦无收;太平霪雨,麦无收;浦江霪雨;衢州恆雨至四月,无麦;严州自春徂夏,阴雨连绵,二麦无收。五月,灵川大雨;通州霪雨,台州霪雨,麦无收。六月,兗州大雨,平地水深三尺,田庐苗稼尽淹。二十三年春,恩县霪雨;剡城霪雨,两月不止。夏,昌乐霪雨害稼。七月十三日,临县大雨,至八月初八日止,平地水溢;太平霪雨四十馀日。八月,遂安霪雨两月;隰州霪雨五十馀日,坏民舍甚多。二十四年四月,湖州大雨。六月,灵寿霪雨害稼;固安大雨,坏民舍。十月,福州大雨数昼夜。十二月,歙县霪雨四十馀日,和顺大雨连月。二十五年四月,宣平大雨五日,漂没田庐,溺者无算;丽水大雨四昼夜,漂没庐舍无算。闰四月,处州大雨,水高于城丈馀;松阳大雨四昼夜;景宁大雨三昼夜。六月,青州霪雨伤稼;寿光大雨兼旬。十一月,琼州大雨连日如注,民舍多圮。二十六年六月,新城霪雨害稼。七月,章丘霪雨四十日,民舍倾圮千馀间。二十七年五月,玉屏大雨,坏城垣。二十八年四月,惠来大雨,庐舍淹没无算。二十九年二月,开平大雨,至五月乃止。五月,湖州大雨一月,田庐俱损。七月,绍兴大雨弥月,平地水深丈许,漂没田庐人畜无算。   三十年六月,湖州霪雨害稼。闰七月,介休霪雨,东城圮数十丈。三十一年三月,武定大雨,平地水深丈许。秋,镇安霪雨害稼。三十二年四月,丘县霪雨四十馀日。八月,咸阳霪雨,墙垣倒者甚多。三十三年正月,海丰霪雨;咸阳大雨,水深二尺。十月,邹平霪雨害稼。三十四年四月,卢龙大雨,坏城垣百馀丈。五月,房县霪雨伤麦。六月,苏州、青浦霪雨伤稼;固安大雨,平地水深丈馀。三十五年春,长山霪雨害稼。六月,昌邑霪雨害稼;乐平大雨弥月,沁州霪雨,三月方止。八月,饶阳大雨,七日方止;定州大雨八昼夜,伤稼;静乐大雨两昼夜;铜山霪雨,坏民居。九月,武定大雨七昼夜。冬,即墨霪雨六十日。三十六年正月,香山霪雨匝月。二月,遵化州大雨如注。三十七年八月,房县霪雨伤稼。三十八年六月,南乐大风雨,拔树。七月,杭州大雨,平地水高丈馀。八月,桐乡、石门霪雨伤稼。三十九年正月,夏县大雨坏城。   四十年九月,高密霪雨伤稼。四十一年四月,阳江霪雨,坏民居甚多。六月,宁阳、青州霪雨。八月初八日,香山大风雨,拔树倒墙;宝鸡霪雨。四十二年五月,庆云霪雨,三旬不止。六月,东明、定州霪雨三旬不止;霑化霪雨连日,漂没民舍无算;高苑霪雨六十日;昌邑、掖县霪雨害稼;高密霪雨弥月,禾稼尽没。八月,邹平大雨害稼;齐河霪雨四十馀昼夜,民舍倾圮无算;濰县、平度霪雨害稼。四十三年六月,沂州大雨;兴安大雨,漂没田庐。四十四年五月,莱州霪雨害稼;高邮霪雨阅月;盐城霪雨越三月不止,平地水深数尺。十一月,江夏霪雨害稼。四十五年六月,东莞暴雨,平地水深五六尺,民居多圮。秋,宿州霪雨连月不止,伤稼。四十六年九月,吴川大雨四昼夜,倾圮民房无数。四十七年四月,石阡府霪雨。五月,嘉兴大雨三日,田禾尽没;海丰大雨三月,田庐悉被淹没。六月,桐乡恆雨,伤禾。七月,崇明霪雨百日;杭州暴风雨,田禾尽淹;江山大雨,坏民舍。四十八年三月,沛县大雨六十日,湖州大雨连旬,铜山霪雨凡五月,咸阳大雨至五日始止。四月,石门霪雨伤麦。六月,宿州大雨如注,田禾尽没;东平大雨,淹没田禾;汶上大雨三昼夜,田禾淹没;茌平霪雨两月,民舍倾倒无算。秋,莱阳、荣成、文登霪雨害稼。四十九年秋,青浦霪雨十八日,桐乡霪雨伤稼,东流大雨,淹没田禾。   五十年十二月除夕,平乐骤雨达旦。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二日,灵川大雨七昼夜。九月,鹤庆、龙川霪雨。五十二年四月,灵川大雨,平地水深数尺。五月,石城霪雨三月。七月,奉议州大雨,二旬始止,官署民房悉被淹没。五十三年五月,遂安大雨连日,淹没田禾。五十四年三月,震泽霪雨二十馀日。五十五年四月,武宁霪雨匝月。五月,湖州暴雨,平地水高六七尺;桐乡霪雨,淹没田禾。秋,桐庐大雨,平地水高尺许。五十六年七月,掖县大雨,平地水深三尺;香山大风雨,坏屋舍;鸡泽霪雨四日。五十七年三月,海阳霪雨,至五月始止。五十八年六月,鸡泽霪雨四昼夜;莱州霪雨,坏民舍无算。七月,昌乐、诸城、即墨、掖县霪雨害稼,坏民舍;莱阳、文登大雨水,房舍田禾尽没。八月十九日,海阳大雨,损房舍无算。五十九年五月,龙南大雨阅月。六十年七月,高苑大雨,田禾尽淹。六十一年六月,霑化霪雨匝月。十二月,钦州大风雨,坏城垣二十馀丈。   雍正元年五月十九日,香山大雨,市可行舟;湖州恆雨,自秋及冬不绝。二年三月,麻城霪雨伤麦。夏,献县大雨六十馀日。三年五月,上海霪雨害稼;海丰大雨,至七月方止;东光大雨四十馀日。七月,青城霪雨两月。八月,平原霪雨凡百日。九月,顺德大雨三月。四年五月,震泽霪雨为灾;当涂、无为大雨弥月,田禾尽淹;南陵霪雨,至秋不绝。六月,濰县大风雨,坏民庐舍;庆阳大雨,平地水深四五尺。七月,阳信霪雨连旬。八月,杭州、嘉兴、湖州大雨;青浦、苏州、昆山霪雨十馀日,害稼。五年二月,吴兴霪雨,锺祥雨至四月不绝。五月,镇海霪雨弥月。六月,揭阳、饶平霪雨一月。七月,惠来大雨害稼。六安州、霍山霪雨四十馀昼夜;阳信霪雨七昼夜,民舍倾圮甚多。六年五月,平利大雨,冲塌城垣六十馀丈。七年三月,阳春大雨,坏民居。八年五月,日照霪雨四十馀日。六月,东阿、泰安、肥城大雨七昼夜,坏民田庐殆尽;昌乐、诸城、掖县、胶州、濰县、日照、莱州霪雨两月,坏庐舍无算。七月,丘县大雨伤禾。八月,嘉兴大雨,水害稼;邹平、铜陵霪雨害稼。冬,齐河大风雨,伤禾稼。九年二月,连州大风雨,拔树倒屋。六月,蒲台霪雨害稼。秋,普安州霪雨,至次年春乃霁。十年六月,宁津大雨,平地行舟。十一年三月,沔阳霪雨。六月二十八日,景宁大雨。桥梁道路冲塌甚多。十二年春,五河霪雨。十三年五月,广阳霪雨四十馀日。   乾隆二年八月,平阳大风雨七昼夜,田禾尽没;祁州霪雨害稼;蔚州大雨三昼夜。九月,长子大雨,禾尽没。三年秋,祁州大雨。四年五月,高要霪雨,坏民房。六月,琼州霪雨阅月;东明大雨,平地水深三尺。五年七月,绛县大雨害稼。六年五月,宁都霪雨。七年春,商南霪雨一百馀日。五月,山阳大雨,盐城霪雨害禾稼。秋,泰州霪雨,阜阳霪雨一百二十馀日。八年四月,庆阳霪雨氵夹旬。九年六月,资阳、仁寿、射洪暴雨如注,坏民房。七月,遂安霪雨六昼夜。   十年四月十六日,安远骤雨,平地水高一丈馀,冲倒民房七百馀间。十一年五月,平度大雨,漂没田禾;胶州霪雨害稼。六月,文登大雨伤禾;寿光、诸城霪雨阅月,田禾尽没。十一月,高密霪雨两月。十二年六月,福山、栖霞、文登霪雨匝月。七月,海丰大风雨,坏城垣数十丈;平阴、荣成大风雨,晚禾尽没。十二年四月初五日,清河大风雨,民舍倾圮无数。五月,泰州、通州大风雨,拔木坏屋。十四年秋,清河霪雨两月。十五年五月,高密霪雨害稼。六月,麻城大雨连旬,冲塌民房。十六年秋,平度州大雨两月,福山、栖霞、荣成霪雨害稼。十七年八月,海丰大雨,淹没田禾。十八年,高平自七月至十月霪雨;诸城大风雨,损禾。九月,解州阴雨连旬。十九年八月,石门大雨淹禾稼;桐乡大雨数昼夜,淹禾稼;嘉兴大风雨一昼夜,伤稼;日照霪雨。   二十年二月至四月,苏州霪雨,麦苗腐。三月,蕲州大风雨,坏民居三百馀家;荆门州霪雨两月不绝。五月,澄海狂风骤雨,冲倒城垣五十七丈,民房三百馀间。六月,苏州大雨伤稼,高邮霪雨四十馀日。七月,赣榆大风雨害稼,石门、桐乡霪雨害稼。八月,东明大风雨拔木,田禾尽淹;沂州恆雨。十月,潮州霪雨损麦。二十一年五月,介休霪雨,淹田禾六十馀顷。七月,曲沃霪雨数十日,庐舍多坏;芮城霪雨四旬,房舍多圮;和顺霪雨二十馀日,害稼。八月,庆阳霪雨。二十二年夏,惠来霪雨连绵。七月,介休霪雨,淹田禾八十馀顷,庐舍冲塌大半。二十三年六月,介休大雨三日,淹没田禾;陵川霪雨连月不止,房舍多圮。秋,长子大雨伤禾。二十四年四月,潮阳霪雨。六月二十九日,即墨大风雨一昼夜,大木尽拔,田禾淹没。七月,潞安大雨两月。二十五年五月,泰州连雨四十日。二十六年六月,鸡泽霪雨。秋,垣曲霪雨四昼夜不止,城垣尽圮。二十七年四月,永年霪雨匝月始霁。七月,苏州大风雨,积水经月,田禾尽没;海盐大雨坏民居;嘉善大雨,风拔木坏屋;桐乡暴雨十馀日。二十八年七月,来凤霪雨三昼夜,怀集多雨。二十九年八月,通渭雨经旬。   三十一年六月,即墨大雨三日,西南城垣颓。七月,临邑霪雨三昼夜,平地水深数尺,坏民舍无算;黄岩大雨如注,平地水深丈馀,溺死无算。三十二年,南丰自正月雨至七月不绝。三十三年八月,永昌霪雨五十馀日。三十四年夏,湖州霪雨连旬。七月,仁和、海宁大风雨,淹没田禾。三十五年八月,寿光大风雨害稼。三十六年五月,曲阜大雨,沂水霪雨。七月,长子大雨伤禾。三十七年八月,嘉兴、石门、桐乡大雨,自辰至午,水高丈馀。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九日,蓟州大风雨,拔木,熟禾尽损。三十九年六月,云和大雨,二昼夜不息。七月,桐乡大风雨,坏庐舍无算。   四十二年四月,山阳大风雨,拔木;代州大雨六日,水深数尺。四十四年春,江陵霪雨弥月。四十五年六月,常山大雨,民房多圮。四十六年正月,文登大风雨,伤稼。六月,济南雨,水害稼;临邑霪雨连月。四十七年八月,东昌、文登大雨,水坏民庐舍。四十八年秋,绥德州霪雨。   五十二年三月,山阳大雨倾盆,水高丈馀,漂没人畜无算。五十三年秋,文登、荣成霪雨害稼。五十四年七月,潼关霪雨连旬,民居倾圮。五十五年四月,通州大雨,麦尽损。五月,莘县霪雨,两月始止。七月,济南、临邑、东昌大雨,平地水深数尺,禾尽淹。五十六年五月,保康大雨,水冲没田庐,溺人无算;嘉兴霪雨两月。五十七年六月,房县霪雨,至九月始止。五十八年八月,文登大雨。五十九年七月,青浦大雨十昼夜;嘉兴大风雨,坏民舍;昌黎、新乐霪雨害稼。六十年五月二十一日,江山大雨一昼夜,坏庐舍,淹毙人畜。六月,石门霪雨。   嘉庆元年六月,滕县大雨如注七昼夜。二年六月,武进大风雨,拔木坏屋。七月,宁都霪雨,坏民居。四年二月,监利大雨如注,平地水深尺许。七月,文登大风雨,伤稼。五年六月,金华大雨三日,伤稼。六年六月,邢台、怀来、宁津大雨数昼夜,坏庐舍;清苑、新乐霪雨四十馀日。七年四月,义乌霪雨,禾尽淹没。九年三月,桐乡恆雨,伤麦。五月,嘉兴、苏州霪雨,伤稼。十年三月,嘉兴、石门恆雨,伤麦。六月,黄岩大风雨,损稼。十一年夏,乐亭霪雨四十馀日。十三年五月,嘉兴、石门大风雨,害稼。闰五月,新城大雨水,湖州霪雨。秋,汉阳霪雨弥月。十五年夏,临邑霪雨四十馀日。十六年三月,永嘉霪雨匝月。七月,栖霞霪雨四十馀日。九月,荣成霪雨害稼。十七年春,嘉兴、石门、桐乡霪雨伤麦。十八年秋,东阿、曹县霪雨四十馀日,田禾尽伤。十九年秋,汉阳霪雨伤稼。二十一年夏,滕县大雨,平地水深数尺。二十三年五月二十日夜,济南大雨水,坏城垣庐舍,民多溺死。六月,文登大雨,平地水深数尺,民多溺死。八月十三日,永嘉大雨如注十昼夜,平地水深数尺。二十四年六月,文登大风雨,害稼。二十五年七月,新城大雨九日,平地水深丈馀;宣平霪雨,坏田禾。   道光元年七月,泾州霪雨,冲没桥梁田庐人畜。八月,临邑霪雨连旬。二年五月,莘县霪雨伤稼。八月,章丘、东阿霪雨四十馀日,坏田庐禾稼。三年三月,湖州霪雨,至五月不止;昌平霪雨伤麦;内丘大雨,三旬始止。四月,嵊县霪雨,至九月始止。五月,金华、永嘉霪雨害稼;礼县暴雨,漂没民舍。七月,青浦霪雨两月;泰州大雨,平地水深数尺,禾稼尽淹。四年二月,德州霪雨。五年八月,贵阳大雨,二十日始止。六年六月,宜昌大雨连绵,十日不止,损田禾。七年夏,恩施霪雨伤稼。八年七月,武城霪雨。十年五月,通山,崇阳霪雨连旬,漂没田庐甚多。六月,恩施霪雨伤稼。八月,宣平大雨如注,民舍尽漂没。十一年五月,永嘉大雨水,歉收;江夏霪雨弥月。六月,宜城、穀城霪雨二十馀日,伤稼。七月,菏泽、滕县霪雨百馀日,平地水深数尺;曹县大雨,水深二尺。十二年,光化霪雨,自六月至八月,禾苗尽伤;宜城大雨,昼夜不绝;定远、保康霪雨两月。七月,郧阳大雨七昼夜,坏官署民房大半。冬,房县霪雨害稼。十三年夏,湖州霪雨害稼。十四年四月,咸宁大风雨,拔木坏房。七月,丽水大风雨,平地水深数尺。十五年夏,即墨霪雨伤稼,文登、荣成大雨六十馀日。八月,宜城霪雨伤稼。十七年五月,崇阳、宜城霪雨害稼。十八年六月,益都、临淄大雨水。十九年春,栖霞霪雨,南乐大雨。四月,招远大雨十馀日;荣成大雨,至七月不止。九月,武进恆雨伤稼。二十年五月,邢台大雨,平地水深三尺。六月,平谷霪雨匝月不止。二十一年二月,武进恆雨伤麦。二十二年七月,丽水大雨,漂没田庐。冬至夜,滕县大雨如注。二十三年五月,平度霪雨伤田禾。二十四年七月初九日,嵊县大风雨,溺死男妇七十馀人。冬,松阳大雨连旬,坏田舍无数。二十五年春,枣阳霪雨八十馀日。六月,滕县大雨,平地水深数尺,人多溺死。二十六年五月,东平大雨害稼。六月,乐平霪雨。二十八年,潜江自二月至七月雨不止。六月,光化大雨,平地水深数尺,三月始退,溺毙人无算;保康霪雨两月,坏田庐无算。七月十四日,永嘉大风雨,坏孔子庙及县署。十九日,景宁大风雨三昼夜,坏田庐无算。二十九年六月,乐亭大雨伤禾稼。七月,青浦霪雨五十日,湖州霪雨伤禾。三十年五月二十五日,两当暴雨,漂没人畜。   咸丰元年六月,礼县霪雨四十馀日,伤禾。二年,青县大雨伤禾。三年四月,静海霪雨害稼。六月,永嘉、青田、景宁霪雨十昼夜;保康大雨十六日,漂没田舍甚多;房县霪雨七昼夜不止,坏田舍无算。七月,宜城大雨匝月,坏城垣一百五丈;远州霪雨害稼。四年夏,湖州霪雨。五年七月初十日,景宁大雨如注,田庐尽坏。六年六月,昌平大雨伤稼。七年春,崇阳霪雨。八年四月,海囗县大雨损禾苗。九年五月,苏州大雨伤禾。十年二月,苏州霪雨阅月。六月,宁津、东光大雨伤稼。十一年十一月,罗田大雨伤禾。   同治元年七月,蓬莱、黄县、福山、招远、莱阳、宁海大雨连绵,禾稼尽淹。二年春,应城霪雨伤麦。五月,青县大雨伤禾。三年六月初十日,定海暴风疾雨,坏各埠船,溺死兵民无数。四年六月至七月,莱阳大雨,平地水深七八尺,禾稼淹没,房舍倾圮无算。五年秋,鱼台霪雨,水深数尺,伤禾稼。六年八月,郧阳霪雨三昼夜,坏官署民房甚多。七年五月,皋兰、金县大雨,至七月乃止。秋,景宁大雨,倾没田庐无算。八年春,江夏霪雨损麦。四月,嵊县大雨,坏田庐。九年六月,潜江霪雨伤稼。十年七月,东光、新乐、曲阳霪雨十馀日。十一年五月,东平霪雨害稼。十一月,青县大雨害稼。十二年七月,太平大风雨,坏城垣数十丈,民房数百间。八月,化平霪雨不止,坏民舍。   光绪元年六月,日照大风雨,平地水深数尺。二年六月初八日,黄岩大风雨,拔木坏屋,田禾淹没殆尽。三年六月,高陵大雨如注,平地水深三尺,田禾尽没。四年九月,东平大雨伤禾稼。五年五月,登州各属大雨四十馀日。六月二十一日,永嘉大风雨,坏官民居。八月,莘县霪雨十日方止。六年三月,福山大雨。七年秋,灤州霪雨连旬。八年秋,宜城霪雨伤禾稼。冬,均州霪雨弥月。九年六月,化平大雨,水深四五尺,伤禾稼。十年八月,太平大雨,冲没庐舍。十二年七月十四日,太平大风雨,二十日始止。十三年闰四月,德安大雨三日,水高五六尺。十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夜,德安大雨如注,城崩百四十馀丈,淹毙男妇七十馀人。十六年六月,山丹骤雨坏城郭。二十二年春,宁津大雨坏民居。二十五年七月,秦安大雨连旬。二十七年七月,山丹大雨,平地水深数尺。   雍正三年七月,灵川五都廖家塘有村民同★入山砍竹不归,一百四十馀日始抵家,所言多不经。   道光十七年,崇阳乡民好服尖头帽鞋,站步不稳,识者谓之服妖。   顺治二年十二月,上海小南门姜姓家鸡翼下各生一爪。三年八月,揭阳牝鸡鸣数日乃已。四年四月,淄川民间讹言鸡两翅生骨,食之杀人,验之果然。五月,忠州民家杀鸡,腹内有一婴兒;汉阳鸡翅生爪。五年,崇明民家鸡翼中生爪;巫山民间鸡翅端皆生一爪如距;杭州民家鸡生四足;湖州民家鸡生四翼,能飞。十一年,合肥郑家庄产一鸡,三嘴、三眼、三翼、三足,色黄,比三日死。十六年,崇明民家雄鸡生二卵。十八年,镇泽民家雄鸡生卵。   康熙十一年,广平民家抱一雏鸡,四足四翼。十二年,平湖民家鸡生四足四翼。二十二年,迎春乡民间雌鸡化为雄。二十三年,麻城民田姓家鸡生一卵,膜内皆有纹,其色硃;后七日又生一卵,有图;又数日,毛成五色,飞去。   雍正二年,麻城鸡翅遍生人指。五年,通州雌鸡化为雄。   乾隆三十九年冬,庆元雄鸡自断其尾。六十年,贵阳民家雄鸡生二卵,色赤甚鲜。   嘉庆十一年,乐清民家鸡生四足。十七年,宜昌民间鸡生四足,后二足微短,行不著地;又有三足者,其一生于尾下,如鼎足然。   道光元年秋,青浦民家鸡翼两旁生爪;湖州民家鸡两翅皆生五爪,飞去;永嘉鸡翅生爪,食之杀人。十二年,永嘉民家鸡四足,不能啼。二十二年,良乡民家牝鸡化为雄,能鸣,无距。三十年六月,蕲水县民家雌鸡化为雄,冠距俨然,唯啼声微弱。   咸丰五年,随州民家雄鸡生卵。   同治元年六月,定远民家鸡生三足。六年,锺祥民家雏鸡生三翅。   光绪九年,兴山民家雌鸡化为雄。三十年,宁州民家鸡生三足,后一足微短,行不著地。   康熙二十年五月,巴东鼠食麦,色赤,尾大;江陵鼠灾,食禾殆尽。二十一年,西宁鼠食禾。二十二年夏,崇阳田鼠结巢于禾麻之上。二十八年,黄冈鼠食禾,及秋,化为鱼。二十九年,孝感鼠食稼。四十二年,西乡、定远遍地生五色鼠。四十七年,黄济鼠食禾。四十八年七月,崖州有鼠千万卸尾渡江。五十二年五月,高淳、丹阳有鼠无数,食禾殆尽。六十一年夏,延安田鼠食稼。秋,安定黑鼠为灾,食禾殆尽,有乡民掘地得一鼠,身后半虾蟆形,疑其所化也;清涧黄鼠食苗殆尽;葭州田鼠食苗。   雍正五年十一月,铜陵★鼠衔尾渡江。   乾隆元年,文县鼠害稼。四年四月,什邡县白鼠昼见罗寺经堂中,异香满室。秋,彭泽★鼠衔尾渡江,食禾。十四年二月,中★田鼠食麦。十八年,池州田鼠丛生,忽入水化为鱼。二十五年五月,池州田鼠丛生,有赤鹰来食之,遂灭。   道光四年,高淳鼠食麦。二十八年五月,沔阳常平仓忽有鼠数千头在梁上,移时方散。   咸丰元年六月,德化★鼠衔尾渡江。四年,襄阳★鼠食禾。   同治七年,山丹田鼠食苗。九年二月,皋兰土塊化为鼠。   光绪五年五月,三原鼠食禾殆尽。二十一年,西宁★鼠食苗。二十四年,皋兰田鼠食麦。   顺治六年十二月,咸宁木冰。十年十月,当涂雨木冰。十一月,江阴木冰,潜山木冰,宿州雨木冰。十二月,海宁木冰。   康熙元年十二月,嘉定木介。二十年正月朔,仪徵木冰。三十年正月朔,江浦雨木冰。三十一年正月朔,仪徵木冰。   雍正二年十二月,掖县木介。   乾隆十一年正月,湖州雨木冰。二十年十二月,东流雨木冰。二十三年冬,诸城雨木冰。二十五年正月,曲阜雨木冰。五十五年十二月,黄岩木介,宣平木介。五十七年十二月辛卯,南陵雨木冰,五十八年正月,金华木冰。六十年冬,湖州木冰。   嘉庆三年十一月,崇阳木冰。   道光二十五年十二月,黄县雨木冰。二十九年正月,登州木介。   咸丰三年冬,湖州木冰。四年十一月,黄冈雨木冰。十二月,武昌雨木冰。   同治二年正月,黄县雨木冰。四年正月,武昌雨木冰。   光绪七年十二月,黄冈雨木冰。   顺治元年,南陵上北乡郭氏墓域有黄檀一株,腹内突产修竹数竿,外并无竹,观者诧为异。二年七月,石门资福院僧锯木,中有“太平”二字,墨痕宛然。三年,钱塘李树生桃实;太苍街银杏树孔中吐火,而木本无伤。四年五月,昆山西门外民家李树生黄瓜。六年二月,封川李树生桃。十一年七月初二日,婺源西宁村有枫树自仆,居民薪其枝殆尽,十九夜有声,树忽自起。十二年三月,卢龙城东南角楼壁中出火,焚楼柱。十三年五月,曲阳文庙东古杨树一株忽自焚,火数十丈,竟日不绝。十八年五月,石门李树生黄瓜,长二寸,有子。   康熙三年六月,卢龙灤河溢,涌出材木无算,时修清节祠,適所用,有如夙构,人咸惊异。十三年春,含山、嘉定李树生黄瓜。十六年,桐乡李树生黄瓜。十九年,封川李树结桃实。二十二年四月,东阳、义乌李树生桃,■木开梨花。二十三年,海盐乡民锯树,中有“王大宜”三字,清晰如写。二十八年,黄冈李树生黄瓜。四十五年四月,宁州通边镇白杨开花,状如红莲。四十八年,秦州槐树生莲花。五十一年十一月,宿州树头生火。   雍正五年,津县西镇门内有唐开元所植荔支,是岁忽枯,至九年复活,枝叶茂盛,不逊于前。   乾隆元年,高淳李树生黄瓜。五年,掖县县署古桐自焚。十五年九月,应城水陆寺枫树夜放光,伐之乃灭。四十八年六月,桐乡李树生黄瓜。六十年夏,竹城大雨溪涨,有巨木数百,顺流而下,时修学宫无材,適符其数;永嘉七圣庙大樟树自焚,中藏竹箸无数。   嘉庆元年秋,郧阳汉川水中涌出巨木无算。二年,枝江城东古树作息哮声。   道光二年,曹县李树生瓜。三年,随州李树生瓜。   咸丰六年六月,丽水大树无故自倒。八年,黄安有大椿树,每至午,树中有笑声。九年,武进李树生瓜。   同治三年,京山李树结桃实。五年,分宜玉虚观古梓杪产素心兰。   光绪三年,黄冈枫生梨实。二十二年,皋兰民家杏树开牡丹二★。   顺治七年正月二十七日夜,望江西方有青气★天。   康熙十七年六月十二日,平湖青眚见。 志十八  灾异四   洪范曰:“金曰从革。”金不从革,则为咎徵。凡恆旸、诗妖、毛蟲之孽、犬祸、金石之妖、白眚、白祥皆属之于金。   顺治元年八月,苍梧旱。三年,平乐、永安州大旱,二月至八月始雨;台州自三月不雨至于五月;绍兴府自四月至八月不雨;金华府属旱;东阳自四月至九月不雨;浦江旱;南昌各府自五月至十月不雨,大旱。秋,萍乡、万载大旱。四年夏,通州旱。秋,开化、江山旱。五年夏,饶平旱。六年,吉州自春徂夏旱。七年夏,万泉旱。八年,甘泉、延长、安定自四月至九月不雨;崖州不雨,逾年三月乃雨。九年春,铜陵、无为、庐江、芜湖、当涂旱。五月,上海亢旱。九月,武强旱。十年夏,乐亭旱。秋,海宁、高邮旱。十一年四月,天台大旱。七月,襄垣、沁州旱。十一月,武强旱。十二年正月,顺德大旱。四月,金华属五州旱。五月,邹平旱,遂安自夏徂秋不雨。八月,昌乐、曲江、湖州、衢州、龙门、开化、江山大旱,禾尽枯。十月,揭阳、全椒旱。十三年春,章丘、潞城、高平、沁水旱。九月,揭阳大旱,深潭俱竭。十四年五月,萧县、太湖旱,湖井尽涸。八月,泾阳、商南旱。十五年八月,昌乐大旱。十一月,龙州旱,逾年四月乃雨。十六年五月,惠来、思州、玉屏、安南旱。十七年,三水春旱不雨,至小满乃雨。秋,镇海、惠州、天台旱。十八年,宁波、东阳自夏徂秋不雨,南笼府、海盐、寿昌、江阴、东阿、蒲州旱。八月,馀姚、临安、严州、桐乡旱。   康熙元年九月,昌黎旱。二年二月,东莞、郓城旱,六月始雨。四月,江阴旱。五月,万载、黄州旱。六月,怀来旱。八月,保安、罗田、萧县旱。三年春,交河、邢台、内丘、揭阳旱。夏,长山、平原、禹城、临道、武定、阜阳、邹县、费县、定陶、莘县、华阳、宁海旱。四年春,朝城、城武、恩县、堂邑、夏津、莱州、东明、灵寿、武邑大旱;高密自三月至次年四月不雨,大旱。夏,登州府属大旱。七月,文水、平定、寿阳、孟县、代州、蒲县旱。八月,兗州府、济宁州旱。五年二月,揭阳旱。三月,三水旱。五月,锺祥、大冶旱。六月,宁海、衡州旱。秋,宣平、松阳大旱,至次年四月始雨。六年春,广州、惠州、海丰、惠来旱。四月,黄州府属旱。五月,应山、黄安、蕲水、罗田大旱,万载自夏徂秋不雨。七年六月,黄安、罗田、怀安、西宁、龙门旱。七月,静海旱。八年七月,临海旱。九年春,开州、东明、蠡县、广平、任县、武清、大城、景州、庆云、灵寿、沙河、磁州、元城大旱无麦。夏,东阳、罗田旱。冬,枣阳、安陆、德安大旱。   十年春,霸州、公安、石首旱。四月,龙山、黄安、麻城、广济大旱,金华府属六县,五月不雨至于九月;湖州大旱,自五月至九月不雨,溪水尽涸;桐乡大旱,地赤千里。六月,鄞县、象山、宁海、天台、仙居、乌程、兰溪旱。七月,齐河、东明、邢台、广平、江浦、苏州、镇洋、任县、成安旱。八月,太湖、新城、唐山、西宁、怀安旱。九月,绍兴属八县大旱。十一年春,芮城、解州旱。四月,福山旱。五月,高密大旱。八月,临朐旱。十二年,揭阳春、秋旱,惠来春旱。夏,阳信旱。九月,高明、兴宁大旱。十三年春,乐陵、许州、剡城、费县旱。四月,济南府属旱。六月,高邮、★陶、恩县旱。七月,郧阳、黄安、麻城、罗田旱。十四年六月,海宁旱。七月,黄安、罗田旱。十五年春,兴宁旱。十六年,湖州、万载自五月至七月不雨,大旱。十七年春,东流、寿州、全椒、五河、泰安旱。夏,桐乡、嘉定、黄冈旱。八月,金华、宁州、高淳旱。十八年春,满城旱。四月,杭州旱。万安、罗田、宜都、麻城、公安自五月至八月不雨,大旱。苏州、昆山、上海、青浦、阳湖、宜兴大旱,溪水涸。六月,莱州、平度旱。七月,合肥、庐江、巢县、无为、舒城、当涂大旱。九月,临县大旱。十九年夏,蠡县旱。秋,开建、连州、翁源旱。十一月,万全大旱。   二十年春,安丘旱。夏,温州、宁波旱。井泉涸;奉化秋冬无雨,井竭;黄岩、仙居、太平、义乌旱,井泉涸。二十一年五月,连平旱。九月,博田、北流旱。二十二年,揭阳自正月至四月不雨。三月,黄县、惠来、普宁旱。夏,汶上、邹县、兗州、曲沃旱。七月,太平旱。二十三年,彭水、壁山自五月至八月不雨。六月,蓬州、邻水、兴安、汉阳、安邑、洵阳、绥德州、秦州旱。秋,邢台、枣强、获鹿、井陉、酆都、遂宁、巫山旱,井涸。二十四年春,安定旱;瑞安、曲江、乐昌春夏不雨,井泉竭。二十五年,恭城自五月至八月不雨。六月,沁州、普州、★城、饶阳旱。七月,孝感、黄安、麻城旱。二十六年四月,乐昌旱;严州自五月至八月不雨,禾苗尽槁;鄞阳夏秋大旱。七月,开建、鹤庆、海丰旱。二十七年,瑞安自夏徂秋不雨;湖州、宁州旱。二十八年,罗田、石首、枝江旱,自五月至九月不雨;宣平自夏徂秋旱,井泉涸。六月,万全、景州、清苑、新安、献县、东光、普州、曲阳、武强、沙河旱。秋,开建、应城旱,河水涸。二十九年四月,湖北全境旱。六月,乐平旱,竹溪自夏徂秋旱。   三十年春,开平、揭阳、化州旱;阳春自正月至四月不雨。五月,介休旱。七月,邢台、怀安旱。三十一年三月,临潼旱。夏,孝感旱。九月,青浦旱。三十二年,杭州、嘉兴、海盐自春徂夏大旱,禾尽槁。六月,桐乡旱。七月,震泽、昆山、嘉定、青浦、丹阳大旱,河水涸。三十三年秋,黄冈、蕲水、黄安、广济、江夏、武昌、兴国、大冶旱。三十四年夏,长宁、马邑旱。秋,永宁州、临县旱。三十五年四月,台州旱。五月,静乐、衢州旱。秋,永安州、平乐、苍梧旱。三十六年春,阳江、阳春、永安州、平乐旱。六月,顺德旱。八月,桐庐、松阳旱。三十七年四月,丰乐旱。五月,铜陵旱。三十八年三月,黄陂旱。夏,杭州、桐乡旱。秋,武昌、阳湖旱。三十九年二月,湖州旱。五月,沙河旱。秋,常山旱。   四十年五月,堂邑旱。六月,兰州、河州旱。九月,琼州旱。四十一年,高邮大旱。四十二年三月,宣平旱。五月,横州旱。六月,连州旱。四十三年春,青浦、沛县、沂州、乐安、临朐旱。五月,静宁州、衢州旱。六月,绛县旱。八月,永平旱。四十四年春,朝阳旱。四月,罗田、上海旱。九月,钜鹿旱。四十五年春,琼州旱。五月,黄岩旱。四十六年夏,池州、石门、湖州、海盐、桐乡旱,河港皆涸。秋,临江府属、当涂、芜湖、东流、含山、历城旱。四十七年夏,东平、平原、霑化、临朐旱。秋,黄冈、恩县、茌平、临清旱。四十八年四月,溧水旱。秋,武进、满城旱。冬,湖州旱。四十九年二月,揭阳、澄海旱。五月,临朐、新城、武强旱。秋,湖州、台州、仙居旱。   五十年七月,应城、枝江、德安、罗田旱。五十一年五月,固安、定州、井陉、清苑旱。九月,崖州旱。五十二年夏,台州、常山旱,至十月不雨。秋,五河大旱。五十三年春,临朐旱。五月,宣平、东明、元氏旱。六月,台州、苏州、震泽、阳湖旱,景州夏、秋旱。五十四年春,翼城、阳江、解州旱。六月,铜陵、合肥旱。七月,鹤庆旱,惠来自八月历冬不雨。五十五年二月,海丰、朝阳旱。五月,揭阳、福山、密云、怀柔旱,常山夏、秋旱。五十六年,福山旱。五十七年春,南昌旱。四月,临朐旱。秋,崇阳、宁阳旱。五十八年二月,曲阜旱。夏,福山、常山、缙云、峡江旱。八月,义乌旱。五十九年夏,东平、岳阳、曲沃、临汾、湖州、桐乡、石门旱。秋,临朐、沁州旱。六十年春,兴宁、全州、安州、临安、登州、西安、延安、凤翔旱;怀柔自春不雨至五月,二麦无收;鹤庆春、秋旱;庆远府大旱,自正月至七月不雨,田禾尽槁;桐庐自五月至七月不雨,禾尽枯;横州自六月至九月不雨;昌化、桐乡、海宁旱,河涸。七月,宣平、嵊县、宁都、黄冈、房县旱。八月,夏津旱。六十一年二月,济南旱。六月,武进、无为、含山、青城、海宁、湖州、宁津旱;祁州夏、秋旱;松阳、锺祥、江陵、荆门旱。   雍正元年春,元氏旱。夏,海宁、湖州、桐乡、井陉、武进、祁州、莒州、蒙阴、东昌旱。秋,鸡泽、嘉兴、苏州、高淳、昆山大旱,河水涸。二年,鹤庆自二月至八月不雨。夏,海宁、嘉兴旱。七月,景州、景津、全州旱,井泉涸。三年春,霑化、莒州旱,河涸。夏津春、夏旱。七月,全州、丘县旱。四年春,寿光旱。五月,英山旱。五年六月,庆阳府属旱。六年五月,洛川旱;兴安自七月旱至次年二月始雨,竹木尽枯。七年春,元氏旱。八年八月,东光、沧州旱。九月,邢台、平乡、沙河、揭阳、长治旱。十年春,平原、曲阜、莒州、北乡旱;沂州自正月至六月不雨。六月,临清、福山旱。十一年春,同官、常山旱。八月,济南府属旱。十二年春,胶州旱。六月,同官、甘泉旱。十三年五月,夏津、壁山、池州旱,湖水涸。七月,蒲圻、锺祥、当阳、宜都、江夏、崇阳、蕲水旱。   乾隆元年,潮阳旱。二年三月,会宁、东安旱,无麦;玉田春、夏大旱。六月,汉阳、黄陂、孝感、黄冈、麻城旱。九月,获鹿、栾城、平山旱。三年,盐城自二月至六月不雨,大旱,赤地千里。夏,震泽、清河旱。九月,武进、盐城旱。四年春,蕲水、高邮旱。夏,通州、潜山、铜陵、合肥、庐江、青浦、无为、东流旱。秋,汉阳、黄陂、孝感、锺祥、京山、天门、武昌旱。五年六月,全州旱。六年,嘉应、崖州春、夏旱。七年春,广宁、鹤庆、龙川、潮阳、饶平、普宁旱,阳江春、夏旱。八年春,寿州旱,新安自春徂夏不雨。四月,铜陵旱。闰四月,★城旱。六月,德州、武强、正定、河间、宁津、衡水旱。冬,武昌府属旱。九年四月,西清、庆平、高邑、宁河旱。七月,武定府属旱。   十年五月,三河旱。秋,元氏、邢台、枣强、怀来、正定、无极、★城、乐平、代州旱,晚禾皆★。十一年,云都自五月至七月不雨。十二年春,即墨、平度旱。夏,文登旱。秋,高密、安邑、垣曲旱。十三年三月,临安旱。五月,嘉兴、石门旱。六月,芮城、怀来旱。十四年十   月,大同府属旱。十五年春,惠来旱。五月,交河、蕲城旱。秋,连州旱。十六年七月,溧水、连州、惠来旱;建德、遂安、淳安、寿昌、桐庐、分水夏、秋不雨,禾苗尽槁。十七年春,房县旱,解州自五月至七月不雨。秋,海宁、富阳、馀杭、临安、杭州、雷州、诸城、宁乡旱。十八年,桐庐春、夏旱,禾苗枯,井泉涸;广灵自五月至九月不雨。秋,唐山、乐清、平阳旱。十九年,荆门州大旱,至二十一年始雨。   二十年三月,普宁旱。五月,梧州旱。七月,黄县旱。十一月,武进旱。二十一年,金华春、夏旱。五月,桐乡、天门旱。二十二年春,龙川大旱,惠来自春徂秋不雨。夏,石门、梧州、桐乡旱。二十三年三月,东平旱。六月,庆阳旱。二十四年,平定、乐平、盂县春、夏大旱。六月,枝江、高邮、太原旱。秋,代州、翼城、宁州、宁乡、安邑、绛县、垣曲、潞安、河津、应州、大同、怀仁、山阴、灵丘、丰镇、甘泉、新乐旱。二十七年夏,会宁、湖州旱。二十八年,武昌旱。二十九年夏,宁津、东光旱。   三十年夏,洛川旱。三十一年秋,文登、荣成旱。三十二年,湖州旱。三十三年四月,阳湖、高邮旱。六月,日照、石门、嘉善旱,连州夏、秋大旱。七月,孝感、安陆、云梦、应城、应山、武昌、锺祥、枣阳旱。八月,泰州大旱,河竭。三十四年六月,高淳旱。三十五年夏,临潼、珙县旱。七月,常山旱。三十六年二月,即墨旱。夏,五河旱。冬,瑞安、当阳、宜城旱。三十七年春,文登旱。秋,宣平旱。三十八年夏,洛川旱。七月,寿光、宣平、天津、青县、静海、武清、东光、宁津旱。三十九年七月,锺祥、荆门州、应城、黄安旱。八月,秦州、镇番、庆云、南乐、霸州旱。   四十年六月,杭州旱,九月兼旬不雨;房县、溧水、武进、高邮、文登、荣成旱。四十一年秋,平定、乐平旱。四十二年夏,洛川、穀城、归州旱。八月,吴川、武宁、宣平旱。四十三年,太原自正月至五月不雨,诸城旱。夏,嘉兴、石门、东平旱,河涸。秋,江夏、武昌、崇阳、黄陂、汉阳、锺祥、潜江、保康、枝江旱。冬,九江武宁旱。四十四年六月,湖州、武城、安丘、泰安、潜山旱。四十五年五月,应城旱。四十六年四月,宣平旱。六月,金华、新城旱。四十七年春,文登旱。五月,黄县旱。六月,罗田旱。秋,绥德州旱。四十八年二月,文登、荣成、绥德州旱。秋,菏泽旱。四十九年二月,宁阳、菏泽旱。三月,大名府属七州县旱。五月,应城旱。秋,宁陕大旱,长安河涸。   五十年二月,江夏、武昌旱,济南、菏泽自春徂夏不雨。夏,邹平、临邑、东阿、肥城、滕县、宁阳、日照、嘉善、桐乡、宣平、苏州、高淳、武进、甘泉皆大旱,河涸。秋,太平、观城、沂水、寿光、安丘、诸城、博兴、昌乐、黄县旱。五十一年春,东平旱。五月,洮州旱。七月,荆门州、松滋旱。五十二年三月,黄县、博兴旱。夏,滕县大旱,微山湖涸。五十三年三月,黄县复旱。五十四年,宜都大旱。自三月至五月不雨。五十六年五月,应山大旱。五十七年,历城、霑化、黄县春早。秋,顺德、武强、南宫、庆云、静海、望都、蠡县、乐亭旱。五十八年,陵川自二月至三月不雨,保定、大名、元城、东光春旱。七月,德平旱。五十九年三月,文登、荣成旱。秋,黄县不雨至冬。六十年春,邹平、寿光、昌乐、诸城旱。五月,蓬莱、黄县、栖霞、江山、溪阳旱。秋,文登不雨。   嘉庆元年春,浦江旱。五月,穀城、麻城旱。夏,洛州、怀远旱。秋,渔阳旱。二年五月,江陵旱。三年四月,黄安旱。五月,青浦旱。六月,文登、荣成旱。四年夏,江山大旱。五年春,枝江旱。夏,安康旱。六年春,章丘旱;荣成夏秋大旱,草木尽枯。七年四月,京师旱。五月,金华、江山、常山旱。六月,武昌、汉阳、黄川、德安、咸宁、黄冈、安陆旱。八月,宣平、嵊县、南昌、临江旱。八年,江山自春徂夏不雨。九年二月,临朐旱。夏,汉阳旱。秋,定平旱。十年六月,章丘大旱。十一年夏,泰州旱。十二年二月,武进、黄县旱。四月,乐清旱。五月,崇阳、石首旱。七月,宣平旱。八月,灤州不雨。十三年春,乐清不雨,黄安春、夏旱。十四年四月,邢台、应山旱。十五年,安丘春、夏大旱。十六年春,黄县旱。四月,京师、临榆、抚宁旱。五月,永嘉、丽水、缙云、景州、嵊县、锺祥、房县、江陵、宜都旱。六月,曲阳、蓬莱、招远、宁海、文登、即墨旱。秋,观城、临朐旱。十七年春,东阿、滕县、高唐旱。十八年春,东平、东阿、济宁、曹县旱。夏,保康旱。八月,郧县、麻城、锺祥、襄阳、枣阳旱。九月,乐清、宁津、南乐、清苑、邢台、广宗、井陉、清丰、武邑、唐山、望都、南宫旱。十九年春,应城、郧县、蕲水、罗田旱。夏,嘉兴、新城、湖州、石门、锺祥、武进、临朐、定远、泰州、通州皆大旱,河尽涸。七月,青浦、苏州、高淳旱。二十年六月,嘉兴旱。七月,灤州旱。二十一年九月,丽水大旱。二十二年四月,曲阳旱。秋,长清、观城、博兴、苏州、定州、诸苑、固安、武强、涿州、清苑、无极、广宗旱。二十四年六月,贵阳、湖州、石门旱。八月,应山、麻城旱。九月,黄陂旱。二十五年,新城自二月至七月不雨。五月,黄梅大旱。八月,缙云、丽水、嵊县、南昌、建昌、临江、赣州、袁州、武昌、咸宁、崇阳、金华、常山旱。   道光元年秋,黄岩、龙泉旱。二年春,宜都、日照旱。夏,嘉兴、湖州旱。三年夏,滕县大旱。四年,宜城自四月至六月不雨,曹县、房县、麻城旱。秋,章丘、荣成旱。五年六月,应山旱。七月,历城、黄县旱。六年春,诸城、东阿旱。六月,永丰、万安旱。七年七月,内丘大旱。九年,湖州夏、秋旱,宜城八月不雨至于十月。十年夏,湖州旱。秋,武强、唐山旱。十二年春,昌平大旱,六月始雨;内丘、怀来、万全、望都旱。夏,嘉兴、湖州、嵊县旱。七月,东光、静海旱。九月,陵县、临邑、邹平、新城、博兴旱。十三年春,武清旱。夏,皋兰、狄道州旱。十四年春,孝义旱。秋,定海旱。十五年春,元氏、临朐、枝江、宜都、宜昌旱,黄岩自五月至七月不雨,缙云自五月至八月不雨。夏,湖州、永嘉、丽水、嵊县、宜城、穀城旱。七月,房县、黄州、安陆旱。冬,太平、玉山、武昌旱。十六年春,登州府属旱。夏,应城、皋兰、狄道州、孝义旱。十七年,临朐自正月不雨至于五月。六月,雷州旱。七月,元氏、阜城、邢台旱。十八年夏,常州、应山、靖远旱。八月,阜阳二十一州县旱。十九年三月,武强、怀来旱,望都春、夏无雨。秋,庄浪大旱。二十年,皋兰、狄道州、金县旱。二十一年九月,宁阳旱。二十三年七月,湖州旱。二十四年,光化秋、冬旱。二十五年六月,青田旱。七月,缙云、云和旱。二十六年六月,蓝田、三原大旱。二十七年夏,宜城大旱。秋,丽水大旱。二十八年春,永嘉旱。秋,昌平旱。二十九年七月,庄浪大旱。三十年夏,嵊县、太平、宁阳、皋兰旱。   咸丰二年,定海、常山旱。四年五月,丽水旱。七月,咸宁、保康旱。五年正月,皋兰旱,四阅月不雨。四月,青县旱,武昌夏、秋旱。六年,宜城、安陆自夏徂秋不雨,树木多枯死。五月,咸宁、桐乡、黄陂、锺祥、潜江大旱,河水涸。闰五月,随州大旱,至九月始雨。六月,嘉兴、苏州、青浦旱。七月,武进、罗田、通州、肥城、陵县旱,河水竭。七年春,昌平、唐山、望都旱。夏,清苑、元氏、无极、武邑、永清、广宗、柏乡旱。八年夏,青县旱。九年春,即墨旱。夏,临朐、滨州、黄县旱。七月,元氏、灤州旱。十年春,清丰、蓬莱、皋兰旱。六月,青县大旱。十一年,青县春、夏不雨。七月,太平旱。八月,皋兰、通渭、秦安大旱。   同治元年二月,青县旱。六月,孝义、皋兰旱。七月,苇县、栖霞、咸宁、江夏旱。二年,嵊县旱。三年夏,常山旱。秋,崇阳、抚宁旱。四年春,蕲水大旱荒,民有鬻子女者。秋,麻城旱,高乡自冬至次年夏不雨。五年夏,江夏、江山旱。九月,崇阳、汉阳旱。六年夏,昌平、玉田、黄陂、荆门、德州旱。秋,邢台、怀来、武昌、黄州旱。七年春,皋兰旱。冬,陵县旱。八年春,青县旱。九年春,新乐、黄县旱。十年春,清苑大旱,无麦。十一年,皋兰春、夏旱。十二年五月,公安、枝江旱。十三年三月,江陵、公安、枝江旱。秋,均州旱。   光绪元年,青县夏、秋旱。二年春,望都、蠡县、灤州、临榆旱。五月,肥城旱。八月,★城旱。三年四月,武进、霑化、宁阳、南乐、唐山旱,应山夏、秋大旱。四年春,东平、三原旱。七月,内丘、井陉、顺天、唐山、平乡、临榆旱。八月,京山旱。六年秋,甘泉、鱼台、邢台旱。八年六月,均州、云梦、鹤★州旱。十一年秋,东光旱。十三年七月,靖远、东光旱。十六年,皋兰春、夏旱。十七年,静宁、合水旱。十八年六月,皋兰、金华、静宁、通渭、洮州、安化旱。十九年五月,太平旱。二十年,太平自七月至十月不雨,大旱。二十一年六月,太平旱。二十四年九月,宁津旱。二十六年六月,泾州、皋兰、平凉、庄浪、固原、洮州旱。闰八月,南乐、邢台旱。二十七年春,皋兰、平凉、庄浪、固原、洮州大旱。三十三年,皋兰旱。三十四年八月,兰州、静宁大旱。   宣统元年,甘肃全省亢旱。   顺治元年十一月十二日,盐亭山顶崩一大石,如数间房,横截路口,是夕大风雨,居民避张献忠者得脱大半。先是有童谣云“入洞数,钻岩怪,沿山走的后还在”,至是果应。   康熙十四年,籓王尚可喜于■秀山筑垒,土中得一石碑,其碑文云:“抱破老龙伤■秀,八风吹箭入陀城,种柳昔年曾有恨,看花今日岂无情?残花已自伤零落,折柳何须关废兴,可怜野鬼黄沙迹,直待刘终班马鸣。”似诗似谶,未有能识者。五十七年八月初一,锺祥火灾,先是有童谣云:“八月初一火龙过”,至是果应。   乾隆六年,知州林良铨改修诸葛忠武祠,掘地得二石人,一背铭字云“守土守三分辛苦”,一背钅隽字云“遇隆则兴。”   光绪五年,文县有童谣云“两个土地会说话,两个石人会挞架”,未几即山崩地震。   顺治七年正月朔,衢州黑熊入城,是年多火灾。   康熙二年十一月,平度民间获兔,八足、四耳、两尾。二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有黄熊鸣于合浦西门,十七夜复鸣。   乾隆十八年,毕节熊入城,伤二人。   嘉庆七年,陆川有熊伤人。二十三年七月,黄县有熊走入荏苒村,土人以枪杀之。   顺治八年,泰山元君庙钟鼓自鸣。   康熙十八年正月,六安州金铁出火。三十九年十一月,海阳马王庙钟自鸣,越三日复鸣。   雍正九年五月,七姑庙钟自鸣。   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除夕,黄县丛林、冶基、宝塔三寺钟鼓自鸣。   嘉庆十四年冬,泰州雨箭。   咸丰八年四月,鱼台兵器夜吐火光。   同治三年九月,东岳庙钟自鸣。八年九月,彭泽长岭酒店釜鸣,声闻数里许,月馀方止。   顺治四年,崇明民家犬生六足。七年,商州民李旺家有犬坐坑上,作人言:“老的忒老,小的忒小。”缚而杀之。十三年,邹平民生子,犬头猴身,能吠。   康熙四十五年二月,萧县民家犬作人言。   乾隆二年,利津民家犬生一畜,一首二尾七足。   咸丰十一年,来凤民家犬作人言。   同治十一年,大埔民家犬生六足。   顺治元年二月,兴国寺前出白气一道。六年三月,江阴白气■天,弥月始灭。七年正月二十六夜,昆山西方有白气如练,十馀日始灭;萧县白气见西方,二十馀日始灭。六月甲申,泰安见白气■天,益都见白气■天。十二月三十日,萧县见白气如练数十条,寒光射人。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栖霞白气■天。   康熙二年夏,莱阳有白气冲天。七年正月,广平见白气■天,西出指东,越二十日方灭;内丘夜见白气如银河,经五六日方灭;温江有白气,自西直■数十丈,下锐上阔,光如银,形如竹,经四昼夜方散;威县见白气■天。二月,广州有白气如枪,长十馀丈,四十日乃灭;武邑夜白气■天,夜半始散;唐山见白气■天。七月,高邑夜见白气如疋布,■西方。九年三月乙丑,庐陵白气现自西方。十一月,通渭夜见白气如虹,自南而北。十一年七月十四日夜,交河有白气自西南向东北,其疾如飞,声如风。十六年七月壬申夜,卢龙有白气如霓,自东向日。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武定见白气贯天。十一月,玉田有白气自西南来。十九年十月,全椒见白气于西方,月馀始灭。十一月朔,沧州有白气如帚,自西南向东北,氵夹旬方灭;卢龙有白气如云,长■向东,越数夕色淡,而高起如帚芒状;绛县夜见白气如虹。初二日,镇洋西方见白气■天,长数丈,移时乃灭;临淄见白气自西而东。初四日,温州夜见白气如练,长十馀丈,月馀始灭。二十年六月二十一日夜,望江见白气■天,至八月十一日方灭。十一月,山阳见白气■天,一月始灭;汉中西方见白气■天如练。二十二年五月己未夜,清河有白气数道如虹。三十九年九月,江夏见白气如练,六七日始灭。四十一年二月,沛县见白气于西方。六十年十一月十九日,遵化有白气如练,聚于西南,移时方灭。六十一年六月十四日,嘉定有白气■天。   雍正九年闰五月二十七日夜,南宫有白气一道南行有声。   乾隆十八年九月癸丑,东流有气如虹著天,色紫白,久而没。三十五年七月二十八日,肥城有白气十三道,至夜半乃退。   嘉庆二十年五月,武定有白气■天向西,长数丈。   道光十三年四月十八日,栖霞有白气■天。二十年,昌黎夜见白气■天,逾月乃灭。二十二年春,莘县有白气如练数丈,月馀乃灭。冬,玉田有白气■天。二十三年三月,黄州有白气如练,斜指西南,经月始散。四月,滕县有白气■天,月馀乃灭。二十四年夏,登州有白气■天。二十五年春,即墨有白气西北■天。二十六年秋,宁津夜有白气长竟天。   咸丰七年秋,黄安有白光如电,烛暗室,有声。十一年六月,栖霞有白光如疋练,横■西北,十馀日始灭。   同治七年九月十五日,玉田有火光至空际化为白气,长丈许,其中有声如鼓。   光绪元年秋,海阳有白气突起,移时始灭。 志十九  灾异五   洪范曰:“土爰稼■。”不成则为咎徵。凡恆风霾、晦冥、花妖、蟲孽、牛祸、地震、山颓、雨毛、地生毛、年饥、黄眚、黄祥皆属之于土。   顺治二年七月,湖州大风拔木。三年二月,孝感大风拔木。五年六月,无为州大风,坏屋拔木。八月,海丰飓风,毁庐舍无算。六年正月,潞安飙风大作。五月,五河狂风昼夜不息,大木尽拔。八月,惠来飓风大作,四昼夜不息,毁官署民舍。七年二月,阜阳、襄阳、漳南大风,拔木覆屋。九年五月,东阳大风拔木。十年八月,澄海飓风大作,舟吹陆地,屋飞空中,官署民房尽毁,压毙男妇不计其数,从来飓风未有如此甚者。十一年二月,太湖大风,毁城内牌坊。六月,全椒飓风大作,屋瓦皆飞。十二年六月,石门大风拔木。十三年五月,章丘大风拔木。十四年三月,平乐飓风大作,飞石拔木,民房多倾颓。六月,石门大风毁民居。十六年正月二十八日,嘉应州大风拔木。十七年五月,庆元飓风拔木。   康熙元年八月初三日,宁海飓风三昼夜,宜兴大风雨拔木。二年,遂溪飓风拔木。三年四月,临城大风伤人。七月,清河飓风坏庐舍无算;慈谿大风雨,大木尽拔。八月,嘉兴飓风大作,拔木飞瓦。四年二月,江阴大风拔木。五月,东阳大风雷雨★至,拔木坏屋。七月,嘉应州大风拔木。八月,长乐大风拔木。五年五月,海阳飓风拔木。八月,澄海飓风伤稼。六年四月,信宜大风,墙垣皆颓。七年四月,东阳大风雨,压倒民居七所,拔木无算。六月,太平大风拔木。七月,瑞安大风,毁城垣庐舍。八年四月,大冶大风拔木。六月,海宁大风拔木。九年春,崇阳大风拔木。五月,全椒大风拔木。六月,安县大风拔木,三昼夜乃息。七月,武定大风拔木。   十年正月,平远大风拔木。十一年七月,榆社大风杀稼;琼州飓风大作,官署民房悉圮无存,毁城垣十五丈。九月,吴川飓风,坏城垣庐舍。十二年正月,海阳飓风,拔木坏屋。八月十六日,澄海飓风大作。十三年二月,桐庐大风拔木。十四年二月,武强大风杀稼。三月,玉田大风,扬沙拔木。六月,新城大风拔木。十五年四月至六月,澄海飓风屡作,坏屋拔木。十六年四月,宜城大风拔木。六月,东阳大风,屋瓦皆飞。十七年六月,武强大风拔木。十八年六月,惠州大风,坏文星塔顶。十九年秋,琼州大风拔木。   二十一年三月,望江大风拔木。七月,信宜大风拔木。二十二年二月初五日,单县大风,扬尘蔽天,■忽变幻五色。二十三年正月,清河大风拔木。二十四年三月,文登大风拔木。二十五年四月,汉中、定远大风拔木。五月,西充、南充大风拔木。六月,岳阳大风拔木。二十六年三月,太湖大风拔木。六月,平乐、苍梧大风拔木坏屋。七月,苏州、昆山、武进大风伤禾。二十七年五月,昌乐、寿光大风拔木。六月,沁水大风拔木。二十八年五月,恩县异风,损坏城楼,吹倒石坊。二十九年四月,郧阳大风拔木。五月二十六日夜,六安狂风暴起,屋瓦皆飞,大木尽拔。八月,黄岩大风拔木。   三十年三月,宁阳大风拔木。四月,江浦大风,屋瓦皆飞。三十一年正月,蓬莱大风,拔木毁屋。二月,沛县大风,拔木毁屋。五月,东昌、丘县大风拔木。六月,高密大风拔木。三十二年六月,营山大风拔木,风过,草木如焚。三十三年十月十六日,邹平怪风,吹倒城★六座。三十四年秋,长宁大风拔木。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二日,青浦、泽州大风拔木。二十三日,桐乡、石门、嘉兴、湖州飓风大作,民居倾覆,压伤人畜甚多。八月十一日,海州大风雨,民舍尽倾。三十七年四月,济南大风拔木。七月,苏州大风拔木。三十八年春,青州大风拔木。六月,南乐大风拔木。   四十一年八月,开平飓风,拔木倒墙。十月乙酉,东明大风拔木。四十二年五月,枝江大风拔木。六月,潮阳飓风伤稼。四十四年四月,崇阳大风拔木。五月,历城、霑化、丘县大风拔木。四十五年六月二十夜,什邡大风自东北来,飞瓦拔木。四十六年三月,邹平、长山大风拔木。四十七年五月,惠民飓风大作,毁民舍。七月,台州大风拔木。四十八年四月,太原大风毁牌坊。八月,定海大风雨,孔子庙及御书楼皆圮。四十九年三月,中★大风拔木。   五十年三月,祁州大风毁南城楼。五月,安丘、诸城大风拔木。五十一年四月,香山飓风拔木。八月,寨城、富川大风拔木。九月,北流大风拔木。五十二年三月,全州大风雨雹,屋瓦皆飞,大木尽拔。六月,潮阳大风坏北桥。五十三年五月,固安大风拔木。六月,顺义大风,树木尽拔。五十四年六月初一日,潮阳飓风拔木。五十五年闰三月朔,解州大风拔木。四月辛亥,静宁州大风拔木。五十六年七月十九日,掖县暴风雨一昼夜,大木尽拔。五十七年五月,澄海飓风拔木。六月,汤溪大风,拔巨木,坏庐舍。七月,日照、黄县大风雨一昼夜,大木尽拔。五十八年五月,乾州大风拔木。六月,宝坻大风拔木。八月十九日夜,揭阳飓风大作,风中如燐火,树木皆枯;澄海飓风大作,民房倾覆,压倒男妇无算。五十九年正月,阳春飓风伤稼。六十年八月,澄海飓风大作,如燐火,毁城垣。六十一年四月,甘泉大风拔木。五月,庆云大风拔木。十二月,钦州大风雨,吹塌城垣二十馀丈。   雍正元年四月,平乡大风拔木。六月,岑溪大风拔木。冬,武宁大风拔木。二年二月,阳信、霑化大风,风中带火。四年五月,高淳、当涂大风拔木。六月,濰县大风雨,坏民舍十二家。五年七月,镇海飓风大作,毁县署大堂。九年二月,连州大风雨,拔木坏屋。六月,阳信大风拔木。十年七月,南汇大风拔木。八月,海阳大风拔木。十月,泰州大风拔木。十一年八月,沂州大风四昼夜。十二年七月,泰州大风,拔木坏屋。十三年八月,高淳大风三昼夜。   乾隆元年五月,翼城大风拔木。二年八月十五日,平阳大风。三年七月,锺祥大风拔木。五年三月,通州大风拔木。六月,掖县大风拔木。六年四月,平定、乐平、孟县大风拔木。八年五月,光化大风拔木。十年三月,栖霞大风拔木。十一年七月十五日,高邮大风拔木。十二年七月,昆山、盐城、清河、福山、栖霞、文登大风,拔木覆屋。十三年三月,鹤庆大风拔木。四月,清河大风雨,民舍倾圮无算。五月,泰州、通州大风拔木。十四年四月,池州大风拔木。六月,高邑大风拔木。十五年三月,武昌暴风起江中,覆舟无数。六月,武宁大风拔木。十六年七月,鹤庆大风。十七年五月十一日,长子县王婆村大风雷,田禾如爇,屋瓦车轮有飞至数里外者。十八年六月,潮阳大风拔木。七月,鸡泽大风拔木。十九年七月,陵川大风害稼。二十年三月,蕲州大风,坏民舍二百馀间,压毙十馀人。五月,高平大风拔木。七月,昌乐大风拔木。二十二年六月,吴川飓风,拔木坏屋。七月,孟县、乐平大风伤稼。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即墨大风,一夜,大木尽拔。二十四年八月,平定大风害稼。二十六年三月,潜山大风,拔木坏屋。二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浔州飓风毁城楼。七月,嘉善大风,拔木坏屋。二十八年二月,歙县大风,拔木覆屋,压毙人畜甚多。三十年三月,临邑大风拔木。三十一年七月,黄县大风拔木。三十二年三月,文登、荣成大风拔木。五月,济宁州大风拔木。三十三年二月,安丘大风损麦。六月十八日,琼州飓风大作,毁官署民房无算。三十四年五月,东平大风拔木。秋,嘉善大风,禾尽偃。三十五年六月,祁县大风拔木。三十六年二月,文登、荣成大风拔木。三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庆云夜起异风,拔木无算。三十八年秋,永年、蓟州大风雨拔木,熟禾尽偃。三十九年二月,黄县、文登、荣成大风连日,麦苗尽损。七月,荥阳大风拔木。四十一年,安丘大风蔽日,风内有火光。四十二年四月,山阳大风拔木。四十三年二月,光化大风拔木。四十四年五月,南宫烈风雷雨,树木多拔。四十六年六月,金华、嘉善大风拔木。四十七年六月,新城大风拔木。四十八年二月,文登、荣成大风拔木。六月二十四日,吴川飓风大作,坏官署民房及城垣。四十九年二月,平阴大风拔木。五十年二月,永昌大风拔木。五十一年正月,文登、荣成大风拔木。五十七年七月壬戌,苏州大风毁民舍。五十九年七月,桐乡大风雨竟夜,拔去大成殿前柏二株;湖州、嘉善大风,拔木坏屋。六十年六月,石门大风拔木。   嘉庆元年八月朔,瑞安大风,倾覆民舍,压毙男妇九十一人。二年六月,武进大风拔木。三年四月,宜城大风拔木。四年七月,文登大风拔木。五年四月,黄县大风,拔木坏屋。六年二月初五日,滕县大风,色黄,既而如墨。八年二月,黄县大风,拔木坏屋。九年二月,文登大风损麦。十年六月,庆云大风拔木。十二年二月十七日,肥城暴风,天色忽红忽黑,一夜方止。八月,邢台大风拔木。十六年六月十二日,静海大风拔木,摧折运粮船桅无算。十七年二月,丽水大风拔木。二十二年六月,枣阳大风拔木。二十三年四月,临榆大风拔木。六月,永嘉大风拔木。二十四年七月初八日,平谷有怪风兼雨自南来,房舍皆摧折,禾尽偃,其平如扫。二十五年七月,乐清大风拔木。   道光二年六月,金华大风坏屋。七月,蕲州大风,拔木坏民舍。四年十一月十二日,泰州大风拔木,两昼夜不止。五年六月,罗田大风拔木。六年二月二十六日,黄县大风拔木。五月,肃州烈风拔木。七月,黄岩大风,拔木折屋。八年五月二十六日,黄县大风拔木,屋瓦皆飞。十二年夏,公安大风三昼夜,拔树无算。十四年四月,临朐大风伤禾。六月,黄岩大风拔木,民居多坏。十五年七月,蓬莱、黄县、栖霞、招远大风三日,大木尽拔。八月,曲阳大风害稼。十六年六月二十九日,灤州怪风,毁南城楼。十七年八月,昌平大风拔木。二十年六月十九日,滕县大风自西北来,拔大木数百株。二十二年八月,潜江狂风大作,飞石拔木,坏民居无算。二十三年七月,宁海暴风伤禾。二十六年六月,青浦大风拔木。二十七年三月朔,蓬莱大风拔木。六月,日照大风拔木。二十八年六月壬戌,通州飓风大作,毁屋。七月十四日,永嘉大风兼雨连旬,毁孔子庙及县署。十八日,缙云大风拔木。十月,武昌大风起江中,覆舟,人多溺死。三十年春,灤州大风伤稼。   咸丰二年五月初五日,肃州大风,拔木千馀株。六月,霑化大风拔木。三年三月初三日,宜昌大风拔木,民舍折损无算,牛马有吹去失所在者。五月,随州大风拔木。七月,蓬莱、黄县大风拔木。七年四月,清苑、望都大风拔木。六月,宁津大风伤禾稼。八年四月,华县大风拔木。十年二月,昌平怪风伤人。六月,房县大风拔木。十一年四月,西宁大风拔木。七月,襄阳大风拔木。   同治元年二月初七日,宜都大风拔木。三月戊申,惠民大风拔木。二年二月,枝江大风,覆舟无算。五月,宁津狂风拔木。三年五月,房县大风拔木。六月,嘉兴、桐乡大风拔木。四年正月,宜城大风,覆屋拔木。六年五月,高淳大风拔木。七月,菏泽、曹县大风拔木。九年三月,嘉兴府大风毁屋。四月,柏乡大风毁屋。十年三月,湖州狂风骤雨,拔木覆舟。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夜,日照大风雨,偃禾拔木。秋,唐山大风,拔木损禾。十二年五月初六日,固原大风,坏城中回回寺。十三年五月,安陆大风拔木,府学墙颓。   光绪元年六月,皋兰、均州大风拔木。七月,日照、临朐大风伤稼。二年六月,黄岩大风拔木。三年八月,菏泽大风拔木。四年四月,临江大风,覆舟无算。五年五月,蕲州大风拔木。六月十四日,宁海、文登、海阳、荣成大风,拔木坏屋。二十四日,莱阳怪风突起,屋瓦皆飞,民房被揭去樑栋椽柱,不知所之,拔大树无算。七年七月,永嘉大风拔木。八年三月,孝义大风拔木。九年三月初八日,安陆大风拔木。十一年五月,光化大风拔木。十二年六月,泾州大风拔木。十五年六月十三日,灤州大风,拔木坏屋。十六年八月十五日,固原大风拔木。二十二年五月,南乐大风拔木。二十三年八月,靖远大风拔木。二十七年六月,金县大风拔木。二十八年四月初四日,曲阳大风拔木。二十九年六月十七日,洮州大风拔木。三十年七月二十二日,东乐大风拔木。   顺治元年七月,平原狂风昼晦。二年十月,全椒昼晦。五年九月,汉阳大风昼晦。六年四月,庄浪风霾杀禾。九月,府谷风霾昼晦。七年十月,东明昼晦。十二年春,乐亭风霾昼晦。十三年七月,高邑大风霾昼晦。八月,邢台风霾。十四年二月,阳城黄霾蔽天,屋瓦皆飞。十六年四月朔,万州昼晦。   康熙元年正月朔,长兴昼晦。九月,昌黎风霾。二年正月,蕲州昼晦。四年正月朔,萧县昼晦。四月辛亥,临邑昼晦。七年二月,咸宁昼晦。十二年七月,乐亭风霾。十三年二月,咸阳大风霾十馀日。三月,朝城昼晦。十四年三月二十六日,冀州起异风,自巳至戌,黄霾蔽天,屋瓦皆飞;怀安、西宁大风霾昼晦;玉田大风,扬沙拔木,阴霾竟日。十五年五月,贵州昼晦如夜。十六年春,清河风霾四十馀日。二十三年四月朔,朝城昼晦。七月望,壁山昼晦。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三日,文安大风霾,昼晦如夜;武邑黑风昼晦。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七日,郓城黑风昼晦。二十七年四月朔,西宁、龙门、延安、文县同日昼晦。二十九年三月十九日,广宗风霾,红、黄、黑、白互变。四月初五日,西宁昼晦。三十年三月初四日,宁阳大风昼晦。三十一年正月朔,广宗昼晦,青州、沛县、丘县大风昼晦。二月朔,丘县大风赤霾昼晦,广宗昼晦。三十二年二月十七日,丘县大风霾,空中望之如火。十八日,桐乡大风霾。十九日,湖州大风霾。三十三年四月朔,保安州昼晦。三十四年四月,肃州昼晦。三十五年正月,静乐昼晦。二月十八日,定陶黑风,触器有光,行人不辨咫尺。三十六年三月朔,靖远昼晦。三十七年四月,龙门昼晦。四十二年五月二十二日,巩县大风昼晦。四十四年五月十八日,利津、阳信昼晦。四十五年正月十二,商河狂风昼晦。四十七年六月二十五日,凉州昼晦如夜。四十八年六月,东昌大风霾蔽天。四十九年三月初七日,中★昼晦者四日。六月初二日,什邡昼晦。五十年五月壬子,诸城昼晦。五十一年二月癸亥,东平、东阿大风,色红黑,自申至亥方止;阳穀黑风昼晦;郯城、莘县大风霾。三月十六日,钜鹿风霾如火,昼晦如夜。六月十日,恩县赤霾蔽天,咫尺不辨人物。十一月二十一日,宿州昼晦。五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井陉风霾蔽天,昼晦。五十五年五月,寿光、临朐大风昼晦。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新乐大风昼晦。五十九年五月二十六日,青城大风昼晦。六月,太平大风霾。六十年夏,丘县大风霾连日。六十一年七月,元氏、沁州大风霾。   雍正元年三月,青州风霾。四月初七日,献县风霾昼晦;恩县夜起大风,飞石拔木,有顷黑霾如墨,良久复变为红霾,乍明乍暗,逮晓方息;泰安大风霾昼晦。十一日,高密、高苑大风霾昼晦。十七日,邢台、元氏大风霾拔木。八月初八日,掖县大风霾昼晦。二年二月初六日,元氏大风霾。八年正月十一日,高苑大风霾昼晦。   乾隆二年二月初五日,济宁、钜野风霾昼晦。三年正月十四日,武宁昼晦。五年五月,高邮大风霾。八年三月,赣州昼晦。十年三月,蒲台大风昼晦。十七年四月十八日,祁州、新乐风霾损禾。十九年三月朔,庆阳昼晦。二十四年秋,芮城大风霾。二十五年二月初十日,宜昌昼晦。五月朔,昌乐昼晦。二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南陵昼晦。三十二年二月初二日,范县昼晦。二十四日,南宫大风昼晦。三十三年二月,潞安大风昼晦。三十六年二月朔,太原大风昼晦。初二日,高邑大风霾昼晦。三十八年二月初八日,滕县大风霾五色,昼晦。三十九年春,南宫多风霾。四十九年二月初二日,菏泽风霾昼晦。五十年二月二十五日,临清昼晦。四月十八日,南宫、枣强大风霾昼晦。   嘉庆元年三月二十六日,宜城昼晦。二年四月十四日,灤州大风霾昼晦。三年二月二十九日,灤州、昌黎昼晦。十一年十一月,滕县大风五色,昼晦。十二年二月,武强大风霾,色黄,复黑赤。三月十二日,东光大风霾。十五年正月十七日,临邑、章丘、新城风霾昼晦。二十七日,滕县昼晦;南乐大风霾,平地积沙二寸许。二十三年四月,清苑、定州、武强、无极、唐山、临榆大风霾昼晦。二十四年四月朔酉刻,京师昼晦。   道光三年六月朔,枣阳昼晦。四年六月癸巳,沂水昼晦。六年二月二十二日,武强大风霾,昼晦如夜。二十四日,南宫大风霾昼晦凡三日,济南风霾昼晦。十年三月二十八日,中★昼晦。十一年七月十八日,曹县昼晦。十四年五月十二日,即墨大风霾。十六年正月朔,乐亭风霾。十七年二月甲子,灤州昼晦。十九年三月初六日,元氏大风霾。二十年六月,抚宁昼晦。二十二年六月朔,太平、黄岩、湖州昼晦。二十九年,云梦自正月至五月昼晦凡五阅月。三十年正月,嵊县风霾十馀日。   咸丰元年五月丙午,灤州大风昼晦。二年二月,蓬莱大风昼晦。三年三月十四日,灵州昼晦,翼日始明。五年四月,灤州狂风昼晦。六年四月,南乐昼晦。七年四月初二日,景宁大风昼晦。十一年四月初四日,曹县红霾昼晦。   同治元年二月二十六日,霑化风霾日曀。三月初三日,武强风霾昼晦。二年二月,崇阳大风昼晦。三年六月,菏泽大风昼晦。四年正月十四日,枣阳昼晦。五年正月二十八日,霑化大风霾。九年正月二十五日,霑化大风霾日曀。十一年七月,灤州大风霾。十三年四月,曹县大风昼晦。   光绪三年八月十五日,菏泽、曹县大风昼晦。十年五月十三日,兴山昼晦。二十年二月二十七日,甘州大风昼晦。二十八年四月初四日,曲阳大风昼晦。三十一年,邢台昼晦。   顺治四年九月,新安桃李华。五年秋,太谷桃李华。六年冬,德平桃李华。七年九月,阶州桃再华。十月,铜陵桃李华。十一年九月,广平桃李华。十三年冬,湖州桃李华。十五年十月,宁乡桃李华。十七年冬,唐山牡丹华。   康熙二年十月,通州桃李华。四年十二月,德清吉祥寺牡丹开数茎。六年冬,宁津桃李华。七年秋,肥乡桃李华。八年十一月,西充桃李华。十年八月,唐山海棠华,高邑丁香华。十一年九月,湖州桃李华。十七年十月,阳高桃李华。二十六年八月,新城桃李海棠华。三十年冬,潜江桃李华。三十六年七月,孟县、平定桃李华。三十八年三月,石阡府学宫桂再华。四十三年冬,曲沃桃杏华。四十六年十月,琼州海棠再华。五十四年冬,蒲台李华。五十六年十月,宁津牡丹华。六十年冬,揭阳桃李华。   雍正三年冬,顺德桃李华。八年冬,通州桃李华。九年冬,高淳桃李华。十年八月,通州桃李华。十三年七月,清河李再华。   乾隆三年秋,曲沃桃李华。七年冬至日,崇明牡丹开。九年冬,桐乡桃李华。十年八月,宁津桃李华。十三年五月,玉屏梅花盛开。十四年八月,镇海杏再华。十六年九月,分宜高林寺牡丹开。十八年九月,新安县署牡丹开花一★,十月又开十★,历月不萎。九月,太原桃李华。二十年春,普安州桂花盛开。二十四年九月,潞安桃李华。三十年九月,高邑桃李华。三十三年九月,和顺桃李华。四十三年九月,新城桃李华。冬,石门桃李华。四十六年九月,临邑桃李华。四十九年十月,桐乡凤鸣寺牡丹开二花,单瓣紫色。十一月,金华桃李华。五十年秋,通州杏再华。六十年十二月,乐清桃李华。   嘉庆四年九月,邢台桃李华。六年八月,陆川桃李华。   道光三年九月,兴国桃花盛开。九年十月,宜城桃李华。十七年冬,望都、清苑桃杏华。二十二年十月,崇阳桃李华。二十四年九月,滕县桃李华。二十五年十月,锺祥桃再华。二十九年秋,馀姚桃花盛开。三十年九月,竹山桃李牡丹华。   咸丰元年秋,贵溪桃李华。十月,郧县桃李华。四年冬,松滋桃李华。五年十一月,武昌桃李华。九年秋,崇阳桃再华。十月,宜昌桃李华。十年九月,嘉兴桃李华。十一月,麻城桃再华。   同治元年十月,襄阳桃李华。二年冬,通州桃李华。四年冬,房县桃李华。八年冬,黄安桃再华。十二年九月,惠民桃李华。   光绪元年十一月,庄浪桃杏华。四年冬,武昌、光化桃李华。五年冬至时,高淳★花齐放,宛如春色。六年七月,归州桃李华。九月,苍溪桃再华。九年冬,兴山桃李华。十二年九月,南乐杏再华。二十四年十月,南乐桃李华。三十二年秋,靖远桃李华。三十四年八月,固原桃李华。   顺治十七年八月,玉屏黑蟲蔽山,草木皆尽。   康熙十年秋,潮州蟲生五色,大如指,长三寸,食稼。十一年七月,杭州雨蟲,食穗。十二年七月,万载蟲食禾。十三年三月,宁都屋上有生黑蟲者,★人甚痛。十七年七月,崇明出两头蟲,首尾皆喙,啮草如刈。十九年六月,婺源青蟲害稼。二十年二月,郧阳蟲灾。二十一年五月,金华蟲灾。二十二年四月,恩施蟲灾。二十三年五月,渠县有蟲数万斛,似蝗,黑色,头锐,有翅,嗅之甚臭。二十七年七月,苏州、青浦蟲灾。二十九年四月,沁水白黑蟲食禾,结茧。三十年三月,万载青蟲食禾。三十六年,遵化州生蟲,似槐蟲而黑,食稼几尽。三十九年,贵县生蟲,食豆。四十二年,昭化有蟲如蚕,食禾。四十五年二月,房县蟲食禾。夏,霑化有蟲似螳螂而金色,识者曰,此苍诸也,见则岁凶。四十九年五月,井陉五色蟲生。五十六年,鹤庆蟲食禾。五十七年夏,新乐生蟲,青色,伤禾。   雍正二年七月,镇海麦茎生蟲,头红身黑,状如蚕。十年秋,清河禾生蟲,形似蛆,有毛,红色。   乾隆十七年八月,仁和蟲食稼。二十年春,临安蟲灾。二十一年六月,景宁有白蟲无数自南来。二十三年秋,海宁雨蚕。二十四年八月,武邑有蟲食禾根。三十年十月,嘉兴蟲灾。三十八年春,青浦河水生蟲,色红,状如蜈蚣,长三四寸,昏暮始见。六十年正月,平度蟲灾。   嘉庆九年夏,洛川蟲伤禾。   道光五年七月,滕县生五色蟲,食禾殆尽。   咸丰元年六月,崇阳蟲灾。九年五月,苏州禾田中出蟲,名曰稻★。   同治四年秋,秀水有青蟲如蚕,喙黑,卷叶作网。十三年九月,嘉兴田禾生蟲,食根,似黑蚁,蜂腰,六足,有须。   光绪二年八月,宁津蟲伤稼。十四年春,泰安蟲灾。   顺治元年二月,莱阳民家牛产犊,一体二首。二年二月,交城民家牛产一犊,遍体鳞甲。十年,文县民家牛产两麟。十六年,定州民家牛产麟。   康熙五年,南昌民家牛产麟。十三年七月,巫山民家牛产一犊,三目四耳,舌端有鈌,胸列四蹄,脊后分为二身,各二蹄一尾。十五年,池州民家牛产犊,二首八足。十七年六月,镇洋民家牛产犊,两头。二十八年九月,馀姚北乡民家牛产麟,狼项、马足、★身,遍体鳞甲,金紫相错。三十八年,景宁民家牛产麟。   雍正七年,镇海民家牛生一犊,遍体鳞纹,色青黑,颔下有髯,项皆细鳞。十一年五月,盐亭民家牛产一麟,高二尺五寸,肉角一,长寸许,目如水晶,鳞甲遍体,两脊傍至尾各有肉粒如豆,黄金色,★身,八足,牛蹄,产时风雨交至,金光满院,射草木皆黄。十三年二月,绵州民家牛产一犊,首形如龙,身有鳞纹,无毛,落地而殇。   乾隆四年,盛京民家牛产麟。五年,寿州民家牛产麟,一室火光,★以为怪,格杀之,剥皮,见周身鳞甲,头角犹隐ю也;荆州民家牛产麟,遍体鳞甲。二十二年,崇明见三足牛,前一后二。   嘉庆元年,遂安民家牛产麟。二年,平度州民家牛产麟。五年,白河县民家牛产一犊,两首双项,剖腹视之,心赤有二。   道光十二年,永嘉民家牛产犊,两首。   咸丰二年,潜江民家牛产犊,两首。七年,黄岩民家牛产犊,四首。   同治九年,莘县民家牛产犊,两首。   光绪十九年,太平民家牛产麟。七年,京山民家牛产犊,三足,前二后一,识之者谓之豲。三十四年,皋兰民家牛产犊,两首。   顺治元年九月,翼城地震。冬,石首地震。二十二年,祁县地震三次。三年十月十日,石埭地震。四年四月,全椒地震。五年三月甲辰,泾阳、三原、临潼、凤翔地震;戊辰又地震。四月二十四日,榆社地震。八月,潞安地震有声。六年正月,南乐地震。二月初六日,陆川地震。四月,高平、阳城地震。七年八月初十日,高淳地震。八年正月丁卯,苏州、昆山地震。六月,高平地震。九年正月元旦,潜江、太湖地震。十五日,贵池地震,屋瓦皆飞,江波如荡。二月十五日,池州、颍上、阜阳、五河、全椒地震。二十四日,宿松地震。二十六日,铜陵地震。七月,赣榆地震。九月,霍山、六安地震。十年正月,庐江地震。六月乙卯,镇洋地震。七月,海丰地震。九月,乐陵地震。十月二十一日,贵池地震;二十四日复震。十一月二十三日,五河地震。十一年正月朔,潜山、望江、石楼、贵池、铜陵、舒城、庐江地震。五月,庐江又震。四月初六日,萧山地震。五月初八日,宝鸡、定远、沔县地震,坏屋压人。六月,兴安、安康、白河、紫阳、洵阳、兰州、巩昌、庆阳等处地震,声如雷,坏民舍,压死人畜甚★。八月初五日,阳穀、东昌地震,次日又震。初八日辰刻,朝城地震,申刻复震。十二年正月初七日,阳湖、营山地震。二月庚申,昆山、娄县地震。十三年三月初八日,中部地震。十四年三月朔,成都、威州、汶川地震。二十五日,西充地震,次日复震。七月,富阳地震。十五年二月二十四日,惠来地震。五月二十三日,武进地震。八月二十三日,苏州、昆山、上海、青浦地震。十一月,安塞地震有声。十六年正月二十八日,镇平地震。二月初八日,揭阳地震。七月十七日,石埭、贵池地震,声如雷。十七年八月,曹县、兗州地震。十二月二十三日,雒南、商南地震。十八年正月,兗州地屡震。   康熙元年正月二十五日,伏羌地震。三月初四日,西宁、龙门、宣化、赤城、保安州等处地大震,人皆眩仆。六月十七日,太平地震。七月十一日,苍梧、容县、岑溪地震。十一月二十二日,威县地震。二年正月二十五日,锺祥地震,次日复震。五月二十一日,咸宁地震。六月望日,东安地震。十二月,鹤庆地震。三年三月初二日,保安州、龙门地震。初三日,怀来、灤州地震。五月,开平地震。八月十七日,莱阳地震。二十三日,安邑、解州地震。九月丙子,昆山地震。十一月二十一日,顺德地震。四年二月初四日,平阴地震。三月初二日,京师地震有声。初四日,景州地震。四月十五日,灤州、东安、昌平、顺义地震二次,房垣皆倾。七月十七日,大城地震。五年二月二十二日,开平地震,次日又震。三月初八日,交河地震。七月十七日,虹县地震,城倾数十丈,民舍悉坏。九月二十六日,揭阳地震。十二月丁未,苏州地震。六年正月初四日,阳春地震。四月十二日,揭阳地震。六月十七日,庆云地震。八月十四日,邢台、内丘地震,声如雷。九月二十三日,永年、威县地震。七年四月,金华地震。五月癸丑子时,京师地震;初七、初九、初十、十三又震。六月十七日,上海、海盐地震,窗廊皆鸣;湖州、绍兴地震,压毙人畜,次日又震;桐乡、嵊县地震,屋瓦皆落。十八日,香河、无极、南乐地震,自西北起,戛戛有声,房屋摇动。十九日,清河、德清地震有声,房舍皆倾。七月二十日,钱塘地震。二十五日,潜江地震。八年九月甲午寅时,京师地震有声。九年四月初六日,安县地震。五月初七日,揭阳地震。七月己未,吴江、震泽地震有声。八月初七日,开建、安丘地震。十一月冬至前一日,邹县地震。   十年九月初九日,保安州地震。十一年三月初三日,阳曲地震。五月丙寅,沛县、高密地震。六月二十四日,高唐地震。七月二十八日,广平地震。八月癸亥,苏州地震。九月丁亥,平乐地震。十二年二月十二日,庐州地震,声如雷,屋舍倾倒。四月初四日,临县、高淳地震。七月二十三日,宝坻、霸州、万全地震。九月初九日,怀安、赤城、西宁、天镇、绍□、德阳地震。十二月,湖州地震。十三年二月初七日,保德州地震。八月三十日,陇州、怀安地震。九月初九日,府谷地震。十四年六月十二日,曹州府属各州县同时地震。十五年七月十五日,婺源地震。十一月初四日,苏州地震有声。十六年五月十四日,合浦地震。六月,阶州地震,数日乃止。十七年四月初五日,苏州、镇洋、上海、青浦、崇明地震。初七日,海盐地震,屋瓦倾覆。七月二十八日,京师地震。十月初五日,安平地震。十八年三月二十三日,镇洋地震。六月朔,荣成、宁海、文登地震。二十八日,滨州、信阳、海丰、霑化地震。七月初九日,京师地震;通州、三河、平谷、香河、武清、永清、宝坻、固安地大震,声响如奔车,如急雷,昼晦如夜,房舍倾倒,压毙男妇无算,地裂,涌黑水甚臭。二十八日,宣化、钜鹿、武邑、昌黎、新城、唐山、景州、沙河、宁津、东光、庆云、无极地震。八月,万全、保定、安肃地屡震。九月,襄垣、武乡、徐沟地震数次,民舍尽颓。十月,潞安地震。十一月,遵化州地震有声如雷。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琼州地震。十一月,庐陵地震,有声如雷。   二十年春,永嘉、乐清地震。七月十七日,琼州地震。八月十一日,东流地震有声。九月,贵州地震。十月初十日,平远州、潞城地震。十一月初三日,东流、府谷地震。二十一年十月初五日,襄垣地震。初六日,潞安地震。初十日,介休地震,民舍多倾倒。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龙门地震。七月初五日,定襄地震,压毙千馀人。十月初五日,保德州地震,人有压毙者。十一月朔,琼州地震。二十三年五月,封川地震。十月初五日,普州地震。十一月初七日,合浦地震。二十四年二月庚子,永安州、平乐地震。十二月二十四日,蓬莱、福山、文登地震,越二日又震。二十五年七月十七日,宜都、宜昌地震。十月初五日,井陉地震。二十六年九月丁亥丑时,京师地震。十月十六日,蓬莱、栖霞地震,声如雷,月馀乃息。十二月朔,无为地震。二十七年四月,临潼、咸阳地震。二十八年正月十八日,琼州、陆川地震;三月初十日又震。六月朔,荣成、文登地震。二十九年二月,杭州地震。七月,临汾、襄垣地震。九月,襄陵地震。   三十年三月十六日,庆云地震。三十二年三月十九日,海丰地震;二十日又大震,坏民舍。三十三年二月初八日,巢县地震。八月,鸡泽地震。三十四年正月朔,琼州、雷州、全州、柳城地震。十五日,巢县地震。四月初六日,光化、滕县、恩县、丘县、徐沟、太平、真阳、盂县、交城地大震;临汾、翼城、浮山、安邑、平陆震尤甚,坏庐舍十之五,压毙万馀人。八月,平原地震。三十五年正月二十一日,巢县地震。三月十五日,南陵地震。四月甲午,沛县地震。九月辛巳,京师地震。三十六年正月朔,巢县地震;三月三日又震。三十九年三月十六日,贵州地震。十八日,黄冈地震。四月,阳江地震。   四十年三月十二日,长子地震。四十一年正月,鹤庆地震。十一月乙酉,京师地微震。十二月二十三日,琼州地震。四十三年七月十三日,泾阳地震,压毙人畜无数。八月二十日,东光地震。四十四年正月十三日,平遥地震。八月丁酉,京师地震。九月十六夜,庆云地震。四十五年二月丙辰,京师地微震。四十六年七月初四日,苏州地震。十月,兴宁地震;十一月又震。四十七年正月朔,曲沃地震。五月十七日,嘉定地震。六月十二日,凤翔地震。九月十二日,宁陕地震。十三日,永年地震。十月十一日,丘县地震。四十八年九月初二日,保德州地震。十二日,凉州、西宁、固原、宁夏、中★地震伤人;靖远大震,塌民舍二千馀间,城墙倒六百六十馀丈,压毙居民甚多。四十九年三月十四日,灵台、环县地震。八月初三日,黄冈地震。   五十年九月十一日,景宁地震。十月十一日,平乐地震。五十一年九月十二日,庆元、江浦地震;十一月又震。二十五日,高淳、仪徵、丹阳地震。五十二年四月,栖霞地震。七月,全蜀地震。五十三年三月十四日,宁州地震。九月初八日,湖州地震。五十四年正月十四日,镇海地震。五月二十一日,岐山地震。五十五年二月,曲沃地震。八月,枝江地震。五十六年五月二十八日,公安、石首、枝江地震。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七日,翼城地震。六月初八日,海阳地震。五十八年春,泰安地震。五月十一日,盩厔、丹阳地震。六月朔,德州、阳信、霑化、广灵地震。七月十六日,榆次、怀来地震;八月复震,民居倒坏无数;密云、东安地震,有声如雷。六十年六月初八日,青城地震。六十一年八月初四日,江安地震。十一月,顺德地震。   雍正三年十月,环县地震,坏庐舍。四年六月二十一日,宜昌地震。八月,平乡地震。五年五月二十日,锺祥地震。六年二月初五日,吴川地震。五月,横州地震。八月,蔚州地震。七年六月十七日,德州地震。八月十三日,富川地震声如雷。八年四月十六日,宜昌地震。八月十九日,京师、宁河、庆云、宁津、临榆、蓟州、邢台、万全、容城、淶水、新安、东光、沧州同时地震。十月二十六日,上海地震。二十八日,苏州、震泽、娄县、青浦地震。十一月二十八日,嘉兴、湖州、桐乡地震。九年九月初二日,海阳地震;二十二日又震。十月,泰州地震。十一月初八日,海州地震。二十一日,普宣地震。十年正月初三日,西昌县,会理州、德昌、河西、迷易三所地震。十一月,通州地震。十一年七月十八日,海阳地震,十一月,黄冈地震。十二月,宜昌地震。十二年二月,浦江地震。六月十六日,铜陵地震。十月十三日,潮阳、海阳地震。十二月初一日,清远地震。十三年七月十七日夜,富川地震。二十日,桐乡地震,有声如雷。九月,庆远府属地震。十一月,光化地震。   乾隆元年七月朔,临清地震。初七日,定陶地震。十五日,平原、夏津地震。十一月二十四日,黄山、福山、文登、荣成地震。二年五月初十日,宜昌地震有声。七月二十五日,鸡泽地震有声。九月初七日,高平地震。十月二十四日,长子地震。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芮城、襄垣、安邑、安定、绥德州、天镇地震。二十五日,靖远、庆阳、宁夏、平罗、中★地震如奋跃,土皆坟起,地裂数尺或盈丈,其气甚热,压毙五万馀人。四年三月二十四日,昌化地震。十一月二十四日,岐山地震。五年三月,万全地震。八月,赤城、怀安地震。十一月二十四日,清润地震声如雷,是夕连震八九次,屋舍倾圮。六年十一月,正宁地震有声。八月二十四日,昌化地震。九年正月,光化地震。十年四月初四日,浮山地震。五月初六日,高淳地震。十一年五月,增城地震有声。六月丁丑,京师地震。十月,广济地震有声。十二年三月初九日,鹤庆地震。十月壬午,同官地震。十三年五月,历城、长山地震。十月,环县地震。十四年正月初三日,鹤庆地震;十三日又震;二十九日复震。三月二十八日,苍梧地震。十五年十二月庚午,同官地震。十六年二月,奉议州地震。十七年二月,崖州地震;四月又震。四月初四日,嘉兴、湖州、桐乡地震。九月十二日,惠来地震。十八年八月,兗州地震。十九年四月,庆元、太原地震。五月,苍梧地震。二十年十一月,娄县、青浦地震。十二月庚子,苏州、湖州、桐乡地震,屋瓦皆鸣。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荆门州地震,声如雷。五月十四日,青城地震,声如雷。九月朔,阳信地震。十月十六日,青浦、桐乡地震。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歙县地震;次日复震。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永平地震,声如雷。二十四年九月初五日,象州地震。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潞安、长子地震。二十六年三月十一日,嘉兴地震有声。二十八年五月甲申,苏州、湖州地震。二十九年正月丁巳,苏州、湖州地震。五月二十八日,溧水地震。十月初二日,南宫地震。三十年正月甲寅,苏州地震。二月十一日,文登、荣成地震。七月初一日,凤翔地震;十八日又震。伏羌地大震,倒塌屋舍二万八千七百馀间,压毙七百七十馀人。三十一年十一月初二日,南宫地震。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二日,临潼地震。六月二十日,文登、荣成地震。七月二十五日,南宫地震。十月十六日,婺源地震。三十三年二月,南陵地震。三十四年六月二十五日,苍梧地震。七月十一日,吴川地震。八月初七日,苍梧地又震。十二月二十日,武进、潜山、合肥地震。三十五年正月,溧水地震。十二月二十二日,麻城地震。三十六年七月十五日,庆云地震。三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临清地震。二十九日,陵川地震。三十九年九月,青浦地震。十月,东阿地震。四十年十一月十一日,陵川地震。十二月二十八日,屏山地震。四十二年四月初七日,祁县地震。四十三年三月,光化地震。九月九日,吴川地震,有声如雷。初十日,陆川地震,次日又震。四十四年八月二十日,湖州地震。四十六年三月十六日,乐清地震。四月十六日,瑞安地震。四十七年六月庚寅,苏州地震。四十九年十一月,光化地震。五十年三月初八日,永昌地震。六月初五日,武城地震。八月初十日,黄县、文登地震。五十一年五月十一日,盐亭、遂宁地震。五十四年三月十七日,嘉兴地震;二十日又震。九月二十日,潼关地震,坏民舍,人有压毙者。五十五年正月初八日,济南地震。八月二十四日,乐清地震。十月初六日,文登、荣成地震。五十六年正月初九日,济南地震。二月二十一日,吴川地震有声。五十七年五月癸卯,苏州、湖州地震。五十九年正月,武强地震。三月,临邑地震。六十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嘉善地震。   嘉庆元年正月,乐清地震,地裂,涌黑水。二月,诸城地震。二年六月十三日,灤州地震。三年八月,嘉善地震。四年正月二十五日,文登、荣成地震。十二月,临榆地震。五年二月二十六日,昌黎地震。七年九月,崇阳地震。八年二月,紫阳地震。十一月,宜春地震。十年二月十二日,灤州地震。六月六日,邢台地震,有声如雷。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黄县地震。十八日又震。十二年四月初十日,宁津、东光地震。九月十二日,麻城地震。十三年九月,庆元地震。十五年十月十五日,缙云地震。十六年二月二十三日,永嘉、乐清地震。四月初九日,文登地震。八月初十日,打箭炉、百利、甘孜、绰倭地方地震,震毙夷、民四百八十一人。十八年六月,安定地震。八月,郧县地震。九月十一日,永嘉地震。十月初二日,平乐地震有声。二十年四月十九日,光化地震。七月朔,宁津、东光地震。九月十一日,乐陵地震;越十日又震;宣平、三原地震。十月二十一日,湖州地震。二十一年六月十四日,东光地震。秋,均州地震。二十二年四月初八日,文登、荣成地震,声如雷。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滕县地震。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五日,贵阳地震。九月,缙云地震。十月十二日,黄县地震;十六日又震。二十五年正月十九日,镇番地震,声如雷。四月,贵阳地震。六月二十二日,南宫地震。   道光元年三月晦日,抚宁地震。六月,紫阳地震。三年三月,宜都地震。六月,文登地震。七月,定远地震。四年十一月十四日,枝江地震。五年六月,保康地震。六年正月晦日,章丘地震。二月二十四日,枝江地震。四月初四日,宜昌阎家坪裂五尺许,广四丈馀。六月,贵阳地震。七年二月,郧县地震。七月,宁津地震。十月,章丘、新城、长清地震。八年八月,兴山地震。十月二十三日,黄县地震。九年五月初四日,宜城地震。十月二十二日,博平、莘县地震;青州、临朐地震,十馀日方止,民舍倾倒,压死数百人。二十三日,黄县、即墨、平度、滕县、长清、章丘地震。十年四月二十二日,南宫、平乡地震。闰四月二十二日,元氏、新乐、荷泽、曹县等处同时地震,房舍倾圮,人有压毙者。十月十六日,武定地震;二十四日又震。十一月朔,黄安地震有声。十一年三月,抚宁地震。四月,临邑地震。九月,武进地震。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临邑地震。十三年四月十八日,定远渔渡壩陷十馀丈。十月二十四日,郧县地震。十五年七月初三日,高淳地震。十七年十月辛亥,临朐地震。十八年二月,兴安地陷,水涌如塘。十九年九月乙卯,青浦地震。戊戌,武进地震。二十年正月二十三日,随州地震,屋瓦皆动。二十二年正月十四日,高淳地震。九月,即墨地震。二十三年三月初八日,栖霞地震。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五日,宁海地震。十月壬戌,青浦地震。二十五年六月辛丑,青浦、苏州地震。十月十四日,嵊县地震,屋舍摇动。二十六年五月十一日,嵊县地震。六月十二日,湖州、定海地震。十月丁巳,青浦地震。二十七年十月辛亥,苏州地震。二十八年六月十四日,永嘉地震。十一月初七日,缙云地震。二十九年三月初五日,抚宁地震。三十年三月二十八日,枝江、松滋地震。   咸丰元年正月甲辰,青浦地震。二月,江陵、公安地震。五月,黄安地震。六月朔,泸溪地震。二年四月十二日,应山地震。十八日,中★地震,涌黑沙,压毙数百人。十月初六日,黄岩、太平、嵊县地震。十一月壬子,苏州、青浦地震。三年正月,黄岩地震,是年屡震。三月辛亥、壬子,苏州地震;辛酉又震。四月初五日,通州地屡震。二十三日,元氏地震。七月,景州地震。四年五月,安福地陷,广数丈,深不可测。九月朔,江陵地震。十二月初四日,锺祥地震。五年正月辛酉,青浦地震;九月戊寅又震;十月辛卯又震。十二月朔,栖霞地震。初五日,黄县地震。六年五月初六日,来凤地震,武昌县百子畈地裂。七年四月,兴国地震。九月,铅山地震。十月,永丰地震。十二月二十六日,蓬莱地震,有声如雷,自是屡震。八年正月二十七日,蓬莱地复震,十馀日始止;自七年至八年,凡震三十馀次。十二月,宜黄地震。九年三月,恩施地震。十年七月初八日,枝江地震。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栖霞地震。八月朔,宁远地震。   同治元年六月十二日,应城地震有声。三年三月庚午,青浦地震。四年正月二十九日,锺祥地震;二月初四日复震。五年八月十三日,景宁地震。九月十四日,青田地震。六年二月初一日,锺祥地震。三月十五日,江陵地震。八月,太平地震;十二月又震。七年六月初三日,均州、光化、郧县地震。七月初三日,随州安全岩地陷水涌。十年四月,襄阳地震。十一年六月十九日,高淳地震。八月十九日,嘉兴、柏乡地震。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肃州地震。十三年三月二十日,霑化地震。   光绪元年九月,皋兰地震。三年六月丁亥,青浦地震。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襄阳地震。五年五月初十日,陇右诸州县同时地震。十二日,光化地震。十三日,京山地震。六年十月,光化地震。七年四月,太平地震;五月又震。十月二十日,东光地震;二十五日复震。礼县地震,震毙四百八十人,倾倒民房四千有奇,牲畜无算。十一月初二日,西宁丹噶尔地震。八年二月初八日,西利地震。七月,南乐、望都地震。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宁津地震。十年十月二十二日,东光地震。十一月二十九日,西利地震。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武昌地震。十三年十二月甲戌,河州地震。十四年五月初五日,霑化、灤州地震。十五年八月,灵川地震;九月又震。十六年正月二十八日,西宁地震。十九年四月十九日,西宁地震,倾圮民房二百馀间,人多压毙。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四日,山丹地震。二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兰州地震。二十七年春,静宁州地震。二十八年十二月除夕,永昌地震。二十九年五月二十九日,曲阳地震。   顺治元年十一月十二日,盐亭山崩。三年四月,河源桂山崩。六年四月,两当山崩,压毙人畜无算;兰溪大慈山崩。七年六月,武昌马山崩。八年四月二十六日,黄县莱山巨石崩,声闻数里。六月,安丘土山裂丈馀,广二尺馀,深不可测,翼日乃合。八月己巳,同官王益山崩。九年五月,马平槎山崩。十六年秋,成都霪雨,锦屏山崩。   康熙元年秋,萧山大雨,小山崩;平陆山崩;霪雨,四明山崩;两当暴雨,山崩。二年七月,河州大雷雨,井沟山崩,压死居民二十馀口。九月,灌阳大营山崩。六年四月二十一日,开建大紫山崩;台州临海大雨,山崩。十五年七月辛丑,同官济塞山崩,压死四十馀人。十九年八月初二日,平湖雅岩裂。二十年正月,天台方山崩。五月十二日,宣平大莱山陷。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保德州康家山崩。四十一年秋,宝鸡霪雨,山崩。四十二年四月初六日,太原奉圣寺山移数步。四十七年,保县熊耳山崩。   雍正七年三月,崖州南山崩。八年五月,兴安大雨,山崩;狄道凤台山崩。十年六月,富川西岭山崩数处。   乾隆四年十一月十四日,泰安县北山崩。十年七月十二日,百泉山崩,压毙二十五人。十五年五月,英山岩崩裂。六月,棠阴大雨,西北山崩。十六年二月,奉议州东咘露村山崩裂,有声如雷。六月十二日,秦州仁寿山崩。十七年二月,忻城山崩,有声如雷。二十一年八月,秦州邽山崩。三十八年五月,庆元白马山崩。三十九年六月,云和大雨,山崩,压毙四人。四十一年十二月,云和五树庄山裂数百丈。五十七年五月,宜黄山崩,压毙数十人。六十年四月,庆元盖竹山崩。   嘉庆五年六月二十一日,义乌霪雨,山崩。二十三日,金华大雨,山崩。九年正月,新城北屯山崩。二十三年七月初五日,狄道州东山崩,压陷田地三十馀亩。八月,永嘉大雨,西山崩,陷地丈许。二十四年五月,东湖山崩。   道光元年夏,新昌上方源山裂。三年七月甲戌,苏州玉遮山裂。四年六月,定远五塊石山崩,坏市廛民舍。六年六月,宜昌大雨,山崩。十一年六月,狄道州黎家洼山崩,压毙二十馀人。十二年七月,汉城槐木沟岩崩。十三年四月十八日,招远罗岩崩一角,声闻数里。十四年正月十五日,麻城磨石冈巨石裂数塊,有声如雷。十五年六月,定远霪雨,母★硐山崩。十八年十一月,恩施山崩。二十四年九月,星子五老★右岩崩坠,有声如雷。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西宁县北川郭家塔尔山崩,南川田家寨山崩。七月,皋兰县山崩。十月,宜山崩。二十九年五月二十四日,黄冈大崎山裂数十丈,年馀渐合。   咸丰元年六月,礼县霪雨,山崩;袁家崖山崩裂,声震如雷,纵二尺许,横二百丈。十月,兴山仙侣山崩。二年六月朔,狄道马衔山裂;平河大雨,山崩,压倒民房无数。三年三月十六日,云和山裂二百丈。六月二十六日,景宁大雨,山崩,压毙七十三人。郧县青岩崩裂十馀丈;保康大山崩移十里许,毁田庐无算;永嘉大雨,龙泉村山圮覆屋,压伤十九人。四年七月,云和山崩,压毙三十馀人。五年四月,大通县塔破山崩。六年五月初八日,来凤大壩路猲甚山崩,压毙三百馀人。九月,松阳大雷雨,山崩数十丈。   同治四年七月,固原山崩;汉阳铺有平石宽长丈馀,高四尺,忽自行里许始止。十三年七月十二日,宣平北门山崩。八月十一日,西和西山崩,走入城中,压倒城垣二百四十馀丈,民房九十馀处,压死四十九人。   光绪元年正月朔,西宁西川阴山崩。七月,旧洮州东明山崩。三年六月,河州红崖山崩,压毙二百馀人,牲畜无算。五年五月,文县山崩。九年三月,光化马窟山裂。十二年六月,河州草领山崩。十九年五月,狄道州皇后沟山崩,压毙十三人。二十年二月二十七日,河州东八部兰山崩。二十二年二月,河州哈家山崩。二十三年八月,宁远大夫沟山崩。二十六年六月,漳县还山崩,静宁州南五台山崩,河州王家山崩。二十七年六月,皋兰五泉山、三台阁山崖崩。三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洮州泉古山崩。三十二年五月,洮州莽湾山崩。七月,芽坡山崩。三十三年五月,宁远小村槽山崩。   宣统元年六月十五日,秦州雒家川南山崩。   顺治五年三月,上海遍地生白毛。四月,娄县地生白毛。六年六月,杭州、嘉兴地生白毛。八月初三日,莱阳雨白毛。七年六月,苏州、镇洋、震泽、青浦地裂,生白毛。九年十月初四日,永嘉雨絮。   康熙七年六月,上海、海盐、湖州、平湖、宁波地生白毛,长尺许。七月,临安、馀姚地生白毛,长尺许。八月,永嘉、桐乡地生白毛。八年八月,开化县地生白毛。十月,义乌地生白毛。十四年三月,琼州地生白毛,长寸馀。十七年十月二十六日,镇洋雨白毛如雪片。四十六年,太平地生毛。   乾隆二十八年,南陵地生毛,白质黑颖。二十九年五月,武进地生白毛,长数寸。四十一年,婺源地生白毛。   嘉庆十九年七月,青浦遍地生白毛如发。二十三年三月,宜城地生毛,或白或黑,长尺馀。   咸丰元年,江陵地生白毛,长三寸许。二年五月,青浦地生白毛。三年四月,武进地生毛。六年夏,青浦地生毛。七月,武进地生毛。九月,桐乡地生白毛。九年十月,武昌地生毛。   同治元年七月,高阳地生毛。四年六月,罗田遍地生苍白毛,长三寸许;即墨地生毛。五年十一月,潜江地生黑毛,长三寸;江陵地生毛。六年三月,德安地生毛。八月,京山地生毛,或黑或白,长尺馀。十月,随州地生白毛。七年春,应山地生毛。夏,黄安地生毛。   光绪四年冬,光化地生毛。   顺治元年春,荆门大饥。冬,郧县大饥。二年,枣阳、襄阳、光化、宜城大饥,人相食。三年,太平、瑞安、崇阳大饥。四年,苏州、震泽、嘉定、太湖、潜山、石埭、建德、宿松、江山、常山大饥。五年春,广州、鹤庆、嵩明大饥,人相食。夏,惠来、大埔、嘉应州、兴宁、阳春、梧州、北流大饥,斗米可易一子。冬,全蜀饥;六年,全蜀仍饥;灌阳、平阳大饥。七年夏,榆林、青田饥。秋,永宁州、襄垣、萍乡大饥。冬,阜平饥。八年春,平湖、袁州、萍乡、万载饥。夏,寿阳、静乐饥。九年春,苏州大饥。夏,黄陂、孝感、天门饥,民多为盗。十年夏,兴宁、长乐、博罗、阳江、阳春饥。冬,六安饥。十一年,临榆、乐亭、新乐饥。十二年夏,临川、沁州饥。秋,武邑、宁晋饥。冬,金华、东阳、永康、武义、汤溪五县饥。十三年春,琼州饥。秋,东安饥。冬,乌程、寿光饥。十四年,乐亭饥。十五年,永年、抚宁、昌黎、庆云、鸡泽、威县饥。十六年春,阳信、海丰、莒州大饥。夏,胶州饥。十七年夏,遵化州饥。秋,独山州大饥,民多饿毙。冬,灤州饥。十八年春,兴宁饥。夏,南笼府大饥。秋,临安饥。   康熙元年,吴川大饥。二年,合肥饥。三年春,揭阳饥。秋,交河、宁晋饥。四年春,曹州、兗州、东昌大饥。夏,惠来饥。秋,怀远饥。冬,乌城饥。六年,应山饥。七年,无极大饥。十年夏,海盐大饥。秋,临安、东阳大饥。十一年,永康、峡江、大冶饥。秋,遂安、汤溪大饥。十二年,乐亭大饥。十三年春,兴宁、镇平、京山大饥。十四年,东光饥。十五年春,大冶饥。夏,连平饥。十六年春,嘉应州大饥。夏,郧县、郧阳、郧西大饥。十七年秋,曲江饥。十八年春,真定府属饥。夏,兴宁、长乐、嘉应州、平远饥。秋,无为、合肥、庐江、巢县、博兴、乐安、临朐、高苑、昌乐、寿光大饥。冬,满城饥。十九年春,江夏大饥。夏,大同、天镇饥。冬,万泉、遵化州、沧州饥。二十年夏,儋州、永嘉饥。二十一年春,桐乡饥。冬,信宜、真定、保安州饥。二十二年春,宜兴饥。秋,单县饥。二十三年春,济宁州、剡州、费县饥。秋,巴县、江安、罗田饥。二十四年春,沛县饥。二十五年秋,恭城大饥。冬,★城大饥。二十六年,博兴大饥。二十七年秋,蔚州饥。二十八年春,高邑、文登饥。夏,潜江大饥。秋,龙门饥。二十九年夏,黄冈、黄安、罗田、蕲州、黄梅、广济饥。秋,襄垣、长子、平顺饥。三十年春,昌邑饥。秋,顺天府、保安州、真定饥。三十一年春,洪洞、临汾、襄陵饥。夏,富平、盩厔、泾阳饥。秋,陕西饥。三十二年夏,庆阳饥。秋,湖州饥。三十三年,沙河饥。三十四年,毕节饥。三十五年夏,长宁、新安、★城饥。秋,大埔饥。三十六年夏,广宁、连平、龙川、海阳、揭阳、澄海、嘉应州大饥。秋,庆元、龙南、潜江、酉阳、江陵、远安、荆州、郧西、江陵、监利饥。三十七年春,平定、乐平大饥,人相食。夏,济南、宁阳、莒州、沂水大饥。三十八年春,陵川饥。夏,婺源、费县饥。秋,金华饥。三十九年秋,西安、江山、常山饥。四十年,靖远饥。四十一年春,吴川大饥。夏,沂州、剡城、费县大饥。冬,庆云饥。四十二年夏,永年、东明饥。秋,沛县、亳州、东阿、曲阜、蒲县、滕县大饥。冬,汶上、沂州、莒州、兗州、东昌、郓城大饥,人相食。四十三年春,泰安大饥,人相食,死者枕藉;肥城、东平大饥,人相食;武定、滨州、商河、阳信、利津、霑化饥;兗州、登州大饥,民死大半,至食屋草;昌邑、即墨、掖县、高密、胶州大饥,人相食。四十四年,凤阳府属饥。四十五年春,汉川、锺祥、荆门、江陵、监利、京山、潜江、沔阳、郧县、郧西饥。四十六年秋,东流、宿州饥。四十七年,平乡、沙河、钜鹿饥。四十八年春,无为、宿州饥。夏,沂城、剡城、邢台、平乡饥。秋,武进、清河饥。四十九年,阜阳饥。五十年,通州饥。五十一年,古浪饥。五十二年春,苍梧饥,死者以千计。夏,长宁、连平、合浦、信宜、崖州、柳城饥。五十三年春,阳江饥。冬,汉阳、汉川、孝感饥。五十四年夏,临榆饥;遵化州大饥,人食树皮。五十五年春,顺天、乐亭饥。五十六年春,天台饥。五十七年,广济饥。五十八年春,日照饥。夏,静宁、环县饥。五十九年春,临潼、三原饥。夏,蒲县饥。六十年春,平乐、富川饥。夏,邢台饥。秋,咸阳大饥。冬,兗州府属饥。六十一年夏,井陉、曲阳、平乡、邢台饥。夏,蒙阴、沂水饥。秋,嘉兴、金华饥。冬,怀集饥。   雍正元年夏,通州饥。秋,嘉兴饥。二年春,蒲台大饥。夏,乐清、金华、嵊县饥。冬,英山饥。三年夏,顺德、胶州饥。冬,惠来饥。四年春,嘉应州饥。秋,澄阳江饥。五年冬,江陵、崇阳饥。七年,寿州饥。八年夏,肥城、武城饥。冬,铜陵大饥。九年春,肥城大饥,死者相枕藉;莒州、范县、黄县、招远、文登饥。夏,章丘、邹平大饥。冬,济南大饥。十年,崇明、海宁饥。十一年冬,上海、嘉兴饥。十二年秋,武进大饥。十三年秋,庆远府属大饥。冬,垣曲饥。   乾隆元年夏,海阳饥。三年秋,平阳饥。四年春,葭州饥。夏,砀山饥。五年,巩昌、秦州、庆阳等处饥。六年,甘肃陇右诸州县大饥。七年春,山阳饥。夏,宜都饥。秋,亳州饥。八年春,南昌、饶州、广信、抚州、瑞州、袁州、赣州各府大饥。夏,天津、深州二十八州县饥。九年,高邑大饥。十年,正定、赞皇、无极、★城、元氏等县饥。十一年春,霑化饥。夏,庆云、宁津饥。十二年,曹州、博山、高苑、昌乐、安丘、诸城、临朐饥。十三年春,曲阜、宁阳、济宁、日照、沂水饥。夏,福山、栖霞、文登、荣成饥,栖霞尤甚,鬻男女。十四年春,安丘、诸城、黄县大饥,饿殍载道,鬻子女者无算。十五年秋,广信饥。十六年春,福山、栖霞饥,民多饿死。夏,南昌、广信饥。冬,建德饥。十七年春,全州饥。夏,同官、洵阳、白河饥。冬,房县饥。十八年春,庆元饥。秋,郧县饥。十九年,罗田饥。二十年,溧水、通州饥。二十一年春,青浦、东流、湖州、石门、金华饥。夏,沂州、武城饥。冬,济南府饥。二十二年夏,博白饥。秋,掖县饥。二十三年春,翁源、苍梧饥。夏,日照饥。二十四年秋,陇右诸州县大饥。二十五年,平定、潞安、长子、长治、和顺、天门饥。二十六年,江夏、随州、枝江饥。二十七年春,济南饥。夏,枣强、庆云饥。二十八年夏,永年、永昌大饥。二十九年秋,东光大饥。三十年春,桐庐饥。秋,吉安、广信、袁州、抚州饥。冬,威远饥。三十一年,济南、新城、德州、禹城饥。三十二年冬,池州大饥。三十三年夏,沂水、日照大饥。三十四年,溧水、太湖、高淳饥。三十五年,兰州、巩昌、秦州各属大饥。三十六年夏,会宁、肥城大饥。秋,新城、宁陕饥。三十八年秋,文登、荣成饥。三十九年秋,秦州、镇番大饥。四十年,溧水、武进、高邮、南陵大饥。四十二年秋,陆川饥。四十三年,全蜀大饥,立人市鬻子女;江夏、武昌等三十一州县饥。四十四年春,南漳、光化、房县、随州、枝江饥。夏,秦州属饥。四十五年秋,江陵、保康饥。四十七年,灤州、昌黎、临榆饥。四十八年春,黄县饥。秋,绥德州饥。四十九年春,葭州饥。夏,来凤饥。五十年春,宜城、光化、随州、枝江大饥,人食树皮。夏,章丘、邹平、临邑、东阿、肥城饥。秋,寿光、昌乐、安丘、诸城大饥,父子相食。五十一年春,山东各府、州、县大饥,人相食。五十二年,临榆大饥。五十三年秋,文登、荣成饥。五十四年夏,宜都饥。五十五年秋,禹城饥。五十六年,邢台等八县饥。五十七年,唐山、宁津、武强、平乡饥,民多饿毙。五十八年春,常山饥。五十九年,清苑、望都、蠡县饥。六十年春,蓬莱、黄县、栖霞饥。夏,麻城饥。   嘉庆五年夏,海阳饥。六年,文登、荣成饥。七年冬,乐亭饥。八年夏,秦州各属大饥。九年春,滕县饥。十年夏,黄县、邢台饥。十一年春,中部、通渭饥。冬,安陆饥。十二年,蓟州、昌黎、永安州饥。十三年夏,黄县饥。十五年秋,宁津、东光、章丘饥。十六年夏,霸州、保定、文安、大城、固安、永清、东安、宛平、涿州、良乡、雄县、安州、新安、任丘、灤州、蓟州饥。十七年春,登州府属大饥,秦州各属及镇番、永昌等处大饥。夏,临榆饥。冬,乐清饥。十八年春,肥城、东阿、滕县、济宁、曹县、诸城饥。冬,宜城、房县、竹溪、均州、保康饥。十九年春,宜城、安陆、保康、麻城、郧县饥。夏,襄阳、汉阳、枣阳、南漳饥。秋,高淳饥。二十年,清苑饥。二十一年,武昌县饥。二十二年,固安、武强、内丘饥。二十五年秋,乐清、永嘉饥。   道光元年秋,荣成饥。二年夏,灤州饥。三年春,东阿饥。秋,曲阳饥。四年,皋兰、静宁、西宁、巩昌、秦州等处大饥。五年秋,南乐、静海、文安、大城、宝坻饥。七年春,日照大饥。八年,太平饥。十年冬,江陵饥。十二年春,昌平饥。夏,紫阳大饥,人相食。冬,锺祥、潜江、汉城、蕲川、黄梅、江陵、公安、监利、松滋饥。十三年春,诸城、日照大饥,民流亡。夏,保康、郧县、房县饥,人相食。秋,灤州、抚宁饥。十四年春,归州、兴山大饥,人相食。夏,庄浪及秦州各属饥。秋,青浦饥。冬,定海饥。十五年春,诸城饥。秋,孝义大饥。十六年春,登州府属大饥。冬,太平饥。十七年冬,即墨饥。十八年夏,永年饥。二十年冬,灤州、乐亭、抚宁饥。二十一年夏,高淳饥。冬,枝江饥。二十二年冬,蕲州饥。二十三年秋,湖州饥。二十六年秋,平凉县饥。二十七年,南乐饥,人相食。二十九年夏,江陵、公安、石首、松滋、枝江、宜都大饥,饿死者无算。冬,青浦饥。三十年春,湖州、咸宁、崇阳饥。   咸丰二年春,日照大饥。夏,全县大饥。六年,黄县、临朐饥。七年春,肥城、东平大饥,死者枕藉;鱼台、日照、临朐亦饥,人相食。夏,清苑、元氏、无极、邢台大饥。八年秋,兴山饥。   同治元年春,乐亭饥。二年春,孝义饥。秋,江山、常山饥。三年,保康饥。四年春,蕲水饥,民有 [B185] 子女者。五年,兰州饥,人相食。六年春,庄浪、金县、皋兰饥。七年春,即墨、孝义、蓝田、沔县饥。夏,泾州大饥,人相食。冬,平凉、静宁、古浪、固原、灵台、秦州、永昌等处大饥。八年春,日照饥。九年夏,上饶饥。十年秋,望都、乐亭饥。十三年秋,雄县饥。冬,山丹饥。   光绪元年冬,海州饥。二年春,日照、海阳、灤州饥。三年,高陵大饥,饿毙男妇三千馀人;靖远、平凉、泾州、灵台、礼县、文县、合水大饥。四年,唐县等四十州县饥,庄浪、阶州、成县、灵州、巩昌、秦州各属饥。六年秋,邢台饥。七年,通州等州县饥。九年秋,鹤★州大饥。十一年夏,霑化饥。十三年冬,洮州、永昌饥。十五年春,鱼台饥。二十一年春,邢台、灤州饥。二十二年夏,太平饥。二十三年,宁津饥。二十四年冬,靖远、静宁、庄浪、丹噶尔饥。二十五年秋,文县饥。二十六年夏,靖远饥。二十七年冬,洮州、静宁、灵台饥。二十九年,洮州仍饥。三十三年秋,皋兰饥。   顺治十五年六月,遂安雨黄沙。   康熙元年十一月,曹县雨土数日。三十一年正月,襄垣雨土。三十七年四月,龙门雨黄沙。四十八年九月,丘县黄埃障天。六十年春,安定雨土。   乾隆四年三月,甘泉雨土。十六年三月十五日,忠州夜雨黄土,★人物皆黄。二十四年二月初七日,蓟州雨黄土。三月,永年雨黄土。四十八年三月十四日,宁陕雨土。五十年二月十五日,临清雨土。五十一年正月,文登、荣成雨土。五十九年二月二十六日,翼城雨土。   嘉庆十四年冬,泰州雨土。二十三年四月,唐山雨土二寸许。   道光四年春,霑化雨土。   咸丰三年二月,栖霞雨土。三月,宜昌雨土。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咸宁雨土。   同治三年春,麻城雨土。   光绪四年二月二十九日,宜城雨黄沙。三月,蓬莱雨土。 志二十  时宪一   明之大统术,本于元之授时。成化以后,交食往往不验。万历末,徐光启、李之藻等译西人之书为新法,推交食、凌犯皆密合,然未及施用。世祖定鼎以后,始绌明之旧历,依新法推算,即承用二百六十馀年之时宪术也。光启等龂龂辨论,当时格而不行,乃为新朝改宪之资,岂非天意哉!圣祖邃于历学,定用均轮法以齐七政,以康熙甲子为元。雍正中,从监臣之请,推步改橢圆法,以雍正癸卯为元。道光中,监臣以交食分秒不合,据实测之数损益原用数,以道光甲午为元。自康熙至于道光,推步之术凡三改,而道光甲午元历仅有恆星表。至于推日月交食、步五星,均未及成书云。西人汤若望,与徐光启共译新法者也,以四十二事证西人之密、中术之疏,畴人子弟翕然信之。宣城人梅文鼎研精天算,由授时以溯三统、四分以来诸家之术,又博考九执、回回术,而折衷于新法,皆洞其原本,究其异同,卒以绩学受知圣祖,于是为推步之学者,始知中、西之学之一贯,不至眩晃于新法矣。与汤若望同时入中国者为穆尼阁,传其学于淄川薛凤祚,而吴江人王锡阐自创新法,用以推日月食,不爽秒忽,两家之学,皆不列于台官,然其精密,或为台臣所不及焉。今为时宪志,详考其推步、七政、四馀、根理、法数著于篇,诸家论说有裨数理者,亦撮其大要载之。明大统术、回回术,康熙初用之,以详于明史,不具论。   推步因革   顺治元年六月,汤若望言:“臣于明崇祯二年来京,曾依西洋新法釐订旧历,今将新法所推本年八月初一日日食,京师及各省所见食限分秒,并起复方位,图象进呈,乞■期遣官测验。”从之。七月,若望又推天象进呈。是月礼部言:“钦天监改用新法,推注已成,请易新名,颁行天下。”睿亲王言:“宜名‘时宪’,以称朝廷宪天乂民至意。”从之。八月丙辰朔午时,日食二分四十八秒,大学士冯铨,同若望赴观象台测验覆奏,惟新法一一菂合,大统、回回二历俱差时刻,敕:“旧法岁久自差,非官生推算之误,新法既密合天行,监局宜学习勿怠玩。”十月,颁顺治二年时宪书。若望又言:“敬授人时,全以节气交宫与太阳出入昼刻为重。今节气之日时刻分与太阳出入昼夜时刻,俱照道里远近推算,请刊入时宪书。”从之。十一月,以若望掌钦天监事。若望等言:“臣等按新法推算月食时刻分秒,复定每年进呈书目,删其衤复重,以免混淆。”二年六月,若望等言:“旧法推算本年十二月己卯朔辰时日食三分强,回回科算见食一分弱。依新法推之,止应食半分强,且在日出之前,地平上不见,请临期遣官测验。”从之。至期天阴雨,推验事遂辍。十一月,若望以明大学士徐光启所译崇祯历书改名新法历书进呈,上命发监局官生肄习,仍宣付史馆,加若望太常寺卿衔。十年,赐若望通玄教师,以★其勤劳。   若望之法,以天聪戊辰为元。分周天为三百六十度。太阳一日平行五十九分八秒十九微四十九纤三十六芒,最高一年行四十五秒,戊辰年平行距冬至五十三分三十五秒三十九微,最高距冬至五度五十九分五十九秒。太阴一日平行一十三度一十分三十五秒一微,自行一十三度三分五十三秒五十六微,正交行三分一十秒,月孛行六分四十一秒,戊辰年平行距冬至六宫一度五十分五十四秒四十六微,自行距冬至六宫二十五度三十二分一十五秒三十四微,正交行距冬至一宫一十四秒,月孛行距冬至十一宫六度一十九分。土星诸行应平行距冬至为十一宫十八度五十一分五十一秒,本年最高行距冬至为九宫八度五十七分五十九秒,平行距最高即引数,为二宫九度五十三分五十二秒,正交行距冬至为六宫七度九分八秒。一平年平行为十二度十三分三十一秒,最高行一分二十秒十二微,以最高行减平行,得十二度十二分十五秒,乃一年之引数也。一闰年平行为十二度十五分三十五秒,引数为十二度十四分十五秒。正交行一年为四十二秒。木星诸行应平行距冬至为八宫二十八度八分三十一秒,本天最高行为十一宫二十七度十一分十五秒,平行距最高即引数,为九宫初度五十七分十六秒,正交行为六宫二十四度四十一分五十二秒。一平年距冬至平行为一宫零二十分三十二秒,最高行为五十七秒五十二微,两数相减,得一宫零十九分三十四秒,乃一平年之引数也。一闰年距冬至平行为一宫零二十五分三十一秒,引数为一宫零二十四分三十三秒。正交行一年为一十四秒。火星诸行应平行距冬至为五宫四度五十四分三十秒,本天最高在七宫二十九度三十分四十秒,平行距最高即引数,为九宫五度二十三分五十秒,正交行为三宫十七度二分二十九秒。一平年距冬至平行为六宫十一度十七分一十秒,最高行一分十四秒,两数相减,得六宫十一度十五分五十五秒。一闰年距冬至平行为六宫十一度四十八分三十六秒,引数为六宫十一度四十七分二十一秒。正交行一年为五十三秒。金星诸行应平行距冬至与太阳同度,为初宫初度五十三分三十五秒三十九微,平行距最高即引数,为六宫零五十六分五十五秒,伏见行从极远处起,为初宫九度十一分七秒,最高行在六宫零十六分六秒。一平年距冬至为十一宫二十九度四十五分四十秒三十八微,自行引数为十一宫二十九度四十四分十七秒,伏见行为七宫十五度一分五十秒,最高行为一分二十一秒。一闰年距冬至及自行加五十九分八秒,伏见行加三度六分二十四秒,乃一日之行也。金星正交在最高前十六度,即五宫十四度十六分,其行极微,故未定其率,然于最高行无大差。水星诸行应平行距冬至与太阳同度,平行距最高即引数,为二十九度二十分二秒,伏见行从极远处起,为三宫二十九度五十四分一十六秒,最高在十一宫零五十二分四十二秒。一平年距冬至亦与太阳同度,自行引数为十一宫二十九度四十三分五十一秒,伏见行满三周外有一宫二十三度五十七分二十六秒。一闰年引数为十二宫零四十二分五十九秒,伏见行全周外为一宫二十七度三分五十二秒,正交行或曰与最高同度难测,故不敢定云。   若望论新法大要凡四十二事:曰天地经纬,天有经纬,地亦有之,以二百五十里当天之一度,经纬皆然。曰诸曜异天,诸曜高卑相距远甚,驳旧历认为同心之误。曰圆心不同,太阳本圈与地不同心,二心相距,古今不等。曰蒙气差,地有蒙气,非先定蒙气差不能密合。曰测算异古法,测天以弧三角形,算以割圜八线表。曰测算皆以黄道,测天用赤道仪,所得经度不合,新法就黄道经度,通以黄赤通率表,乃与天行密合。曰改定诸应,从天聪二年戊辰前冬至后己卯日子正为始。曰求真节气,旧法平节气,非真节气,今改定。曰盈缩真限,用授时消分为平岁,更以最高最卑差加减之,为定岁。曰表测二分,旧法以圭表测冬至,非法之善者,今用春秋二分,较二至为密。曰太阳出入及晨昏限,从京师起算,各处有加减。曰昼夜不等,其差较一刻有奇,一缘黄道夏迟冬疾,一缘黄赤二道广狭不同距,则率度不同分。曰改定时刻,定昼夜为九十六刻。曰置闰不同,旧法用平节气置闰,非也,改用太阳所躔天度以定节气。曰太阴加减,朔望止一加减,馀日另有二三,均数多寡不等。曰月行高卑迟疾,月行转周之最高极迟,最卑极疾,五星准此。曰朔后月见迟疾,一因自行度迟疾,一因黄道升降斜正,一因白道在纬南纬北。曰交行加减,月在交上,以平求之必不合,因设一加减为交行均数。曰月纬距度,旧法黄白二道相距五度,不知朔望外尚有损益,其至大之距,五度三分之一。曰交食有无,月食以距黄道纬度较月与地景两半径★,日食则以距度较日月两半径★,距度为小则食,大则不食。曰日月食限不同,月食则太阴与地景两周相切,以其两视半径较白道距黄道度,又以距度推交周度定食限,日食必加入视差而后得距度。曰日月食分异同,距度在月食为太阴心实距地景之心,在日食为日月两心之距,但日食不据实距而据视距。曰实食中食,以地心之直线上至黄道者为主,日月五星两居此线之上,则实食也;月与五星各居本轮之周,地心直线上至黄道,而两本轮之心俱当线上,则中食也。曰视食,日食有天上之实食,有人所见之视食,视食依人目与地面为准。曰黄道九十度为东西差之中限,论天顶则高卑差为正下,南北差为斜下,而东西差独中限之一线为正下,以外皆斜下。论其道则南北差为股,东西差恆为勾,高卑差恆为弦。至中限则股弦为一线,无勾矣。曰三视差,以地半径为一边,以太阳太阴各距地之远为一边,以二曜高度为一边,成三角形,用以得高卑差,又偏南而变纬度得南北差;以黄道九十度限偏左偏右而变纬度,得东西差。曰外三差,东西、南北、高卑之差,皆生于地径,外三差不生于地径而生于气。一,清蒙气差;二,清蒙径差;三,本轮径差。曰亏复不一,非二时折半之说,新法以视行推变时刻,则了然于亏复时刻不一之故。曰交食异算,诸方各以地径推算交食时刻及日食分。曰日食变差,据法应食而实不见食,必此日此地之南北差变为东西差,此千百年偶遇一二次,非无有者。曰推前验后,新法诸表,上溯下沿,开卷了然,不费功力。曰五星准日,旧法于合伏日数,时多时寡,徒以段目定之,不免有差,今改正。曰伏见密合,旧法五星伏见惟用黄道距度,非也,今改正。曰五星纬度,太阴本道斜交黄道,因生距度与阴、阳二历,五星亦然,新法一一详求,旧未能也。曰金水伏见,金星或合太阳而不伏,水星离太阳而不见,用浑仪一测便知,非旧法所能。曰五星测法,测五星须用恆星为准。曰恆星东移,恆星以黄道极为极,各宿距星时近赤极,亦或时远赤极,由黄赤二道各极不同,非距星有异行或易位。曰定恆星大小有六等之别,前此未闻。曰天汉释疑,新法测以远镜,天汉乃无算小星攒聚而成。曰四馀删改,罗★即白道之正交,计都即中交,月孛乃月行极高之点。至紫★一馀,无数可定,明史附会,今俱改删。曰测器,新法增置者,曰象限仪、百游仪、地平仪、弩仪、天环天球纪限仪、浑盖简平仪、黄赤全仪,而新制之远镜,尤为测星要器。曰日晷,为地平晷、三晷、百游晷、通光晷。此外更有星晷、月晷,以备夜测之用。若望所言,大抵据新法以诋旧术之疏,然新法之精蕴,亦尽于此矣。   十四年四月,前回回科秋官正吴明炫言:“臣祖默河亦里等十八姓,本西域人,自隋开皇己未抱其学重译来朝,授为日官。一千五十九年,专司星宿行度吉凶,每年推算太阴五星凌犯,天象占验,日月交食,即以臣科白本进呈为定例。顺治三年,本监掌印汤若望令臣科凡日月交食及太阴五星凌犯、天象占验俱不必奏进。臣查若望所推七政,水星二、八月皆伏不见,今水星二月二十九日仍见东方,又八月二十四日夕见,关系象占,不敢不据实上闻。乞复立回回科,以存绝学。”奏下所司。时新安★官生杨光先叩阍进摘谬论,纠汤若望新法之谬,且言:“时宪书有‘依西洋新法’五字尤不合。”又进选择议,纠若望选荣亲王葬期用洪范五行,山向、日月俱犯忌杀。   康熙三年十二月,礼部议“时宪书面‘依西洋新法’五字拟改‘奏准’二字”,从之。四年,议政王等言:每日百刻,新法改为九十六刻;二十八宿次序,汤若望将觜、参二宿改易前后;又将四馀删去紫★,俱不合。其选择不用正五行,用洪范五行,以致山向、日月俱犯忌杀,事犯重大,将汤若望及科官等分别拟凌迟斩决。敕汤若望从宽免死,时宪科李祖白等五人俱处斩。于是复用大统旧术,以杨光先掌监务,光先抗疏屡辞,不允。光先于推步之学本不深,唐熙七年,谓明年当闰十二月,寻知其误,自行检举,而时宪书已颁行,乃谕天下停止闰月云。是年监副吴明烜言:“古法差谬,五官正暨回回科所进各不同,立加校正。”下礼部议。礼部覆奏:“五官正戈继文等所算七政金水二星差错太甚,主簿陈聿新所推七政未经测验,亦有差错,监副吴明烜所推七政与天象相近,理应颁行,仍令监臣同四科官,每日昼测晷景以定节气,夜测月五星以定行度。”从之。   十一月,西人南怀仁言所颁各法不合天象,乃召南怀仁、利类思、安文思及监官马祐、杨光先、吴明烜等至东华门,大学士李霨传谕:“授时乃国家要政,尔等勿挟宿仇,以己为是,以彼为非。是者当遵用,非者当更改,务期归于至善。”十二月,南怀仁劾吴明烜所造康熙八年七政时宪书纠谬,下王大臣、九卿、科道会议,议政王等言:“乞派大臣同南怀仁等测验。”乃遣图海、李霨等二十人赴观象台测验。八年二月,议政王等议覆:“图海等赴观象台测验,南怀仁所言皆合,吴明烜所言皆谬,问监正马祐等,亦言南怀仁所算实与天象合。窃思百刻虽行之已久,但南怀仁九十六刻之法既合天象,自应颁用。又南怀仁言罗★、计都、月孛系推算所用,故载于七政之后,其紫★星无用处,不应造入。应自康熙九年为始,用九十六刻之历”,时明烜言“臣祗知天文,不知历法”,光先言“臣不知历法,惟知历理”。光先语尤不逊,褫职。三月,授南怀仁钦天监监副。先是监官依古法推算,康熙八年十二月应置闰,南怀仁言雨水为正月中气,是月二十九日值雨水,即为康熙九年正月,不应置闰,置闰当在明年二月。监官多直怀仁,从其言,改闰九年二月,于是大统、回回两法俱废,专用西洋法,如顺治之初。八月,南怀仁劾杨光先诬陷汤若望叛逆,议政王等议“汤若望应复通微教师,照原品赐恤,杨光先应反坐”。敕“免议”。   十三年二月,新造仪象志告成,南怀仁加太常寺卿衔。十四年二月,谕监副安泰从何君锡学古历法。十五年二月,钦天监奏五月朔日食,监副安泰依古法算,应食五分六十秒,南怀仁新法只应食二十微三分秒之一。至期登台测验,酉正食甚,将及一分,戌初刻复圆,古法所推分数失之甚远,而新法亦不甚合。南怀仁曰:“此清蒙气之所为,蒙气能映小为大故也。”   十七年七月,钦天监进呈康熙永年表三十二卷。二十二年十月,监臣推算盛京九十度表告成。初,南怀仁奏:“各省北极高度不同,其交合之时刻食分俱不等,全凭各省之九十度表推算。向来不知盛京北极高度,即用京师之九十度表,今测得盛京北极比京师高二度,请依其高度推算九十度表。”从之。至是,以盛京九十度表进呈,谕“永远遵守”云。   四十一年十月,大学士李光地以宣城贡生梅文鼎历学疑问三卷进呈,上曰:“朕留心历算多年,此事朕能决其是非。”乃亲加批点还之,事具梅文鼎传。文鼎论中、西二法之同异曰:“今之用新历也,乃兼用其长,以补旧法之未备,非尽废古法而从新法术也。夫西历之同乎中法者,不止一端。其言五星之最高加减也,即中法之盈缩历也,在太阴,则迟疾历也。其言五星之岁轮也,即中法之段目也。其言恆星东行也,即中法之岁差也。其言节气之以日躔过宫也,即中法之定气也。其言各省真节气不同也,即中法之里差也。但中法言盈缩迟疾,而西说以最高最卑明其故;中法言段目,而西说以岁轮明其故;中法言岁差,而西说以恆星东行明其故。是则中历所言者当然之运,而西历所推者其所以然之理,此其可取者也。若夫定气里差,中历原有其法,但不以法历耳,非古无而今始有也。西历始有者,则五星之纬度是也。中历之纬度,惟太阳、太阴有之,而五星则未有及之者。今西历之五星有交点、有纬行,亦如太阳太阴之详明,是则中历缺陷之大端,得西法以补其未备矣。夫于中法之同,亦既有以明其所以然之故,而于中法之未备者,又有以补其缺,于是吾之积候者,得彼说而益信,而彼说之若难信者,亦因吾之积候而有以知其不诬,虽圣人复起,亦在所兼收而并取矣。”   五十年十月,上谕大学士等:“天文历法,朕素留心,西法大端不误,但分刻度数之间,积久不能无差。今年夏至,钦天监奏午正三刻,朕细测日景,是午初三刻九分。此时稍有舛错,恐数十年后所差愈甚。犹之钱粮,微尘秒忽,虽属无几,而总计之,便积少成多,此事实有证验,非比书生论说可以虚词塞责也。”又谕礼部考取效力算法人员,临轩亲试,取顾琮等四十二人。五十一年五月,驾幸避暑山庄,徵梅文鼎之孙梅★成诣行在。先是命苏州府教授陈厚耀,钦天监五官正何君锡之子何国柱、国宗,官学生明安图,原任钦天监监副成德,皆扈从侍直,上亲临提命,许其问难如师弟子。及徵★成至,奏对称旨,遂与厚耀等同直内廷。五十二年五月,修律吕、算法诸书,以诚亲王允祉、皇十五子允烜、皇十六子允禄充承旨纂修,何国宗、梅★成充汇编,陈厚耀、魏廷珍、王兰生、方苞等充分校。所纂之书,每日进呈,上亲加改正焉。   五十三年四月,谕诚亲王允祉等:“古历规模甚好,但其数目岁久不合,今修书宜依古历规模,用今之数目算之。”十月,又谕:“北极高度、黄赤距度最为紧要,著于澹宁居后逐日测量。”乃制象限仪,仪径五尺,范铜为之,昼测日度,夜测勾陈帝星。又制中表、正表、倒表各二,俱高四尺,中表测日中心,正表、倒表测日上下边之景。惟六表所得日景尾数多参差不合。海★成言:“表高景澹,尾数难真,自古患之。昔郭守敬为铜表,端挟二龙,举横梁至四十尺,因其景虚澹,创为景符以取实影。其制以铜叶博二寸,长加博之二,中穿一窍若针芥然,以方木为趺,一端设机轴,令可开阖。稽其一端,使其针斜倚,北高南下,往来迁就于虚影之中。窍达日光,仅如黍米,隐然见横梁于其中。”乃仿元史郭守敬制造景符六,如法用之,影尾数始毫末不爽。测得申昜春园北极高三十九度五十九分三十秒,比京师观象台高四分三十秒,黄赤大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比旧测减二分云。十一月,诚亲王允祉等言:“郭守敬造授时术,遣人二十七处分测,故能密合。今除申昜春园及观象台逐日测验外,如福建、广东、云南、四川、陕西、河南、江南、浙江八省,于里差尤为较著,请遣人逐日测量,得其真数,庶几东西南北里差及日天半径,皆有实据。”从之。   五十八年二月,以推算人不敷用,敕礼部录送蒙养斋考试,取傅明安等二十八人,命在修书处行走。六十年,御制算法书成,赐名数理精蕴。谕:“此书赐梅文鼎一部,命悉心校对。”遣其孙梅★成赍书赐之。六十一年六月,历书稿成,并律吕、算法,共为律历渊源一百卷:一曰历象考成上、下编,一曰律吕精义上、下编,续编,一曰数理精蕴上、下编。雍正元年,颁历象考成于钦天监,是为康熙甲子元法。自雍正四年为始,造时宪书一遵历象考成之法。又议准其御制之书,无庸钦天监治理,其治历法之西洋人授为监正。八年六月,监正明安图言:“日月行度,积久渐差,法须旋改,始能密合。臣等遵御制历象考成推算时宪,据监正戴进贤、监副徐懋德推测,觉有微差。于本月初一日日食,臣等公同测验,实测与推算分数不合,乞敕下戴进贤、徐懋德详加校定修理。”从之。十年四月,修日躔、月离表成。   乾隆二年四月,协办吏部尚书事顾琮言:“世宗皇帝允监臣言,请纂修日躔、月离二表,以推日月交合,★交宫过度,晦朔弦望,昼夜永短,以及凌犯,共三十九页,续于历象考成诸表之末。查造此表者,监正西洋人戴进贤;能用此表者,监副西洋人徐懋德与五官正明安图。拟令戴进贤为总裁,徐懋德、明安图为副总裁,尽心考验,增补图说。历象考成内倘有酌改之处,亦令其悉心改正。”敕:“即著顾琮专管。”五月,琮复言:“乞命梅★成为总裁,何国宗协同总裁。”从之。十一月,命庄亲王允禄为总理。   三年四月,庄亲王允禄等言:“历象考成一书,其数惟黄赤大距减少二分,馀皆仍新法算书西人第谷之旧。康熙中西人有噶西尼、法兰德等,发第谷未尽之义,其大端有三:其一谓太阳地半径差,旧定为三分,今测祗有十秒;其一谓清蒙气差,旧定地平上为三十四分,高四十五度,祗有五秒,今测地平上止三十二分,高四十五度,尚有五十九秒;其一谓日月五星之本天非平圆,皆为橢圆,两端径长,两腰径短。以是三者,经纬度俱有微差。戴进贤等习知其说,因未经徵验,不敢遽以为是。雍正八年六月朔日食,旧法推得九分二十二秒,今法推得八分十秒,验诸实测,今法为近。故奏准重修日躔、月离新表二差,以续于历象考成之后。臣等奉命增修表解图说,以日躔新表推算,春分比前迟十三刻许,秋分比前早九刻许,冬夏至皆迟二刻许。然以测午正日高,惟冬至比前高二分馀,夏至秋分仅差二三十秒。盖测量在地面,而推算则以地心,今所定地半径差与蒙气差皆与前不同,故推算每差数刻,而测量终不甚相远也。至其立法以本天为隋圆,虽推算较繁,而损益旧数以合天行,颇为新巧。臣等阐明理数,著日躔九篇并表数,乞亲加裁定,附历象考成之后,颜曰御制后编。凡前书已发明者,不复赘述。”报闻。七年,庄亲王允禄等奏进日躔、月离、交宫共书十卷,是为雍正癸卯元法。   九年十月,监正戴进贤等言:“灵台仪象志原载星辰约七十年差一度,为时已久,宜改定。康熙十三年修志之时,黄赤大距与今测不同,所列诸表,当逐一增修。三垣二十八宿以及诸星,今昔多寡不同,亦应釐订。”敕庄亲王、鄂尔泰、张照议奏。十一月,议准仍以三人兼管。是年更定罗★、计都名目,又增入紫★为四馀。十七年,庄亲王允禄等言仪象志所载之星,多不顺序,今依次改正,共成书三十卷,赐名仪象考成。是月庄亲王等复奏改正恆星经纬度表,并更定二十八宿值日觜参之前后。敕大学士会同九卿议奏。十二月,大学士傅恆等言:“请以乾隆十九年为始,时宪书之值宿,改觜前参后。”从之。既而钦天监又以推算土星有差减平行三十分,自乾隆以后至道光初,交食分秒渐与原推不合。   道光十八年八月,管理钦天监事务工部尚书敬徵言:“自道光四年臣管理监务,查观象台仪器,康熙十三年所制黄赤大距,皆为二十三度三十二分。至乾隆九年重制玑衡抚辰仪,所测黄赤大距,则为二十三度二十九分,是原设诸仪已与天行不合,今又将百年,即抚辰仪亦有差失。臣将抚辰仪更换轴心,诸仪亦量为安置。另制小象限仪一,令官生昼测日行,夜测月星,每逢节气交食,所测实数有与推算不合者,详加考验。知由太阳纬度不合之数,测得黄赤大距较前稍小,其数仅二十三度二十七分。由交节时刻之早晚,考知太阳行度有进退不齐之分。夫太阳行度为推测之本,诸曜宗之。而推日行,又以岁实、气应两心差曰本天最卑行度为据。拟自道光十四年甲午为年根,按实测之数,将原用数稍为损益,推得日行交节时刻,似与实测之数较近。至太阴行度,以交食为考验之大端。近年测过之月食,较原推早者多,迟者少。故于月之平行、自行、交行内量为损益,按现拟之平行,仍用诸均之旧数,推得道光十四年后月食三次。除十七年三月祗见初亏,九月天阴未测,仅测得道光十六年九月十五日月食,与新数所推相近,然仅食一次,尚未可凭,仍须随时考验。现■本年八月十五日月食,谨将新拟用数推算得时刻食分方位,比较原推早见分秒,另缮清单进呈。至期臣等逐时测验,再行据实具奏。”报闻。   二十二年六月,敬徵等又言:“每■日月交食,按新拟用数推算,俱与实测相近。至本年六月朔日食,新推较之实测,仅差数秒。是新拟之数,于日行已无疑义,月行亦属近合。今拟先测恆星,以符运度,继考日躔、月离,务合天行。请以道光十四年甲午为元,按新数日行黄赤大距,修恆星、黄赤道经纬度表,即于测算时详考五纬月行,俾恆星、五纬、日月交食等书,得以次第竣事。”从之。是年七月,以敬徵为修历总裁,监正周馀庆、左监副高煜为副总裁。   二十五年七月,进呈黄道经纬度表、赤道经纬度表各十三卷,月五星相距表一卷,天汉界度表四卷,经星汇考、星首步天歌、恆星总纪各一卷,为仪象考成续编。至日月交食、五星行度俱阙而未备云。时冬官正司廷栋撰凌犯视差新法,用弧三角布算,以限距地高及星距黄极以求黄经高弧三角,较旧法为简捷。乾隆以后,历官能损益旧法,廷栋一人而已。其不为历官而知历者,梅文鼎、薛凤祚、王锡阐以下,江永、戴震、钱大昕、李善兰为尤著。其阐明中、西历理,实远出徐光启、李之藻等之上焉。 志二十一  时宪二   △推步算术   推步新法所用者,曰平三角形,曰弧三角形,曰橢圆形。今撮其大旨,证立法之原,验用数之实,都为一十六术,著于篇。   平三角形者,三直线相遇而成。其线为边,两线所夹空处为角。有正角,当全圆四分之一,如甲乙丙形之甲角。有锐角,不足四分之一,如乙、丙两角。有钝角,过四分之一,如丁戊己形之戊角。 图形尚无资料   角之度无论多寡,皆有其相当之八线。曰正弦、正矢、正割、正切,所有度与九十度相减馀度之四线也,如甲乙为本度,则丙乙为馀度。正弦乙戊,正矢甲戊,正割庚丁,正切庚甲,馀弦乙己,馀矢丙己,馀割辛丁,馀切辛丙。若壬癸为本度,则丑癸为馀度,正弦癸辰,正矢壬辰,馀弦癸卯,馀矢丑卯,馀割子寅,馀切丑寅。以壬癸过九十度无正割、正切,借癸午之子未为正割,午未为正切。若正九十度丑壬为本度,则无馀度,丑子半径为正弦,壬子半径为正矢,亦无正割、正切,并无馀弦、馀矢、馀割、馀切。   古定全圆周为三百六十度,四分之一称一象限,为九十度。每度六十分,每分六十秒,每秒六十微。圆半径为十万,后改千万。逐度逐分求其八线,备列于表。推算三角,在九十度内,欲用某度某线,就表取之,算得某线。欲知某度,就表对之。过九十度者,欲用正弦、正割、正切及四馀,以其度与半周相减馀,就表取之。欲用正矢,取馀弦加半径为之。既得某线,欲知某度,就表对得其度与半周相减馀命之。    图形尚无资料   算平三角凡五术:   一曰对边求对角,以所知边为一率,对角正弦为二率,所知又一边为三率,二三相乘,一率除之,求得四率,为所不知之对角正弦。如图甲乙为所知边,丁角为所知对角,乙丁为所知又一边,甲角为所不知对角也。此其理系两次比例省为一次。如图乙丁为半径之比,乙丙为丁角正弦之比。法当先以半径为一率,丁角正弦为二率,乙丁为三率,求得四率中垂线乙丙。既得乙丙,甲乙为半径之比,乙丙又为甲角正弦之比。乃以甲乙为一率,乙丙为二率,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自为甲角正弦。然后合而算之,以先之一率半径与后之一率甲乙相乘为共一率,先之二率丁角正弦与后之二率乙丙相乘为共二率,先之三率乙丁与后之三率半径相乘为共三率,求得四率,自为先之四率乙丙与后之四率甲角正弦相乘数,仍当以乙丙除之,乃得甲角正弦。后既当除,不如先之勿乘。共二率内之乙丙与三率相乘者也,乘除相报,乙丙宜省。又共三率内之半径与二率相乘者也,共一率内之半径又主除之,乘除相报,半径又宜省。故径以甲乙为一率,丁角正弦为二率,乙丁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甲角正弦。   二曰对角求对边,以所知角正弦为一率,对边为二率,所知又一角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所不知对边。此其理具对边求对角,反观自明。   三曰两边夹一角求不知之二角,以所知角旁两边相加为一率,相减馀为二率,所知角与半周相减,馀为外角,半之,取其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半较角正切。对表得度,与半外角相加,为对所知角旁略大边之角;相减,馀为对所知角旁略小边之角。此其理一在平三角形。三角相并,必共成半周。如图甲乙丙形,中垂线甲丁,分为两正角形。正角为长方之半,长方四角皆正九十度,正角形两锐角斜剖长方,此角过九十度之半几何,彼角不足九十度之半亦几何,一线径过,其势然也。故甲右边分角必与乙角合为九十度,甲左边分角必与丙角合为九十度。论正角形各加丁角,皆成半周,合为锐角形。除去丁角,三角合亦自为半周。故既知一角之外,其馀二角虽不知各得几何度分,必知其共得此角减半周之馀也。一在三角同式形比例。如图丙庚戊形,知丙庚、丙戊两边及丙角。展丙庚为丙甲,连丙戊为甲戊,两边相加。截丙戊于丙丁,为戊丁,两边相减馀。作庚丁虚线,丙庚、丙丁同长,庚丁向圆内二角必同度,是皆为丙角之半外角,与甲辛、辛庚之度等。而庚向圆外之角,即本形庚角大于戊角之半,是为半外角。以庚丁为半径之比,则甲庚即为丁半外角正切之比。半径与正切恆为正角,甲庚与庚丁圆内作两通弦,亦无不成正角故也。又作丁己线,与甲庚平行,庚丁仍为半径之比,丁己又为庚向圆外半较角正切之比。而戊甲庚大形与戊丁己小形,戊甲、戊丁既在一线,甲庚、丁己又系平行,自然同式。故甲戊两边相加为一率,戊丁两边相减馀为二率,甲庚半外角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自当丁己半较角正切也。   四曰两角夹一边求不知之一角,以所知两角相并,与半周相减,馀即得。此其理具两边夹一角。   五曰三边求角,以大边为底,中、小二边相并相减,两数相乘,大边除之,得数与大边相加折半为分底大边,相减馀折半为分底小边。乃以中边为一率,分底大边为二率,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对小边角馀弦。或以小边为一率,分底小边为二率,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对中边角馀弦。此其理在勾股弦冪相求及两方冪相较。如图甲丙中边、甲乙小边皆为弦,乙丙大边由丁分之,丁丙、丁乙皆为勾,中垂线甲丁为股。勾股冪相并恆为弦冪,今甲丁股既两形所同,则甲丙大弦冪多于甲乙小弦冪,即同丙丁大勾冪多于乙丁小勾冪。又两方冪相较,恆如两方根和较相乘之数。如图戊寅壬庚为大方冪,减去己卯辛庚小方冪,馀戊己卯辛壬寅曲矩形。移卯癸壬辛为癸寅丑子,成一直方形,其长戊丑,自为大方根戊寅、小方根卯辛之和;其阔戊己,自为大方根戊庚、小方根己庚之较。故甲乙丙形,甲丙、甲乙相加为和,相减为较。两数相乘,即如丙丁、丁乙和较相乘之数。丙乙除之,自得其较。丙午相加相减各折半,自得丙丁及乙丁,既得丙丁、乙丁,各以丙甲、乙甲为半径之比,丙丁、乙丁自为馀弦之比矣。   此五术者,有四不待算,一不可算。对边求对角,令所知两边相等,则所求角与所知角必相等。对角求对边,令所知两角相等,则所求边与所知边必相等。两边夹一角,令所知两边相等,则所求二角必正得所知外角之半。三边求角,令二边相等,即分不等者之半为底边;三边相等,即平分半周三角皆六十度,皆不待算也。若对边求对角,所知一边数少,对所知一角锐;又所知一边数多,求所对之角,不能知其为锐、为钝,是不可算也。诸题求边角未尽者,互按得之。   弧三角形者,三圆周相遇而成,其边亦以度计。九十度为足,少于九十度为小,过九十度为大。其角锐、钝、正与平三角等。算术有七:   一曰对边求对角,以所知边正弦为一率,对角正弦为二率,所知又一边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所求对角正弦。此其理亦系两次比例省为一次。如图甲乙丙形,知甲乙、丙乙二边及丙角,求甲角。作乙辛垂弧,半径与丙角正弦之比,同于乙丙正弦与乙辛正弦之比。法当以半径为一率,丙角正弦为二率,乙丙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乙辛正弦。既得乙辛正弦,甲乙正弦与乙辛正弦之比,同于半径与甲角正弦之比。乃以甲乙正弦为一率,乙辛正弦为二率,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甲角正弦。然乘除相报,可省省之。   二曰对角求对边,以所知角正弦为一率,对边正弦为二率,所知又一角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所求对边正弦。此其理反观自明。   三曰两边夹一角,或锐或钝,求不知之一边。以半径为一率,所知角馀弦为二率,任以所知一边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命为正切。对表得度,与所知又一边相减,馀为分边。乃以前得度馀弦为一率,先用边馀弦为二率,分边馀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不知之边馀弦。原角钝,分边大,此边小;分边小,此边大。原角锐,分边小,此边小;分边大,此边大。此其理系三次比例省为二次。如图甲丙丁形,知甲丙、甲丁二边及甲角,中作垂弧丙乙,半径与甲角馀弦之比,同于甲丙正切与甲乙正切之比。先一算为易明。既分甲丁于乙,而得丁乙分边,甲乙馀弦与半径之比,同于甲丙馀弦与丙乙馀弦之比。法当先以甲乙馀弦为一率,半径为二率,甲丙馀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丙乙馀弦。既得丙乙馀弦,半径与乙丁馀弦之比,同于丙乙馀弦与丁丙馀弦之比。乃以半径为一率,乙丁馀弦为二率,丙乙馀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丁丙馀弦。然而乘除相报,故从省。两边夹一角若正,则径以所知两边馀弦相乘半径除之,即得不知边之馀弦,理自明也。所知两边俱大俱小,此边小;所知两边一小一大,此边大。   四曰两角夹一边,求不知之一角。以角为边,以边为角,反求之;得度,反取之;求、取皆与半周相减。   五曰所知两边对所知两角,或锐、或钝,求不知之边角。以半径为一率,任以所知一角之馀弦为二率,对所知又一角之边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命为正切,对表得度。复以所知又一角、一边如法求之,复得度。视原所知两角锐、钝相同,则两得度相加;不同,则两得度相减;皆加减为不知之边。乃按第一术对边求对角,即得不知之角。原又一角钝,对先用角之边大于后得度,此角钝;对先用角之边小于后得度,此角锐。原又一角锐,对先用角之边小于后得度,此角钝;对先用角之边大于后得度,此角锐。此其理系垂弧在形内与在形外之不同,及角分锐钝,边殊大小,前后左右俯仰向背之相应。如图甲乙丙形,甲乙二角俱锐,两锐相向,故垂弧丙丁,从中取正,而在形内。己丙庚形,己庚二角俱钝,两钝相向,故垂弧戊丙亦在形内。庚丙乙形,庚乙两角,一锐一钝相违,垂弧丙丁,从外补正,自在形外。在形内者判底边为二,两得分边之度,如乙丁、丁甲,合而成一底边如乙甲,故宜相加。在形外者,引底边之馀,两得分边之度,如庚丁、乙丁,重而不揜,底边如庚乙,故宜相减。锐钝大小之相应,亦如右图审之。所知两边对所知两角有一正,则一得度即为不知之边,理亦自明。   六曰三边求角,以所求角旁两边正弦相乘为一率,半径自乘为二率,两边相减馀为较弧,取其正矢与对边之正矢相减馀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所求角正矢。此其理在两次比例省为一次。如图甲壬乙形,求甲角,其正矢为丑丁。法当以甲乙边正弦乙丙为一率,半径乙己为二率,两边较弧正矢乙癸与对边正矢乙卯相减馀癸卯同辛子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壬辛。乃以甲壬边正弦戊辛为一率,壬辛为二率,半径己丁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丑丁。甲角正矢亦以乘除相报,故从省焉。   七曰三角或锐、或钝求边,以角为边,反求其角;既得角,复取为边;求、取皆与半周相减。此其理在次形,如图甲乙丙形,甲角之度为丁戊,与半周相减为戊己,其度必同于次形子辛午之子辛边,盖丑卯为乙之角度丑点之交,甲乙弧必为正角,丁戊为甲之角度戊点之交,甲乙弧亦必为正角。以一甲乙而交丑辛、戊辛二弧皆成正角,则二弧必皆九十度,弧三角之势如此也。戊辛既九十度,子己亦九十度,去相覆之戊子,己戊自同子辛,于是庚癸必同子午,卯未必同午辛,理皆如是矣。而此形之馀角既皆为彼形之边,彼形馀角不得不为此形之边,故反取之而得焉。若三角有一正,除正角外,以一角之正弦为一率,又一角之馀弦为二率,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对又一角之边馀弦。此其理亦系次形,而以正角及一角为次形之角,以又一角加减象限为次形对角之边,取象稍异。   凡兹七术,惟边角相求,有锐钝、大小不能定者,然推步无其题,不备列。此七题中求边角有未尽者,互按得之。   橢圆形者,两端径长、两腰径短之圆面。然必其应规,乃可推算。作之之术,任以两点各为心,一点为界,各用一针钉之,围以丝线,末以铅笔代为界之。针引而旋转,即成橢圆形。如图甲己午三点,如法作之,为丑午巳未橢圆,寅丑、寅巳为大半径,寅午、寅未为小半径,寅甲为两心差,己甲为倍两心差。甲午数如寅巳,亦同寅丑,己午如之;二数相和,恆与丑巳同。令午针引至申,甲申、申己长短虽殊,共数不易。甲午同大半径之数如弦,两心差如勾,小半径如股,但知两数,即可以勾股术得不知之一数。若求面积,以平方面率四00000000为一率,平圆面率三一四一五九二六五为二率,大小径相乘成长方面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橢圆面积。若求中率半径,大小半径相乘,平方开之即得。然自甲心出线,离丑右旋,如图至戌,甲丑、甲戌之间,有所割之面积,亦有所当之角度。   角积相求,爰有四术:   一曰以角求积,以半径为一率,所知角度正弦为二率,倍两心差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倍两心差之端,垂线如己酉。又以半径为一率,所知角度馀弦为二率,倍两心差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界度积线,引出之线如甲酉,倍两心差之端垂线为勾自乘。以引出之线,与甲戌、己戌和如巳丑大径者相加为股弦和,除之得较。和、较相加折半为己戌弦,与大径相减为甲戌线。又以半径为一率,所知角正弦为二率,甲戌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戌亥边。又以小径为一率,大径为二率,戌亥边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辰亥边。又以大半径寅辰同寅丑为一率,半径为二率,辰亥边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对表得度。又以半周天一百八十度化秒为一率,半圆周三一四一五九二六为二率,所得度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比例弧线。又以半径为一率,大半径为二率,比例弧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辰丑弧线,与大半径相乘折半,为寅辰丑分平圆面积。又以大半径为一率,小半径为二率,分平圆面积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寅戌丑分橢圆面积。乃以寅甲两心差与戌亥边相乘折半,与寅戌丑相减,为甲戌、甲丑之间所割面积。此其理具本图及平三角、弧三角,其法至密。   二曰以积求角,以两心差减大半径馀得甲丑线自乘为一率,中率半径自乘为二率,甲戌、甲丑之间面积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中率面积,如甲氐亢。分橢圆面积为三百六十度,取一度之面积为法除之,即得甲戌、甲丑之间所夹角度,此其理为同式形比例。然甲亢与甲氐同长,甲戌则长于甲丑,以所差不多,借为同数。若引戌至心,甲丑甲心所差实多,仍须用前法求甲戌线,借甲戌甲心相近为同数求之。   三曰借积求积,以所知面积,如图之辛甲丑,用一度之面积为法除之,得面积之度。设其度为角度,于倍两心差之端如庚己丑。以半径为一率,己角正弦为二率,倍两心差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甲子垂线。又以半径为一率,己角馀弦为二率,倍两心差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己子分边。甲子为勾自乘,己子与大径相减馀为股弦和,除之得股弦较。和、较相加折半得甲庚线。又以甲庚线为一率,甲子垂线为二率,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庚角正弦,得度与己角相加为庚甲丑角。乃用以角求积法,求得庚甲丑面积,与辛甲丑面积相减馀如庚甲辛,又用以积求角法,求得度,与庚甲丑角相加,即得辛甲丑角。   四曰借角求角,以所知面积如前法取为积度,如丑甲丁。设其度为角度,于橢圆心如丁乙辛。以小半径为一率,大半径为二率,所设角度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丁乙癸角正切。对表得度,乃于倍两心差之端丙作丙丑线,即命丑丙甲角如癸乙丁之角度,乃将丙丑线引长至寅,使丑寅与甲丑等,则丙寅同大径。又作甲寅线,成甲寅丙三角形,用切线分外角法求得寅角,倍之为甲丙丑形之丑角,与丙角相加为丑甲丁角。此其理癸乙甲角度多于丑甲丁积度,为子乙癸角度。即以此度当前之补算辛甲庚者,盖所差无多也。   此四术内凡单言半径者,皆八线表一千万之数。 图形尚无资料 志二十二  时宪三   康熙甲子元法上 上卷述立法之原,中卷志七政恆星之顺轨,下卷志诸曜相距之数。   日躔立法之原:   一,求南北真线以正面位。用方案极平,作圜数层,植表于圜心取日影。识表末影切圜上者,视左右两点同在一圜联为直线,即正东西;取东西线正中向圜心作垂线,即正南北。于京师以罗针较之,偏东四度馀。 乾隆十七年改为二度三十分。   一,测北极高度以定天体。于冬至前后,用仪器测勾陈大星出地之度,酉时此星在北极之上,候其渐转而高,至不复高而止。卯时此星在北极之下,候其渐转而低,至不复低而止。以最高最低之度折中取之,为北极高度。恆星无地半径差,勾陈距地又高,蒙气差亦微,其数确准。以此测得申昜春园北极高三十九度五十九分三十秒。   一,求地半径差以验地心实高、地面视高之不同。康熙五十四年五月甲子午正,在申昜春园测得太阳高七十三度一十六分零二十三微,同时于广东广州府测得太阳高九十度零六分二十一秒四十八微。申昜春园赤道距天顶三十九度五十九分三十秒,广州府赤道距天顶二十三度十分,偏西三度三十三分。时夏至后八日,日躔最高,用平三角形推得地半径与太阳距地心比例,如一与一千一百六十二。又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丙申午正,在申昜春园测得太阳高五十三度零三分三十八秒一十微,同时于广东广州府测得太阳高六十九度五十四分零八秒三十六微。时春分后八日,日躔中距,推得地半径与太阳距地心比例,如一与一千一百四十二。乃以太阳最高与本天半径比例数一0一七九二0八与地半径比例数一一六二之比,为太阳最卑与本天半径比例数九八二0七九二与地半径比例之比,得一千一百二十一。既得三限距地心之远,用平三角形逐度皆推得地半径差。   一,求黄赤距纬以正黄道。康熙五十三年,于申昜春园累测夏至午正太阳高度,得视高七十三度二十九分十馀秒。加地半径差五十秒,得实高七十三度三十分。减去本地赤道高五十度零三十秒,馀二十三度二十九分三十秒,为黄赤大距。用弧三角形逐度皆推得距纬。   一,求清蒙气差以验地中游气映小为大、升卑为高之数。明万历间,西人第谷于其国北极出地五十五度有奇,测得地平上最大差三十四分。自地平以上,其差渐少,至四十五度,其差五秒,更高无差。其测算之法,如太阳视高十度三十四分四十二秒,距正午八十三度,于时日躔降娄宫三度三十六分,距赤道北一度二十六分。北极距天顶五十度零三十秒,用距正午、距赤道北、北极距天顶三度,作弧三角形,求得太阳实高十度二十七分五十三秒。与视高相减,又加地半径差二分五十七秒,得九分四十六秒,为地平上十度三十五分之蒙气差。本法仍之。   一,测岁实以定平行。康熙五十四年二月癸未午正,于申昜春园测得太阳高五十度零三十二秒三十五微,加地半径差一分五十六秒零五微,得实高五十度零二分二十八秒四十微。 此所加地半径差,仍新法算书旧数加之,其实地半径与太阳距地心比例,高、卑、中距三限,次年始定,覆推无异,故不改也。至求地半径差,取春分及夏至后八日,亦仍旧算。其实最高之限,累日测得,不在预定。夏至中距之限既未定,岁实亦转由最卑而得其准。最高最卑之比例,则在交食也。其广州府偏西度,盖先测月食时刻得之。 与赤道高五十度零三十秒相减,馀一分五十八秒四十微,为太阳在赤道北之纬度。知春分时在午正前,以此纬度及黄赤大距作弧三角形,推得黄道度四分五十七秒四十三微,为太阳过春分经度。次日午正,复测得纬度,推得太阳过春分一度零四分零六秒零三微,两过春分度相减馀为一日之行五十九分零八秒二十微,比例得本日春分在巳初三刻十四分十秒四十八微。又康熙五十五年二月戊子午正,于申昜春园测得太阳高四十九度五十四分四十九秒五十一微,依法求之,得本日春分在申初三刻二分五十五秒四十八微。总计两春分相距三百六十五日五时三刻三分四十五秒,为岁实;为法,除天周,得每日平行。   一,求两心差及最高所在以考盈缩。康熙五十六年二至后,申昜春园逐日测午正太阳高度,求其经度,各用本日次日比测之实行。推得五月甲戌辰正一刻零四十秒四十五微交未宫七度,乙亥巳初一刻十四分五十七秒二十七微交未宫八度,十一月丁丑子正一刻一十二分五十七秒四十一微交丑宫七度,本日夜子初三刻十二分二十七秒四十七微交丑宫八度。用此两数以立法,如图甲为地心,即宗动天心,乙丙丁戊为黄道,与宗动天同心,乙为夏至,丙为秋分,丁为冬至,戊为春分。又设己点为心,作庚辛壬癸圈,为不同心天,庚为最高,当黄道子,壬为最卑,当黄道丑,寅卯为中距,过己甲两心作庚丑线,则平分本天与黄道各为两半周。夏至乙至冬至丁,引出乙丁线,割不同心天之左半大于半周岁。秋分丙至春分戊,引出丙戊线,割不同心天之下半小于半周岁。今测未宫七度至丑宫七度,历一百八十二日一十六时一十二分一十六秒五十六微,大于半周岁一时一十七分五十四秒二十六微;未宫八度至丑宫八度,历一百八十二日一十四时二十七分三十秒二十微,小于半周岁二十六分五十二秒一十微。即知未宫七度在最高前如辰,八度在最高后如巳,丑宫七度在最卑前如午,八度在最卑后如未。以大小两数相并,与辰巳或午未一度之比,同于大于半周岁之数与辰子或午丑之比,得四十四分三十六秒四十八微,与乙辰或丁午之七度相加,为高卑过二至之度。以最高卑每岁有行分,今合高卑以立算,定为本年中距过秋分之度。又用比例法推得秋分后丙午日巳正一刻十三分四十九秒过中距,若在黄道,应从最高子行九十度至寅,为辰宫七度四十四分三十六秒四十八微。以实测求之,在申不及二度零三分零九秒四十微,检其正切,得三五八四一六为设本天半径一千万之己甲两心差。又本年申昜春园测得春分为二月癸巳亥初二刻六分四十七秒,立夏为三月己卯亥正二刻一分三十六秒,秋分为八月庚子申初二刻四分三秒,各计其相距之日,推得平行度以立算。如图甲为地心,乙丙丁戊为黄道,戊为春分,巳为夏至,丙为秋分,庚为冬至,辛为立夏。子丑寅卯为不同心天,壬为天心,春分时太阳在子,立夏在癸,秋分在寅。丑为最高,卯为最卑,求壬甲两心差,并求辛甲乙角,为最高距立夏。取甲辰子平三角形及壬己甲勾股形,求得壬甲为三五八九七七,比前数多一千万分之五百六十一。又求得甲角五十三度三十八分二十五秒五十五微,为最高距立夏,内减夏至距立夏四十五度,得最高过夏至后八度三十八分二十五秒五十五微,皆与前数不合。于是定用于两心差分设本轮、均轮之法。   一,求最高行及本轮、均轮半径以定盈缩。康熙十七年,测得最高在夏至后七度零四分零四秒。五十六年,测得最高在夏至后七度四十三分四十九秒,约得每年东行一分一秒十微。又定本天半径为一千万,用两心差四分之三为本轮半径,其一为均轮半径。如图甲为地心,即本天心,乙丙丁戊为本天,注左右上下为本轮,最小圈为均轮,寅为太阳最高,辰为最卑。本轮心循本天周起冬至右旋为平行,均轮心循本轮周起最卑左旋为引数。二轮之行相较,即最卑行。太阳循均轮周右旋,均轮在最高最卑,则最近于本轮心,如寅、辰;均轮在中距,则最远于本轮心,如卯、己。其行倍于均轮积点者,旧设不同心天,数与均轮不合。   一,立矇影刻分限以定晨昏,测得在太阳未出之先、已入之后,距地平一十八度内。   月离立法之原:   一,求平行度。依西人依巴谷法,定为一十二万六千零七日四刻为两月食各率齐同之距,会望转终,皆复其始。计其中积,凡为会望者四千二百六十七,为转终者四千五百七十三。置中积日刻为实,会望数除之,得会望策。乃以天周为实,会望策除之,为每日太阴平行距太阳之度。加太阳每日平行,为每日太阴平行白道经度。又置中积日刻为实,转终数除之,得转终分。置天周为实,转终分除之,为每日太阴自行度。每日白道经度与自行度相减,为每日最高行。   一,推本轮半径及最高以考迟疾。西人第谷测三月食,如第一食日躔鹑首宫七度三十五分四十七秒五十三微,月离星纪宫度分秒同,月行迟末限之初。第二食日躔寿星宫初度,月离降娄宫度同,月行迟初限将半。第三食日躔星纪宫二度五十四分零二秒四十九微,月离鹑首宫度分秒同,月行疾末限之初。第一食距第二食一千一百八十日二十二时一十四分零四秒,实行相距八十二度二十四分一十二秒零七微,平行相距八十度二十一分一十秒,自行相距三百零八度四十七分零七秒二十七微。第二食距第三食一千九百一十八日二十三时零五分五十七秒,实行相距九十二度五十四分零二秒四十九微,平行相距八十五度零二十五秒,自行相距二百三十一度一十二分五十二秒三十三微。用平三角形推得本轮半径为本天半径十万分之八千七百,又推得最高行度,计至崇祯元年首朔月过最高三十七度三十四分三十四秒,然泛以三月食推之,本轮半径之数不合,故设均轮。   一,立四轮之行以定迟疾。西人第谷徵诸实测,将本轮半径三分之,存其二为本轮半径,其一为均轮半径。本法仍之。定本轮心起本天冬至右旋为平行度,增一负均轮之圈。其半径为新本轮半径,加一次轮半径之数。其心同本轮之心。本轮负而行,不自行,移均轮心从最高左旋,行于此圈之周,为自行引数。第谷又将次轮设于地心,而增次均轮。本法易之,定次轮心行均轮周,从最近右旋为倍引数,其半径为本天半径千万分之二十一万七千。次均轮心行次轮周,起于朔望,从次轮最近地心点右旋,行太阴距太阳之倍度为倍离,其半径为本天半径千万分之一十一万七千五百。太阴行次均轮之周,从次均轮最下左旋,亦行倍离。如图甲为地心,即本天心,乙丙丁为本天之一弧,丙甲为半径,戊为半轮最高,癸为最卑,酉为负圈最高,丑为最卑,壬为均轮最远,辛为最近,寅为次轮最远,亥为最近,土为次均轮最上,木为最下,即均轮心在最高又当朔望之象。又图太阴在戌,是均轮既左旋,又当朔望之象。其得次轮、次均轮半径于上下弦,当自行三宫或九宫时累测之,得极大均数七度二十五分四十六秒。其切线一百三十万四千,内减本轮均轮★半径,馀半之,即次轮半径。于两弦及朔望之间,当自行三宫或九宫时累测之,均数常与推算不合,差至四十一分零二秒,依法求其半径,得次均轮半径。    图形尚无资料   一,以两月食定交周。顺治十三年十一月庚申望子正后十八时四十四分十五秒,月食十五分四十七秒,在黄道南,日缠星纪宫十度三十九分,在最卑后三度四十九分,月自行为三宫二十七度四十六分。康熙十三年十二月丙午望子正后三时二十三分二十六秒,月食十五分五十秒,在黄道南,日缠星纪宫二十一度五十二分,在最卑后十四度二十一分,月自行为三宫二十五度二十四分。相距中积二百二十三月。用西人依巴谷朔策定数五千四百五十八为一率,交终定数五千九百二十三为二率,二百二十三月为三率,得四率二百四十一又五千四百五十八分之五千四百五十一,为两次月食相距之交终数。又以两次月食相距中积六千五百八十五日零八时三十九分十秒,与每日太阴平行经度相乘,以交终数除之,得一百二十九万零八百一十二秒小馀八七九五九八,为每一交行度。与周天秒数相减,馀五千一百八十七秒小馀一二0四0二,为每一交退行度。又以交终数除两次月食相距中积日分,得二十七日二一二二三三,为交周日分。乃以交周日分除每一交退行度,得三分十秒三十七微,为两交每日退行度。与太阴每日平行相加,得十三度十三分四十五秒三十八微,为太阴每日距交行。因两次月自行差二度半,食分差三秒,故比依巴谷所定距交行差一微,仍用依巴谷所定数。   一,求黄白大距度及交均以定交行。于月离黄道鹑首宫初度,又在黄道北距交適足九十度时,俟至子午线上测之,得地平高度,减去赤道高及黄赤距纬度。一在朔望时,得大距四度五十八分三十秒;一在上下弦时,得大距五度一十七分三十秒,以之立法。如图甲为黄极,乙丙丁戊为黄道,用两距度相加折半,为黄白大距之中数,为半径如巳甲,作本轮如巳庚辛壬。又取两距度相减折半为半径如巳癸,作均轮如癸子丑寅。其心循本轮左旋,每日行三分十秒有馀。白道极循均轮,起最近,左旋,行倍离之度。行至癸,则大距为乙卯;行至丑,则大距为乙辰。行子丑寅之半交行疾,行寅癸子之半交行迟。   一,求地半径差如太阳。申昜春园测得太阴高六十二度四十分五十一秒四十三微,同时于广东广州府测得太阴高七十九度四十七分二十六秒一十二微,于时月自行三宫初度,月距日一百八十度,以之立法,用平三角形推得地半径与太阴在中距时距地心之比例,为一与五十六又百分之七十二。依此法于月自行初宫初度月距日九十度时测之,求得地半径与太阴在最高时距地心之比例,为一与六十一又百分之九十八。又于月自行六宫初度月距日九十度时测之,求得地半径与太阴在最卑时距地心之比例,为一与五十三又百分之七十一。复用平三角形逐度皆推得地半径差。   一,考隐见迟疾以辨朓朒。一验在春分前后各三宫,黄道斜升而正降,日入时月在地平上高,朔后疾见,在秋分前后各三宫,黄道正升而斜降,日入时月在地平上低,朔后迟见,晦前隐迟、隐早反是。一验距黄道北,见早隐迟,距黄道南反是。一验视行迟,隐见俱迟;视行早,隐见俱早。   交食立法之原:   一,求日月视径以定食分浅深。用正表、倒表,各取日中之影,求其高度。两高度之较以为太阳视径。数年精测,得太阳最高之径为二十九分五十九秒,最卑之径为三十一分零五秒。用墙为表,以其西界当正午线,人在表北,依不动之处,候太阴之西周切于正午线,看时辰表时刻;俟太阴体过完,其东周才离正午线,复看时辰表时刻;与前相减,变度以为太阴视径。数年精测,得太阴最高之径为三十一分四十七秒,最卑之径为三十三分四十二秒。   一,求地影半径以定光分。地半径与太阳太阴距地心既得比例,日月视径又得真数,太阳、太阴自高至卑视径地半径与太阳、太阴实径比例。日食,人在地面见与不见。月食,太阳照地背成黑影,太阳大而地小,故成锥形。太阳有高卑,故地影有长短广狭;太阴有高卑,故入影有浅深;皆可预推而以立法。地影半径常大于实测,康熙五十六年八月戊戌月食,其实引为二宫三度四十一分零三秒,距地心五十七地半径零百分之四十一。测得纬度在黄道北三十六分十八秒,月半径为十六分十秒,食分为二十三分三十秒,乃以黄纬求得白道纬为食甚,距纬与食分相加,内减月半径,馀四十三分四十六秒,为地影半径。若依推算,太阳在最高,太阴在中距,地影半径应得四十八分三十四秒,以实测之数率之,应得四十四分四十三秒,所差三分五十一秒。因验得太阳光芒溢于原体之外,能侵削地影。以实测比算,定太阳之光分为地半径之六倍又百分之三十七。如图甲为地心,戊己为地径,乙丁为太阳所照影,末当至于庚。辛壬为溢出光分侵削影,末渐次狭小,至于丑而已尽。 图形尚无资料   五星行立法之原:   一,求土星平行度。古测定二万一千五百五十一日又十分日之三,距恆星之度分等,距太阳之远近又等。土星行次轮会日、冲日各五十七次。置中积日分为实,星行次轮周数五十七为法,除之得周率。乃以每周三百六十度为实,周率除之,为每日距太阳之行。与太阳每日平行相减,得土星每日平行。本法仍之。   一,用三次冲日求土星本轮、均轮半径及最高以定盈缩。明万历间,西人第谷测土星三次冲日。如第一次日躔娵訾宫一度零三分二十七秒,土星在鹑尾宫度分秒同;第二次日躔娵訾宫二十一度四十七分三十九秒,土星在鹑尾宫度分秒同;第三次日躔降娄宫一十六度五十一分二十八秒,土星在寿星宫度分秒同。第一次距第二次一万一千三百四十三日五时三十六分,其实行相距二十度四十四分十二秒,平行相距十九度五十九分五十四秒;第二次距第三次七百五十五日二十时三十一分,实行相距二十五度零三分四十九秒,平行相距二十五度十九分十六秒。用不同心圈取平三角形,推得两心差,为本天半径千万分之一百一十六万二千,析为本轮半径八十六万五千五百八十七,均轮半径二十九万六千四百一十三。又推得万历十八年最高在析木宫二十六度二十分二十七秒,每年最高行一分二十秒一十二微。本法仍之。   一,求土星次轮半径以定顺逆。西人第谷测得次轮半径为本天半径千万分之一百零四万二千六百。本法仍之。定本轮心从本天冬至右旋为平行度,均轮心从本轮最高左旋为自行引数,次轮心从均轮最近右旋为倍引数,星从次轮最远右旋,行本轮心距太阳之度。本轮、均轮之面与本天平行,次轮之面与黄道平行。如图甲为地心,即本天心,乙丙丁为本天之一弧,丙甲为半径,戊为本轮最高,己为最卑,庚为均轮最远,辛为最近,壬为次轮最远,癸为最近。   一,求木星平行度。古测定二万五千九百二十七日又千分日之六百一十七,木星行次轮会日冲日皆六十五次。置中积日分为实,星行次轮周数六十五为法,除之得周率。以每周三百六十度为实,周率除之,得每日木星距太阳之行。与每日太阳平行相减,为每日木星平行度。本法仍之。    图形尚无资料   一,用三次冲日求木星本轮、均轮半径及最高以定盈缩。明万历间,西人第谷测木星三次冲日,如第一次日躔鹑尾宫七度三十一分四十九秒,木星在娵訾宫度分秒同;第二次日躔大火宫二十度五十六分,木星在大梁宫度分同;第三次日躔析木宫二十五度五十二分二十七秒,木星在实沈宫度分秒同。第一次距第二次八百零四日一十五时三十五分,实行相距七十三度二十四分十一秒,平行相距六十六度五十三分二十秒;第二次距第三次三百九十九日一十四时四十四分,实行相距三十四度五十六分二十七秒,平行相距三十三度十三分零八秒。用不同心圈取平三角形,推得两心差,为本天半径千万分之九十五万三千三百,析为本轮半径七十万五千三百二十,均轮半径二十四万七千九百八十。又推得万历二十八年最高在寿星宫八度四十分,每年最高行五十七秒五十二微。本法仍之。   一,求木星次轮半径以定顺逆。西人第谷测得木星次轮半径为本天半径千万分之一百九十二万九千四百八十。本法仍之。定诸轮左右旋起数及轮面如土星。   一,求火星平行度。古测定二万八千八百五十七日又千分日之八百八十三,火星行次轮会日冲日各三十七次。置中积日分为实,星行次轮周数三十七为法,除之得周率。以每周三百六十度为实,周率除之,得每日火星距太阳之行,与每日太阳平行相减,为每日火星平行度。本法仍之。   一,用三次冲日求火星本轮、均轮半径及最高以定盈缩。明万历间西人第谷测火星三次冲日,如第一次日躔元枵宫一十八度五十八分三十八秒,火星在鹑火宫度分秒同;第二次日躔娵訾宫二十三度二十二分,火星在鹑尾宫度分同;第三次日躔大梁宫一度,火星在大火宫度同。第一次距第二次七百六十四日一十二时三十二分,实行相距三十四度二十三分二十二秒,平行相距四十度三十九分二十五秒;第二次距第三次七百六十八日一十八时,实行相距三十七度三十八分,平行相距四十二度五十二分三十五秒。用不同心圈取平三角形,推得两心差,为本天半径千万分之一百八十五万五千,析为本轮半径一百四十八万四千,均轮半径三十七万一千。又推得万历二十八年最高在鹑火宫二十八度五十九分二十四秒,每年最高行一分零七秒。本法仍之。   一,求火星次轮半径以定顺逆。西人第谷累年密测,于太阳、火星同在最卑时,测得次轮最小之半径,为本天半径千万分之六百三十万二千七百五十;又于太阳在最卑火星在最高时,测得次轮半径六百五十六万一千二百五十;与最小半径相较,为本天高卑之大差。又于火星在最卑、太阳在最高时,测得次轮半径六百五十三万七千七百五十,与最小半径相较,为太阳高卑之大差。乃用比例求得火星逐时次轮半径。本法仍之。定诸轮左、右旋起数及轮面如土、木星。   一,求金星平行度。古测定二千九百一十九日又千分日之六百六十七,金星行次轮会日退合日各五次。置中积日分为实,星行次轮周数五为法,除之得周率。以每周三百六十度为实,周率除之,得每日金星在次轮周平行,一名伏见行。其本轮心平行,即太阳平行。本法仍之。   一,求金星最高及本轮均轮半径以定盈缩。明万历十三年,西人第谷于晨夕时,逐日累测金星,得距太阳极远度,晨夕相等,定两平行距高卑、左右度亦等。以两平行宫度相加折半,即最高或最卑线所当宫度。又择晨夕时距太阳极远度相较,定小度为近最高,大度为近最卑。测得最高在实沈宫二十九度一十六分三十九秒,每年最高行一分二十二秒五十七微。又用两测择平行度,一当最高,一当最卑。距太阳极远者,用平三角形及转比例,推得两心差为本天半径千万分之三十二万零八百一十四,析为本轮半径二十三万一千九百六十二,均轮半径八万八千八百五十二。本法仍之。如图己为地心,辛己为两心差,戊为最高,庚为最卑,午未为金星平行,即太阳平行,甲丙为金星实行。又图戊庚为平行,亥角为实行。    图形尚无资料   一,求金星次轮半径以定顺逆。西人第谷测得金星次轮半径为本天半径千万分之七百二十二万四千八百五十。本法仍之。定本轮心行即太阳平行,均轮心从本轮最高左旋,为自行引数;次轮心从均轮最近右旋,为倍引数。星从次轮平远右旋行伏见度。取金星次轮径线不与地心参直,与本轮高卑线平行,径线远地心之端为平远,近地心之端为平近,与太阴次轮均轮径线平行者同。本轮、均轮面与黄道平行,次轮面有交角。如图甲为地心,乙为本天半周,丙为本轮,丁为均轮,戊为次轮,己为平远,庚为平近。   一,求水星平行度。古测定一万六千八百零二日又十分日之四,水星行次轮会日退合日一百四十五次。置中积日分为实,星行次轮周数一百四十五为法,除之得周率。以每周三百六十度为实,周率除之,得每日水星伏见行。其本轮心平行如金星。本法仍之。   一,求水星最高及本轮、均轮半径以定盈缩。明万历十三年,西人第谷如测金星法,测得水星最高在析木宫初度一十分一十七秒,每年最高行一分四十五秒一十四微。定两心差为本天半径千万分之六十八万二千一百五十五,析为本轮半径五十六万七千五百二十三,均轮半径一十一万四千六百三十二。本法仍之。   一,求水星次轮半径以定顺逆。西人第谷测得水星次轮半径为本天半径千万分之三百八十五万。本法仍之。定本轮心平行即太阳平行,均轮心从本轮最高左旋,为自行引数;次轮心从均轮最远右旋,为三倍引数。星从次轮平远右旋行伏见度。诸轮之面,与金星同。   一,求五星与黄道交角及交行所在以定距纬。新法算书载崇祯元年天正冬至,次日子正,土星正交在鹑首宫二十度四十一分五十二秒,中交在星纪宫二十度四十一分五十二秒,每年交行四十一秒五十三微,本天与黄道交角二度三十一分。木星正交在鹑首宫七度零九分零八秒,中交在星纪宫七度零九分零八秒,每年交行一十三秒三十六微,本天与黄道交角一度一十九分四十秒。火星正交在大梁宫一十七度零二分二十九秒,中交在大火宫一十七度零二分二十九秒,每年交行五十二秒五十七微,本天与黄道交角一度五十分。金星正交恆距最高前十六度,在实沈宫一十四度一十六分零六秒,中交在析木宫一十四度一十六分零六秒,每年交行一分二十二秒五十七微,次轮面交黄道之角三度二十九分。水星正交恆与最卑同在实沈宫一度二十五分四十二秒,中交在析木宫一度二十五分四十二秒,每年交行一分四十五秒一十四微。次轮心在正交当黄道北之角五度零五分十秒,当黄道南之角六度三十一分零二秒;次轮心在中交当黄道北之角六度一十六分五十秒,当黄道南之角四度五十五分三十二秒;次轮心在两交之中交角皆五度四十分。凡五星交行皆顺行。本法仍之。   一,求伏见限。西人多录某测得金星当地平,太阳在地平下五度;木星水星当地平,太阳在地平下十度;土星当地平,太阳在地平下十一度;火星当地平,太阳在地平下十一度三十分;为星见之限。本法仍之。   一,求平行所在。新法算书载崇祯元年天正冬至,次日子正,土星平行距冬至八宫二十八度零八分二十七秒,木星十一宫一十八度五十一分五十一秒,火星五宫零四度四十五分三十秒,金、水同太阳。本法仍之。   一,求地半径差。测得地半径与土星距地心之比例,为一与一万零九百五十三。与木星距地心之比例,为一与五千九百一十八。与火星在最高距地心之比例,为一与三千一百二十三;在中距之比例,为一与一千七百四十四;在最卑之比例,为一与四百一十。与金星在最高距地心之比例,为一与一千九百八十三;在最卑之比例,为一与三百零一;中距与太阳同。与水星在最高距地心之比例,为一与一千六百三十三;在最卑之比例,为一与六百五十一;中距与太阳同。土、木二星极远、高、卑细数不计。用平三角形各推得地半径差。   恆星立法之原:   一,求各星见行所在。康熙十三年,测定恆星经纬度,以十一年壬子列表。   一,求东行度。明万历间,西人第谷占精推测,定恆星循黄道每年东行五十一秒。本法仍之。 志二十三  时宪四   △康熙甲子元法中   日躔用数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天正冬至为法元。 癸亥年十一月冬至。   周天三百六十度。 平分之为半周,四分之为象限,十二分之为宫,每度六十分,秒微纤以下皆以六十递析。周天入算,化作一百二十九万六千秒。   周日一万分。 时则二十四,刻则九十六,刻下分则一千四百四十,秒则八万六千四百。   周岁三百六十五日二四二一八七五。   纪法六十。   宿法二十八。   太阳每日平行三千五百四十八秒,小馀三三0五一六九。   最卑岁行六十一秒,小馀一六六六六。   最卑日行十分秒之一又六七四六九。   本天半径一千万。   本轮半径二十六万八千八百一十二。   均轮半径八万九千六百零四。   宿度见天文志。   岁差五十一秒。   各省及蒙古北极高度、东西偏度、见天文志。   黄赤大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三十秒。   最卑应,七度十分十一秒十微。   气应,七日六五六三七四九二六。   宿应,五日六五六三七四九二六。   日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宿名,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昂、毕、参、觜、井、鬼、柳、星、张、翼、轸。   时名,从十二支各分初、正。起子正,尽夜子初。   推日躔法求天正冬至,置周岁,以距元年数减一得积年乘之,得中积分,加气应得通积分, 上考往古,则减气应得通积分。 其日满纪法去之,馀为天正冬至日分。 上考往古,则以所馀转与纪法相减,馀为天正冬至日分。 自初日起甲子,其小馀以刻下分通之,如法收为时刻。 周日一万分为一率,小馀为二率,刻下分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时分。满六十分收为一时,十五分收为一刻。 初时起子正,中积分加宿应,满宿法去之,为天正冬至值宿日分,初日起角宿。   求平行,以周日为一率,太阳每日平行为二率,天正冬至小馀与周日相减馀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年根秒数。又置太阳每日平行,以本日距冬至次日数乘之,得数为秒。与年根相并,以宫度分收之,得平行。   求实行,置最卑岁行,以积年乘之。又置最卑日行,以距冬至次日数乘之。两数相并,加最卑应, 上考则减最卑应。 以减平行为引数。用平三角形,以本轮半径三分之二为对正角之边,以引数为一角,求得对角之边倍之。又求得对又一角之边,与本天半径相加减。 引数三宫至八宫则相加,九宫至二宫则相减。 复用平三角形,以加倍之数为小边,加减本天半径之数为大边,正角在两边之中,求得对小边之角为均数。置平行以均数加减之, 引数初宫至五宫为加,六宫至十一宫为减。 得实行。求宿度,以积年乘岁差,得数加甲子法元黄道宿度,为本年宿钤,以减实行,馀为日躔宿度。若实行不及减宿钤,退一宿减之。   求纪日值宿,置距冬至次日数,加冬至,日满纪法去之。初日起甲子,加冬至值宿,日满宿法去之。初日起角宿,得纪日值宿。   求节气时刻,日躔初宫 丑,星纪。 初度为冬至,十五度为小寒。一宫 子,元枵。 初度为大寒,十五度为立春。二宫 亥,娵訾。 初度为雨水,十五度为惊蛰。三宫 戌,降娄。 初度为春分,十五度为清明。四宫 酉,大梁。 初度为穀雨,十五度为立夏。五宫 申,实沈。 初度为小满,十五度为芒种。六宫 未,鹑首。 初度为夏至,十五度为小暑。七宫 午,鹑火。 初度为大暑,十五度为立秋。八宫 巳,鹑尾。 初度为处暑,十五度为白露。九宫 辰,寿星。 初度为秋分,十五度为寒露。十宫 卯,大火。 初度为霜降,十五度为立冬。十一宫 寅,析木。 初度为小雪,十五度为大雪。皆以子正日躔未交节气宫度者,为交节气本日;已过节气宫度者,为交节气次日。乃以本日实行与次日实行相减为一率,每日刻下分为二率,本日子正实行与节气宫度相减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子正后之分数,乃以时刻收之,即得节气初正时刻。如实行適与节气宫度相符而无馀分,即为子正初刻。求各省节气时刻,皆以京师为主,视偏度加减之。每偏一度,加减时之四分。 偏东则加,偏西则减。 推节气用时法,以交节气本日均数变时为均数时差,反其加减。又以半径为一率,黄赤大距馀弦为二率,本节气黄道度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赤道正切。检表得度,与黄道相减,馀变时为升度时差。二分后为加,二至后为减。皆加减节气时刻,为节气用时。求距纬度,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黄赤大距度之正弦为二率,实行距春秋分前后度之正弦为三率, 实行初宫初度至二宫末度,与三宫相减,馀为春分前;三宫初度至五宫末度,则减去三宫,为春分后。六宫初度至八宫末度,与九宫相减,馀为秋分前;九宫初度至十一宫末度,则减去九宫,为秋分后。 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距纬度。实行三宫至八宫,其纬在赤道北;九宫至二宫,其纬在赤道南。   求日出入昼夜时刻,以本天半径为一率,北极高度之正切为二率,本日距纬度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日出入在卯酉前后赤道度。变时, 一度变时之四分,凡言变时皆仿此。 为距卯酉分。以加减卯酉时,即得日出入时刻。 春分前、秋分后,以加卯正为日出,减酉正为日入。春分后、秋分前,以减卯正为日出,加酉正为日入。 又倍距卯酉分,以加减半昼分,得昼夜时刻。 春分后以加得昼刻,以减得夜刻,秋分后反是。   月离用数   太阴每日平行四万七千四百三十五秒,小馀0二一一七七。   太阴每时 四刻。 平行一千九百七十六秒,小馀四五九二一五七。   月孛即最高,每日行四百0一秒,小馀0七七四七七。   正交每日平行一百九十秒,小馀六四。   本轮半径五十八万。   均轮半径二十九万。   负圈半径七十九万七千。   次轮半径二十一万七千。   次均轮半径一十一万七千五百。   朔、望黄白大距四度五十八分三十秒。   两弦黄白大距五度一十七分三十秒。   黄白大距中数五度0八分。   黄白大距半较九分三十秒。   太阴平行应一宫0八度四十分五十七秒十六微。   月孛应三宫0四度四十九分五十四秒0九微。   正交应六宫二十七度十三分三十七秒四十八微。   推月离法求天正冬至,同日躔。   求太阴平行,置中积分,加气应 详日躔。 小馀, 不用日,下同。 减天正冬至小馀,得积日。 上考则减气应小馀,加天正冬至小馀。 与太阴每日平行相乘,满周天秒数去之,馀数收为宫度分。以加太阴平行应,得太阴年根。 上考则减, 又置太阴每日平行,以距天正冬至次日数乘之,得数为秒。以宫度分收之,与年根相并, 满十二宫去之。 为太阴平行。   求月孛行,以积日 见前条,下同。 与月孛每日行相乘,满周天秒数去之,馀数收为宫度分。以加月孛应,得月孛年根。 上考则减。 又置月孛每日行以距天正冬至次日数乘之,得数为秒,以宫度分收之,与年根相并, 满十二宫去之。 为月孛行。   求正交平行,以积日与正交每日平行相乘,满周天秒数去之,馀数收为宫度分,以减正交应, 正交应不足减者,加十二宫减之。 得正交年根。 上考则加。 又置正交每日平行,以距天正冬至次日数乘之,得数为秒,以宫度分收之,以减年根, 年根不足减者,加十二宫减之。 为正交平行。   求用时太阴平行,以本日太阳均数变时, 详日躔。 得均数时差。 均数加者,时差为减;均数减者,时差为加。 又以本日太阳黄、赤经度 详日躔。 相减馀数变时,得升度时差。 二分后为加,二至后为减。 乃以两时差相加减,为时差总。 两时差加减同号者,则相加为总,加者仍为加,减者仍为减。加减异号者,则相减为总,加数大者为加,减数大者为减。化秒, 与太阴每时平行相乘为实,以一度化秒为法除之,得数为秒,以度分收之,得时差行。以加减太阴平行, 时差总为加者则减,减者则加。 为用时太阴平行。   求初实行,置用时太阴平行,减去月孛行,得引数。用平三角形,以本轮半径之半为对正角之边,以引数为一角,求得对角之边三因之。又求得对又一角之边,与本天半径相加减。 引数九宫至二宫相加,三宫至八宫相减。 复用平三角形,以三因数为小边,加减本天半径数为大边,正角在两边之中,求得对小边之角为初均数,★求得对正角之边。 即次轮最近点距地心之线。 乃置用时太阴平行,以初均数加减之, 引数初宫至五宫为减,六宫以后为加。 为初实行。   求白道实行,置初实行,减本日太阳实行得次引。 即距日度。 用平三角形,以次轮最近点距地心线为一边,倍次引之通弦 本天半径为一率,次引之正弦为二率,次轮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倍之即通弦。 为一边;以初均数与引数减半周之度 引数不及半周,则与半周相减,如过半周,则减去半周。相加,又以次引距象限度次引不及象限,则与象限相减;如过象限及过三象限,则减去象限及三象限,用其馀;如过二象限,则减去二象限,馀数仍与象限相减,为次引距象限度。 加减之, 初均数减者,次引过象限或过三象限则相加,不过象限或过二象限则相减。初均数加者反是。 为所夹之角, 若相加过半周,则与全周相减,用其馀为所夹之角。若相加適足半周或相减无馀,则无二均数。若次引为初度,或適足半周,亦无二均数。 求得对通弦之角为二均数, 如无初均数,以次轮心距地心为一边,次轮半径为一边;次引倍数为所夹之角,次引过半周者,与全周相减,用其馀;在最高为所夹之内角,在最卑为所夹之外角,求得对次轮半径之角为二均数。 随定其加减号。 以初均数与均轮心距最卑之度相加,为加减泛限。泛限適足九十度,则二均加减与初均同。如泛限不足九十度,则与九十度相减,馀数倍之,为加减定限。初均减者,以次引倍度;初均加者,以次引倍度减全周之馀数,皆与定限较。如泛限过九十度者,减去九十度,馀数倍之,为加减定限。初均加者,以次引倍度;初均减者,以次引倍度减全周之馀数,皆与定限较。并以大于定限,则二均之加减与初均同;小于定限者反是。 ★求得对角之边,为次均轮心距地心线。又以此线及次引,用平三角形,以次均轮心距地为一边,次均轮半径为一边,次引倍度为所夹之角, 次引过半周者,与全周相减,用其馀。 求得对次均轮半径之角为三均数,随定其加减号。 次引倍度不及半周为加,过半周为减。 乃以二均数与三均数相加减,为二三均数。 两均数同号则相加,异号则相减。 以加减初实行, 两均数同为加者仍为加,同为减者仍为减。一为加一为减者,加数大为加,减数大为减。 为白道实行。   求黄道实行,用弧三角形,以黄白大距中数为一边,大距半较为一边,次引倍度为所夹之角, 次引过半周与全周相减,用其馀。 求得对角之边为黄白大距,并求得对半较之角为交均。以交均加减正交平行, 次引倍度不及半周为减,过半周为加。 得正交实行。又加减六宫为中交实行,置白道实行,减正交实行,得距交实行。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黄白大距之馀弦为二率,距交实行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黄道之正切。检表得度分,与距交实行相减,馀为升度差,以加减白道实行, 距交实行不过象限,或过二象限为减,过象限及过三象限为加。 为黄道实行。   求黄道纬度,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黄白大距之正弦为二率,距交实行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黄道纬度,距交实行初宫至五宫为黄道北,六宫至十一宫为黄道南。   求四种宿度,依日躔求宿度法,求得本年黄道宿钤。以黄道实行、月孛行及正交、中交实行各度分视其足减宿钤内某宿则减之,馀为四种宿度。   求纪日值宿,同日躔。   求交宫时刻,以太阴本日实行与次日实行相减 未过宫为本日,已过宫为次日。 馀为一率,刻下分为二率,太阴本日实行 不用宫。 与三十度相减馀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子正分数。如法收之,得交宫时刻。   求太阴出入时刻,以本日太阳黄道经度求其相当赤道经度。又用弧三角形,以太阴距黄极为一边,黄极距北极为一边, 即黄赤大距。 太阴距冬至黄道经度为所夹之外角, 过半周者与全周相减,用其馀。 求得对边为太阴距北极度。与九十度相减,得赤道纬度。 不及九十度者,与九十度相减,馀为北纬。过九十度者,减去九十度,馀为南纬。 又求得近北极之角,为太阴距冬至赤道经度。乃以本天半径为一率,北极高度之正切为二率,太阴赤道纬度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太阴出入在卯酉前后赤道度, 太阴在赤道北,出在卯正前,入在酉正后;太阴在赤道南,出在卯正后,入在酉正前。 以加减 前减后加。 太阴距太阳赤道度, 太阴赤道经度内减去太阳赤道经度即得。 得数变时。自卯正酉正后计之, 出地自卯正后,入地自酉正后。 得何时刻,再加本时太阴行度之时刻, 约一小时行三十分,变为时之二分。 即得太阴出入时刻。   求合朔弦望,太阴实行与太阳实行同宫同度为合朔限,距三宫为上弦限,距六宫为望限,距九宫为下弦限,皆以太阴未及限度为本日,已过限度为次日。乃以太阴、太阳本日实行与次日实行各相减,两减馀数相较为一率,刻下分为二率,本日太阳实行加限度 上弦加三宫,望加六宫,下弦加九宫。 减本日太阴实行,馀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子正之分。如法收之,得合朔弦望时刻。   求正升斜升横升,合朔日,太阴实行自子宫十五度至酉宫十五度为正升,自酉宫十五度至未宫初度为斜升,自未宫初度至寅宫十五度为横升,自寅宫十五度至子宫十五度为斜升。   求月大小,以前朔后朔相较,日干同者前月大,不同者前月小。   求闰月,以前后两年有冬至之月为准。中积十三月者,以无中气之月,从前月置闰。一岁中两无中气者,置在前无中气之月为闰。   土星用数   每日平行一百二十秒,小馀六0二二五五一。   最高日行十分秒之二又一九五八0三。   正交日行十分秒之一又一四六七二八。   本轮半径八十六万五千五百八十七。   均轮半径二十九万六千四百一十三。   次轮半径一百零四万二千六百。   本道与黄道交角二度三十一分。   土星平行应七宫二十三度十九分四十四秒五十五微。   最高应十一宫二十八度二十六分六秒五微。   正交应六宫二十一度二十分五十七秒二十四微。   木星用数   每日平行二百九十九秒,小馀二八五二九六八。   最高日行十分秒之一又五八四三三。   正交日行百分秒之三又七二三五五七。   本轮半径七十万五千三百二十。   均轮半径二十四万七千九百八十。   次轮半径一百九十二万九千四百八十。   本道与黄道交角一度十九分四十秒。   木星平行应八宫九度十三分十三秒十一微。   最高应九宫九度五十一分五十九秒二十七微。   正交应六宫七度二十一分四十九秒三十五微。   火星用数   每日平行一千八百八十六秒,小馀六七00三五八。   最高日行十分秒之一又八三四三九九。   正交日行十分秒之一又四四九七二三。   本轮半径一百四十八万四千。   均轮半径三十七万一千。   最小次轮半径六百三十万二千七百五十。   本天高卑大差二十五万八千五百。   太阳高卑大差二十三万五千。   本道与黄道交角一度五十分。   火星平行应二宫十三度三十九分五十二秒十五微。   最高应八宫初度三十三分十一秒五十四微。   正交应四宫十七度五十一分五十四秒七微,馀见日躔。   推土、木、火星法   求天正冬至,同日躔。   求三星平行,以积日 详月离。 与本星每日平行相乘,满周天秒数去之,馀收为宫度分,为积日平行。以加本星平行应,得本星年根。 上考则减。 又置本星每日平行,以所求距天正冬至次日数乘之,得数与年根相并,得本星平行。   求三星最高行,以积日与本星最高日行相乘,得数以加本星最高应,得最高年根。 上考则减。 又置本星最高日行,以所求距天正冬至次日数乘之,得数与年根相并,得本星最高行。   求三星正交行,以积日与本星正交日行相乘,得数以加本星正交应,得正交年根。 上考则减。 又置本星正交日行,以所求距天正冬至次日数乘之,得数与年根相并,得本星正交行。   求三星初实行,置本星平行,减最高行,得引数。用平三角形,以均轮半径减本轮半径为对正角之边,以引数为一角,求得对引数角之边及对又一角之边。又用平三角形,以对引数角之边与均轮通弦相加 求通弦法,详月离。 为小边,以对又一角之边与本天半径相加减 引数三宫至八宫相减,九宫至二宫相加。 为大边,正角在两边之中,求得对小边之角为初均数。并求得对正角之边为次轮心距地心线,以初均数加减本星平行, 引数初宫至五宫减,六宫至十一宫加。 得本星初实行。   求三星本道实行,置本日太阳实行减本星初实行,得次引。 即距日度。 用平三角形,以次轮心距地心线为一边,次轮半径为一边, 惟火星次轮半径时时不同,求法详后。 次引为所夹之外角, 过半周者与全周相减,用其馀。 求得对次轮半径之角为次均数,并求得对次引角之边为星距地心线。乃以次均数加减初实行, 加减与初均相反。 得本星本道实行。求火星次轮实半径,以火星本轮全径命为二千万为一率,本天高卑大差为二率,均轮心距最卑之正矢为三率, 引数与半周相减,即均轮心距最卑度。 求得四率为本天高卑差。又以太阳本轮全径命为二千万为一率,太阳高卑大差为二率,本日太阳引数之正矢为三率, 引数过半周者与全周相减,用其馀。 求得四率为太阳高卑差。乃置火星最小次轮半径,以两高卑差加之,得火星次轮实半径。   求三星黄道实行,置本星初实行,减本星正交行,得距交实行。 次轮心距正交。 乃以本天半径为一率,本道与黄道交角之馀弦为二率,距交实行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得黄道度,与距交实行相减,得升度差,以加减本道实行, 距交实行不过象限及过二象限为减,过象限及过三象限为加。 得本星黄道实行。   求三星视纬,以本天半径为一率,本道与黄道交角之正弦为二率,距交实行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初纬。又以本天半径为一率,初纬之正弦为二率,次轮心距地心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星距黄道线。乃以星距地心线为一率,星距黄道线为二率,本天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本星视纬,随定其南北。 距交实行初宫至五宫为黄道北,六宫至十一宫为黄道南。   求黄道宿度及纪日,同日躔。   求交宫时刻,同月离。   求三星晨夕伏见定限度,视本星黄道实行与太阳实行同宫同度为合伏。合伏后距太阳渐远,为晨见东方顺行。顺行渐迟,迟极而退为留退。初退行距太阳半周为退冲,退冲之次日为夕见。退行渐迟,迟极而顺为留顺。初顺行渐疾复近太阳,以至合伏,为夕不见。其伏见限度,土星十一度,木星十度,火星十一度半。合伏前后某日,太阳实行与本星实行相距近此限度,即以本星本日黄道实行,用弧三角形,以赤道地平交角为所知一角, 夕,春分后用内角,秋分后用外角;晨反是。 实行距春秋分度为对边,黄赤大距为所知又一角,求得不知之对边。乃用所知两边对所知两角,求得不知之又一角, 夕,秋分后用内角,春分后用外角;晨反是。 为限距地高。乃用弧三角形,有正角,有黄道地平交角, 即限距地高。 有本星伏见限度,为对交角之弧,求得对正角之弧,为距日黄道度。 若星当黄道无距纬,即为定限度。 又用弧三角形,有正角,有黄道地平交角,以本星距纬为对交角之弧,求得两角间之弧,为加减差。以加减距日黄道度, 纬南加,纬北减。 得伏见定限度。视本星距太阳度与定限度相近,如在合伏前某日,即为某日夕不见;在合伏后某日,即为某日晨见。   求三星合伏时刻,视太阳实行将及本星实行,为合伏本日;已过本星实行,为合伏次日。求时刻,于太阳一日之实行 即本日次日两实行之较。 内减本星一日之实行为一率,馀同月离求朔、望。   求三星退冲时刻,视本星黄道实行与太阳实行相距将半周,为退冲本日;已过半周,为退冲次日。求时刻之法,以太阳一日之实行与本星一日之实行相加为一率,馀同前。   求同度时刻,以两星一日之实行相加减 两星同行则减。一顺一逆则加。 为一率,刻下分为二率,两星相距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子正之分数,以时刻收之即得。五星并同。   金星用数   每日平行三千五百四十八秒,小馀三三0五一六九。   最高日行十分秒之二又二七一0九五。   伏见每日平行二千二百十九秒,小馀四三一一八八六。   本轮半径二十三万一千九百六十二。   均轮半径八万八千八百五十二。   次轮半径七百二十二万四千八百五十。   次轮面与黄道交角三度二十九分。   金星平行应初宫初度二十分十九秒十八微。   最高应六宫一度三十三分三十一秒四微。   伏见应初宫十八度三十八分十三秒六微。   水星用数   每日平行与金星同。   最高日行十分秒之二又八八一一九三。   伏见每日平行一万一千一百八十四秒,小馀一一六五二四八。   本轮半径五十六万七千五百二十三。   均轮半径一十一万四千六百三十二。   次轮半径三百八十五万。   次轮心在大距,与黄道交角五度四十分。   次轮心在正交,与黄道交角北五度五分十秒,其交角较三十四分五十秒。 与大距交角相较,后仿此。 南六度三十一分二秒,其交角较五十一分二秒。   次轮心在中交,与黄道交角北六度十六分五十秒,其交角较三十六分五十秒。南四度五十五分三十二秒,其交角较四十四分二十八秒。   水星平行应与金星同。   最高应十一宫三度三分五十四秒五十四微。   伏见应十宫一度十三分十一秒十七微,馀见日躔。   推金、水星法   求天正冬至,同日躔。   求金、水本星平行,同土、木、火星。   求金、水最高行,同土、木、火星。   求金、水伏见平行,同本星平行。   求金、水正交行,置本星最高平行,金星减十六度,水星加减六宫,即得。   求金星初实行,用本星引数求初均数,以加减本星平行,为本星初实行。及求次轮心距地心线,并同土、木、火星。   求水星初实行,用平三角形,以本轮半径为一边,均轮半径为一边,以引数三倍之为所夹之外角, 过半周者与全周相减,用其馀。 求其对角之边,并对均轮半径之角。又用平三角形,以本天半径为大边,以对角之边为小边,以对均轮半径之角与均轮心距最卑度相加减, 引数不及半周者,与半周相减;过半周者,减去半周,即均轮心距最卑度。加减之法,视三倍引数不过半周则加,过半周则减。 为所夹之角,求得对小边之角为初均数,并求得对角之边为次轮心距地心线。以初均数加减水星平行, 引数初宫至五宫为减,六宫至十一宫为加。 得水星初实行。   求金、水伏见实行,置本星伏见平行,加减本星初均数, 引数初宫至五宫为加,六宫至十一宫为减。 即得。   求金、水黄道实行,用平三角形,以本星次轮心距地心线为一边,本星次轮半径为一边,本星伏见实行为所夹之外角, 过半周者与全周相减,用其馀。 求得对次轮半径之角为次均数,并求得对角之边为本星距地心线。以次均数加减初实行, 伏见实行初宫至五宫为加,六宫至十一宫为减。 得本星黄道实行。   求金、水距次交实行,置本星初实行,减本星正交行,为距交实行。与本星伏见实行相加,得本星距次交实行。   求金、水视纬,以本天半径为一率,本星次轮与黄道交角之正弦为二率, 金星交角惟一,水星交角则时时不同,须求实交角用之,法详后。 本星距次交实行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本星次纬。又以本天半径为一率,本星次纬之正弦为二率,本星次轮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本星距黄道线。乃以本星距地心线为一率,本星距黄道线为二率,本天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本星视纬,随定其南北。 初宫至五宫为黄道北,六宫至十一宫为黄道南。   求水星实交角,以半径一千万为一率,交角较化秒为二率, 距交实行九宫至二宫用正交交角较,三宫至八宫用中交交角较,仍视其南北用之。 距交实行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交角差。置交角, 用交角之法与用交角较同。 以交角差加减之, 距交实行九宫至二宫,星在黄道北则加,南则减;三宫至八宫反是。 得实交角。   求黄道宿度及纪日,同日躔。   求交宫时刻,同月离。   求金、水晨夕伏见定限度,本星实行与太阳实行同宫同度为合伏,合伏后距太阳渐远;夕见西方顺行,顺行渐迟,迟极而退为留退。初退行渐近太阳,则夕不见,复与太阳同度为合退伏。自是又渐远太阳,晨见东方。仍退行渐迟,迟极而顺为留顺。初顺行渐疾,复近太阳,以至合伏,为晨不见。其伏见限度,金星为五度,水星为十度。其求定限度之法,与土、木、火星同,视本星距太阳度与定限相近。如在合伏前某日,即为某日晨不见;合伏后某日,即为某日夕见;合退伏前某日,即为某日夕不见;合退伏后某日,即为某日晨见。   求金、水合伏时刻,视本星实行将及太阳实行为合伏本日,已过太阳实行为合伏次日。求时刻之法,与月离求朔、望时刻之法同。   求金、水合退伏时刻,视太阳实行将及本星实行为合退伏本日,已过本星实行为合退伏次日。求时刻之法,与土、木、火星求退冲时刻之法同。   恆星用数   见日躔。   推恆星法求黄道经度,以距康熙壬子年数减一,得积年岁差,乘之。收为度分,与康熙壬子年恆星表经度相加,得各恆星本年经度。求赤道经纬度,用弧三角形,以星距黄极为一边,黄赤大距为一边,本年星距夏至前后为所夹之角,求得对星距黄极边之角。夏至前用本度,夏至后与周天相减用其馀度。自星纪宫初度起算,为各恆星赤道经度。又求得对原角之边,与象限相减,馀为赤道纬度。 减象限为北,减去象限为南。   求中星,以刻下分为一率,本日太阳实行与次日太阳实行相减馀为二率,以所设时刻化分为三率,求得四率,与本日太阳实行相加,得本时太阳黄道经度。用弧三角形,推得太阳赤道经度,以所设时刻变赤道度 一时变为十五度,一分变为十五分,一秒变为十五秒。 加减半周, 不及半周则加半周,过半周则减半周。 得本时太阳距午后度。与太阳赤道经度相加,得本时正午赤道经度。视本年恆星赤道经度同者,即为中星。 志二十四  时宪五   △康熙甲子元法下   月食用数   朔策二十九日五三0五九三。   望策十四日七六五二九六五。   太阳平行,朔策一十万四千七百八十四秒,小馀三0四三二四。   太阳引数,朔策一十万四千七百七十九秒,小馀三五八八六五。   太阴引数,朔策九万二千九百四十秒,小馀二四八五九。   太阴交周,朔策十一万0四百十四秒,小馀0一六五七四。   太阳平行,望策十四度三十三分十二秒0九微。   太阳引数,望策十四度三十三分0九秒四十一微。   太阴引数,望策六宫十二度五十四分三十秒0七微。   太阴交周,望策六宫十五度二十分0七秒。   太阳一小时平行一百四十七秒,小馀八四七一0四九。   太阳一小时引数一百四十七秒,小馀八四0一二七。   太阴一小时引数一千九百五十九秒,小馀七四七六五四二。   太阴一小时交周一千九百八十四秒,小馀四0二五四九。   月距日一小时平行一千八百二十八秒,小馀六一二一一0八。   太阳光分半径六百三十七。   太阴实半径二十七。   地半径一百。   太阳最高距地一千0十七万九千二百0八,与地半径之比例,为十一万六千二百。   太阴最高距地一千0十七万二千五百,与地半径之比例,为五千八百一十六。   朔应二十六日三八五二六六六。   首朔太阳平行应初宫二十六度二十分四十二秒五十七微。   首朔太阳引数应初宫十九度一十分二十七秒二十一微。   首朔太阴引数应九宫十八度三十四分二十六秒十六微。   首朔太阴交周应六宫初度三十分五十五秒十四微,馀见日躔、月离。   推月食法   求天正冬至,同日躔。   求纪日,以天正冬至日数加一日,得纪日。   求首朔,先求得积日同月离。置积日减朔应,得通朔。 上考则加 。以朔策除之,得数加一为积朔。馀数转减朔策为首朔。 上考则除得之数即积朔,不用加一。馀数即首朔,不用转减。   求太阴入食限,置积朔,以太阴交周朔策乘之,满周天秒数去之,馀为积朔太阴交周。加首朔太阴交周应,得首朔太阴交周。 上考则置首朔交周应减积朔交周。 又加太阴交周望策,再以交周朔策递加十三次,得逐月望太阴平交周。视某月交周入可食之限,即为有食之月。 交周自五宫十五度0六分至六宫十四度五十四分,自十一宫十五度0六分至初宫十四度五十四分,皆可食之限。 再于实交周详之。   求平望,以太阴入食限月数与朔策相乘,加望策,再加首朔日分及纪日,满纪法去之,馀为平望日分。自初日起甲子,得平望干支,以刻下分通其小馀,如法收之。初时起子正,得时刻分秒。   求太阳平行,置积朔,加太阴入食限之月数为通月,以太阳平行朔策乘之。满周天秒数去之,加首朔太阳平行应, 上考则减。 又加太阳平行望策,即得。   求太阳平引,置通月,以太阳引数朔策乘之,去周天秒数,加首朔太阳引数应, 上考则减。 又加太阳引数望策,即得。   求太阴平引,置通月,以太阴引数朔策乘之,去周天秒数,加首朔太阴引数应, 上考则减。 又加太阴引数望策,即得。   求太阳实引,以太阳平引,依日躔法求得太阳均数,以太阴平引,依月离法求得太阴初均数,两均数相加减为距弧。 两均同号相减,异号相加。 以月距日一小时平行为一率,一小时化秒为二率,距弧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时秒,随定其加减号。 两均同号,日大仍之,日小反之;两均一加一减,其加减从日。 又以一小时化秒为一率,太阳一小时引数为二率,距时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度分收之,为太阳引弧。 依距时加减号。 以加减太阳平引,得实引。   求太阴实引,以一小时化秒为一率,太阴一小时引数为二率,距时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度分收之,为太阴引弧。 依距时加减号。 以加减太阴平引,得实引。   求实望,以太阳实引复求均数为日实均,并求得太阳距地心线。 即实均第二平三角形对正角之边。 以太阴实引复求均数为月实均,★求得太阴距地心线。 法同太阳。 两均相加减为实距弧。 加减与距弧同。 依前求距时法,求得时分为实距时,以加减平望, 加减与距时同。 得实望。 加满二十四时,则实望进一日,不足减者,借一日作二十四时减之,则实望退一日。   求实交周,以一小时化秒为一率,太阴一小时交周为二率,实距时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度分收之,为交周距弧。以加减太阴交周, 依实距时加减号。 又以月实均加减之,为实交周。若实交周入必食之限,为有食。 自五宫十七度四十三分0五秒至六宫十二度十六分五十五秒,自十一宫十七度四十三分0五秒至初宫十二度十六分五十五秒,为必食之限。不入此限者,不必布算。   求太阳黄赤道实经度,以一小时化秒为一率,太阳一小时平行为二率,实距时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度分收之,为太阳距弧。 依时距时加减号。 以加减太阳平行,又以日实均加减之,即黄道经度。又用弧三角形求得赤道经度。 详月离求太阴出入时刻条。   求实望用时,以日实均变时为均数时差,以升度差 黄赤道经度之较。 变时为升度时差,两时差相加减为时差总, 加减之法,详月离求用时平行条。 以加减实望,为实望用时。 距日出后日入前九刻以内者,可以见食。九刻以外者全在昼,不必算。   求食甚时刻,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黄白大距之馀弦为二率,实交周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得食甚交周。与实交周相减,为交周升度差。又以太阴一小时引数与太阴实引相加,依月离求初均法算之,为后均。以后均与月实均相加减, 两均同号相减,异号相加。 得数又与一小时月距日平行相加减, 两均同加,后均大则加,小则减。两均同减,后均大则减,小则加。两均一加一减,其加减从后均。 为月距日实行。乃以月距日实行化秒为一率,一小时化秒为二率,交周升度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得食甚距时。以加减实望用时, 实交周初宫六宫为减,五宫十一宫为加。为食甚时刻。   求食甚距纬,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黄白大距之正弦为二率,实交周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食甚距纬。 实交周初宫五宫为北,六宫十一宫为南。   求太阴半径,以太阴最高距地为一率,地半径比例数为二率,太阴距地心线内减去次均轮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太阴距地。又以太阴距地为一率,太阴实半径为二率,本天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太阴半径。   求地影半径,以太阳最高距地为一率,地半径比例数为二率,太阳距地心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太阳距地。又以太阳光分半径内减地半径为一率,太阳距地为二率,地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地影之长。又以地影长为一率,地半径为二率,本天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地影角。又以本天半径为一率,地影角之正切为二率,地影长内减太阴距地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太阴所入地影之阔。乃以太阴距地为一率,地影之阔为二率,本天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得地影半径。   求食分,以太阴全径为一率,十分为二率,并径 太阴地影两半径相并。 内减食甚距纬之较 并径不及减距纬即不食。 为三率,求得四率即食分。   求初亏、复圆时刻,以食甚距纬之馀弦为一率,并径之馀弦为二率,半径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馀弦,检表得初亏、复圆距弧。又以月距日实行化秒为一率,一小时化秒为二率,初亏、复圆距弧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为初亏、复圆距时。以加减食甚时刻,得初亏、复圆时刻。 减得初亏,加得复圆。   求食既、生光时刻,以食甚距纬之馀弦为一率,两半径较之馀弦为二率,半径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馀弦,检表得食既、生光距弧。又以月距日实行化秒为一率,一小时化秒为二率,食既、生光距弧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为食既、生光距时。以加减食甚时刻,得食既、生光时刻。 减得食既,加得生光。   求食限总时,以初亏、复圆距时倍之,即得。   求太阴黄道经纬度,置太阳黄道经度,加减六宫, 过六宫则减去六宫,不及六宫,则加六宫。 再加减食甚距弧,又加减黄白升度差, 求升度差法,详月离求黄道实行条。 得太阴黄道经度。求纬度,详月离。   求太阴赤道经纬度,详月离求太阴出入时刻条。   求宿度,同日躔。   求黄道地平交角,以食甚时刻变赤道度, 每时之四分变一度。 又于太阳赤道经度内减三宫, 不及减者,加十二宫减之。 馀为太阳距春分赤道度。两数相加, 满全周去之。 为春分距子正赤道度。与半周相减,得春分距午正东西赤道度。 过半周者,减去半周,为午正西。不及半周者,去减半周,为午正东。 春分距午正东西度过象限者,与半周相减,馀为秋分距午正东西赤道度。 秋分距午东西,与春分相反。 以春秋分距午正东西度与九十度相减,馀为春秋分距地平赤道度。乃用为弧三角形之一边,以黄赤大距及赤道地平交角 即赤道地平上高度,春分午西、秋分午东者用此。若春分午东、秋分午西者,则以此度与半周相减用其馀。 为边傍之两角,求得对边之角,为黄道地平交角。 春分午东、秋分午西者,得数即为黄道地平交角。春分午西、秋分午东者,则以得数与半周相减,馀为黄道地平交角。   求黄道高弧交角,以黄道地平交角之正弦为一率,赤道地平交角之正弦为二率,春秋分距地平赤道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春秋分距地平黄道度。又视春秋分在地平上者,以太阴黄道经度与三宫、九宫相减, 春分与三宫相减,秋分与九宫相减。 馀为太阴距春秋分黄道度。 春秋分宫度大于太阴宫度,为距春秋分前;反此则在后。 又以春秋分距地平黄道度与太阴距春秋分黄道度相加减,为太阴距地平黄道度, 春秋分在午正西者,太阴在分后则加,在分前则减;春秋分在午正东者反是。 随视其距限之东西。 春秋分在午正西者,太阴距地平黄道度不及九十度为限西,过九十度为限东;春秋分在午正东者反是。 乃以太阴距地平黄道度之馀弦为一率,本天半径为二率,黄道地平交角之馀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得黄道高弧交角。   求初亏、复圆定交角,置食甚交周,以初亏、复圆距弧加减之,得初亏、复圆交周。 减得初亏,加得复圆。 乃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黄白大距之正弦为二率,初亏交周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初亏距纬。又以复圆交周之正弦为三率, 一率二率同前。 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复圆距纬。 交周初宫、五宫为纬北,六宫、十一宫为纬南。 又以并径之正弦为一率,初亏、复圆距纬之正弦各为二率,半径千万为三率,各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初亏、复圆两纬差角。以两纬差角各与黄道高弧交角相加减,得初亏、复圆定交角。 初亏限东,纬南则加,纬北则减;限西,纬南则减,纬北则加。复圆反是。 若初亏、复圆无纬差角,即以黄道高弧交角为定交角。   求初亏、复圆方位,食在限东者,定交角在四十五度以内,初亏下偏左,复圆上偏右。四十五度以外,初亏左偏下,复圆右偏上。適足九十度,初亏正左,复圆正右。过九十度,初亏左偏上,复圆右偏下。食在限西者,定交角四十五度以内,初亏上偏左,复圆下偏右。四十五度以外,初亏左偏上,复圆右偏下。適足九十度,初亏正左,复圆正右。过九十度,初亏左偏下,复圆右偏上。 京师黄平象限恆在天顶南,定方位如此。在天顶北反是。   求带食分秒,以本日日出或日入时分 初亏或食甚在日入前者,为带食出地,用日入分。食甚或复圆在日出后者,为带食入地,用日出分。 与食甚时分相减,馀为带食距时。以一小时化秒为一率,一小时月距日实行化秒为二率,带食距时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度分收之,为带食距弧。又以半径千万为一率,带食距弧之馀切为二率,食甚距纬之馀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馀切,检表得带食两心相距之弧。乃以太阴全径为一率,十分为二率,并径内减带食两心相距之馀为三率,求得四率,即带食分秒。   求各省月食时刻,以各省距京师东西偏度变时, 每偏一度,变时之四分。 加减京师月食时刻,即得。 东加,西减。   求各省月食方位,以各省赤道高度及月食时刻,依京师推方位法求之,即得。   绘月食图,先作横★二线,直角相交,横★当黄道,★线当黄道经圈,用地影半径度于中心作圈以象闇虚。次以并径为度作外虚圈,为初亏、复圆之限。又以两径较为度作内虚圈,为食既、生光之限。复于外虚圈上周★线或左或右,取五度为识,视实交周初宫、十一宫作识于右,五宫、六宫作识于左。乃自所识作线过圈心至外虚圈下周,即为白道经圈。于此线上自圈心取食甚距纬作识,即食甚月心所在。从此作十字横线,即为白道。割内外虚圈之点,为食甚前后四限月心所在。末以月半径为度,于五限月心各作小圈,五限之象具备。   日食用数   太阳实半径五百零七,馀见月食推日食法。   求天正冬至,同日躔。   求纪日,同月食。   求首朔,同月食。   求太阴入食限,与月食求逐月望平交周之法同,惟不用望策,即为逐月朔平交周。视某月交周入可食之限,即为有食之月。 交周自五宫九度零八分至六宫八度五十一分,又自十一宫二十一度零九分至初宫二十度五十二分,皆为可食之限。   求平朔,   求太阳平行,   求太阳平引,   求太阴平引,以上四条,皆与月食求平望之法同,惟不加望策。   求太阳实引,同月食。   求太阴实引,同月食。   求实朔,与月食求实望之法同。   求实交周,与月食同。视实交周入食限为有食。 自五宫十一度四十五分至六宫六度十四分,又自十一宫二十三度四十六分至初宫十八度十五分,为实朔可食限。   求太阳黄赤道实经度,同月食。   求实朔用时,同月食求实望用时。 实朔用时,在日出前或日入后。五刻以外,则在夜,不必算。   求食甚用时,与月食求食甚时刻法同。   求用时春秋分距午赤道度,以太阳赤道经度减三宫, 不足减者,加十二宫减之。 为太阳距春分后赤道度。又以食甚用时变为赤道度,加减半周, 过半周者减去半周,不及半周者加半周。 为太阳距午正赤道度。两数相加, 满全周去之。 其数不过象限者,为春分距午西赤道度。过一象限者,与半周相减,馀为秋分距午东赤道度。过二象限者,则减去二象限,馀为秋分距午西赤道度。过三象限者,与全周相减,馀为春分距午东赤道度。   求用时春秋分距午黄道度,以黄赤大距之馀弦为一率,本天半径为二率,春秋分距午赤道度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得用时春秋分距午黄道度。   求用时正午黄赤距纬,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黄赤大距之正弦为二率,距午黄道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用时正午黄赤距纬。   求用时黄道与子午圈交角,以距午黄道度之正弦为一率,距午赤道度之正弦为二率,本天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用时黄道与子午圈交角。   求用时正午黄道宫度,置用时春秋分距午黄道度,春分加减三宫。 午西加三宫,午东与三宫相减。秋分加减九宫,午西加九宫,午东与九宫相减。 得用时正午黄道宫度。   求用时正午黄道高,置赤道高度, 北极高度减象限之馀。 以正午黄赤距纬加减之, 黄道三宫至八宫加,九宫至二宫减。 即得。   求用时黄平象限距午,以黄道子午圈交角之馀弦为一率,本天半径为二率,正午黄道高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得度分。与九十度相减,馀为黄平象限距午之度分。   求用时黄平象限宫度,以黄平象限距午度分与正午黄道宫度相加减, 正午黄道宫度初宫至五宫为加,六宫至十一宫为减,若正午黄道高过九十度,则反其加减。 即得。   求用时月距限,以太阳黄道经度与用时黄平象限宫度相减,馀为月距限度,随视其距限之东西。 太阳黄道经度大于黄平象限宫度者为限东,小者为限西。   求用时限距地高,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黄道子午圈交角之正弦为二率,正午黄道高之馀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馀弦,检表得限距地高。   求用时太阴高弧,以本天半径为一率,限距地高之正弦为二率,月距限之馀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太阴高弧。   求用时黄道高弧交角,以月距限之正弦为一率,限距地高之馀切为二率,本天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得黄道高弧交角。   求用时白道高弧交角,置黄道高弧交角,以黄白大距加减之, 食甚交周初宫、十一宫,月距限东则加,限西则减。五宫、六宫反是。即得。如过九十度,限东变为限西,限西变为限东,不足减者反减之。则黄平象限在天顶南者,白平象限在天顶北;黄平象限在天顶北者,白平象限在天顶南。   求太阳距地,详月食求地影半径条。   求太阴距地,详月食求太阴半径条。   求用时高下差,用平三角形,以地半径为一边,太阳距地为一边,用时太阴高弧与象限相减,馀为所夹之角,求得对太阳距地边之角。减去一象限,为太阳视高。与太阴高弧相减,馀为太阳地半径差。又用平三角形,以地半径为一边,太阴距地为一边,用时太阴高弧与象限相减,馀为所夹之角,求得对太阴距地边之角。减去一象限,为太阴视高。与高弧相减,馀为太阴地半径差。两地半径差相减,得高下差。   求用时东西差,以半径千万为一率,白道高弧交角之馀弦为二率,高下差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得用时东西差。   求食甚近时,以月距日实行化秒为一率,一小时化秒为二率,东西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为近时距分。以加减食甚用时, 月距限西则加,限东则减,仍视白道高弧交角变限不变限为定。 得食甚近时。   求近时春秋分距午赤道度,以食甚近时变赤道度求之,馀与前用时之法同。后诸条仿此,但皆用近时度分立算。   求近时春秋分距午黄道度。   求近时正午黄赤距纬。   求近时黄道与子午圈交角。   求近时正午黄道宫度。   求近时正午黄道高。   求近时黄平象限距午。   求近时黄平象限宫度。   求近时月距限,置太阳黄道经度,加减用时东西差, 依近时距分加减号。 为近时太阴黄道经度。与近时黄平象限宫度相减,为近时月距限。馀同用时。   求近时限距地高。   求近时太阴高弧。   求近时黄道高弧交角。   求近时白道高弧交角。   求近时高下差。   求近时东西差。   求食甚视行,倍用时东西差减近时东西差,即得。   求食甚真时,以视行化秒为一率,近时距分化秒为二率,用时东西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为真时距分,以加减食甚用时,得食甚真时。 加减与近时距分同。   求真时春秋分距午赤道度,以食甚真时变赤道度求之,馀与用时之法同。后诸条仿此,但皆用真时度分立算。   求真时春秋分距午黄道度。   求真时正午黄赤距纬。   求真时黄道与子午圈交角。   求真时正午黄道宫度。   求真时正午黄道高。   求真时黄平象限距午。   求真时黄平象限宫度。   求真时月距限,置太阳黄道经度,加减近时东西差, 依真时距分加减号。 为真时太阴黄道经度。馀同用时。   求真时限距地高。   求真时太阴高弧。   求真时黄道高弧交角。   求真时白道高弧交角。   求真时高下差。   求真时东西差。   求真时南北差,以半径千万为一率,真时白道高弧交角之正弦为二率,真时高下差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真时南北差。   求食甚视纬,依月食求食甚距纬法推之,得实纬。以真时南北差加减之,为食甚视纬。 白平象限在天顶南者,纬南则加,而视纬仍为南;纬北则减,而视纬仍为北。若纬北而南北差大于实纬,则反减而视纬变为南。限在天顶北者反是。   求太阳半径,以太阳距地为一率,太阳实半径为二率,本天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太阳半径。   求太阴半径,详月食。   求食分,以太阳全径为一率,十分为二率,并径 太阳太阴两半径并。 减去视纬为三率,求得四率即食分。   求初亏、复圆用时,以食甚视纬之馀弦为一率,并径之馀弦为二率,半径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馀弦,检表得初亏、复圆距弧。又以月距日实行化秒为一率,一小时化秒为二率,初亏、复圆距弧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为初亏、复圆距时。以加减食甚真时,得初亏、复圆用时。 减得初亏,加得复圆。   求初亏春秋分距午赤道度,以初亏用时变赤道度求之,馀与用时同。后诸条仿此,但皆用初亏度分立算。   求初亏春秋分距午黄道度。   求初亏正午黄赤距纬。   求初亏黄道与子午圈交角。   求初亏正午黄道宫度。   求初亏正午黄道高。   求初亏黄平象限距午。   求初亏黄平象限宫度。   求初亏月距限,置太阳黄道经度,减初亏、复圆距弧,又加减真时东西差, 依真时距分加减号。 得初亏太阴黄道经度。馀同用时。   求初亏限距地高。   求初亏太阴高弧。   求初亏黄道高弧交角。   求初亏白道高弧交角。   求初亏高下差。   求初亏东西差。   求初亏南北差。   求初亏视行,以初亏、东西差与真时东西差相减并初亏食甚同限则减, 初亏限东食甚限西则并。 为差分,以加减初亏、复圆距弧为视行。 相减为差分者,食在限东,初亏东西差大则减,小则加。食在限西反是。相并为差分者恆减。   求初亏真时,以初亏、视行化秒为一率,初亏、复圆距时化秒为二率,初亏、复圆距弧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为初亏距分。以减食甚真时,得初亏真时。   求复圆春秋分距午赤道度,以复圆用时变赤道度求之。馀同用时。后诸条仿此,但皆用复圆度分立算。   求复圆春秋分距午黄道度。   求复圆正午黄赤距纬。   求复圆黄道与子午圈交角。   求复圆正午黄道宫度。   求复圆正午黄道高。   求复圆黄平象限距午。   求复圆黄平象限宫度。   求复圆月距限,置太阳黄道经度,加初亏、复圆距弧,又加减真时东西差, 依真时距分加减号。 得复圆太阴黄道经度。馀同用时。   求复圆限距地高。   求复圆太阴高弧。   求复圆黄道高弧交角。   求复圆白道高弧交角。   求复圆高下差。   求复圆东西差。   求复圆南北差。   求复圆视行,以复圆东西差与真时东西差相减并为差分, 复圆食甚同限,则减;食甚限东,复圆限西,则并。 以加减初亏、复圆距弧为视行。 相减为差分者,食在限东,复圆东西差大则加,小则减。食在限西反是,相并为差分者恆减。   求复圆真时,以复圆视行化秒为一率,初亏、复圆距时化秒为二率,初亏、复圆距弧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时分收之,为复圆距分。以加食甚真时,得复圆真时。   求食限总时,以初亏距分与复圆距分相并,即得。   求太阳黄道宿度,同日躔。   求太阳赤道宿度,依恆星求赤道经纬法求得本年赤道宿钤,馀同日躔求黄道法。   求初亏、复圆定交角,求得初亏、复圆各视纬, 与食甚法同。 以求各纬差角。各与黄道高弧交角相加减,为初亏及复圆之定交角。法与月食同。   求初亏、复圆方位,食在限东者,定交角在四十五度以内,初亏上偏右,复圆下偏左。四十五度以外,初亏右偏上,复圆左偏下。適足九十度,初亏正右,复圆正左。过九十度,初亏右偏下,复圆左偏上。食在限西者,定交角在四十五度以内,初亏下偏右,复圆上偏左。四十五度以外,初亏右偏下,复圆左偏上。適足九十度,初亏正右,复圆正左。过九十度,初亏右偏上,复圆左偏下。 京师黄平象限恆在天顶南,定方位如此,在天顶北反是。   求带食分秒,以本日日出或日入时分 初亏或食甚在日出前者,为带食出地,用日出分;食甚或复圆在日入后者,为带时入地,用日入分。 与食甚真时相减,馀为带食距时。乃以初亏、复圆距时化秒为一率,初亏、复圆视行化秒为二率, 带食在食甚前,用初亏视行;带食在食甚后,用复圆视行。 带食距时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度分收之,为带食距弧。又以半径千万为一率,带食距弧之馀切为二率,食甚距纬之馀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馀切,检表得带食两心相距。乃以太阳全径为一率,十分为二率,并径内减带食两心相距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带食分秒。   求各省日食时刻及食分,以京师食甚用时,按各省东西偏度加减之,得各省食甚用时。乃按各省北极高度,如京师法求之,即得。   求各省日食方位,以各省黄道高弧交角及初亏、复圆视纬,求其定交角,即得。   绘日食图法同月食,但只用日月两半径为度,作一大虚圈,为初亏、复圆月心所到。不用内虚圈,无食既、生光二限。   凌犯用数,具七政恆星行及交食。   推凌犯法,求凌犯入限,太阴凌犯恆星,以太阴本日次日经度,查本年忄互星经纬度表,某星纬度不过十度,经度在此限内,为凌犯入限。复查太阴在入限各星之上下, 如星月两纬同在黄道北者,纬多为在上,纬少为在下。同在黄道南者反是。一南一北者,北为在上,南为在下。 太阴在上者,两纬相距二度以内取用;太阴在下者,一度以内取用。相距十七分以内为凌,十八分以外为犯,纬同为掩。太阴凌犯五星,以本日太阴经度在星前、次日在星后为入限,馀与凌犯恆星同。五星凌犯恆星,以两纬相距一度内取用。相距三分以内为凌,四分以外为犯,馀与太阴同。五星自相凌犯,以行速者为凌犯之星,行迟者为受凌犯之星。如迟速相同而有顺逆,则为顺行之星凌犯逆行之星,皆以此星经度本日在彼星前、次日在彼星后为入限。馀同凌犯恆星。   求日行度,太阴凌犯恆星,即以太阴一日实行度为日行度。凌犯五星,以太阴一日实行度与本星一日实行度相加减, 星顺行则减,逆行则加。 为日行度。五星凌犯恆星,以本星一日实行度为日行度。五星自相凌犯,以两星一日实行度相加减, 顺逆同行则减,异行则加。 为日行度。   求凌犯时刻,以日行度化秒为一率,刻下分为二率,本日子正相距度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分。以时刻收之,初时起子正,即得。   求太阴凌犯视差, 五星视差甚微,可以不计。 以刻下分为一率,太阳一日实行度化秒为二率,凌犯时刻化分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度分收之,与本日子正太阳实行相加,为本时太阳黄道度。依日食法求东西差及南北差。   求太阴视纬,置太阴实纬,以南北差加减之, 加减之法,与日食同。 即得。求太阴距星,以太阴视纬与星纬相加减, 南北相同则减,一南一北则加。 得太阴距星。取相距一度以内者用。   求凌犯视时,以太阴一小时实行化秒为一率,一小时化秒为二率,东西差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收为分,以加减凌犯时刻, 太阴距限西则加,东则减。 得凌犯视时。 志二十五  时宪六   △雍正癸卯元法上   日躔改法之原:   一,更定岁实以衡消长。岁实古多而今少,故授时有消长之术。西人第谷所定,减郭守敬万分之三。至奈端等屡加测验,谓第谷所减太过,定为三百六十五日二四二三三四四二0一四一五,比第谷所定多万分之一有奇。以除周天三百六十度,得每日平行,比第谷所定少五纤有奇。本法用之。   一,更定黄赤距纬以徵翕辟。黄赤大距,古阔而今狭,恆有减而无增,西人利酌理、噶西尼测定黄赤大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比第谷所定少二分三十秒,比刻白尔所定少一分。本法用之。一,细考清蒙气差以祛歧视。西人第谷悟得蒙气绕地球之周,日月星照蒙气之外,人在地面为蒙气所映,必能视之使高。而日月星之光线入蒙气之中,必反折之使下。故光线与视线蒙气之内合而为一,蒙气之外,歧而为二。二线所交,即为蒙气差角,然未有算术。噶西尼反覆精求,谓视线光线所歧虽有不同,相合则有定处。自地心过所合处作线抵圆周,即为蒙气割线。视线与割线成一角,光线与割线亦成一角,二角相减,得蒙气差角。爰在北极出地高四十四度处,屡加精测,得地平上最大差为三十二分一十九秒,蒙气之厚为地半径千万分之六千零九十五,视线角与光线角正弦之比例,常如一千万与一千万零二千八百四十一。用是推得逐度蒙气差。本法用之。如图甲为地心,乙为地面,丙乙为蒙气之厚,丑甲为割线,癸乙为视线,子戊为光线,癸戊子为蒙气差角,癸寅、子卯为两正弦。   一,细考地半径差以辨蒙杂。康熙十一年壬子秒分前十四日夜半,火星与太阳冲,西人噶西尼于富郎济亚国测得火星距天顶五十九度四十分一十五秒,利实尔于同一子午线之噶耶那岛测得火星距天顶一十五度四十七分五秒,同时用有千里镜能测秒微之仪器,与子午线上最近一恆星,测其相距。噶西尼所得火星较低一十五秒,因恆星无地半径差以之立法,用平三角形,推得火星在地平上最大地半径差二十五秒,小馀三七。又据歌白尼、第谷测得火星距地与太阳距地之比,如一百与二百六十六,用转比例法,求得太阳在中距时地平上最大地半径差一十秒,其逐度之差,以半径与正弦为比例。本法用之,以求地半径与日天半径之比例,中距为一与二万零六百二十六,最高为一与二万零九百七十五,最卑为一与二万零二百七十七,地平上最大地半径差最高为九秒五十微,最卑为一十秒一十微。   一,用橢圆面积为平行以酌中数。西人刻白尔以来,屡加精测,盈缩之最大差止一度五十六分一十二秒。以推逐度盈缩差,最高前后,本轮失之小,均轮失之大;最卑前后,本轮失之大,均轮失之小。乃以盈缩最大差折半,检其正弦,得一六九000为两心差。以本天心距最高卑为一千万,作橢圆,自地心出线,均分其面积,为平行度,以所夹之角为实行度,以推盈缩。在本轮、均轮所得数之间,而逐度推求,苦无算术。噶西尼等乃立角积相求诸法,验诸实测,斯为菂合。本法用之。如图甲为地心,乙为本天心,丁为最高,丙为最卑,戊己为中距,瓜分之面积为平行,所对之平圆周角度为黄道实行。一,更定最卑行以正引数。西人噶西尼等测得每岁平行一分二秒五十九微五十一纤零八忽,比甲子元法多一秒四十九微有奇。本法用之。   一,更定平行所在以正岁首。用西人噶西尼所定,推得雍正癸卯年天正冬至为丙申日丑正三刻十一分有奇,比甲子元法迟二刻。次日子正初刻最卑过冬至八度七分三十二秒二十二微,比甲子元法多十七分三十五秒四十二微。   月离改法之原:   一,求太阴本天心距地及最高行,随时不同,以期通变。自西人刻白尔创隋圆之法,奈端等累测月离,得日当月天中距时最大迟疾差为四度五十七分五十七秒,两心差为四三三一九0。日当月天最高,或当月天最卑,则最大迟疾差为七度三十九分三十三秒,两心差为六六七八二0。日历月天高卑而后,两心差渐小;中距而后,两心差渐大;日距月天高卑前后四十五度,两心差適中。又日当月天高卑时,最高之行常速,至高卑后四十五度而止;日当月天中距时,最高之行常迟,至中距后四十五度而止;与日月之盈缩迟疾相似,而周转之数倍之。因以地心为心,以两心差最大最小两数相加折半,得五五0五0五,为最高本轮半径。相减折半,得一一七三一五,为最高均轮半径。均轮心循本轮周右旋,行最高平行度;本天心循均轮周起最远点右旋,行日距月天最高之倍度。用平三角形,推得最高实均。又推得逐时两心差,以求面积。如日躔求盈缩法,以求迟疾,名曰初均。本法用之。如图戊为地心,甲壬癸子为本轮,乙丁丑丙为均轮,丙丁皆本天心,丙为最远,丁为最近,戊丙两心差大,己庚橢圆面积少,戊丁两心差小,辛申橢圆面积多。   一,增立一平均数以合时差。西人刻白尔以来,奈端等屡加测验,得日在最卑后太阴平行常迟,最高平行、正交平行常速。日在最高后反是。因定日在中距,太阴平行差一十一分五十秒,最高平行差一十九分五十六秒,正交平行差九分三十秒。其间逐度之差,皆以太阳中距之均数与太阳逐度之均数为比例,名曰一平均。本法用之。   一,增立二平均数以均面积。西人奈端以来,屡加精测,得太阳在月天高卑前后太阴平行常迟,至高卑后四十五度而止。在月天中距前后反是。然积迟、积速之多,正在四十五度,而太阳在最高与在最卑,其差又有不同。因定太阳在最高,距月天高卑中距后四十五度之最大差为三分三十四秒;太阳在最卑,距月天高卑中距后四十五度之最大差为三分五十六秒。高卑后为减,中距后为加,其间日距月最高逐度之差,皆以半径与日距月最高倍度之正弦为比例。太阳距地逐度之差,又以太阳高卑距地之立方较与太阳本日距地同太阳最高距地之立方较为比例,名曰二平均。本法用之。   一,增立三平均数以合交差。西人奈端以来,定白极在正交均轮周行日距正交之倍度,因定太阳在黄白两交后,则太阴平行又稍迟;在黄白大距后,则太阴平行又稍速;其最大差为四十七秒。两交后为减,大距后为加。其逐度之差,皆以半径与日距正交倍度之正弦为比例,名曰三平均。本法用之。   一,更定二均数以正倍离。西人噶西尼以来,屡加测验,定日在最高朔望前后四十五度,最大差为三十三分一十四秒;日在最卑朔望前后四十五度,最大差为三十七分一十一秒。朔望后为加,两弦后为减。其间月距日逐度之二均,则以半径与月距日倍度之正弦为比例。其太阳距最高逐度二均之差,又以日天高卑距地之立方较与本日太阳距地同太阳最高距地之立方较为比例,与二平均同。本法用之。   一,更定三均数以合总数。西人噶西尼以来,取月距日与月高距日高共为九十度时测之,除末均之差外,其差与月距日或月高距日高之独为九十度者等。又取月距日与月高距日高共为四十五度时测之,亦除末均差外,其差与月距日或月高距日高之独为四十五度者等。乃定太阴三均之差,在月距日与月高距日高之总度半周内为加,半周外为减。其九十度与二百七十度之最大差为二分二十五秒。其间逐度之差,以半径与总度之正弦为比例。本法用之。   一,增立末均数以合距度。西人噶西尼以来,测日月最高同度或日月同度两者只有一相距之差,则止有三均。若两高有距度,日月又有距度,则三均之外,朔后又差而迟,望后又差而速。及至月高距日高九十度、月距日亦九十度时,无三均,而其差反最大。故知三均之外,又有末均。乃将月高距日高九十度分为九限,各于月距日九十度时测之,两高相距九十度,其差三分;八十度,其差二分三十九秒;七十度,其差二分一十九秒;六十度,其差二分;五十度,其差一分四十三秒;四十度,其差一分二十八秒;三十度,其差一分一十六秒;二十度,其差一分七秒;一十度,其差一分一秒。其间逐度之差,用中比例求之。其间月距日逐度之差,皆以半径与月距日之正弦为比例。朔后为减,望后为加。本法用之。   一,更定交均及黄白大距以合差分。西人奈端、噶西尼以来,测得日在两交时,交角最大为五度一十七分二十秒;日距交九十度时,交角最小为四度五十九分三十五秒。朔望而后,交角又有加分。因日距交与月距日之渐远,以渐而大,至日距交九十度、月距日亦九十度时,加二分四十三秒。交均之最大者,为一度二十九分四十二秒。乃以最大、最小两交角相加折半,为绕黄极本轮;相减折半,为负白极均轮。分均轮全径为五,取其一,内去朔望后加分,为最大加分小轮全径,设于白道,馀为交均小轮全径。与均轮全径相减,馀为负小轮全径,与均轮同心,均轮负而行,不自行。均轮心行于本轮周,左旋,为正交平行。交均小轮心在负小轮周,起最远点,右旋,行日距正交之倍度。白极在交均小轮周,起最远点,左旋,行度又倍之。而白道上之加分小轮,其周最近。黄道之点,与朔望之白道相切,其全径按日距正交倍度为大小,常与最大加分小轮内所当之正矢等。又按本时全径内取月距日倍度所当之正矢为所张之度,验诸实测,无不菂合。本法用之。如图甲为黄极,乙为本轮,丙为均轮,丁为负小轮,戊己皆为交均小轮,庚辛皆为白极,壬为黄道,丑、癸皆为朔望时白道,寅、子皆为两弦时白道,卯、辰皆为白道上加分小轮。   一,更定地半径差以合高均。求得两心差最大时,最高距地心一0六六七八二0,为六十三倍地半径又百分之七十七;最卑距地心九三三二一八0,为五十五倍地半径又百分之七十九。两心差最小时,最高距地心一0四三三一九0,为六十二倍地半径又百分之三十七;最卑距地心九五六六八一0,为五十七倍地半径又百分之一十九;中距距地心一千万,为五十九倍地半径又百分之七十八。又用平三角形,求得太阴自高至卑逐度距地心线及地平上最大差。其实高逐度之差,皆以半径与正弦为比例。   一,更定三种平行及平行所在。太阴每日平行,比甲子元法多千万分秒之二万二千三百一十六,最高每日平行,比甲子元法少百万分秒之七千二百五十一,正交每日平行,比甲子元法少十万分秒之一百三十七。雍正癸卯天正冬至,次日子正,太阴平行所在,比甲子元法多二分一十四秒五十七微,最高平行所在,比甲子元法少三十六分三十七秒一十微,正交平行所在,比甲子元法多五分六秒三十三微。   交食改法之原:   一,用两时日躔、月离黄道度求实朔、望。先推平朔、望以求其入交之月,次推本日、次日两子正之日躔、月离黄道经度以求其实朔、望之时,又推本时次时两日躔、月离以比例其时刻。与甲子元法止用两日及用黄白同经者不同。一,用两经斜距求日、月食甚时刻及两心实相距。以黄白二道原非平行,而日、月两经常相斜距。若以太阳为不动,则太阴如由斜距线行,故求两心相距最近之线,不与白道成正角,而与斜距线成正角。其距弧变时,亦不以月距日实行度为比例,而以斜距度为比例。如图甲乙为黄道,戊乙为白道,甲戊为实朔、望距纬,甲癸为太阳一小时实行,戊丑为太阴一小时实行。设太阳不动而合癸与甲,则太阴不在丑而在寅。戊寅为一小时两经斜距线,甲卯与戊寅成正角,即为两心相距最近之线,戊卯为食甚距弧,皆借弧线为直线,用平三角形求之。初亏、复圆,则以并径为弦作勾股。一,更定日、月实径与地径之比例。西人默爵制造镜仪,测得日视径最高为三十一分四十秒,中距为三十二分一十二秒,最卑为三十二分四十五秒;月视径最高为二十九分二十三秒,中距为三十一分二十一秒,最卑为三十三分三十六秒。用此数推算日实径为地径之九十六倍又十分之六,月实径为地径百分之二十七,小馀二六强,太阳光分一十五秒。本法用之。   一,更定求影半径法及影差。以日、月两地半径差相加,内减去日半径,馀即为实影半径。又月食时日在地下,蒙气转蔽日光,地影视径大于实径约为太阴地半径差六十九分之一,是为影差。如图甲丁辛三角形,丁辛二内角与壬甲辛一外角等,丁角即太阳地半径差,辛角即太阴地半径差, 甲丁线略与甲丙日天半径等,甲辛线略与甲己月天半径等,其角皆与地半径甲乙相当故。 壬甲己对角丙甲丁即日半径。故以丁角、辛角相加,即得壬甲辛角,内减壬甲己角,馀己甲辛角,即实影半径。    图形尚无资料   一,更定求日食食甚真时及两心视相距。借弧线为直线,用平三角形,以食甚用时两心实相距为一边,用时高下差为一边,用时白经高弧交角为所夹之角,求得对角之边,为两心视相距,并求得对两心实相距角。复设一时, 限西向后设,限东向前设。 求其两心实相距及高下差为二边。白经高弧交角与对设时距弧角相减,馀为所夹之角,求得对角之边,为设时两心视相距,亦求得对两心实相距角。乃取用时、设时两白经高弧交角较,与用时对两心实相距角相减。又加设时对两心实相距角,又与全周相减为一角,用时、设时两视相距为夹角之二边,求其对边为视行,求其中垂线至视行之点,为食甚真时所在,垂线为真时视相距。 以上加减,据向后设而言。 然后以所得真时,复考其两心视相距果与所求垂线合,即为定真时。如图乾为日心,乾子为用时两心实相距,乾壬为高下差,壬子为两心视相距,乾午为设时两心实相距,乾己为高下差,己午同壬未为两心视相距,壬丑中垂线为真时视相距。初亏、复圆法同,但以并径为比考真时之限。至带食则以地平为断,亦迳求两心视相距,不用视行。   恆星改法之原,见天文志。   土星改法之原,见推步因革篇。   罗★、计都更名,乾隆五年,和硕庄亲王等援古法奏请更正,下大学士、九卿议奏,乾隆九年更正。   紫气增设之原,大学士、伯讷尔泰等议覆,更定罗★、计都名目,★援古法增入紫气,约二十八年十闰而气行一周天,每日行二分六秒,小馀七二0七七七。以乾隆九年甲子天正冬至,次日子正在七宫十七度五十分十四秒五十三微为元。   日躔用数,雍正元年癸卯天正冬至为法元。 壬寅年十一月冬至。   周岁三百六十五日二四二三三四四二。   太阳每日平行三千五百四十八秒,小馀三二九0八九七。   最卑岁行六十二秒,小馀九九七五。   最卑日行十分秒之一又七二四八。   本天橢圆大半径一千万,小半径九百九十九万八千五百七十一,小馀八五,两心差十六万九千。   宿度,乾隆十八年以前,用康熙壬子年表,十九年以后,用乾隆甲子年表,俱见天文志。   各省及蒙古、回部、两金川土司北极高度、东西偏度,见天文志。   黄赤大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   最卑应八度七分三十二秒二十二微。   气应三十二日一二二五四。   宿应二十七日一二二五四。   宿名,乾隆十八年以前,同甲子元,十九年以后,易觜前参后,馀见甲子元法。   推日躔法求天正冬至,同甲子元法。   求平行,同甲子元法。   求实行,先求引数,同甲子元法。乃用平三角形,以二千万为一边,倍两心差为一边,引数为所夹之角, 六宫内用内角,六宫外与全周相减用其馀。 求得对倍两心差之角,倍之为橢圆界角。又以本天小半径为一率,大半径为二率,前所夹角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橢圆之正切,检表得度分秒。与引数相减,馀为橢圆差角。最卑前后各三宫与橢圆界角相加,最高前后各三宫与橢圆界角相减, 自初宫为最卑后,以此顺计。 为均数。置平行,以均数加减之, 引数初宫至五宫为加,六宫至十一宫为减。 得实行。   求宿度。   求纪日值宿。   求节气时刻。   求距纬度。   求日出入昼夜时刻。★同甲子元法。   月离用数太阴每日平行四万七千四百三十五秒,小馀0二三四0八六。   最高每日平行四百零一秒,小馀0七0二二六。   正交每日平行一百九十秒,小馀六三八六三。   太阳最大均数六千九百七十三秒。   太阴最大一平均七百一十秒。   最高最大平均一千一百九十六秒。   正交最大平均五百七十秒。   太阳最高立方积一0五一五六二。   太阳高卑立方大较一0一四一0。   太阳在最高,太阴最大二平均二百一十四秒。   太阳在最卑,太阴最大二平均二百三十六秒。   太阴最大三平均四十七秒。   本天橢圆大半径一千万。   最大两心差六六七八二0。   最小两心差四三三一九0。   最高本轮半径五五0五0五,即中数两心差。   最高均轮半径一一七三一五。   太阳在最高,太阴最大二均一千九百九十四秒。   太阳在最卑,太阴最大二均二千二百三十一秒。   太阴最大三均一百四十五秒。   两最高相距一十度,两弦最大末均六十一秒。   相距二十度,两弦最大末均六十七秒。   相距三十度,两弦最大末均七十六秒。   相距四十度,两弦最大末均八十八秒。   相距五十度,两弦最大末均一百零三秒。   相距六十度,两弦最大末均一百二十秒。   相距七十度,两弦最大末均一百三十九秒。   相距八十度,两弦最大末均一百五十九秒。   相距九十度,两弦最大末均一百八十秒。   正交本轮半径五十七分半。   正交均轮半径一分半。   最大黄白大距五度一十七分二十秒。   最小黄白大距四度五十九分三十五秒。   黄白大距中数五万八千五百零七秒半。   黄白大距半较五百三十二秒半。   最大交角加分一千零六十五秒。   最大距日加分一百六十三秒。   太阴平行应五宫二十六度二十七分四十八秒五十三微。   最高应八宫一度一十五分四十五秒三十八微。   正交应五宫二十二度五十七分三十七秒三十三微。馀见日躔。   推月离法求天正冬至,同甲子元法。   求太阴平行,同甲子元法。   求最高平行,同甲子元法求月孛行。   求正交平行,同甲子元法。   求用平行,以太阳最大均数为一率,太阴最大一平均为二率,本日太阳均数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收为分, 后皆同。 为太阴一平均。又以最高最大平均为二率, 一率、三率同前。 求得四率为本日最高平均。又以正交最大平均为二率,求得四率,为本日正交平均,随记其加减号。 太阴正交与太阳相反,最高与太阳同。 各加减平行,得太阴二平行及用最高用正交。于太阳实行内减去用最高,为日距月最高。减去用正交,为日距正交。次以半径千万为一率,太阳引数内加减太阳均数为实引,取其馀弦为二率,太阳倍两心差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分股。又以实引正弦为二率, 一率、三率同前。 求得四率为勾;以分股与全径二千万相加减, 实引三宫内九宫外加,三宫外九宫内减。 为股弦和;求得弦。转与全径相减,为日距地心数。自乘再乘得立方积,与太阳最高立方积相减,为本时立方较。又以半径千万为一率,高卑最大二平均各为二率,日距月最高倍度正弦为三率,各求得四率,为本时高卑二平均。又以高卑立方大较为一率,本时立方较为二率,本时高卑二平均相减馀为三率,求得四率与本时最高二平均相加,为本时二平均,记加减号。 日距月最高倍度不及半周为减,过为加。 复以半径千万为一率,最大三平均为二率,日距正交倍度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三平均,记加减号。 日距正交倍度不及半周为减,过为加。 乃置二平行,加减二三平均,得用平行。   求初实行,用平三角形,以最高本轮半径为一边,最高均轮半径为一边,日距月最高倍度与半周相减,馀为所夹之角,求得对均轮半径之角,为最高实均,记加减号。 日距月最高倍度不及半周为加,过为减。 又求得对原角之边,为本时两心差。以最高实均加减用最高为最高实行,以最高实行减用平行为太阴引数,复用平三角形,以半径千万为一边,本时两心差为一边,太阴引数与半周相减馀为所夹之角,求得对两心差之角。与原角相加,复为所夹之角。求得对半径千万之角,为平圆引数。乃以本天大半径为一率,本时两心差为正弦,对表取馀弦为二率,平圆引数之正切线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为实引,与太阴引数相减为初均数。置用平行,以初均数加减之, 引数初宫至五宫为减,六宫至十一宫为加。 得初实行。   求白道实行,置初实行,减本日太阳实行,为月距日。乃以半径千万为一率,高卑最大二均数各为二率,月距日倍度正弦为三率,各求得四率,为本时高卑二均数。又以高卑立方大较为一率,本时立方较为二率,本时高卑二均数相减馀为三率,求得四率,与本时最高二均数相加,为本时二均数,记加减号。 月距日倍度不及半周为加,过为减。 又置月距日,加减二均,为实月距日。置太阳最卑平行,加减六宫,为日最高太阴最高实行。内减日最高,为日月最高相距。与实月距日相加,为相距总数。以半径千万为一率,最大三均为二率,相距总数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三均数,记加减号。 总数不及半周为加,过为减。 又以半径千万为一率;日月最高相距度用中比例,取本时两弦最大末均为二率,实月距日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末均数,记加减号。 实月距日不及半周为减,过为加。 乃置初实行,加减二均、三均、末均,得白道实行。   求黄道实行,用平三角形,以正交本轮半径为一边,正交均轮半径为一边,日距正交倍度为所夹之外角, 倍度过半周,减去半周,用其馀。 求得对两边二角之半较。与日距正交相减,馀为正交实均。以加减 日距正交倍度不及半周为加,过为减。 用正交,为正交实行。置白道实行,减正交实行,为月距正交。又以半径千万为一率,日距正交倍度正矢为二率, 倍度过半周,与全周相减,用其馀。 黄白大距半较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交角减分。又以最大距日加分折半为三率, 一率、二率同前。 求得四率,为距交加差。又以半径千万为一率,实月距日倍度正矢为二率, 倍度过半周,与全周相减,用其馀。 距交加差折半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日加分。置最大大距,减交角,减分加距日加分,为黄白大距。乃以半径千万为一率,黄白大距馀弦为二率,月距正交、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为黄道距交度。与月距正交相减,馀为升度差。以加减白道实行, 月距正交初、一、二、六、七、八宫为减,三、四、五、九、十、十一宫为加。 得黄道实行。   求黄道纬度,同甲子元法。   求四种宿度,月孛用最高实行,罗★用正交实行加减六宫,计都用正交实行,馀同甲子元法。   求纪日值宿。   求交宫时刻。   求太阴出入时刻。   求合朔弦望。   求正升、斜升、横升。   求月大小。   求闰月,并同甲子元法。   求月令,日躔娵訾,为建寅正月,东风解冻,蛰蟲始振,鱼陟负冰,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凡六候。日躔降娄,为建卯二月,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凡六候。日躔大梁,为建辰三月,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凡六候。日躔实沈,为建巳四月,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凡六候。日躔鹑首,为建午五月,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凡六候。日躔鹑火,为建未六月,温风至,蟋蟀居壁,鹰始挚,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凡六候。日躔鹑尾,为建申七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凡六候。日躔寿星,为建酉八月,鸿雁来,玄鸟归,★鸟养羞,雷始收声,蛰蟲坯户,水始涸,凡六候。日躔大火,为建戌九月,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蟲咸俯,凡六候。日躔析木,为建亥十月,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凡六候。日躔星纪,为建子十一月,鹖鴠不鸣,虎始交,荔挺出,蚯蚓结,麈角解,水泉动,凡六候。日躔元枵,为建丑十二月,雁北乡,鹊始巢,雉雊,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凡六候。每五度为一候,按宫度推之即得。   五星用数,推五星行,并同甲子元法,惟土星平行应减去三十分。   恆星用数,见天文志,推恆星法,同甲子元法。   紫气用数,乾隆九年甲子天正冬至为法元。 癸亥年十一月冬至。   紫气日行一百二十六秒,小馀七二0七七七。   紫气应七宫十七度五十分十四秒五十三微。   推紫气法,求紫气行,与日躔求平行法同。   求宿度,与太阳同。 志二十六  时宪七   △雍正癸卯元法下   月食用数   朔策二十九日五三0五九0五三。   望策一十四日七六五二九五二六五。   太阴交周朔策一十一万零四百一十三秒,小馀九二四四一三三四。   太阴交周望策六宫一十五度二十分零六秒五十八微。   中距太阴地半径差五十七分三十秒。   太阳最大地半径差一十秒。   中距太阳距地心一千万。   中距太阴距地心一千万。   中距太阳视半径一十六分六秒。   中距太阴视半径一十五分四十秒三十微。   朔应一十五日一二六三三。   首朔太阴交周应六宫二十三度三十六分五十二秒四十九微。馀见日躔、月离。   推月食法   求天正冬至,   求纪日,   求首朔,   求太阴入食限,并同甲子元法。视某月太阴平交周入可食之限,即为有食之月。 交周自五宫十四度五十一分至六宫十五度九分,自十一宫十四度五十一分至初宫十五度九分,皆可食之限。 再于实时距正交详之。   求平望,同甲子元法。   求实望实时,先求泛时,用两日实行较,同甲子元求朔望法。次设前、后两时,各求日、月黄道实行。复用两时实行较,得实望实时。又以实时各求日、月黄道实行,视本时月距正交入限为有食。 自五宫十七度四十三分至六宫十二度十七分,自十一宫十七度四十三分至初宫十二度十七分,皆有食之限。   求实望用时,用实时太阳均数及升度求法,同甲子元法。 比视日出入亦同。   求食甚时刻,用平三角形,以一小时太阴白道实行化秒为一边, 本时次时二实行较。 一小时太阳黄道实行化秒为一边,实望黄白大距为所夹之角,求得对小边之角为斜距交角差。以加实时黄白大距,为斜距黄道交角。又以斜距交角差之正弦为一率,一小时太阳实行为二率,实望黄白大距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一小时两经斜距。又以半径千万为一率,斜距黄道交角之馀弦、正弦各为二率,实望月离黄道实纬为三率,各求得四率,为食甚实纬 南北与实望黄道实纬同。 及距弧。又以一小时两经斜距为一率,一小时化秒为二率,食甚距弧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食甚距时。以加减实望用时, 月距正交初宫、六宫为减,五宫、十一宫为加。 得食甚时刻。   求太阳太阴实引,置实望太阳引数,加减本时太阳均数,得太阳实引。又置实望太阴引数,加减本时太阴初均数,得太阴实引。   求太阳太阴距地,用平三角形,以日躔倍两心差为对正角之边,以太阳实引为又一角, 三宫内用本度,过三宫与六宫相减,过九宫与全周相减,用其馀。 求得对太阳实引之边为勾。又求得对原不知角之边为分股,与二千万相加减, 实引三宫内九宫外加,三宫外九宫内减。 为股弦和与勾,求得股。与分股相加减, 实引三宫内九宫外减,三宫外九宫内加。 得太阳距地。又以实望月离倍两心差如法求之,得太阴距地。   求实影半径,以太阴距地为一率,中距太阴距地为二率,中距太阴最大地半径差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本时太阴最大地半径差。又以六十九除之,为影差。又以太阳距地为一率,中距太阳距地为二率,中距太阳视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太阳视半径,与本时太阴最大地半径差相减。又加太阳最大地半径差,为影半径,又加影差,为实影半径。   求太阴视半径,以太阴距地为一率,中距太阴距地为二率,中距太阴视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太阴视半径。   求食分,以太阴全径为一率,十分化作六百秒为二率,并径 实影视太阴两半径并。 内减食甚实纬,馀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即食分。   求初亏、复圆时刻,以并径与食甚实纬相加化秒为首率,相减化秒为末率,求得中率为秒,以分收之,为初亏、复圆距弧。又以一小时两经斜距为一率,一小时化秒为二率,初亏、复圆距弧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初亏、复圆距时,以加减食甚时刻,得初亏、复圆时刻。 减得初亏,加得复圆。   求食既、生光时刻,以两径较 实影视太阴两半径相减之馀。 与食甚实纬相加化秒为首率,相减化秒为末率,求得中率为秒,以分收之,为食既、生光距弧。求距时时刻,与初亏、复圆法同。 食在十分以内,则无此二限。   求食限总时,同甲子元法。   求食甚太阴黄道经纬宿度,以一小时化秒为一率,一小时太阴白道实行为二率,食甚距时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时月实行。以加减实望太阴白道实行, 加减与食甚距时同。 得食甚太阴白道经度。又置实望月距正交,加减距时月实行,得食甚月距正交。再求黄道经纬宿度,同月离。   求食甚太阴赤道经纬宿度,以半径千万为一率,食甚太阴距春、秋分黄道经度正弦为二率, 食甚太阴黄道经度不及三宫者,与三宫相减;过三宫者,减三宫;过六宫者,与九宫相减;过九宫者,减九宫。 食甚太阴黄道纬度馀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馀切,检表得太阴距二分弧与黄道交角,以加减黄赤大距, 食甚太阴黄道经度九宫至三宫,纬南加,纬北减,皆在赤道南,反减则在北。三宫至九宫加减反是。 为太阴距二分弧与赤道交角。又以太阴距二分弧与黄道交角之馀弦为一率,半径千万为二率,食甚太阴距春、秋分黄道经度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太阴距二分弧之正切。又以半径千万为一率,太阴距二分弧与赤道交角之馀弦为二率,太阴距二分弧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为距春、秋分赤道经度。加减三宫九宫, 食甚太阴黄道经度不及三宫,与三宫相减,过三宫者加三宫。过六宫者,与九宫相减,过九宫者加九宫。 得食甚太阴赤道经度。求纬度宿度,同甲子元法。   求初亏、复圆黄道高弧交角,以半径千万为一率,黄赤大距正弦为二率,影距春、秋分黄道经度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影距赤道度。 影距春、秋分度数与太阳同,太阳在赤道北,影在南,太阳在赤道南,影在北。 又以影距春、秋分黄道经度馀弦为一率,黄赤大距馀切为二率,半径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为黄道赤经交角。乃用弧三角形,以北极距天顶为一边,影距赤道与九十度相加减为一边, 北则减,南则加。 初亏、复圆各子正时刻 过十二时者,与二十四时相减。 变赤道度,各为所夹之角,求得对北极距天顶之角。各为赤经高弧交角,以加减黄道赤经交角, 太阴在夏至前六宫,食在子正后则减,为限西。食在子正前则加,加过九十度,与半周相减,为限东。不及九十度,则不与半周相减,变为限西。在夏至后六宫反是。 各得黄道高弧交角。 若食在子正,影在正午,无赤经高弧交角,则黄道赤经交角即黄道高弧交角。太阴在夏至前为限西,后为限东。   求初亏、复圆并径高弧交角,以并径为一率,食甚实纬为二率,半径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馀弦,检表为并径交实纬角。 如无食甚实纬,即无此角,亦无并径黄道交角。 又置九十度,加减斜距黄道交角,得初亏、复圆黄道交实纬角。 食甚月距正交初宫、六宫,初亏减,复圆加。五宫、十一宫,初亏加,复圆减。 各与并径交实纬角相减,为初亏、复圆并径黄道交角。 并径初交实纬角小,距纬南北与食甚同。大则反是。 以加减黄道高弧交角, 亏限东,复圆限西,纬南加,纬北减。初亏限西,复圆限东,加减反是。 各得并径高弧交角。 如无并径黄道交角,则黄道高弧交角即并径高弧交角。   求初亏、复圆方位,即以并径高弧交角为定交角,求法同甲子元。但以并径高弧交角初度初亏在限东为正下,限西为正上;复圆在限东为正上,限西为正下。 据京师北极高度定,与甲子元法同。   求带食分秒,用两经斜距,不用月距日实行,馀与甲子元法同。   求带食方位,用带食两心相距,不用并径求诸交角,如初亏、复圆定方位。食甚前与初亏同,食甚后与复圆同。   求各省月食时刻方位,理同甲子元法。   绘月食图,同甲子元法。   日食用数   太阳光分一十五秒,馀见日躔、月离、月食。   推日食法   求天正冬至,   求纪日,   求首朔,   求太阴入食限,并同月食,惟不用望策,即为逐月朔太阴交周。视某月入可食之限,即为有食之月。 交周自五宫八度四十二分至六宫九度一十四分,又自十一宫二十度四十六分至初宫二十一度一十八分,皆可食之限。   求平朔,   求实朔实时,并同月食求望法,惟不加望策。视本时月距正交入食限为有食。 自五宫十一度三十四分至六宫六度二十二分,又自十一宫二十三度三十八分至初宫十八度二十六分,为有食之限。   求实朔用时,与月食求实望用时同。 比视日出入,同甲子元法。   求食甚用时,与月食求食甚时刻法同。   求太阳太阴实引,   求太阳太阴距地,并同月食。   求地平高下差,先求本日太阴最大地半径差,法同月食。乃减太阳最大地半径差,得地平高下差。   求太阳实半径,先求太阳视半径,法同月食。内减太阳光分,得太阳实半径。   求太阴视半径,法同月食。   求食甚太阳黄道经度宿度,求经度与月食求太阴白道法同;求宿度同日躔。   求食甚太阴赤道经纬宿度,用黄赤大距,法同月食求太阴黄道。   求黄赤及黄白、赤白二经交角,以食甚太阳距春、秋分黄道经度馀弦为一率,黄赤大距馀切为二率,半径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馀切,检表得黄赤二经交角。 冬至后黄经在赤经西,夏至后在赤经东,如太阳在二至,则无此角。 又以前所得斜距黄道交角,即为黄白二经交角。 实朔月距正交初宫、十一宫,白经在黄经西;五宫、六宫,在黄经东。 二交角相加减,为赤白二经交角。 二交角同为东同为西者相加,白经在赤经之东西仍之。一为东一为西者相减。东西从大角。如减尽,则无此角。如无黄赤二经交角,则黄白即赤白,东西并同。   求用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以食甚用时与十二时相减,馀数变赤道度,得用时太阳距午赤道度。   求用时赤经高弧交角,用弧三角形,以北极距天顶为一边,太阳距北极为一边, 赤纬在南,加九十度;在北,与九十度相减。 用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为所夹之角,求得对北极距天顶之角,为用时赤经高弧交角。 午前赤经在高弧东,午后赤经在高弧西。若太阳在正午,则无此角。   求用时太阳距天顶,以用时赤经高弧交角正弦为一率,北极距天顶之正弦为二率,用时太阳距午赤道度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弦,检表得太阳距天顶。   求用时高下差,以半径千万为一率,地平高下差化秒为二率,用时太阳距天顶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秒,以分收之,为用时高下差。   求用时白经高弧交角,以用时赤经高弧交角与赤白二经交角相加减,得用时白经高弧交角。 东西同者相加,白经在高弧之东西仍之。一东一西者相减,东西从大角。如无赤白二经交角,或无赤经高弧交角,则即以所有一角命之,东西并同。如二角俱无,或同度减尽,则无此角。食甚用时即真时。用时高下差与食甚实纬,南加北减,即食甚两心视相距。   求用时对两心视相距角,月在黄道北,取用时白经高弧交角;月在黄道南,取用时白经高弧交角之外角, 实距在高弧之东西,月在北则与白经同,在南则相反。 皆为用时对两心视相距角。 若自经高弧交角过九十度,纬南如纬北,纬北如纬南。   求用时对两心实相距角,用平三角形,以食甚用时两心实相距为一边, 即食甚实纬。 用时高下差为一边,用时对两心视相距角为所夹之角,即求得用时对两心实相距角。   求用时两心视相距,以用时对两心实相距角之正弦为一率,用时两心实相距为二率,用时对两心视相距角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即用时两心视相距。 白经在高弧西,两心视相距大于并径者,或无食或未及等者,用时即初亏真时,在高弧东为已过及复圆真时。若小于并径,高弧西为初亏食甚之间,东为复圆食甚之间。   求食甚设时,用时白经高弧交角东向前取,西向后取,角大远取,角小近取, 远不过九刻,近或数分。 量距用时前后若干分,为食甚设时。   求设时距分,以食甚设时与食甚用时相减,得设时距分。   求设时距弧,以一小时化秒为一率,一小时两经斜距为二率,设时距分化秒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设时距弧。   求设时对距弧角,以食甚实纬为一率,设时距弧为二率,半径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正切,检表得设时对距弧角。   求设时两心实相距,以设时对距弧角之正弦为一率,设时距弧为二率,半径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即设时两心实相距。   求设时太阳距午赤道度,   求设时赤经高弧交角,   求设时太阳距天顶,   求设时高下差,   求设时白经高弧交角,以上五条,皆与用时同,但皆用设时度分立算。   求设时对两心视相距角,月在黄道北,以设时白经高弧交角与设时对距弧角相减,月在黄道南则相加,又与半周相减,馀为设时对两心视相距角。 相减者,对距弧角小,实距在高弧之东西与白经同;对距弧角大则相反。相加又减半周者,实距在高弧之东西,恆与白经反。 如两角相等而减尽无馀,或相加適足一百八十度,则无交角,亦无对设时两心实相距角,即以设时高下差与设时两心实相距相减,馀为设时两心视相距。 若白经高弧交角过九十度,纬南如纬北,纬北如纬南。   求设时对两心实相距角,   求设时两心视相距,皆与用时同。   求设时白经高弧交角较,以设时白经高弧交角与用时白经高弧交角相减,即得。   求设时高弧交用时视距角,以设时白经高弧交角较与用时对两心实相距角相加减,即得。 纬北为减,纬南为加。若白经高弧交角过九十度,反是。   求对设时视行角,以设时高弧交用时视距角与设时对两心实相距角相加减,即得。 两实距同在高弧东,或同在西,则减;一东一西者,则加;加过半周者,与全周相减,用其馀。 如无设时对两心实相距角,设时高下差大于设时两心实相距,则设时高弧交用时视距角即对设时视行角;设时高下差小于设时两心实相距,则以设时高弧交用时视距角与半周相减,馀为对设时视行角。   求对设时视距角,用平三角形,以用时两心视相距为一边,设时两心视相距为一边,对设时视行角为所夹之角,即求得对设时视距角。   求设时视行,以对设时视距角之正弦为一率,设时两心视相距为二率,对设时视行角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设时视行。   求真时视行,以半径千万为一率,对设时视距角馀弦为二率,用时两心视相距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真时视行。   求真时两心视相距。以半径千万为一率,对设时视距角正弦为二率,用时两心视相距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真时两心视相距。   求食甚真时,以设时视行为一率,设时距分为二率,真时视行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真时距分,以加减食甚用时, 白经在高弧西则加,在高弧东则减。 得食甚真时。   求真时距弧,   求真时对距弧角,   求真时两心实相距,以上三条,法与设时同,但皆用真时度分立算。   求真时太阳距午赤道度,   求真时赤经高弧交角,   求真时太阳距天顶,   求真时高下差,   求真时白经高弧交角,   求真时对两心视相距角,   求真时对两心实相距角,   求考真时两心视相距,以上八条,法与用时同,但皆用真时度分立算。   求真时白经高弧交角较,法同设时,但用真时度分立算。   求真时高弧交设时视距角,法同设时,加减有异。 月在黄道北,设时真时两实距在高弧东西同,惟白经异。设时白经高弧交角小则加,大则减。若白经亦同,反是。若两实距一东一西,则皆相减。月在黄道南,设时交角小则加,大则减。 如无设时对两心实相距角,设时高下差大于设时两心实相距,则真时白经高弧交角较,即真时高弧交设时视距角;设时高下差小于设时两心实相距,则以真时白经高弧交角较与半周相减,馀为真时高弧交设时视距角。 若白经高弧交角过九十度,纬南如纬北,纬北如纬南。   求对考真时视行角,法同设时。如设时实距与高弧合,无东西者,设时高下差大于设时两心实相距,则相减,小则加。如真时白经高弧交角较与设时对两心实相距角相等,而减尽无馀,则真时对两心实相距角,即对考真时视行角。或相加適足半周,则真时对两心实相距角与半周相减,即对考真时视行角。   求对考真时视距角,   求考真时视行,以上二条,法同设时,但用考真时度分立算。   求定真时视行, 如定真时视行与考真时视行等,则食甚真时即为定真时。如或大或小,再用下法求之。   求定真时两心视相距,以上二条,法同真时,用考真时度分立算。   求食甚定真时,以考真时视行为一率,设时距分与真时距分相减馀为二率,定真时视行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定真时距分。以加减食甚设时, 白经在高弧东,设时距分小测减,大则加。白经在高弧西,反是。 得食甚定真时。   求食分,以太阳实半径倍之为一率,十分为二率,并径内减定真时两心视相距馀为三率,求得四率,即食分。   求初亏、复圆前设时,白经在高弧西,食甚用时两心视相距与并径相去不远,即以食甚用时为初亏前设时,小则向前取,大则向后取,量距食甚用时前后若干分,为初亏前设时。与食甚定真时相减,馀数与食甚定真时相加,为复圆前设时,白经在高弧东,先取复圆,后得初亏,理并同。   求初亏前设时距分,   求初亏前设时距弧,   求初亏前设时对距弧角, 初亏前设时在食甚用时前为西,在食甚用时后为东。   求初亏前设时两心实相距,以上四条,法同食甚设时,但用初亏前设时度分立算。   求初亏前设时太阳距午赤道度,   求初亏前设时赤经高弧交角,   求初亏前设时太阳距天顶,   求初亏前设时高下差,   求初亏前设时白经高弧交角,以上五条,法同食甚用时。   求初亏前设时对两心视相距角,法同食甚用时,加减有异, 月在黄道北,二角东西同,则相加;一东一西,相减。月在黄道南,反是。又与半周相减。若白经高弧交角过九十度,则纬南、纬北互异。 馀同食甚设时。   求初亏前设时对两心实相距角,   求初亏前设时两心视相距,以上二条,法同食甚用时,但用初亏前设时度分立算。   求初亏后设时,视初亏前设时两心视相距小于并径,则向前取,大则向后取,察其较之多寡,量取前后若干分,为初亏后设时。以下逐条推算,皆与前设时同,但用后设时度分立算。   求初亏视距较,以前后设时两心视相距相减,即得。   求初亏设时较,以前后设时距分相减,即得。   求初亏视距并径较,以初亏后设时两心视相距与并径相减,即得。   求初亏定真时,以初亏视距较为一率,初亏设时较为二率,初亏视距并径较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初亏真时距分。以加减初亏后设时, 后设时两心视相距大于并径为加,小为减。 得初亏真时。乃以初亏真时依前法求其两心视相距,果与并径等,则初亏真时即初亏定真时。初亏真时对两心实相距角即初亏方位角。如或大或小,则以初亏前后设时两心视相距与并径尤近者,与考真时两心视相距相较,依法比例,得初亏定真时。   求复圆前设时诸条,法同初亏,但用复圆前设时度分立算。   求复圆后设时,视复圆前设时两心视相距小于并径,则向后取,大于并径,则向前取,察其较之多寡,量取前后若干分,为复圆后设时。逐条推算,皆与前设时同,但用后设时度分立算。   求复圆视距较,   求复圆设时较,   求复圆视距并径较,   求复圆定真时,以上四条,皆与初亏法同,但用复圆度分立算。   求食限总时,置初亏定真时,减复圆定真时,即得。   求初亏、复圆定交角,初亏白经在高弧之东,以初亏方位角与半周相减,在高弧之西,即用初亏方位角;复圆反是:皆为定交角。   求初亏、复圆方位,法与甲子元同,但以定交角初度初亏白经在高弧东为正上,在西为正下;复圆在东为正下,在西为正上。   求带食用日出入分,同甲子元法。   求带食距时,以日出入分与食甚用时相减,即得。   求带食距弧,法同食甚设时,但用带食距时立算。   求带食赤经高弧交角,以黄赤距纬之馀弦为一率,北极高度之正弦为二率,半径千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馀弦,检表得带食赤经高弧交角。   求带食白经高弧交角,法与食甚用时同,但用带食度分立算。   求带食对距弧角,   求带食两心实相距,   求带食对两心视相距角,以上三条,法与食甚设时同,但用带食度分立算。   求带食对两心实相距角,用地平高下差,馀法同食甚用时。   求带食两心视相距,法同食甚用时,但用带食度分立算。   求带食分秒,与求食分同,用带食相距立算。   求带食方位,在食甚前者,用初亏法;在食甚后者,用复圆法。   求各省日食时刻方位,理同甲子元法。   绘日食图,同甲子元法。   绘日食坤舆图,取见食极多之分,每分为一限。 止于二十一限。 又取见食时刻早晚,每刻为一限。 止于九十六限。 交错相求,反推得见食各地北极高下度、东西偏度。乃按度联为一图。又按坤舆全图所当高度偏度各地名,遂一填註。   相距用数,见月离及五星、恆星行。   推相距法,同甲子元推凌犯法。   推步用表   甲子元及癸卯元二法,除本法外,皆有用表推算之法,约其大旨著于篇。   甲子元法:   一曰年根表,以纪年、纪日、值宿为纲,由法元之年顺推三百年,各得其年天正冬至次日子正太阳及最卑平行,列为太阳年根表;太阴及最高、正交平行,列为太阴年根表;五星及最高、正交、伏见诸平行,为各星年根表。   一曰周岁平行表,以日数为纲,由一日至三百六十六日,积累日、月、五星及最卑、最高、正交、伏见诸平行,各列为周岁平行表。   一曰周日平行表,以时分秒为纲,与度分秒对列三层,自一至六十,积累日、月、五星及最高、正交、伏见、月距日、太阴引数、交周诸平行,各列为周日平行表。   一曰均数表,以引数为纲,豫推得逐度逐分盈缩迟疾,备列于表。太阴别有二三均数表,以引数及月距日为纲,纵横对列,推得二三均数,备列于表。土、木、金、水四星,则以初均及中分、次均及较分,同列为一表。火星则以初均及次轮心距地数、次轮半径本数、太阳高卑差数,同列为一表。皆为均数表。   一曰距度表,以黄道宫度为纲,列所对赤道南北距纬,为黄赤距度表。以月距正交为纲,分黄白大距为六限,列所对黄道南北距纬,为黄白距度表。   一曰升度表,以黄道宫度为纲,列所对赤道度,为黄赤升度表。   一曰黄道赤经交角表,以黄道宫度为纲,取所对黄道赤经交角列于表。   一曰升度差表,以月、五星距交宫度为纲,各列所当黄道度之较,各为升度差表。   一曰时差表,以黄道为纲,取所当赤道度之较变时,列为升度时差表。又以引数为纲,取所当均数变时,列为均数时差表。   一曰地半径差表,以实高度为纲,取所当太阳、太阴及火、金、水三星诸地半径差,各列为表。   一曰清蒙气差表,以实高度为纲,取所当清蒙气差,列为表。   一曰实行表,以引数为纲,取所当太阳、太阴及月距日实行,各列为表。   一曰交均距限表,以月距日为纲,取所当之交均及距限,同列为一表。   一曰首朔诸根表,以纪年、纪日、值宿为纲,由法元之年顺推三百年,取所当之首朔日时分秒及太阳平行,太阳、太阴引数,太阴交周,五者同列为一表。   一曰朔望策表,以月数为纲,自一至十三,取所当之朔、望策及太阳平行朔、望策,太阳、太阴引数朔、望策,太阴交周朔、望策,十事同列为一表。   一曰视半径表,以引数为纲,取所当之日半径、月半径、月距地影半径、影差,五者同列为一表。   一曰交食月行表,以食甚距纬分为纲,自初分至六十四分,与太阳、太阴、地影,凡两半径之和分,自二十五分至六十四分,纵横对列,取所当之月行分秒列为表。其太阴、地影两半径之较分与和分同用。   一曰黄平象限表,以正午黄道宫度为纲,分北极高自十六度至四十六度为三十一限,取所当之春分距午、黄平象限、限距地高,三者同列为一表。   一曰黄道高弧交角表、以日距限为纲,自初度至九十度,分限距地高自二十度至八十九度为七十限,取所当之黄道高弧交角列为表。   一曰太阳高弧表,列法与黄道高弧交角表同。   一曰东西南北差表,以交角度为纲,自初度至九十度,与高下差一分至六十三分,纵横对列,取所当之东西差及南北差,同列为表。   一曰纬差角表,以并径为纲,自三十一分至六十四分,与距纬一分至六十四分,纵横对列,取所当之纬差角列为表。   一曰星距黄道表,以距交宫度为纲,取所当星距黄道数各列为表,水星独分交角自四度五十五分三十二秒至六度三十一分二秒为二十限。   一曰星距地表,以星距日宫度为纲,取所当之星距地列于表。   一曰水星距限表,以距交宫度为纲,取所当之距限列为表。   一曰五星伏见距日黄道度表,以星行黄道经表为纲,分晨夕上下列之,取各星所当距日黄道度,同列为一表。   一曰五星伏见距日加减差表,列法同黄道度表,但不分五星,别黄道南北自一度至八度。   癸卯元法所增:   一曰太阳距地心表,以太阳实引为纲,取所对之太阳距地心真数对数,并列于表。   一曰太阴一平均表,以太阳引数为纲,取所当之太阴一平均、最高平均、正交平均,并列于表。   一曰太阴二平均表,以日距月最高宫度为纲,取所当太阳在最高之二平均及高卑较秒,并列于表。   一曰太阴三平均表,以月距正交宫度为纲,取所当之三平均列为表。   一曰太阴最高均及本天心距地表,以日距月天最高宫度为纲,取所当最高均及本天心距地数,并列于表。   一曰太阴二均表,以月距日宫度为纲,取所当太阳在最高时二均及高卑较数,并列于表。   一曰太阴三均表,以相距总数为纲,取所对之三均列于表。   一曰太阴末均表,以实月距日宫度为纲,与日月最高相距,纵横对列,取所当之末均列为表。   一曰太阴正交实均表,以日距正交宫度为纲,取所对之正交实均列为表。   一曰交角加分表,以日距正交宫度为纲,取所当之距交加分加差,并列于表。   一曰黄白距纬表,列法与升度差表同。   一曰太阴距地心表,以太阴实引为纲,取所当最大、最小两心差各太阴距地心数及倍分,并列于表。其名同而实异者,太阴初均表分大、中、小三限,黄、白升度差表列最小交角及大、小较秒,太阴地半径差表、太阴实行表俱分大、小二限。 志二十七  时宪八   凌犯视差新法上 道光中,钦天监秋官正司廷栋所撰,较旧法加密,附著卷末,以备参考。   求用时   推诸曜之行度,皆以太阳为本;而太阳之实行,又以平行为根。其推步之法,总以每日子正为始,此言子正者,乃为平子正,即太阳平行之点临于子正初刻之位也。今之推步时刻,虽以两子正之实行为比例,而所得者亦皆平行所临之点,则实行所临之点,自有进退之殊。设太阳在最卑后实行大于平行,则太阳所临之点必在平行之东,以时刻而言,乃为未及。若太阳过最高后实行小于平行,则太阳所临之点必在平行之西,以时刻而言,乃为已过。故以应加之均数变时为应减之时差,应减之均数变时为应加之时差,此因太阳有平行实行之别,以生均数时差也。然太阳所行者黄道,时刻所据者赤道,因黄道与赤道斜交,则同升必有差度。如二分后赤道小于黄道,其差应减,在时刻为未及。二至后赤道大于黄道,其差应加,在时刻为已过。故以正弧三角形法求得黄赤升度差,变为时分,二分后为加,二至后为减,此因经度有黄道赤道之分,以生升度时差也。按本时之日行自行所生之二差,各加减于平时而得用时,由用时方可以推算他数,故交食亦必以推用时为首务,即日月食之第一求也。其法理图说已载于考成前编,讲解最详,其图分而为二,且均数时差图系用小轮。至考成后编求均数改为橢圆法,其法理亦备悉于求均数篇内,然未言及时差。今依太阳实行所临黄道之点,以均数之分取得黄道上平行点,即以平实二点依过二极、二至经圈作距等圈法,引于赤道,可使二差合为一图。其太阳之经度所临之时刻及二时差之加减,皆可按图而稽矣。   如道光十二年壬辰三月初六日癸丑戌正二刻十一分,月与司怪第四星同黄道经度,是为凌犯时刻。本日太阳引数三宫三度五十五分,太阳黄道经度三宫十五度五十三分,求用时。如图甲为北极,乙丙丁戊为赤道,乙甲丁为子午圈,乙为子正,丁为午正,己庚辛壬为黄道,丙甲戊为过二极二至经圈,己为冬至,辛为夏至,庚为春分,壬为秋分。子为太阳实行之点,当赤道于丑,则丑点即太阳实临之用时。卯为太阳平行之点,而当赤道于辰。其卯子之分,即应加之均数一度五十五分四十五秒,试自卯子二点与丙甲戊过极至经圈平行作卯午、子未二线,即如距等圈,将太阳平行、实行之度皆引于赤道,则庚午必与庚卯等,庚未必与庚子等,其赤道之午未亦必与卯子均数等。变时得七分四十三秒,为赤道午未之分,即均数时差也。次用庚丑子正弧三角形求庚丑弧,此形有丑直角,有庚角黄赤交角二十三度二十九分,有庚子弧太阳距春分后黄道度十五度五十三分。乃以半径为一率,庚角之馀弦为二率,庚子弧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庚丑弧之正切,检表得庚丑弧十四度三十七分三十六秒,为太阳距春分后赤道度。乃与庚子黄道弧相等之庚未弧相减,得丑未弧一度十五分二十四秒,为应减之黄赤升度差。变时得五分二秒,即升度时差也。盖太阳平行卯点,距春分之庚卯弧与庚午弧等,则午点乃为平时,即今之凌犯时刻。而太阳实行子点,距春分之庚子与庚未弧等,则午未为平行与实行之差。如以太阳右旋而言之,为实行已过平行,然以随天左旋而计之,为实行未及平行,是未点转早于午点,故必减午未均数时差,乃得未点时刻,此太阳在黄道虚映于赤道之时刻也。然子点太阳实当赤道之丑,则丑未为黄道与赤道之差。若以经度东行而言之,为赤道未及黄道,兹以时刻西行而计之,为赤道已过黄道,是丑点复迟于未点,故必加丑未升度时差,方得丑点时刻,即太阳在黄道实当于赤道之时刻也。其两时差既为一加一减,而所减者又大于应加之分,故先以两时差相减,得丑午时分二分四十一秒,而为时差 此因两时差加减异号故相减,若同号则相加,所谓两数通为一数也。又因减数大于加数,故仍从减,若加数大者则从加矣。 乃减于午点凌犯时刻戌正二刻十一分,即得丑点戌正二刻八分十九秒,为凌犯用时也。   一率半径   二率庚角馀弦   三率庚子弧正切   四率庚丑弧正切    图形尚无资料   又设凌犯时刻丑正一刻,太阳引数三宫十三度二十九分,黄道实行三宫二十五度三十四分,求用时。如子为太阳实行之点,当赤道于丑,其丑点即所临之用时。卯为太阳平行之点,当赤道于辰,其子卯为应加之均数一度五十二分二十五秒,亦自卯子二点与过极至经圈平行作卯丑、子未二距等圈,其平行卯点映于赤道,恰与实行当赤道之丑点合,是由平行所得之时刻,已合实行实临赤道之用时,遇此可无庸求其时差也。然何以知之,盖两时差之数相等,必减尽无馀,即无时差之总数矣。今试按法求之,既作卯丑、子未二线,其庚丑与庚卯等,庚未与庚子等,则丑未必与卯子均数等,变时得七分三十秒,即赤道上应减之均数时差。次用庚丑子正弧三角形,求得庚丑弧赤道度,与庚子弧黄道度相等之庚未弧相减,得丑未弧,黄赤升度差恰与均数等。变时亦得七分三十秒,即赤道上应加之升度时差。其时差一为加、一为减,而两数相等,乃减尽无馀,既无时差之总数,则其凌犯时刻即为用时可知矣。此法以丑点凌犯时刻减去均数时差,得未点实行虚映之时刻,而复加相等之升度时差,所得用时,固仍在丑点之位,盖因太阳平行距春分后黄道度等于太阳实行距春分后赤道度故也。又如太阳正当本天之最卑或最高,乃无平行实行之差,自无均数时差,止加减升度时差一数。设太阳当本天最卑,又当子正,如太阳在黄道之子点,则庚乙与庚子等,以庚丑子正弧形求得丑乙黄赤升度差。变时减于乙点时刻,即得丑点用时,乃在乙点子正之前也。若太阳当本天最高,又当午正,如太阳在黄道之午点,则壬丁与壬午等,以壬寅午正弧形求得寅丁黄赤升度差,变时减于丁点时刻,即得寅点用时,乃在丁点午正之前也。    图形尚无资料   又如太阳实行正当冬、夏至或正当春、秋分,此四点皆无黄道赤道之差,自无升度时差,止加减均数时差一数。设太阳实行六宫初度为正当夏至,在黄道之辛点,当赤道于戊,而平行卯点,当赤道于辰,自卯点与丙甲戊过极至经圈平行作卯午距等圈,则午点为凌犯时刻,其戊午与辛卯均数等,变时得均数时差。减于午点而得戊点,即用时也。    图形尚无资料   求春分距午时分、黄平象限宫度及限距地高   推算太阴凌犯视差,固依后编求日食三差之法,而其为用不同。盖日食之东西差为求视距弧,而南北差为求视纬,其视距弧、视纬则为求视相距及视行之用。缘太阴行于白道,是必以白平象限为准焉。若五星之距恆星、五星之互相距,皆以黄道同经度之时为相距时刻,而较黄纬南北相距之数为其上下之分也。至月距五星、月距恆星,亦皆以黄道经度相同之时为凌犯时刻,不更问白道经度,其于白平象限又何与焉?然其以东西差定视时之进退,以南北差判视纬之大小,以定视距之远近者,其差皆黄道经纬之差,故必以黄平象限之宫度为准。黄平象限者,地平上黄道半周適中之点也。顾黄道与赤道斜交,地平上赤道半周適中之点,恆当子午圈,而地平上黄道半周適中之点,则时有更易。盖黄极由负黄极圈每日随天左旋,绕赤极一周,如黄极在赤极之南,则冬至当午正,其黄道斜升斜降;若黄极在赤极之北,则夏至当午正,其黄道正升正降,而黄平象限亦皆恰当子午圈;设黄极在赤极之西,则春分当午正,其黄道之势斜倚,出自东北而入西南,黄平象限乃在午正之东;设黄极在赤极之东,则秋分当午正,其黄道出自东南而入西北,黄平象限乃在午正之西。是则黄道之向,随时不同,故以黄道之逐度,推求黄平象限及限距地高以立表。   先设太阳正当春分点,黄道实行为三宫初度,求午正初刻黄平象限宫度及限距地高度分。如图甲乙丙丁为子午圈,甲为天顶,丙丁为地平,乙为北极,乙丙为京师北极出地,高三十九度五十五分,戊己庚为赤道,交于地平之己点,其戊点当午正,为地平上赤道半周適中之点,戊丁为赤道距地高五十度五分,当戊己丁角,辛子壬为负黄极圈,子为黄极,乙子己丑为过极至经圈,戊丑庚为黄道,而交地平于寅点,庚为秋分,丑为冬至,戊为春分,即太阳之所在,临于午正,乃无春分距午之时分。试自黄极子点出弧线过天顶作子甲卯黄道经圈,为本时黄平象限,其辰点为地平上黄道半周適中之点,而在正午之东,即黄平象限宫度也。辰寅卯角为黄道与地平相交之角,而当辰卯弧,即本时限距地高之度也。法用戊辰甲正弧三角形求戊辰、甲辰二弧,此形有辰直角,有戊甲弧赤道距天顶, 与乙丙北极高度等。 以赤道交子午圈之戊直角九十度内减己戊丑角黄赤交角二十三度二十九分,得寅戊丁角六十六度三十一,为黄道交子午圈角; 亦名黄道赤经交角。 与辰戊甲角为对角,其度等。乃以半径为一率,戊角黄道赤经交角之馀弦为二率,戊甲弧赤道距天顶,亦即太阳距天顶其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黄平象限距午之正切,检表得十八度二十六分十四秒,为戊辰弧黄平象限距午正之黄道度。与戊点春分三宫相加, 因黄平象限在午东,故加。 得辰点三宫十八度二十六分十四秒,即本时黄平象限之经度也。又以半径为一率,戊角黄道赤经交角之正弦为二率,戊甲弧太阳距天顶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黄平象限距天顶之正弦,检表得三十六度三分九秒,为甲辰弧黄平象限距天顶。与甲卯象限九十度相减,得辰卯弧五十三度五十六分五十一秒,即本时限距地高,而当辰寅卯角之度也。   一率半径   二率戊角馀弦   三率戊甲弧正切   四率戊辰弧正切   一率半径   二率戊角正弦   三率戊甲弧正弦   四率甲辰弧正弦    图形尚无资料   又设太阳正当秋分点,黄道实行为九宫初度,求午正初刻春分距午时分并黄平象限及限距地高,即以秋分当于正午之戊,则庚未戊为黄道,交地平于寅,庚为春分,未为夏至,子乙未己为过极至经圈,亦自黄极子点出弧★过天顶,作子甲卯弧黄平象限,而地平上黄道適中之辰点,在正午之西。先以春分距午西之庚戊赤道半周变十二时为春分距午之时分,次仍用戊辰甲正弧三角形求戊辰、甲弧二弧,此形有辰直角,有戊甲赤道距天顶。以戊直角内减己戊未角黄赤交角,得辰戊甲角黄道赤经交角,亦六十六度三十一分,求得戊辰弧黄平象限距午正之黄道度,亦十八度二十六分十四秒。与戊点秋分九宫相减, 因黄平象限在午西,故减。 得辰点八宫十一度三十三分四十六秒,即本时黄平象限之经度。又求得甲辰弧8888与甲卯象限相减,得辰卯弧,亦为五十三度五十六分五十一秒,即本时限距地高,而当辰寅卯角之度也。   又设太阳距春分后三十度,黄道实行为四宫初度,求午正初刻黄平象限诸数。乃以黄道经度四宫初度当午正如辛点,即太阳之所在,辛壬癸为黄道,交地平于寅。丑为冬至,壬为春分,乙子丑为过极至经圈。仍自黄极子点过天顶甲点作子甲卯弧黄平象限,其黄道適中之辰点,在午正之东。求法先用辛戊壬正弧三角形求壬戊、辛戊二弧及壬辛戊角,此形有戊直角,有壬角黄赤交角,有壬辛太阳距春分后黄道弧三十度。乃以半径为一率,黄赤交角之馀弦为二率,黄道弧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赤道弧之正切,检表得二十七度五十四分一十秒,为壬戊弧赤道同升度,亦即本时春分距午后赤道度。变时得一时五十一分三十七秒,即本时春分距午时分。又以半径为一率,黄赤交角之正弦为二率,黄道弧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黄赤距度之正弦,检表得十一度二十九分三十三秒,为辛戊弧太阳距赤道北纬度。又以黄道弧之馀弦为一率,黄赤交角之馀切为二率,半径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黄道交子午圈角之正切,检表得六十九度二十二分五十一秒,为壬辛戊角黄道交子午圈角,即黄道赤经交角。次用辛辰甲正弧三角形求辛辰、甲辰二弧,此形有辰直角,有辛角,与壬辛戊角为对角,其度等。以甲戊弧赤道距天顶内减辛戊黄赤距度,得甲辛弧二十八度二十五分二十七秒,为本时太阳距天顶。乃以半径为一率,辛角黄道赤经交角之馀弦为二率,甲辛弧太阳距天顶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黄平象限距午之正切,检表得十度四十七分二十八秒,为辛辰弧黄平象限距午正之黄道度。与辛点四宫初度相加,因黄平象限在午东,故加。得辰点四宫十度四十七分二十八秒,即本时黄平象限之经度也。又以半径为一率,辛角黄道赤经交角之正弦为二率,甲辛弧太阳距天顶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黄平象限距天顶之正弦,检表得二十六度二十七分二十秒,为甲辰弧黄平象限距天顶。与甲卯象限九十度相减,得辰卯弧六十三度三十二分四十秒,为本时限距地高,即当辰寅卯角之度也。   一率半径   二率壬角馀弦   三率壬角弧正切   四率壬戊弧正切   一率半径   二率壬角正弦   三率壬辛弧正弦   四率辛戊弧正弦   一率壬辛弧馀弦   二率壬角馀切   三率半径   四率辛角正切   一率半径   二率辛角馀弦   三率甲辛弧正切   四率辛辰弧正切   一率半径   二率辛角正弦   三率甲辛弧正弦   四率甲辰弧正弦   又设太阳距秋分前三十度,黄道实行为八宫初度,求午正初刻黄平象限诸数。乃以辛点太阳实行当正午,其申点为秋分,而在午东,壬为春分,未为夏至,子乙未为过极至经圈,亦自黄极子点过天顶,作子甲卯弧本时黄平象限,而在午西。法用辛戊申正弧三角形,此形戊为直角,申角为黄赤交角,申辛黄道弧亦为三十度,求得申戊赤道同升度,亦为二十七度五十四分一十秒。乃与壬申赤道之半周相减,得壬戊弧五宫二度五分五十秒,为本时春分距午后赤道度。变时得十时八分二十三秒,即本时春分距午时分也。次用辛辰甲正弧三角形,辰为直角,其辛角黄道赤经交角及甲辛弧太阳距天顶,皆与前图之度等。求得辛辰弧黄平象限距午正黄道度,亦为十度四十七分二十八秒。与辛点八宫初度相减,因黄平象限在午西,故减。得辰点七宫十九度十二分三十二秒,即本时黄平象限之经度。又求得甲辰弧与甲卯象限相减,得辰卯弧,亦为六十三度三十二分四十秒,即本时限距地高,亦当辰寅卯角之度也。   又设太阳当正午实行距春分前三十度为二宫初度,乃以辛点太阳当午正,则春分壬点在午正之东,申为秋分,丑为冬至,乙子丑为过极至经圈,其子甲卯本时黄平象限亦在午正之东。法用辛戊壬正弧三角形,有戊直角,有壬角黄赤交角,有壬辛黄道弧三十度。求得壬戊赤道弧,亦为二十七度五十四分一十秒。乃与赤道全周相减,得十一宫二度五分五十秒,为本时春分距午后赤道度。变时得二十二时八分二十三秒,即本时春分距午时分也。又求得辛戊弧亦为十一度二十九分三十三秒,为太阳距赤道南纬度,并求得壬辛戊角亦为六十九度二十二分五十一秒,为本时黄道赤经交角。次用辛辰甲正弧三角形,此形有辰直角,有辛角,以甲戊赤道距天顶与辛戊黄赤距度相加,得甲辛弧太阳距天顶五十一度二十四分三十三秒。乃以半径为一率,辛角之馀弦为二率,甲辛弧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黄平象限距午之正切,检表得二十三度四十八分四十秒,即辛辰弧黄平象限距午正之黄道度。与辛点二宫初度相加,得辰点二宫二十三度四十八分四十秒,即本时黄平象限之经度也。又以半径为一率,辛角之正弦为二率,甲辛弧之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甲辰弧黄平象限距天顶之正弦,检馀弦表得四十二度五十九分一秒,即卯辰弧本时限距地高之度也。   一率半径   二率辛角馀弦   三率甲辛弧正切   四率辛辰弧正切   一率半径   二率辛角正弦   三率甲辛弧正弦   四率甲辰弧正弧   又设太阳当午正实行距秋分后三十度为十宫初度,乃以辛点太阳当午正,则申点秋分在午正后,而春分必在午正前,未为夏至,子乙未为过极至经圈,其子甲卯本时黄平象限在午正之西。求法仍用辛戊申正弧三角形,此形边角之度与前图之辛戊壬形同,惟申戊弧所变之一时五十一分三十七秒,乃秋分距午后之时分,是以加赤道半周之十二时,得十三时五十一分三十七秒,始为本时春分距午时分也。次用辛辰甲正弧三角形,此形边与角之度亦与前图之辛辰甲形同,惟因辰点在辛点之西,是以十宫初度内减辛辰弧二十三度四十八分四十秒,得九宫六度十一分二十秒,即本时黄平象限之经度。其辰卯弧限距地高四十二度五十九分一秒,亦与前数相同也。由此则逐度皆以距春、秋分前后各相对之度推之,其求午正太阳距天顶之加减,则以纬南、纬北而分。求黄平象限宫度之加减,则以冬至、夏至为断。盖冬至过午西,黄平象限恆在午正之东,夏至过午西,黄平象限恆在午正之西,此加减所由定也。   今设太阳黄道经度三宫十六度四十四分,用时为戌正二刻八分十九秒,求春分距午时分及黄平象限宫度、限距地平高度。如申辛壬癸为黄道,交地平于寅,壬为春分,丑为夏至,申为秋分,子乙丑亥为过二极二至经圈。乃自黄极子点过天顶甲点作子甲卯黄道经圈,其黄道適中之辰点,乃在午正之西。今太阳在春分后之未点,当赤道之午点,自子正计之,即用时之时刻。先用未午壬正弧三角形求壬午弧,此形午为直角,有壬角黄赤交角二十三度二十九分,有壬未弧太阳距春分后黄道度十六度四十四分,求得壬午弧十五度二十四分五十八秒,为太阳距春分后赤道度。变时得一小时一分四十秒,与午点用时相加,得二十一小时三十九分五十九秒,为壬点春分距子正后之时分。内减十二时,得九小时三十九分五十九秒,即壬戊弧本时春分距午时分。次用甲戊辛正弧三角形,因壬戊春分距午后之度已过象限,故用申戊辛正弧形。求辛角及辛戊、辛申二弧。此形戊为直角,有申角黄赤交角,有申戊弧秋分距午前时分所变之赤道度三十五度零十五秒,求得戊辛弧十三度五十九分四十秒,为本时正午之黄赤距度。求得申辛戊角七十度五十六分五十八秒,为黄道交子午圈角,即黄道赤经交角。与甲辛辰角为对角,其度等。求得申辛弧三十七度二十一分五十秒,为秋分距午正前黄道度。与申点秋分九宫相减,得七宫二十二度三十八分一十秒,即辛点正午黄道经度。次用甲辰辛正弧三角形求辛辰、甲辰二弧,此形辰为直角,有辛角黄道赤经交角。以甲戊弧京师赤道距天顶三十九度五十五分,内减辛戊正午黄赤距度,得甲辛弧二十五度五十五分二十秒,为本时正午黄道距天顶度,求得辛辰弧九度零五十三秒,为黄平象限距午西之黄道度。与辛点正午黄道经度相减,得辰点七宫十三度三十七分十七秒,即本时黄平象限之经度,并求得甲辰弧二十四度二十四分二十四秒,为黄平象限距天顶之度。与甲卯象限相减,得辰卯弧六十五度三十五分三十六秒,为本时黄平象限距地平之高度,即当辰寅卯角之度也。   求距限差   距限差者,乃月距黄平象限之差度也。盖旧法月距限以九十度为率,因黄道丽天,其向随时不同,而出于地平之上者,恆为半周,其適中之点,距地平东西皆九十度。故以九十度之限,以察月在地平之上下,若月距限逾九十度者,为在地平下,遂不入算,然此以黄道为立算之端也。顾白道与黄道斜交,月行白道,不无距黄道南北之纬度。纬南者早入迟出,月当地平时,其距黄平象限不及九十度;纬北者早出迟入,月当地平时,其距黄平象限已过九十度;是则九十度之率未足为据也。于是立法以求其差,犹五星伏见距日限度有距日加减差之义也。其法以限距地平之高及月距黄道之纬,依正弧三角形法求之。盖黄道之势,随天左旋,其升降正斜,时时不同。正升正降者,京师限距地高至七十三度馀,高度大,则月纬所当之距限差转小;斜升斜降者,京师限距地高只二十六度馀,高度小,则月纬所当之距限差转大。若值月纬最大,其差可至十度有奇,此距限差之不可不立也。故依京师黄平象限距地平高度,逐度求其太阴黄道实纬度所当距限差以立表。   设京师限距地平高度三十四度,太阴距黄道实纬度南北各五度,求距限差。如图甲为天顶,乙丙为地平,丁为黄极,甲丁乙丙为黄道经圈,戊己庚为黄道,交地平于己点,其戊点即黄平象限。戊丙为限距地高三十四度,与甲丁黄极距天顶之度等,而当戊己丙角与乙己庚角为对角,其度亦等。如月恰在正交或中交,合于黄道之己点,正当地平,则戊己为月距限九十度,若过九十度,自必在地平之下。今设月在黄道南五度,则辛壬癸为黄道距等圈,月在地平时为壬点,当于黄道之卯,其戊卯月距限乃不及九十度。又设月距黄道北五度,则子丑寅为黄道距等圈,月在地平时为丑点,当于黄道之辰,其戊辰月距限乃已过九十度,故必求其差数以加减之。法用己卯壬正弧三角形求己卯弧,此形有卯直角,有己角,当限距地高,有卯壬弧月距黄道纬度。乃以己角之正切为一率,半径为二率,卯壬弧之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限差度之正弦,检表得七度四十二分,即己卯弧为所求之距限差,而与己辰弧之度分等,盖己辰丑正弧三角形与己卯壬形同用己角,而辰丑弧月距黄道纬度,亦与卯壬等是两正弧形为相等形,故所得之己卯弧必与己辰弧相等无疑矣。既得己卯距限差,与戊己九十度相减,得八十二度十八分,即戊卯距限,而与距等圈辛壬之度相应,为月在纬南之地平限度。以己辰距限差与戊己九十度相加,得九十七度四十二分,即戊辰距限,而与距等圈子丑之度相应,为月在纬北之地平限度也。   一率己角正切   二率半径   三率卯壬弧正切   四率己卯弧正弦    图形尚无资料   求黄经高弧交角及月距天顶   旧法推日食三差,原以黄平象限为本。自考成前编谓三差并生于太阴,而太阴之经纬度为白道经纬度,用白道较之用黄道为密,故求三差则按月距白平象限之度,以白道高弧交角及太阴高弧为据。后编变通其法,乃以白经高弧交角及日距天顶以求三差,而求白经高弧交角,系赤经高弧交角加减赤白二经交角而得,并不求月距白平象限之度,是法较前颇为省算。今推视差者,乃求其星月黄道同经之视距视时,故三差应由黄平象限而定也。是则其法原可仿于后编不求黄平象限而竟求黄经高弧交角之术,即黄道高弧交角之馀度。然非月距黄平象限度与地平限度相较,其月在地平之上下无由可知。故今求交角,乃先求得月距黄平象限之东西、黄平象限去地之高下、太阴距黄极之远近,然后按后编用斜弧形求赤经高弧交角日距天顶之法,则黄经高弧交角及月距天顶之度可得矣。   设星、月黄道经度同为申宫二十六度二十二分十一秒,月距正交前四十三度四十八分五十六秒,黄白交角五度四分一十秒,黄平象限七宫十三度三十七分十七秒,限距地高六十五度三十五分三十六秒,求太阴实纬黄经高弧交角月距天顶。如图甲为天顶,甲乙丙丁为子午圈,丙丁为地平,乙为北极,戊己庚为赤道,戊为午正,己为酉正,庚为子正,卯为黄极,辛壬癸子为黄道,壬为春分,癸为夏至,午为黄道交地平之点。午未弧为九十度,其未点即黄平象限,宫度为七宫十三度三十七分十七秒。未辰弧当午角为六十五度三十五分三十六秒,即限距地高度,而与甲卯黄极距天顶之度等。巳寅丑为白道,寅为正交,寅角为黄白交角五度四分一十秒,申为太阴当黄道于酉,申寅为月距正交前白道度四十三度四十八分五十六秒,申酉为月距黄道纬度,其酉点为星月所当之黄道经度五宫二十六度二十二分十一秒,与未点黄平象限宫度相减,得未酉弧四十七度十五分六秒,为月距黄平象限西之度。乃当未卯酉角,甲申戌为高弧,卯申甲角为黄经高弧交角,甲申为月距天顶。求法,先用寅酉申正弧三角形,此形酉为直角,有寅角黄白交角,有寅申弧月距正交前白道度,求得申酉弧三度三十分二十七秒,即太阴距黄道南实纬度。与卯酉象限相加,得卯申弧九十三度三十分二十七秒,为月距黄极。次用甲卯申斜弧三角形,此形有甲卯边黄极距天顶,有申卯边月距黄极,有申卯甲角当酉未弧月距限度为所夹之角,求申角及甲申边。乃自天顶作甲亥垂弧,分为甲亥卯、甲亥申两正弧三角形。先用甲亥卯正弧三角形,此形亥为直角,有卯角,有甲卯边,求得卯亥弧五十六度十四分十五秒,为距极分边。与申卯弧月距黄极相减,得申亥弧三十七度十六分十二秒,为距月分边。次用甲亥申正弧三角形,此形亥为直角,有申亥边,兼甲亥卯正弧三角形之亥卯边及卯角。用合率比例法,求得申角五十六度二分五十一秒,即黄经高弧交角。仍以甲卯申斜弧形,用对边对角法,求得甲申弧五十三度四十三分二十四秒,即月距天顶之度也。    图形尚无资料   求太阴距星及凌犯视时   太阴距地平上之高弧,自地心立算者为实高,在地面所见者为视高,其相差之分,即地半径差也。月当地平时,距天顶为九十度,其相差之数最大,而角之正弦即当地之半径。迨月上升,则距地渐高,距地愈高,则差数愈小,其所差之分,皆与本时月距天顶之正弦相应,故用比例法而得本时高下差也。夫高下既差,则有视经、视纬之别。其视经、实经之差者,东西差也;视纬、实纬之差者,南北差也。今求三差,乃依后编日食求三差法用直线三角形算之。然后编三差图乃写浑于平,今则用以浑测浑之图,求其三差,其所得之南北差,与本时太阴实纬之度相较,而得视纬。得以视纬与星纬相较,观其纬之南北而定相距之上下也。其所得之东西差,与一小时之太阴实行为比例,而得用时距视时之距分。辨其月距限之东西加减凌犯用时,而得凌犯之视时也。   前求得道光十二年壬辰三月初六日癸丑,月距司怪第四星凌犯用时戌正二刻八分十九秒,黄经高弧交角五十六度二分五十一秒,月距天顶五十三度四十三分二十四秒,本日太阴最大地半径差六十分七秒,太阴黄道实纬度南三度三十分二十七秒,司怪第四星黄道纬度南三度十一分四十四秒,一小时太阴实行三十六分三十三秒,求星月相距分秒凌犯视时。如图甲为天顶,甲未辰巳为黄道经圈,辰午巳为地平,卯为黄极,未午辛为黄道,未点即黄平象限宫度,未辰弧即限距地高,与卯甲黄极距天顶之度等。申点为太阴,子点为司怪第四星,同当黄道于酉。其酉点即月与星之黄道经度,酉未弧即月距限西之度,子酉为星距黄道南纬度三度十一分四十四秒,申酉为太阴距黄道南实纬度三度三十分二十七秒,申卯弧即月距黄极,甲申戌为高弧,申甲为月距天顶度五十三度四十三分二十四秒,卯申甲角为黄经高弧交角五十六度二分五十一秒,而与戌申亥角为对角,其度等。此皆自地心立算之实度也。然人居地面高于地心,故视高常低于实高,而月当地平时,其地半径差为最大,今乃六十分七秒。于是依后编求本时高下差之法,以半径与甲申弧正弦之比同于最大地半径差与本时高下差之比,得本时高下差四十八分二十八秒。如申火之分,其火点即太阴之视高,自火点与黄道平行,作火木线,遂成申木火直角三角形。因弧度甚小,乃作直线算,与后编求日食三差之理同。此形木为直角,有申角黄经高弧交角,有申火边本时高下差,求得木火边四十分十二秒为东西差,求得申木边二十七分四秒为南北差,加于申酉太阴实纬,得木酉太阴视纬三度五十七分三十一秒。内减子酉星纬,得子木弧四十五分四十七秒,为人目仰视太阴距司怪第四星月在星下之分也。夫星、月同当酉点之经度,固为相距。今太阴视高在火,其视纬虽差至木,而距星之子点尚在一度内,其火点当黄道之视经度则差至土,是用时时星经度虽在酉,而太阴视经度之土点乃在其西,是为未及。然土酉之分与火木等,故以一小时太阴实行与火木东西差为比例,得距分一时六分,为月行火木之时分。加于月视高临火点之用时,得亥初二刻十四分十九秒,即人目视太阴临于木点与星,同当酉点经度之视时也。    图形尚无资料   求视时月距限   视时月距限,必大于用时月距限,因其视经差所当之距分既有加减,则太阴与星随天西移自有进退也。盖太阴以地半径差由高而变下,则视经之差于实经、视纬之差于实纬必矣。兹据黄平象限在天顶南之地面而言之,视纬恆差而南,如实纬北者,视纬常小于实纬,其差为减;实纬南者,视纬常大于实纬,其差为加。故纬南之星、月实距虽在一度内,而视距转在一度外者有之;纬北之星、月实距虽在一度外,而视距转在一度内者有之。南北相距一度外者不入凌犯之限,故不取用。至若视经之差,所当月行距分之最大者或至二小时,而二小时之际,诸曜随天左旋,几至一宫,故视经之差,关于月行之进退矣。如月在黄平象限西者,视经度差之而西,视时必迟于用时;月在黄平象限东者,视经度差之而东,视时必早于用时。以致用时星、月未入地平,而视时星、月已入地平者有之,或用时星、月已出地平,而视时星、月未出地平者有之。是故于求用时之后,即以月距黄平象限与地平限度相较,可知斯时月在地平之上下。月距限小于地平限度者,为月在地平上;大于地平限度者,为月在地平下。如遇月距限微小于地平限度者,用时星、月必在地平上,视时星、月或在地平下,其所差者,即视经之差当月行距分之诸曜左旋度。今取最小实经、视经之差所当左旋之度为视经差,法见下卷求地平限度节下。减于地平限度,所得视地平限度,而与月距限度考之。如月距限小于地平限度而大于视地平限度者,则为用时月虽在地平上,视时月必在地平下矣;既知月必在地平下,故遇此者去之。如月距限小于视地平限度者,则为视时月在地平之上。夫犹有不然者,以视经差所取皆最小之数也。若知月行实迹非由视时,再推月距限度,则其时月果在地平之上下,未可得其确准。故今于既得视时之后,必详察太阴实纬及用时月距限度。如实纬南月距限过六十度,或实纬北月距限过七十度者,用时月距限在此限度内者,视时月必在地平之上。皆以视时复求月距黄平象限之度。如其度大于地平限度者,乃视时月在地平之下,仍不取用。必其度小于地平限度,始为视时月必在地平之上,而可证诸实测。此视差之所以必逐细详推,然后可得而取用也。 志二十八  时宪九   △凌犯视差新法下   求均数时差   以本日太阳引数宫度分,满三十秒进一分用。用后编日躔均数时差表,察其所对之数,得均数时差,记加减号。引数有零分者,用中比例求之。   求升度时差   以本日太阳黄道实行宫度分,满三十秒进一分用。用后编日躔升度时差表,察其所对之数,得升度时差,记加减号。实行有零分者,用中比例求之。   求时差总   以均数时差与升度时差相加减,得时差总。两时差同为加或同为减者,则相加得时差总,加亦为加,减亦为减。两时差一为加一为减者,则相减得时差总,加数大为加,减数大为减。   求凌犯用时   置凌犯时刻,加减时差总,得凌犯用时。   求本时太阳黄道经度   以周日一千四百四十分为一率,本次日两太阳实行相减带秒减,足三十秒进一分用,有度化分。为二率,凌犯时刻化分为三率,求得四率与本日太阳实行相加,得本时太阳黄道经度。   求本时春分距午时分   以本时太阳黄道经度,满三十分进一度用。察黄平象限表内右边所列春分距午时分与凌犯用时相加,内减十二时,不足减,加二十四时减之。得本时春分距午时分。满二十四时去之。   求本时黄白大距   以周日一千四百四十分为一率,本次日两黄白大距相减为二率,凌犯时刻化分为三率,求得四率。加减本日黄白大距,本日黄白大距大相减,小相加。得本时黄白大距。   求本时月距正交   以周日一千四百四十分为一率,本次日两月距正交相减化秒为二率,凌犯时刻化分为三率,求得四率。收作度分秒,与本日月距正交相加,得本时月距正交。   求太阴实纬   以半径为一率,本时黄白大距正弦为二率,本时月距正交正弦为三率,如本时月距正交过三宫者,与六宫减,过六宫者减六宫;过九宫者,与十二宫减,用其馀。求得四率,为太阴实纬正弦,检表得太阴实纬,记南北号。本时月距正交初宫至五宫为北,六宫至十一宫为南。如本时月距正交恰在初宫、六宫者,则无实纬。恰在三宫、九宫者,则本时黄白大距即实纬度,三宫为北,九宫为南。   求黄平象限及限距地高   以本时春分距午时分,察黄平象限表内,取其与时分相近者所对之数录之,得黄平象限。随看左边之限距地高录之,得限距地高。   求星经度   按所取之星,察仪象考成卷二十六表内所载本星之黄道经度,加入岁差,表以乾隆九年甲子为元,至道光十四年甲午,计九十年,应加岁差一度十六分三十秒,以后每年递加岁差五十一秒。得本年星经度。   如求五星经度,则以周日一千四百四十分为一率,凌犯时刻化分为二率,一日星实行为三率,以本次日两实行相减,得一日星实行。求得四率,为距时星实行。与本日星经度相加减,顺行加,退行减。得本时星经度。   求星纬度   按所取之星,察仪象考成卷二十六表内所载本星之黄道纬度录之,无岁差。记南北号。   如求五星纬度,则以周日一千四百四十分为一率,凌犯时刻化分为二率,一日星纬较为三率,本次日两纬度同为南或同为北者,则相减得星纬较。一为南一为北者,则相加得星纬较。求得四率。与本日星纬度相加减,本日纬度大相减,本日纬度小相加。若相加为三率者,所得四率必与本日纬度相减,仍依本日南北号。如所得四率大于本日星纬,则以所得四率转减本日星纬,其南北号应与次日同。得本时星纬度,记南北号。   求月距限   以星经度与黄平象限相减,得月距限,记东西号。星经度大为限东,小为限西。如星经度与黄平象限一在三宫内,一在九宫外,应将三宫内者加十二宫减之。所得月距限太阴实纬南在六十度内,实纬北在八十度内者,不必求地平限度。如纬南过六十度,纬北过八十度,则求地平限度。   求距限差   以限距地高及太阴实纬度分,察距限差表内纵横所对之数录之,得距限差,记加减号。太阴实纬南减北加。   求地平限度   置九十度,加减距限差,得地平限度。   以地平限度内减最小视经差八度五十五分一十七秒,得视地平限度,如月距限大于视地平限度者,为月在地平下,即不必算。因太阴距地最近,其视行随时不同,故取最小视经差以定视限。乃按最小限距地高,月在黄道极南,求得最小黄经高弧交角二十六度六分二十四秒。以最小太阴地半径差及最速月实行,求得最小距分三十七分八秒。变赤道度得九度一十七分,求其相当最小黄道度为八度三十一分三十四秒。再加最小东西差二十三分四十三秒,得最小视经差八度五十五分一十七秒。然月在最高时,地半径差最小,而其月实行必迟,则距分转大。今俱取其最小者,恐有遗漏耳。   求距极分边   以半径为一率,月距限馀弦为二率,限距地高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距极分边正切,检表得距极分边。   求月距黄极   置九十度,加减太阴实纬,南加北减。得月距黄极。   求距月分边   以月距黄极内减距极分边,得距月分边。   求黄经高弧交角   以距月分边正弦为一率,距极分边正弦为二率,月距限正切为三率,求得四率,为黄经高弧交角正切,检表得黄经高弧交角。若月距限为初度,是太阴正当黄平象限,则黄经与高弧合,无黄经高弧交角。   求本次日月实引   以本日月引数加减本日初均,得本日月实引,以次日月引数加减次日初均,得次日月实引。   求本时月实引   以周日一千四百四十分为一率,凌犯时刻化分为二率,本次日两实引相减带秒减,足三十秒进一分用,度化分。为三率,求得四率。收为度分,与本日月实引相加,得本时月实引。   求本时本天心距地   以周日一千四百四十分为一率,凌犯时刻化分为二率,本次日两本天心距地数相减为三率,求得四率。与本日本天心距地数相加减,本日本天心距地数大相减,小相加。得本时本天心距地。   求距地较   以本时本天心距地内减距地小数,得距地较。   求月距天顶   以黄经高弧交角正弦为一率,限距地高正弦为二率,月距限正弦为三率,求得四率为月距天顶正弦,检表得月距天顶。若无黄经高弧交角,则以月距黄极内减限距地高即得。   求太阴地半径差   以本时月实引满三十分,进一度用。及本时本天心距地,察后编交食太阴地半径差表内所对之数,即太阴地半径差。如本时本天心距地有远近者,以距地较比例求之。   求本时高下差   以半径为一率,月距天顶正弦为二率,太阴地半径差为三率,若推凌犯五星,除土、木二星无地半径差外,火、金、水三星皆有地半径差。乃看星引数,自十宫十五度至一宫十五度,为最高限。自一宫十五度至四宫十五度,自七宫十五度至十宫十五度,为中距限。自四宫十五度至七宫十五度,为最卑限。以星引数所当之限,察其本星最大地半径差,与太阴地半径差相减,得星月地平高下差,为三率。求得四率,即本时高下差。   求东西差   以半径为一率,黄经高弧交角正弦为二率,本时高下差为三率,求得四率,即东西差。如无交角,则无东西差,高下差即南北差,凌犯用时即凌犯视时。   求南北差   以半径为一率,黄经高弧交角馀弦为二率,本时高下差为三率,求得四率,即南北差。   求太阴视纬   以太阴实纬与南北差相加减,得太阴视纬,记南北号。纬南相加仍为南,纬北相减仍为北,如南北差大,则反减变北为南。   求太阴距星   以太阴视纬与星纬相加减,得太阴距星,记月在上下号。如两纬度同为北或同为南者则相减;月纬大,北为在上,南为在下;月纬小,北为在下,南为在上。两纬度一为南一为北者则相加。月纬北为在上,月纬南为在下。若两纬度相同,减尽无馀,为月掩星,凡相距在一度以内者用;过一度外者,为纬大,不用,即不必算。   求太阴实行   以本时月实引满三十分,进一度用。及本时本天心距地,察后编交食太阴实行表内所对之数,得太阴实行。如本时本天心距地有远近者,以距地较比例求之。   求距分   以太阴实行为一率,东西差为二率,一小时化作三千六百秒为三率,求得四率,即距分,记加减号。月距限东为减,月距限西为加。   求凌犯视时   置凌犯用时,加减距分,得凌犯视时,如凌犯用时不足减距分,加二十四时减之,所得凌犯视时为在前一日;如加满二十四时去之,所得凌犯视时为在次日。时刻在日出前日入后者用;在日出后日入前者,即为在昼,不用。   如月在纬南,月距限过六十度,及月在纬北,月距限过七十度者,须用下法求之。   求视时春分距午时分   置本时春分距午,加减距分,得视时春分距午。如本时春分距午不足减距分者,加二十四时减之;若相加过二十四时者去之。   求视时黄平象限   以视时春分距午时分,察黄平象限表内,取其与时分相近者,所对之数录之,即得视时黄平象限。   求视时月距限   置星经度,与视时黄平象限相减,得视时月距限,其度小于地平限度者用;若大于地平限度者,为月在地平下,不用。   黄平象限表   黄平象限表,按京师北极高度三十九度五十五分,黄赤大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依黄道经度,逐度推得春分距午时分、黄平象限宫度、限距地高度分,三段列之。表名“春分距午”者,乃春分距午正赤道度所变之时分也。“黄平象限”者,乃本时黄平象限之宫度也。“限距地高”者,乃本时黄平象限距地平之高度也。表自三宫初度列起者,因太阳黄道经度三宫初度为春分,即春分距午之初也。   用表之法,以本时太阳黄道经度之宫度,察其所对之春分距午时分,加凌犯用时,得数内减十二时,不足减者加二十四时减之,得本时春分距午时分。依此时分,取其相近之春分距午时分所对之黄平象限宫度及限距地高度分,即得所求之黄平象限及限距地高也。设本时太阳经度一宫十五度,凌犯用时十九时四十五分,求春分距午及黄平象限★限距地高,则察本表黄道经度一宫十五度所对之春分距午为二十一时九分五十四秒。加凌犯用时十九时四十五分,内减十二时,馀过二十四时去之。得四时五十四分五十四秒,为所求之春分距午时分。乃以此时分察相近者,得四时五十四分五十一秒。其所对之黄平象限为五宫十六度五十九分二十七秒,即所求之黄平象限宫度。其所对之限距地高为七十二度四十九分五十八秒,即所求之限距地高也。若黄道经度有零分者,满三十分以上则进为一度,不用中比例,因逐度所差甚微故也。    表略   ○距限差表   距限差表,按限距地高度逐段列之,前列太阴实纬度分,中列黄道南北,自初度十分至五度十七分之距限差,纬南为减,纬北为加。   用表之法,以限距地高之度与太阴实纬度,察其纵横相遇之数,即所求之距限差也。设限距地高二十八度,太阴距黄道南四度二十分,求距限差,则察限距地高二十八度格内横对太阴实纬四度二十分之距限差为八度十二分,即所求之距限差。其纬在黄道南,是为减差也。限距地高以逐度为率,若限距地高有三十分以上者,进作一度,不及三十分者去之。太阴实纬以十分为率,若太阴实纬有零分者,五分以上进作十分,不足五分者去之。俱不用中比例,因逐度分之数所差甚微故也。    表略 志二十九  地理一   有清崛起东方,历世五六。太祖、太宗力征经营,奄有东土,首定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及宁古塔诸地,于是旧籓札萨克二十五部五十一旗悉入版图。世祖入关翦寇,定鼎燕都,悉有中国一十八省之地,统御九有,以定一尊。圣祖、世宗长驱远驭,拓土开疆,又有新籓喀尔喀四部八十二旗,青海四部二十九旗,及贺兰山厄鲁特迄于两藏,四译之国,同我皇风。逮于高宗,定大小金川,收准噶尔、回部,天山南北二万馀里氈裘湩酪之伦,树颔蛾服,倚汉如天。自兹以来,东极三姓所属库页岛,西极新疆疏勒至于葱岭,北极外兴安岭,南极广东琼州之崖山,莫不稽颡内乡,诚系本朝。于皇铄哉!汉、唐以来未之有也。   穆宗中兴以后,台湾、新疆改列行省;德宗嗣位,复将奉天、吉林、黑龙江改为东三省,与腹地同风:凡府、、州、县一千七百有奇。自唐三受降城以东,南卫边门,东凑松花江,北缘大漠,为内蒙古。其外涉瀚海,阻兴安,东滨黑龙江,西越阿尔泰山,为外蒙古。重之以屏翰,联之以昏姻,此皆列帝之所怀柔安辑,故历世二百馀年,无敢生异志者。   太宗之四征不庭也,朝鲜首先降服,赐号封王。顺治六年,琉球奉表纳款,永籓东土。继是安南、暹罗、缅甸、南掌、苏禄诸国请贡称臣,列为南服。高宗之世,削平西域,巴勒提、痕都斯坦、爱乌罕、拔达克山、布哈尔、博洛尔、塔什干、安集延、浩罕、东西布鲁特、左右哈萨克,及坎车提诸回部,联翩内附,来享来王。东西朔南,辟地至数万里,幅员之广,可谓极矣。洎乎末世,列强环起,虎睨鲸吞,凡重译贡市之国,四分五裂,悉为有力者负之走矣。   清初画土分疆,多沿明制,历年损益,代有不同。其川渎之变易,郡邑之省增,疆界之分合,悉详稽图志,并测斗极定高偏度,以画中外封域广轮曲折之数,用备一朝之掌焉。   △直隶   直隶:禹贡冀、兗二州之域。明为北京,置北平布政使司、万全都指挥使司。清顺治初,定鼎京师,为直隶省。置总督一,曰宣大。驻山西大同,辖宣府。顺治十三年裁。巡抚三:曰顺天,驻遵化,辖顺天、永平二府。康熙初裁。曰保定,驻真定,辖保定、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河间六府。顺治十六年裁。曰宣府。驻宣府镇,辖延庆、保安二州。顺治八年裁。五年,置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驻大名。十六年,改为直隶巡抚。明年移驻真定。康熙八年,复移驻保定。雍正二年,复改总督。而府尹旧治顺天,为定制。先是顺治十八年增置直隶总督,亦驻大名。康熙五年改三省总督,八年裁。唐熙三十二年,改宣府镇为宣化府。降延庆、保安二州隶之。雍正元年,置热河,改真定为正定。二年,增置定、冀、晋、赵、深五直隶州,张家口。三年,升天津卫为直隶州,九年为府。十年,置多伦诺尔。十一年,热河、易州并为直隶州。十二年,置独石口。降晋州隶正定。乾隆七年,承德仍为热河。八年,遵化升直隶州。四十三年,复升热河为承德府。光绪二年,置围场。隶承德。三十年,置朝阳府。明年置建平隶之。三十三年,升赤峰县为直隶州。置开鲁等二县隶之。今京尹而外,领府十一,直隶州七,直隶三,散州九,散一,县百有四。北至内蒙古阿巴噶右翼旗界;一千二百里。东至奉天宁远州界;六百八十里。南至河南兰封县界;一千四百三十里。西至山西广宁县界。五百五十里。广一千二百三十里,袤二千六百三十里。宣统三年,编户共四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九十五,口二千三百六十一万三千一百七十一。其山:恆山、太行。其川:桑乾即永定、滹沱即子牙、卫、易、漳、白、灤。其重险:井陉、山海、居庸、紫荆、倒马诸关,喜峰、古北、独石、张家诸口。交通则航路:自天津东南通之罘、上海,东北营口,东朝鲜仁川、日本长崎。铁路:京津,津榆,京汉,正太,京张。邮道:东出山海关达盛京绥中,西出紫荆关达山西灵丘,南涉平原达山东德州,北出古北口达热河。电线:西北通库伦,西南通太原;由天津东北通奉天;海线自大沽东通之罘。   顺天府:明初曰北平府。后建北京,复改。自辽以来皆都此。正统六年,始定曰京师。领州六,县二十五。顺治初,京师置府尹、府丞、治中。其顺天巡抚驻遵化,康熙初裁。十五年,升遵化为州。二十七年,置四路同知,分辖所属州、县。分隶通永、霸昌二道。并兼统于直隶总督。雍正元年,复以部院大臣兼管府事,特简,无定员。九年,置宁河。乾隆八年,遵化复升直隶州,以玉田、丰润属之。广四百四十里,袤五百里。北极高三十九度五十五分。领州五,县十九。辽,南京,今城西南,唐幽州籓镇城也。金增拓之。至元而故址渐湮。元之大都,则奄有今安定、德胜门外地。明初缩城之北面,元制亦改。永乐初,重拓南城,又非复洪武之故矣。今皇城周十八里。自正阳门之内曰大清门;东南曰长安左门;西南曰长安右门;东曰东安门;西曰西安门;正北曰地安门,旧曰北安门,顺治九年更名。大清门之内曰天安门,旧曰承天门,顺治八年改。左太庙,右社稷坛。乡明而治,于兹宅中焉。其内端门,左阙左门,右阙右门。其内紫禁城在焉。北枕景山,西衽西苑,苑有瀛台,太液池环之。南与端门属者曰午门。北神武门,东东华门,西西华门。午门之内,东协和门,东出为文华殿;西熙和门,西出为武英殿,旧曰雍和门,乾隆元年更名。其正中太和门,左昭德门、体仁阁,右贞度门、宏义阁;其内则太和、中和、保和三殿,至乾清门止。东景运门,西隆宗门。凡此皆曰外朝,制也。外则京城,周四十里,为门九:南为正阳门,南之东崇文门,南之西宣武门,东之南朝阳门,东之北东直门,西之南阜成门,西之北西直门,北之东安定门,北之西德胜门。皆沿明旧。而八旗所居:镶黄,安定门内;正黄,德胜门内;正白,东直门内;镶白,朝阳门内;正红,西直门内;镶红,阜成门内;正蓝,崇文门内;镶蓝,宣武门内。星罗棋峙,不杂厕也。外城长二十八里,为门七:南为永定门,左左安门,右右安门,东广渠门,西广宁门;在东、西隅而北向者,东东便门,西西便门。并明嘉靖中筑。鼓楼在地安门外,明永乐中毁,乾隆十二年重建。大兴冲,繁,疲,难。倚。府东偏,隶西路。北有榆河,自昌平入,纳清河。西北:玉河,自宛平入。歧为二:一护城河,至崇文门外合泡子河;一入德胜门为积水潭,即北海子,流为太液池,分为御沟。又合德胜桥东南支津,复合又东,为通会河。凉水河亦自宛平入,迳南苑,即南海子,龙、凤二河出焉。龙河淤。南路驻黄村。县丞驻礼贤庄。有青云店、凤河营、白塔村三镇。有采育营巡司。有驿。铁路。宛平冲,繁,疲,难。倚。隶西路。西山脉自太行,为神京右臂。西北二十里甕山,其湖西海。乾隆十五年赐山名曰万寿,湖曰昆明。有清漪园,光绪十五年改曰颐和。相近玉泉山,清河、玉河源此。玉河迳高梁桥,一曰高梁河。永定河自怀来入,至卢师山西,亦曰卢沟河,错出复入。有灰坝、减河。汛十二,石景山有南北岸同知:全辖者七,石景山、卢沟桥二、北头工上、北头工中、南头工上、北二工下;分辖者五,南头工下、北头工下、北二工上、南三工、北三工。自顺治八年至同治三年,改道十有六,截北流归中泓,迳鱼坝口、三凤眼入海。盖道光二十二年以来,虽小溃徙,无害。又凉水、檿牛、龙泉三河兼出西南。西有海淀,有暢春、圆明二园,咸丰末毁。西路驻卢沟桥,有巡司。县丞驻门头沟。又庞各庄、青白口、东斋堂巡司三。沿河口、磨石口、榆垡、平罗营、五里坨、赵村、王平口、天津关镇八。铁路。良乡冲,繁,难。府西南七十里。隶西路。永定河自宛平入。汛四,并分辖,隶石景山南岸同知:北头工下、北二工上、南头工下、南二工。康熙四十六年建金门石闸,后废。乾隆三年移建南二汛,改减水石坝仍曰金门闸。永定减水坝十有七。公村河自房山入,为檿牛河,复合茨尾河。卢河自房山入,迳琉璃镇曰琉璃河,纳挟活河。北有黄新庄行宫,南有郊劳台。县丞驻赵村。固节、长辛店二驿。铁路。固安繁,难。府西百二十里。隶南路。永定河道南北岸同知、石景山同知驻。永定河自宛平入。汛六,隶南北岸同知,三角淀通判:全辖者二,南四工、北四工上;分辖者四,南三工、北三工、北四工下、南五工。拒马岔河自涿入,旧有金门闸。减河亦自涿入,纳太平河,曰檿牛河,歧为黄家河,其西蜈蚣河,并淤。东南十八里韩城。南七十里四铺头。有牛坨镇。县驿一。永清简。府南少东百四十里。隶南路。三角淀通判驻。永定河自固安入。汛七,隶北岸同知:其通判全辖者三,南六工、北五工、北六工;分辖者四,北四工下、南五工、南七工、北七工。有信安镇巡司,兼隶霸。东安简。府东南百四十里。隶南路。永定河自永清入。汛三,并分辖,隶三角淀北通判:南七工、南八工上、北七工。其故道淤。凤河自大兴入。有旧州镇。县驿一。香河简。府东南百二十里。隶东路。西有北运河,自通入。有王家务减河,雍正九年濬,长百四十里。北窝头河亦自通入。县驿一。通州冲,繁,疲,难。府东四十里。隶东路。通永道、仓场总督驻。顺治十六年省漷县入之。管河州判驻。白、榆、漒々三河并自顺义入。榆纳通惠河,与白会,是为北运河,纳凉水河。漒々迳窝头村曰窝头河。凤河自东安入。北门外石坝,州判掌之,十五京仓所漕。其东土坝,州同掌之,州西中二仓所漕。马头店、永乐店、马驹桥三镇。潞河、和合二驿。铁路。三河冲,繁,难。府东少北百十里。隶东路。西北盘龙山有行宫,乾隆十九年移大新庄。北有泃河,自平谷入,侧城东南。西南:窝头河,自通缘界入。鲍丘河,古巨浸,源自塞外,淤。今出西北田各庄,晴为枯渠,雨则汹注,俗曰泻肚河。有马坊镇。县驿一。武清冲,繁,疲。府东南九十里。隶东路。西南:永定河自东安入。汛三,隶三角淀北岸通判:南八工上、南八工下、北七工。东北:北运河自香河入。康熙三十八年决筐兒港,明年濬为减河,后淤。同治末,复濬新减河。宝坻北有凤河自通入,雍正四年改自堠上村折南,下至天津双口入淀。三角淀一曰东淀,古雍奴薮,亘霸、文、东、武、静、文、大七州县境。雍正四年,放永定于淀,塞且半,仅王庆坨一角耳。乾隆十六年后,导河支贯淀而东,平芜弥望。管河同知驻河西务,通判杨村,并有驿。八镇:王庆坨、安平、桐柏、崔黄口、三里浅、南蔡村、筐兒港、黄花店。宝坻繁,疲,难。府东少南百八十里。隶东路。北:蓟运河自蓟右会泃河缘界入,迳江宽村,鲍丘河自三河入,纳窝头河,褒针河注之。又南有筐兒港新减河。其北王家务减河淤。知县刘枝彦濬自大白庄至俵口,并修窝头、褒针堤。有玉甫营镇。县驿一。宁河冲,繁,难。府东南三百里。隶东路。雍正九年改明宝坻之梁城千户所置。海,东南九十里为北塘口。蓟运河自宝坻入,屈曲环城而南,有七里海,汇王家务、筐兒港二减河,播为罾口,宁车、沽二河分注之,复纳金钟河。东南:大沽口界天津,海沙缘界入。其北北塘口。东南:卢台镇,天津河捕通判、通永镇总兵驻。有巡司、盐大使。北塘口、新河庄、营城三镇。昌平州冲,繁,难。府北九十里。霸昌道驻。北路驻巩华城,州隶之。北:天寿山,明十三陵在焉。西北:榆河自延庆入,伏而复出,左合山水,右纳南沙河。又东,龙泉河会绛州营河注之。七渡河亦自延庆入。其南九渡河、檿牛河,并出东北。边墙西首庙兒港口,东至糜子峪口。汛四:横岭路、镇边城、常峪城、白羊口。又讫慕田峪口,汛一:黄花路。汤山、蔺沟行宫二。港泉营、牛房,⺮蓌屯、沙屯、高丽营、蔺沟、前营、前屯、皁角屯,凡九镇。榆河驿,州治,及回龙观,二。顺义冲,难。府东北六十里。隶北路。北:牛栏山。白河自怀柔入,迳东麓,合怀河。其东狐奴山,漒々河出焉,一名箭杆河。绛州营河出县西,纳檿牛河。又榆河自大兴入。三家店、南石槽行宫二。二镇:漕河营、杨各庄。县驿一。密云冲,繁,难。府东北百三十里。隶北路。县南:密云山。东:九松山,旧曰九庄岭。西有沽河,自灤平入,合白马关河,是为白河。右出一支津。潮河亦自灤平入,合汤河,又纳乾塔河,侧城西南来会,俗亦曰潮白河。潮河营,提督驻。古北口关,副都统、巡司驻。西营二:石塘路、石匣城。汛二:潮河川、白马关口。东营二:曹家路、墙子路。汛五:司马台、黑峪关、吉家营、杨家堡、镇罗关。有刘家庄、罗家桥、要亭庄三行宫。凤皇、石匣二驿。怀柔冲,繁。府东北百里。隶北路。棽髻山、祗园寺行宫二。石河出其东,下流为洳河。白河自密云入,其支津亦自县入,纳雁溪水,复合。西:七渡河自昌平入,合九渡河,侧城东南,合小泉河,曰怀河。有汛。县驿一。涿州冲,繁,难。府西南百四十里。隶西路。西:独鹿山。东北:永定河自良乡入。其金门闸引河,淤。西北:拒马岔河自房山分入而合,胡良河合杖引泉注之。至浮洛营东,挟活河错入复出,注琉璃河。又东纳檿牛河,淤,歧沟。西南:督亢陂。东南:古涿水,湮。有王家店、松木店、柳河营、马沟村、长沟五镇。涿鹿驿。房山繁,难。府西南九十里。隶西路。西南:大房山,一曰大防山,有沟山峰。雍正八年,凤凰集此。又石经山。龙泉河,古防水,二源,出西北大安山,东南流,曰卢河。有沙河,环城,合坝兒河注之,是为琉璃河。拒马河自淶水入,缘界迳铁锁崖,岔河出焉。歧为二。其东杖引泉。胡良河、挟活河并出西南,而茨尾河、雅河出东北。又顺水河自宛平入。有磁家务巡司。有吉阳驿。霸州冲,繁。府南百八十里。隶南路。玉带河自保定入为大清河。河南支径苑家口曰会同河。中支中亭河,亦自保定入,迳栲栳圈,纳檿牛河,又歧为北支,下流为辛张河,复错入檿牛、黄家河,视永定为盈涸。北支,古运粮河。光绪初,游击陈本荣濬之,复修苍兒淀堤,植柳六万一千株。行宫二:一太堡村,一苏桥镇。有主簿,兼隶文安。又信安镇巡司,兼隶永清。有益津驿。文安繁,难。府南少东三百四十里。隶南路。大清河三支并自霸入,趋东淀。其北、中二支合于胜芳西,曰辛张河。文安洼周三百里,有火烧、牛台、麻洼诸淀。光绪八年,濬台头以下河道,长千九百二十丈。左家庄有行宫。县驿一。大城繁,难。府东南三百九十里。隶南路。西北:会同河自文安入,迳台头村,有行宫。大清河、辛张河并自文安入。子牙河自河间入,旧纳古洋河,光绪中,改自献之硃家口,故渠久湮。又黑龙港西支自青入,合东支河。保定简。府南少西二百里。隶南路。西南:大清河自雄入,曰玉带河,迳张青口,口西西淀,东东淀,乾隆二十八年界之。又北合赵王河,至卢各庄,康熙中,导为中亭河,合十望河入霸。县驿一。蓟州冲,繁。府东少北百八十里。隶东路。西北:盘山与桃花山、葛山,有行宫三。蓟运河自明天顺初引潮河溯今州,后废。顺治初复濬,以丰陵粢其上源。梨河东自遵化入,合淋河,至城南五里桥,始曰蓟运河。折南,泃河出州北黄崖口外,错出至三河,复缘界来会。汛四:黄花店、青山岭、黄崖关、将军石关。有渔阳驿。平谷简。府东北百五十里。隶北路。东北:泃河自蓟入,合独乐河,侧城西南,会石河,即洳河。县驿一。   保定府:冲,繁,疲,难。隶清河道。明,领州三,县十七。康熙八年,自真定移巡抚于此,为直隶省治。雍正二年,改总督。布政使、清河道等同驻。十二年,升易州为直隶州,以淶水属之。又改深泽属定州。道光中,省新安。东北距京师三百五十里。广三百五十里,袤四百里。北极高三十八度五十一分。京师偏西五十二分。领州二,县十四。清苑冲,繁,疲,难。倚。清苑河即府河,古沈水上游。奇村河自满城入,合白草沟,环城,左纳徐河沟,又东合金线河。唐河自望都入,合阳城河,纳齐贤庄河,今淤;咸丰中,南徙;同治末,益南入蠡,至安州,复缘界入,下与府河会,为大清河中支。有大激店镇,张登店巡司,金台驿。铁路。满城冲。府西少北四十里。西南:抱阳山。西有渝河,自易州入而伏,至县东涌为一亩、鸡距二泉,合申泉,为奇村河。方顺河自完县入,歧为白草沟、金线河。徐河自易州入,一曰大册河,东入安肃。千里长堤,首县境,讫献县臧家桥,亘顺、保、河三府。河丞驻方顺桥镇。有陉阳驿。安肃冲。府北少东四十五里。西有黑山。西南:益村岭。雹河自易州入,合曲水河,至城北纳鸡爪泉河,下至新安入淀。其北萍泉河自定兴入,东入容城,其支津自城西右出,与曹河并入安州。有梁门陂、白沟驿。铁路。定兴冲,繁。府北少东百二十里。北有拒马自淶水入,迳城西而南,纳中、北二易水及马村河,缘界入容城、新城为界水。北又有界河。西南:鸡爪河。东南:蓝沟。有范阳陂、固城镇、宣化驿。铁路。新城冲,繁。府东北百五十里。南有拒马,自定兴缘界,其岔河北自固安入,至十九垡左导为芦僧引河,今淤。又西南合紫泉河、斗门河,纳蓝沟河,即界河错出复入者。又南曰白沟河,入容城复合。有方官、新桥、白沟三镇。汾水驿。唐简。府西少南百二十里。北有尧山。东北:望都山。西北:大茂山。西有唐河,古滱水,自广昌入,错出,左合倒流河。西:雹水,右纳恆河、马泥河、唐河。又东北有放水河。倒马关西北有岳岭、柳角安、军城镇、周家堡四口。横河口巡司。县驿一。博野疲。府南九十五里。东南:猪龙河自安平缘界入,一曰蟾河,屈南迳白塔村入蠡。唐河自清苑入。县驿一。望都冲,难。府西南八十里。旧曰庆都,乾隆十一年改。东南:唐河自定州入。有九龙泉,环城珠涌,东出为龙泉河。有翟城驿。容城简。府东北九十里。北有拒马河,西支自定兴缘界入,与东支白沟河合。西清而弱,东浊而强。又雹河自安肃入,其萍河涸。县驿一。完简。府西少南七十里。西:伊祁山,祁水出焉,即曲逆河。图经恶其名,改方顺。纳放水河。其旧所合蒲河,涸。唐河自其县再错入,合清水河。蠡繁,难。府南少东九十里。南:猪龙河自博野入,一曰杨村河。唐河自博野入,自道光初北徙。河丞驻仉村。县驿一。雄冲,繁,难。府东北百二十里。西淀,县南。亘安州、高阳、任丘,周三百三十里,汇府境诸水,所谓“七十二清河”。赵北口扼其中。桥十二。四角河自安州入,出第五桥,曰大清河,错出复入。白沟河自容城入,南及大港、柴禾二淀。大清河乃改由药王行宫北与会。有归义驿。祁州简。府南少西百二十里。南有滹沱北支,自深泽缘界。其北猪龙河,汇定州滱、沙、滋三水。滱即唐,嘉庆初徙,孟良河夺之。是为猪龙河。又南迳程各庄入博野。县驿一。束鹿繁,难。府南少西二百四十里。西北:滹沱自晋州入深州为南支,其支津入安平,同治十年所徙。其故道七。县丞驻小章村。县驿一。安州简。府东少北六十里。道光十二年以新安省入。府河、唐河自清苑入而合,纳曹河,迳城北为依城河,右注白洋淀,与猪龙河自高阳入者相望也。左注杂淀,复合为四殳河,亦曰四角河。西淀都九十有九,白洋最广,次烧车,杂淀最★。新安乡行宫二。州驿一。高阳简。府东南六十五里。西北:唐河自蠡入,亦曰土尾河。东南:猪龙河亦自蠡入,顺治中,复决布里村,故亦曰布里河。旧合泔河,即高河,县氏焉,淤。县驿一。   定定府:冲,繁。隶清河道。总兵驻。明曰真定。领州五,县二十七。雍正元年曰正定。二年,升冀、赵、深、定、晋为五直隶州,以南宫等十七县属之。十二年,降晋州,并所属无极、城与定州、新乐还来隶。东距省治二百九十里。广二百七十里,袤三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八度十一分。京师偏西一度四十八分。领州一,县十三。正定冲,繁,难。倚。旧曰真定,雍正元年改。西有滹沱,自平山入。有冶河故道二。其北林济河,合西北诸泉及旺泉河。又北,滋河自新乐入,伏而东。滹沱性善徙,滏北滋南,百数十里冲漫几遍。今河乃同治七年改决,为康熙中东入深、安、饶故道。有恆山、伏城二驿。获鹿冲。府西南六十里。南有封龙山。北:五峰山,洨水出焉。合小沙、左金河。西有鹿泉水,东至大要舍纳冶河。今淤。有镇宁驿。井陉简。府西南百三十里。井陉山东北有关。北:绵蔓河自山西平定州入,合甘淘河,一曰微水。折北,左得金珠泉,至东冶村曰冶河。西南:固关,寄平定州,置参将。其北:娘子关。有汛。边墙西北首达滴岩,南讫杨庄口。有陉山驿。阜平简。府西北二百十里。顺治末,省。康熙二十二年,复置。大茂山东北,平阳河出焉。沙河自山西繁峙入,纳灵丘北流、鹞子诸河曰派河,又东合班峪、燕支诸河。又汊河出县南白蛇岭。边墙东北首落路口,西南讫当城河口。有龙泉关、长城岭。汛东有王快镇。康熙中,县寄此。又茨沟营镇。县驿一。栾城简。府南六十里。西有洨河,自获鹿入,纳北沙、金水二河。南、西有故城二。关城驿。行唐简。府北七十五里。西北:箕山,郜河出其北两岭口,合甘泉河、龙门沟,侧城东南,合贾木沟。北:派河自曲阳入,合曲河。西:滋河自灵寿入而伏。灵寿简。府西北六十里。南:滹沱自平山缘界合松阳河、卫河。卫河,禹贡卫水也。西北:滋河自山西五台入,纳汊河。又东南合慈峪河,亦曰慈河,入行唐。边墙北首白草沟口,南讫车孤驼口。有叉头镇巡司。乾隆中移慈峪镇。平山简。府西少北八十里。西北有房山,濊河出焉,古石臼水,今湮。滹沱自山西五台首入县西北,始出山。又纳冶河,始湍悍。边墙北首合河口,南讫清风口。有洪子店巡司。元氏简。府南少西九十里。西北:封龙山,北泜水所出,下流入胡卢河。无极水南入赞皇会南源,复入而合,错出复入,至纸屯村与槐河会。猪龙河自县西汇诸山水,北沙河出割髭岭,今并涸。其南金水河,东入栾城。县驿一。赞皇简。府西南百二十里。雍正三年自赵州来隶。西南:赞皇山,河出焉。其北泜河,南源二,出可兰、四望二山。槐河二源,一黄沙岭,一纸糊套山,今并涸。王家坪镇,咸丰末改汛。县驿一。晋州简。府东少西南九十里。西北:滹沱自无极入。同治十年,改自城入。又故道二。有驿。无极简。府东七十里。雍正二年改属晋州,十二年复。滹沱河自城入,再错出,复入,迳东汉村,复歧为二。其滋河入迳县南,屈东又北。木刀沟自新乐入,合护城河,错出复入,并入深泽。县驿一。城简。府东南五十里。雍正二年改属晋州,十二年复。滹沱自正定入,合西韩、旺泉二河。顺、康中再决,并东南过周头入白牧河。滋河自正定、木刀沟自新乐入,与王莽沟并涸。县驿一。新乐冲,疲。府东北七十五里。雍正二年改属定州,十二年复。派河自行唐入,合郜河。木刀沟出平山之濊河,滋河夺之。顺治中,知县林华皖濬自西南闵泉镇。嘉庆初,滋之支津复自正定入夺之,错出复入,合浴河。县驿一。   大名府:冲,繁,难。总兵驻。顺治初,置大顺广道。雍正初,改清河道,十一年,复置。初沿明制,领州一,县十。雍正三年,割内黄、濬、滑分隶河南彰德、卫辉。乾隆二十三年,省魏县分入大名、元城。东北距省治八百里。广二百里,袤三百七十里。北极高三十度二十一分三十秒。京师偏西一度六分。领州一,县六。大名冲,繁,难。倚。府南偏。明徙府南八里南乐镇。乾隆二十二年已于漳,复故,惟县丞驻。卫河自河南内黄入。其新卫河自清丰入,错出复入来会。漳河自临漳分入,一入卫,一至府治南为漳河引河。东有县故城三。东北:小滩镇,嘉庆中置河主簿。县驿一。元城繁。倚。府北偏。故城三。东南:卫河自大名入。其漳水引河,古漳河入,迳北张庄而合,并东入馆陶。东南:马颊河自南乐入。县驿一。南乐难。府东南五十里。嘉庆二十一年,新开卫河始自大名入。光绪十四年后,漳河始自其县来会。西有硃龙河、岳儒固河,东六塔废河,并自清丰入。又东:龙窝河自山东观城入,至龙窝村止。夏秋霪潦,辄复弥漫。然六塔平壤故有顺水沟,康熙中,知县王培宗濬;光绪二十一年,原思瀛再濬,命曰永顺,邑赖之。清丰难。府南少东九十里。西有广阳山。卫河自河南内黄缘界。西有古马颊河。硃龙河自开入。有顺河堡镇。县驿一。东明繁,疲,难。府南二百二十里。西有黄河自长垣入。自明以来,在县境者三徙:嘉庆八年夺洪河,二十四年夺漆河,咸丰五年夺贾鲁河,后复北徙为今渎。南有杜胜集镇。雍正十年改守备置都司,明年置巡司。旧有通判,道光中裁。开州繁,疲,难。府南百二十里。同、光中,黄河自东明溃入者六道,合而复分。北支古瓠子河,一曰毛相河,故小渠,康熙中决荆隆口,始大。南支古濮渠,并入山东濮州。又有黄河故道二,曰古马颊河、古硃龙河。又硝河自河南滑县入,亦曰马颊河。徐镇堡、两门集、井店集、柳下屯四镇。吕丘堡,州判驻。古定镇有废巡司。州驿一。长垣繁,疲,难。府西南二百九十里。东有黄河自河南兰封入,旧迳盘冈里,咸丰八年徙兰冈,同治二年复折西自兰通集至旧城口为今渎。县丞驻大黄集。有大冈废巡司。县驿一。   顺德府:冲。隶大顺广道。东北距省治五百七十里。广二百八十里,袤百五十里。北极高三十七度七分。京师偏西一度四十九分。领县九。邢台冲,繁,难。倚。西:封山。野河出西北马岭口,淤。今自内丘入,会稻畦、浆水、路罗三川为洪河。北有达活河,合沙应河。又有百泉河,右会七里河。西:黄村巡司。有龙冈驿。铁路。沙河冲。府南三十五里。沙河自河南武安入,会邢台之洪河。右出支津,迳城南而东,纳西狼沟水,其东即东狼沟。县驿一。铁路。南和繁,疲。府东南四十里。西:百泉河自邢台入。沙河支津亦自其县入,合东狼沟。其正渠曰乾河。又东洺河、刘垒河,自鸡泽入。有驿。铁路。平乡疲,难。府东八十里。东:滏阳河自鸡泽入。西:刘垒河自南和入。县驿一。广宗疲。府东百二十里。漳河故道二,康熙二十六年溢,知县吴存礼增筑东西堤万九千馀丈。县驿一。钜鹿疲,难。府东百十里。钜鹿薮即大陆泽。滏阳河自任入。老漳河,康熙中徙,废。县驿一。唐山简。府东北八十里。有宣务山。泜河、李阳河、柳林河,并自内丘入。有驿。内丘冲。府北六十里。鹊山一曰龙腾山,龙腾水出焉,汇西山九龙水,东流为柳林河。其西麓姑脑,泜河南源出焉,错出复入,其泜河第二川、第三川合为野河。有中丘驿。铁路。任简。府东北四十里。滏阳河自平乡入。有大陆泽,纳九河八水,东溢为鸡爪河来会。泽旧亘钜鹿、隆平、宁晋境,滹、漳、滏凑焉。今滹北,漳南,滏亦东徙。大陆在任者南泊,即张家泊,在宁晋者北泊,即宁晋泊。县驿一。   广平府:简。隶大顺广道。明,领县九。雍正初,怡贤亲王以滏河故,奏割河南彰德之磁州来隶。东北距省治六百八十里。广三百五十里,袤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六度四十六分三十秒。京师偏西一度三十五分。领州一,县九。永年冲,繁,难。倚。西北:娄山。东北:沙河,自沙河入。南:洺河,自河南武安入。乾隆中,决入牛尾河,同治末,复故。东南:滏阳河,自邯郸入,歧为刘垒河,即牛尾河。有八闸,并引滏溉田万九千馀亩。临洺关通判,道光中裁,移河务同知驻此。县驿一。曲周繁。府东北四十里。西南:滏阳河自永年入。漳河故道东南,自明万历初挟滏而北,康熙十年始南徙,四十七年益南,迳大名、元城。县驿一。肥乡简。府东南四十里。东西漳河故道二。东有旧店营。康熙中,县寄此。县驿一。鸡泽疲,难。府东北六十里。东滏阳自曲周入,右导为兴隆河。西有沙、洺、牛尾,自永年入。广平简。府东南六十里。漳河故道旧自成安入,其支津拳壮河,并湮。县驿一。邯郸冲,繁,难。府西南五十里。西北:紫山。西:灵山。东北:滏阳河自磁入,合渚河、沁河、输鼋河。有丛台驿。铁路。成安简。府南少西六十里。洹、漳故道并自河南临漳入。顺、康中,漳河再毁城垣。乾隆末,改自其县三台入卫。威难。府东北百一十里。南有漳河故道。张台村废巡司。县驿一。清河简。府东百八十里。清河故渎,县西。卫河自山东临清缘界入。其武城,古屯氏别河。西北:漳河故道。雍正中,移县丞驻油房口,兼巡司事。县驿一。磁州冲,繁,难。府西南百二十里。雍正四年,自河南彰德来隶。西有神麕山。釜山,滏水南北源出焉。合羊渠河、泥河,东播为五爪渠。环城,复歧为三,合檿牛河、涧水。漳河自河南涉县入。州判驻彭城镇。有滏阳驿。   天津府:冲,繁,疲,难。初隶天津道。明,卫,河间地。雍正三年为直隶州,以顺天之武清,河间之青、静海来属。武清寻还旧隶。九年升府,置附郭县。降沧州并所属三县来隶。天津道、总兵、长芦盐运司、通永镇总兵驻。咸丰十年,海禁洞开,置三口通商大臣。同治九年,废为津海关道,以总督兼北洋钦差大臣,驻保定,半岁一移节。府城,三岔口西南。光绪庚子,拳匪乱,夷为平地。西距省治四百六十里。广二百二十里,袤三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九度十分。京师偏东四十七分。领州一,县六。天津冲,繁,疲,难。倚。雍正九年置。海,东南百二十里。北运河自武清入,汇大清、永定、子牙、南运为海河,迳紫竹林,历二十一沽,左右引河以十数,至大沽口入焉。大沽镇有协及同知。雍正初,置天津水师营。同治初,置机器局。后建新城砲台,与大沽砲台相声势。新城有海防同知。长芦场八,自山海关至山东乐陵,袤八百馀里。丰财场东南葛沽与西沽、杨青巡司三。大沽、三河、头氵旱沟、蒲沟、咸水沽、双港、北马头、赵家场八镇。杨青水、陆二驿。航路:东南驶之罘、上海,东北驶营口,东驶朝鲜仁川与日本长崎。铁路:京津,津榆,津保,津浦焉。青冲,繁,疲,难。府西南百六十里。顺治末,省兴济入之。雍正三年自河间来隶。南运河自沧州入,有兴济减河。西:黑龙港河自河间入,东南:滹、漳故渠二。长芦镇,县南七十里,有盐运司,今移天津。有流河管河主簿。兴济、杜林二镇巡司。河东、马厂二汛。流河、乾平二水驿。静海冲,繁,疲,难。府西南七十里。雍正三年自河间来隶。南:南运河自青入,右出为靳官屯减河。西:子牙河自大城入,纳黑龙港河。西北:大清河亦入,纳支津辛张河。有独流镇巡司。有奉新驿。沧州冲,繁,疲,难。府西南二百里。明属河间。雍正七年升直隶州,寻降来隶。海,东百三十里。南运河自南皮入,右出为捷地减河。其北兴济减河自青入。其南石碑河上承王莽河,自南皮入,汇为母潴港,至歧口入焉。东南:宣惠河亦自南皮入。有严镇场盐大使。砖河、祁口、捷地、旧州四镇。风化店、孟村、李村三巡司。砖河水、陆二驿。南皮繁,难。府西南二百七十里。雍正中,自沧州来隶。南运河自东光缘界。宣惠河自东光入,歧为王莽河。津河自宁津数错入。有薛家窝、冯家口二镇。新桥驿。盐山繁。府南二百六十里。雍正中,自沧州来隶。海,东北百二十里。宣惠河自州入。古黄河鬲津自南皮入,错出复入,并入山东乐陵。东有废无棣沟。海丰场在羊兒庄,与旧县置巡司二。狼坨子、韩村、高家湾三镇。庆云简。府东南三百二十里。雍正中,自沧州来隶。鬲津自盐山错入,纳胡苏、覆釜二河。马颊河自乐陵入,入山东海丰。县驿一。   河间府:冲,繁,难。隶清河道。明,领州二,县十六。雍正三年,升天津卫为直隶州。顺治末,省兴济入青。至是以青、静海属之。七年,复升沧州,以东光、南皮、盐山、庆云属之。九年,东光还隶。北距省治百四十里。广二百里,袤三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八度三十分。京师偏西十七分。领州一,县十。河间冲,繁,难。倚。子牙河、黑龙港河自献入。西有古洋河,合唐河。同治末,滹沱迳此,后废。县丞驻东城镇。又二十里铺、卧佛堂、沙河桥、崇仙、新村五镇。景和镇、北魏村二巡司。有瀛海驿。献冲,繁,疲,难。府南少东五十五里。西南:滏阳自武强入,歧为滹沱别河。东北:三黑龙港河与南亭子河并湮。淮、商家林二镇。有乐成驿。阜城冲。府南少东百四十里。西:漳河自景州入。东南:古沙河,即屯氏河,亦自景入,亦曰漫河。有漫河驿。肃宁简。府西四十里。古唐河自饶阳入,涸。古洋河自献入。猪龙河旧自高、蠡间溢入为中堡河,又东歧为玉带河,今并湮。有阜城驿。任丘冲,繁,难。府北六十七里。四角河自安州入,出赵北口。东:大港引河。同治末,复濬为赵王新河,下注清苑玉带河,并移鄚州东汛县丞驻此。有废洋河。古州镇。鄚城驿。交河繁,疲,难。府东南百一十里。南运河自东光缘界。其西漫河、漳河、亭子河、滹沱别河,并涸。有泊头镇河主簿及废巡司。高川镇。富庄驿。有丞,裁。宁津简。府东南二百三十里。古黄河鬲津自吴桥入。南有土河,旧自山东德州入,下至庆云为限河。或亦曰马颊河。有包头镇。有驿。景州繁,难。府东南百九十里。南运河自山东德州缘界。古沙河自故城入,曰大洋河。曲流河自故城入,曰江江河,合为漫河。又西北有废漳河。刘智庙、安陵、连窝三镇。龙华镇巡司。有东光驿。吴桥繁,难。府东南二百四十里。西:南运河自山东德州缘界入。东:宣惠河。又东:沙河,古黄河鬲津,今四女寺减河,钩盘河,今哨马营减河,自德州入而合。有龙华镇巡司。连窝镇河丞。分隶景州。有水驿丞,裁。东光繁,疲,难。府东南百六十里。南运河自吴桥入。东:宣惠河,合沙河、漫河自景、阜城分入而合。有灯明寺村、夏口二镇。马头驿。故城疲,难。府南少东二百八十里。南运河自山东入。武城缘界入。德州西北屯氏二支曰古沙河、曲流河,并出县西。有废漳河,即黄泸河。县丞驻郑家口。有营。甘陵驿。   承德府:冲,繁,难。隶热河道。明,诺音、泰宁二卫。天顺后,乌梁海居,又并于察哈尔。顺治初,内属。康熙四十二年,建避暑山庄于热河,岁巡幸焉。五十二年,城之。雍正元年,置。十一年,置承德直隶州。乾隆七年,仍为。四十三年为府。置州一,县五。嘉庆十五年,置热河道都统。并辖内蒙古东二盟十六旗,又附西勒图库伦喇嘛一旗。光绪初,置围场。三十年,朝阳升府。以建昌隶之。隶宣化。三十三年,赤峰复升直隶州。西南距省治七百八十里。广一千二百里,袤八百里。北极高四十一度十分。京师偏东一度三十分。领州一,县三。府东:天桥山。西:广仁岭,本墨斗岭,康熙末更名。热河,古武列水。西源固都尔呼河,自丰宁入,纳中源茅沟河即默沁河,东源赛音河,迳磬锤峰,合温泉,始曰热河。灤河自灤平入合之。又东合白河、老牛河,折南纳柳河。其西黄花川、黑河,其东瀑河自平泉再错入。瀑河并入迁安。伊逊河出围场伊逊色钦,南入丰宁。又西有乾塔河,入密云。有钓鱼台、黄土坎、中关、张三营四行宫。边墙北首汉兒岭,南讫黑塔关口。有唐三营、中关、下板城、新漳子、六沟、二沟、三沟、茅沟八镇。石片子巡司。热河驿。灤平冲,难。府西南六十里。明,诺音卫。乾隆七年,置哈喇河屯,四十三年改。西:棽髻山。西南:青石梁。西北:灤河自丰宁入,合兴州河。左伊逊河入府界。潮河自丰宁入。西南:沽河自独石口入,与汤河、红土峪、冯家峪、黄崖口、水峪、白道峪、大水峪诸河并入密云。其西雁溪河入怀柔。有喀喇河屯、王家营、常山峪、两间房、巴克什营五行宫。边墙东首汉兒岭,西讫幵连口。喀喇河屯、大店子、三道梁、马圈子、红旗、呼什哈、喇嘛洞七镇。安匠营巡司。县驿一。平泉州冲,繁,难。府东百五十里。明,诺音卫。雍正七年置八沟,为南境。乾隆四十三年改置。西有纳喇苏台山、察罕陀罗海山。锡伯河出其东。热河东源赛音河。中源默沁河并出西北入府界。瀑河一曰柳河,四源合于元惠州故城西,曰察罕河,迳宽城西曰宽河,入迁安。老哈河古讬纥臣水,俗省曰老河,出喀喇沁右翼南百九十里永安山,亦曰察罕河,与奇札尔台河会,又北合霍尔霍克河、布尔罕乌兰善河、乌鲁头台河,又东北合昆都伦河,入建昌。大宁城东北八十里,州判驻。有七沟营、丫头沟、暖泉、樱桃沟、龙须门、波罗树、他拉波罗洼、卧佛寺八镇。八沟税务司。州驿一。丰宁繁,难。府西北二百六十里。明,诺音卫。乾隆元年置四旗。四十三年改。西北:赫山、苔山,玲珑峰旧曰兴隆山,乾隆十九年更名。东有热河西源,自围场入,迳固都尔呼岭,曰固都尔呼河,入府界。北:上都河自多伦入,纳小灤河,曰灤河。其西兴州河,出西北呼尔山。潮河,古洫水,一曰鲍丘水,出县西大阁北七十里城根营。又汤河出十八盘岭。东北:伊逊河自府界入,纳伊玛图河,并入灤平。有波罗河屯、黄姑屯、什巴尔台、济尔哈朗图四行宫。荒地、邓家栅、上黄旗、林家营、森吉图、白虎沟六镇。郭家屯、大阁兒、黄姑屯、土板四巡司。县驿一。隆化光绪三十年以张三营子置。有巡司管典史事。与郭家屯、黄姑屯二。   朝阳府:繁,疲,难。隶热河道。明,营州卫。后入泰宁卫。乾隆三年,置塔子沟,为东境。三十九年,析置三座塔。四十三年,置朝阳县。光绪三十年,以垦地多熟,升府,以建昌隶之。又置县三。西南距省治一千四百二十里。北极高四十一度四十五分。京师偏东四度二十三分。领县四。西北:潢河自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入。西南:大凌河自建昌入,合南土河,迳西平房西,左合卑克努河,察罕河,又东合布尔噶苏台河,又东至龙城,一曰三座塔城。左合固都河、凉水河,至金教寺东北,左合土河,入盛京义州。小凌河出县属土默特右翼明安喀喇山。三源:中明安河,南穆垒河,北参柳水,东南流,合哈柳图河,入奉天锦县。养息牧河二源,并出喀尔喀左翼,东南流,合好来昆德河、鸭子河,入奉天广宁。柳边南首建昌,北讫科尔沁左翼。门五:新台、松岭子、九官台、清河、白土厂。有六家子、波罗赤、三道梁、青沟四镇。三进塔税务司。县驿一。建昌繁,难。府西南二百六十里。明,营州废卫。乾隆四十三年以塔子沟西境置。光绪三十年自承德来隶。北有固尔班图勒噶山。东南:巴颜济鲁克山。东有布祜图山,汉白狼山,白狼水出焉,今曰大凌河。南源出喀喇沁右翼南土心塔,会中源克尔、东源牛录,入朝阳。北:漆河自灤平迳县西入迁安。蒐济河出喀喇沁左翼东南毛头泊,入奉天锦州。北有潢河自赤峰入,会老哈河。河自平泉入,合伯尔克河,错出复入。英金河亦自县来会,复合落马河,东北至谷口。乾隆八年,更名敖汉玉瀑,与潢河会,又东入朝阳。柳边北首朝阳,南讫临榆。门一:梨树沟。有贝子口琴、波罗索他拉、胡吉尔图、大城子四镇。县丞驻东北四家子镇。塔子沟税务司。蟒庄巡司。县驿一。   赤峰直隶州:繁,难。明,诺音卫。雍正七年置八沟,为北境。乾隆二十九年,析置乌兰哈达。四十三年,置赤峰县,隶承德府。光绪三十三年,升直隶州。增置林西。西南距省治千三百二十里。北极高四十二度三十分。京师偏东二度四十五分。领县一。潢河自围场入州北二百馀里之巴林旗。东南:老哈河,自平泉迳东南隅,纳伯尔克河,北入建昌。英金河,古饶乐水,三源自围场入,合于色哷,围场西南折东,合巴颜郭河、色哷河、垒尔根乌里雅苏河,入翁牛特右旗,合奇布楚河、鸭子河,又南会使力戛河,其上游纳林锡尔哈河。木兰东北诸水,汇于英金,东南诸水,汇于锡尔哈,三源合北流,合克依呼河,入平泉合克勒河,始入州,西北会乌拉台河。锡伯河亦自平泉来,与英金河会。英金河又东合卓索河,入建昌。乌拉台河三源,亦木兰诸水所汇,东流合默尔根精奇尼河,阿济格赴河、噶海图河、布获图河。有杜梨子沟、哈拉木头、四道梁、音只戛梁四镇。县丞驻西北大庙镇。有乌兰哈达税务司。有驿。林西州西北四百十八里。光绪三十三年以巴林察罕木伦河西北地置。   宣化府:冲,繁,难。隶口北道。明,宣府镇。顺治八年,裁宣府巡抚。十年,并卫所官。领宣府等十县。降延庆、保安属之。康熙三年,改怀隆道为口北道,与总兵并驻此。四年,隶山西,寻复。七年,裁万全都司。三十二年为府。巡抚郭世隆疏改,置县八。后割山西蔚州来隶。光绪三十年,复割承德之围场来隶。东南距省治七百里。广四百四十里,袤三百二十里。北极高四十度三十七分十秒。京师偏西一度二十一分三十秒。不与。领一,州三,县七。宣化冲,繁,难。倚。明,宣府前卫。顺治中,省左右卫入之,为宣府镇治。康熙三十二年,改置为府治。北有东望山,西西望山。西有洋河自怀安入,左纳清水河、柳河川、泥河,东南入怀来。其南桑乾河自西宁入,数错出,于怀来合洋河,复入,迳府境。镇二:鸡鸣堡、深井堡。有守备,康熙中裁。有华稍营巡检司。宣化、鸡鸣二驿。又递二。军站五。赤城简。府东北七十里。明,赤城堡。旧为上北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又以滴水崖、云州、镇安、马营、镇宁五堡入之。赤城山城。东北:白河自独石入,南流出龙河峡,一曰龙门川,侧城东南,合大石门水,亦曰赤城河。又得翦子岭东、浩门岭西水,屈东南,右纳龙门河,左得红沙梁水,入延庆。营二:独石左、独石右。口七:镇宁、松树、马营、君子、镇安五堡,龙门所、滴水崖。顺治中,改参将置守备滴水崖。雍正中,改守备置都司。镇十一:新镇楼、云州堡,及北栅、东栅、西栅、盘道、塘子、清平镇岭、四望、砖墩、野鸡九口。驿二:云州、赤城。万全冲,繁,难。府西北七十五里。明,万全右卫。旧为西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置。西北有野狐岭、荨麻岭,今★洗马林。西有洋河自怀安入,左纳孙才沟,西沙河、新河、东沙河,仍入之。西有爱阳河。东有清水河自张家口入,合臭滩、黄土梁水,南入宣化。营二:万全、张家口。有副将。光绪七年,移多伦,惟都司驻。口五:镇口台、神威台、洗马林、新河、膳房堡。有军站五。龙门简。府东北百里。明,龙门卫。旧为下北路。康熙三十二年改。又以葛峪、赵川、雕鹗、长安岭四堡入之。西有龙门山,龙门河出其北麓,迳城南而东,左得翦子岭西、浩门岭南水,入赤城。西有小清水河,自张家口分入而合,曰柳河川。又有泥河,并入宣化。营一:龙门路。口二:葛峪堡、赵川堡。镇八:安边、静楼、墩镇、冲台、盘道、宜台六口,常峪镇、雕鹗堡。长安岭堡并有驿,雍正中,岭置都司,后裁。有军站二。怀来冲,繁。府东南百五十里。明,怀来卫。旧为东路。康熙三十二年改。又以保安卫及土木、榆林二堡入之。南有军都山。西有桑乾河,自宣化入,再错出复入,会洋河,北支也。折东南,右得矾山水,左有右河,至合河口会妫河,其东支也。又南入宛平,为卢沟河。二镇:保安城,雍正中改参将置都司;矾山堡,守备驻。有沙城堡巡司。土木、榆林二驿。军站四。蔚州冲,疲,难。府西南二百四十里。雍正六年自山西大同来隶。有卫。康熙三十二年改。乾隆二十二年省入。东南:笄头山,一曰磨笄山。西有壶流河,自山西广灵入,再错出复入。左右得乾沙河,九折,北合定安河、会子河、扶桑泉诸水,入西宁。三镇。黑石岭即飞狐岌,有神道沟巡司,康熙中裁,以吏目兼理。又岔口、桃花堡,三递。西宁简。府西南二百里。康熙三十二年以明顺圣东、西二城置。东南有榆林山、月神山。西有桑乾河,古湿水,自山西天镇入。有小庄渠,乾隆十年导。又东,左纳虎沟河,合五里河、汊河、西沙河,至小河口会壶流河。有顺圣川镇。东城、西城二递。怀安冲,繁。府西少南百二十里。明,怀安卫。康熙三十二年改。又省万全左卫及所辖柴沟堡、西洋河堡入之。西北:花山。南:讬台谷。水沟口河自山西天镇入,合谷水,自洪塘沟东北注洋河。东洋河自张家口入,会西洋河、南洋河,曰洋河,亦曰燕尾河,错出复入,合水沟口河。营一:柴沟堡,巡司驻。口二:东洋河、西洋河。有左卫城、西洋河堡、水关台、镇口台四镇。怀安、万全二驿。军站四。延庆州冲,难。府东少南二百里。旧隶宣府镇为东路。顺治末,省永宁县入卫。康熙三十二年改。乾隆二十六年,又省延庆卫及所辖五千户所入之。北:阪泉山。东北:独山。南:八达岭。北:白河自赤城入,复入独石口。妫河出州东北,伏流复出为黄龙潭,合龙湾水,环城,合沽河、蔡河、黑龙河,入怀来。镇五:石硖峪、营盘口、小水口、镇安堡、千家店。口四:周四沟堡、四海冶堡、柳沟城、八达岭。东有永宁城巡司。居庸驿。军站一。保安州简。府东南六十里。旧隶宣府镇为东路。康熙三十二年改。南:涿鹿山、桥山。西南:釜山、历山。东南:羹颉山。有泉湛而不流,古阪泉也。西:桑乾河自宣化错入,再错怀来入之,导为五渠。有马水口镇。有递。围场冲,繁,疲,难。西北三十二里,正副总管驻。本内蒙古卓索图、昭乌达东二盟地。康熙中,进为围场,曰木兰,国语“哨鹿”也。光绪二年置。三十年自承德来隶,兼有府、赤峰西北、丰宁东北境。在内蒙古各部落之中,周千三百里,广三百里,袤二百里,并有奇。四界表识曰“柳条边”。道二,并自波罗河屯入。东崖口,一曰石片子,西济尔哈朗图。旧制以八月秋狝,东入则西出,西入则东出,岁以为常。场都六十有九,以八旗分守于内,旗各营房一、卡伦五。镶黄旗营房在奇卜楚高,为北之东,其卡伦曰赛堪达巴罕色钦,曰阿鲁色埒,曰阿鲁呼鲁苏台,曰英格,曰拜甡图。正白旗营房在纳林锡尔哈,为东之南,其卡伦曰巴伦昆得伊,曰乌拉台,曰锡拉诺海,曰诺林锡尔哈,曰格尔齐老。镶白旗营房在什巴尔台,为南之东西间,其卡伦曰噶海图,曰卓索,曰什巴尔台,曰麻尼图,曰博多克。正蓝旗营房在石片子,为南之东,其卡伦曰木垒喀喇沁,曰古都古尔,曰察罕扎克,曰汗特穆尔,曰纳喇苏图扎巴。正黄旗营房在锡拉扎巴,为北之西,其卡伦曰库尔图陀罗海,曰纳喇苏图和硕,曰沙勒当,曰锡拉扎巴,曰锡拉扎巴色钦。正红旗营房在扣肯陀罗海,为西之北,其卡伦曰察罕布尔噶苏台,曰阿尔撒朗鄂博,曰麻尼图布拉克,曰齐呼拉台,曰布哈浑尔。镶红旗北营房在苏木沟,为西之南,其卡伦曰海拉苏台,曰姜家营,曰西燕子窝,曰郭拜,曰和罗博尔奇。镶蓝旗营房在海拉苏台,为南之西,其卡伦曰硃尔噶岱,曰苏克苏尔台,曰卜克,曰东燕子窝,曰卓索沟。有西图巡检司。驿一。   口北三:隶口北道。直宣化府,张、独二口北。明季,鞑靼诸部驻牧地。康熙十四年,徙义州察哈尔部宣、大边外,坝内农田,坝外牧厂,顺治初置,在张、独者六,其一奉天彰武台。及察哈尔东翼四旗、西翼半旗。雍正中,先后置三理事同知。光绪七年,并改抚民同知。广六百里,袤六百五十里。   张家口:要。明初,兴和守御千户所。顺治初,为张家口路,隶宣府镇。西北六十里。康熙中,置县丞。雍正二年,改理事。辖官地,及察哈尔东翼镶黄一旗、西翼正黄半旗,并口内蔚、保安二州,宣化、万全、怀安、西宁四县旗民。光绪七年改抚民,复。东南距省治七百五十里。北极高四十度五十分四十秒。京师偏西一度三十五分。北有东山、高山、大小乌鸦山。东洋河二源,自山西丰镇分入而合,左得苏禄计水。清水河出东北,合毛令沟、太子河、驿马图河,曰正沟,合大西沟、大东与新河、东西沙河,并入万全。其东小清水分入龙门。西北有昂古里泊。又诺莫浑博罗山有正黄等四旗牧厂,查喜尔图插汉地有礼部牧厂,并明天成卫边外地。齐齐哈尔河有太仆寺右翼牧厂,广百五十里,明大同边外地。东北喀喇尼墩井有太仆寺左翼牧厂,明,宣府边外地。北控果罗鄂博冈,有镶黄等四旗牧厂,明废兴和千户所。自雍正十年与俄定恰克图约为孔道。光绪二十八年,划地五百万方尺为租界。三镇:兴和城、太平庄、乌里雅苏台。有站。   独石口:要。明初为开平卫。顺治初为上北路,隶宣府镇。东北二百五十里。康熙中置县丞,曰独石口,并卫入赤城。雍正十二年置理事。辖官地,及察哈尔东翼正蓝、镶白、正白、镶黄四旗,并口内延庆一州,赤城、龙门、怀来三县旗民。光绪七年改抚民。副将防守尉。驻。南距省治七百九十里。北极高四十度五十四分四十秒。京师偏西四十分。东南有大小石门山、太保山。白河,古沽水,正源堤头河,出西北狗牙山,合东西栅口水,与别源独石泉会,南入赤城。复自延庆州入,与黑河并入灤平,下流会潮、榆诸水,为北运河。上都河,古濡水,出东北巴颜屯图固尔山,合三道河,西北入多伦,下流为灤河,至乐亭入海,行二千一百里有奇。有金莲川、伊克勒泊。东北:博罗城,有御马厂,隶上驷院。四镇:丁庄湾、黑河川、东卯镇、千家店。有站。   多伦诺尔:要。明,开平卫地。顺治初,置上都牧厂,属宣府镇。东北五百五十里。康熙三十年,喀尔喀为准逆所破,车驾跸此受降焉。雍正十年,置理事。辖察哈尔东翼正蓝、镶白、正黄、镶黄四旗,及蒙古内札萨克与喀尔喀旗民。光绪七年,改抚民。西南距省治千一百里。北极高四十二度二十八分二十秒。京师偏西六分。西南有骆驼山。北有锡拉穆楞河,自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入,合碧七克、碧落、拜察诸河,北入巴林旗。东南有上都河,自独石口入,合石顶、克伊繃、额尔通、伊札尔、什巴尔台诸河。七星潭在上都牧厂北,一曰多伦泊,氏焉。蒙语谓止水曰“泊”,大者“诺尔”,次“鄂模”、“库勒”、“科尔昆”有差。北布珠、博硕岱等泊以十数。西北又有碱池。兴化镇在喇嘛庙南,张家口副将驻。有白岔司。又兴盛镇、二道泉、闪电河、土城子四汛。驿一。   永平府:要。隶通永道。明,领州一,县五。乾隆初,废山海卫置临榆。先是雍正初,以顺天之玉田、丰润来隶。乾隆八年,复改属遵化。西距省治八百三十里。广三百三十里,袤三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九度五十五分三十秒。京师偏东二度二十八分三十秒。领州一,县六。卢龙冲,繁,难。倚。东南:阳山。西南:孤竹山。灤河自迁安入,合青龙河。东有饮马河。东北:燕河。营一:燕河路。有燕河庄、夷齐庙二镇。灤河驿。铁路。迁安繁,疲,难。府西北四十里。西北:九山,康熙中改五虎山。灤河自承德府入,合黄花川河、瀑河,又南,左得铁门关水,入潘家口,古卢龙塞也。右纳潵河,折东迳城西。漆河自建昌入,合白洋、冷口二河,为青龙河。巨梁水出西北黄山,一曰还乡河。又沙河、石河、馆水、徐流营、泉庄诸营田。营二:喜峰路、建昌路。汛八:龙井关、潘家口、李家峪、青山口、榆木岭、擦崖子、冷口关、桃林口。三屯营、沙河堡、喜峰口三巡司。道光中,移三屯副将大沽口。太平寨、汉兒崖、沙河三镇。七家岭、灤阳二驿。抚宁冲,难。府东七十里。海,东南五十里。戴家河三源合于榆关南,为渝河,合狮子河,缘界。又西洋河二源纳燕子河入焉。乾沟河起河东,自临榆入。沙河西自迁安入,合为会河。汛二:界岭口、台头营。镇三:蒲河营、洋河口、深河堡。芦峰口、榆关二驿。昌黎繁,难。府东南七十里。北:碣石山。海,东南三十馀里,突北出七里,一曰七里海。灤河自灤州入,左出,支津入焉,为甜水沟口。饮马河自卢龙入,为沙河。四镇:姜各庄、蒲河口、沙崖口、蛤泊堡。有铁路。灤州难。府西南四十五里。海,南百三十里。有刘家河口,清河合沂河缘界入。西蚕沙口,小清河入。灤河自卢龙入。沙河自迁安入。馆水亦自其县入,曰陡河,亦曰檿牛河,合石溜河。州判驻胡各庄。三镇:刘河口、稻地、开平。榛子镇,巡司驻。铁路。乐亭简。府南少东百二十里。海,南四十五里。灤河自昌黎入,歧为二:东胡卢河,至老米沟;西曰定流,至清河口入灤。入海处五十里内凝碧,一曰绿洋沟。都行二千一百里。石碑场,西南。二镇:西关里、马头营。临榆冲,繁,难。府东北百七十里。奉天奉锦道寄此。乾隆二年,以明山海卫置山海关。今东门古榆关。顺治时置副将,后改游击。道光末,与永平副将互徙。北有角山,长城枕其上。石河,古渝水,县氏焉,譌“榆”。合鸭子河,帅府河入焉。故道在行宫西。其西汤河口。大清河出东北,入奉天宁远。乾沟河、起河并出西北。汛四:义院口、大毛山口、宁海城、黄土岭。小河口东曰柳边。门二:鸣水塘、白石嘴。三镇:海阳、乾沟、白塔岭。西有阳化场。石门寨巡司。迁安驿。铁路。   遵化直隶州:冲,繁,难。隶通永道。明,县,属蓟州。康熙十五年,以陵寝隩区,升州,改隶顺天。乾隆八年,复援易州例升直隶州,割永平之二县来隶。西南距省治六百三十里。广百六十里,袤三百七十里。北极高四十度十三分。京师偏东一度三十二分三十秒。领县二。昌瑞山,西北七十里,本丰台岭,改凤台山,康熙初复改,东陵在焉。又西北雾灵山,淋、柳、潵横四河源此。横即潵右源,合东入迁安,与左源之黑河会。梨河古浭水,出东北芦兒岭,自迁安入,一曰果河,合沙河。又有双女河、车道峪水。马兰峪、洪山口,总兵驻;与鲇鱼口、大安口、罗文峪为五镇。石门镇,州判驻。又大洼汛、窝哨子、窄道子、老厂四镇。西:半壁山。巡司二:驻州及石门。有丞。玉田冲,繁,难。州西南九十五里。雍正二年,自顺天改属。乾隆八年来隶。燕山,西北二十五里。北有黎河自州入,曰漳泗河,入蓟曰沽河,复缘界曰蓟运河。小泉河出东北,嘉庆末,建行宫其上,更名萦辉河,合蓝泉、螺山水注之。还乡河自丰润入,合沙流河,迳雅鸿桥,合黑龙河,又西来会。双城河出县北黄家山,亦南来会。雅鸿桥,河主簿驻。嘉庆十二年,以河丞改。有阳樊驿。铁路。丰润冲,繁,难。州东南百里。改隶同玉田。海,南二百里。陡河自灤入,错出复入,合倍河,分流复合,入为涧河口。东支金沱泊,支津西南合王家河。蓟运河自玉田缘界。还乡河自迁安入,纳双女河、车道峪水。同治中南决,至黑马甸,于是有黑龙河,合泥河,并注蓟运河。沙流河出西北。丰台镇西南,有河主簿、巡司。越支场,南百里,大使驻,今移宋家营。小集、毕家圈、开平营三镇。又义丰驿。铁路。   易州直隶州:繁,难。隶清河道。明属保定,领县一。雍正十一年,升直隶州。割山西大同之广昌来隶。南距省治百四十里。广二百六十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极高三十九度二十三分。京师偏西初度五十分三十秒。领县二。西有行宫二:一、良各庄;一、泰宁镇,总兵驻。有永宁山,西陵在焉。北:易濡水,出州西益津岭,合安河、五里河,其东北即迎紫河。中易、白涧河,出西北武峰岭,南易、雹水,出西南石虎冈,其南有徐河、涧河、界河。拒马河自广昌入,错出复入,合小水以十数,入边。口十八,飞狐最险。有塔崖、奇峰二废巡司。镇二:乌龙沟、紫荆关。康熙中,移副将真定,改置参将,辖白石口、广昌营、浮图峪、乌龙沟、凝静菴五营。二驿:清苑、上陈。有丞,兼巡司。又州判驻。有铁路。淶水冲,繁。州东北四十里。西北:檀山。拒马河自州入,右出支津合铁岭水,又北东缘界复合。左出支津复入,合清水河。西南:北易亦自州入,合迎紫河,又东合遒栏河。口七。镇二:大龙门、马水口。旧称京师右辅,有都司,辖大龙口、金水口诸汛。二镇:水东营、秋澜汛。黄庄镇巡司。在城、石亭二驿。铁路。广昌简。州西八十里。雍正十一年自山西大同来隶。城西淶水,譌“漆”,又借“七”,拒马西源出焉。会东源,错出复入。汤河自山西灵丘入。口八。镇八。浮图峪古银防路,最险;插箭岭口、白石口、胡核岭口、黄土岭口,又黑石岭镇,古飞狐口。县驿一。铁路。   冀州直隶州:繁,疲。隶清河道。明属真定。领县四。雍正二年,升直隶州。割正定之衡水来隶。北距省治三百里。广百六十里,袤二百五十里。北极高三十七度三十八分五十秒。京师偏西初度四十七分三十秒。领县五。滹沱、滏阳,旧自束鹿会县西,入衡水。雍正初,滹北徙,与滏离,遂横溃,后卒合滏顺轨焉。北有枯洚渠。州驿一。南宫简。州西南六十里。漳河故道三,中洚渎,东南古漳,西北新漳。今复南徙,邑遂无水患。县驿一。枣强繁,疲,难。州东南三十里。东:古漳河,一曰黄泸河,自南宫入。西:索卢河。卫支津自州入。并涸。新河简。州西少南六十里。西有滏阳河,自宁晋再入。有胡卢湾,旧与漳合处。县驿一。武邑疲,难。州东北九十里。西:滏阳河自衡水入。又废龙治河、老漳河。有水驿。衡水简。州东北九十里。漳河衡流,古亦曰衡水。隋以氏县。后为新漳河,乾隆中南徙。其滹沱今北徙。惟滏阳河自州入。古盐河湮。县驿一。   赵州直隶州:冲,繁。隶清河道。明属真定。领县六。雍正二年,升直隶州。改赞皇隶正定。东北距省治三百九十里。广二百里,袤百四十里。北极高三十七度四十八分三十秒。京师偏西一度三十三分三十秒。领县五。西北:洨河自栾城入,纳猪龙河、冶河、新桃河。槐河自高邑入,绵蔓既合甘淘、冶河,而洨迳其故道,故即斯洨。太白渠下流亦被冶河目也。有滹沱故道,咸丰初淤。鄗城驿。柏乡冲,繁。州南六十里。午河自临城入。河及支津并自高邑入。而纳新沟河。有槐水驿。隆平简。州南九十里。东有滏阳河。沣河自任入。沣有九闸,雍、乾中建。北有泜河,自唐山入,合新沟水。河自柏乡入,合支津及午河,曰槐午河。有驿。高邑简。州西南五十里。北有槐河,自元氏入。南新沟河。河自赞皇入。县驿一。铁路。宁晋简。州东南四十里。滏阳河自隆平入。有宁晋泊,周百馀里,汇其沣、泜、午及州之洨、槐诸水,自十字河来会,错出复入。邑故泽国,康熙末,漳南徙,雍正初,滹东徙,怡贤亲王复濬各水口,筑堤设斗门,阏内外水出入,积潦始消。光绪中,滹沱复淤塞,半为平陆。有百尺口废巡司。县驿一。   深州直隶州:简。隶清河道。明属真定。领县一。雍正二年升,以正定之武强、饶阳、安平来隶。衡水还属正定。北距省治二百八十里。广百四十里,袤百六十里。北极高三十八度三分四十秒。京师偏西初度四十七分。领县三。州境自古病河、漳二水。河、漳先后他徙,滏、滋亦不甚横。惟滹沱于乾隆十九年自束鹿分支溃入,同治七年复北徙,自安平入,诸故道并淤。有驿。武强简。府东五十里。南:武强山,下有渊。滏阳自武邑入,至小范镇北,夺滹沱故道。道光初,滏、滹同溢。有废亭子、龙冶二河。有驿。骁阳疲,繁,难。州东北六十里。乾隆初,知县侯鎯以滹为患,濬新沟七。同治中,唐世禄复疏经流三、支渠八,并注献之古洋河。逾年复决安平。知县吴恩庆筑堤,首郭村,讫秦王庄,滹、滋始分。今滹沱中、南二支自州入,而古唐河自蠡入,半淤。有驿。安平简。州西北五十里。滹沱中、南二支并自深泽入。猪龙河自祁入。其支津量石河,湮。有驿。   定州直隶州:冲,繁,疲,难。隶清河道。明领二县。雍正二年升。十二年,以保定祁州之深泽来隶。新乐还属正定。东北距省治百五十里。广百四十里,袤二百里。北极高三十八度三十二分三十秒。京师偏西一度二十一分。领县二。中山,城内,今设钟鼓楼。北有唐河自唐入,始为患。乾隆中,南夺小清河。嘉庆中,复北夺小清河为今渎。南有嘉河自曲阳入。沙河自新乐入资河。同治十年南徙,错出复入会资河,自深泽缘界。唐、沙各故道及木刀沟并涸。有永定驿。铁路。曲阳简。州西北六十里。西北:恆山,古北岳。顺治末,改祀于山西浑源。恆水出其北谷,合三会河。唐河纳县北马泥河,错入。西北:沙河自阜平入,合平阳河,左得圆觉泉诸水。长星沟出西北孔山,侧城东南,合曲逆溪、灵河,自是曰孟良河。县驿一。深泽简。州东南九十里。雍正十二年,自祁州来隶。滹沱、滋并自无极入。滹歧为三,北为经流。滋旧纳支津木道沟,涸。乾隆初,决赵八庄,寻塞。复濬官道沟,导城西沥水东注安平。县驿一。 志三十  地理二   △奉天   奉天:禹贡青、冀二州之域。 舜析其东北为幽、营。夏仍青、冀。商改营州。周,幽州。明,辽东都指挥使司。 清天命十年三月,定都沈阳。天聪八年,尊为盛京。顺治元年,悉裁明诸卫所,设内大臣、副都统,及八旗驻防。三年,改内大臣为昂邦章京,给镇守总管印。康熙元年,改昂邦章京为镇守辽东等处地方将军。四年,改镇守奉天等处地方将军。光绪三十三年三月,罢将军,置东三省总督、奉天巡抚,改为行省。北至洮南; 与黑龙江界。 南至旅顺口; 海界东南,以鸭绿江与朝鲜界。 西至山海关; 与直隶界。 东至安图。与吉林界。广一千八百里,袤一千七百五十里。北极高三十九度四十分至四十四度十五分。京师偏东四度至十二度。宣统三年,编户一百六十五万五百七十三,口一千六十九万六千零四。共领府八,直隶五,三,州六,县三十三。 案:盛京,天聪五年因明沈阳卫城增修。城周九里三百三十二步,高三丈五尺,厚一丈,女墙高七尺五寸,垛口凡六百五十一。门八:东之左曰抚近,右曰内治,南之左曰德盛,右曰天祐,西之左曰怀远,右曰外攘,北之左曰地载,右曰福胜。门各有楼闉,加之角楼。四城之中为大政殿,太宗听政之所也。殿西为大内。南向曰大清门,门内曰崇政殿,殿前东飞龙阁,西翔凤阁。崇政殿直北为凤凰楼,楼北清宁宫。宫之东曰衍庆宫、关睢宫,西曰永福宫、麟趾宫。凤凰楼之前,东为师善斋,斋南日华楼,西协中斋,斋南霞绮楼。崇政殿东颏和殿,殿后介祉宫,宫后为敬典阁。崇政殿西为迪光殿,殿后保极宫,宫后继思斋,斋后崇谟阁。大内之西文溯阁,藏书之所也。东南太庙。银库在大政殿南,织造库在大内南。户部、礼部、工部在银库东,刑部、兵部在织造库西。御史公署在城东北隅。其外关城则康熙十九年建,高七尺五寸,周三十二里四十八步。门八:东之左曰小东关,右曰大东关,南之左曰大南关,右曰小南关,西之左曰大西关,右曰小西关,北之左曰小北关,右曰大北关。关城内南为天坛,东为地坛、为堂子,西南隅为社稷坛、为雷雨坛,东南隅为先农祠、为耤田。耤田西南隅设水门二,导小沈水自门出焉,下流注于浑河。其名山为医巫闾、松岭。其巨川为辽河、浑河。其重险:山海关、凤凰城、威远堡。其船路:自营口西南通天津,南通之罘,东南通朝鲜仁川。其铁路:内属者,营榆;属日者,俄筑东清枝路。其电线:西通天津,西南旅顺,东南凤凰、安东,东北吉林。   奉天府: 冲,繁,疲,难。总督兼将军,民政、提法、交涉、度支、盐运司,劝业道,副都统驻。 顺治十四年四月,于盛京城内置府,设府尹。光绪三十一年八月,裁府尹设知府,为奉天省治。西南至京师一千四百七十里。广八百七十里,袤九百九十里。北极高四十一度五十一分五十秒。京师偏东七度十五分。领一,州二,县八。承德 冲,繁,疲,难。倚。明,沈阳中卫。康熙三年置县,附府。福陵在东二十里天柱山,昭陵在西北十里隆业山。有副都统兼二陵守卫大臣。浑河在南,即沈水,自抚顺入,西南入辽中。左受高素屯、白塔铺、于家台河,右受马官桥、万泉河。万泉亦称小沈水。东北:大清山,蒲河所出,西南流,迳永安桥,入新民境。永安桥,崇德六年建。初,太祖定沈阳,以西路沮洳,命旗丁修叠道百二十里,直抵辽阳。太宗复建此桥,行旅便之。旧设驿四:西老边,通新民;北懿路,通铁岭;东噶布拉村,通兴京;南十里河,即明虎皮驿,通辽阳。铁路三:京奉,东清,安奉。京奉铁路行境内六十里,车站二,曰马三家,曰沈阳,在小西关外,即京奉全路尾站。商埠,光绪二十九年八月中美约开。 辽阳州 繁,疲,难。府南百二十里。明,定辽中卫,兼置自在州。天命六年三月克辽阳,四月迁都于此。十年移沈阳。顺治十年设辽阳府,辽阳县附郭。十四年,府移县来隶。康熙三年六月,县升为州,仍隶府。有城守尉。南:千山山脉,东自怀仁老岭入,为辽东半岛之脊,山南之水,独行入海,辽东山脉主峰也。北:太子河,自本溪入,西流至辽中境,迤南入海城。左受细河、蓝河、汤河、沙河、鞍山河;右受十里河,浑河枝水,国语曰塔思哈河。旧设驿三:曰迎水寺、浪子山、甜水站。商埠,光绪三十一年中日约开。有东清铁路。 复州 繁、疲。府南五百四十里。明为复州卫。天命七年三月复州降。康熙三年并入盖平。雍正四年,分盖平地置复州。十一年改为州,隶府。有城守尉。州境多山,西与西南皆海。其海曰复州湾。北:浮渡河。南:复州河,左受栾古河,皆西入海。东:沙河、清水、赞子、碧流,右受吊桥河,皆南入金州。长兴岛州判在西南百四十里海中,光绪三十四年置。其东北娘娘宫。港岸曰东崖、西崖,商船出入,海道咽喉也。水门子巡检,光绪三十二年置。旧设铺司四:北核桃哨、李官坟,通盖平;南麻河铺、栾古城,通金州。有东清铁路。抚顺冲,繁,疲,难。府东八十里。明,抚顺千户所。天命四年克抚顺。光绪二十八年,分承德县地设兴仁县,附府。三十三年移治抚顺城,划兴京西北地入之,更名,仍隶府。东:萨尔浒山、铁背山,皆天命四年破明兵处。南:浑河南北二源自兴京入,合流西,左受章党、马郡丹、塔兒峪、拉古河,右受温道、柳林、金花楼河,入承德。东有营盘市镇,旧设驿一。萨尔浒南,奉抚运煤铁路;西南姚千户屯,安奉铁路。 开原 繁、疲。府东北三百里。明洪武二十屴,置三万卫于元开元路故城西,二十一年徙此。改开元为开原。永乐七年兼置安乐州。天命四年六月克开原。康熙三年六月置县,隶府。有城守尉。东北:黄龙山。西北:辽河自康平入,左纳马鬃、亮子河。南:清河,右受碾盘河、扣河;又南沙河,皆西入辽河。东南:柴河,西入铁岭境。又东南英额河,西南入兴京。边门三:北马千总台,东北威远堡,东南英额。旧设驿一。又有道,东南经石人沟至山城子,西经英城子达法库门,东经威远堡门至西丰,号四达通衢。有东清铁路。 铁岭 冲,疲。府北一百三十里。明置铁岭卫。天命四年七月克铁岭。康熙三年六置县,隶府。有防守尉。辽河在西,自开原东南流入,屈西南流入法库境。其旁多水泊,曰莲花泡、苇子、五角、莲子、乐子诸湖,瀰漫十里,土人呼辽海,有辽海屯。北柴河,南范河,又南懿路河,皆西入辽河。旧设驿一。商埠,中日约开。有东清铁路。 海城 繁,疲,难。府南二百四十里。明置海州卫。天命六年海州降。顺治十年十一月置海城县,隶辽阳府。十四年四月改隶。西六十里有牛庄防守尉。西南:唐王山。辽河在西。浑河自辽中入,曰蛤蜊河,左汇太子河,西流入之,名三岔河。北土河、鞍山河西入太子河,南入海州河,西入辽河。三岔巡司,康熙二十一年置,驻牛庄。西乡、三家子、石佛寺等处旧有河道,绕流入辽,后淤塞。光绪三十四年开濬故河,涸出良田三十六七万亩。东南有析木城市镇。旧设铺司四:西南营口,南大石桥,接盖平;北鞍山站,接辽阳;东二道河,入岫岩。有东清铁路。 盖平 繁,疲。府西南三百六十里。明置盖州卫。天命六年三月盖州降。康熙三年六月置县,隶府。有城守尉。又西南六十里有熊岳防守尉,故辽城也,旧驻副都统,后裁。东:棉羊山,县东南诸山皆发脉于此。西濒海曰盖州湾。北:淤泥河。南:盖州熊岳河、浮渡诸河,皆西流入海。东南:碧流河,即毕利河,出布雾山,南流入复州。旧设铺司三:西北没沟营,北大石桥,南熊岳城。有红旗厂、蓝旗厂、吴家屯三盐场。有东清铁路。 辽中 繁,难。府西南一百四十里。明,定辽中卫、右卫地。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分新民、辽阳、海城地,设治阿司牛录镇,寻划承德西南境增入,置县隶府。辽河在西,有冷家口。支流西南入盘山,曰分辽水,亦曰减河。正流南入县境。又西柳河,南入分辽水。又西鹞鹰河支津,南入柳河。东:蒲河自新民入,南入浑河。又东南太子河支津二入之。西南:辽河。西:达都牛录,县丞驻,光绪三十三年置。 本溪 府东南一百二十里。明为清河城。光绪三十二年,分辽阳、兴京、凤凰地,设治本溪湖,置县隶府。南:摩天岭,一名太高岭,山脉东连老岭,西接千山。其北:细河,即万流河,北流入辽阳。其南:草河、赛马集河,南流入凤凰。南:太子河南北二源,自怀仁、兴京入,合流西入辽阳。东:清河,南入太子河。赛马集巡检,光绪三年置,属凤凰,三十二年来属。旧设连山关驿。有安奉铁路。 金州 冲,繁,疲、难。府南七百二十里。明置金州卫。雍正十二年置宁海县,隶府。道光二十三年改金州,仍隶府。有副都统,寄治承德。境万山环抱,东西南北皆海,惟东南一隅陆地,连复州成半岛形。沙河、清水、赞子、碧流诸河在东北入海。有貔子窝市镇。旅顺口在西南。自旅顺循半岛以西,历辽河口、大小凌河口至山海关,为渤海岸;以东历碧流河口、庄河口、大洋河口至鸭绿江,为黄海岸。旅顺铁山角与山东登州头对峙,为渤海口门。有旧水师营城。旧设铺司一,石河驿。商埠:光绪二十三年中俄约开。海关在大连湾。有东清铁路。   法库直隶: 冲,繁,难。省西北一百六十里。明,三万卫地。 康熙元年,设法库边门防御。光绪三十二年,分新民府及开原、铁岭、康平三县地,设治法库门,置,直隶行省。 法库山在南。辽河自铁岭入,北流,屈西流,迳南入新民。其津渡处有三面船市镇。西:沙河,南入辽河。又西秀水河,南入新民。有秀水河市镇。城北门仍旧边门。边门外道路作三叉形。西行至彰武;北行由桃兒山、马奇沟赴康平,可至吉林伯都讷;东北行由齐家店、公主屯赴昌图,可至吉林长春。北边冲要也。商埠,中日约开。   锦州府: 繁,难。明置广宁中、左、右屯三卫,隶辽东都指挥使司。 崇德七年三月克锦州。康熙三年置广宁府,并县为治。四年改置,徙治锦。省西南四百九十里。广五百三十里,袤百七十里。北极高四十度九分。京师偏东四度三十九分。领州二,二,县三。锦 冲,繁,疲,难。倚。明置广宁中屯卫及左屯、右屯卫。康熙元年七月改锦州为锦县,隶奉天府。三年六月改隶广宁府。十二月罢广宁,置锦州县,附府。旧驻副都统。光绪三十四年裁。有协领。松山、杏山、塔山在南,皆崇德七年破明兵处。紫荆山在东,为县境诸山冠。南濒海。东大凌河,西小凌河,右受女兒河,皆南入海。西南:天桥厂巡检,雍正元年置。又西南海滨有地伸出海中如三角形,曰葫芦岛,岛势向西环抱成一海湾。光绪三十四年,勘为通商港。旧设驿二:小凌河,十三山。京奉铁路行境内一百一十里,车站四:锦州,双阳甸,大凌河,石山站。盐场八:上坎、天桥厂、大东山、白马石、邰子屯、头沟、四沟、沙沟。卡伦二:高家屯,天桥厂。 锦西 繁,难。府西九十五里。明,广宁中屯卫地。光绪三十二年分锦县西境置江家屯,寻更名。三十三年隶府。东:大虹螺、小虹螺山,山东七里河,南入海。女兒河导源直隶朝阳,东流入边,迳北,迤东北流,又东流入锦县。北:松岭边门。东北:虹螺岘市镇。旧设高桥驿。京奉铁路车站三:连山,高桥,女兒河。 盘山 冲,疲,难。府东一百七十里。明,广宁盘山驿。光绪三十二年,分广宁县地及盘蛇驿牧厂地置,隶府。南濒海。分辽水自辽中冷家口西南入,迳南入海。西南:沙河、东沙河、西沙河皆南入海。锦营铁路自广宁沟帮子站分支入境,东南入营口,长百二十馀里。车站三:胡家窝棚,双台子,大洼。盐场五:蓝石鰲、西夹信、南夹信、二道碛、二龙江。 义州 繁,疲,难。府北九十里。明,义州卫。天命七年正月克义州。崇德元年以封察哈尔。康熙十四年,察哈尔叛,讨平之。六十一年设通判。雍正十一年,置州隶府。有城守尉。东北:英歌龙湾山。东南:望海山。西北:昆仑山。西南:大岭、小岭。大凌河导源直隶朝阳,东流入边,迳州北,屈南流入锦县。细河、清河导源直隶阜新,合流南入大凌河。小凌河亦导源朝阳,东流入边,迳州西南,迤南流入锦县。杨树沟河南入小凌河。北有九官台、清河、白土厂三边门。旧设铺司四:南大岭关、隆祉、七里河,东大榆树,皆通锦县。 宁远州 冲,繁,疲、难。府西南一百里。明置宁远卫。顺治元年克宁远。康熙三年置州,隶广宁府,寻改隶府。有城守尉。西北:青山。西南:望夫。东:首山。南濒海。宁远西河、宁远东河,在城南合流,南入海。又西东沙、烟台、东关站、六股诸河,皆南入海。有钓鱼台海口。海中岛有桃花、菊花即觉华岛,岛西南小岛二,曰小张山、大张山,相距间水势深阔,足容大战舰。岛岸山可建砲台。光绪三十四年勘为海军港。西北:白石嘴、梨树沟、新台三边门。市街四邑环错。有山海关道税局。旧设驿二:东关、宁远。京奉铁路车站三:东辛庄,沙后所,宁远州。盐场十:厂子沟、项家屯、苏家屯、张庄、杜家台、蜊蝗沟、五里桥、狐狸套、沙坨、大明山。 广宁 冲,疲。府东北一百六十里。明,广宁卫。天命七年克广宁。康熙三年六月改广宁为府,设广宁县。十二月府移锦州,县隶府。有城守尉。医无闾山在西,古幽州镇,今有北镇庙。东:沙河导源医无闾山三道沟,东南流,迳城北而南,右受大石桥河,入盘山西南闾阳驿。河南流入盘山,曰西沙河。西北:马市河,东南流入羊肠河。旧设广宁驿。京奉铁路行境内七十五里,车站三:羊圈子,沟帮子,青堆子。自沟帮子分支迳南历盘山达营口,名锦营铁路,计行境内三十里。有马帐房、大台、小台、毛家屯、郭家屯、北井六盐场。 绥中 冲,繁,疲,难。府西南一百九十里。明,广宁前屯卫、中前所、中后所。顺治元年,克广宁前屯卫,中前、中后所。康熙三年,以其地并入宁远州。光绪二十八年六月析出置县隶府。北:大碏子山。西:松岭,笔架山。南濒海。东以六股河与宁远界。六股河即古六州河,导源直隶建昌,从白石嘴边门入。右受黑水、王宝河,迤南流入海。西:高兒、石子、凉水诸河,皆南入海。西:山海关。边门十有七,在县境者曰明水塘边门。旧设驿二:山海关、凉水河。京奉铁路行境内一百一十里,车站四:前所,前卫,荒地,绥中。   新民府: 冲,繁,难。省西一百二十里。明,沈阳中卫与广宁左卫地。 嘉庆十八年六月,分承德、广宁二县地置新民,隶奉天府。光绪二十八年,升为府。广五百三十里,袤百七十里。北极高四十一度五十六分。京师偏东七度三十三分。领县二。 无城。辽河自法库入,屈西南迳古城。养息牧河自彰武入,左合秀水河,南入辽河。其东蒲河自承德入,迳黑鱼泡,西有新开河自库伦入,为柳河,并入辽中。又西鹞鹰河,南入镇安。旧设驿二:白旗堡、巨流河。京奉铁路车站四:白旗堡,新民府,巨流河,兴隆店。商埠,中日约开。 镇安 冲,难。府西一百五十里。明,广宁卫之镇安堡。光绪二十八年,分广宁东境,设治小黑山,置县隶府。西:羊肠河,导源直隶阜新,下流散漫。东沙河导源直隶绥东,南流,右受老河,入盘山曰南沙河,又东鹞鹰河,南溢为莲花泡,入分辽水。小三家子,县丞,光绪三十二年置。三十四年,其地设奉天官牧场。东北有半拉门市镇。旧设驿二:小黑山、二道井。京奉铁路行境内八十里,车站四:高山子,打虎山,励家窝铺,绕阳河。有卡:拉木屯、营城子二。 彰武 繁,疲,难。府北百十里。明初,置广宁后屯卫,后徙。康熙三十一年设养息牧厂于此。光绪二十八年以养息牧垦地,设治横道子,置县隶府。县境居彰武台边门外。东北:阿莫山。东:少陵哈达山。西北:杜尔笔山。西:柳河,又西鹞鹰河,皆导源直隶绥东,世所称小库伦也。东:养息牧河,导源科尔沁左翼前旗,皆南流入府境。西北:哈尔套街,县丞,光绪二十九年置。有官商路三:一由县治赴府,一由县西北哈尔套街赴直隶绥东,一由县西新立屯赴直隶阜新。   营口直隶: 省西南三百六十里。明,盖州卫之梁房口关。 同治五年,设营口海防同知。宣统元年,分海城、盖平两县地置,直隶行省。奉锦山海关道改为分巡锦新营口兵备道,驻。 北:辽河自海城入,南迤东流,屈西流入海。纳东南淤泥河,至盖平辽河入海口。距治四十五里,轮舶交通之地也。初,境名没沟营,为蒙古人窝棚。道光中办海防,其地始重。通商后乃繁盛。锦营铁路自盘山大洼车站入境,历田庄台至河北车站,长六十七里。又自河东牛家屯至大石桥,与东清铁路接。有二道沟、三道沟等盐场。渔业总局。商埠,咸丰十年天津约开。有海关。光绪三十二年设辽河巡船十艘。三十四年增安海、绥辽两巡海兵舰。   兴京府: 繁,疲,难。省东南三百二十里。明,建州右卫。 天聪八年,尊赫图阿拉地曰兴京。乾隆三十八年,设理事通判。光绪三年,改为兴京抚民同知,移治新宾堡。宣统元年,升为府。广六百六十里,袤三百一十里。北极高四十一度四十五分十五秒。京师偏东八度三十七分十六秒。领县四。 永陵在西四十里启运山,驻副都统。西三十里兴京城,驻协领。东纳噜窝集果尔敏珠敦,总谓之分水岭山脉,上接库哷纳窝集,下连龙冈。山西之水皆入辽河,山东之水皆入松花江,为辽河、松花江之分水岭,即汉志辽山也。浑河出其下。南源曰苏子河,左合索尔科河,西北流,北源曰英额河,左合滚马岭河,西南流,俱入抚顺。西南:平顶山,太子河北源所出,西入本溪。旧设驿一:穆喜。铺司四:南老城、大呼伦、洼子岭,入凤凰境;东旧门,通怀仁。 通化 繁,难。府东南二百七十里。明,建州卫之额尔敏路。光绪三年置县,隶兴京同知。宣统元年改隶府。县境居旺清边门外。北:龙冈山脉,自兴京、海龙间纳噜窝集入,迤逦而东,历临江直达长白山,亘二百馀里。山南之水皆入鸭绿江,山北之水皆入松花江,为鸭绿江、松花江之分水岭,以其为永陵幹脉,故曰龙冈。南有浑江,自临江入,西流,屈东流,复迤西南入怀仁。左受大罗圈沟河、小罗圈沟河,右受哈泥河、加尔图库河。旧设马拨七:西哈马河、快当帽子、英额布、欢喜岭、半截拉子,入兴京;又由快当帽子西南行,曰高丽墓、头道沟等,达怀仁。 怀仁 疲,难。府南一百八十里。明,建州卫之栋鄂部。光绪三年置县,隶兴京同知。宣统元年改隶府。县境居碱厂边门外。老岭在西南,太子河南源所出,西北入本溪。老岭山脉自龙冈分入,迤西与摩天岭接,山南之水皆入鸭绿江,山北之水皆入辽河,为辽河、鸭绿江之分水岭,国语曰萨禅山。浑江自通化入,流经北、西、南三面,入辑安。富尔江合衣密苏河自北,六道河、大雅河自西,流入浑江。富尔江口盖古梁口也。古栋鄂河,南入大雅河。西:四平街巡检,光绪四年置。浑江南流旋曲处有哈达山,乾隆十一年设莽牛哨于此,寻废。旧设马拨十:东北三层砬子、二棚甸子、硃胡沟、恆道川、长春沟,入通化境;西南大雅河、前牛毛、大青沟、砍椽沟、挂牌岭,入宽甸。 辑安 疲,难。府东南四百二十里。明,建州卫之鸭绿江部。光绪二十八年,分通化、怀仁二县地,设治通沟口,置县隶兴京同知。宣统元年改隶府。东北:老岭冈。北:丸都山。鸭绿江在南,自临江入,迤西南入宽甸。西:浑江自怀仁入,南入鸭绿江,曰浑江口。光绪三十四年,设鸭、浑两江巡船。西岔沟门巡检,光绪三年置,驻通沟口,二十八年移驻。旧设马拨九:北同和岭、梨树沟、苇沙河、二道崴子、夹皮沟,入通化;西五道岭、皮条沟、上漏河、二棚甸子,入怀仁。又光绪三十四年城东新辟一道,由错草沟出临江。 临江 繁,难。府东南五百九十里。明,鸭绿江部。光绪二十八年,分通化县地,设治帽兒山,置县隶兴京同知。宣统元年改隶府。北有龙冈。鸭绿江在南,自长白入,西北流,屈西南,入辑安。西:头道沟,以次而东,而东北,沿鸭绿江有二十五道沟,皆冈前山水,南流注江,县得其七,长白得其十八。北:三岔子,即长白山西南分水岭,浑江所出,西南流,左受红土崖河,入通化,旧所称佟家江也,西北入道江。巡检,光绪二十八年自帽兒山移驻,属通化,宣统元年来属。初,县西北接通化,山路险绝。光绪三十四年改修,自林子头越老爷岭,历三道阳岔达县治,剷山梁谿,长百二十馀里,通车马,名荡平岭道。   凤凰直隶: 冲,繁,难。省东南四百八十里。明置凤凰城堡。 天命六年降。乾隆四十一年,设凤凰城巡司。光绪二年改置,直隶行省。广六百六十五里,袤四百里。北极高四十度三十四分十六秒。京师偏东七度四十九分三十五秒。领州一,县二。 有城守尉。凤凰山在南。四大岭在西北。南濒海。东:草河,右受通远堡河,左合叆河,南入安东。东北:赛马集河,南入叆河。西:大洋河,南入海。西北:哨子河,南入大洋河。东北叆阳、南凤凰二边门。旧设驿三:通远堡、雪里站、凤凰城。有窟窿山至洋河口盐场。商埠,中日约开。有安奉铁路。 岫岩州 冲,繁,疲,难。西北一百八十里。明置岫岩堡。乾隆三十七年设岫岩城通判。光绪二年改为州,隶。有城守尉。南:罗圈背岭。西北:分水岭,大洋河出东南,流绕城东,右受雅河、大王拦沟河。又东南,哨子河自北来汇,屈南流,右受小洋河,入庄河。其左岸为境。旧设铺司三:东哨子河,入境;北偏岭、奔沟,接海城。 安东 繁,疲,难。东南一百五十里。明置镇江城,天命六年降。光绪二年置县,隶。分巡奉天东边兵备道,宣统元年改为分巡兴凤兵备道,驻县。县境居凤凰边门外。北:元宝山。鸭绿江东自宽甸入,右受草河,迤南流入海。其海岸曰大东沟,即太平沟,木材输出之地也。有巡司,光绪二十六年置。东有九连城镇,对岸即朝鲜义州。旧设马拨十一:东沙河镇,北中江台、大楼房、老边墙,西北高丽店、营台、汤山城、边门口,西南白菜地、石桥岗、大东沟。有二道沟至窟窿山盐场。大东沟商埠,中美约开。有海关。安奉铁路。 宽甸 繁,疲,难。东北一百八十里。明,东宁卫之宽甸六堡。光绪三年置县,隶。县境居叆阳边门外。东南:盘道岭、望宝山。东北:挂牌岭。鸭绿江南自辑安浑江口流入,西南入安东。右受小蒲石、永甸、长甸、大蒲石、安平诸河。东:浑江,右受小雅、北鼓、南鼓诸河。叆河导源西北牛毛岭,西南入境。西南:长甸河县丞,东北:二龙渡巡司,皆光绪三年置。东南有小蒲石河、东北有太平哨二市镇。旧设马拨十四:西大水沟、葡萄架、毛甸子、悬羊砬子、土门子、太平川、夹河口,入安东;东北马牙河、曲柳川、头青沟、寺院崴子、兴隆峪、北土门子,入怀仁。   庄河直隶: 冲,繁,难。省南六百里。明,凤凰城、岫岩城、金州卫地。 光绪三十二年,分凤凰、岫岩州地置,隶东边道。 南濒海。西以碧流河与复州、金州界。东以大洋河与凤凰界。庄河导源西北鸡冠山,南流,迳东入海。东:英阿、沙河,皆南入海。东:孤山、石城岛二巡司。又东南百四十里,海中鹿岛,宣统元年隶。大洋河亦称大孤山港,港内商船通行,惟轮船不能进驶,寄泊鹿岛。西花园口,东青堆子,皆临海小商港。官商路三:东栾店,赴凤凰;北八道岭,赴岫岩;西北拉木屯,赴复州。   长白府: 冲,繁。省东南九百八十里。明,建州卫之鸭绿江部。 光绪三十三年,分临江县及吉林长白山北麓地,设治塔甸,置府。北极高四十二度。京师偏东十二度。领县二。 长白山在北。上有天池,旧曰闼门,形橢圆,斜长二十九里,周七十馀里。池深莫测,水鸣如鼓,七日一潮,土人谓池与海通。鸭绿江导源天池南曰叆江,南流至双岔口,葡萄河自东北来汇,此下为中、韩界水,始名鸭绿江。屈西流,迳府南入临江。西以八道沟与临江界。东北至二十五道沟。府治居十八道、十九道沟间。唐灭高丽,用兵于此。府治对岸即朝鲜惠山镇。初,府境仅治鸭绿江一小径,倚岩临涧,必乘木槽渡江,假道朝鲜。光绪三十四年新辟龙华冈道,自临江新化街、史家蹚子以下入府西嘉鱼河,至梨沟镇达府治西,长约四百馀里,以避江道之险焉。 安图 冲,繁。府东北四百里。明,建州左卫地。宣统元年,以府东图们江源地,设治红旗河口,置县隶府。长白山在西。图们江在南,导源红土沟,即长白山东南分水岭,东入吉林。东:红旗河,导源荒沟,即长白山东北分水岭,东南入图们江。西北有二道江,自天池出,北流,曰二道白河。娘娘库河导源荒沟,西北流,左合五道、四道、三道白河注之,屈西,富尔河自吉林南流注之,曰上两江口,二道江之名始此。又西,左受头道白河,入抚松。松花江正源也。西二百里布尔瑚里有天女浴池碑,土人呼圆池。东南七里湖,由府至县之道,光绪三十四年勘定。自府东二十一道沟口入冈北行,出二十二道沟、十九道沟之间,至叆江源,经小白山后至新民屯,东行历齐国屯、朝阳窝达县治。由县西北行至上两江口,达吉林桦甸。东渡红旗河,达吉林延吉。南渡图们江,即朝鲜境。 抚松 冲,繁。府西北五百二十里。明,建州卫之讷音部。宣统元年,以府西北松花江上游地,设治双甸,置县隶府。长白山在东。头道江在西,上源曰紧江、漫江。紧江导源长白山西坡,漫江导源章茂草顶山,即长白山西南分水岭,合而西北流,汤河自吉林东北流注之,头道江之名始此。又西北流,右受松香河。又西北,二道江自安图西流来汇,曰下两江口。此下统名松花江,入吉林。由府至县之路,自府西梨沟镇至十五道沟,西北行,逾岭顶,经竹木里、漫江营、小谷山、石头河、海青岭、大营、汤河口,再北行达县治。由县西渡江,入吉林濛江。北循松花江,直抵吉林省城。   海龙府: 冲,繁,难。省东北六百里。明,海西女真辉发、哈哒、叶赫三部。 光绪五年,以流民垦鲜围场地置海龙。二十八年,升府。领县四。 府境居英额边门外。西:纳噜窝集果尔敏珠敦,与兴京分山脉,唐谓之长岭。辉发江在南,导源纳噜窝集东麓,北流屈东,左受横道河、梅河、沙河、大沙河,右受押鹿、一统河,入辉南,国语曰辽吉善河,入松花江。英额河导源英额边门东,当果尔敏珠敦西麓,西南入开原,即浑河北源。东:朝阳镇。西:山城子镇。旧设马拨十:自城西沙河口、大黑嘴子、山城子、二龙山、郭家店、土口子、孤家子、李家店、八棵树、貂皮屯,至尚阳堡入开原。又有道由城东奶子山至托佛入吉林城;东北马家船户至康大营入吉林伊通;牛心顶子至郭大桥入吉林磐石。 东平 繁,难。府西六十里。明,梅赫卫,后属辉发部。光绪二十八年,分海龙属之东围场地,设治大度川,置县隶府。东北:库哷纳窝集,山脉连绵,与果勒敏珠敦接。其南横道河、梅河、沙河、大沙河,皆东南入府。其北小伊通河,西北入吉林。县治居沙河北,西有鹞鹰河,东有柳树河,南入沙河。官商路四:一,由县南渡沙河、秀水河赴府;一,西渡鹞鹰河赴西丰;一,北赴西安;一,东北渡柳树河,过黄泥河,赴吉林伊通。 西丰 繁,难。府西二百二十里。明,塔山左卫、罕达河卫,后属叶赫部及哈达部。光绪二十八年,以大围场西流水垦地之淗鹿,置县隶府。县境居威远堡边门外。达扬阿岭在东南,清河所出,即哈达河,西入开原。南:扣河即瞻河,又南碾盘河,俱西入开原。东北:东辽河自西安入,北入吉林伊通,名赫尔苏河。扣河上游有双河镇。官商路四:南由六马架至老坡沟赴开原;西南由平岭赴铁岭;由东南赴府及山城子;由东北赴吉林。 西安 繁,难。府西北百六十里。明,珠敦河卫、塔鲁木卫,后属叶赫部。光绪二十八年,分海龙属之西围场地,设治老虎嘴,置县隶府。二十九年移治大兴镇。库哷讷窝集在东,与东平分山脉。东:辽河导源窝集之转心湖,西迳县南,屈西北入西丰。左受渭津河、大小梨树河,右受登杵、二道、头道诸河,入辽河。北:杨树河,西北入吉林。老虎嘴今名安吉镇,在县西北。官商路四:东由龙首山至东冈赴东平;南由梨树社至望兒楼赴西丰;北由双马架至大台房赴吉林伊通;又由仙人洞、沟岭子至北庙子赴吉林。 柳河 冲,难。府西南一百二十里。明,建州卫地。光绪二十八年,分通化县柳树河县丞地,置县隶府。南:龙冈,与通化分山脉。一统河导源西南龙冈之金厂岭,东北入府境。三统河导源西南龙冈之青沟子山,东流屈北入辉南境。县治居一统河南。东:柳树河,西流屈北入一统河。东北:窝集河,北入一统河。东:样子哨,巡司,光绪三十二年置。官商路五:北渡一统河赴府;南由小堡赴通化;西由南山城子赴开原;西南由碗口沟赴兴京;东由孟家店赴府。县境东至吉林濛江。   辉南直隶: 省东南六百八十里。明,辉发部。今北三十五里有辉发城。 宣统元年,分海龙府东南八社,设治大肚川,置,直隶行省。移治谢家店。 北:辉发城山,即圣音吉林峰。又北辉发江,自海龙合一统河入,东流,右受三统、黄泥、蛤蚂、蛟河,入吉林。治居蛤蚂河西,全境在辉发江南。西以窝集河、一统河与海龙界。东界吉林濛江。官商路四:西南由三间房场赴柳河;西北赴海龙府;东赴吉林濛江;东北由蛤蚂河出海兴社赴吉林磐石。   昌图府: 繁,疲,难。省东北二百四十里。明初置辽海卫于此,地名牛家庄,后属福馀卫之科尔沁诸部。 嘉庆十一年,以科尔沁左翼后博多勒噶台王旗地,设昌图额勒克理事通判。同治三年,改为昌图辽海抚民同知。光绪三年,升府。广二百八十里,袤二百九十里。北极高四十二度五十一分八秒。京师偏东七度四十二分三十五秒。领州一,县三。 府境居马千总台边门外,无城。而辽河自辽源入,南入开原。南马鬃河,北亮子河,俱西南入开原。又北昭苏太河,左受条子河、莲花泡河,西南入辽河。东北:八面城照磨,由梨树城移驻。西南:同江口同知,宣统二年改经历。同江口距辽河上游,商船荟萃。河流东徙,曲如悬瓠,光绪三十四年,挑河道取直,添筑顺水坝,逼河西行,以保商埠。旧设铺司三:东北四面城、赪鹭树入奉化;西北八棵树,入康平。又道东南由永安堡至二道沟赴吉林;又由二道沟经伊通赴西丰。同江口商埠,中日约开。有东清铁路。 辽源州 繁,难。府西北二百四十里。明属福馀卫。光绪二十八年,分昌图、康平、奉化地,设治郑家屯,置州隶府。宣统元年三月,设分巡洮昌兵备道,驻州。东北有东西蛤拉巴山。内兴安岭山脉自乌珠穆沁旗东出,伏行蒙古平原中,至是特起二山。由是山脉行于东辽河外,至源为库哷讷窝集,即长白山脉也。西辽河即西喇木伦河,导源克什克腾旗,新辽河即大布苏图河,导源札鲁特旗,俱自科尔沁左翼中旗入,合流至三江口,东辽河自怀德入,西南流来汇,以下统名辽河,入昌图。州治居西辽河西。有官商路六:西南张家窝铺赴康平;北五道冈至新甸,赴吉林长春;东北阎陵窝铺赴怀德;南白庙子赴府;西北下土台赴洮南;西蒙古套力街赴博多勒噶台王府。 奉化 繁,难。府东北一百四十里。明属福馀卫。国初为科尔沁左翼中达尔罕王旗地,原名梨树城。道光元年,设昌图照磨。光绪三年,改置县,隶府。东北:青石岭、太平山。西北:二龙山。西:黑牛山、蘑菇山。南条子河,北昭苏太河,俱西流入府。东辽河,自吉林伊通州赫尔苏边门入,北流,屈西南入辽河。环县境东、北、西三面,称辽河套。其右岸为怀德境。旧设铺司二:东北小城子入怀德;东南四平街入府。又有道由县东五里堡至翟家店,达赫尔苏门,赴吉林伊通。有东清铁路。 怀德 繁,难。府东北三百里。明属福馀卫。国朝为科尔沁左翼中旗地。旧名八家镇,初属开原,同治五年划归昌图,设分防经历。光绪三年,改置县,隶府。西以东辽河与奉化界。东界吉林。西北:哈拉巴、杨树岭、大青山。西南:团山。南:万灵。东南:白龙驹、回龙山。夹城南北三道冈水,南香水河,西北朝阳山水,皆西入东辽河。东南:新开河,北入吉林长春。旧设铺司三:西八屋、西南朝阳坡,皆入奉化;东南大岭,接吉林长春。又有道由县东南拉拉屯至凤凰坡,赴吉林伊通;由县西北小边经八屋至边壕赴辽源。有东清铁路。 康平 繁,难。府西一百二十里。明属福馀卫。国朝为科尔沁左翼后旗地。旧名康家屯,光绪三年移八家镇经历治此。六年,析科尔沁左翼中、后二旗南境,前宾图王旗东境,改置县,隶府。无城。南北巴虎山在西南。辽河自辽源入,其辽河岔入为老背河。右合公河,会牜莽牛河注之,入开原。西:秀水河自科尔沁左翼后旗入,南入法库。西南:后新秋,主簿旧驻郑家屯,二十八年移驻。旧设铺司三:东南吴家店入开原;东小塔子入府;北太平街接科尔沁。又有道由县西哈拉沁屯赴宾图王府;迤西至青沟达热河绥东;由县北六家子赴达尔罕王府。   洮南府: 繁,疲,难。省北九百里。明属泰宁卫。 光绪三十年,以科尔沁右翼前札萨克图王旗垦地,设治双流镇,置府。领县五。 西北:敖牛山、野马图山,皆内兴安岭东南迤出支山,过此山脉伏行。洮尔河导源乌珠穆沁旗索岳尔济山,南流,迳本旗郡王府东流;交流河导源右翼中旗,左合那金河,自西来汇,东流入靖安。府治当汇口之南少西,地势平原,河泡错列。西北:乾安镇,西与右翼中旗毗连,亦系乌珠穆沁往来大道。有照磨,光绪三十三年置。官商路七:一,府北八仙套海赴本旗郡王府;一,府北德勒顺昭至高平镇赴靖安;一,府西抱林昭至海庙西赴热河绥东;一,府西五家子赴右翼中旗;一,府南叉干他拉赴开通;一,府东英哥窝棚赴右翼后旗;一,府东金山堡至报马吐冈赴安广。旧有蒙古站曰奎逊布喇克,在府西。 靖安 繁,疲,难。府东北九十里。古东室韦地。明属泰宁卫。光绪三十年,以右翼前旗垦地置县隶府。西北:七十七岭。南:洮尔河自府入,东屈,东北流,入镇东。官商路三:一,南英哥套赴府;一,东北赴黑龙江;一,东南撮伦坡达右翼后旗赴吉林。旧有蒙古站诺木齐伯里额尔格,在县西北。 开通 繁,疲,难。府南一百四十里。明属泰宁卫。光绪三十年,以右翼前旗垦地,设治哈拉乌苏,移治七井子,置县隶府。地皆平原井泉,无山水。县治当洮辽驿路之东,由巴彦昭北行六十里至县治。又北行百里至叉干他拉入府境。设有文报站四。又由巴彦昭南行,历达尔罕王旗至辽源,为洮辽驿路,设站。惟中经达尔罕旗二百馀里荒地。宣统元年,始勘放旗界站荒,沿站两旁各划十里垦放,以利交通。又道由县东南巷鹰沟出境,经郭尔罗斯前旗,直达吉林农安之新集厂。 安广 冲,繁,疲,难。府东南百六十里。明属泰宁卫。光绪三十一年,以科尔沁右翼后镇国公旗垦地,设治解家窝堡,置县隶府。北:太平岭。南:长岭。西:朝阳山。东北:沙坨子。东南:双龙山、大黑山。山皆无木石。洮尔河自府入,受黄花硕泊水,东北流,屈东南,入黑龙江大赉,其北岸为镇东境。官商路六:西包马图赴府;西南赴开通;西北六家子赴河北镇国公本旗;东北托托寺赴黑龙江;东王赉屯赴黑龙江大赉;东南大榆树入郭尔罗斯前旗赴吉林农安。 醴泉 冲,繁。府西北一百八十里。古鲜卑地。明属泰宁卫。宣统元年,以科尔沁右翼中图什业图王旗垦地,设治醴泉镇,置县隶府。北:茂改吐山。南:霍勒河,导源札鲁特旗,曰哈古勒河,曰阿噜坤都伦河,合流入本旗境,东南至县。有开化镇城基,光绪三十二年,与醴泉镇同时勘定。官商路四:县东罗窝棚历青阳镇赴府;北渡交流河达黑龙江景星镇;南赴本旗亲王府;西赴乌珠穆沁旗。旧有蒙古站曰希嫩果尔,曰三音地哈希,在县东,南达喜峰口,即蒙古草地也。 镇东府东北二百里。古东室韦地。明属泰宁卫。宣统二年,以科尔沁右翼后镇国公旗北段垦地,设治南叉干挠,置县隶府。南:洮尔河自靖安入,东北流,屈东南,入黑龙江大赉会嫩江,所谓“与那河合”也。官商路四:西南薛家店赴府;南金圈窝铺渡洮尔河赴安广;西麻力洪茅头赴靖安;东北利顺昭赴黑龙江之大来气镇。县西北旧有蒙古站哈沙图。 志三十一  地理三   △吉林   吉林:古肃慎国之域。 明初,奴兒干都司地,领卫百八十四、所二十。后为长白山三部、扈伦四部所属辉发、乌拉、叶赫,兼有哈达北境及东海部地。 清初,建满洲城于俄漠惠之野鄂多理城。顺治十年,置昂邦章京及副都统二人镇守宁古塔。康熙元年,改宁古塔将军。十五年徙,改吉林将军。先是十年徙副都统一人驻吉林,三十三年徙伯都讷。雍正三年,复置吉林阿勒楚喀副都统。五年,增三姓副都统。光绪七年,置珲春副都统,吉林、宾州、五常三。八年,吉林升府。后增长春、新城、依兰,各领县有差。三十三年建行省,改将军为巡抚,尽裁副都统等。宣统三年,定西南、西北、东南、东北四路为四道。凡辖府十有一,州一,五,县十八。西至伊通州,界盛京;东至乌苏里江,界俄领东海滨省;北至松花江,界黑龙江;南至图们、鸭绿江,界朝鲜。广二千四百馀里,袤千五百馀里。北极高四十一度三十分至四十五度四十分。京师偏东九度八分至十三度十分。宣统三年,编户七十三万九千四百六十一,口三百七十三万五千一百六十七。 案:吉之旧界,东至宁古塔八百馀里,又乌扎库边卡七百馀里,又松阿察河三百里,又千馀里至海,凡三千里有奇。其东北至三姓千二百里,又五百馀里富克锦,又七百馀里乌苏里江口,又二千馀里至庙尔,实四千四百里有奇。又自富克锦逾混同,循黑龙江东界,北至外兴安岭,二千里有奇。又自珲春而东至海参崴,又东七百里有奇锡林河。其中部落,若费雅,居图库鲁、鄂古二河之间,在混同江北海滨;若费雅喀,居额济第河西;若贡豹,居约色河北;若奇雅喀喇,居约色河南,并混同江东南海滨。其自混同江口西至黑勒尔,则济勒弥部居之,即金史之济勒敏;自黑勒尔西至阿吉大山,沿混同江两岸,则额登喀喇部居之,即不薙发黑斤;自阿吉大山西至伯利,则赫哲喀喇居之,即薙发黑斤;并久隶版图,比于编户。咸丰八年爱珲之约,以乌苏里江口为新界,失地二千馀里,然于吉只东北一隅。十一年北京之约,自乌苏里江口溯流至松阿察河,逾兴凯湖西至白棱河口,又逾大绥芬河而南至瑚布图河口,又南而西至图们江口以东旧界属俄,以乌札库边卡瑚布图河口为新界,又失数千里,遂无复有江口入海为吉辖境者。光绪十二年,黑顶子勘界,定珲春之海口属俄,则图们江口内去海三十里“土”字界碑为中俄新界矣。又东北海中库叶岛,一曰黑龙屿,广三四百里,袤二千馀里。西北图克苏图山,山阴社瓦狼、阳费雅喀部,南有阿当吉山,山东嵩阔洛、南俄伦春部,又南雅丹部,并天命中内附。辽远不克时至,岁以夏六月遣使至宁古塔东北三千里普鲁乡贡献,颁赉有差。后属三姓。今亦为俄有矣。又东南海中虾夷岛,康熙中屡偕库叶人至混同江境内贡貂受赏,后亦隶日。其名山:长白。北迤者,黑山、平顶。歧为二:西支,西北迤为色齐窝集、张广才岭,至拉林;东支,东北迤为哈尔巴岭、老松岭。至绥芬河源复歧,一东讫俄东海滨省,一东北为察库兰岭、哈达岭、阿尔哈山。其巨川:松花、混同、嫩江、牡丹、乌苏里、图们诸江。其驿路:西达盛京开原;北齐齐哈尔;西南达珲春。电线:东达海参崴,北齐齐哈尔,西南达奉天。   吉林府: 繁,疲,难。总督驻奉天。巡抚兼副都统,民政、交涉、提学、提法、度支司,劝业道驻。明,乌拉等卫。后属扈伦族之乌拉部。本吉林乌拉,一曰乌拉鸡林,又名船厂。 清初,隶宁古塔将军。康熙十五年徙驻。雍正五年置永吉州,隶奉天。乾隆十二年改吉林,仍隶将军。光绪八年升为吉林省治,领伊通、敦化,后削。西南至京师二千三百里。距盛京八百二十馀里。隶西南路道。广四百九十里,袤五百馀里。北极高四十五度四十九分。京师偏东十度二十七分。 东:团山,尼什哈龙潭。西南:温德亨,亦望祭山,有殿祀长白,雍正十一年建;寿山。东南:松花江自额穆入,右合海青沟,左温德亨河。东北迳城东,又北,右合莽牛、四家子,左鼇龙、兴隆河,缘舒兰界入德惠。西南驿马河,即伊勒们,自磐石缘界合岔路河,又北缘双阳界,西北木石河,并从之。打牲乌拉,城北七十里,本乌拉国,旧曰布特哈乌拉。太祖先后克其宜罕山、临河、金州、逊扎塔诸城,遂平之。柳边四围长六百二十二里,栅高四尺五寸,壕宽深各一丈,插柳结绳以定内外,曰“柳条边”,亦新边。东北接舒兰,西南至双阳。农事试验场,桑蚕山蚕林业土山分局,松花江官轮局,欢喜岭稽查所。商埠,光绪三十一年中日约开。旧设站五:东尼什哈、额赫,北金珠鄂佛罗,西蒐登、伊勒们。官商路四:南并温德河达桦甸官街;东南历大小风门达敦化;西南双河镇、磐石;北渡鼇龙达德惠。吉长铁路站九:吉林、孤店子、桦皮厂、赵家店、土门岭、马鞍山、营城子、下九台、驿马河。   长春府: 繁,疲,难。省西二百四十里。古扶馀国地。明初,三万卫。后属蒙古科尔沁部。 清初属蒙古郭尔罗斯前旗,曰宽城子。嘉庆五年,于长春堡置长春。道光五年徙治,仍旧名。光绪十五年升。宣统元年,设西南路分巡兵备道,驻府。广三百二十里,袤一百七十里。北极高四十三度四十一分。京师偏东八度三十三分。 西南:白龙驹山。俄筑东清铁路采石。光绪三十四年,与日本交涉封禁。西人谓世界最古石山,与英阿尔兰为二。西:龙泉、大青、对龙。南:伊通河自其州边门入,迳城东,又北,左会新开河,东北缘农安界,迳潘家岭,入德惠。东:驿马河,自双阳缘界,右岸及雾海河并北从之。硃家城照磨,光绪十六年由农安徙。官商路四:南入伊通门,达其州;东南十里堡达双阳;西:万家桥达奉天怀德;北:万宝山镇达农安。吉长铁路自吉林历德惠入。站四:饮马河、卡伦、长春、头道沟。在府西北与东清接。日俄战后,长春以北属俄之东清,以南属日本南满铁道会社。俄站宽城子,曰长春驿。商埠,光绪三十一年中日约开。   伊通州: 冲,繁,难。省西偏南二百八十里。渤海长岭府地。明初,塔山、雅哈河、伊敦、拉克山、发河等卫。后属扈伦族之叶赫部。 雍正六年,由吉林镶黄、正黄二旗各拨一旗驻之。嘉庆十九年,置伊通河巡司。光绪八年为州,属吉林。宣统元年直隶。二年降隶西南路道。北极高四十三度四十分。京师偏东八度五十分。 西南:龙潭山。西:摩里、青、马鞍。北:勒克。东:尖山。东南:大星岭,其东板石屯,伊通河出西北,迳城东,右合伊巴丹河,出边入长春。西:小伊通河,自奉天东平错入,为新开河,入怀德。太平河从之。又西,东辽河自西丰入,右合大小雅哈河,入奉化。昭苏太及条子河亦入焉。左纳阳斯河,一曰赫尔苏河。又西,清河入为叶赫河,入开原。其瞻河错入从之。赫尔苏,州同,光绪二十八年由磨盘山徙。旧设站五:东自双阳 苏瓦延 入境,六十里伊巴丹;又西百里阿勒坦额墨勒,即大孤山站;又西六十里赫尔苏;又八十里叶赫;又五十里蒙古霍罗,即莲花街站。官商路四:北达长春;东南营城子达磐石;西赫尔苏站达奉天奉化;西南莲花街达昌图。   濛江州: 省南四百六十里。明,鄂尔珲山所。后属讷音部。 光绪三十四年,析吉林极南地置。宣统元年,隶西南路道。 北:那尔轰岭。南:长半城山、五金顶子。东南:头道江,自奉天抚松缘界,为汤河口,屈北,合花园河。其西裴德里山,头道濛江出,州以此得名。右合二道、三道水,左珠子河来会。又东北合那尔轰河,其右岸会二道江,是为松花江,入桦甸。官商路四:北达桦甸官街至省;东北至夹皮沟;西达奉天辉南;东南汤河口入长白。   农安县: 疲,难。省西北三百六十里。古扶馀国都。明置三万卫。 清初,郭尔罗斯前旗地。光绪八年置照磨,十五年改,仍隶长春。宣统元年,隶西南路道。 东:卧牛石山、红石砑。西:太平岭、伏山、大青。东:松花江,自德惠入。城南伊通河自长春缘界注之,西北入蒙古郭尔罗斯前旗。旧有蒙古站路,共十一站,三百九十里。   长岭县: 省西北五百二十里。蒙古郭尔罗斯前旗地,曰长岭子。 光绪三十三年,析农安之农家、农齐、农国三区置,隶西南路道。 南:硃克山、团山。境无河流。北有大漠如瀚海,俗呼北海。冬夏恆苦风沙,惟东、南二乡繁盛。新安镇,主簿。官商路四:东南至长春;西北至奉天开通;北历郭尔罗斯前旗达安广;南历科尔沁达尔罕旗达辽源。   桦甸县: 省南偏东二百七十里。明,法河卫。末属长白山之讷音部。 清初禁地。光绪三十四年,置治桦皮甸子,徙桦树林子。宣统元年,隶西南路道。 西北:赵大吉山、庆岭。西:杉松、天平。南:帽山、猴岭。东南:金银壁岭。二道江自奉天安图缘界,富尔河合古洞、黄泥、蒲岑诸水注之,为上两江口。又西仍缘安图及抚松界,至下两江口。左岸合头道江,是为松花江。合境内柳河五。又苇沙色勒河,复缘濛江界入,右合穆奇河,迳城西,左会辉发河,为大渡口。又北右合漂河,迳桦皮甸子入额穆。侧有常山屯,扼珲春、敦化西至奉天孔道。官商路五:西至官街,折北入吉林;北出大鹰沟,并达省;西南至濛江;东至敦化;东南延吉洞河入延吉。   磐石县: 省南偏西三百里。明,扈伦族辉发部。 清初,北境属吉林,南奉天围场。光绪八年,置磨盘山巡司,隶伊通。十三年改州同。二十八年为县,隶吉林。宣统元年,隶西南路道。 磨盘山,东北二里。北:鸡冠。东北:老茅。西:大红石磖、库勒岭。东南:辉发江自奉天海龙亮子河入,东北,左合石头、富大都岭,右虾蟆、独木河,迳黑石镇,左合硃其、呼兰,右大小色力河。五道至头道荒沟,入桦甸。东北:呼兰岭,驿马河出西北,左合黄河,入吉林,岔路河从之。官商路三:北小城子达省城;西由朝阳山达伊通;东南黑石镇西达海龙;南濛江。   舒兰县: 省北偏东百六十里。明,阿林卫地。 康熙二十年,置巴彦鄂佛罗防御旗员,属乌拉总管。宣统元年,置于舒兰站。二年,徙治朝阳川南,隶西南路道。 南:北庆岭。东南:玲珰岭。西:松花江自吉林缘界西北入德惠。卡岔河北入榆树达之。东:兰陵河,自额穆缘界入五常。东南:马鞍山,溪浪河出东北,迳秋千岭,合呼兰河从之。有巴彦鄂佛罗边门,即法特哈,康熙中更名。旧设站二:舒兰、法特哈。南接吉林金珠鄂佛罗,北达榆树盟温。官商路三:西南达乌拉街;东北水曲达五常;东南小城子镇达额穆。   德惠县: 省北偏西百四十里。蒙古郭尔罗斯前旗地。旧属长春。 宣统二年,析长春沐德、怀惠二乡置,治大房身,隶西南路道。 南:狼洞岭。西:团山、双山。西南:土牛。东南:松花江自吉林缘界合木石河,入新城。西北伊通河,自长春缘界,纳驿马及雾海河从之。官商路三:南五台达省;东岔路口达榆树;西双山崖镇达农安。吉长,东清铁路。   双阳县: 省西百九十五里。明,依尔们、苏完河二卫。 宣统二年,析吉林西界、长春东界、伊通北界置,治苏斡延,隶西南路道。 西南:黑顶子。南:土顶子、将军岭,光僻山,双阳河出焉。东南驿马河、自磐石缘界,合杜带、双阳、放牛、沟河入长春,西北雾海河从之。旧设站一;苏斡延。官商路三:南皇营;东南五家子镇,并达磐石;北奢岭口达长春。   新城府: 繁,疲,难。省西北省六百里。即伯都讷副都统城。古扶馀国地。明,三岔河卫。后属乌拉部。 嘉庆十五年,置伯都讷。光绪三十二年,改隶西北路道。广四百二十里,袤一百七十里。北极高四十五度十五分。京师偏东八度三十七分。 南:大青山、鹰山。东南:松花江自德惠缘界农安,又西,左岸迳城南,又西北,左岸蒙古郭尔罗斯前旗界,至三岔口会嫩江。折东,缘黑龙江界,右会拉林河。自榆树缘界,复缘双城,合灰塘、薛家窝铺河,入双城府境。松花环其南、北、西三面,拉林流其东,川原广衍,水陆辐辏,富庶甲全省。旧设站五:自榆树盟温西北五十里入陶赖昭,又西五十里逊札保,又四十里伯都,又五十里社哩,又北八十里伯都讷,至松花渡口出境。官商路四:东北长春岭达双城;东南集厂达榆树;西渡江历郭尔罗斯前旗达奉天洮南;一由社哩渡江至郭尔罗斯镇国公府。有轮船埠。东清铁路站三:蔡家沟、石头城、陶赖昭。有通松花铁桥。   双城府: 冲,繁,难。省北五百里。明,拉林河卫。有古城二,旧曰双城子。 嘉庆十九年,置委协领,隶阿勒楚喀副都统。光绪八年,置双城。宣统元年,改隶西北路道。广二百四十里,袤一百四十里。北极高四十五度四十分。京师偏东九度二十分。 东南:砍户德山。西北:松花江自新城会拉林河,东南自五常入,缘榆树、新城界,合朝阳苇塘河,入滨江。东:阿什河自宾州缘界,合混元河,迳小青顶子,合大红黄泥河,屈北缘阿城界入之。拉林城巡司。旧设站二:多欢、双城。官商路三:东东官所达阿城;东南至拉林;西西官所达新城。东清铁路二:西路站二,双城堡、五家子;东路站一,帽兒山。   宾州府: 冲,繁,难。省北偏东六百十里。古挹娄国地。明,费克图河卫。 光绪六年,建城苇子沟,置宾州。二十八年直隶。宣统元年升府,隶西北路道。广四百三十里,袤二百六十里。北极高四十五度五十一分。京师偏东十一度五分。 东:海里浑山、太平、大青。南:黄头、混元。西北:团山。松花江自阿城入,合裴克图河,出南钓水湖岭,缘阿城界。又东合乌尔海里珲夹板。有新甸镇,江运巨埠。陶淇、摆渡诸河,入方正。东南:墨尔根阿什河出,西缘双城界合混元河入之。旧设站三:裴克图、苇子沟、色勒佛特库,东入松花北岸之佛斯亨。官商路三:东庙岭达长寿;西北满井达阿城;南古道岭达五常。东清铁路,府南。站:小岭。   五常府: 繁,疲,难。省北偏东三百八十里。渤海上京属境。明属摩琳卫。 同治八年,置五常堡协领。光绪六年,建城欢喜岭。八年改五常。宣统元年升府,隶西北路道。广二百一十二里,袤二百三十五里。北极高四十五度。京师偏东十度二十七分。 东:蚂蜒窝集。东北:索多和。东南:九十五顶子。兰林河自额穆缘界,又西北缘舒兰界,合响水、寒葱河入。右合浑水、黄泥,左纳石头、溪浪河,迳城西,复缘榆树界。东南摩琳莫勒恩河出,右合冲河、香水、大小泥,左小黑、取才、条子、藤子河,迳五常堡来会,为拉林河。又西北入双城。山河屯经历,南六十里。蓝采桥巡司。旧设站一:五常。官商路五:北达宾州;南达舒兰;东南向阳山街达额穆;东北太平山达长寿;东南冲河镇达宁安。   榆树直隶: 繁,疲,难。省北二百八十里。旧孤榆树屯,属伯都讷部。 光绪八年,伯都讷同知徙驻。三十二年,置榆树县。宣统元年升。二年,隶西北路道。 东:龙首山。西南:松花江自舒兰入,西北缘德惠界,迳五棵树镇,入新城。有渚曰巴彦通。东北:兰棱河,自五常缘界,迤西北缘双城界,为拉林河。至牛头山镇,南卡岔河自舒兰入,右合二、三、四道河注之。旧设站三。登伊勒哲库即秀水甸子,西接蒙古喀伦,西北接拉林多欢,东达五常盟温,南接舒兰之法特哈,西北接新城之陶赖昭。   滨江: 省北五百五十里。即哈尔滨,本松花江右滩地。 光绪三十二年,置治傅家甸,为江防同知,驻滨江关道,分隶黑龙江省。宣统元年,划双城东北境益之,江防改抚民,专属吉林,分巡西北路道驻。 东:秦家冈。北:松花江自双城合苇塘沟河缘界入。左岸黑龙江哈尔滨。总车站,城西。自此西南双城、新城、德惠,达长春。东南阿城、宾州、双城、长寿、宁安、穆棱,达东宁之交界驿。商埠,光绪三十一年中日约开。海关。两江邮船总局。   长寿县: 疲,难。省东北八百六十里。明,蚂蜒河卫。 光绪八年,置烧锅甸子巡司,属宾州。二十八年改置,隶宾州直隶。宣统二年,隶西北路道。 南:花曲柳山。东:西老岭。东南:蚂蜒窝集岭,蚂蜒河出,屈西,左合小石头、七道、苇沙、西乌吉密,右养鱼池、蒿麦、棱河。折东北,左合西亮珠,右黄玉、长寿。迳城东,又东北迳夹信镇,右合东亮珠、大石头、大黄泥河,入方正。一面坡,巡司。官商路三:西黑龙宫达宾州;南一面坡达五常;东黄泥镇达方正。东清铁路站五:乌吉密、一面坡、苇沙河、石头河、交岭子。   阿城县: 省北四百八十里。即阿勒楚喀副都统城。渤海海古勒地。明,岳希、河突二卫。 宣统元年,裁改阿勒楚喀副都统置,隶西北路道。 东南:牛角、废兒诸岭。北:松花江自滨江入,纳阿什,合裴克图河自宾州。旧设站一:萨库哩。东清铁路站二:阿什河、三层甸子。   延吉府: 繁,疲,难。省东南七百六十里。东南路道驻。明,锡璘、布尔哈通、爱丹三卫。 清初,为南荒围场。光绪七年,弛垦。二十八年,置延吉。宣统元年升。 西:哈尔巴岭,布尔哈通河出其东,东南汇太平、倒木、岔条、簸箕、苇子诸沟,细鳞河,迳铜佛寺,至朝阳川,左合朝阳延吉河,至城南,右纳海兰河,又东北,左合一两沟,抵汪清界。头道嘎雅会二道嘎雅河错出,仍缘界来会,折东南入图们江。旧设站三:老松岭、萨奇库、瑚珠。官商路四:西南东古城达桦甸;西铜佛寺达敦化;南六道沟达和龙;东北小盘岭达珲春。商埠,头道沟、龙井村、局子街,三。宣统元年中日间岛约开。   宁安府: 省东八百里。即宁古塔副都统城。其旧城,西北五十里旧街镇。康熙五年徙之。古肃慎国都。明,奴兒干都指挥使司。 光绪二十八年置绥芬,驻三岔口,寻徙宁古塔城。宣统元年升,二年更名,隶东南路道。广八百馀里,袤六百里。北极高四十四度四十六分。京师偏东十三度三十五分。 西:茨老茅山。东北:卡伦。西北:玛展窝集。南:老松、玛尔瑚哩窝集诸岭。西南:牡丹河自额穆入,汇为镜泊。右受大小夹溪、松阴河,左布尼、毕拉罕河。复北出,左合沙兰,右马连河,迳东京城,至府治东。右合蛤蚂,左海浪河,迳乜河镇。右合乜,左头、二、三道河,入方正分界磖子。旧设站九:西必尔罕、沙兰、宁古台,北鳑头岔、沙河子、细鳞、三道河,分自吉林三姓达宁古塔,南新官地、玛尔瑚哩,则自塔达珲春。东清铁路,横道河、山岩、海林、牡丹江站四。商埠,光绪三十一年中日约开。   东宁: 省东千四百里。明,绥芬河地,置率宾江卫。 光绪二十八年,置绥芬抚民同知。宣统元年,改通判,更名。隶东南路道。 北:黄窝集山。南:通肯。西北:万鹿沟。西:穆棱窝集、老松诸岭。西南:大绥芬河自汪清入,左合蛤蚂、黄泥、寒葱河,右苇子诸沟。又东北,左合小绥芬河,迳城北,南大瑚布图河,北缘俄东海滨省界,合小瑚布图河来会入之。官商路四:西北万鹿沟达东清铁路;西屯田营达宁安;西南达汪清;南沿瑚布图河达于珲春。东清铁路,六、小、五站三。界碑“倭”、“那”字二。绥芬河税关。   珲春: 省东南千二百里。明,珲春卫。后属瓦尔喀部。 清初,南荒围场。光绪七年,始弛禁设垦局。宣统元年,改副都统,置同知,隶东南路道。广二百五十里,袤三百馀里。北极高四十三度,京师偏东十四度三十分。 东:分水岭长岭子。西北:图们江自汪清、朝鲜缘界,合乾密江,至红旗河口,即珲春河。出东北土门岭,屈南,迳太平川,左合官道,右六道、五道诸沟。又西,左合夹心子、胡卢别、瓦冈寨、大小红旗河,右四、三、头、二道、车担沟。迳城南,右合二道、罕通河来会。又南,迳黑顶子,合圈河,出境入海。旧设站二:北密江,中阻大盘岭,恆假道朝鲜锺城达庆源;东路三道沟、哈达门、二道河并达俄。界碑:南“土”,东“萨”、“啦”、“帕”字,凡四。商埠,光绪三十二年中日约开。   敦化县: 疲,难。省东南四百七十里。古挹娄国。明,建州左卫。后属窝集部之赫席赫路。 清始祖居鄂多哩城,即此。初为额穆赫索罗堧地。光绪八年建新城置,隶吉林。宣统元年,改隶东南路道。 西南:牡丹岭。牡丹江出东北,左会小牡丹江,右合四、三、二、大荒沟。又东北,左合黄泥、大石头河,迳城东。又北,左合小石头、雷风气河,入额穆。东大沙、西北ǹ河并从之。旧设站二:自额穆通沟西南八十里至城;又东八十里滴媟嘴达宁古塔。官商路三:西半截河出新开道达桦甸;西南逾牡丹岭达濛江;东黄土腰子达延吉。   穆棱县: 省东偏北千里。明,木伦河卫。 清初穆棱路。光绪二十八年,置穆棱河分防知事,属绥芬。宣统元年,改隶东南路道。 穆棱窝集,镇南。穆棱河出岭北,屈折东北,左合泉水、大小石头,伪脸河,右庙沟,迳城南。又东北,左合柳毛河、坎椽子、扣河沟,右太平、朝阳川。马桥河出四顶子山,合狐狸密河。又北,左合膻羊磖子河、雷风气、百草沟。右上亮子河,出铁锹背,迳下管入密山。官商路三:西泰东站入宁安;东北下城子逾青沟岭达密山;一东渡细鳞逾铁路至东宁。东清铁路,磨刀石、台马沟、美岭、马桥河、太平岭站五。   额穆县: 省东三百八十里。明,斡朵里、秃屯河二卫。后属窝集部之鄂谟和苏鲁路。 清始祖所居俄漠惠,即此。旧曰额穆赫索罗。乾隆三年,置佐领。宣统三年,改隶东南路道。 西:嵩领。兰陵河出其北,曰黄泥河,会大石头河,缘五常界入。西南:松花江自桦甸入,左合拉发及嘎雅河,折西北入吉林。南:牡丹江自敦化入,右合大沙河,左硃尔德河,纳戚虎河注入,屈东,左合马鹿沟、都林、塔拉泡,右朝阳、大小空心木河,入宁安。旧设站六:西拉法,距吉林额赫穆站八十里;又东六十五里退抟;八十里伊寿松;又四十里至城,即额穆赫索罗站;又东八十里塔拉达宁安;一东南八十里通沟达敦化。   汪清县: 省东南千二十三里。明,阿布达哩卫。 清初库雅拉部钮呼特居之,为世管佐领。宣统二年置,隶东南路道。 北:老松岭。南:图们江自和龙入,二道嘎雅河自岭西合桦安沟,缘延吉界,合药水河,至摩天岭仍入。左合大小汪清沟,迳城东,又南复缘延吉界注之,入珲春。东北:荒沟岭。大绥芬河出东北,左合大石头、老母猪河、太平沟,入东宁。旧设站三:东哈顺,北至延吉瑚珠岭站六十里;又南四十五里德通;西北逾高丽岭至牛什哈岭为分站。官商路二:南逾吉清岭至延吉;东北历绥芬甸子入东宁。商埠,百草沟,宣统元年中日间岛协约开。   和龙县: 省东南八百里。明,赓金河卫地。 光绪十一年,吉、韩通商,和龙峪与光霁峪西步江互市。二十八年,置分防经历,属延吉。宣统二年,改隶东南路道。 西:秫秸岭。迤东北鸡冠磖子,又北窝集岭,其东三、二道沟并入延吉。西南:图们江自奉天安图入,合红旗河外六、五、四道沟,迳东景德,至汗王习射台。又北迳光霁峪入汪清。官商路二:一北至延吉;一南至火狐狸沟,渡江达朝鲜会宁。又西北由窝集岭出长白北麓,沿古洞、富尔河,历桦甸、磐石,达奉天海龙,俗呼盘道,清初为通衢。后别为围场,禁塞。光绪中复通。   依兰府: 繁,疲,难。省东北千四十里。东北路道驻。即三姓副都统城。古肃慎国地。明,和屯卫。 清初称依兰喀喇。光绪三十一年改置,隶东北路道。 东:大德依亨山、阿尔布善。东南:察库岭。西北:松花江自方正入。西南牡丹江自宁安缘界,又北缘方正界,合阿什明达、乌斯浑、伯利,迳城西注之。东:倭肯河自桦川入,合奇塔、库伦、连珠冈、大小八浪,纳七八虎力,又西北合苏木,至城东来会。旧设站九:西妙嘎山,又西鄂尔国木索,崇古尔库、富拉浑、佛斯恆,并江北岸,约二百八十馀里;南太平庄、乌斯浑、小巴彦苏、莲花泡接宁安。官商路三:西珠淇河达方正;东阿穆达桦川;东南土龙山达密山。有护江关。   临江府: 繁,疲,难。省东北二千里。金,黑水靺鞨部。 清初黑哲喀喇人所居,即薙发黑斤。曰拉哈苏苏。光绪初,始由三姓副都统编户入旗,分三佐领。三十二年,置临江州。宣统元年升,隶东北路道。广四百三十里,袤四百馀里。北极高四十六度二十分。京师偏东十三度二十分。 东:街津山、小白。南:西太平。西南:葛兰棒子。西:乌尔古力。松花江自富锦入,左会黑龙江,曰黑河口,为混同江。又东合街津河,出向阳山,入绥远。南:饶力河自密山缘界,合依瓦鲁河,又东缘饶河界,大七里星河入之。西南:倭肯河,西入桦川。官商路四:西图斯科达富锦;东睦邻镇达绥远;东南寒葱山达饶河;又由二道冈西历驼腰子,亦达富锦。   密山府: 省东北千三百里。渤海湖州地。明,木伦河★及松阿察河堧地。 清初瓦尔喀部人所居,隶宁古塔副都统。光绪三十四年置。蜂蜜山南十馀里,脉与西南黄窝集接,■三百里。隶东北路道。 西南:穆棱河自其县入。右合小穆棱、滴道哈达岭水,左下亮子,迳城西。又东北,左合大穆棱河,其北七虎林河,其东南阿松察河,出兴凯湖,东北缘界,并入虎林。北:饶力河,东缘临江界入饶河。官商路六:西大柞木台达穆棱;东杨木冈达虎林;西北太平砬子达依兰;北达临江;南至快当别;东南龙王庙达俄。界碑:兴凯湖东“亦”字、西“喀”字,又西“拉”字、“玛”字。   虎林: 省东北千九百里。 宣统元年,置呢吗口。二年更名。 署西南关帝庙榜题“嘉庆己巳重修”,则汉民足迹早至。 隶东北路道。 西:七虎林山。西南:半拉窝集、苏尔德。西北:安巴倭克里。北:那丹哈达拉岭。南:乌苏里江自俄东海滨省缘界,纳松阿察及小黑河,又北纳大小穆棱河,迳城东。又北纳七虎林河,合阿布沁、小大木克、独木、外七里星河,入饶河。官商路三:南至大穆棱河,西历索伦营达密山;南历倒木沟至龙王庙;一城北下水捞达饶河。惟乌苏里时溢,沿江哈汤多,足碍行旅。又由治至渡江,溯呢吗,即至乌苏里铁路伊曼站。   绥远州: 省东北二千五百里。 清初使犬部额真喀喇人居之,隶三姓副都统,曰伊力嘎。宣统元年置,隶东北路道。北极高四十度四十九分。京师偏西四度四十八分。 西南:秦得力山、额图、昂古喀兰、太平。南:完达、科勒木苏拉立喀兰。北:混同江自临江入,合二吉利、秦得力、沃泥河、浓江。南:乌苏里江自饶河入。右毕拉音毕尔窦,屈东北,右东海滨省,分二支来会,折西北亦入之。官商路三:西秦皇、鱼通,西小白山,并达临江;东南窝集口达饶河。乌苏里下口西岸有“耶”字界碑。   方正县: 繁,疲,难。省东北九百二十里。 清初呼尔哈部人居之,隶三姓副都统。光绪三十二年置大通,隶依兰,治江北崇古尔库站。宣统元年,徙治江南方正泡,割滨州长寿东境益之,更名,隶东北路道。 西:万宝山。东:双凤、鸟枪顶子。南:东老龙爪沟岭。北:松花江自宾州入,纳蚂蜒及柳树、黄泥河,迳城北,合二古力、德墨里、大小罗拉蜜。又东北,纳珠淇河,入依兰。东南:牡丹江自宁安缘界,合大小营门石,四、五、三道诸河从之。官商路三:西新安入宾州;东达沟达依兰,旧阻哈汤,近通利;西南黄泥河入长寿。船埠:德墨里屯。   桦川县: 省东北千三百十八里。 清初黑哲喀喇人居之,隶三姓副都统。宣统二年置,治佳木斯。三年,徙悦来镇,隶东北路道。 西:格布苏岭、猴石山。南:巴虎。东:马库力。南:笔架、哈达密。东南:倭肯河,自临江缘界,及七八虎力河入依兰,注松花江。西北合音达木、小铃铛麦河,入富锦。东南:柳树河从之。官商路三:西苏苏屯达依兰;东汶登冈,东南宝山镇,并达富锦。船埠:佳木斯屯,濒江。   富锦县: 省东北千八百里。 清初黑哲喀喇人本部,曰富克锦。光绪七年置协领。三十三年置巡司,隶临江州。宣统元年改隶东北路道。 南:对锦山、别拉音、四方台。西南:双崖。东:乌尔古力。北:松花江自桦川入,纳柳树、哈达密河,入临江。西南七星砬子,大七里星河出东北,缘界合砭石河,迳对面城屯,流分复合。官商路四:西霍悦路达桦川;东古必扎拉达临江;东南历临江二龙山镇达饶河;南怀德镇达密山。   饶河县: 省东北二千百四十里。明,尼玛河堧地。后为窝集部之诺罗路。 清初瓦尔喀部人居之,隶宁古塔副都统。宣统元年置,隶东北路道。 南:佛力山、大顶。西:小菜根。西南:双呀堪达。东:东老营盘。东南:乌苏里江自虎林入,合外七里星、大小别拉、大带、小安河,北至斯莫勒山。西南:饶河自密山缘临江界,合大索伦、蛤蚂罣、宝清、貛子、里七里星、大佳气河,入迳城北,又东,右合小佳气、蛤蚂河,迳饶力葛山来会。又东北,入绥远。官商路二:东沿乌苏里,分达绥远、虎林;西沿饶力,分达临江、密山。   ◎附志   宝清州:宣统元年拟置于饶河西境宝清河西。   勃利州:宣统元年拟置于依兰东南倭肯河上游,即古勃利州地。   临湖县:宣统元年拟置于密山东,南临兴凯湖,有小兴凯湖。 志三十二  地理四   △黑龙江   黑龙江:古肃慎国北境。明领于奴兒干都司。清初有索伦、达呼尔诸部,散居黑龙江内外额尔古纳河及精奇里江之地。天聪、崇德中,次第征服。康熙二十二年征罗刹,始设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及副都统驻江东岸之爱浑城,寻并移驻墨尔根。三十七年,副都统移驻齐齐哈尔。三十八年,将军亦移驻,遂为省治。后增设墨尔根、黑龙江、呼兰、呼伦贝尔、布特哈各副都统。光绪末,裁省其半,改置、府、县有差。三十三年,罢将军,设黑龙江巡抚,改为行省,悉裁副都统各缺,变置地方官制。宣统三年,为道三,府七,六,州一,县七。拟设之府一,直隶十一,县五。南至松花江与吉林界,西至额尔古讷河与俄领萨拜哈勒省及外蒙古车臣汗旗界,西南接内蒙古之乌珠穆沁左翼、科尔沁右翼中、前、后各旗界,东至松花、黑龙两江合流处,仍界吉林,北及东北皆与俄领阿穆尔省界。广二千八百馀里,袤一千五百馀里。北极高四十五度五十分至五十二度五十分。京师偏东三度四十分至十六度二十分。 案黑龙江旧界,杨宾柳边纪略云:“艾浑将军所属,东至海,西至你不楮俄罗斯界。”你不楮即尼布楚,今俄名捏尔臣斯克。艾浑将军即黑龙江将军,此清初界也。自安巴格尔必齐河口,即循此河上流之外兴安岭,东至于海。凡岭以南,流入黑龙江之溪河属中国,岭以北属俄罗斯。中、俄分岭,此康熙二十八年尼布楚条约界也。自额尔古讷河入黑龙江处起,至黑龙江与松花江会流处止,以南以西属黑龙江省,以北以东属俄罗斯,中、俄分江,此咸丰八年瑷珲条约界也。尼布楚在安巴格尔必齐河西五百馀里,本中国茂明安、布拉特、乌梁海诸部落地。崇德中,即为俄罗斯人窃据,筑城居之,以侵掠索伦、达呼尔诸部,为边患者三十馀年。康熙二十八年定界,遂捐以畀俄,已蹙旧界地五百馀里矣。若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以东旧界地,殆三千七百里有奇,其境内山川、部落、城屯虽为俄有,亦并志之,不忘其朔焉。外兴安岭为昆仑北出之大幹。盖昆仑山脉南幹,为凉州南山,为贺兰山,为阴山,为内兴安岭。北幹为葱岭,为天山,为阿尔泰山,为垦特山,为外兴安岭。内外者,据黑龙江言之。馀若斗色山、若杨山、若珠德赫山、若讷丹哈达拉山、若达勒替沙山、若阿喇拉山、若道斯哈达、若察哈彦哈达、若茂哈达,皆外兴安岭支络,并在江东北。水以安巴格尔必齐河为康熙旧界入江之始。由此而东,曰卓鲁克齐河、曰乌鲁穆河、曰格尔必齐河、曰呼吉河、曰张他拉河、曰鄂尔多昆河、曰乌尔苏河、曰波罗穆达河、曰额尔格河、曰巴尔坦河,又东少南,曰讬罗河、曰卧诺河、曰巴里彦河、曰阿苏河、曰淘斯河、曰凯兰河、曰阿喇拉河、曰大兰河、曰库哷恩河、曰额苏里河、曰多普塔拉河。又南曰精奇里江,为诸河最,源出外兴安岭极北之地,东南流,转西南流,江形如弓。有乌尔格河、讬克吉鲁河、乌尔替河、克德毕河,自西北来注之。有阿尔吉河、巴里木河、塔乌尔堪河、毕奇勒图河、钦都河、宁尼河、额勒格河、牒叶普河、铁牛河、西里木迪河、察勒布克尔河、英肯河、们卧勒河、莫昆河、巴沙河、杨奇尼河、密奇讷河、翁额纳拉河、巴里木迈库里河、讬莫卧河、伊罗河、昆贝河、屯布河、迪音河,自东北来注之。黑龙江水色微黑,精奇里江独黄,又称黄河。又南而东,曰谟里尔克河、曰博屯河。又南而东,曰牛满河,源出外兴安岭,岭东旧界吉林。西南流,东合乌旺那河、乌莫勒德河、攸瓦尔奇河、敖拉河、塔拉耐河、塔里木河、萨公那河、吉克河,西合卧尔喜河、卓罗奇河、木尔木河、杨奇里河、珠奇河、宁那河、伊莫勒河、楚克河。牛满河亦称斗满河,又南而东,曰哈拉河、曰阿拉河、曰塔拉木河、曰库勒图尔河、曰库木弩河、曰珠春河、曰格林河、曰胡裕鲁河、曰苏鲁河、曰伊图里河、曰毕占河。以上诸河,并南入黑龙江。毕占河以南,旧为吉林境。其部落,则精奇里江东西,为索伦部、达呼尔部。有索伦村,在精奇里江、额尔格河之间,南距黑龙江城五六日程。钦都河西及巴尔坦河东,为使鹿鄂伦春部。自额苏里河口溯江而西,至额尔格河口,为库尔喀部,其城屯有曰铎辰城、阿萨津城、多金城、乌鲁苏穆丹城、郭博勒屯、博和哩屯、噶勒达逊屯、穆丹屯、都孙屯、乌尔堪屯、德笃勒屯、额苏哩屯、额尔图屯,并在江北岸东岸。雅克萨城在黑龙江城西北一千三百馀里,城东即提咸河湾城,本索伦部筑。嗣因博木博果尔等据城以叛,崇德四年讨平之,墟其城。顺治初年,罗刹窃据,又筑之。康熙二十五年,复克其城。二十八年界约,雅克萨之地俄罗斯所治之城,尽行毁除。今其地俄名阿勒巴沁云。宣统三年,编户二十四万一千零一十一。口一百四十五万三千三百八十二。 其名山:特尔根、佛思亨、兴安岭。黑省之山,皆脉自车臣汗部肯特山,入境则特尔根,折而东而南,绵亘嫩江、黑龙间者,以兴安岭目之。至混同、黑龙两江将会处,乃起佛思亨。内兴安岭自索岳尔济山入境,为哈玛尔,为室韦,为雅克,为西兴安岭,为伊勒呼里。分支西北迤,为治吉察。正支又东北,为嫩江源。又东南,为库穆尔,为东兴安岭。西出一支为和罗尔。又西曰乌云和尔冬吉。正支又东迤,为小兴安岭。又分支东北为老爷岭。正支东尽于佛思亨。其巨川:黑龙、精奇里、松花、乌苏诸江。其驿路:东北逾兴安岭达海兰泡。电线:自齐齐哈尔至海兰泡,南达吉林。铁路:齐昂;其属俄者,东清北段。   龙江府: 冲,繁,疲,难。巡抚,民政、提学、提法司驻。即齐齐哈尔。旧曰卜魁。明,朵颜卫地。 光绪三十一年,设黑水。三十四年改置府,为黑龙江省治。西南至京师三千三百馀里。广六百六十馀里,袤六百六十馀里。北极高四十七度二十七分。京师偏东七度三十二分。 北:敖宝山。西:五道梁子、碾子山、廉家大冈。东北:嫩江自讷河入,南流,至府城东北。东分一支为塔哈尔河,西南受阿伦河、音河,迳城西南。距城约五里曰船套,康熙中嫩江水师战船泊此。光绪三十三年辟为商埠。由西南江口斜开引河萦泗城西。沿江筑长堤一、小堤二。嫩江又西南纳雅尔河,入安达。东:胡裕尔河自拜泉入,西流,入塔哈尔河。一支南出,歧为九道沟,西南入安达。旧设站十,在府境四:卜魁、特穆德赫、塔拉尔、宁年。西路台十七,在府境三:七家、甘井子、那奇希。官商路二:东南东官地屯达海伦;小五明马屯达景星镇。卡伦三:曰莽鼐,曰绰罗,曰博尔齐勒。又和伦部卡伦三:曰拉哈鄂佛罗,曰温德亨,曰苏克台苏苏。铁路二:齐昂,东清。商埠,光绪三十一年中日约开。   呼兰府: 冲,繁,难。省东南八百四十里。即呼兰副都统城。明为呼兰山卫。 光绪三十年,移呼兰治呼兰城,升为府。广一千二百馀里,袤四百二十馀里。北极高四十六度十二分。京师偏东九度五十九分。领州一,县二。 西南:松花江自肇州入,东流入巴彦。呼兰河自兰西入,南流,大堿沟自西来注之。屈东南,迳府城南入松花江。东:漂河自巴彦入。又东,少陵河,则绰罗河亦自巴彦入,右受韩沟河,南流,同入松花江。北:濠河自绥化入,左受大荒沟河,西流入呼兰河。府境据呼兰河下游水域,松花襟其南,长河支港,足资灌溉,土味膏沃,号为产粮之区。雍正十三年后,移屯设庄,日事开辟。咸丰、同治之际,直隶、山东游民流徙关外者,竞赴屯庄佣工,积日既久,私相售卖,占地日广,聚徒日繁,历任将军乃奏办民垦,增改民官,行省规模,府为先导焉。旧设台三:察哈和硕;呼兰城,即府城;新安。官商路二:西北经兰西赴省城;东北经巴彦赴绥化。有康家井、朝阳堡文报局。旧设卡伦四:曰珊延富勒,曰绰罗河口,曰诺敏河,曰布勒嘎哩。西南:东清铁路对青山车站,南六十里至哈尔滨。呼兰河口有轮船埠。 巴彦州 繁,难。府东一百五十里。原名巴彦苏苏。光绪元年设呼兰,三十年改隶府。北:青顶山、双牙。西:少陵、泥马尔。东北:黑山,绵亘百馀里,与木兰青山接,故布特哈人虞猎场也,又名蒙古尔山,呼兰民屯自山前后始。南:松花江自府境入,东入木兰。北:少陵河自东兴镇入,西流,纳布尔嘎里河、小柳树河、硃克特河,屈西南,漂河分支曰韩沟,东流注之,为绰罗河口。又东:五岳河,出枣拉拉屯,西流屈南,迳府城西,入松花江。东:大黄泥河,左会小黄泥,又东小石头河,皆南入松花江。北:濠河由馀庆入,合拉三太河、大荒沟入府境。西北:兴隆镇州判。旧设台一:呼兰,即州城。官商路三:东至木兰;北至馀庆;北由小猪蹄山屯西行,经兴隆镇达绥化。五岳河口有轮船埠。 兰西县 冲,繁,难。府西北一百里。原名双庙子,光绪三十年置,隶府。东呼兰河自绥化缘海伦界,会通肯河入,屈南,右大堿沟河,左濠河,入府境。官商路四:东榆树林达府;北至青冈;西达肇州;西北至安达。有小榆树镇。 木兰县 疲,难。府东二百五十四里。明,木兰河卫。光绪三十年置,隶府。北:青山,山势与巴彦黑山接,旧称呼兰青、黑二山。西北:骆驼砬子、砚台、蒙古山。东北有玉皇阁山,皆在县北境。南:松花江自巴彦入,东入大通。西:白杨木河;又西,大小木兰达河,左会镇阳河;又西,万宝、柳树、杨树、大小石头诸河,皆南入松花江。东:头道河,左会二道河,南入大通。北:木兰镇巡检协领驻。官商路三:西至巴彦;东至大通,有五站,文报局一;循大木兰达河北东兴镇达绥化。   绥化府: 冲,繁,难。省东南七百六十里。原名北团林子,隶呼兰副都统。 光绪十一年,设绥化。是时副都统治所号中路,呼兰号南路,城号北路,名为呼兰三城。三十年升为府。广三百馀里,袤一百馀里。北极高四十七度三十八分。京师偏东十度五十六分。领县一。 东北:绥额楞山,尼尔吉、克音二河出。呼兰河自馀庆入,各缘界右注之。西流,右受尼尔吉、克音河,左受津河,入兰西。南:濠河亦缘界从之。东北:上集厂,驻经历。官商路五:北赴海伦;南出巴彦;西至兰西;东津河镇赴馀庆;东北双河镇达铁山包。 馀庆县 繁,难。府东一百里。原名馀庆街。光绪十一年设分防经历,属绥化。三十年改置,隶府。南:青山、黑山山脉,跨木兰、巴彦两州县界。北:呼兰河,导源铁山包达里代岭西麓,西流入境,又西入府。濠河导源极南沈万合屯,西流入府。南:格木克河出上窖子,北至郭吴屯,屈西,迳县治南,又西北入呼兰河。东:拉列罕、安拜、稳水、铁山包、尼尔吉诸河,皆北入呼兰河。又东北额伊珲河,西南流至王家堡,合欧肯河,大伊吉密合小伊吉密河,皆入呼兰河。官商路四:西赴府;东赴铁山包;北出五道冈西行达海伦;东行达铁山包。一东南黎家屯南行至东兴镇,又便道南渡格木克河、双银河、濠河达巴彦。民船可溯呼兰河至铁山包运煤。   海伦府: 繁,疲,难。省东南六百里。即通肯副都统城。 光绪三十年,以通肯、海伦河新垦地置海伦。三十四年升府。领县二。 东北:内兴安岭。通肯河出西麓,西流,右受十一道至八道沟,屈南流,札克河东来注。西南:七道沟自胡裕尔河分出,南流来注。南:海伦河自东来注,三道、二道、头道、污窿河自西来注,又南会呼兰河。呼兰河南自绥化入,合通肯河、克音河来会,入呼兰境。北:胡裕尔河缘讷河界入之。府境居海伦河北,有通肯协领。官商路三:西至拜泉;西南至青冈;南至绥化。东南行经绥化上集厂达馀庆。又西北海布道至布特哈,北海毕道至毕拉尔协领地,二道皆宣统中开。商船由呼兰河入通肯河至女兒城。 青冈县 疲,难。府西南二百六十里。原名柞树冈。柞树一名青冈柳,县以此名。光绪三十年置,隶。东:通肯河自拜泉入,南流,与府分界,入呼兰河。呼兰河自府会通肯河入,西南流,与呼兰分界,入呼兰境。官商路四:东北骆家窝棚赴府;西大林家店赴省城;西南白家店至安达;南李春芳屯达兰西。又县南吕马店、东南何小怀屯,为省城东路站道,由此赴兴京。 拜泉县 繁,难。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原名巴拜泉,即那吉泊,土名大泡子,县以此名。光绪三十二年置,隶。三十四年改府,仍隶。东:通肯河自府境入,南流,与府分界。右受七道、六道、五道、四道、三道、二道、头道沟,入青冈。北:胡裕尔河自讷河入,受印京河,西入龙江。南:双阳河,东迳县南,又东潴为松津泊。巴拜泉在双阳河南,其东南白水泉。西南:马鞍泊、白华泊,皆平地出泉,可供汲饮,故有巴拜之称。巴拜即“宝贝”转音也。官商路四:东南三道沟赴府;东北李喜屯达讷河之三站,即新开海布道;西孔家地房赴省城;南菜富屯至青冈。胡裕尔河北岸有莽鼐牧场。有额鲁特依克明安公府。   嫩江府: 省东北四百五十里。即墨尔根副都统城。明为木里吉卫,译即墨尔根。康熙十年,墨尔哲勒氏屯长来归,编为墨尔根四十佐领,号新满洲是也。 光绪三十四年,以墨尔根城改置府。广四百馀里,袤六百馀里。北极高四十九度十三分。京师偏东八度四十二分。 府境为内兴安岭山脉三面环绕,嫩江纵贯其中,全境东西之水皆入嫩江,江出北伊勒呼里阿林,山脉自西而东横亘处也。江以西山之著者,曰莽蓝哈达七峰山、库勒木尔山、穆克珠勒浑山、阿昆迪奇山、阿察特山、噶珊山、博里克山、达克固善山、东曰傅什霍山、伊勒贲孛山、勒吉勒图山、勒吉尔山、达巴尔山、特克屯山、旺安山、图墨尔肯山。嫩江导源东南流,迳格尔布尔山前,左受纳约尔河、那昔台河、霍吉格那彦河、额勒和肯河,右受伊斯肯。折南流,左受哈罗尔、阿鲁三松哈诺勒、雅普萨台、固巴诸河,右受喀柰、吉里克、喇都里、多布库尔、欧肯诸河。又南屈西,江流湾环作二曲,又南谟鲁尔河、和罗尔河自东来注之。又南迳府城西,又屈西,甘河自西北来注之,西南入讷河。旧设站五:自讷河博尔多站北四十三里至府属喀木尼喀,又四十二里至依拉喀,又七十里至墨尔根,即府。又东北七十六里至科络尔,又七十六里至喀勒塔尔奇,又东北接黑龙江城之库穆尔。宣统元年,于两城交界处增设陡沟子文报局。又由府北行,沿嫩江东岸,可达呼玛金厂。卡伦九:曰诺敏河巴延和罗,曰甘河商河哈达,凡二;又和伦部曰塞楞山,曰喀穆尼峰,凡二;曰库雨尔河,曰诺敏河,曰喀布奇勒峰,曰绥楞额山,曰布尔札木,凡五。府境为水陆通衢,沿江两岸水土沃饶,屯地之腴,稍逊呼兰,犹驾诸城而上。有多布库尔协领,统鄂伦春人。   讷河直隶: 省东北二百八十里。即布特哈东路总管。明,布兒哈卫。 宣统二年,以东布特哈改置。广一千一百馀里,袤七百馀里。北极高四十八度五十九分。京师偏东八度一分。 东北:琉璜山、胡尔冬吉。东南:吉尔嘎尔哈玛图山。西:嫩江自嫩江府入,南流入龙江。东南:讷谟尔河。西北:合黑河乌德邻池水,自东北来注。翁查尔河,自东南来注,折西,洪果尔津、芒柰、那彦、额勒合奇诸河,皆自北来注。保大泉河自东南来注。又西布拉克河,又罗洛河,皆自北来注,迳治南。又西,分二支入嫩江。东南:胡裕尔河导源胡耳山,西流入境。又西,左受印京河,右受敖伦河,入拜泉境,本索伦、达呼尔部落人打牲之所。光绪三十二年,始将南北荒段丈放。旧设站二:自龙江宁年站北八十五里至属拉哈,又六十里至博尔多,即治。又北接嫩江喀木尼站。又东南头、二、三站达海伦,即海布新道。旧卡伦五:喀尔开图、乌尔布、齐吉尔吉、哈诺尔、温托浑喀喇山。   瑷珲直隶: 省东北八百二十里。即黑龙江副都统城。明,考郎兀卫。 光绪三十四年,以黑龙江城改置。瑷珲兵备道驻。广一千三百馀里,袤六百馀里。北极高五十度四分。京师偏东十一度。 西:托列尔哈达、坤安岭、大横、桦皮、答俨、青泉山。南:札克达齐、博克里。东南:吉里尔哈达。黑龙江自黑河合乌克萨河入,南屈西,右受五道、四道、三道、二道诸沟,屈南,右受头道沟,迳城东。又南,右合坤河,折东南,右合康达罕、霍尔穆勒津、博科里,左纳伯勒格尔沁河,合博尔和里鄂模水,又东南合逊河,入兴东。江东六十四屯在焉。精奇里江以南,黑龙江以北,东以光绪九年封堆为界,有伯勒格尔沁河、博尔和里鄂模,南北一百四十里,东西五十里至七十里,咸丰八年条约,本旗民永住之业。庚子之变。俄人违约驱夺,且扰及江右,胁耆民为官沈江者至数万。和约成,光绪三十二年仅收回江右地,六十四屯迄未索还,今境仅西南北三乡耳。有逊别拉荒段十馀万晌,光绪末放垦。旧设站三:自嫩江之额勒塔尔奇东北八十五里至属之库木尔;又三十五里至额雨尔;又百里至黑龙江城,即治。此省城北路十站。又由南行至毕拉尔会海毕新道。又北穿森林达漠河,有新设霍尔莫津、奇勒克二卡伦。商埠,在城北头道沟、二道沟间,光绪三十一年中日约开。按雍正中,旧设卡伦十三。咸丰八年,中、俄分江为界,如伊玛毕拉昂阿、精奇里河、乌鲁穆苏丹、纽勒们河、黑龙混同两江会口,五卡伦归左岸俄境,而右岸境东增八、西增三。光绪十二年,以防护漠河金厂,增西尔根土哈达等二十三,接呼伦贝尔城之珠尔特依。又东南增车勒山、逊河、阔尔斐音河口、吉普逊河、提音河,凡五,共卡伦三十九处。庚子乱后,卡伦尽毁。逊河以南,划归兴东道。三十四年,乃上自额尔古讷河口起,下迄逊河口止,新设卡伦二十:曰洛古河,曰讷钦哈达,曰漠河,曰乌苏里,曰巴尔嘎力,曰阿穆尔,曰开库康,曰安罗,曰依西肯,曰倭西门,曰安干,曰察哈彦,曰望哈达,曰呼玛尔,曰西尔根奇,曰奇拉,曰札克达霍洛,曰霍尔沁,曰霍尔莫津,曰奇克勒。每卡弁一、兵三十。五卡设卡官一,十卡设一总卡官。卡兵三十,以十人巡查,以二十人给荒垦种,更番轮替,所得粮即作弁兵津贴。地熟年丰,给地停饷。   黑河府: 省东北九百里。原名大黑河屯。 光绪三十四年置府,属瑷珲道。 西:内兴安岭支山之著者,烟筒、白石、库穆尔室韦山、额勒克尔山。黑龙江自北来,与俄分界,右受呼玛尔河,入境。南至西尔伊奇卡伦,合丹河、宽河、奇拉、喀尼、库伦、克鲁伦、达彦、霍力戈必、法别拉、额尼、阿勒喀木诸河。又东迳城北,又南,左受精奇里江,右受乌克萨河,入瑷珲。北呼玛尔河,导源伊勒呼里山,南北四源,合而东流入境,有倭力克、库勒郭里、绰诺、札克达齐河自西来注。又东呼尔哈,东入黑龙江。源委约七八百里,两岸为库玛尔部贡貂之使马鄂伦春人等渔猎处。南岸有呼玛尔古城。府治旧为中、俄通商口岸,初时互市不及江海各口千分之一。分江以后,贸易遂繁。自彼锐意经营海兰泡,又值庚子之变,华商趋附彼境,商务日兴,而我骤减。然府治南屏瑷珲,实边防要冲。有法别拉荒段十馀万晌,光绪三十四年放垦。官商路一:南八十里至爱珲城。馀皆水路,附俄轮以往。有新设卡伦四:曰西尔根奇,曰奇拉札克达,曰霍洛,曰霍尔沁。   呼伦直隶: 省西北八百六十里。即呼伦贝尔副都统城。古室韦国。有室韦山。明属朵颜三卫。 光绪三十四年,以呼伦贝尔城改置。呼伦兵备道驻。广一千一百馀里,袤一千六百里。北极高四十九度三十五分。京师偏东二度二分。 内兴安岭在东。山脉自索岳尔济山北走,为伊勒呼里阿林,乃旋而东,馀脉西络海拉尔河南北岸;额尔古讷河右岸为境,诸水源此。海拉尔河出岭西麓,西迳绰罗尔,北察尔巴奇山,南纳都尔、西札敦,又西特诺克,又西伊敏河,同来注。迳城北,合墨尔根河,入胪滨。西北合额尔古讷入室韦。北:根河西受鄂罗诺尔诸河,又西入额尔古讷河。南有达尔彬池,哈尔哈河出,西汇为贝尔池。乌尔顺河自池出,北入呼伦池。境为索伦、新巴尔虎、厄鲁特、陈巴尔虎诸旗牧场。又海拉尔河北有讬河路协领,统鄂伦春人。旧设台八:自西布特哈之牙尔伯克台西五十里至之依尔克特,又五十里呼耳各特伊,又五十里舒都克依,又六十里牙克萨,又五十里哈拉合硕,又六十五里札拉木太,又五十二里哈克鄂模,又六十里呼伦贝尔城,即治。为省城西路十七台。庚子之变,台站毁,往来皆由东清铁路。又西南三百二十里布野图布尔都之野寿宁寺,道出张家口。寺北八里有大市场,岁八月,内外蒙古走集焉。新设卡伦三:曰孟克锡里,曰额尔得尼托罗辉,曰库克多博,为总卡伦。西南有珠尔博特盐池。东清铁路自胪滨入境,迳城北,入西布特哈境。有完工、乌古诺尔、海拉尔、哈克、札尔木、牙克什、免渡河、乌诺尔、伊立克都九车站。商埠,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中日约开。按呼伦沿边卡伦,自雍正五年与俄勘界,设察汗敖拉、苏克特依等卡伦十有二,名外卡伦。十一年,复于外卡伦以内设库里多尔特勒、墨勒津等卡伦十有五,与各外卡伦相距一二百里不等,名曰内卡伦。咸丰七年,因内外相距远,量为迁移,各三四十里,以便互巡。改三卡为三台,另立新名,后并圮废无考。光绪十年,防俄人越界挖金,由黑龙江城于呼伦珠尔特依卡伦北沿额尔古讷右岸,增莫里勒克等五,前后共外卡伦十有七。庚子并毁。三十四年,重行整顿,首塔尔巴幹达呼山,讫额尔古讷河口,复设二十有一,沿旧名者十有五,新命名者六:曰塔尔巴幹达呼,曰察罕敖拉,曰阿巴该图,以上属胪滨;曰孟克西里,曰额尔得尼托罗辉,曰库克多博,库克多博为总卡伦,以上属呼伦;曰巴图尔和硕,曰巴雅斯胡郎图温都尔,曰胡裕尔和奇,曰巴彦鲁克,曰珠尔特依,曰莫里勒克,曰毕拉尔河,曰牛尔河,曰珠尔干河,珠尔干河为总卡伦;曰温河,曰长甸,曰伊穆河,曰奇乾河,曰永安山,曰额勒哈达,以上属室韦。先是俄人越界垦地刈草,至是驱逐,呼伦设边垦总局,胪滨设分局,俄人遵章纳税,华人领票经商者,络驿不绝。此光绪三十四年冬月事也。又呼伦西南旧十六卡伦,凡以防喀尔喀也。   胪滨府: 省西北一千一百六十里。原名满洲里,为东清铁路入中国第一车站。 光绪三十四年,初拟设满珠府,后更名,属呼伦道。 东:额尔古讷河自呼伦入,西北流,至近阿巴该图山,分二派。一西南流,为达兰鄂洛木河,入呼伦池。其正流由山西东北流,为额尔古讷河。流至此作大转折,如人曲腰以手递物。额尔古讷,蒙古语谓以手递物也。海拉尔河转为额尔古讷河,分二汊,一沿东岸流,曰海拉尔河口,一沿西岸流,曰额尔古讷河,北行复合为一,入黑龙江。自阿巴该图山以下为中、俄界水,康熙二十八年,尼布楚约立界碑。克鲁伦河自喀尔喀部入,达兰鄂洛木河自海拉尔河分出,均入呼伦池,潴而不流,故呼伦为咸水湖。东南有乌尔顺河,自贝尔池出,北流入呼伦池。其右岸为呼伦境,有新巴尔虎各旗牧场。旧设中、俄国界鄂博六:曰塔尔郭达固,曰察罕乌鲁,曰博罗托罗海,曰索克图,曰额尔底里托罗海,曰阿巴哈依图,此为库伦东中、俄界第六十三鄂博。雍正五年恰克图约鄂博止此。塔尔巴幹达呼山西南即喀尔喀界,有满、蒙文界碑,系呼伦与喀尔喀分界,十年一换。有新设卡伦三:曰塔尔巴幹达呼,曰察罕敖拉,曰阿巴该图。北有金源边堡。东清铁路自俄萨拜喀勒省入中国境,迳府治东,入呼伦。有满洲里,咱刚,扎赉诺尔,赫勒洪德四车站。商埠,中日约开。有海关。   兴东道: 省东北一千五百里。明为黑龙江地面,及速温河卫、真河所等地。 光绪三十二年,移绥化城之绥兰海道驻内兴安岭迤东,更名兴东兵备道,专办垦务、林、矿各事宜。三十四年,建署托萝山北,为道治。领县二。 内兴安岭脉自瑷珲入,南行为嫩江与黑龙江之分水岭,至海伦东北迤东为黑龙江与松花江之分水岭,曰布伦山,曰佛斯亨山,尽于黑龙、松花两江汇处,谓之小兴安岭。黑龙江自瑷珲合逊河入境,东南流,科尔芬河上源曰额尔皮河,又东南,右受噶其河,西都里、古勒库拉、毕罕嘎、其达、莫里、乌云诸河,自西南来注。又东南,右受佳勒河、辅河,屈南,嘉廕河自西来注。又南迳道治东而南,有秋台河自西曲折来注。屈东,右受斐尔法鄂模水、布占河、伊里河,会松花江。北有逊河,东流有占河,右合阿尔沁,汇入黑龙江。其左岸为瑷珲境。西:都鲁,又西汤旺,右合伊春札里河,又西巴兰河,东流屈南,皆入汤原。道治濒黑龙江右岸,与俄屯松由子隔江对峙。西北:占河、逊河汇流,上段有毕拉尔、鄂伦春协领。鄂伦春本打牲部落,不识文字稼穑,为俄人诓诱。光绪末年,始议收抚。兴东道兼署协领,创设垦务局、学堂。兴安岭岭西有龙门镇,黑龙江南岸有兆兴镇、裕兴镇,垦务皆盛。官商路三:旧有由齐齐哈尔至观音山路;光绪三十四年,新开自兴东迳烟筒山赴汤原,为西南路;又由观音山经汤原境至三姓,为西路。宣统二年,新开海毕道,可由毕拉尔达海伦。 大通县 道治西南五百二十里。原为崇古尔库站,吉林江北五站之一。光绪三十一年置,为吉林依兰属县。三十四年改隶。北有内兴安岭山脉萦带,南皆平野。南:松花江自木兰入,东流迤东北入汤原,其右岸为吉林方正。西:岔林、小桥子、富拉浑、头道、二道、三道、四道沙河、转心湖、二道河子,皆南入松花江。二道河子右岸为木兰境,东有大通河,县以此名。又东乌拉珲、大古洞、小古洞河,亦南入松花江。小古洞河左岸为汤原境。乌拉珲河西流,汇为二泊,曰三捷泡,曰二龙潭,泊旁地肥饶。站路一。乾隆二十七年,吉林借江北地设五站,由今宾州渡江东行入县,曰佛斯忄互,曰富拉浑,曰崇古尔库,即县治,曰鄂尔国木索,又东接今汤原之妙噶山站,以达三姓城。光绪末,各站改隶,皆设文报局。 汤原县 道治西南三百五十里,明,屯河卫。屯河即汤旺河,光绪三十一年置,为吉林依兰属县,三十四年改隶。北当小兴安岭山脉南麓,南近松花江,地坦平。松花江自大通入,东北流,迳县治东,会黑龙江。松花江在县境流甚曲,岸树深杂,航路如蚓行。其右岸为吉林依兰、富锦、临江。南:汤旺河自兴东入,南流,受如意河,洼丹、苏拉巴兰、小古洞河,皆东南流入松花江。小古洞河右岸为大通境。东北香兰,西半节、赫金、各节、花尔布、阿凌达、鹤立诸河,左合梧桐、蒲鸭、额勒密十二入代河,皆东南入松花江。黑龙江有沱流决出,入松花江,西小黑河入之。港汊萦回,形同沟洫,为奥区上腴。有高家屯巡司。宣统二年,置额勒密河招徠镇,有东益公司,鹤立河有兴东公司,皆营垦务。县境自西南至东北,狭长千馀里,若尽开辟,可设十县。西南稍繁庶,东北权舆而已。站路自妙噶山站渡江至三姓,又有自兴东烟筒山达县西南,自观音山历县境至三姓之西路。光绪末,新开有各节河、洼丹河文报局。   肇州直隶: 繁,难。省东南六百里。明,撒察河卫,即三岔河卫。 光绪三十二年,以郭尔罗斯后旗垦地置。 南:松花江自吉林伯都讷入境,汇嫩江,东流,受博尔古哈泊水,迳城南,又东受莲花泊水、下代吉船口水、三道冈子水、涝洲船口水,入呼兰。右岸为吉林新城、双城境。西:嫩江自安达入,南流,受乌兰诺尔水,注松花江。右岸为大赉境。境平旷,北城泡南出汇为差达玛泊,下流潴于沙。东北有肇东分防经历。旧设站三:自安达之他拉哈站南至之古鲁,又南至乌兰诺尔,又南至茂兴,此南路十站。又东南路八台,在境者四。自茂兴站起,东至波尔吉哈台,又东至察布奇尔,又东至鄂你多图,又东至布拉克,又东入呼兰境。官商路一:自茂兴西至郭尔罗斯公府,又西由八家船口渡嫩江入大赉。东北五站。商埠,西南信宿冈子,伯都讷、哈尔滨適中地,沿江要冲,光绪末勘留商埠。东清铁路自安达入境,迳东北入呼兰。有酣草冈、满沟二车站。   大赉直隶: 冲,疲,难。省西南二百一十里。古靺鞨、室韦交界。明,洮兒河卫及卓兒河地面。 光绪三十年,以札赉特旗莫勒红冈子垦地置。 北有索伦山脉,蜿蜒数百里,境内东流之水皆导源焉,所谓索伦围场也。东:嫩江自龙江入,南流,汇松花江。其左岸为安达、肇州境。北:洮尔河自奉天东镇入,东流,汇为纳蓝撒蓝池,犹言日月池也,下流入嫩江。又北瑚尔达河、绰尔河、雅尔河,皆东南流入嫩江。雅尔河左岸为龙江境。北:塔子城、景星镇分防二经历。旧有蒙古站二:自卜魁站起,西至绰尔河,曰哈代罕站,曰绰罗站。又入今奉天之克尔苏台站。官商路三:一北出景星镇赴省城;一东渡嫩江接茂兴站;一西由二龙锁口入奉天境,历镇东、靖安达洮南。嫩江沿岸哈喇和硕,有陆军退伍兵屯田,一夫授田百亩,以火犁耕种。   安达直隶: 冲,繁,难。省东南二百八十里。谙达,蒙古官名,无正译。 光绪三十二年,以杜尔伯特旗垦地置,又分省属垦地益之。 西:嫩江自龙江入,南流入肇州。北:九道沟水,西流与龙江分界,屈南入境,汇为纳赫尔泊,西南:乌克吐泊,下流入嫩江。南:青肯泊,泊形如环,中有滩地,半隶肇州。放垦区域,大都在嫩江东岸及东南北三面沿边,中部平原无河流,间有积潦,土含咸质,不宜种植。旧设站三:自龙江之特木德赫站南至属之温托欢,又南至多耐,又南至他拉哈,又南入肇州。官商路四:一北由林家店、九道沟赴省;一东南入呼兰,有小林家店文报局;一东由长安堡赴青冈;一西越东清铁路安达站至杜尔伯特贝子府,又西接多耐站。产碱,有咸厂二十五处。西北珰奈屯有盐滩。东清铁路自龙江入境,斜贯中部,迳治西南入肇州。有烟土屯,小河子,喇嘛甸,萨勒图,安达五车站。   ◎附志   林甸县: 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林家甸,隶龙江府。在龙江府东南,安达西北。东清铁路迤北,当省城东路孔道。光绪三十三年改订东清铁路合同,收回公司射占地亩,设县垦辟。西九道沟子、东戚家店,皆东路所经,如台站然。由此入呼兰达兴东。   诺敏县: 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隶嫩江府。在嫩江府西,诺敏河东岸库如尔其屯。西岸都克他耳屯有尼尔吉山,诺敏河上游札克奇山西有牧场,沿河有山路出呼伦。由县南行,经西布特哈,渡嫩江,达拉哈站。   通北县: 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海伦府北,通肯河北、胡裕尔河南。西:七道沟自胡裕尔河分出,南注通肯河,东至内兴安岭麓,与兴东道龙门镇界,北接讷河,即海布道所出。通肯河濒岸多森林,土人呼曰树川。   铁骊县: 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海伦府东南、馀庆东铁山包。东至金牛山、兴东道界。南大青山,东兴镇界。西,铁山包河,北,依吉密河,并馀庆县界。呼兰河出境东达里代岭,西入馀庆。有协领驻河北,管理旗丁屯田。以上二县隶海伦府。   布西直隶: 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西布特哈,在省城东北二百八十里嫩江西岸。西有内兴安岭,与呼伦分界。西南即索伦围场。西北诺敏河,至南入嫩江。西有阿伦河、音河、雅尔河,皆东南入龙江。又西迤南,绰尔河入大赉。旧设台七:自龙江之那希奇台东至之木尔楚衮台,又东至赫尼昂阿,又东至和尼,又东至锡伯尔,又东至巴林,又东至嘎尔甘,又东至雅勒伯霍托,又东入呼伦境。境少平原,森林之利独饶。有土城,因起伏西去数千里,直至木兰围场,又西至归化城。往时流人亡去不识途,多循此入关,盖即金源时长城汪古部所居者也。东清铁路自呼伦凿兴安岭入境,横贯中部,入龙江。有兴安岭、博尔多、雅鲁、巴里木、哈拉苏、札兰屯、成吉思汗七车站。   甘南直隶: 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富拉尔基,在省城西南嫩江西。有雅尔河支津。北有东清铁路库勒站。由此渡嫩江达昂昂溪。富拉尔基屯开辟最先,生聚日繁,盖铁路交通之效。   武兴直隶: 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多耐站,在省城南二百零五里,嫩江东路四五里,与温托欢、他拉哈两站首尾相接。南北长,东西窄,成一半规长梭形。向为杜尔伯特旗境。光绪三十二年,设局放荒五万六千四百馀晌。   呼玛直隶: 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西尔根卡伦。宣统二年,试办设治,移呼玛尔河口北岸,隶瑷珲道,在道治北五百馀里。东:黑龙江。呼玛尔河出伊勒呼里山,内兴安山脉向北行者也。东行者伊勒呼里阿林,四源,合东窝集、倭勒克、库勒都里、绰罗呼尔吉、布列斯,屈南,右受札克达奇河,又东入黑龙江。黑龙江东流,迳安罗卡伦北,屈南流,下至呼玛尔河口。沿西岸设卡伦六:曰依西肯,曰倭西们,曰安干,曰察哈彦,曰望哈达,曰呼玛尔。下游接西尔根卡伦。属黑河府。濒临河口驻协领,统鄂伦春人。   漠河直隶: 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漠河,隶瑷珲道。在道治西北千馀里。漠河出治鸡察山,东北入黑龙江。南额穆尔河,东北流,左受吉里玛那里多什都克河,屈东流,右受大札丹库尔、小札丹库尔,入黑龙江。又南旁乌河,东南流,左受巴达吉察,右受札克达奇,屈东北,右受布尔嘎里河、沽里干河,入黑龙江。又南有呼玛尔河上源,其南为伊勒呼里阿林,乃内兴安岭自西转东横幹脉也。山南即嫩江源,西有额尔古讷河入黑龙江口,为瑷珲与呼伦两属交界,即中、俄以江为界之起处。沿黑龙江南岸设卡伦八:曰洛古河,曰讷钦哈达,曰漠河,即治,曰额苏里,曰巴尔嘎力,曰额穆尔,曰开库康,曰安罗。有木厂一处。黑龙江由此转南流,安罗卡伦下游接西岸之依西肯卡伦,属呼玛。漠河金矿,光绪十四年经始开采,庚子入于俄,光绪三十二年始行收复。漠河为省北屏障,黑龙江转运专落俄人之手。光绪三十四年,议由嫩江之源开辟山道,卒以工费浩繁中止,故矿业衰歇而设治亦难也。   室韦直隶: 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吉拉林,隶呼伦道。在道治北四百馀里,额尔古讷河右岸。对岸为俄卧牛、槐敖、洛气等屯疆域。额尔古讷河自胪滨之阿巴该图北流,至呼伦之库克多博,东北流,合根河、特勒布尔、胡裕尔和奇、珠鲁克图即约罗、珠尔格特依、布鲁、色木特勒克诸河,皆自东南山来注,此在吉拉林以南者也。中根河最大,出内兴安岭,西北流,两岸沃野膏原,为殖民善地。额尔古讷河迳治西,又东北流,有哈拉尔即吉拉林河,眉勒喀即尼布楚约内之河、逊河、额尔奇木、毕拉尔、毕拉克产、古尔布奇、吉林子、阿木毗、牛尔、珠尔干、温诸河,皆自东南山来注。额尔古讷河至是屈西北流,有乌玛、大吉嘎达、小吉嘎达,复有小河入,皆自东南来注。再折而东北流,有伊穆河,复有小河二十馀,皆自东南来注。此在吉拉林以北者也。中牛尔河最大,出内兴安岭,河口左右有平地两区,田土肥美。额尔古讷河自受根河、牛尔河,水大而急,直注黑龙江,而吉拉林为適中地,故治在焉。新设防边卡伦,在境内者十有五,自库克多博总卡伦以北,曰巴图尔和硕,曰巴雅斯胡郎图温都尔,曰胡裕尔和奇,曰巴彦珠鲁克,曰珠尔格特依,曰莫里勒克,曰毕拉尔河,曰牛尔河,曰珠尔干河总卡伦,曰温河,曰伊穆河,曰奇乾河,曰永安山,曰额勒哈达。珠尔干、额勒哈达为鄂伦春与俄人交易之所。尤要道路自吉拉林南至塔尔巴幹达呼山七百馀里,其北至珠尔干河三百五十馀里,则小径不通车马。自珠尔干至额尔古讷河口五百五十馀里,则悬崖壁立,非假道于俄,不能飞越。根河口新立官渡,为华、俄商旅必趋之路。根河上源有道出西布特哈达墨尔根,额尔古讷民船祗达吉拉林,以下溜急,民船可顺流而下,不能溯流而上,非轮船不为功。冬令,河上可驾驶冰橇,每一日夜行三四百里。   舒都直隶: 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免渡河,隶呼伦道,在道治东二百八十馀里。河出阿尔奇山,北合札郭河,入海拉尔河。东即内兴安岭。东清铁路经南,有免渡河车站,由境凿兴安山洞入西布特哈境。   佛山府: 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观音山,隶兴东道,在道治北,濒黑龙江岸。对岸为俄吉春屯,北有辅河,南有嘉廕河。附府治有小水曰十里河,皆东入黑龙江。   萝北直隶: 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托萝山北,隶兴东道,附郭,如瑷珲、呼伦两直隶之比。   乌云直隶: 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乌云河,隶兴东道,在道治西北,濒黑龙江岸。对岸为俄嘎萨得报屯。乌云河在西,北入黑龙江。   车陆直隶: 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车陆,隶兴东道,在道治西北逊河南。原为车勒山卡伦,音转为车陆。东临黑龙江,对岸为俄吉满屯。南科尔芬河,东北流入黑龙江。   春源直隶: 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伊春呼兰河源,隶兴东道,在道治西南。西有布伦山,伊春河出,东流入汤旺河。布伦山西麓即呼兰河源。南札里河,东流,左合黄泥河、报达河,入汤旺河;又南巴兰河源在焉。   鹤冈县: 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鹤立冈,隶兴东道,在汤原县北、鹤立河西。有兴东垦务公司,宣统中拟移驻黑龙、松花两江汇流处,额勒密河东,地尤沃饶,为全省冠。 志三十三  地理五   △江苏   江苏:禹贡扬及徐、豫三州之域。明为南京。清顺治二年改江南省,设布政使司,置两江总督 辖江南、江西,驻江宁。又设淮扬总督,寻裁。及江宁巡抚。治苏州。又设凤庐安徽巡抚,寻裁。 十八年,分府九: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直隶州四:徐、滁、和、广德,属安徽,江南左布政使领之。康熙元年,安徽设巡抚。三年,分江北按察使往治。五年,扬州、淮安、徐州复隶江南。六年,江南更今名,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司, 驻江宁。 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司, 治苏州。 统江宁、苏州、常州、松江、镇江、扬州、淮安府七,徐州直隶州一。雍正二年,升太仓、邳、海、通四州为直隶州。十一年,徐州升府,邳还为州,属之。乾隆二十五年,移安徽布政使司安庆,增设江宁布政使司,析江宁、淮安、徐、扬四府,通、海二直隶州属之,与江苏布政使司对治。三十二年,增海门直隶,属江宁。光绪三十年,又设江淮巡抚, 驻清江浦。 寻复故。广九百五十里,袤千一百三十里,积三十七万二千五十四方里。北极高三十一度五分至三十五度十分。京师偏东五分至五度三分。宣统三年,编户三百二十一万三千四百八十三,口九百三十五万六千七百五十五。领府八,直隶州三,直隶一,州三,四,县六十。   江宁府: 冲,繁,难。隶江宁道。明,应天府。江宁布政、交涉、提学三使,江安粮储、江南劝业、巡警、盐法四道,江宁将军、副都统,织造兼督龙江西新税关驻。 顺治初,因明制,县八。雍正八年,改溧阳属镇江。北距京师二千四百四十五里。广二百里,袤三百里。北极高三十二度四分。京师偏东二度二十八分。领县七。上元 冲,繁,难。倚。附郭有清凉山、师子山、富贵山。北:紫金山、幕府山。东:乌龙山、圣游山。有硃湖洞,道书三十一洞天。清江门内有小仓山。石城门内冶城山。南:大江自安徽当涂入,受秦淮河水,为草鞋夹。左与江浦分岸,得观音山水。有燕子矶。秦淮河上承句容赤山湖水,合庐山水,迳通济门,一入江宁,一入城。又西北流,至下关入江。新开河东北,乾隆四十五年濬,赐名便民。有市曰石埠桥。又东为黄天荡。镇四:淳化、靖安、土桥、石步。草鞋夹、燕子矶、栖霞街、湖熟有汛。一驿:金陵。淳化巡司。有铁路。商埠:下关。光绪二十一年马关条约四埠之一。 江宁 冲,繁,难。倚。南:聚宝山雨花台设砲台。大江西迳下关镇。港七:铜井、烈山,北曰河口、绿新墅,又北大胜关,古新林浦也,西北曰北河,曰下关,分受秦淮河水。镇三:江宁、秣陵、金陵。大胜、秣陵有汛。有驿。江宁、秣陵巡司二。有铁路。 句容 冲,难。府东九十里。县有句容山,以此名。北:华山。东北:铜山。东南:茅山。大江西来。港二:罗丝沟、下蜀港。赤山湖出绛岩山,秦淮水源于此,亦曰绛岩湖。汇亭水、黄堰河、蒲里溪,曰南源,与北源合于白米湖,又西入上元。镇五:白土、常宁、东阳、下蜀、龙潭。龙潭巡司。有驿。 溧水 简。府东南一百四十里。南:芝山、中山一曰独山。东:庐山,秦淮水别源所出。石臼湖西南,迳城北流入秦淮,明故运道也,今淤。一驿:孔家。 江浦 冲。府西北四十里。东北:十三公山、九连山。西:龙洞山。大江西南自安徽和州入,右与江宁分岸。为口四:曰乌江,曰老西江,曰新河,曰老河。受浦子口河,东北入六合。滁水右渎自安徽滁州入,亦曰后河,东与来安分岸,复尽入境,曰前河,右出支津至东葛镇,又东北迳岔河集,会沙河入六合。镇三:高望、香泉、葛城。二驿:江淮、东葛。浦口巡司一。江淮有驿丞,裁。有铁路。 六合 简。府北一百二十里。南:瓜步山。西南:晋王山。大江西南自江浦入,右与上元分岸。折东南为通江集口支津,北抵城隍湖。有沙洲圩砲台。又东划子口。滁河西自江浦入,迳皁河口,北为汊河,又南屈曲流入江。税课局大使驻。镇四:瓜步、长芦、宣化、竹镇。有堂邑驿丞,裁。瓜步巡司一。 高淳 简。府东南二百四十里。东:大游山。东北:荆山。南:固城湖,又东播为胥河。西:丹阳湖,北接石臼湖。有水自芜湖东入丹阳湖,又东南入固城湖。或云禹贡中江也。镇三:广通、固城、水阳。广通巡司一。   淮安府: 冲,繁,疲,难。隶淮扬海道。 顺治初,因明制,州二,县九。雍正二年,升海、邳为直隶州,赣榆、沭阳属海,宿迁、睢宁属邳。九年,析山阳、盐城地置阜宁。南距省治五百里。广三百八十里,袤二百七十里。北极高三十三度三十二分。京师偏东二度五十二分。领县六。山阳 冲,繁,疲,难。倚。漕标副将驻。北运河南流,乌沙、涧河诸水注之。东六草荡,南白马湖,汇洪泽湖水,与宝应错,东北会于运河。北黄河故道。咸丰三年徙,今堰存。河所经南北岸,设同知、管河县丞、主簿、巡检,弁官废置不常。咸丰十年裁。板徬镇有钞关巡司一。镇二:北神、庙湾。菱陵、高堰、杨家庙有汛。驿一:淮阴。驿丞裁。 阜宁 繁,疲,难。府东北一百六十里。雍正九年置。东北:大海。有堰曰范公堤。射阳湖上承苔大纵湖水,汇淮水为湖,又东流,会诸水入海。运盐河受射阳湖水,迳城南流,循范公堤入盐城。西有黄河故道。镇三:马逻、北沙、蒙龙。草堰巡司一。 盐城 繁,难。府东南二百四十里。东:大海。港二:新洋、斗龙。有新兴、五佑盐场,盐课大使驻。运盐河自草堰口环城流,至便仓镇入兴化。苔大纵湖西南与兴化错。县西诸水所汇。有天妃徬,徬官裁。小关、刘庄、新阳、沙沟有汛。镇九:上冈、大冈、沙沟、冈门、新河、安丰、清沟、喻口、新兴。上冈、沙沟巡司二。 清河 冲,繁,疲,难。淮扬道治所。江北提督、总兵驻。旧置总河,后省入总漕。自府城徙此,光绪三年裁。里河同知及河库道均先后裁。府西北三十五里。北:清江浦。明陈瑄开,宋沙河也。运河西北自桃源入,歧为盐河。又东为中河口,水经谓之中渎水,出山阳白马湖。又东迤南至清口屈而东,迳三徬,与清江浦合,东南入山阳,是为淮南运河。南:六塘河自桃源入,东北迳刘家庄入沭阳。盐河东北流,迳西坝,淮安分司运判驻,乾隆二十八年移海州。又东至周庄入安东。西南:洪泽湖,西有黄河故道。镇十:王家营、洪泽、老子、西坝、渔沟、官亭、大河口、涧桥、马头、周桥。王家营、马头、河北、渔沟有汛。一驿:清口。有驿丞,裁。涧桥巡司一。 安东 繁,疲,难。府东北六十里。西南盐河自清河入,贯县境,入海州,与六塘河合。东北:一帆河自海州入,南至旗杆村。水经,淮水东左右各合一水,至淮浦入海。东北:黄河故道。淮海河务兵备道驻,咸丰十年裁。镇三:太平、长乐、鱼场口。五港、佃湖有汛。佃湖巡司一。桃源冲,繁,难。府西北一百二十里。运河自宿迁南来,迳古城驿,入清河,歧为六塘河,一曰北盐河,东北流入沭阳。洪泽湖西南与清河错。西北有黄河故道。镇七:三义、河北、崔镇、众兴、张泗冲、白洋河、赤鲤湖。崔镇、洋河、三义有汛。二驿:桃源、古城。驿丞裁。有巡司。   扬州府: 冲,繁,疲,难。隶淮扬海道。两淮盐运使驻。 顺治初,因明制,州三,县七。康熙十一年,海门圮于海,并通州。雍正三年,通州升直隶州,以如皋、泰兴往属。九年,析江都置甘泉。乾隆三十二年,析泰州置东台。西南距省治二百十里。广三百五十里,袤二百三十里。北极高三十二度二十七分。京师偏东二度五十六分。领州二,县六。江都 冲,繁,疲,难。倚。大江西自六合历扬子入,东迳七濠口。监制同知驻。又东迳裕民洲,为夹江,歧为二。又东为三江口,东南流,与江合。三江口与天福洲对,设砲台,守备驻。裁盐务巡道。又东迳扬子港,入泰兴。运河北入,环城南,迳新河湾,分流,西入扬子。又南流至瓜洲口,有砲台。总兵驻。又东迳连城洲,分入江。盐河导运河水东北入泰州,白塔龙兒河水注之。有榷关。镇三:瓜洲、万寿、宜陵。瓜洲、大桥、马桥、沙洲有汛。广陵驿丞裁。瓜洲、万寿巡司二。 甘泉 冲,繁,疲,难。倚。雍正九年置。西北:蜀冈、甘泉山。北:邵伯湖,与高邮错。运河合湖水南流,至壁虎桥入江都,绿洋湖、乔墅荡分流入之。镇三:邵伯、上官、大仪。一驿:邵伯。有汛。上官、邵伯二巡司。 扬子 冲,繁。府西南七十里。明为仪真。雍正二年,改“真”为“徵”。宣统元年,复曰扬子。西北有铜山、界墩山。南滨大江。西自六合入,有里世洲、沙漫洲二水自林家桥、王家坝北来注之。又西分流至泗源沟入江。税课大使驻。新河出月塘集,西南流,亦入江。一镇:新城。有水驿驿丞。清江芒稻河徬官,裁。青山、旧港、黄泥港有汛。旧江口巡司一。 高邮州 冲,繁。府北一百二十里。西南:神居山。运河北迳税务桥,盐河西流注之。又迳车逻坝,南澄子河注之,南汇为绿洋湖。马霓河东南流,入于清水潭,受运河北泄诸水,东积为草荡,三阳河南来注之。高邮湖西北,一曰甓社湖,北接界首湖,南赤岸湖,与甘泉错。水高、永南有汛。二驿:界首、孟城。界首、时保巡司二。 兴化 疲,难。府东北一百六十五里。东:大海,有堤。盐河并堤流,西受界河、海沟、横泾诸水,东出为大团河、八灶、七灶河,东北会斗龙港,入于海。有刘庄、草堰、丁溪三场,盐课大使驻。北有吴公湖、苔大踪湖,与盐城、宝应错。石、白驹三徬,有徬官。镇三:安丰、陵亭、芙蓉。安丰巡司一。 宝应 冲,繁。府北二百四十里。运河北自山阳入,迳八口铺,东溢为瓦沟溪。又南流,迳汜水镇,至界首,有界首湖,入高邮。其西宝应湖,汇淮流下潴之水。苔大踪湖东北,周二百里,分支入运河。衡阳有汛。一驿:安平,有驿丞,裁。衡阳、槐楼巡司二。 泰州 繁,疲,难。府东一百二十里。盐河西自江都入,夹城东流,一曰里下河,有溱潼水注之。至白米镇,左通串场河,右出支津,入泰兴。又东迳海安镇,左歧为界河,东南入如皋。盐河东北自东台入,西南流,迳淤溪达鳅鱼港,又西南与之合。有泰坝,泰州分司运判驻。鲍湖东北。镇四:海安、安乡、斗门、樊汊。海安、曲塘有汛。海安、安乡巡司二。 东台 繁,疲。府东二百四十里。乾隆三十二年置。东:大海,有堤。盐场七:东台、何垛、梁垛,安丰、富安、角斜、拼茶。盐课大使驻。又小海场大使,裁。里下河自泰州环城北流,又东溢为支河入海。盐河出县西海道徬,西南流,错出复入,至淤溪入泰州。水利同知驻东台场。草堰四徬有徬官。一镇:西溪。巡司裁。王家港有汛。   徐州府: 要,冲,繁,难。隶淮徐道。徐州镇总兵驻。 顺治初为直隶州。 领萧、砀山、丰、沛。 雍正十一年,升府。 置铜山县。又以降直隶邳州来隶,及所领宿迁、睢宁。 东南距省治七百三十里。广三百二十里,袤一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四度五分。京师偏东五十八分。领州一,县七。铜山 冲,繁,难。倚。雍正十一年置。东北有铜山,故名。微山湖,东北出为荆山河,即引河,一曰徐州河,承湖水至卞塘入邳州,与运河合。资河一曰奎河,东南流入萧县。黄河故道西北。一镇:卞塘。郑集三堡有汛。利国、东岸二驿,驿丞裁。双沟、利国巡司二。 萧 简,难。府西五十里。南:丁公山。西:岱山。西北为岱山湖。又东南有龙山河。资河自铜山入,东南迳轴山西,左出支津入灵壁,正渠入宿州。其西望川湖,迳大海子东,亦入宿。镇二:白土、永安。一驿:桃山。张山店巡司一。 砀山 冲,繁,疲,难。府西北一百六十里。东北:芒砀山。利民沟一曰小神湖,东南流,屈而西,入永城。西沙河,西南迳鼎新集,入河南夏邑。城北为黄河故道。周家寨、蟠龙集有汛。 丰 简。府西北一百五十里。东南:华山。新开河北流迳章固镇,又北入鱼台。旧濬以导黄河,今堤存。丰水一曰泡河,班志泡水也,入泗,湮。一镇:吴康。 沛 冲。府西北一百二十里。西:七山。有栖山圩,乾隆四十六年河决,县没,徙此。四十七年建城。咸丰元年河决,城复没,迁夏镇。十一年仍还旧治。东:微山湖。西有聂庄铺小河口。运河自滕入,屈曲流入湖。泗水自山东鱼台入,亦曰南清河,受金沟水,为金沟渡,东合三河口水,自此入运。有彭口、杨庄二徬。徬官裁。夏镇、栖山圩有汛。夏阳巡司一。 邳州 冲,难。府东北一百五十里。旧治下邳。康熙二十八年迁治艾山南。七年河决,移今治。雍正三年升直隶州。十一年来属。南:葛峄山,即距山。北:艾山、石埠山。西北:黄石山。运河自峄错入,迳泇口,岔河东北注之。至徐塘口合徐川河水,又南合沂水,入宿迁。武河,古武水,一曰治水,左通沂河,右入武原水,复出数支津,与燕子、柴沟等并入运。武原水即泇河,自兰山入,东会沂水,达宿迁之黄墩湖,入黄河。城南有黄河故道。镇三:直河、新安、泇口。姚湾、泇口有汛。旧城巡司一。 宿迁 冲,繁,难。府东一百里。北:司峿山、马陵山。东:五华峰。南:斗山。运河自邳州入,南合六塘河水,入桃源。西北:骆马湖,汇沂河、山涧诸水为巨浸。北:沭河自郯城入,南得桃花涧水,再错沭阳,折东北,迳燕集圩仍入之。西南:故黄河,有堤。镇三:白洋河、小河口、邵店。顺河、司峿有汛。二驿:锺吾、司峿。锺吾有驿丞,裁。司峿巡司一。 睢宁 简。府东南一百二十里。有池山、官山。西:九顶山。西南:峰山、荆山、英公山。东南:池山。白塘河出小李集,东南流,合沈家河,即今涸沙河,东入宿迁。又潼水,水经注所谓潼陂水入睢者,湮。镇二:高绍、辛安。   通州直隶州: 繁,难。隶常镇通海道。 顺治初,因明制,属扬州府。县一,海门。康熙十一年,县省。雍正二年,升直隶州,割扬州府之如皋、泰兴来属。西距省治五百三十里。广三百里,袤百三十里。北极高三十二度三分。京师偏东四度十一分。领县二。 东:军山、剑山。西:黄泥山、马鞍山,五峰并峙。东北:天竺山。南:狼山,设砲台。狼山镇总兵驻。东北:大海,产盐,置场五:吕四、馀东、馀西、金沙、石港,盐课大使驻。又马塘、馀中二场,乾隆元年裁。西亭场,三十三年裁。通州分司运判驻石港,税课大使亦驻。南:大江西自如皋入,东行达老洪港,会于海。盐河自如皋西入江,东分流,循城而南,又东入于海。镇二:狼山、石港。石港、金沙、馀东、吕四有汛。狼山巡司裁。吕东巡司一。 如皋 繁,难。州西北一百二十里。东,濒海。盐场二:丰利、掘港。盐课大使驻。大江西自靖江入,又东入通州,北通运盐河。河西北自泰州入,循城南,分为二。一南流入江。一东迳丁堰,又分流,至岔河,为盐场诸水。又南流,迳白蒲镇入通州。镇四:丁堰、掘港、丰利、白蒲。马塘、丰利有汛。主簿驻掘港。西场、石庄巡司二。 泰兴 疲,难。州西二百四十里。大江西北自江都入,右与丹徒分岸,为庙港。纳李薛河,又南与丹阳分岸,东至界港。界河自靖江缘界而西入之,又东入靖江,分支为老龙河,至黄桥,折南注界河。黄桥有汛。口岸、黄桥、印庄,巡司三。   海州直隶州: 繁,难。隶淮扬海道。 顺治初,因明制,属淮安府。县一。雍正二年升直隶州,又割淮安府之沭阳来属。西南距省治八百二十里。广百七十五里,袤百九十里。北极高三十四度二十三分。京师偏东二度五十六分。领县二。 东北:云台山,濒海。东:高公岛。西:金墅汛,设砲台。北:鸭岛、竹岛。东北:鹰游山。盐场三:中正、临兴、板浦。盐课大使驻。又白驹、莞渎二场,乾隆元年裁。海州分司运判驻板浦,有太平局、中富局、大义甿、富民甿、中兴甿盐垣。盐河自安东入,迳新安镇,合南北六塘河入海,其东支津与海通。西南:青伊湖、硕顷湖,北播为蔷薇河。南有一帆河,受盐河水入安东。镇五:板浦、高桥、莞渎、石湫、新坝。板浦、房山、吴家集有汛。高桥、惠泽巡司二。 赣榆 难。州北八十里。北:吴山。西:徐山、界山。东:兰山。南:泊船山、武强山。东,濒海,自山东日照入,有秦山望海墩,设砲台。大沙河自郯城、青口河自莒,南流入海。兴庄河水出西北吴山中。镇四:临洪、青口、荻水口、中冈站。青口巡司一。乾隆十六年,省荻水司改。 沭阳 难。州西南一百二十里。西北:张仓山。东北:韩山、万山。沭河,古涟水,自宿迁入,东流为新挑河。后河循城东北入青伊湖,又南与沙礓河合,迳阳沟,六塘水注之,达于海。镇六:汤沟、侯镇、华冲、高流、阴平、刘庄。吴家集有汛。县丞驻高流。   海门直隶: 冲,繁。隶常镇通海道。 旧本沙洲。乾隆初,设沙务同知。三十三年,割通州之安庆、南安十九沙,崇明之半洋、富民十一沙,及天南沙,置。移苏州府海防同知来治。西距省治五百七十里。广一百四十里,袤三十七里。北极高三十一度五十五分。京师偏东四度四十五分。 东南,濒海。西,大江,西南自通州入,右与昭文分岸。又东错崇明,折东北,由界洪复入,东南至蓼角嘴入海。白茆口为江海潮所会。界河承海水西流,环治而南,入于江。   苏州府: 最要。冲,繁,疲,难。分巡苏州道治所。江苏布政、提学、提法三使,巡警、劝业二道,织造兼督浒墅榷关驻。雍正八年,按察使自江宁移此。宣统二年改提法使。 顺治初,因明制,州一,县七。雍正二年,升太仓为直隶州,割崇明、嘉定属之。又析长洲置元和,昆山置新阳,常熟置昭文,吴江置震泽。乾隆元年,又设太湖。光绪三十年,设靖湖,隶府。北距京师二千七百里。广二百里,袤二百四十里。北极高三十一度二十三分。京师偏东四度一分。领二,县九。太湖 府西南九十八里。乾隆元年置,移吴江同里抚民同知来驻,治洞庭东山。东山一曰胥母山,有莫釐峰。太湖环治,积三万六千顷。天目山水西南自浙之临安、馀杭合苕、霅溪水,至大钱口;其西合宣、歙诸山水,迳长兴箬溪,至小梅口,与宜兴、荆溪诸县水,西北汇为湖。又东北,播为吴淞江。又东为淀山湖,达黄浦入于海。甪头、下扬湾村巡司二。 靖湖 简。光绪三十年置,设抚民通判,治洞庭西山。有缥缈峰。 吴 冲,繁,疲,难。倚。南:横山。西:皋峰、姑苏灵岩山。东南:香山。西南有天平、楞伽、灵岩、穹窿、邓尉诸山。西北:运河自浙江秀水历吴江、元和入,受太湖水,自胥口东迳木渎,与光福塘、箭泾诸水会,又迳跨塘至胥门,越来溪注之。北出为横塘,与县南鲇鱼口水并入运河。商埠,城南青阳场,马关条约四埠之一。镇三:横塘、横泾、木渎。县丞驻木渎。光福巡司一。乾隆十一年,省木渎司改。 长洲 冲,繁,疲,难。倚。西:高景山。西北:卑犹山。西:运河自吴入,有寒山汛。西北迳射渎,会金墅港水,又西北入无锡。射渎水东出为长荡,浒墅、乌角、白鹤诸溪并与运河合。娄江支津自元和缘界入,东北,左溢为尚泽荡,右阳城、西湖,北后湖,迳南荡,迳陆港折东入新阳。浒墅有榷关。镇三:陆墓、蠡口、望亭。浒墅、黄埭有汛。吴塔巡司一。有铁路。 元和 冲,繁,疲,难。倚。雍正二年置。东北:维亭山。西有虎丘。唐白居易凿渠南达运河,今谓之山塘。东南:江宁山。吴淞江自吴江北迤东入新阳。运河亦自其县入。其南:澄湖,溢为萧淀湖,又东南为长白诸荡。尹山湖,县东南。其北:独墅湖,有黄天荡。又阳城湖东北西湖跨长洲。中湖、东湖俱与新阳错。镇二:甪直、维亭。沙河、周庄、章练塘有汛。二驿:姑苏、望亭。县丞二,驻甪直、章练塘。周庄巡司一。有铁路。 昆山 疲,难。府东七十里。吴淞江东迳三江口,屈曲流入青浦。南有淀山湖,北溢为棋盘荡、陈墓荡,又北白莲湖,歧为商羊潭、杨氏田湖,迳直港与吴淞合。致和塘水自元和环城流,东会新洋江入太仓。镇三:安亭、泗桥、蓬阆。石浦巡司一。有铁路。 新阳 疲,难。府东七十里。雍正二年置。西北;昆山、绰墩山。吴淞江自元和东入,复错出。新洋江一曰新阳江,纳吴淞水,北入致和塘。有傀儡湖、鳗鲤湖、巴城湖、雉城湖。巴城、雉城今湮。一镇:兵墟。大王庙有汛。巴城巡司一。有铁路。 常熟 繁,疲,难。府北九十里。苏松粮储道驻。乾隆三十二年移省。北:大江。福山与隔江狼山对,设砲台,总兵驻。西北:崇德山、河阳山。西南:宛山。北:大江自江阴入,左与通州分岸,有捍海塘。元和塘水即运河,自长洲入,北迳福山塘。又黄泗浦水西北流,并入江。东北:大海。有塘。东南:昆承湖,一名隐湖,与尚湖相对,亦曰八字湖。镇二:庆安、福山。鹿苑、唐市有汛。黄泗浦巡司一。 昭文 繁,难。府北九十里。雍正二年,析常熟东境置。东北:大江自常熟入,又东入太仓。其港口以许浦、白茆为大。白茆受吴中诸水。许浦北海舶出入长江道,此为深水。针路、白茆、许浦,及茜泾、下张七鸦,宋为昆山、常熟五大浦。自白茆岳庙起,北至周泾口入江,长二千九百丈,亦名里睦塘。镇二:梅李、许浦。薛家沙、支塘、徐六泾有汛。白茆巡司一。 吴江 冲,繁,难。府南四十里。北:吴淞江,鲇鱼口水北流入之。运河二源,一南塘河,一官塘河,东汇为诸荡,与汾湖合。庞山湖东受太湖水,溢为九里湖,又东同里湖,其南为叶泽湖,有元鹤、韩郎荡。莺脰湖,县南。镇三:简村、八赤、盛泽。同里有汛。一驿:松陵。县丞驻盛泽。汾湖、同里巡司二。 震泽 繁,难。府南四十里。雍正二年置。东临运河,自吴江入,至平望镇,西塘河来会。西临太湖,合诸港漾水注唐家湖,东入吴江。横塘西导乌程诸水,歧为三,东与莺脰湖会。横塘之西曰震泽塘,东曰梅堰塘,为孔道。镇二:平望、严幕。震泽有汛。平望、震泽巡司二。   松江府: 要,繁,疲,难。隶苏松太道。江南提督驻。 顺治初,因明制,县三。十二年,析华亭置娄县。雍正二年,又析华亭置奉贤,析上海置南汇,析青浦置福泉,改金山卫为县。乾隆八年,福泉省。嘉庆十年,又析上海南汇地设川沙,隶府。西北距省治一百六十里。广一百六十里,袤一百四十里。北极高三十一度。京师偏东四度二十七分。领一,县七。川沙 繁,疲,难。府东南二百四十里。故明川沙堡。乾隆二十四年,改董漕同知为川沙海防同知。嘉庆十年,析置为抚民同知。东:大海。有捍海塘三,曰外圩塘、钦公塘、东护塘。夹护塘河二。盐河迳界浜入宝山。其左御寇河,椿树浦水引黄浦东入,与盐河合。三尖嘴、海中、曹家路有汛。 华亭 繁,疲,难。倚。东南有柘山、金山。海中有捍海塘。松江上承太湖,东迳笠泽,与东江、娄江而三。今娄江塞,而东江合松江出海,祗一江耳。黄浦江为吴淞支津,首受泖、淀诸水,屈曲流,大洋泾水会之。春申塘水东引黄浦支流,合千步泾,会于北俞塘。又分流迳颛桥入黄浦。柘林营东南,水利通判驻。有盐场曰袁浦,大使驻。镇五:亭林、叶谢、曹泾、柘林、沙冈。柘林、亭林、张泽有汛。都司驻柘林,县丞驻曹泾。亭林巡司一。有铁路。 娄 疲,难。倚。顺治十二年置。西北有横云山、机山、天马山。南:泖湖,源出华亭谷,与青浦金山错,古三泖也。斜塘上承泖湖,自青浦入,东歧,合古浦塘及支津,贯城至华亭界,为南俞塘。其北出者为通波塘。斜塘东南合秀州塘、大蒸塘,入金山,为黄浦,又东入上海。有横浦盐场,大使驻。一镇:枫泾。天马镇、泗泾、枫泾有汛。县丞驻白龙潭。小徵巡司一。有铁路。 奉贤 疲,难。府东九十里。明于华亭置青村所守御、千户,隶金山卫。雍正二年析置。南,濒海,有塘。有青村盐场,大使驻。青村港,县西,有汛。南桥塘水上游望河泾,自华亭引黄浦水东入姚泾,又东会萧塘,为南桥塘,左得金汇塘,上承南汇界河水,又东为青村港。西有龙泉港,亦受望河泾,错出复入,迳阮港镇,折东抵柘林营而止。镇三:陶宅、南桥、四团。县丞驻四团。南桥巡司一。 金山 疲,难。府南七十二里。雍正二年置。故明金山卫,属华亭。初治卫城,寻徙洙泾镇。东南:秦山、查山。海中有金山,县以此名。今隶华亭。东北:泖港,横潦泾西流入之,汇平湖诸水,曰三秀塘。纳秀州塘,迳城南,东达掘挞泾,南汇诸水合泖港入黄浦。南有盐河,循卫城西溢为黄姑塘,歧为里界河、黄浦界河,并北流而合,至大泖港与横潦泾会,又北为黄浦。折东与娄分岸,入华亭。有浦东盐场,大使驻。典史驻卫城。一镇:洙泾。张堰巡司一。洙泾、张堰、吕港有汛。 上海 冲,繁,疲,难。府东北九十里。苏松太道驻。黄浦江自华亭入,夹城流,东北至虹口。吴淞江西北来与之合,又东北入于海。吴淞江自嘉定入,纳盘龙浦水、横沥水,迳新泾,又东为古沪渎,迳新闸北、泥城桥、老闸会黄浦江。西堧欧、美各国互市租界,道光二十三年英约五口通商之一。吴淞岸东北四十五里,光绪二十四年开为商埠,海舶殷辏,利尽东南。租界有会审公堂,理华、洋狱讼。有海关,苏松太道监督。又南洋军械制造局,西南。镇四:吴淞、乌泾、吴会、闵行。塘桥、引翔港、闵行有汛。黄浦、吴淞巡司二。有铁路。 南汇 繁,疲,难。府东一百二十里。雍正二年置。故明南汇守御所。东:大海。捍海塘二:内东护塘;外外护塘,即钦公塘。西黄浦江自华亭入,迳闸港,折北,左与上海分岸。县西纵河曰鹤坡塘,在新阳镇。会南七灶诸港水,至分水墩,是为港闸。西会金汇塘,入奉贤。县号穷海,独饶盐。东护塘内有运盐河,南自奉贤入。一镇:下沙。置盐场三,盐课大使驻。周浦有汛。县丞驻泥城。三林庄巡司一。 青浦 繁,疲,难。府西北五十里。东:铏山、佘山。东南:凤凰山、薛山。北:福泉山。西:卢山、辰山。北:吴淞江。淀山湖西受太湖水,播为诸荡,南与泖湖合。北会硃家港水入于江。有赵屯浦、大盈浦、顾会浦、盘龙浦,俱分受吴淞水,入黄浦。镇六:泗泾、金泽、硃家角、赵屯、七宝、白鹤江。北铏山、小徵有汛。县丞驻七宝。淀山、新泾巡司二。   太仓直隶州: 繁,疲,难。隶苏松太道。 顺治初,因明制,属苏州府,县一。雍正二年,升直隶州,析州置镇洋县,又割苏州府之嘉定属之,析其地置宝山,同隶州。西南距省治一百二十里。广一百五十里,袤一百四十里。北极高三十一度二十九分。京师偏东四度二十五分。领县四。 北有穿山。东北:大海,有塘。七鸦口设砲台。一镇:双凤。璜泾有汛。州同驻刘河镇。七浦巡司一。昔太仓之水八百五十。南路之水,娄江独任之。北路之水,七浦、杨林分任之。故七浦以辅娄江,杨林又以辅七浦。杨林南有湖川塘。湖川南硃泾,为古娄江北道。又贯南北者,有盐铁塘,南出吴淞入海。北道白茆达江。雍正中,发帑疏濬两江,兼治白茆,以补三江之缺。 镇洋 繁。倚。雍正二年置。东:大海。县东刘河口,一曰娄河口,有汛。娄江入海处。禹贡中江也。“刘”即“娄”,声近字。上承致河塘,自新阳入,为太仓塘。自城南南马头东合新塘港,又东入海。新塘港即旧湖川塘,迳小塘子入刘河。南:盐铁塘水环城流,西北与七浦塘合。有徬官,裁。茜泾河西抵漕塘河,东迳花双入海。茜泾城,乾隆三年筑。镇二:沙头、茜泾。甘草巡司一。 崇明 冲,繁。州东北五十七里。东:金鼇山、茶山。东北:海中设汛。海环县治,港沙绮错。有望海台,当沙港南,与崇宝沙对,设砲台,总兵驻。施翘河水西南夹城流,又东与十欃口合,入于海。东:盐滩,有场,巡盐大使驻。雍正八年,于县设太通巡道。乾隆五年移通州,六年裁。镇三:新镇、豹貔、杨家河。上沙、中沙、外沙、下沙有汛。县丞驻五欃。大安有废巡司。崇海巡司一。 嘉定 疲,难。州南三十六里。初属苏州府。雍正二年来隶。东南:鹤槎山。吴淞江东入,缘界流,北为盐铁塘水,入镇洋。县北刘河,古娄江也。横沥水北流迳县城,又东与之合。练祁塘水承吴淞西来,环城流,迳罗店,入宝山。镇三:外冈、安亭、南翔。县丞驻南翔,有汛。诸翟巡司一。有铁路。 宝山 繁,疲,难。州东九十里。雍正二年置。故嘉定县吴淞所,明宝山。东南有宝山故城。山北设汛。东濒大海,有塘。南为吴淞口,黄浦江入海处,设砲台,控扼东南,为军港要塞。崇宝沙,海中,与崇明对。蕴藻滨水自嘉定迳陈行镇,界泾水西北迳罗店,合练祁塘水会之。歧为二,东至胡巷口,南至虹口,并入黄浦。又北泗塘水引蕴藻滨水南迤东环城流,西有采綯港。镇四:高桥、江湾、大场、罗店。旧砲台、胡巷口、杨行、江湾、月浦有汛。县丞驻高桥。有铁路。   常州府: 冲,繁,疲,难。隶常镇通海道。 顺治初,因明制,县五。雍正二年,总督查弼纳以苏、松、常赋重事繁,疏请太仓等十三州县各析为二,析武进置阳湖,无锡置金匮,宜兴置荆溪。东南距省治二百八十里。广一百六十里,袤一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一度五十二分。京师偏东三度二十四分。领县八。武进 冲,繁,疲,难。倚。府西偏。西北:黄山、固山。毗陵江西北自丹阳入,东南至桃花港入江阴。运河循城流,迳奔牛镇入丹阳。滆湖北受运河,西受坛、溧、洮湖诸水,汇为湖,又西溢为大圩荡,南与湖塘河会,入宜兴。镇三:奔牛、青城、阜通。西埠、孟河、魏村有汛。一驿:毗陵。奔牛、孟河巡司二。有铁路。 阳湖 繁,难。倚。府东偏。雍正二年置。以县东阳湖名。东:芳茂山。东北:舜山。南:太湖,有马迹山,旧置寨,有汛。运河自无锡迳丁堰、戚墅堰,北商河水合舜河水东西分流入之。戚墅港合宋建湖,至白荡歧为三,一东入无锡达闾江,一黄堰河达百迹,一薛堰河达下埠,并入太湖。其武进支津曰宜荆漕河,一曰西蠡河,西南流,会滆湖水,并湖行入宜兴。一镇:横林。马迹巡司一。有铁路。 无锡 冲,繁。府东南九十里。北:九龙山。西:舜山、锡山。其东惠山,有泉。太湖,西南。又东溢为五里湖,南出为长广溪,西迳吴塘门,仍入太湖。运河东南自长洲入,夹城流,东纳漕河,即白塘圩,支津出江阴,首受大江,北流,迳高桥,与之合。镇一:潘葑。一驿:锡山。清宁有汛。高桥巡司一。有铁路。 金匮 繁,难。府东九十里。雍正二年置。以城内金匮山名。东北有斗山、胶山。北:横山。南:夹山、前山。运河东南自长洲入,常昭漕河首受太湖,东缘长洲界,左与无锡分岸,环城入之。又分流,南北入常熟、江阴。又自东亭屈而西为百渎港,东流会于鹅真荡,与长洲错。一镇:望亭。黄埠墩有汛。巡司一。有铁路。 江阴 繁,疲,难。府东七十里。江苏学政驻,光绪三十一年裁。北:君山。东北:绮山、定山、黄山。东:马鞍山。隔江与天生港对,有砲台。北:大江西自武进入,漕河首受江水,迳四河口入无锡。应天河分漕河水,屈曲流,迳华墅东南,为南长河。横河,城东至泗港北入江。有青草、寿星诸沙。镇三:杨舍、夏港、申浦。沙洲、杨舍有汛。顾山巡司一。 宜兴 疲,难。府南一百二十里。西北:有 山、东北:羊山、金鹅、罗科山。西:大坯山。北:滆湖,与武进、阳湖错,受长荡湖水。其支津湖塘河自武进入,歧为二,至吴渎口入于太湖。县东有东氿、西氿,金坛、溧阳诸水会之。漕河北与二氿合,汇为羊山诸荡。又东北为横荡,迳百渎港入太湖。一镇:杨港。和桥有汛,县丞驻。锺溪、下邾巡司二。 荆溪 疲,难。府南百二十一里。雍正二年置。南:荆溪,县以此名。南:白云、茗岭、君山、啄木岭。西:芙蓉山、国山。三国吴天玺元年封禅为中岳,有摩崖,右群峰相缪不一名。东:铜官山。西南:章山。东南:茶山、兰山。濒太湖东西二氿,与宜兴错。杨港河、文定港水分流入之。其南沙河自溧阳戴步流并潴焉。东南:蜀山河,合川步水,东歧为施塘,并注之。又东至大浦口,其南莲花荡自湖汊汇诸山水,至乌溪口,并入太湖。徐舍有汛。湖汊、张渚巡司二。 靖江 难。府东一百五十里。东北:孤山。南滨大江,西自泰兴入,东:张黄港。右与江阴分岸,又东迳县南入如皋。港口八。迤东歧为界河,折南至张黄港复合。港南紫气河,漩洑深洪,海舶入江处。界河自港北环县流,西达界港入于江。西有团河。镇三:陈阜、生祠、新丰市。新港巡司一。   镇江府: 最要,冲,繁,疲,难。常镇通海道治所。长江水师提督、京口副都统驻。顺治初设镇海将军,乾隆二十八年裁。 顺治初,因明制,县三。雍正八年,以江宁府之溧阳来属。光绪三十年,又设太平,隶府。东南距省治三百七十里。广二百十里,袤一百三十六里。北极高三十二度十二分。京师偏东二度五十七分。领一,县四。太平 简。府东七十里。光绪三十年置,设抚民同知,治太平洲,江中。 丹徒 冲,繁,疲,难。倚。西北:金山,临江,有中泠泉。北:北固山。焦山,江中,南北与象山、连城洲对,又东圌山、五峰山,隔江与高桥对,皆设砲台。大江,城北迳孩溪,复南绕圌山,分支为大小夹江,有宝晋、天福、补沙诸洲。运河南自丹阳入,迳雩山西、洪山东,折西环城北流,所谓南运河。粮艘渡江入伊娄河,至邗沟,为北运河,并入于江。横越徬有徬官。西:高资河,东西与新开河合。河为乾隆四十五年巡抚吴坛濬,出排湾西经高资入句容。商埠,县北二里,外国互市租界,咸丰十年英法条约长江三口之一。有新关,常镇道监督。镇五:丹徒、高资、谏壁、大港、新丰。硃家圩有汛。二驿:京口、炭渚。京口有驿丞,裁。高资、安港、丹徒巡司三。有铁路。 丹阳 繁,疲,难。府东南七十里。东北有九龄山。大江北自丹徒播为夹江,迳姚家桥入,东与江合。运河东南迳七里桥,漕河会之。又西南播为香草河。简渎河环城流,入于江。包港东北导运河水与夹江合。北有练湖。镇二:吕城、延陵。一驿:云阳。吕城、包港巡司二。有铁路。 金坛 疲,难。府南一百六十里。西:茅山,一曰三茅峰。南:长荡湖,与溧阳错,古洮湖也。漕河环城为濠,南会于白龙荡,又南受湖水入溧阳。薛步水出薛步镇,东流分为二,一入漕河,一南与漕河遇,入于湖。东有钱资荡。湖溪巡司一,裁。 溧阳 繁,疲。府南二百四十里。雍正八年来隶。西:曹姥山、铁冶山一曰铁岘。北:涪山,峙洮湖中,湖与金坛错。三塔荡西南溢为升平荡。前马荡水出溧水庐山,合高淳诸水,东迳为荡入中河,东南流与漕河合,古中江也。五代杨行密筑五堰,江自是不复东,禹迹中湮矣。镇三:举善、甓桥、广道。 志三十四  地理六   △安徽   安徽:禹贡扬及徐、豫三州之域。明属南京。清顺治二年,改江南省,置凤阳巡抚及安庐池太巡抚,兼理操江军务,并统于淮阳总督。六年,俱罢。十八年,设江南左、右布政使,以左布政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九府,暨徐、滁、和、广德四直隶州,驻江宁。康熙元年,始分建安徽为省治,复置巡抚,驻安庆。三年,江南分一按察使来治。五年,割扬州、淮安、徐州还隶江宁右布政。六年,改左布政为安徽布政使司。雍正元年,以两江总督统治安徽、江苏、江西三省。二年,升凤阳府属之颍、亳、泗三州,庐州府属之六安州,为直隶州。十三年,颍州升府,亳州复降属颍。乾隆二十五年,安徽布政使亦自江宁来驻。东至江苏溧水;西至湖北麻城;南至江西彭泽、浙江遂安;北至河南鹿邑。广七百三十五里,袤六百六十六里。宣统三年,编户三百一十四万二千一百八十四,口一千六百二十二万九百五十二。领府八,直隶州五,属州四,县五十一。 其名山:霍、皖、黄、九华、陵阳、敬亭。其大川:大江、皖、泾、枞阳、巢湖、淮、颍、涡、滁、澮、西肥、北肥、洪泽湖。航路:东达江苏,西达江西、湖北。驿路:自安庆北逾北峡关渡淮达江苏徐州;自江心驿东南出清流关达江浦;自桐城西南达湖北黄梅。铁路拟设芜宁路。电线。   安庆府: 冲,繁,难。安庐滁和道治所。巡抚,布政、提学、提法三使,巡警、劝业道,同驻。 顺治初,因明制,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始分建安徽省。十四年,设提督,辖上江营汛。十八年,省提督,并入江南。乾隆二十五年,移左布政使来治。嘉庆八年,以巡抚兼提督,辖二镇各标。西北距京师二千七百里。广四百五十里,袤二百七十五里。北极高三十度三十七分,京师偏东三十四分。领县六。怀宁 冲,繁,难。倚。东北:大龙山。西:皖山,百子。西北:独秀山。大江自望江入,迳城南而东北出趋池口,又东北入无为。皖水自潜山入,会长河,迳石牌港入江。北:黄麻河,一名黄马河,自潜山入,会沙河、高河,达桐城为练潭河。西北:井田河,上达练潭。西:冶塘湖,由皖口入江。东北:长枫港,引莲湖、槐湖水入江,即古之长风沙也。碎石岭汛二,石牌市汛一。长枫、三桥二镇,巡司各一。一驿:练潭。商埠滨江。 桐城 冲,繁,难。府东北百二十里。东北:浮度山,北峡山一名北峡关,与舒城界。西:挂车。北:龙眠山,有水流为龙眠河,入松山、鸭子诸湖。东南:大江自怀宁入,东流,迳县西南练潭驿为练潭河。双河出县东,二派合流为孔城河,与东南长河、白兔河俱入练潭河,至枞阳入江。三道岩关,县西,咸丰十年重筑。六百丈、北峡关、练潭镇、马踏石巡司四。驿二:陶冲、吕亭。 潜山 冲,繁。府西北百二十里。北:灊山,一曰皖山,又名天柱。汉武帝登灊礼天柱,号为“南岳”,即此;道书所谓“第十四洞天”也。潜水今名前河,源出公盖山,西流为开源涧。东南流,迳城北,东合皖水。出公盖山,东迳乌石波,至城东崩河合潜水。南至石牌市,与太湖东诸水会,迳怀宁入江。东北:昆仑山,沙河出,会黄马河入怀宁。吴塘堰,历代开以灌田,康熙十一年修治。天堂砦,后部河所出。有巡司一。一驿:青口。 太湖 冲,难。府西北二百二十里。东:马头山。南:新寨,香茗。西北:龙山。北:珠子山。有关,西与英山界。太湖旧与小湖五,并堙。东北:银河自潜山入,为后部河。右合羊角河,为龙湾河。汇南阳、青石、棠梨、罗溪诸河,为马路河。环城而东,折东北仍之。后部、白沙巡司各一。一驿:小池。 宿松 冲,难。府西南百六十里。东北:严恭、烽火。东南:洿池。西南:得胜山。大江自湖北黄梅入,流迳小孤山。元立铁柱于上,名“海门第一关”。分流东下入望江。二郎河一名扬溪河,承雷水,南流入望江。北:三溪河自湖北蕲州、黄梅分入,合于隘口,南流入江。东北:旧县河出白崖诸山,合荆桥河,入望江之泊湖。东:张富池,会大小泊涝湖,龙南莲若湖,白湖、棠梨、小黄三湖,趋于泊湖。又南,龙宫湖、大官湖,均东连泊湖,成巨浸。有便民仓镇,南北粮仓贮此。有归林滩镇,旧置巡司,裁。其复兴、泾江口二镇有巡司二。一驿:枫香。 望江 简。府西南百二十里。西北:大茗、小茗对峙。东:周河山。西:麒麟山。北:宝珠山。南:大江自宿松入,滨城缘娥眉洲东北流,至华阳口纳泊湖。泊湖受宿松浮湖、茅湖诸水,合流为扬溪河,即雷水也。雷港,明时湮。今从华阳镇入江。镇四:苏家、吉水、香新沟,又华阳。雷港,游击驻。有巡司。雍正中自杨湾改。一驿:雷港。   庐州府: 冲,难。隶安庐滁和道。明,庐州府,属江南。 顺治初,因明制,改二州、六县,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分隶安徽省。雍正二年,升六安为直隶州,以英山、霍山二县改属,馀仍旧。南距省治四百六十里。广二百二十里,袤二百一十里。北极高三十一度五十六分,京师偏东四十七分。领州一,县四。合肥 冲,繁,疲,难。倚。东:龙泉,青阳。东北:大小岘山。西南:紫蓬。东:浮槎。东南:四鼎山一名四顶山。东:巢湖一名焦湖,延袤四百馀里,中有三小山,曰鞋、曰姥、曰孤,港汊凡三百六十,纳众水而南注之江。东店阜河,南派河、三汊河,皆入焉。肥水迳鸡鸣山,淮水来与之合,县名昉此。东:逍遥津。梁园镇。西:庐镇关。梁园、青阳、官亭巡司三。督粮通判一。县丞一。驿五:护城、金斗、店埠、派河、吴山庙。 舒城 冲,繁。府西南百二十里。南:春秋山、华盖、鼓乐。西南:龙眠、七门山。东:巢湖,与合肥、庐江、巢分界,县境诸水毕汇于此。龙舒河源出县西孤井,东流会石塞河,流迳七门堰,又迳城南入巢湖。上七里河在县西九里,西山诸水所汇,迳南溪入巢湖。其在县七里者为下七里河,上接南溪,下达巢湖。七门堰在西南七门山下,有三堰:一乌羊,二千功,三槽椟也。南北峡关、西阳山寨、上阳镇有汛。晓天镇巡司一。驿二:三沟、梅心。 庐江 简。府南百八十里。东北:冶父山。西北:冷水关。两山夹立如门。东:梅山,西:孺山,郎家。东南:矾山。东北:巢湖,西纳三河,迤东金牛、清野诸水汇焉。其南白湖。南迤为后湖,西播为黄陂湖,汇县河及作枋河。东出为青帘河,由无为入江。西南高子水,南罗昌河,并入桐城。冷水关有汛一,巡司一。驿一:庐江。巢简。府东北百八十里。东:东山,滨江为险。东南:七宝山。西北:万家山。西南:巢湖,旧居巢地,后陷为湖,因名。县境诸川多自此导流。濡须水自湖东口流迳城南,一名天河水。东流,迳东北亚父山南。又东南,迳七宝、濡须两山间,亦曰东关水,入无为。清溪河自巢湖导流,迳县东,合芙蓉水,下流会濡须水。西柘皋、白露、巧溪、花塘诸河皆入巢湖。柘皋有汛。巡司、典史各一。二驿:高井、镇巢。 无为州 繁,疲,难。府东南二百六十里。界城内紫芝山。东北:偃月,即濡须坞,东西有二关。西南:三公、九卿。西:孤避。北:青檀。南:大江自桐城入,为石炭河口。又东北,青帘水自庐江入为西河,合鹅毛、永安、直皁,是为泥汊河口。又北,神塘河口。又东迳北蟂虮山,其西獭浦,入和。北有濡须水,自巢湖缘界,迳七宝山,又东为黄洛河,合州河、运河及马肠、奥龙河,入含山为裕溪。有汛。黄洛、泥汊、奥龙、土桥巡司四。   凤阳府: 冲,繁,疲,难。分巡凤颍六泗道治所。元,濠州。明初升府曰临濠。洪武二年为中都。六年改中立府。七年更名凤阳,属江南。 顺治初,因明制,领五州、十三县,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分隶安徽省。雍正三年,升颍、亳、泗三州为直隶州,分颍上、霍丘属颍,太和、蒙城属亳,盱眙、天长、五河属泗。十一年,分寿州置凤台县。十三年,颍州府以亳州及所隶二县属之。乾隆二十年,省临淮入凤阳。四十二年,省虹县入泗州。南距省治六百七十里。广四百二十八里,袤四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二度五十五分。京师偏东一度十二分。领州二,县五。凤阳 冲,繁,疲。倚。明始析临淮置。寻又割虹县地益之,为府治。国初废临淮县,省入。北:凤凰山,府以此名。东北:乌云山,出锺乳。淮水自寿州入,迳城东北流入泗州。濠水出城南,有二源,至升高东有巨石绝水,即古濠梁,一名石梁河,东北入淮。涡水自蒙城入,迳城西北入怀远。西:龙子河,源出南山,汇为湖,迳长淮关入淮。北:沫河,上承诸湖,迳城东北入淮,曰沫河口。东:溪河,一名大溪河,即古黄溪也。东:月明湖,北流入淮。东北:花园湖,东北,洪塘湖。东南:明孝陵,在县西南,有城卫。顺治七年,改设左卫,守备一。西北:长淮关。东北:临淮关。铁路所经:临淮乡、徐家桥、溪河集、蚌埠、小溪。有溪河集县丞一。蚌埠镇主簿一。临淮镇巡司一。驿三:王庄、濠梁、红心。县东南有铁路。 怀远 疲,难。府西北七十里。北:荆山。东南:涂山。南:平阿山。淮水自凤台入,迳县东,过荆、涂两山间,会涡、濠、沙、淝诸水,合流入泗州。北淝水自蒙城入,至县正义村,汇为巨浸,下流入灵壁。清沟自涡阳龙山湖东南流,合十湖、天堰诸水,至县北会淝水,而水始大。旧自灵壁南至沫河口入淮。涡水自凤阳入,迳城北,东入淮,谓之涡口。南:洛水,北流入淮,亦名洛涧。沙水自颍州入,经荆山南入淮。上窑龙元集有主簿一。洛河巡司一。 定远 冲,繁。府南九十里。西北:横涧山。东:银岭。南:池河,自巢入,东北迳盱眙入淮,谓之池口。西:洛河,上承苑马塘,即淝水支流。二河俱入于淮。芡河从西至,迳城南会淮水。岱山铺有汛。泸桥主簿一。池河巡检一。驿三:定远、张桥、永康镇。县东有铁路。 凤台 繁,疲,难。府西南百八十里。明省入寿州治。雍正十一年,分寿州城东北隅增置。西北:八公山。东北:紫金山。南淝水自涡阳入,历颍上,由峡口西入淮。西淝河一名夏肥水,自合肥入,至肥口入淮。白龙潭、顾家桥、石头埠、刘家集、阚甿集有汛。阚甿集巡司一。驿二:太行、丁家集。 寿州 繁,疲,难。府西百八十里。寿春镇总兵驻。城北:八公山,在淝北淮南,亦名北山。峡石山西北夹淮为险,在西岸为峡石,在东岸为寿阳山。西北:淮水自霍丘东迳正阳镇,颍水流合焉,谓之颍口。又东至城北,淝水流合焉,谓之淝口,亦谓之淮口。又东北流入怀远。淝水凡三。在州境者曰东淝河,在州东北,源出合肥鸡鸣山。北流分为二,一东南入巢湖,一西北流至州入淮,乃淮南之淝水也。西北:颍水自颍州入,入淮处名颍尾。西:渒水自颍州入,北流达于淮,即沘水也。正阳关、瓦捣汛有汛,凤阳通判驻。有税关。正阳镇巡司一。驿四:正阳关、安丰、姚皋店、瓦埠。 宿州 冲,繁,疲,难。府西北二百三十里。西北:相山、石山、土山。又诸阳山,一名睢阳山,在睢水之阳,睢水自河南永城入。南:澳水,一名濊水,今名澮河,亦自河南永城入,经灵壁东南入泗州五河。东南:沱水,出州东南紫芦河,东流入灵壁,分二派,至泗州复合,由五河入淮,即洨水也。又北淝水,出州西龙山湖,本入涡,今入淮。西南:泡水,源出亳州舒安湖,流迳废临涣城,与澮水合。东南:澥河,亦东流入澮河,一名蟹河。睢水,州北,自河南入,迳相城故城,合渎水及渒湖水,过陵子湖、崔家湖入泗州。宿州营原设都司一员,乾隆初改守备,嘉庆十一年又改都司。龙山、百善有分防营汛二。有卫。南平集,凤颍捕盗同知一,州判一。时村集巡司一。驿四:大店、夹沟、睢阳、百善。城外有铁路。 灵壁 冲,繁,疲,难。府西北百八十里。本虹县灵壁镇,宋始置县。明属宿州。清初降宿州,同隶凤阳治。西南:齐眉。北:磬石。西:凤凰山。北:黄河自江苏徐州入,东南入睢宁,即古泗水。北淝水自怀远入,迳城南,至凤阳沫河口入睢。澮河、汴水、沱河皆自宿州入,迳县境,下流入泗州,北小河上流即睢水,亦自宿州入,又东入江苏睢宁。东有石湖,北有穆家湖、土山湖。双兴镇州同一。固镇有汛。巡司一。驿一:灵壁。   颍州府: 繁,疲,难。隶凤颍六泗道。明,颍州,属凤阳府。 顺治初,因明制,与颍上、太和二县俱属凤阳。雍正二年,升直隶州,改隶安徽省,以颍上暨霍丘来属,分太和属亳州。十三年升府,增设阜阳县,降亳州及所隶太和、蒙城二县来属隶。东南距省治八百四十里。广二百一十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极高三十二度五十八分。京师偏西三十二分。领州一,县六。阜阳 繁,疲,难。倚。西:七旗岭、金牛岭。县西南:仁胜岗。南:安舟岗。淮水自河南固始入,迳城南三河尖入凤阳。颍水自河南登封入,迳城北东流,茨河、谷河来入之。北:沙河,承太和诸湖水亦来会。西:柳河,承小汝河、白洋湖诸水,并纳于颍。东南流,至沫河口达于淮。西:旧黄河,原经城北合颍水。自河徙鹿邑,黄流遂绝。西北:沈丘镇,即古寝丘。巡检一。包家寨、永安镇、西洋集、驿口桥有汛。王家集,通判一,县丞一。一驿:桥口。 颍上 疲,难。府东南百二十里。西南:黄岗。东南:垂岗。北:管谷。西南:淮水自阜阳入,合清河、大润河,至西正阳城,折东北八里垛。颍水自颍州入,迳汉慎县,合乌江水,又东南合樊家湖,至城东。又东南,右合老梧冈湖来会,颍谓颍尾也,又东北入凤台。其北花水涧、袿沟、济水入凤台。八里垛有汛。一驿:甘城。 霍丘 繁,疲,难。府东南二百九十里。明属寿州。雍正初,改隶颍。南:九仙、九丈潭。西:长山,三山相连。西北:临水山。淮水自河南固始入。西南:史家河自六安入,迳叶家集,错固始复入,合曲河,至三河尖来会。又东合众水,迳义城废县,分氵戎河、渒河入凤台。氵戎河亦入淮。叶家集有汛。洪家集、三河尖二巡司。开顺集巡司、典史各一。 亳州 冲,繁,难。府北百八十里。明初降为县,寻复故,属凤阳府。雍正十三年仍降属州来隶。西:涡河,自河南鹿邑入,北马尚河,合流入蒙城。马尚河在城北,自河南商丘汴河分流,迳州境,包河来注之,下流入涡。其支流入河南永城,谓之澮水。南:淝河自河南鹿邑入,流至州境孟家桥,东流,迳城南入太和。又迳州之龙德寺入阜阳,即夏肥水也。西北聂家湖、花马潭,东南百尺沟,均入涡。东:义门镇。龙德寺集、翟家集有汛。州同一,驻丁园寺集。 涡阳 冲,繁,难。府东北二百七十里。同治三年,割阜阳、亳州、蒙城及凤阳府之宿州地增置。南:云梦山。东北:龙山。北:石弓山。北淝河自亳州入,潴为白湖洼,又东入蒙城。涡河亦自亳入,会五毒沟、龙凤沟、梭沟、银沟、金沟诸水始大,东南流,迳蒙城,达怀远,入淮。西南:蔡湖,亦入涡。东南西洋有汛。西北义门集巡司一。 太和 繁,疲,难。府西北八十里。明属凤阳。雍正间改隶颍。北:万寿山。沙河自河南沈丘入,迳城南,达亳州,入颍,即颍水上流。东北:茨河,自河南鹿邑入,又东南入沙河,故沙河亦蒙茨河之名。其支流为宋塘河,流迳宋王城入穀河。穀河自西北卧龙冈分流入茨,铭河从之。南:柳河,旧黄河支流也,上通河南项城,下达颍州,合城西舒阳河入沙河。青泥浅有汛。洪山巡司及典史各一。 蒙城 繁,疲,难。府东北百八十里。顺治初属亳州,寻同太和改隶颍。西北:驼山、狼山。北:檀城山。涡水自涡阳入,迳城北,再折而东,南流,由怀远涡口入淮。北淝河迳城北板桥集入凤阳。双涧集有汛。   徽州府: 繁,疲,难。隶徽宁池太广道。明,徽州府,属江南。 顺治初因之,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分隶安徽省。西北距省治五百七十里。广三百九十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五十七分。京师偏东二度四分。领县六。歙县 繁,疲。倚。南:紫阳山。东:问政山。西北:黄山,旧名黟山,盘亘三百馀里,浙、歙、饶、池诸山皆支脉也。丰乐水出黄山,流至城西合扬之水。扬之水自绩溪入,达城西,名练溪,一名徽溪,南达歙浦,谓之浦口,为新安江上流,下至浙江建德,与东阳江合,为浙江上源。歙浦在县南,练江、渐江合流于此。又南昌溪,北洪武水,皆足溉田。明初设课税局,兼置巡司,今废。阮溪司、黄山、街口渡巡司三。驿一:歙县。 休宁 繁,疲。府西六十里。北:松萝。东:万安山。西:白岳。西北:率山。率水出其阳,水南下而西流者会于彭蠡。其北水分二支:一出梅溪口入祁门,合孚溪水;一出彭沍阬口,会流至县西江潭,合浙溪水,流迳南港、东港,会于率口,入歙浦,其下流为新安江。南:汊水出白际山,与佩琅水、璜源水合流,绕县南岐阳山下,因名汊水,又北流入浙溪。西:白鹤溪,源出黟县吉阳山,合夹源、夹溪二水,迳县南,与南港、东港合流入屯溪。屯溪,县东南,为茶务都会,盐捕同知驻此。太厦镇巡司。一驿:休宁。 婺源 繁,疲。府西南二百四十里。北:浙源山,浙溪出,下流入休宁。梅源水出西梅源山,合武溪。婺水出西北大广山,南会斜水入武溪。武溪水出北回岭下,下流迳江西乐平入鄱阳湖。县境之水,出自县东及东北者,会流于汪口之西,为北港;出自县北者,会流于清华之西,为西港。北至武口,二水合流,绕城而西,又西南流入江西德兴,下流注鄱阳湖。项村巡司。一驿:婺源。 祁门 疲,难。府西百八十里。西:新安。东北:祁山。北:大共,亦大洪,巡司驻。大共水西流,合武亭及禾戍岭水,至秀溪、霄溪下闾门滩,会大北港水,注倒湖,入江西浮梁。西武陵、騄溪二水,东南王公峰水,西南新安、卢溪二水,皆入大共。大洪巡司。一驿:祁门。 黟县 简。府西北百四十里。县以黟山名,即今黄山也。西南:林历。东北:吉阳,吉阳水出,一名黟水,西南流,北牛泉水东南来注之。又东南过噎泽,至白茅渡,会横江水。横江水南出武亭山,章水自东南流县西来合之,至鱼亭口,会鱼亭水,复东流,合吉阳水,入休宁。西:武关,接祁门界。一驿:黟县。 绩溪 疲,难。府东北六十里。唐始分歙县地置。东:大障山,一名玉山,山海经三天子鄣山即此。东北:巃鹢山,其山四合,中一径通宁国。旧有丛山关,其下巧溪,亦名扬溪,流为扬之水,分二支,一北流入宁国,一南流至大屏山,乳溪水、徽水来注之。东北:大障水,会登水,合为临溪。又西会上溪水,入练溪。东绩溪源亦出扬溪,与徽水交流如绩,县名昉此。西北:太平镇有徽岭关。濠寨巡司。一驿:绩溪。   宁国府: 繁,难。隶徽宁池太广道。明,宁国府,属江南。 顺治初因之,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分隶安徽省。西北距省治四百三十里。广二百二十里,袤三百三十五里。北极高二十度二分。京师偏东二度十六分。领县六。宣城 繁,疲,难。倚。响山,县南。城内:陵阳山。城北隅:敬亭山。南:响山。东南:华阳山,盘亘宣、泾、宁、旌四县,华阳之水出焉。东流迳鲁山为鲁显水。又东北流为鲁溪,会句溪、宛溪、双溪,北流入青草湖,复合南湖、慈溪,由芜湖入江。东北有大南崎、小南崎湖。又绥溪一名白河,纳广德、建平诸水,入南湖。西:青弋江,汉志为青水,一名冷水,自泾县入,汇西南境诸水,东北流,会太平黄池河,入芜湖。北湾沚河有镇,今为盐埠,漕运并会此。其水出扬青口,亦会黄池河。西:青弋关。水阳镇巡司。西河、杨柳铺、沈村并有汛。一驿:宣城。 宁国 简。府东北九十里。南:凤山。东:银山。南:巃鹢山。徽水自绩溪入,合仙人洞、篁岭、滑渡、葛村、龙潭诸水,是为西溪。又东北流合东溪。东溪出浙江天目山,入县境,合汤公山、博里溪塘、千顷山、洋丁山诸水,流为杭水,北受宣城柏枧溪水,是为句溪上源。岳山、湖乐二巡司。一驿:宁国。 泾 疲,难。府南百里。西南:石柱。东北:幙山。北:琴高。西南:蓝山。南:泾水自旌德入,北流,一名藤溪,纳枫村、小溪诸水,北入岩潭,与赏溪合。赏溪上源为舒溪、麻川,二水相合,出麻口,入县境,会乌石水。藤溪,北流至城西南,纳乌溪、西阬水、幙溪水,又北迳马头山芦塘入青弋江。琴溪东北受曹溪、丁溪水,与赏溪合。南花林、方村二水,并入赏溪。东南有兰石镇、黄沙镇。县丞一,驻查村。茹麻岭巡司一。一驿:泾县。 太平 疲,难。府西南二百二十里。唐析泾县地置。西:龙门。南:黄山,麻川出其麓,与舒溪合流,入泾之赏溪。梅溪水出县北三门山,合麻川,为麻口。又有瀼、鐍二溪水,亦同注麻川。浮丘垣、谭家桥有汛。宏潭镇巡司。一驿:太平。 旌德 繁,难。府南二百二十里。唐永泰中,始析太平县置。东南:大鰲石岛。北:石壁。西南:蛟山、天井。徽水自绩溪入,南合清潭,霞溪水自东溪来注。又合绩溪之龙头水,北过石壁山,与抱麟溪、玉溪水合,是名三溪。北至龙首山入泾县,为泾水上源。抱鳞溪源出黄华岭,东流,与陶环溪、丰溪合,亦曰三溪。陶环溪即玉溪也。有分防营汛一。三溪镇巡司。一驿:旌德。 南陵 繁,难。府西九十里。南:吕山,有泉涌出,即淮水之源也。南流至孔镇浦,与漳水合,为澄清河。绕城东流为东溪,一名浣溪。县南鹅岭诸溪水皆汇焉。又北受籍山、后港、蒲桥诸水,为小淮河,并入芜湖石硊渡入青弋江。西港源出玉山朗陵之南,合诸水北流,自西南水门入城,绕治前过东市,曰中港,其出城西北水门者曰后港。鹅岭镇巡司一。一驿:公馆。   池州府: 冲,疲。隶徽宁池太道。明,池州府,属江南。 顺治初因之,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分隶安徽省。西北距省治一百二十里。广三百七十里,袤二百三十五里。北极高三十度四十五分。京师偏东五十九分。领县六。贵池 冲,繁。倚。西南:大雄山。东:碧山,滨湖。南:大棕。西:乌石。大江自东流缘界迳县北至吉阳河,北折至大通河,入铜陵。西:贵池水,一名池口河,北达大江,古称贵口。大通河东北与铜陵界。梅根河自青阳入,至县东斗龙山,沿五埠河口,合双河,北注大江。一名梅根港,又曰钱溪,为历代铸钱之所。东北:清溪河,源出洘溪者为上清溪,出南太仆山者为下清溪,俱东北入江。西南:秋浦。西北:池口镇。黄龙矶废巡司一。殷家汇汛一。池口驿一。李阳河镇巡司一。碧湖村县丞一。青阳 冲,难。府东八十里。北:青山。西南:九华,原名九子山,梅根水出,流入贵池。大江迳县北百里,滨江有镇曰大通,盐茶所集。西:五溪俱出九华山,合流北汇为大通河。临城河亦西流会于大通河。南:博山河、三溪河、七溪河,均下流入石埭。东南:陵阳镇有废司。五溪汛。一驿:青阳。 铜陵 冲,繁。府东北百二十里。东:铜井、杏山。北:鹊头山,古名鹊头戍。西:云门。南:伏牛、石耳。西南:大江自贵池入,合大通河。大通河别派汇县南之车桥湖,至大通镇入江。北:天门水,出天门山,由县东北至荻港达江,为境内众水合流入江之口,汇而为河,县东湖城所出之顺安河来合焉。西接凤心徬,北接黄浒。凤心徬河会东湖、西湖水达荻港。黄浒河东北自南陵入,西流合荻港。栖凤湖在县东南,源出仪凤岭,下流通凤心徬。西南和悦州,一名荷叶洲,汛一。并有大通营水师驻此。池太分防同知一。大通镇巡检一。驿一:铜陵。 石埭 疲,难。府东南百六十里。西:城子、雨台。南:盖山、慈云。北:陵阳。池口河源出栎山,西流,经龙须河,会苍隼潭,为秋浦,贡溪水西来入之。西:管溪,源亦出栎山,至管口入石埭乡,与大洪岭水合。西南:鸿陵溪,西北流,合舒溪,自太平西北流入县西舒泉乡,合县南之佘溪、前溪,县北县西之后溪、岳溪,西南之船溪,东入太平。县西有巨石三,横亘溪中,曰头埭、中埭、下埭,县名以此。有汛一。驿一:石埭。 建德 简。府西南百八十里。治白象山麓。南:玉峰、南丰。西南:梅山。东南:艮木岭,黄湓河出焉,东流入贵池。前河出东南石门岭,汇为官池。后河出石门别岭,亦名石门溪,一曰南河,流至双河口,与贵池西溪水合,入东流。南:龙口河,县南迤入江西饶州府之独山湖。南:永丰镇。有汛一。巡司一。 东流 冲,疲。府西百八十里。南:马当山,横枕江流,险。安庆、宿松、江西之彭泽,皆以此山为界。西南:大江,自马当东北流,迳香口、青阳诸镇,至黄湓河入贵池。城西江口河、南东流河、香口河,下流皆入江。南黄金、白洋二湖,东大清湖,亦皆入江。黄石矶,   东北滨江。香河镇,明置巡司,今移驻青阳镇。张家镇旧有河泊所,雁汊镇昔有巡司,今皆裁废。有汛。驿一:东流。   太平府: 冲,简。隶徽宁池太广道。长江水师提督驻。明,太平府,属江南。 顺治初因之,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分隶安徽省。西南距省治一百九十里。广九十里,袤二百一十里。北极高三十一度三十八分。京师偏东二度三分。领县三。当涂 冲,繁。倚。南:凌家、甑山。南、东南:青山、龙山。北:采石山,一名牛渚。西:博望山,即天门山,又名东梁山,与和州西梁山夹岸对峙。大江自繁昌荻港入,过东西梁山,绕城北而东下采石入江南。东南:丹阳湖。东南再东则固城湖、石臼湖,总名三湖。徽、宁、池、广及江宁之水毕汇,南流入芜湖,北为姑熟溪上源。新坝,东南引姑熟水入城壕。中军守备驻此。黄池河自宣城入,受丹阳南入之水,西北流,合夹河入江。乌溪、黄池镇、金柱关有汛。池太分防捕盗同知一,管粮通判一,县丞一。采石、大信巡司二。一驿:采石。 芜湖 冲,繁。府西南六十里。东北:★山,山色纯赤,古丹阳郡因此得名。西南:战鸟山,一名孤圻山,对岸孤立为蟂矶。大江自繁昌入,迳城西,为中江故道。南:鲁港,上承青弋江,下并高淳东灞之水入江。西南:芜湖。自丹阳湖南支分流,合青弋江及五丈、路西诸湖之水,西流迳城南,为长河,北入江。东:扁担河,即长河分流,入当涂,合大信河。东南:天成湖,亦丹阳湖下流所汇,流达长河。徽宁池太广道、监督工关钞关,驻江口。芜湖、采石有汛。芜湖关商埠,咸丰八年开。河口镇巡司。一驿:鲁港。 繁昌 简。府西南百三十里。南:磕山,一名蜃居山。西北:凤皇。东北:三山矶。大江自铜陵入,迳城北而东,过芜湖、当涂入江南界,合黄浒河,汇于荻港入江。东:小淮水自南陵入,会城河入芜湖。一驿:荻港。有汛。河口镇、三山司、荻港巡司三。   广德直隶州: 繁,难。隶徽宁池太广道。明初广兴府,置县曰广阳。寻降州,直隶江南。 顺治初因之,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分隶安徽省。西距省治五百九十里。广一百三十里,袤一百六十里。北极高三十度五十九分。京师偏东二度五十四分。领县一。 西:横山。东南:桃花、乾溪。西北:白茅岭。南:桐源山一名白石山。桐水出,南横梗溪、东南鲤洪溪,皆合焉。北:九斗川,源出五花岩山,汇诸山涧水,西北流,迳建平,汇于郎溪。西:玉溪,绕城北,合碧溪、大源溪,同入建平之南绮湖。青洪山岭,誓节渡有汛。州判一。杭村、广安巡司二。建平繁,难。州西北九十里。西北:凤栖山、五牙山。南:镇山。西南:赤山。桐水自州入,迳城西入宣城,为白河川,汇于江南之丹阳湖,入大江,或谓之白石水。南绮湖受县境诸水,北入丹阳湖。郎溪,三峡、苏大二溪,迳城西南,汇诸山涧水,入南绮湖。白茅山有汛。梅渚巡司一。   滁州直隶州: 冲,繁。隶安庐滁和道。明初以州治清流县。省入,直隶江南。 顺治初因之,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分隶安徽省。西南距省治五百五十里。广一百四十里,袤三百一十里。北极高三十二度十七分。京师偏东一度五十三分。领县二。 州境皆山。西:琅琊。东南:皇道。西北:清流河所出,一名北角河,绕城至乌衣,东合来安水入滁河。其别出者为白茅河,迳城西北入清流河。滁河东南自全椒入,合襄水、清流,曰三汊河口,下流入江苏六合。大沙河自来安入,汇西北诸山溪水,至城东达清流河。小沙河源出西南菱山,迳城西,注石濑涧以合清流。乌衣有汛。大枪镇巡司一。有铁路。 全椒 简。州南五十里。北:覆釜山,城跨其上。西北:桑根山,有南隐、中隐、北隐。南:南岗。东南:九斗,一名徐陵山。滁河南源出庐,自合肥入,至石潭,与襄水合,入滁州。襄水源出西北石臼山,东南流,合涧谷诸水,亦至石潭达滁。西南:酂湖,居民引流资灌溉。南:六丈镇。凤皇桥有汛一。驿二:大柳、滁阳。 来安 简,州东北四十里。西:嘉山。北:马岭山。东:五湖山。西北:北信山。来安水出五湖山,迳县东,至水口镇入滁州。西北:沛水,有二源,一出盱眙、招信界岭下,一出练寺山,二水合而南流入州。独山水、秋沛水皆由县西北合流,至瓦店河,同入滁河。东北:白塔镇。有汛。   和州直隶州: 繁,疲。隶安庐滁和道。明初以州治历阳县,省入,寻复和州,直隶江南。 顺治初因之,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分隶安徽省。西南距省治四百六十里。广一百八十里,袤二百里。北极高三十一度四十四分。京师偏东一度五十一分。领县一。 西:历阳。南:梁山。西北:乌石山。北:夹山。大江自无为州入,又东北入江苏江浦。西南:栅山,与无为州分中流为界,即古濡须口也,白石水自含山西南来注之。东南:横江,南直采石矶,亦名横江浦,会开胜河,东流达江。南:裕溪河,源出巢湖,自无为入,上承牛屯河,入江。东北:石拔河、芝麻河、穴子河,皆入江。东南:当利浦,一名河口,大江之别浦也。州同一。牛屯河巡司一。裕溪、新河口、瓦蓬沟有汛。 含山 简。州西六十里。北:大小岘山,一名赤焰山。西南:白石山,道书第二十一洞天也。濡须水出,是为东关口水,自巢湖东流,迳亚父山,出东关口,东南迳黄洛河,又南迳运漕河,至新浴口会西清溪河,至栅江口同入大江,一名天河。东南:铜城徬,受天河、黄洛河支流,东至徬口分流,一支为牛屯河,入州,一支南出,入三汊河。练固镇、裕溪河镇有汛。巡司二:运漕,裕溪。   六安直隶州: 繁,疲,难。隶凤颍六泗道。明初以州治六安县,省入,属凤阳府,寻还属庐州府。 顺治初因之。雍正二年,升直隶州,属安徽省。东南距省治四百四十里。广二百一十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极高三十一度五十分。京师偏东二分。领县二。 东:龙穴山一名龙池山,与合肥界。东南:洪家山,四围壁立。南:大小同山。西南:团山,下临渒水。渒水一名白沙河,源出霍山,迳城西,又北流入河南固始,即沘水也。西南青石河,西三元幢河、青龙河,皆入渒。东南:马栅河,流迳舒城桃城镇入巢湖。西:溶水河,源出齐云山,西北流,入河南固始,合史河。西南:麻埠镇。钱家集有汛。和尚司、马头汛二。巡司一。驿二:六安、椿树岗。 英山 简。州西南三百六十里。东:英山,县以此名。北:鸡鸣山。南:密峰尖、三吴山。西北:多云山。西:岐岭,通湖广界。英山河出英山,有二源,东曰东矼,西曰西矼,南流至城南而合。会北涧水,流入湖北蕲水。南:鸡兒河,亦由蕲水入江。北柳林关,西石门关,亦险要也。茅草畈有汛。七引店巡司一。 霍山 繁,难。州西南九十里。西北:霍山,又名天柱山,亦名南岳。东:复览山。西南:四十八盘。东南:铁炉山。渒水即沘水,出沘山,俗名太阳河,北迳磨子潭,右合中埠及双河,至天柱山西,左合漫水及陡山桃源河,又东北迳城西。有潜台山,其西六安山。又北合新店河、楮皮岭水,入州东梅子关。包家河有汛一。上土市镇巡司。千罗畈镇县废司。   泗州直隶州: 繁,疲,难。隶颍六泗道。明属凤阳府。寻复升直隶州,以临淮县省入。 顺治初因之。康熙六年,分属安徽省,隶凤阳如故。十九年,州城圮,陷入洪泽湖,寄治盱眙。雍正二年,升直隶州,隶安徽省。乾隆四十二年,裁凤阳府之虹县,省入泗州为州治。 泗州旧治在今州城东南百八十里。自明末清口久淤,旧黄河堤决,黄流夺淮,水倒灌入泗,州境时有水患。至清康熙十九年,城遂圮陷于湖。今州治即虹县旧城。 东北距省治七百六十里。广二百九十里,袤二百里。北极高三十三度二十八分。京师偏东一度二十三分。领县三。 北:屏山,下有湖。南:鹿鸣山。东:秦桥山,有双泉。东北:硃山,上有圣水井,下有峰山湖。南:淮水自凤阳废临淮入,迳五河入洪泽湖。汴河自灵壁入,东南入淮,即莨荡渠,一名浚仪渠,唐、宋通漕故道。睢河迳城北,东流,会安河洼,南注洪泽湖。潼河在故虹县西,俗曰南潼河,自万安湖流迳五河注淮。北潼水,在今州北,东流注骆马湖。沱河在今州西南,源出宿州紫芦湖,迳州东为南沱湖,州西为北沱河,二水合流入五湖。又石梁河、天井湖,西合漴水,过五河入淮。施家岗有汛。半城镇,州判驻。双沟镇,同知驻。驿二:泗水、龙窝。 盱眙 疲,难。州南百里,滨湖倚山,无城郭。康熙间,泗州陷于湖,乃寄州治于此。后以虹县省入泗州,乃复为属如故。东:盱眙山,县以此名。南:宝积山。北:陡山、龟山。东南:都梁。西北:浮山,滨淮水,故一名临淮山。淮河迳城北,汇洪泽湖。与泗州中流分界。自五河流入,东北至清河口合黄河。东北:运河。池河自合肥入,北注于淮。洪泽湖旧名破釜塘,亦古洪泽镇地,昔人开水门入以资灌田。自泗州陷入,湖界日巨,汪洋几三百里,延袤皖、苏二省。南以老子山、北以湖泊岗,与江苏桃源县分界。旧县有汛一。驿二:淮原、都梁。 天长 疲,难。州东南百五十七里。南:横山、冶山。西:望城岗。北:红山。西北:石梁河,自滁州来安入,汇为五湖。北合德胜河,又东接高邮寘沙湖,其分流为樊梁溪。白塔河自来安入,合汊涧,迳石梁镇,又东大河湾,至城西,右合白杨河,东北潴为丁溪湖,播为感荡、上泊、白马、沂洋诸湖。其南秦兰河,并入江苏,注寘沙湖。东北:下河镇。北:铜城镇。汊涧有汛一。城门乡巡司一。一驿:安淮。 五河 疲。州南百三十里。南:金岗。西南:翠柏。西:卧龙岗,下有龙潭。北:陡山岗。沱河水溢,淮水在城东一里。自故临淮县东北流迳此,又东入州境。澮河自灵壁入,旧迳城南一里,后水涨沙淤,徙于北浒,又迳城西北合沱河,又东入淮,或谓之澳水。东潼河自州入,迳天井湖,南至铁锁岭入淮。漴河在城南二里。南湖在城南七里,汇众流而成,流为此河,又东流入淮。以上所谓五河也。其交会处在城东二里,谓之五河口。西:临淮关,有汛。驿一:五河。 志三十五  地理七   △山西   山西:禹贡冀州之域。清初沿明制为省,置总督、巡抚。顺治末,总督裁。康熙四年,并冀南、冀北置雁平道。雍正元年,置归化。二年,增直隶州八。 平定、忻、代、保、解、绛、吉、隰。 三年,增府二。 宁武、朔平。 六年,升蒲、泽二州并为府,置归绥道。乾隆四年,增置绥远同知。二十五年,又以归绥所属地增置五通判。 归化城、清水河、萨拉齐、和林格尔、托克托城。 与归、绥二并属归绥道。二十九年,裁归化城通判。三十七年,吉州改属平阳府,霍州为直隶州。今领府九,直隶州十,十二,州六,县八十五。东界直隶井陉; 三百七十五里。 西界陕西吴堡; 五百五里。 南界河南济源; 七百三十里。 北界内蒙古四子部落草地。 一千一百里。 广八百八十里,袤一千六百二十里。北极高三十四度五十七分至四十一度五十分。京师偏西三度四分至五度四十五分。东北距京师一千二百里。宣统三年,编户一百九十九万三十五,口九百二十一万九千九百八十七。 其名山:管涔、太行、王屋、雷首、底柱、析城、恆、霍、句注、五台。其巨川:汾、沁、涑、桑乾、滹沱、清漳、浊漳。铁路:正太。驿道:西达蒙古、陕西潼关,东北至京师。电线达京师,西南西安。   太原府: 冲,繁,难。隶冀宁道。巡抚,布政、提学、提法司,巡警、劝业道驻。 初沿明制,领州五,县二十。雍正中,平定、忻、代、保德直隶,割十县分入之;寻兴还隶。乾隆二十八年,省清源入徐沟。距京师千二百里为省治。广六百里,袤七百里。北极高三十七度五十四分。京师偏西三度五十六分。领州一,县十。阳曲 冲,繁,难。倚。东北:阪泉山。西北:崛唅。北:梁鸿。西南:汾水自交城入,迳冽石口,左合埽谷水,折东南,左合洛阴及石桥、真谷水。水经注“迳盂县、狼孟故城南”者。至城西北,左合石河、南社河,又南入太原。天门关、石岭关二巡司驻。王封镇,同知驻。埽峪村、杨兴寨。城晋、陵井驿。 太原 冲,繁。府西南四十里。西南:尖山。西北:蒙山,其南风峪、悬甕,晋水出焉。东北:驼山。汾水自阳曲入,左纳涧河,迳城东,至南张村与合,又西南入徐沟。东:洞涡水自徐沟来,西南流,迳县南,仍入徐沟界。 榆次 冲,繁,难。府东南六十里。北:罕山。东南:麓台。东北:小五台。洞涡水自寿阳入,左纳金水河,古涂水,即水经注蒲水,合八赋岭、鹰山水 今所谓大小涂,即水经注蒲谷水 注之。右合原过水 四派,唐贞观中,令孙淇引以溉田 ,迳城南,西南入徐沟。其涧水入蒜谷,又西入太原。源涡、什帖二镇。鸣谦、王胡二驿。 太谷 繁。府东南百二十里。南:凤皇山。北:壁谷。东南:凤巢;大塔,大涂水出焉,西北流入榆次。西:乌马河自榆社入,右合奄谷水,左咸阳谷水,迳城北入祁。象谷水即古蒋谷水,入徐沟。有马岭关、杏林寨。主簿驻范村镇。祁冲,繁。府西南百四十里。东南:竭方、帻山。侯甲水自武乡入,迳龙舟峪,为龙舟水。又盘陀水,西北为昌源渠,迳城北入平遥。东北:乌马河自太谷入,又西入徐沟。子洪、盘陀、团柏、贾令四镇。安寨、盘陀二驿。 徐沟 冲,繁,难。府南八十里。乾隆二十八年省清源为乡入。训导及巡司驻。西:壶屏山。其北,白石、中隐。汾水自太原入,迳孔村至西堡。东北:洞涡水自榆次入,错太原,复入县西,左纳乌马及象河入焉。故驿镇。同戈驿。 交城 简。府西南百二十里。交城山,北百二十五里,相近羊肠。西北:狐突。汾水自静乐入,迳火山村,右合孔河,折东入阳曲。西北:孝文山,文水出,会浑谷、西谷,屈东南,左合酸水,为文谷水,入文水界,从之下流,并达之。故交村,巡司驻。 文水 繁,难。府西南百六十里。西:陶山。西北:熊耳。西南:隐泉。东有汾水,自徐沟入,西南入平遥。西北:文谷河自交城入,迳文谷口。唐栅城废渠在焉。至城北,又东南,左合磁窑河、步浑水,折西南入汾阳。有孝义镇。 岢岚州 简。府西北三百二十里。岢岚山,东北百里,一曰管涔。迤西南,芦芽、荷叶坪、雪山。东南:直道村,岚漪水出东北,右合黄道川、三角城二水,折西北,迳城南,又西迳大涧河,左合砂河,又西南迳巨麓山入兴。水峪关。 岚 简。府西北二百六十里。西南:黄嶮山。西:野鸡山,蔚汾水出,入兴。南:赤坚岭,岚水出,东北迳桃尖山,左合乏马岭、双松山水,折东南入静乐。有东村镇。 兴 简。府西北四百里。雍正二年隶保德州。八年仍来隶。东:桃花山。西南:采林。西北:黄河自保德入。东北:岚漪水自岢岚入,迳石楼山。东南:蔚汾水自岚入,迳合查山,至县西,合南川水并入焉。又南合紫荆山水入临。蔚汾、合河二关,皆要隘。   汾州府: 冲,繁,难。隶冀宁道。 康熙六年,省明冀南道入。东北距省治二百二十里。至京师千三百八十里。广三百五十里, 斜。 袤三百二十里。 沿明制。 北极高三十七度十九分。京师偏西四度四十五分。领州一,县七。汾阳 繁,疲,难。倚。西:将军山、黄芦岭。北:谒泉。东北:文谷水自文水入,循汾水故道,右合原公、金锁关水,至府治东为文湖。又南,右纳义水,入孝义。郭栅、阳城二镇。冀村,巡司驻。有驿。 孝义 繁。府南少东三十五里。西:上殿山。西北:龙门;薛颉岭,古狐岐山,禹贡“治梁及岐”。其南,盘重原,胜水出焉,俗名孝河,会南川、阳泉水,迳城南而东。东北:文谷河自汾阳合义水入,迳盐锅头入介休。温泉、凤尾二镇。 平遥 繁,冲,难。府东八十里。西北:汾水自文水入,迳长寿村。东北:侯甲水自祁入,左合谒戾山、婴涧、过岭、鲁涧,超山、中都及亭冈水入焉。又南入介休。上殿镇。洪善驿。 介休 冲,繁,难。府东南七十里。南,介山,一曰绵山,绵水出。东:天峻,石河出,又东石桐水出。东北:汾水自平遥入,后先合之,入灵石。张兰镇,同知驻。义棠驿。 石楼 简。府西少南百八十里。东南:石楼山。西:九重。西北:团圆山。黄河自宁乡入,合屈产泉,古牧马川,复合温泉,即石羊水,入永和。 临 简。府西北三百二十里。东南:汉高山。西南:招贤、马头。河水左渎自兴入,合紫金山水,又南迳曲峪镇入永宁。其湫水亦自兴入,迳赤壁山,合连枝、积翠、黄龙、汉高、云山凡十六水入焉,又南入永宁。有三交镇。 永宁州 冲,繁,难。府西北百七十里。东:九凤。东北:吕梁。西:匾斗、南山。西北:马头。河水左渎自临入。东北:赤坚岭,离石水出,曰北川。南:步佛山,合芦子山水,迳城西,合东川,纳南川,清水河入焉,又南入宁乡。吴城、柳林、永安三镇。柳林、方山堡二巡司。玉亭、吴城、青龙三驿。 宁乡 简。府西百四十里。南:云集岭。北:宁阳山。东:柏窊、蕉山。西南:泉子,清水河出,北合屏风山水,迳城东,又西北入永宁注河。河水左渎复入,迳三交镇,合石口、牛尾泉水,入石楼。有锄钩镇。   潞安府: 繁,疲,难。隶冀宁道。 初沿明制,领县八。乾隆二十九年,省平顺,分入潞城、壶关、黎城。西北距省治四百五十里。至京师千三百里。广三百里,袤二百七十里。北极高三十六度七分。京师偏西三度二十八分。领县七。长治 繁,难。倚。东:壶口山。东南:五龙。东北:柏谷。西南:福泉。浊漳水自长子入。东南陶水出雄山,北合八谏、鸡鸣山水,右会淘清河入。又北至秦村,左会蓝水,右石子河入,又西北入屯留。镇四:韩店、高河、太义、西火。分防同知驻太义镇。县丞驻西火镇。驿二:龙泉、太平。 长子 冲。府西少南五十里。东南:紫云山、羊头。西南:发鸠山,水经注鹿谷。浊漳水出其东麓四星池,东会伞盖、阳泉水,迳城南,右合尧水、慈林水及梁水,入长治。西北:蓝水自屯留入,迳河右会雍水,亦入长治。鲍店镇,县丞驻。漳泽驿。 屯留 冲。府西北六十里。东北:良材山。西北:五巑。西南:盘秀,蓝水出其阳摩河岭,古绛水,东入长子注浊漳。至长治北流,迳县东入潞城。今绛水出其阴,东迳石田山,左会高丽水,又东北,右合霜泽、左三嵕山水,迳城北,右合疑水。鸡鸣水乃古谏水,迳余吾故城南、屯留故城北者。镇二:寺底、丰仪。驿一:余吾。 襄垣 冲。府北少西九十里。西南:五巑山。北:五音、仙堂。西北:紫岩。东南:鹿台。浊漳水自潞城入,迳其北,左会铜鞮水,又北迳城东。东北:涅水自武乡入,右会临水,史水自左注之,为合河口,入黎城。镇二:东周、下良。驿一:虒亭。 潞城 简。府东北四十里。南:卢山、大禹。东南:伏牛、葛井。东:静林。西:三垂。西北:黄阜。西南:浊漳水自屯留入,左合绛水,为交漳,即禹贡降水。又西北入襄垣,至黎城错入,迳潞县故城,是浊漳兼有潞浸之称。又东复错黎城,仍入境。东出马塔口入河南涉县。西南有三垂冈。东南有虹梯关,即鲁般门,巡司驻。镇三:神头、黄碾、羊围。东南平顺乡城,乡学训导驻焉。 壶关 简。府东南三十里。壶关山,西北六里。东北:风穴山。东:马驹、麦积、安公。壶水出西北,迳城北为石子河,左合清流河,东南大王、抱犊,又东赤壤。其阴东井岭,淘清河出,西北迳黄山,并入长治。岭东五指河,东南为沾水,迳紫团山入河南林县。东有玉峡关。冯坡镇。 黎城 简。府东北百十里。东南:潞祠山。西北:积布、铔峪。浊漳水自襄垣入,东南迳联珠山,错潞城复入,左合黄须水,东迳赤壁山,仍入之。东北:绣屏,清漳水自辽入,迳吾兒峪,古壶关在焉,入河南涉县。玉泉水从之。   泽州府: 冲,难。隶冀宁道。 初沿明制,为直隶州。领县四。雍正六年为府,增附郭。西北距省治六百二十里。至京师千六百里。广三百四十里,袤二百三十里。北极高三十五度三十一分。京师偏西三度三十七分。领县五。凤台 冲,繁,难。倚。南:太行山,其巅黑石岭,其北天井关;西南,小口,即太行陉马牢。东南:硖石、浮山。北:司马。东北:丹水自高平入,左合蒲水,南迳高都故城东。其南源泽水,出西北二仙掌,合塔河来会。又南,左纳丈水,迳八盘、垒石、石人山。白水合西沙河,迳城南,合辘轳水,天井溪右注之,入河南河内。西北:吴山,阳阿水出,南迳蟠龙、圣王山,入阳城注沁水。沁水复入,入济源碗子。镇三:横望、拦车、周村。驿二:太行、星轺。丞兼巡司驻星轺。 高平 冲,繁。府北少东八十五里。北:韩王山。东:七佛。西:髑髅、浩山。西南:空仓。西北:发鸠,漳水出其阴。其巅凤头,丹水北源出,左会白水,右绝水,实泫水。东南,右合长平水,迳城北。又东南,左合西东长河,至杜村。右合五龙山水,俗亦曰泫水,入凤台。东有蒲水,自陵川入从之。东有石壁关。西北有长平关。镇四:米山、丁壁、野川、时庄。乔村、长平二驿。 阳城 难。府西八十里。西南:王屋,其东析城,有三峰,亦曰底柱,濝水出。东南:莽山,溴水出,北源,并入河南济源。东北:沁水自其县入,左合史山河,右合阳泉水,东南迳南庄。其涧河入为南河,右合濩泽水,迳阎家津,右合桑林水,左纳阳阿水,入凤台。东南有白云隘,路通济源。县境十七隘,此为最要。东冶镇,同知驻。 陵川 简。府东北百二十里。西南:九仙山。西北:宝应。圣宫山,蒲水出,屈西,左会龙门山、凤山水,入高平。东北:尧庄,丈河出,西南迳灵泉、六景、佛兒诸山,入凤台。东南:王莽岭,源水出。洪水村,平田水出,并入河南辉县。南:双头泉,屈南,迳瘦驴岭入修武。东北:淅山,淇水出,俗淅水,迳熊耳,即沮洳山,入壶关。 沁水 简。府西北百七十里。西:阜山。西南:辅山。东北:隗山。北:大尖,至河头寨,右合梅河、杏河。沁水自岳阳右会东河,即水经黑岭水。又东南迳紫金山至端氏故城,左合秦川及熊耳山水,即水经注簳簳水。又东南,左合潘河,入阳城。西南:鹿台山,芦河出,古阳泉水。其南涧河并从之。镇四:郭壁、武安、固镇、端氏。端氏,巡司驻。   辽州直隶州: 繁,隶冀宁道。 西北距省治三百四十里。至京师千三百里。广三百三十里,袤百七十里。北极高三十七度三分。京师偏西三度一分。领县二。 辽阳山,城东三里。东:东云。南:武军。城西:★山。东北:摩天岭。清漳水自和顺入,迳黄张镇,屈南,右会西源西漳河,为交漳口。左合箕山水 即洗耳泉东六十里,此附会为河南登封山者 ,迳黎城东,入河南涉县,至林县与浊漳合。长城、黄张、芹泉、桐峪、麻田、韩王、拐兒,凡七镇。黄泽关之十八盘,巡司驻。南关驿。 和顺 简。府东北九十里。东北:合山。西南:断孤。西北:九京。北:麻衣。清漳水自平定入,迳石猴岭,屈折至城东南,右会南源梁馀水,又东南,左合清水,古黄万水,迳首阳山入州。西南,八赋岭,其西源辽阳河出其北轑山。水经注轑水,亦西漳水,东南迳仪城镇,从之。武乡水,出其南武山,入。榆社、松烟、寒湖、马岭、青城、虎峪、马坊、横岭、温泉,凡八镇。八赋岭巡司。 榆社 简。府西九十里。东南:秀容山。东:清凉、箕山。北:北泉。东北:武乡水自和顺入,西迳其故城 北三十里即地形志榆社城 ,折南,迳城西,又南纳县之西川、仪川等水,入武乡界。西北:黄花岭,乌马河出焉,西北流,入太谷界。北有马陵关,西有石会关。云簇镇。   沁州直隶州: 冲,繁。隶冀宁道。 西北距省治三百三十里。广三百二十里,袤百三十里。北极高三十六度四十一分。京师偏西三度四十二分。领县二。 东:麟山。西:尧山。西南:铜鞮。西北:伏牛。迤东漳源镇,小漳水出,左会花山、烂柯山,迳城西,又南,右合后泉、上官泉,至万安山北,右会铜鞮水,入襄垣,亦通目之。郭村、西汤二镇。沁阳驿。 沁源 简。州西少南百二十里。西北:绵山,其异名曰谒戾,曰羊头,沁水出焉。东南迳仁雾山,右会湱水,左琴谷水,至交口折西南,迳城东,合芹泉山水,至南石,左会青龙山水,右西川、大南川,入岳阳。柏子、郭道、官车三镇。 武乡 简。州东北五十里。城东北:鞞山。东南:三原。西:麓台。西北:侯甲山。有分水岭,侯甲水出其阴,北入祁。涅水出其阳,实水经注汤谷五泉水。左会高砦寺河,古白鸡水,迳城西,左会武乡水,又东至城南,左合南亭水,折南,左合锅窑岭水,入襄垣。镇二:盘龙、墨镫。驿二:权店、南关。   平定直隶州: 冲,繁。隶冀宁道。 初沿明制,为太原属州。雍正二年升,仍领,并割盂、寿阳来隶。嘉庆元年,省乐平入。西北距省治二百七十五里。至京师八百七十里。广二百七十里,袤二百九十五里。北极高三十七度五十分。京师偏西二度四十八分。领县二。 东:皋落山。东北:蒙山。东南:松子岭。西南:沾岭;冶水南源沾水出,会小松鸣水,东入直隶井陉。其北甘桃河,西北桃水自寿阳入,汇保安河、平潭、阳泉水,迳城北,又东,右合南川,迳交原村,左纳文谷水,至古承天军。左合毕发水,并从之。清漳三源。北源出其西大要谷,山海经所谓“出少山”者,南入和顺。洞涡水出其北陡泉岭,西迳马尾岭,左合浮化山,纳木瓜岭水。水经注,南路西入寿阳。东有故关,东北有娘子关,并接井陉界为要隘。有正太铁路。一镇:静阳。三驿:测石、甘桃、柏井。乐平乡城,州判及乡学教谕驻。柏井,巡司驻。其甘桃,裁。 盂 冲。州西北百里。南:石艾山。东:白马。东北:原仇。北:牛道岭。滹沱水自五台入,迳其西,右合乌河,又东,右合龙花河,入直隶平山。西南:秀水出南上社,合香水,夹城东南,从行千二百馀里,下至天津入海。东北黄安、十八盘、榆枣诸关,并通平山,东横河槽通井陉,并要隘。芹泉驿旧设巡司,后裁。 寿阳 冲,繁。州西百里。初隶太原府。雍正二年来隶。北:方山。西北:双凤、罕山。东:桃源沟,冶水北源桃水出。地理志,绵蔓水会芹泉水东入其州。南:洞涡水自州入,至县南过山。西南:要罗山,寿水出,东会黑水,龙门河注之,西入榆次。有正太铁路。一镇:遂成。一驿:太安。驿丞兼巡司驻。   平阳府: 冲,繁,难。太原镇总兵驻。 初沿明制,领州六,县二十八。雍正二年,蒲、解、绛、吉、隰直隶,割临晋二十县分隶太平、襄陵、汾西,寻复。乾隆中,霍直隶,割赵城、灵石属之,吉州及乡宁复。东北距省治六百十里。至京师千八百里。广二百七十里,袤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六度五分。京师偏西四度五十六分。领州一,县十。临汾 冲,繁,难。倚。东南:浮山。北有汾水自洪洞入。东南:潏水自浮山入,迳其东,左合金水河,右涝水注之,南迳城西。有姑射山,一名平山。平水东注之。其南出者并入襄陵。西北分水岭,大东河出,入蒲。泊庄、矾山二镇。建雄驿。 洪洞 冲,繁。府东北五十五里。东:九箕山、霍山。北有汾水自赵城入,迳城西,右合北涧,屈西南,左纳南涧,右合娄山、禹门山水,入临汾。郭盆镇。普润驿。 浮山 简。府东少南七十里。浮山,西南三十里,金水河出。东南:银洞。东北:尧山;乌岭,涝水出,西入临汾。东:天坛,南河出,西南:壶口,实蜀山,潏水出。东北:横岭,即中条,东河出,入沁水。东张镇。 岳阳 简。府东北百二十里。北:雪白。西北:尖阳。东南:刁黄。东北:沁水自沁源入,右合和川河,左纳横河,屈南入沁水。东北:安吉岭,涧河出。其一源出西北金堆里水,迳城东屏风山,又南,左合永乐里水,其南南涧出郭店,并西入洪洞。东北有潼关隘。 曲沃 冲,繁,难。府南百二十里。西南:绛山。西北:桥山。西有汾水自太平入,左纳釜水,入绛。东有氵会水自翼城入,左纳绛水,亦入绛。镇二:柴村、侯马。驿二:侯马、蒙城。巡司驻侯马。 翼城 难。府东南百三十里。北:丹山、蜀山。东南:历山。东北:乌岭、佛山。澮水南北源出,合迳城东而南,左会东源绛高山水,今灤水。乌岭,霍东支,故说文“澮出霍山”,水经则统曰“出澮交东高山”。又西南迳澮交,错绛复入,入曲沃。西北:小绵山,滏水出,西南流,亦入曲沃。有隆化镇。 太平 冲,繁,难。府西北九十里。雍正二年隶绛,七年复。南:汾阴。西南:九泉。东北:汾水自襄陵入,南入曲沃。镇三:清储、赵康、史村。一驿:史村,驿丞兼巡司驻。 襄陵 难。府西南三十里。雍正二年隶绛,七年复。东南:崇山。西南:三嶝。东有汾水自临汾入,右合平水。又诸山涧水三派东注,入太平。赵曲镇。 汾西 简。府西北百九十里。雍正二年隶隰,九年复。汾阴山,西南五十五里。东南:汾水自霍入,右合轰轰涧、勍香河,迳商山入赵城。 乡宁 简。府西少南二百三十里。雍正二年隶吉州,乾隆三十六年仍来隶。东北:柏山、秦山。西南:两乳。东南:马头。西北:香炉岩。河水自吉入,迳其麓,有师家滩。东:鄂山,鄂水出,会北源高天山水。又西合罗谷水,迳城南,又西北入焉。又东南,入河津。营里镇。 吉州 繁。府西百七十里。雍正二年直隶;乾隆三十七年复。吉山,治北。东北:鸡山、石门。北:庖山、风山。河水自大宁入,迳龙王池,禹贡壶口在焉,即孟门山。至小船窝。东南:高天山,清水河出。水经注,羊求水合放马岭、云台山水,西迳城南入焉。又东南入乡宁。三垢镇。   蒲州府: 冲,繁,难。隶河东道。明,平阳属州。雍正二年直隶。仍明所领临晋、荣河、猗氏、万泉,惟河津削。六年为府,置附郭。寻增虞乡。 东北距省治千一百里。至京师二千二百里。广百三十里,袤百十里。北极高三十四度五十二分。偏西六度十五分。领县六。永济 冲,繁,难。倚。明州治,省河东入。雍正六年置。东南:中条,即禹贡雷首,其南阜尧山、首阳,迤东历山。东北:河水自临晋入,西迳苍陵谷,至韩家营,错陕西郃阳、朝邑。其涑水会姚暹渠于东五姓湖入,又西从之,至盐滩复入。迤东南迳风陵渡,溈汭入焉,扬雄赋所谓“河灵矍踢,掌华蹈襄”者。又东入芮城。镇四:赵伊、匼河、栲栳、永乐。同知驻永乐。河东驿。 临晋 冲,繁,难。府东北七十里。东北:嶷山。西北:河水自荣河入,迳吴王渡。东南:涑水自猗氏缘虞乡界注五姓湖从之。樊桥镇又驿。 虞乡 难。府东六十里。明沿元制,省入临晋。雍正八年复析置。南:中条山,有王官谷。西南:五老、葱聋、方山。其北檀首,其北五姓湖。水经注,张阳池有鸭子池,合中条水。东北涑水自临晋入,会姚暹渠,并汇焉。又西入永济。故市镇。汤家驿。 荣河 难。府东北百二十里。城东:峨眉岭。西北:河水自河津入,汾水入焉。古汾睢湮。即春秋葵丘。南迳城西入临晋。胡壁、孙吉二镇。阳陵驿。 猗氏 冲,繁。府东北一百十里。东有涑水自安邑入,西南入临晋。有张岳镇。万泉难。府东北百六十里。东:介山,其西峰孤山。城南山阴暖泉。又东涧。解店镇。   解州直隶州: 繁,难。河东道兼盐法驻安邑运城。明,平阳属州。领县五。 雍正二年升,割闻喜易其垣曲,寻并隶绛。东北距省治九百五十里。至京师千四百五十里。广二百二十里,袤百四十里。北极高三十四度五十八分。京师偏西五度三十八分。领县四。 东南:中条山,其脊横岭,又白径、分云。其北盐池。又北盐水,今姚暹渠,自安邑入,迳其北,西入虞乡。城西北硝池,浊泽。长乐镇。长乐、盐池二巡司。 安邑 冲,繁,难。府东北五十五里。东南:吴山。南:中条。北:鸣条。西南:盐池。池北运城。河东道及州判驻。东有苦池。东北:姚暹渠,即盐水,自夏入,迳城北,又西南迳运城北入州。又东北,涑水自夏入,西入猗氏。镇二:东郭、圣惠。有巡司。浤芝驿。 夏 冲,繁。府东北百里。南:柏塔山。东北:翠岩、稷山。东南:温泉。巫咸山,盐水出,今姚暹渠,西北迳云谷至城南折西。西北:涑水自闻喜入,南迳夏后陵,并入安邑。曹张、胡张、尉郭、水头、裴介五镇。 平陆 简。府东南九十里。东北:虞山,上有虞城。其西傅岩、清凉山。西北:天井、卑耳。西南:河水自芮城入,迳洪池,至茅津渡。中条山诸涧,迤东北至砥柱。砥柱禹凿,六峰、三门山在焉。纳刘家沟、后沟、积石水,入垣曲。镇六:洪池、张店、张谷、常乐、葛赵、茅津。县丞驻茅津。有废巡司。 芮城 难。府西南七十里。北:横岭、漱水岭,洪源涧出,会葡萄涧、地皇泉。西南:河水自永济入,迳鱼鳞碛,至城南。又东,氵豆水入,迤北入平陆。   绛州直隶州: 繁,难。隶雁平道。明,平阳属州。领稷山、绛、垣曲。 雍正二年升,并割太平、襄陵、河津来隶,以绛属平阳,垣曲属解。七年,又割闻喜、绛,垣曲复,而太平、襄陵还旧隶。东北距省治七百十里。至京师千八百里。广四百里,袤百里。北极高三十五度三十八分。京师偏西五度十三分。领县五。 南:峨眉岭,即晋原。西北:马首山。北:九原;鼓山,古水出,即清浊二泉。东北:汾水自太平入,至城南。左会澮水,水经注“迳王桥,澮水入焉”者。又西南,合古水入稷山。南:重兴关。西:武平关。 垣曲 繁。州东南二百十里。雍正二年隶解,七年复。东北:诸冯山、王屋。其北教山,教水出。水经注“南历鼓钟、上峡、下峡、马头山”者,亦曰沇水。清廉,俗风山,清水出其西岭,东迳皋落镇,会亳水及白水,曰亳清河。西南:河水自平陆入,迳鹰嘴山,入河南济源。河水入晋境,冷行二千七百馀里。鼓钟镇、迎驾、六郎镇。 闻喜 冲,繁,难。州南七十里。初隶平阳。雍正七年改。东:凤皇原。东南:香山。汤寨,古景山,景水出,实水经注沙渠水。其北美良川。东北:紫金,古三。涑水自绛县入,迳董泊,右合甘泉,复左合景水,迳城南;又西入夏。诗“扬之水,不流束薪”者。镇八:上东、下东、横水、裴社、宋店、栗村、郭店、兰德。涑川一驿。 绛 简。州东南八十里。初隶平阳。雍正七年改。绛山,西北二十里。北:牛村。东北:备穷。澮水自翼城错入,合故郡水,又西北入之。东南:回马岭,绛水出。水经注所谓“出绛山东,寒泉奋涌,扬波北注”者。其西华池有陈村峪水,实注所谓乾河。西迳大阴山,合紫谷水,又西会烟庄冷口水。水经“出闻喜黍葭谷,迳存云岭入闻喜南绛故城”。镇曰澮交。 稷山 难。州西五十里。稷山,南五十里。北:姑射、圣王。东南:汾水自州入,迳城南,又西,华水故道出焉,入河津。小河、翟店、下迪、大杜四镇。 河津 冲,繁。州西百里。初隶平阳。雍正二年改。东北:黄颊山。西北:河水自乡宁入,迳龙门山。禹贡“自积石至”者。韩原在焉,所谓少梁。又南入荣。东南:汾水自稷山入,迳疏属、仙掌山,又西南从之。镇四:方平、禹门、东张、僧楼。禹门,巡司驻。   隰州直隶州: 繁。隶河东道。明,平阳属州。领大宁、永和。 雍正二年升,并割汾西。九年,又割吉之蒲属之,而汾西还旧隶。东北距省治五百五十里。至京师千七百里。广二百六十里,袤二百三十里。北极高三十六度三十九分。京师偏西五度三十一分。领县三。 北:妙楼山。东:五鹿。东北:蒲子。其界石楼者有水头村,蒲川水出,西南合回龙、交口水,迳城西,又东南会义泉河于仵城镇北。水经注所谓“出石楼山,南迳蒲城 蒲子县 ,得黄栌谷水”者,俗曰隰川,入大宁。义泉、张家川、罗真、蒿城、康成、大麦、辛庄、西曲、回龙九镇。又广武镇,巡司驻。 大宁 简。州西南九十里。城南:翠微山。西南:石子。西北:孔山。河水自永和入,迳马斗关。东北:隰川,即蒲川水,自州入,迳罗曲镇,折西,迳城出,至蓝公山。其南源第一河东南自蒲入,实紫川水,合县底河入焉,又东南入吉。蒲川水莽灌数百里,元和志日斤水,寰宇记日斤水,明志因误昕水,方乘从之,非也。一镇:安阜。 蒲 简。州东南百二十里。旧属平阳。雍正二年属吉,九年来隶。东:东神山。西南:翠屏。东北:姑射。有分水岭。蒲水南源第一河出,水经注“紫川西会南川所谓合江水”者。迳城东南,右合东小河,又西入大宁。镇六:化乐、张村、乔麦湾、薛关、古驿、松峪。 永和 简。州西北九十里。东:双山。南:楼山。西:烈凤、马脊。东北:佶北。其南仙芝谷,古域谷。西北:河水自石楼入,迳老牛滩,仙芝河合索陀川、榆林河,水经注“域谷水东启荒原,西历长溪”者。至城西南,合甘露河入焉,又南入大宁。桑壁、岔口、刘台三镇。   霍州直隶州: 冲,繁,难。隶河东道。明,平阳属州。领灵石。 乾隆三十七年升,复割赵城来隶。东北距省治四百六十里。至京师千五百五十里。广八十里,袤二百三十五里。北极高三十六度三十五分。京师偏西四度四十四分。领县二。 霍山,东南四十里,禹贡太岳。彘水出石鼻谷。西北:汾水自灵石入,迳灵佛岩合之。水经注“迳观阜北”者。入汾。辛置镇。霍山驿。 赵城 冲。州南五十里。乾隆三十七年自平阳来隶。东北:霍山,霍水出。西:罗云。西北:汾水自汾西入,迳城西,西北合之,南入洪洞。有驿。 灵石 冲。州北百里。乾隆三十七年自平阳来隶。东:孝文山。东南:尖阳、十八盘。东北:静岩、绵山,有五龙泉,俗小水河。汾水自介休入,至城西北,左合之,屈南,右合石门峪、新水峪;左仁义河,迳阴地关入州。水经注“又南过冠爵津,俗雀鼠谷”者。其南高壁岭,今韩信岭。镇二:夏门、仁义。驿二:石、仁义。驿丞兼巡司驻仁义镇。   大同府: 冲,繁,难。总兵驻。 初因明制,领州四,县七。雍正中,增阳高、天镇,改朔及马邑隶朔平,蔚及黄昌分隶直隶宣化、易州。南距省治六百二十里。至京师七百二十里。广二百五十里,袤二百六十里。北极高四十度五分。京师偏西三度十二分。领州二,县七。大同 冲,繁,难。倚。顺治五年徙西安堡,九年复。北:纥干山。东:白登,其东牛皮岭。迤北少咸,敦水出。西南:采掠。桑乾水自应入,迳其南,右合马耳山水,左有玉河 如浑水 ,自丰镇入,右迳方山合卷子,左镇川河,又南迳孤山村,右纳小泗水,至城东,又南,右纳肖画河,水经注所谓“右会武周川”者,又南来会。又东,敦水出少咸山;迳西堰头,并入阳高。甕城、聚乐二驿。 怀仁 冲。府西南八十里。西:清凉山、锦屏。西南:芦子。新庄子河出其村,迳大于口入山阴。有安宿峒镇。西安驿。 浑源州 难。府东南百二十里。顺治十六年,安东中、前二所省。西南:龙山。西北:昼锦。北:龙角。东南:恆山,北岳,顺治十七年自曲阳移祀于此。山高三千九百丈,周回数千里,横跨燕、赵,屏蔽京师。曲阳其趾,阜平其脊,州境其主峰也。其别阜南曰枪峰岭,古高氏山,唐河上源滱水出,周礼所谓“呕夷,并州川”。左会别源翠屏山水,水经注所谓侯塘川,东迳蔡家峪入灵丘。其温泉堙。岭之西北浑河出,一曰崞川,西北汇别源乱岭关及瓷窑峡、李峪、神谷、横山诸水,入应。王家庄堡,巡司驻。上盘驿。 应州 冲,府南百二十里。顺治十六年安东中屯卫省入。雍正八年罢所隶故城州。东南:茹越山。东北:龙首。西南:龙湾。西:桑乾河自山阴入,迳州东北,浑源河自州来会。水经注“迳巨魏亭北,又东,崞川注之”者。亦通曰浑河。又东北,入大同。一镇曰安边。安东卫巡司。安银子驿。 山阴 冲。府西南百八十里。南:复宿山、香山。西:桑乾河自朔入,至城北,折东南,迳黄花山,即黄瓜埠,右合黄水河入应。岱岳站,巡司驻。有驿。 阳高 冲。府东北百二十里。雍正三年,以阳高卫降置。西:断头山、龙混。北:虎头、云门。西南:白登山,敦水自大同入,迳其麓。南洋河自丰镇入,南流,迳守口堡入边。右合马邑水,迳城北,又东南会白登河入天镇。西南:桑乾水自大同入,迳黄土梁,又东并入天镇。 天镇 冲。府东北百八十里。雍正三年以天镇卫改置。北:环翠山。东:阳门,其幹神头,其支丰稔。西南:牵牛。桑乾水自大同入,迳嘴兒图,左合五泉河、石门沟。五泉古安阳水,阳原故城在焉。又东,入直隶西宁。其北南洋河自阳高入,迳福禄山。水经注“雁门水东北入阳门山,谓之阳门水”者。右合三沙河,古醄水,迳城北,又东北迳摺兒岭入怀安。又北,西洋河自丰镇入,右合南沟水,迳暖泉墩,及东南小沟口河,亦入怀安。 广灵 简。府东南二百四十里。东南:加斗山。北:千福。西北:九竫。西:望狐;白羊,壶流河出。莎泉,祁夷水,东南迳石梯岭,合作甿池。枕头河迳城南,又东迳壶山,入直隶蔚州,达桑乾,为南支。直峪、林关、火烧、桦涧四镇。马厂驿。 灵丘 冲。府东南二百七十里。南:太白山。西北:漫山,其东枚回岭,古滋水出焉。滱水自浑源入,左合黑龙河,迳城南,又东南迳隘门山、银钗岭入直隶广昌。驿一:太白。   朔平府: 冲,繁,难。明,右玉林、左云川、平虏三卫地,属山西行都司。 清初为右玉、左云、平鲁三卫。雍正三年,于右玉卫置府,并改三卫为县,属雁平道。南距省治六百七十里。至京师九百六十里。广二百十里,袤二百九十里。北极高四十度十一分。京师偏西四度十一分。领州一,县三。右玉 冲,繁。倚。雍正三年以右玉卫改置。玉林山,西二十里。东南:石堂山、纱帽。西南:沧头河自平鲁入;右合牛心山,左孙家川、云石堡水,屈北,迳府治西。右合范家堡水、马营河,又北,右会兔毛河。西北有边墙,西南接平鲁,东北至右玉,有杀虎、水栅、铁山、大沙、云石等口。威远堡、杀虎口二巡司。 朔州 冲,繁,难。府东南二百四十里。明属大同府。雍正三年来隶。嘉庆元年,所领马邑省入为乡。有乡学训导。东北:契吴。东:洪涛,其支阜雷山。左黄道泉,右金龙池,桑乾水出,水经注所谓“洪源七轮即溹涫水”者。东南汇于腊河口,古马邑川水南源。恢河,古★水,自宁武入,迳城南,折东,右合七里河,左沙棱水,又东北至下馆故城北来会,入山阴。城东、广武二驿。 左云 冲。府东南七十五里。雍正三年,左云卫改置。东北:弥陀山。东:雕岭。东南:龙王堂。南:南石,肖画河出,北迳城西南,右合温泉,又北折东,左合龙泉,迳焦山,又东南入怀仁。旧有助马堡巡司,裁。 平鲁 冲。府西南百十五里。雍正三年以平鲁卫改置。南:十二连山。西南:迎恩。西:小青。西北:七介、西平、磨兒。清水河出,入其,古树颓水。城内北固山。北:尖山。东南:天门,相近奎星台。北岳峰,盖水经注大浴真山,沧头河出。古中陵水,西北贯城出,折东迳碧峰山入右玉。乐宁、伏远二镇。   宁武府: 冲。隶雁平道。明置宁武关并所。嘉靖中置三关镇,驻宁武。又偏宁道驻偏头,后改岢岚、宁武二道分驻。清初,前后并废。 雍正三年,改所为府,置附郭,偏关所、神池堡、五寨堡为县。南距省治三百四十里。至京师九百五十里。广二百九十里,袤三百六十里。北极高三十九度六分。京师偏西四度十一分。领县四。宁武 冲。倚。明置宁化所。雍正三年为府,并置。西南:管涔山,其东天池,其下分水岭。西出者汾水,左会林溪,楼子山别源,折西南,迳宁化堡,入静乐。东出者恢河,一曰浑河,古★水,水经注“出累头山”,地理志谓之治水者,东北迳城南,又东北迳阳方口,出边入朔,为桑乾南源。有阳方堡。宁化所巡司。 偏关 冲。府北百八十里。明置守御所。雍正三年改。东:丫角山。北:蚕虎。西北:河水左渎自清水河入,迳老牛湾西,又西南,东有关河自平鲁入,合红水沟,迳南,又西北入焉。又西南入河曲。老营堡有废巡司。 神池 冲。府北三十里。明置神池口巡司,后增神池堡营。雍正三年改。南:黄花岭。西南:旗山、虎北、洪佛。北:达沐河,西迳磨石山,左合义井河。河本渭流,康熙三十六年圣祖西征,饮马驼于此,赐名兴隆。折北入五寨。 五寨 冲。府西百里。明建五寨城。雍正三年改。西南:芦芽山,管涔绝顶也,高三千丈,上有弥连池,即弥泽,下注清涟河,东北达沐河自偏关入会之,为大涧河,折西入河曲。有三岔堡。   忻州直隶州: 冲,繁。明,太原属州。 雍正二年升,仍领定襄,割太原之静乐来隶。西南距省治百四十里。至京师千三百里。广三百六十里,袤百里。北极高三十八度二十五分。京师偏西三度四十三分。领县二。 南:系舟山。西南:云母。西:九原。西北:云中,相属双尖,云中水出,东北入崞,会忻川,注滹沱。滹沱复错入,入定襄。西南:白马山,牧马河出,古三会水,合陀罗、大岭、清水诸山水,东北迳城南从之。九原一驿。 定襄 繁。州东五十里。东南:七岩山。东北:圣阜。西北:横山。滹沱水自州入,东南迳城北,又东北,右会牧马河,入五台。南有丛蒙山,三会泉出,北流注牧马河。西北有滹沱渠,资灌溉。一镇:芳兰。 静乐 冲。州西百八十里。雍正二年自太原来隶。东:两岭山。东南:天柱。西北:管涔,汾水出其阴,自宁武入,迳马头山,至城西南,左合碾河,右纳岚水,又东南迳楼烦镇,右合石楼、临春山水,入交城。西南:离石水入永宁。镇三:故镇、窟谷、永安。又有楼烦镇巡司。康家会驿。   代州直隶州: 冲,繁,难。雁平道驻。明,太原府属州。 雍正二年升,仍所领。西南距省治三百二十里。至京师七百七十里。北极高三十九度六分。京师偏西三度三十二分。领县三。 西北:句注,其岭太和,唐置雁门关,古曰西隃,隘有十八。其东夏屋,中峰曰复宿。东南:舜山、圭峰。东:滹沱河自蘩峙入,左纳峨水,右合夏屋、雁门水,迳城南。又西南,右合羊头神河入崞。雁门关,一驿。 五台 难。州东南百四十里。五台山,东北百二十里,一名清凉山。圣祖、高宗、仁宗前后十三巡幸。中台有太华池水,西北流,会县北峨岭水,出峨口入繁峙。北:锦屏。西北:铁岭。西:紫罗。滹沱河自定襄入,迳东冶镇,左合虑虒水、清水河,又东南入盂。东:乌牛山,滋水出,东流入直隶平山。镇三:窦村、东冶、台怀。巡司驻台怀。 崞 冲。州西南八十里。崞山,西南四十五里。其西黄嵬。南:前高。西北:柏枝。东北:滹沱河自州入,迳城东,又南,右合羊虎谷水,又西南,云中河自忻入,会忻川入忻。原平、闹泥二驿。 繁峙 简。州东六十里。北:茹越山。东南:憨山、小五台。东:泰戏。滹沱水出泰华池,一曰派水,并州川。说文“起雁门郡葰人县戊夫山”者。西会三泉,伏流,汇华岩诸水,复出,迳沙涧驿,至城南入州,峨水从之。其东岩头有白坡,沙河出,南入直隶阜平,古恆水支。平刑关,巡司驻。平刑、沙涧二驿。   保德直隶州: 冲,繁。隶雁平道。明为太原属州。 雍正二年升,并割河曲、兴来隶。八年,兴还隶太原。东南距省治四百六十五里。至京师千七百十五里。广二百十里,袤百十一里。北极高三十九度四分。京师偏西五度四十分。领县一。 城南:莲花山。东南:马头。西南:羊头。东北:石梯。河水左渎自河曲入,迳城北,屈西至花园堡,壶庐山水入,为硃家川。又西南,合裴家川入兴。河曲冲。州东北百二十里。明隶太原。雍正二年改。乾隆二十九年徙河保营为今治,东阻险山。南:翠峰。西南:火山。东北:河水左渎自偏关入,迳城西大辿渡。又西南,东有清涟河自五寨入,为六涧河入焉,古弥泽,入州。壶庐山水从之。河邑巡司驻旧县。乾隆二十九年徙治河保营,即今治。   归化城直隶: 冲,繁,疲,难。归绥道镇守副都统驻。明嘉靖中,蒙古据丰州,是为西土默特,驻牧建城,后封顺义王,名其城曰归化。天聪八年内附。顺治三年置左右翼及四副都统。雍正元年置理事同知,驻西河,隶朔平府。乾隆元年增协理通判二,增绥远。六年置归绥道,及二协隶。二十五年省协理,徙同知驻城。裁左右翼及副都统。馀副都统一,同驻。光绪十年改抚民同知。 南距省治九百六十里。至京师千一百八十里。广百八十里,袤二百九十里。北极高四十度四十九分。京师偏西四度四十八分。 北:大青山,即阴山,古白道川。其支阜,西石绿,西北克寿,东北乌兰察布、喀喇克沁、锺山。金河,古芒干水,俗大黑河,西南迳南。左合小黑河,即紫河,古武泉水。又西南,右合哈尔几河,入托克托。克鲁库河,古白道,中溪水从之。卡伦二十有二。台站四。有巡司,一在城,兼司狱,一在毕齐克齐。有递。   萨拉齐直隶: 冲,繁,疲,难。隶归绥道。明初,云内州,后为云内县,属丰州,寻废。 乾隆四年,置萨拉齐及善岱二协理通判。六年,隶归绥道。二十五年,改理事,以善岱协理通判省入。同治四年,改置同知。光绪十年,改抚民。东南距省治千二百里。至京师千四百二十里。广二百五十里,袤百里。北极高四十度三十九分。京师偏西五度十六分。 又兼辖鄂尔多斯左翼后旗地。广四百三十里,袤二百二十里。西北:牛头、朝那山、夹山。北:宿嵬。东:拜轰克兒。河水左渎自五原南界东流入境,包头、五当河并北来注之,迳沙尔沁村,又东至南,合苏尔哲、帽带河,入托克托。察苏河入托克托。卡伦五。台站一,在治。有巡司兼司狱一,驻包头镇。有递。   清水河直隶: 繁,疲,难。隶归绥道。明,置东胜卫千户所。 乾隆元年,置协理通判。六年,隶归绥道。二十五年,改理事。光绪十年,改抚民通判。东南距省治九百二十里。至京师千又二十里。广百三十五里,袤百四十里。北极高四十度六分。京师偏西四度四十八分 。东:鄂博图山、连岭。东南:吐颓,有君子津。西北:河水左渎自托克托入,迳红山口,东南清水河自平鲁入,右合汤溪河,西北迳三叉河至南。又西北出古长城,左会兔毛河,亦称红河,古中陵水入焉;又南入偏关。有巡司兼司狱在治。有递。   丰镇直隶: 繁,疲,难。隶归绥道。明,大同及阳和、天成二卫边外地。 康熙十四年,徙察哈尔蒙古部驻。雍正十二年,置丰川卫及镇宁所,大朔理事通判统之。乾隆十五年改置,大同、阳高通判徙驻。三十三年,还故治,增置大同理事同知。光绪十年,改抚民。南距省治六百七十里。至京师八百六十里。广二百三十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极高四十度三十分。京师偏西三度十二分。 北:尖子山、狼头。西北:留云。东:盘羊。东北:大青、牛心。其西南壶卢海,如浑水出,今曰玉河。屈西南,左合大科庄水,古旋鸿池,迳古庆梁,右合尖子山水,至东南新城湾。右会得胜河,古羊水,入大同。东北:五禄户滩,东洋河出,古修水,亦于延水,东迳碾房窑,入直隶张家口。其南胡鲁苏台,西洋河出,古延乡水,及南沟水,迳马市口入天镇。又西清凉岭,南洋河出,古雁门水,南迳守口堡入阳高,并达之。自东洋外,并逾边。巡司三:一驻城,兼司狱;一二道河;一张皋尔。二道河后改设兴和。有递。   托克托直隶: 繁,疲,难。隶归绥道。明,东胜左卫。嘉靖中入土默特。曰脱脱,亦曰托克托。 乾隆元年,增协理通判。二十五年,改理事。光绪十年,改抚民通判。东南距省治八百六十里。至京师千一百里。广八十五里,袤一百三十里。 兼辖河西鄂尔多斯右翼后旗地。广百三十里,袤百五十里。 北极高四十度三十分。京师偏西四度四十分。 南:红山,古缘胡。西北:河水左渎自萨拉齐入。大黑河东自归化入,左会黄水,又西,右会克鲁库,至东北会察苏河。迳北,旧汇为黛山湖,古芒干水,合南源白道中溪塞水注沙陵湖者,又西入焉。又南入清水河。有巡司兼司狱。有递。   宁远直隶: 冲,疲,难。隶归绥道。明,宣德卫。后为大同边外地。 康熙十六年,察哈尔部析驻。雍正十二年,置宁朔卫及怀远所,大朔理事通判统之。乾隆十五年省改,徙朔平通判驻。二十一年,改理事通判。光绪十年,改抚民。南距省治八百十里。至京师千又二十里。广百八十里,袤二百九十里。北极高四十度二十一分。京师偏西三度五十二分。 东:猴山。北:仓盘、汗漫、平顶。黑河南源永兴河出,古白渠水。其南参河陉,今西沟门,古沃水出,今曰宁远水。南迳将军梁,左合宁远堡水,古可不泥,逾长城。东北:平顶永兴河东四道凹,得胜河出,迳丰城沟入丰镇。其北大海,古诸闻泽,周百馀里。其南小海,地理志盐泽,古通目曰参合陂。有巡司。有递。旧有科布尔巡司,后改设陶林。   和林格尔直隶: 繁,疲,难。隶归绥道。明置玉林、云川二卫。后为蒙古西土默特据。 康熙中,置站曰二十家子,蒙语和林格尔。乾隆元年,置协理通判。二十五年,改理事。光绪十年,改抚民通判。南距省治八百四十里。至京师千六十里。广百七十里,袤百八十里。北极高四十度二十分。京师偏西四度二十四分。 东:九峰山。西:摩天岭。南:大松。东南:玉林。兔毛河自右玉入,逾边迳杀虎口,右会宁远河,迳其麓,西北至。西南折西入清水河。东北黄水自宁远入,西迳北入托克托。有巡司兼司狱。有递。   兴和直隶: 明初,天城卫边北地。 光绪二十二年,以丰镇之二道河巡司置,隶归绥道。西南距省治八百九十里。至京师千七十里。广袤阙。 北:大青山。东南:水泉入。西北:东洋河自察哈尔旗入。二源合,东西迳北,入直隶张家口。有递。   陶林直隶: 要。隶归绥道。明,大同边外地。 光绪二十九年,以宁远之科布尔巡司置。西南距省治千三百里。至京师千四百五十里。广袤阙。 北:伊马图山。南:回头梁。大黑河南源黄水河,古白渠水,出大东沟,西南迳五坝入宁远。有递。   武川直隶: 要。隶归绥道。明,西土特默牧场。 光绪二十九年,以其北境翁滚置,治乌兰花,寄治归化城。南距省治千百七十里。至京师千二百九十里。广袤阙。 北:托克图山。西北:克寿。东有乌兰察布源泉,治。一递。   五原直隶: 要。隶归绥道。 光绪二十九年,析萨拉齐西境兴盛旺置抚民同知,治隆兴长,寄治包头镇。东南距省治千七百九十里。至京师二千一百十里。北极高四十度三十九分。京师偏西五度十六分。 西北:阳山。北:阴山。河水自甘肃边外环内蒙鄂尔多斯,折东自乌拉特循其南麓入。有鄂博口,古稒阳道。又东迳南,合博托河入萨拉齐。有递。   东胜直隶: 要。隶归绥道。明初,东胜卫西界、陕西榆林卫河套地,后为元裔所居。 光绪三十二年,以鄂尔多斯左翼中郡王右翼前末扎萨克旗垦地置,治羊壕厂,寄治萨拉齐之包头镇。北极高四十度四十九分。京师偏西四度四十八分。 西北:河水自鄂尔多斯循五原入北,折东南入萨拉齐。边墙西自陕西榆林入。又东有递。 志三十六  地理八   △山东   山东:禹贡青、徐及兗、豫四州之域。明置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清初因之。雍正二年,升济南府之泰安、武定、滨,兗州府之济宁、曹、沂等六州为直隶州。八年,济宁州仍属兗州府。十二年,升武定、沂二州为府,滨州改属武定。十三年,升泰安、曹二州为府。乾隆四十一年,仍升济宁、临清为直隶州。凡领府十,州二,散州八,县九十六。在京师之南。 八百里。 东至大海; 一千三百里。 西至直隶元城县界; 三百四十里。 南至江南沛县界; 五百七十里。 北至直隶宁津县界。 二百四十里。 广一千六百四十里,袤八百里。北极高三十四度三十五分至三十八度二十分。京师偏西一度二十五分至偏东六度四十分。宣统三年,编户五百三十七万七千八百七十二,口三千一百三万六千九百四十四。   济南府: 冲,繁,难。巡抚,布政、提学、提法、盐运司,济东泰武临、巡警、劝业道驻。初沿明制为省治,领州四,县二十六。雍正中,武定、泰安、滨直隶,割阳信、莱芜、利津等九县属之。 北至京师八百里。广三百六十里,袤二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六度四十五分。京师偏东四十一分。领州一,县十五。历城 冲,繁,难。倚。城南:历山。东:华不注。东南:长城岭,玉水出焉。锦云川水入长清注黄河。河即大清、济水故道,其右渎入。西北迳药山,北至泺口镇。又东北迳鹊山,其南新小清河入,迳城北,右受大明湖,东迳虞山,纳巨合及关卢、武原水,并入章丘。今大明湖在城内,惟汇珍珠、濯缨诸泉,乃宋西湖,非唐以前遗址矣。有巡司:申公集。主簿:谭城。龙山驿。津浦、胶济铁路。 章丘 繁,疲,难。府东百十里。南:长白山、东陵、平顶。西南:危山;鸡山,水经注“巨合水出西北”,迳榆科泉庄,及武原、关卢水,入历城,注新小清河。新小清复入西北,右合绣江,即沟河,注百脉水,出土鼓故城,迳阳丘故城黄巾固。小清河又东北迳贾庄入齐东。其北黄河右渎自历城入,缘济阳界。小清昔源泺水,今源獭河,别源出东南野狐岭,西北迳青龙山,土鼓、宁戚故城,折东入邹平,即小清故道。有普济镇。 邹平 疲。府东北百六十五里。南:长白山。东南:黄山。西南:九龙。北:新小清河,自齐东入,东入长山。西北:獭河,自章丘入,迳浒山泺,东北为清河沟,并入长山。东南:孝妇河,即泷水,自长山错入。左合白条沟、沙河,迳伏生墓,屈东北,仍入之。其故道迳梁邹故城。有孙家镇。淄川简。府东少南二百二十里。东南:原山,淄水出焉。南有猪龙河,俗呼孝妇,即泷水,自博山入,迳城西南,右合般水,又北迳浮山。獭水河出黉山,迳昌国故城,会浸泗河自左注之,乃古德会水。左得萌水口,入长山。铁路。 长山 简。府东百九十里。西南:长白山。南:凤山。西北:新山。清河自邹平入,折北入高苑。清河沟东入新城。东南:孝妇河自淄川入,左得鱼子沟,错邹平仍入。有周村镇。 新城 简。府东北二百十六里。东南:商山。西北:清河沟自长山入,右迤为青沙泊,淤。东有乌河,即时水,迳西安故城,左纳涝淄河,折北,迳会城湖入博兴,西通麻大湖。西北:孝妇河自长山入,右会郑黄沟及系水,时枝津汇焉。 齐河 冲,繁,难。府西五十里。西南:黄河左渎自长清入,迳城南,又东入历城。北:徒骇,自禹城入。西南赵牛河自长清入,歧为岔河,并入禹城,而经流复入,合倪伦河自右注之,又东迳梁家庄入临邑。刘宏镇。有驿曰晏城。 齐东 疲,难。府东北百五十里。西北:黄河右渎自济阳入,迳延安镇,又东缘惠民界入青城。南:新小清,自章丘入,迳临济故城,又东入邹平。减水河、坝河,堙。临河镇。 济阳 疲,难。府东北七十里。黄河左渎自禹城入,迳城南,又东北缘齐东界入之。西北:徒骇及商河,并自临邑入,屈北入商河镇。镇二:回河、新市。 禹城 冲。府西北百十里。西南:徒骇河自高唐入,少淤,迳三岔口,右会漯河及管氏、赵牛、岔河,迳城西北,又东北入齐河。赵牛河错入,右合温聪、刁强河,仍入注之。禹城桥,县丞驻。新安镇。刘普驿。铁路。临邑简。府北百四十里。南:徒骇河自禹城、东南商河自齐河入,并东入济阳。西钩盘自陵缘界东北仍入之,并淤。 长清 冲,繁,疲,难。府西南七十里。南:碛湑山。东南:方山,有行宫。东北:瓘眉。西南:孝堂,古巫山。黄河自肥城入,迳城西北,右合南沙河。水经注“出南格马山宾谿谷,北迳卢县故城北与中川水合”者。又东北缘齐河界纳玉水,其南新小清,并入历城。西南:赵牛河,自茌平入,右纳赵王河,北入齐河。张夏镇,县丞驻。二驿:崮山、长城。 陵 简。府西北二百里。故城与德互徙。明永乐七年,西新鬲津河自德入,环城又东,右合笃马、赵王,又东钩盘自禹城入,并入德平,并涸。滋博镇。 德州 冲,繁,难。府西北二百六十里。粮道驻。南有运河自恩入,北迳城西。其南支四女寺减河入檀。老黄河故道迳城东北哨马营,是为北支,并入直隶。东南:马颊河,即笃马,自平原入,水经注“迳临齐城南”,今边临镇,州判驻,东北入德平。其新鬲津,东北入陵,淤。有鬲故城,古渎在焉。老黄河故屯氏渎,笃马其别河南渎。桑园、安德驿。又良店、梁家庄水驿二。铁路。 德平 难。府北二百五十里。西:马颊河自德入,右会小河,东北入乐陵及直隶宁津,下至海丰月河口入海。自直隶元城入,凡行山东境六百四十八里。南有钩盘自陵入,东北入商河,涸。有怀仁镇。 平原 冲。府西北百八十里。西:马颊河,自夏津缘界合蒲河,其东新鬲津故道,并北入德。东:笃马沟,旧合赵王河入陵,涸。有水务镇。桃源驿。铁路。   东昌府: 冲,繁。隶济东泰武临道。初沿明制,领州三,县五。雍、乾间,濮、临清直隶,割范、观城、朝城、夏津、丘。 东距省治二百二十里。广二百二十里,袤二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六度三十三分。京师偏西十八分。领州一,县九。聊城 冲,繁,难。倚。南有运河,即会通,自阳穀入,右播为赵牛、湄河,入茌平。王官镇。崇武水驿。 堂邑 冲,疲。府西四十里。东北:运河,自聊城入,迳梁乡闸。西南:马颊,自冠入,迳张家堂,绝运,并入博平。侯固镇有城。 博平 冲,繁。府东北四十里。西南:运河,自堂邑入,迳土桥闸,西北至田家口。其西马颊,自堂邑入,西北复绝。西:徒骇,自聊城入,迳邓家桥,右纳湄河,东北擅湿故渎,入茌平,涸。 茌平 冲,繁,难。府东北六十里。管氏河首李庄,汇小冯新河,东北入禹城。西北:徒骇,自博平错入,入高唐。西:湄河,自聊城错入,入博平。   南:赵牛河,自聊城入,错东阿复入,入长清。西:古黄河。有四渎口。广平镇。 清平 冲,繁。府北少东七十里。西南:运河,自堂邑入,北迳魏家湾,有巡司,入临清。西:马颊,自博平再入,入高唐。古黄河,西北自临清入,入夏津。水驿。 莘 简。府西一百里。西北:马颊,宋六塔、二股河所迳,自朝城入,东北入冠。东有古湿河,自朝城入,入聊城;分支入阳穀。镇:马桥。 冠 冲,繁,难。府西百里。东南:弇山,马颊自莘入,入堂邑。其西,古黄河,迳西北二十里冉子墓,东入馆陶。宋北流故渎,乾隆、道光两次决入马颊,至府境入运为患,其故道循陈公堤北入馆陶、临清,绝运,至旧城外,曰沙河,入直隶吴桥。 馆陶 简。府西北百二十里。南:馆陶镇。有废巡司。陶山,西南四十里。卫河,隋永济渠,自直隶元城入,左合漳水,迳乔亭城东北,右会古黄河,入临清。其北,屯氏。 高唐 冲,繁,难。府东北百十里。雍正八年直隶,十二年削所领禹城、平原、临邑、陵。高唐山,东北五里。东南:徒骇,自茌平入,东北入禹城。地理志“河水自灵县别出为鸣犊河”。其故渎西南马颊自清平入,北入夏津,并涸。固河镇。鱼丘驿。 恩 冲,繁,疲,难。府东北百八十里。西北:卫河,自武城错入。西南古黄河,南马颊,左渎并自夏津入,入德。四女寺,县丞驻。太平驿。   泰安府: 冲,繁,难。隶济东泰武临道。初沿明制,为济南属州。雍正二年直隶,领新泰、莱芜、长清。长清寻换肥城。十三年为府,增附郭,降东平与其所领东阿、平阴来隶。 北距省八十里。广四百三十里,袤百七十里。北极高三十六度十五分。京师偏东五十二分。领州一,县六。泰安 冲,繁,疲,难。倚。泰山,北五里,东岳,亦曰岱宗,周略百六十里,高四十里,有行宫。南:介石、石闾、亭亭、梁父。东南:龟山、徂徠。西南:社首、高里。其峰南有汶水,自莱芜入,右合天津水,左合牟汶,西南迳博故城,右合北汶、泮河及石汶、环水。其北汶北出者沙河,入长清。又西南,迳阳关、龙故城。东南:淄水,自宁阳入,迳岱山、梁父、柴故城,曰柴汶,右河、仙源河自左注之。又西南,大汶口,缘界迳汶阳故城南,合西浊,古蛇水,入东平。西北:黄山,肥河出,西入肥城。济运泉六十有六。静封镇。娄德旧置巡司,改通判。安驾庄,主簿驻。 肥城 简。府西七十里。雍正十三年自济南来隶。西:金牛山。西北:陶山、巫山、黄崖。东南:瀑布。南:马头,沙河出,亦曰小会肥河,入东南,右合孤山河、黄河、赵王河,入西北,并东北入长清。范公河,堙。济运泉十有二。石横镇。清泉水驿。 新泰 冲,繁。府东南百五十里。东南:山,西南:龟山。西北:新甫。北:青沙岘。东北:龙堂,小汶即牟汶出,西南迳敖阳镇,右合平阳、西周、苏庄、羊流,左广明河,迳灵查保入泰安。济运泉四十。上四庄巡司。敖阳驿。 莱芜 简。府东百二十里。西南:冠山。北:阴凉。东南:大石。南:安期。西北:羊丘。东北:杓山;原山,地理志“淄水出其阴,东入博山”。周礼“幽州,其浸菑时”。汶水出其阳,所谓嬴汶,屈折西南,汇黑虎、辛兴、鱼池诸泉,迳嬴县故城入泰安。东南:牟汶,自蒙阴入,迳牟县故城,汇响水湾、海眼泉、孝义河水,至城南,又西,左合司马河,从之。济运泉四十有九。 东平州 冲,繁,难。府西百四十里。明属兗州。雍正八年直隶。十三年降削所领东阿、平阴、阳穀、寿张。北:蚕尾山、瓠山,龙山即危山。东有汶水自泰安入,右纳汇河,明筑戴村坝阏之,西南入汶上。其溢而西者,夺漆沟迳龙堌北,亦曰大清河。其迳堌南者,小清合龙拱河,所谓“城南二汶”,夹城至马口而合。又西北,黄河西自寿张入夺之。运河即元会通河,后自汶上入,即梁山泺,迳安氏山东绝之,并入东阿。安山湖、赤河,并堙。济运泉三十有五。 东阿 冲,繁。府西北二百十里。东北:穀城山。东南:云翠。西北:曲山。西南:黄河自东平夺大清入,迳鱼山,水经注马颊口在焉。又西北,右合狼溪,入平阴。西北赵王河从之,其正渠赵牛河,自茌平错入,并涸。而古黄河、瓠子堙。运河自东平绝黄河入,迳陶城铺入阳穀。旧运河,淤。四镇:杨刘、安平、南穀、新桥。二驿:旧县、铜山。 平阴 简。府西北百九十里。明属东平。雍正十二年来隶。西:邿山。西北:榆山。西南:黄河自东阿入,右合锦水,迳城西北,又东入肥城。其肥河入东南,合柳沟泉,折南,入东平。西北:赵王河,自东阿入,分入肥城、长清。古黄河,堙。镇:滑口。   武定府: 繁,难。隶济东泰武临道。初沿明制,永乐初改金棣州曰乐安,宣德初,平汉庶人,改曰武安。国制为济南属州,领县三。雍正二年直隶。十二年为府,置附郭,降滨并所领利津、霑化、蒲台及济南之青城、商河来隶。 西南距省治二百里。广二百八十里,袤二百七十里。北极高三十七度三十四分。京师偏东一度十三分。领州一,县九。惠民 繁,疲,难。倚。明初省入州。雍正十二年复。南有黄河左渎自济阳入,迳清河口,西入济南。徒骇自商河东迳聂索镇,与清河经永利、支角西亦入滨。又北,沙河、商河分入而合,通曰沙河,迳锺家营、阳信,右得惠民沟,又西北,钩盘入。 青城 简。府东南六十里。雍正十二年自济南来隶。黄河右渎自齐东入,迳董沟东入滨。有田镇。 阳信 疲。府东北四十里。西南:钩盘自惠民入,迳红庙庄,一曰信河,县氏焉,东北入霑化,涸。沙河错入仍入之。有钦风镇。 海丰 简。府东北六十里。西北:骝山。海,东北百五十里,为大沽河口,与直隶盐山接。有巡司。鬲津河迳马谷山入,又东南,月河口。马颊河自庆云迳街东镇入。其故道堙。今马颊,唐所开。又东南,石桥口。至霑化,钩盘错入仍入之。有分水镇。 乐陵 疲,难。府西北九十里。西北:鬲津河,自直隶宁津入,错南皮复入,入盐山。西南:马颊,自德平入,东北迳兴隆镇入庆云。古钩盘,水经注屯氏别河,迳乐陵故城北,北渎迳重合定县故城南,并堙。旧县镇,明置巡司,废。 商河 繁,疲,难。府西南九十里。古商河,北十五里。水经注“迳朸县故城南”,实沙河,今图误。钩盘自德平入,涸,而沙南徙,西首临邑界,迳城南。南有徒骇,即古黄河,及其支津商河,自济阳入,并东入惠民,而商与沙合。宽河镇。 滨州 繁,难。府东九十里。雍正二年直隶。十二年复将所领蒲台、利津、霑化削。西南:黄河,自惠民、青城入,屈东北,错蒲台,复缘界故道左出,与合右渎仍入之。徒骇自惠民入,左合沙河,涸。迤东北入霑化。 利津 繁。府东百五十里。海,东北百六十里。西与霑化接。西南:黄河,自滨、蒲台入,侧城东北,入为牡蛎嘴。丰国镇有巡司。 霑化 难。府东北七十里。海,北少东百里。西与海丰接。西有钩盘河自阳信入,错海丰复入,又东南大洋口。西南:徒骇,自滨入。镇:永丰,久山有废巡司。 蒲台 疲,难。府东少南百二十里。雍正十二年自滨来隶。西有黄河自滨入,迳城南,又东北,左渎仍缘滨合故道入利津。龙湖。镇:龙混。   临清直隶州: 冲,繁,难。隶济东泰武临道。初沿明制,为东昌属州,领县二。乾隆四十一年直隶,割武城、夏津、丘还隶,而馆陶还东昌。 东南距省治百十里。广百五十二里,袤百三十里。北极高三十六度五十七分。京师偏西三十六分。领县三。 东有运河自清平入,迳城南,西南卫河自馆陶来会,是为南运河,亦通曰卫河,贯城而北,擅屯氏故渎,入直隶清河。古黄河,东北自馆陶入,歧为沙河,并入夏津。王家浅巡司。清源、渡河水驿。 武城 冲,繁。府北少东一百里。南有卫河自夏津入,迳城西,折东北,复会沙河,错恩复入,入直隶故城。旧有一字、黄芦、五沟诸水。县卑淖,金末艾家凹水泺,广数十里,深一丈。汉复阳故城,今饶阳镇。甲马营巡司,又驿。 夏津 疲。府东少北四十里。北:孙生镇。西有卫河自州入,再错直隶清河入,入武城。旧有沙河自州入,东有古黄河、马颊,并自清平入,入恩。 丘 简。府西南八十里。漳河,此顺治九年自广平平固店直注者,非古漳故道。二并自直隶曲周入,一迳城西,至宋八甿仍入之,一迳城东,至柳甿入清河。   兗州府: 冲,繁,难。总兵,兗沂曹济道治所。初沿明制,领州四,县二十三。雍正中,沂、曹、济宁、东平,济宁直隶。先后割县十三分隶,而东平降割泰安。 东北距省治三百二十里。广五百十里,袤二百六十里。北极高三十五度四十二分。京师偏东三十四分。领县十。滋阳 冲,繁,难。倚。嵫山,西北三十里。东有泗水,自曲阜入,至金口坝,歧为府河,贯城而出,左得十四泉,入济宁,实珠水正渠,又南,左合沂水、蓼水入邹。西北:漕河,自宁阳入,左合汉马,右洸河,亦南入济宁,涸。故城驿二:昌平、新嘉。铁路。 曲阜 简。府东三十里。东:防山。又东:戈山。泗水自其县入,右合嶮水及石门山水。东南:沂水、蓼水,自邹入。沂迳城西南而分流,得右洙、左雩,复合蓼,迳北店村而分,一仍入邹,一与泗、沂并西入滋阳。古者洙北、泗南,今互易,盖自后魏乱流始。泗故道,孔林夫子墓南。济运泉二十有八。铁路。 宁阳 简。府北五十里。宁山,北十八里。西:水牛。西北:鹤山。东北:告山、寿山。南:凤山,淄水出,北迳鲁成邑北,入泰安注汶。汶复缘界迳汉汶阳至刚故城,洸水出焉,所谓“汶为阐”,与漕河、汉白马并南入滋阳。正渠复迳春城口入东平。青川驿。铁路。 邹 冲,繁。府东南五十里。东南:绎山。相近红山,实凫山。北沙河出,与白水河并入滕。南:昌平,而岱脉南驰宁阳、曲阜。入东北六里,曰尼山,其西南昌平有乡,孔子生焉,故属曲阜。今山南长莎村相近四基西麓,孟子墓在焉。沂水导源尼山,西与蓼水并入曲阜,注泗。泗复自滋阳入,西北错济宁复入,入鱼台。蓼水亦复入,会溪湖水,为白马河,合大沙、红沟河,从之。咸丘。县丞驻辛庄。驿二:邾城、界河。铁路。 泗水 简。府东少北九十里。东北:历山、龟山、陪尾。有桃墟,泗水出,其北关山,洙水出,迳卞故城而合。南,姑 [B167] 郚城。又西,左合黄渊、右金线诸河,入曲阜。济运泉八十有七。 滕 冲,繁,疲,难。府东南百四十里。东南:桃山。狐骀自峄入,迳微山湖,右有许由泉,自峄入,为南明河。薛河迳昌虑南,石桥泉迳薛城注之,再错出江苏沛县。漷水出东北述山,迳蓝陵、祝其、合乡故城,合南梁水、趵突入沛注之,复入,右合三里河,北沙河自邹入,夹休城,其白马河入合界河为郁郎渊注之,又西北入鱼台。东北:小沂水,入费,而昭阳湖堙。镇:安平、南穀、陶阳,别有夏镇。泇河,通判驻。驿二:滕阳、临城。 峄 冲,繁,难。府东南二百六十里。北:君山。相近车梢峪, [C051] 水出焉,曰沧浪渊,会许池泉,迳葛峄山,合金注河,其南茅茨、仙人河。东南,运河自江苏邳州入合之,又北迳微山湖、南阳湖入滕。乾隆中濬伊家河。济运泉十有四。万家庄水驿。 汶上 冲,繁,难。府西北九十里。东北:太白山、坦山。西南:赵王河,自郓城入,入嘉祥。北有汶水,自东平入,受泺澢诸泉、蒲湾泊水,曰鲁沟,西南擅鹅河故渎,注南旺湖,济运运河,遂东南入嘉祥达济宁,西北入东平达临清。湖东接蜀山湖,北马踏湖,并水经注汶左二水,迳东平陆故城北,汉县,古厥国,入茂都淀。柴城镇。南旺、马村二集,并县丞驻。新桥、开河二水驿。 阳穀 冲,繁,疲,难。府西北三百里。南有黄河,自范入,错寿张入。运河入,迳东阿故城,有阿泽,又北入聊城。西:徒骇河故道,自范入,错朝城,莘,再入,入聊城。镇:安乐。阿城,县丞驻。 寿张 疲,难。府西北二百四十里。东南:梁山,旧有泺。西南:黄河,自阳穀入,仍错出复入,入东阿。其北,运河,自东阿错入仍入之。有张秋镇。其南沙湾、沮河并入郓城。有竹口镇。   沂州府: 冲,繁,难。隶兗沂曹济道。初沿明制,为兗州属州,领县二。雍正二年直隶。十二年为府,置附郭,降莒及所属蒙阴、沂水、日照来隶。 西北距省治六百六十里。广五百二十里,袤五百十里。北极高三十五度九分。京师偏东二度十二分。领州一,县六。兰山 冲,繁,难。倚。西南:宝山。东南:马陵。北:大柱。沂水自其县入。蒙山河入为汶水,迳铁角山,纳小河,又南迳鲁中丘故城王祥墓右,合孝感河,至府治东北,右纳小沂及胭脂河,又涑支津,其正渠迳勃庄南,为芦塘河。沂水又南迳龙塘口,右歧为武河,其东白马河。东北:沭水,自莒入,右合温泉水,右武阳沟,再入郯城,而武河、芦塘河错郯城复入而合。又东,西泇河自费入,并南入江苏邳州,而西泇右纳别源巨梁水,复歧为夹山河,分入峄芙蓉湖。镇:长江、罗滕。青驼寺巡司。杨家庄、徐公店二驿。府属沿海墩台二十有八。 郯城 冲,繁,难。府东南百二十里。东北:羽山、苍山。沭河自兰山再入,迳城东北,右得墨河故渎焉,环城南入宿迁。又南,迳马陵山,西至红花埠,又西,白马河入迳城西,并入江苏宿迁。又西,沂水入,入邳州。又西支津武水入,又西,芦塘河入,合燕子河,右歧为鸭蛋河,入邳。正渠又南与武水仍入之。大兴镇,通判驻。旧置沂郯海赣同知,乾隆三十八年改。又磨山有废巡司。红花埠驿。道平、解村废驿。 费 简。府西北九十里。西北:蒙山。西南:南城。西北:聪山,浚水出,即地理志“南武阳冠石山治水”,应劭曰“武水南迳古颛臾”。右纳小淮水,一曰小沂,又东南迳万松山,右合祊水,至钟山。左合洪塔、蒙阳、红衣诸河。东南:旗山,东泇出。西南:抱犊崮。南:大沭崮,涑水出,西泇水出,并入兰山。镇:毛阳。关阳、平邑二巡司。 莒州 简。府东北九十里。雍正二年直隶。十三年降削所领沂水、日照、蒙阴。北:七宝山。东:观山、卢山。南:焦原。西:浮丘,有莒子墓,或误浮来。有寺曰定林,因譌为二山。西北:洛山。水经注濰水导源濰山,东南迳屋山,汉箕县故城。今合南源瓦屋山水,折东北,迳仲固山,右合析泉水。其东浯水,地理志、说文,出灵门壶山,迳汉姑幕故城,并入诸城。其西沭水,自沂水入,合华洛、袁公水,侧城东南,左纳鹤水、浔水,右合黄华水、马沟河,至道口入兰山。东南:石河,地理志夜头水,入日照。其西柘汪、硃汪、青口三河入,并入江苏赣榆,达于海。葛陂水,堙。十字路镇。石埠集有巡司。 沂水 冲,繁。府东北百二十里。西:龙山。西南:灵山。东:峨。西北:雹山。北:沂山。其连麓大弁,沭水出,东南迳杨家城子注邳乡南。左合大小岘、箕山水,迳孟母墓。莒西北,沂水自蒙阴入,左合螳螂河,东南迳盖故城,水经注左合连绵、浮来、小沂水,至城西北,左纳雪山、英山河,右合闾山、时密水,至河阳集,右纳东汶水,入兰山。其西蒙山河,自蒙阴入,复分支入费。县丞驻东里店。垛庄巡司,又驿。 蒙阴 冲。府西北二百里。南:蒙山。东北:卢崮、具山。西北:敖山。北:两县。沂水三源,郑氏主中源,出沂山,班氏主东源,出临乐山,桑氏主西源,出艾山,迳龙洞山而合,东入沂水。其北鲁山,螳螂水出。西南:五女山,桑泉水出,屈北迳城南,左会巨围、堂阜,右髇崮水,又东,俗曰汶河,右合桃墟河,古蒙阴水,迳铁城东北,卢川水会金星梓水,再错沂水复入,合著善河,自左注之,又东南入沂水。黑龙寨。紫金关有巡司。 日照 简。府东二百四十里。西北:昆山。西南:矮岐。北:会稽、白石。南:观山、堙台。海,东南五十里。东北自诸城以南为石臼口,纳潮河。又南,夹仓口,傅甿河合伐庄河、固河入。又南,涛雒口、涨雒口、岚头山口。折西为狄水口,纳石河。故安东卫在焉,有巡司。西有浔水,水经注“出巨公山”,俗黄墩河,其北鹤水,并西入莒。北有濰水,自莒错入,东入诸城,洪陵河从之。镇三:涛洛、夹仓、石臼。巨峰寨。   曹州府: 繁,疲,难。隶兗沂曹济道。总兵驻。初沿明制,为兗州属州。雍正二年直隶,仍领县二。八年,钜野、嘉祥自兗割隶。十三年为府,置附郭。降濮并所领县三,又割兗之单、城武、郓城来属;而嘉祥还旧隶。 东北距省治   五百八十五里。广百九十五里,袤二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五度二十分。京师偏西五十一分。领州一,县十。菏泽 繁,疲,难。倚。黄河自直隶开州入,其南瓠子故道。水经注,东至济阴句阳为新沟。城南:灉河。又南:北渠、河。水经注,北东北迳煮枣城南、冤朐北、莒都南。冤水,今大祢沟。有沙土集巡司。 单 繁,疲,难。府南一百五十里。明洪武二年降单州为县,属济宁。十八年改属兗州。雍正十三年改隶。东:栖霞山。西南:大陵山。南:黄河,自河南仪封县界流入县南,东流入江南砀山县界。东:古淶河流入金乡县,湮。 钜野 繁,疲,难。府东一百四十里。明洪武初,县属济宁。十八年属兗州府济宁州。雍正二年分属济宁州。八年改隶。东南:高平山,山出蜂石,石片上结成形,有酷肖者。其东北:白马山。东南:独山、麟山。钜野泽在县北五里,亦曰巨泽,济水故渎所入也。元末为沙水所决,遂涸。东北:运河。东南:会通河。西南有故黄河,堙。有通济闸闸官。 郓城 简。府东北一百二十里。明洪武十八年属兗州府济宁州。雍正二年分属济宁州。八年属兗州府。十三年改隶。东北:独孤山。东:金线岭。黄河东北流,迳郓城西二十五里,有黄河故道。灉河自直隶东明县流入,东北经郓城,西南入寿张县界。古济二水合流,北迳郓城,南流入东平州界。 城武 简。府东南一百十里。明洪武四年属济宁府,寻改属兗州府,以城武为武成。雍正十三年改隶。明正德十四年,县城圮于黄河,后河决多在城武。南有黄河故道,后堙。黄水自河南考城县流入,东迳城武县,南入江南丰县界。城武东北有黄水枝沟。 曹 繁,疲,难。府东南四十里。东:青山。东南:景山。北:曹南山,即禹贡陶丘。古氾水出,与南、古黄河、贾鲁河并堙,今惟南泡水河,首河南商丘界,东南至青涸集,歧为淶河,又八里河,入单,而西北柳林沙及南堤、夏月湖、白花诸河并淤。安陵、盘石镇。县丞驻刘家口。 定陶 简。府东南四十里。东:菏泽,古南、北汇焉。菏水出西陶丘西南七里,南今南渠,中渠今氾故道,迳仿山,北合北渠为潴水河,并入钜野,南渠之南柳河,沙河并自曹入,入城武,并涸。 濮州 繁,疲,难。府北百二十里。雍正八年直隶,领范、观城、朝城。十三年降,所领削。东:古濮水,堙。西南:黄河。北:金堤河。并自直隶开州入,东北入范。东南:赵王河,古灉水,自钜野入,入郓城。古清河即水,今黄河即魏河,实濮渠,亦北,其所合西无名洪河,亦堙。有瓠河镇。 范 简。府东北百六十里。范水,堙。西南:黄河,自濮入。水经注“迳范秦亭西”,春秋筑台于秦。又东迳委粟津,其金堤入迳城南,并入阳穀。镇:安定。 观城 简。府北百七十里。南北引河,首直隶清丰界,迳城东,分入朝城,涸。夹堤河,首县西马陵堤下古龙潭,入杜家河,东北至樱桃园入范,下至朝城入漯。沙河首角四池,北迳马厂入朝城,下至莘入漯。浮河自直隶开州入,至朝城入河,堙。有武乡镇。 朝城 简。府北二百十里。古漯水,亦武水故道,自西南杨家陂迳雁翎铺入阳穀,合夹堤河、石人陂水,入莘合沙河,下至聊城入运,堙。南北引河旧自观城入,夹城东西,分入阳穀、莘。马颊自直隶元城入,此唐笃马,非禹迹也,东北入莘,下至堂邑入运,并涸。   济宁直隶州: 冲,繁,难。隶兗沂曹济道。运河道驻。明,兗州属州。雍正二年直隶,仍领嘉祥、钜野、郓城。八年仍降属兗州。乾隆四十一年复,割汶上、鱼台并嘉祥来隶。寻以嘉祥易汶上。 东北距省治百八十里。广百四十里,袤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五度三十三分。京师偏东二十八分。领县三。 南:承注山。西南:缙云。西北:运河,自嘉祥入,左受蜀山湖、马场湖,府、洸二河自滋阳分入汇焉。迳城南,又东南迳南阳湖,左纳泗水,入鱼台。泗复歧为新泗,错邹复入,合白马河。西:赵王河,自嘉祥入,东南迳王贵屯桥为牛头河,又合长澹,纳蔡河,并入鱼台。赵王,古黄河北,长澹,河水南。有鲁桥镇。 金乡 简。府西南百里。明属兗州。乾隆四十五年来隶。金乡山,西北三十七里,隶钜野阳山。西:万福河,自钜野入,右会西沟,屈东北,左合柳林河,又东迳苏家桥,右通淶河自单入,合东沟,并东入鱼台。左通蔡河自嘉祥入,入州。柳林,古菏水,即也。 嘉祥 简。府西五十里。城南:澹台山。东南:武翟。西南:遂山。东北:南旺湖,运河自汶上入迳之,入州两蹑焉。其赵王河入西北迳万善桥,左合牛头河。西南:南清河自钜野入,左合姚河,至城南为澹台河,东南并入州。其金山河入为蔡河,东入金乡,涸。 鱼台 冲,繁,难。府南百十里。东北:黄山、平山、独山。有湖一,曰南阳。运河自州入,左合新河,受之。牛头河入。西北,淶河、柳林河,自金乡入,合为新开河来会。又东南,并入滕。而牛头支津南入后,又有东支、西支河,自丰入焉。南阳镇。河桥水驿。   登州府: 冲,繁。总兵驻。登莱青胶道;今徙烟台。明,领州一,县七。雍正十三年,裁所辖四卫,置荣成、海阳。 西南距省治九百二十里。广五百六十里,袤三百五十里。北极高三十七度四十八分。京师偏东四度三十六分。领州一,县九。蓬莱 冲,繁。倚。东:硃高山、九日。东南:羽山、龙山、金果、马山、丘山。府治三面环海,运舶驶焉。西北自黄迤东为栾家口、西山口,又东丹崖山,古蓬莱岛,水城环之,黑水入。又东抹直口,沙河入。湾子口,安香河入。迤东南解宋营口、平暢口,至福山界,时家河从之。西南:崮山河入黄。其栾家口西北:大黑山岛、北沙河岛,东北:长山岛,南北隍城岛。有驿。 黄 繁。府西南六十里。黄山,南二十里。又南,石城。东南:莱山、掇芝。西南:卢山。北、西际海,西自招远迤东北,界首河、隋家甿河入,至龙口,纳吕家甿河。其西,母屺岛。又东,纳颍门及南栾河。其外,依岛、桑岛。又东,黄河营口,纳榆林及庄头河,至蓬莱界。马停镇。黄山馆巡司。龙山、黄山馆二驿。 福山 冲,繁。府东少南二百三十里。福山,西北五里。又西北,磁山,古牟山。东南:蛤蠦。西南:迷鸡、青石。海,北十馀里。自蓬莱迤东为八角口、浮澜口,其时家河又东,古县河入,至县北,纳清洋及大姑、道平河。之罘岛即转附。又东,烟台,明奇山所,今东海关,同治二年,登莱青道徙驻。奇山所巡司,孙夼镇废司。商埠。 栖霞 简。府东南百五十里。西北:艾山。北:白山。东:岠嵎,即书嵎夷,地理志“矱有居上山,声洋、丹水所出”。今灵山,丹今清阳,西迳翠屏山,屈东北,左纳清涟水。其东大姑河自莱阳入,右会安濬河从之,入福山。声洋今杨攕河,南迳釜甑山,会西源郭落山水。其西方山,县河出,左会观里河,其东蛇窝河、陶漳河,并南入莱阳。西北:榆林河,入黄。 招远 简。府西南百四十四里。东北:罗山。颍门河出云屯。西南:齐山。北:乌喙城。东:滚泉。西北际海,自掖迤东,万盛河入。又东,东良河口,界河入,至黄界,其东徐家甿,颍门及南栾河并从之。其南:会仙山,大沽河亦古冶水,入莱阳。西南:万岁河,入掖。 莱阳 冲,繁。府南二百五十里。地理志“长广有莱山”,今旌旗北三十里。东南:昌山。西:长清。东:仓山、福阜。西南:高丽。东北:三螺,大姑河出,入栖霞。南际海,西南自即墨迤东为五龙口。东北:陶漳河,自栖霞入,至城东南,右会杨攕、蛇窝、观里河,又南,右合九里,左会昌水河,为五龙河,山以氏焉。折东南,迳浮山入之,东至海阳界。西北:大沽河,自招远入,右合夼里河,左合平南、东良河,西南分流,其东吴姑河,其西小沽自掖缘界并入即墨。县丞驻姜山集。 宁海州 冲,繁。府东少南二百六十里。顺治十六年省宁海卫入之。东:卢山、九佛。东南:大昆仑。西南:铁官。东北:金山。南北际海。西北有福山;迤东为龙门港口,辛安、七里河入。其外栲栳岛。又东,戏山口,沁水河入,至小河口,龙泉河入,至文登界。西南自海阳迤东为浪暖废口,黄垒河入,亦至文登界。西南:安濬河,入栖霞。氵厥港、夏村局河并入海阳。汤泉镇。 文登 冲,繁。府东南三百三十里。雍正十二年省威海、靖海二卫入之。城东:文登山。西:紫金、绿山。东南:斥山、石门、牛仙。西南:马鞍、岊山。南北际海,西北自宁海迤东为鹿门口,羊亭河入。又东,楮岛。其内,威海卫。卫东,刘公岛。折南至荣成界,招阜河从之。西南自宁海迤东为姚山口,木渚河汇送驾、古桥诸河入。古桥合小河,古昌水,汉故昌阳在焉。又东,望海口,高村河入。其南,靖海卫。卫北,铁槎山。其西,五垒岛。其东南,苏门岛。东北,延真、琵琶岛。温泉镇。文登营。威海、靖海二巡司。 荣成 简。府东四百六十里。明洪武置成山卫及寻山所。顺治十二年,所省入。雍正十二年改置。成山,东三十里。其麓召石,即朝鳷。南:龙山。西南:浔山。三面际海,北自文登而东为渤海青岛,纳柘埠河,不夜河亦入焉。有鸡鸣岛。又北,东海驴岛,为龙口、崖口。迤西南,荣盛澳。西南:寻山所,纳沽河为卸口。又西南,宁津所。其南,镆铘岛,至文登界。盐滩石岛巡司。租界。 海阳 简。府东南二百二十里。明洪武三十一年置大嵩卫及海洋所。顺治十二年省入。雍正十二年改置。东:岠嵎山。西:昌山,北:嵩山、林寺。西北:观山。海,城南二里,自莱阳而东为沙家口,白沙河入。有鲁岛、牙岛。又东,纪甿河入。有泥岛、土阜岛。至城南,为老龙头,纳氵厥港河入,为刘格庄河。其东,草岛嘴。其南,千里岛。又东北,大小竹岛、小青岛。乳山口纳夏村河、局河。又东,绵花岛。又东北,宫家岛、腰岛,至宁海界。西北:观山,古观水出,俗废。发城河,今入莱阳。行村寨有巡司。   莱州府: 冲,繁。旧隶登莱青胶道。明,领州二,县五。光绪三十一年,胶直隶,割高密、即墨。 西距省治六百八十里。广二百九十里,袤四百三十里。北极高三十七度十分。京师偏东三度四十二分。领州一,县三。掖 冲,繁。倚。掖山,东二十里,今大基,掖水出,迳城南,合三里河。又二十里,崮山。西北:斧山。府北际海,西北自昌邑迤东为海沧口,其胶莱北河入,有土山,迤东浞河入,古过国在焉。又东,白沙、英村、果村河、掖水、淇水、苏郭河入。又东,太平湾口,龙王河入。有小石岛。其西,芙蓉岛、古傅岩。其东,三山岛口,纳万岁河。其西岸,万里沙。又东,硃桥河入,至招远界。地理志“曲城阳丘山,冶水出”。左传尤水即小姑。其西,硃东河,并入平度。沙丘城。海沧镇。县丞驻硃桥。柴胡、沧海二废司。飞霜驿。 平度州 简。府南百里。雍正十二年削所领濰、昌邑。东:六曲山。北:公沙、天柱、大泽。明堂,白沙河出,南迳鱼脊山,至分水口,东为胶莱南河,左合云河、落药河,入州。东北:小沽河,自掖缘界合硃东河,墨水从之。西为胶莱北河,缘界合现河、龙王、韩村、药石河,西北入掖。二镇:亭口、灰埠,州同驻,又驿。 濰 冲,繁,难。府南少西二百五十里。西南:程符山。西:黑山。海,北百里,自寿光而东,尧丹河入。其桂河入,会大于、白狼,及孝义河入。又东至昌邑界。东南:塔山,溉水出。又东,寒浞河、瀑沙、浮塘、张固河。又东,濰水,自安丘缘界,左合汶河,并入昌邑。固底镇巡司。古亭驿。昌邑冲,繁。府南百十里。城东:东山。南:陆山。海,北五十里,自濰而东,其寒浞、瀑沙、浮塘、张固四河并入焉。又东,安丘、濰水入。又东,胶莱北河自平度缘界,迳密阜。其西,汉故下密密乡在焉。又北,迳狗冢山,合媒河入,至平度界。夏店驿。铁路。   青州府: 冲,繁,难。登莱青胶道治所。副都统驻。领安东卫,州一,县十三。雍正中,莒直隶,割蒙阴、沂水、日照,寻降并属沂,增置博山。乾隆七年卫省。 西距省治三百三十里。广二百七十五里,袤三百九十里。北极高三十六度四十五分。京师偏东二度十二分。领县十一。益都 冲,繁,难。倚。东:箕山。西:金山。西北:尧山。西南:淄水自博山入,右合仁河,东北迳稷山,其西时水,并入临淄。又西,涝淄河,入新城。西南:石膏山,与城南云门并,即逢山。水经注“洋水出其东南,入临朐”者。石沟水亦曰石膏,其东北贯城者曰南阳水,右合建德水,东南巨洋水,今洱河,自临朐入合之。折东北,右纳康浪水、洗耳河、尧水,其西跃龙河,地理志“为山,浊水出”,俗北阳河,迳高柳村,并入寿光。县丞驻金岭镇。青社驿。 博山 简。府西南百八十里。明兵备副使治所。雍正二年改置,割淄、莱地益之。博山东南五十里,岳阳城。东:荆山。西南:原山;长城岭,陇水出,水经注“古袁水”,合白洋河,北迳城西,合倒流泉、沙沟河入淄川。南有淄河,自莱芜入,东迳石马山、莱芜谷,迤北,右合泉河,圣水,出金鸡山口,入益都镇。 临淄 简。府西北五十五里。西南:弇中峪。西:葵丘。南有淄水自益都入,水经注,迳牛山西,其北营丘,东得天齐水口,又北迳管仲墓,至城东,迳雪宫西高敬仲墓东入乐安。西南:时水自益都分入而合,北迳杜山,右合澅水及系水、京水,又北折西,一曰乌河,即乾时,入新城。西北:渑水,亦汉溱,分入乐安、博兴。周礼“其浸菑时”。东南:鼎足山,地理志“菟头,女水出”,北迳故酅亭,伏,至汉东安平故城复出。 博兴 简。府西北百十里。西南:小清河、支脉沟自高苑入,并淤。今自马踏湖纳新城涝淄水,左得小清故道,故亦曰小清河。又东为会城泊,水经注“平州坑右纳汉溱”,即渑水,出为预备河,并入乐安。冶城河,堙。有纯化镇。 高苑 简。府西北百五十里。南有小清河,自新城入,至军张闸,右得故道,左为支脉沟,俗岔河,东入博兴。田镇,横所居。 乐安 冲,繁。府北少东九十里。海,东北百三十里,自利津迤东南为淄河口,有小清、支脉沟自博兴入之。一故道至寿光界,今小清入。西北其富民河亦入焉,右会淄水,缘其界,其女水入,分流折东并入之。西南:渑水自临淄错入,亦仍入之。乐安、高家港镇。塘头寨。 寿光 冲,繁,难。府东北六十里。海,东北百四十里,自乐安迤东南为淄河门。西南,清水泊,古钜定,有盐城,汇益都跃龙、王钦、北阳河,临淄女水、小清古渎。又东南,洱河口水,南自益都入,迳剧故城,古纪国,又北迳黑家泊,又东南至濰。东南:尧河,亦自益都入,迳故乐城。南丹河自昌乐入,迳斟灌国。其桂河入,迳故乐望。广陵、侯镇。 临朐 简。府南少东四十五里。朐山,东二里。西:逢山。东南:大弁。西南:八旗、嵩山、大岘。其关一,曰穆陵,有巡司。地理志,硃虚东泰山,今沂山,汶水出其东,东北左合英山水,入安丘。其北虚水、西丹水并从之。巨洋水出其西北,迳月明崖,右合龙门、南丹,左略逯、冶泉,迳城东,又北迳委粟山,左纳石膏水,入益都。其东康浪水、洗耳河、尧水从之。 安丘 繁,难。府东南百六十里。安丘山,西南十五里,即今牟山,所谓牟娄,古牟夷国。又西南:刘山、峿山、书院。东北:担山。南有峿水,自莒入,左合淇河、雹泉河,东入诸城。东南:濰水,自诸城入,迳砺阜山,左合小峿水,侧有盖公山,又北缘昌邑界复入,迳岞山入濰。汶水西自临朐入,左合金山,右合牛沭山水,水经注“东北迳汉故郚城北、管宁冢东、孙嵩墓东、柴阜山西”,今右合灵水,又侧城东北迳汉故淳于,从之。镇:李丈。景芝,县丞驻。 昌乐 冲,繁。府东七十里。东:弧山。南:乔山。东南:丛角,小汶河出,入安丘。塔山,水经注覆甑,溉水出。其西,孝义河。西南:擂鼓,白狼河出,东迳后魏故营陵。东南:方山,虞河出。并入濰。其北麓,桂河出,其西麓,东丹水出,西丹水自朐来入会,迳北郝集,丹硃墓在焉。其西:尧水,自益都缘界,并北入寿光。丹河镇。铁路。 诸城 冲,繁,难。府东南二百八十里。东南:琅邪山、云母、烽火。南:黄山。西南:马耳;九仙山,潮河出,会北源石河峪水,迳故梁乡,入日照,达于海。海又东为宋家河口,距城百二十里,黄山河入。又东,徐家港,纪里河纳白马河入。又东,崔家溜口,东南横河东源自胶入,会西源入。其外,沐官岛。又东,鸭岛。迤北,斋堂岛。又北,龙潭口;琅邪台在焉。至莒界,濰水入。西南:涓水,纳白纳河,自其右注之,左纳西商沟河。又东迳白玉山,右合扶淇水,至城北。折北,右合卢水,地理志“横故山,久台出”。密水,迳巴山入高密。其东五龙河,其西长干沟,又西浯水自安丘入,迳汉故平昌,合荆水,并从之。信阳、龙湾、普庆、芝盘镇。南信巡司。药沟驿。   胶州直隶州: 冲,繁,难。明,莱州,领县二。雍正中降,省灵山卫入之。光绪三十一年直隶。西距省治百里。仍所领。南:艾山、珠山、崆峒。东暨南际海,自即墨迤西南为麻湾口。北有胶莱南河,自平度入,西南胶河自诸城入,右合西源望荡山水,迳汉故祝兹,错复入,迳金梁乡镇,汉祓侯国,即东黔陬城。又迳西黔陬,左合周阳河,错高密,合张奴水复入,迳都泺。又东南,右合碧沟,至夹河套,左会沽河。又南守风湾、云溪河、洋水,又南黄山岛、淮子口,迤西薛家岛、灵山岛。其北岸灵山卫,卫北徐山,又西柴湖荡口、湘子门口,至诸城界麻湾、女姑口,外为胶州湾。光绪二十三年德人租之。镇:古镇、逢猛。夏河寨。灵山巡司。铁路。 高密 简。府西南一百二十里。南:王子山。胶河自州入,右合张奴水,迳都泺仍入之。北:胶莱北河自平度缘界。纳五龙河仍入之。侧有百脉湖,涸。西南:濰水自诸城入,左合张洋河,左长干沟,又西北迳砺阜,郑康成墓在焉。左纳浯水,入安丘。铁路。 即墨 冲,繁。府东南二百五十里。东南:不其山、劳山。西南:天室。西:高鞍。东及南际海,东北自莱阳入,为周甿口。其内鼇山废卫。迤东南,栲栳岛。巡司二。又南,田横岛、峗山口。又西,女姑口汇海口,远西河入。其外胶澳。又西,赤岛。西南:青岛,至州界。北:孟沙河入平度注姑河。姑河复缘界入州,流浩河从之。 志三十七  地理九   △河南   河南:禹贡豫及冀、扬三州之域。明置河南布政使司。清初为河南省,置巡抚。雍正二年,升陈、许、禹、郑、陕、光六州为直隶州。十二年,升陈、许为府,郑、禹仍属州。乾隆九年,许复直隶。光绪末,郑复直隶。宣统初,淅川直隶。领府九,直隶州五,直隶一,州五,县九十六。东至江苏萧县; 六百五里。 西至陕西潼关县; 一千三十里。 南至湖北黄陂县; 一千一十里。 北至直隶磁州。五百八十里。广千六百三十里,袤千三百九十里。宣统三年,编户四百六十六万一千五百六十六,口二千六百八十九万四千九百四十五。 其名山:嵩高、三崤、熊耳、太行。其大川:河水、淮、汴、洛、颍、汝、白、丹、卫、漳。其铁路:京汉,开郑,道泽。其电线:东北达济南、京师;西,长安。   开封府: 冲,繁,疲,难。巡抚,布政、提学、提法司,盐、粮、开归陈许郑、兵备、巡警、劝业道驻。明洪武元年,以元汴梁路改。 清初,河南省治,仍领州四,县三十。雍正二年,陈、许、郑、禹直隶,割县十四隶之。延津、原武属卫辉、怀庆。乾隆中,禹及密、新郑还隶;河阴省;阳武、封丘属怀庆、卫辉;仪封为,后亦省。北至京师千五百八十里。广三百七十里,袤三百六十里。北极高三十四度五十一分。京师偏西一度五十五分。领州一,县十一。祥符 冲,繁,难。倚。城东北隅:夷山。东北:赤冈。河水自元至元中始,尽历府境,自中牟缘封丘界,迳黑冈、柳园口入,东入陈留。其贾鲁河入,迳硃仙镇入尉氏,即蔡故渎,上游一曰沙水。水经注渠水实鸿沟,而浚水堙。其惠济河入,迳府治南,亦入陈留。宋都四渠及五丈、白沟河亦堙。吹台,县丞驻。陈桥镇。大梁驿。郑汴铁路。 陈留 冲。府东少南五十里。东北:潘冈。河水自祥符入,迳小黄故城北,又东入兰仪。北:惠济河,自祥符入,迳城北,水经注“沙水迳牛首亭东,鲁渠出焉”者。其东,桃河、古涣水,又东,睢水,并汴支津,东南入杞,观省陂在焉。县驿一。 杞 冲,繁,难。府东百里。西北:惠济河自陈留入。水经注“迳阳乐城南、鸣雁亭北”。睢水亦自陈留入,迳高阳城,合桃河为横河,实古澮水,并东南入睢。西南:青冈。河自通许缘界入太康。河水旧迳县北,故有汉堤、隋堤,自大梁至灌口,即老鹳河也。雍丘驿。 通许 简。府东南九十里。吴召冈、李大冈诸冈绵亘县境,河流环之。东南:青冈。河出县西北,下流为燕城河,入太康。北:双沟,蔡故渠。水经注“沙水迳裘氏亭西,澹台子羽冢东”者,半截河出焉,西南入尉氏。县驿一。 尉氏 冲。府西南九十里。城内:尉缭子台。东:锦被冈。西南:三亭冈。城南:五凤山。东北:贾鲁河自祥符入,右合康沟及大沟新河。水经注“长明沟迳向城北、尉氏故城南,三分”者。至白潭镇,左纳半截河,东南入扶沟。县驿一。 洧川 简。府西南百五十里。东:东里。东南:赤坂冈。西:双洎河,即洧水,自长葛入,左合蛰龙复受清河、大沼水,迳新汲故城考升庙北,大隧涧在焉,迤东入鄢陵。县驿一。 鄢陵 难。府西南百九十里。北:彭祖冈。东北:彪冈。双洎河自洧川入,迳彭祖冈,东南入扶沟。南:艾城河自临颍缘界,右会石梁为流颍河,迳陶城入西华。城南:文水,又南,三道河,达太丘城。县驿一。 中牟 冲,繁。府西七十里。北:牟山。西南:马陵。西北:圃田泽。河水自郑入,迳杨桥口,又东,黄练集。贾鲁河入,合龙须沟,隋志郑水。又东,右合鸭陂水,至县西。乾隆六年濬为惠济河。正渠又东迳官渡城,又东南,右合粪陂,古末水,丈八沟,焦城在焉,古清池水,并入祥符。自周定王五年河南徙,邑沮洳。明万历中,令陈幼学濬渠百九十有六。县境濒河,有管河上汛县丞、下汛县丞驻。曲遇聚、白沙、东张、杨桥四镇。城驿一。郑汴铁路。 兰封 冲,繁。府东北九十里。明,兰阳。道光四年改兰仪。同治二年省仪封入。宣统元年复讳改。东北:黄陵冈。西北:河水自陈留入,旧入考城。咸丰五年决铜瓦厢,改东北迳龙门口入直隶长垣。旧贾鲁七河堙。阳封,管河县丞驻。管城驿。 禹州 冲,繁。府西南二百九十里。明初钧州,后改。雍正二年升,十二年降属许州府。乾隆六年还隶。北:大騩山。西南:九山。西北:荆山,小洪河出,入长葛;崆峒、铁母。颍水自登封入,迳康城阳关聚,左合书堂麻地川。右涌水,迳城南,一曰褚河,入襄城,其西土炉河,下流并达之。水经注“故渎迳三封山,有嵎水”。今泉二:上棘、小韩。清颍一驿。 密 简。府南二百八十里。清初自禹来隶。雍正二年复属禹。乾隆六年复。南:密岵山。西北:开阳。东南:洧水,源出登封马岭,东北流,迳县东南,绥水注之。又东流,溱水注之。又东入新郑。东南:大騩山,潩水出,其玉女陂从之。东北:圣水峪,圣水出,入郑郐城。县驿一。 新郑 冲。府西二百里。清初自禹来隶。雍正二年复属禹。乾隆六年复。东南:大騩。潩水自密出山,迳风后顶,又东南,迳陉山入长葛。其北,洧水自密会溱入,曰双洎河,至城南为洧渊,又东南,迳土城,左合黄水,右梨园河,亦入长葛,梅从之。水经注“长明沟水出苑陵故城西北,东即古制泽、西琐泽,合龙渊泉、白雁陂”者。永新、郭店二驿。郑汴铁路。   归德府: 冲,繁,难。隶开归陈许郑道。总兵驻。 西距省治二百八十里。广四百七十里,袤三百二十里。北极高三十四度三十二分。京师偏西三十五分。沿明制,领州一,县八。商丘 冲,繁,难。倚。商丘,城西南三里。又城南四十里,穀丘。河水自宋开宝四年至康熙四年决入郡境者以十数,府治与为转徙,南北不恆。咸丰五年后,故道淤。丰乐河出焉,东南入夏邑。古汴水一曰护水,其支津澮河,即睢水上源,湮。今首县西北,俗名沙河,歧为三。北岔入永城。正渠及南岔,与其支苞河、其西陈两河,自宁陵入,右合沙家洼、冀家河,左合古宋河,并入安徽亳州。沙为马尚,南岔为武家,而陈两为清河。大蒙,古景亳。小蒙侧有漆沟、孟诸泽。济阳、葛驿二镇。县驿一。 宁陵 冲。府西六十里。西:甘露岭。东北:河水故道,淤。其自睢入西南者曰张公河,迳汉已吾故城东入柘城。西北:陈梁沙河,俗名陈两河。长安一镇。宁城一驿。 鹿邑 繁,疲,难。府南百二十里。故城,县西,古鸣鹿,县丞驻。东:阴灵山、隐山。西南:横岭。西北:惠济河自柘城入,迳贾滩南。涡水自太康入,错淮宁复入。南:清水河,涡支津,旧自淮宁入,今首虞诩墓北,迳汇城东南,为练沟,并入安徽亳州。其清水,南出偃王陂者,茨刺河,右合瀖水,会西明河。水经注“自陈城百尺沟东迳宁平故城南”者,入太和,东明河亦入之。谷阳一镇。县驿一。 夏邑 冲,难。府东百二十里。清河自虞城入。左合横河。西北:丰乐河自商丘入,为响河,及虬龙河、歧河,并东南入永城。分防夏商永、县丞驻。会亭一驿。 永城 冲,繁,难。府东南百八十里。北:砀山。巴清河即减水沟,自夏邑入,东南入江苏萧县。东洪沟,自萧入,仍从之。响河迳太丘故城,合虬龙沟、歧河,为巴沟河,迳城北,东南入安徽宿州。南:澮河自商丘入,迳建平、酂、费故城北,右合北岔沙河。又东,包河自安徽亳州入,并从之。新兴、保安二镇。太丘一驿。 虞城 冲,繁。府东北七十里。东北:柱冈、黎丘。河水故道自商丘入,东入江苏砀山,即古汴渠。水经注“迳周坞侧”者,横河出焉。南惠民沟,并入夏邑。治平一镇。石榴堌一驿。 睢州 冲,繁。府西百里。城西:骆驼冈。北:黄河故道自考城入。明嘉靖十九年决野鸡冈,南流者为张弓河,入宁陵。西:惠济河自杞入,左合横河,即擅其故道,东南入柘城。横即睢,睢即涣。水经注“迳承匡城,又东迳襄邑故城南”者。归化、重华二镇。五桥集,州判驻。葵丘一驿。 考城 简。府西北百二十里。乾隆四十九年改隶卫辉。光绪元年复。南:葛冈。河水故道旧自兰封入,东入山东曹县。咸丰五年北徙。旧有戴水,并堙。斜城、葵丘有驿。 柘城 简。府西南九十里。城东北隅:廓山。河水故道二。西北:惠济河自睢入,迳心闷寺,水经注“睢水历傿县北”者,旧纳涡支津。北:张弓河自宁陵入,迳牛斗城,会于东南砖桥,东南入鹿邑。又东刘家河,古谷水,即涣水,水经注“迳鄫城北”者。又古泓水,县西,并堙。八桥一镇。县驿一。   陈州府: 繁,难。隶开归陈许郑道。 清初沿明制,为开封属州,领县四。雍正二年,升直隶州。十二年,升府,并割太康、扶沟来隶,增附郭。西北距省治三百里。广一百九十里,袤二百十五里。北极高三十度四十七分。京师偏西一度二十六分。领县七。淮宁 繁,疲,难。倚。明省宛丘入州。雍正十二年,析改为府治。西北:西铭山、杏冈。北:鞍子岭,西明河出,迳汉新平故城北。东北:涡水自太康入,并入鹿邑。西南:沙河自商水缘界会贾鲁河入,迳赵牛口,纳柳涉河,迳新站集,又东南,左纳西蔡河,又东南入项城。汾河自商水流入县西南,又东入项城。东南:东蔡河,入沈丘。周家口在县西南,贾鲁河、沙河交汇于此。县驿一。 商水 简。府西南七十里。西北:沙河,古渡水,自西华入,迳邓城,又东,右会颍水,迳丛台,至周家口。南绾汝、蔡,北毂陈、汴,通判驻。左会贾鲁河,迳灌溉城、颍歧渡,缘淮宁界入之。西有汾河,旧自西华入,迳扶苏城,左合枯河,东迳范台,右纳界沟河,入淮宁。谷阳一镇。县驿一。 西华 难。府西北百八十里。南:宜山。西:庙陵冈。西南:沙河自郾城入,东迳小陶、夏亭城入商水。渚河即颍,右合土炉河,又东北,左纳其支津流颍为合河口,迳丛桑村,又东,左纳大浪沟从之。西南:洪河,自上蔡错入,仍入之。又贾鲁河,西北自扶沟入,迳护当城,侧城东南入淮宁。柳涉河源自县东,东南入淮宁。常社一镇。县驿一。 项城 简。府南百二十里。河水故道即今沙河,自淮宁入,迳公路城入沈丘。汾河西北入,迳后魏平乡诸陂,水经注“迳南顿故城南”者。西有泥河,即蔡河,自上蔡入,错汝南复入,迳石桥,并东入沈丘。县驿一。 沈丘 难。府东南百三十里。北:大沙河自项城入,左纳东蔡河,迳其北。汾河入为小沙,左右合谷河、泥河,迳城南,入安徽太和。纸店一镇。县驿一。 太康 繁,疲,难。府北五十里。北:石山。东北:长白。西北:青冈。河自通许入,为燕城河,涡水冒为源,汇白洋诸沟,迳城南,又东南,左合河水故渠,迳马厂集入鹿邑。槐店,县丞驻。崔桥一镇。县驿一。 扶沟 简。府西北百二十里。西北:雕陵冈。贾鲁河自尉氏入,至张单口,左会双洎河,水经注“洧水迳桐丘城西”,其孟亭故道堙。所谓小扶亭、洧沟,县氏焉。侧城东南,迳大扶城,古涡水出焉。又东南入西华。其西,文水河自鄢陵入,右合三道河,为大浪沟,迳鸭冈,洧西南故道迳新汲故城西、匡城南,左迤为鸭子陂者亦入之。白亭、洧阳、固城、吕潭四镇。县驿一。   许州直隶州: 冲,繁。隶开归陈许郑道。 清初沿明制,为开封属州。雍正二年升,仍所领。十二年为府。乾隆六年复。东北距省治二百五十里。广九十里,袤百二十里,北极高三十四度五分。京师偏西二度二十五分。领县四。 西南:熊耳山。渚河,今颍水,自襄城缘界入,迳颍阳故城,古许国,东南入临颍。其古颍水支津石梁河。西北自禹入,左纳暖泉河,迳城西。又东南,右合椹涧,其东澮河,即潩水,水经注“迳射犬城”,自长葛入,东至秋湖,曰艾城河。其东洧仓城、其西岸亭,并从之。椹涧、石固二镇。县驿一。铁路。 临颍 冲。府东南六十里。颍水自州入。水经注“迳繁昌故城北”,有锅壅口,东则枣祇河故渎出焉。又东南,迳泽城北,古皋鼬,缘郾城界错西华复入,入西华。其东支津石梁河亦自州入,迳大陵城南、御龙城南,左会艾城河,右合五里河左渎,入鄢陵。西南:土炉河自襄城缘界并达之。繁城一镇。县驿一。 襄城 冲,繁。府西南九十里。城南:首山。汝水西自郏入,左合汜河,水经注“迳西不羹城南”,右纳湛河、辉河,入舞阳。东北:颍水自禹入,迳汾丘城,缘州界入之。东北:土炉河自禹州入,迳李膺墓、白草原,汇为硃湖潭,一曰扊勒河,左渎入临颍。其南玛瑙河,出县东,东南入郾城。襄城一驿。 郾城 冲。州东南百二十里。东:召陵冈。城南:陉亭。西北:颍水,自临颍缘界,迳青陵城东入西华。其土炉河入迳襄城时曲栅,右合玛瑙河,出扊勒桥从之。西有沙河,即汝水,自舞阳入,迳道州城,至城南,右合澧河、唐河,曰大溵河。东南歧为洄曲河,迳沱口镇五沟营。其故渠自西平入,左合淤泥河来会,入上蔡。正渠折东北,一曰螺湾河,亦入西华。县驿一。 长葛 简。府西北五十里。西北:延秀冈。双洎河,即洧水,自新郑入,左合梅河,屈东北入洧川。澮河在县西,上游曰潩水,自新郑入,后河自西注之。又东南,入许州,曰艾城河。暖泉河自禹入,迳城西南隅,东南入州。镇五:董村、石相、和尚桥、会河、后河。县驿一。   郑州直隶州: 冲,繁,疲,难。隶开归陈许郑道。明属开封。 雍正二年升,并割其县四。十二年并还隶。乾隆三十年,省河阴入荥泽。东北距省治百四十里。广五十三里,袤六十五里。北极高三十四度四十九分。京师偏西二度三十四分。领县三。 西南:梅山。南:泰山。西北:河水自荥泽入,迳花园口,又东入中牟。须索河入,会京水,东迳衍南、祭城北,右合郑水为沙河,一曰贾鲁河,右合潮河从之。古汴水,禹贡曰灉,春秋曰邲,秦鸿沟,汉蒗荡渠,东流曰官渡水,曰阴沟,曰浚仪渠。管城一驿。京汉,郑洛,郑汴铁路。 荥泽 冲,繁。州西四十里。乾隆三十年省河阴入为乡,巡司驻。西北:河水自汜水入,迳敖山,又东广武荥泽口,又东入州。西南:索水自荥阳入,迳故城,践土营在焉,右会须水,为须索河,迳平桃城。其京水缘州界从之。广武一驿。郑洛铁路。 荥阳 冲。州西七十里。东南:嵩渚山,一名大周山,水经注谓之黄堆山。其西有万山、贾峪山、灵源、檀山。诸山皆与中岳联体,而嵩渚为尊。索水,古旃然水,出其麓,转北迳城东。东南:京故城。西:索氏。所谓“楚、汉战荥阳南京索间”,屈折东北入荥泽,须水从之。京水达之。索亭一驿。郑洛铁路。 汜水 冲,州西百一十里。城北:太和山。东南:五云。西北:河水自巩入,迳成皋县北,即虎牢。春秋北制所谓东虢。侧有黄马关。其南,方山,山海经“浮臝,记水出”,左纳玉仙水,北迳城西入焉。尔雅“水决复入汜”。又东,板渚,入荥泽。县驿一。郑洛铁路。   河南府: 冲,繁。隶河陕汝道。粮捕、水利通判驻。 清初沿明制,领州一,县十三。雍正二年,陕升直隶州。灵宝、阌乡、卢氏先后割属。东距省治三百八十里。广三百六十里,袤五百十五里。北极高三十四度。京师偏西四度二分。洛阳 冲,繁,难。倚。城北:北邙山。东南:大石。南:周山。西南:秦山。洛水自宜阳入,右合甘水,至王城西南。涧水,即穀水,自新安入,迳穀城故城东,合孝水、金谷水来会。又东,迳王城南,至城南,瀍水亦自孟津来会。所谓“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南有伊水,自伊阳入,右纳江左河,古大狂水,又北,左合土沟、板桥、厌涧,右纳小狂水,古来需水,迳前亭、伊阙口,其左龙门,右香山,左合灵岩寺水,迳右枝津,左枝渠故渎从之。龙门、彭婆、翟庄、白沙四镇。周南一驿。 偃师 冲。府东少北七十里。古西薄。县西,帝喾及汤所都。城北:北邙山。东南:轘辕。西:首阳。南:缑氏、景山。古阳渠、穀水故道,堙。洛水自洛阳入,伊河注之,又折东北流入巩。伊河亦自洛阳入,迳县西南,又东北注于洛。又合水、刘水、休水、鄩水皆注于洛。府店一镇。首阳一驿。 宜阳 简。府西南七十里。南:锦屏山、万安城。西南:石墨。西:熊耳。洛水自永宁入,水经注:东合白马谿、昌涧、杜阳涧。又东,左合渠谷、厌梁、黄中涧、禄泉、共、临亭川水,又东迳九曲南,注豪水,右合黑涧、虢水,又东北出散关南,又东,枝渎左出焉,惠水注之,入洛阳。韩城镇,县丞驻。又福昌、三乡二镇。县驿一。 新安 冲。府西七十里。东南:瞻诸山。西南:郁山。北:慕容山。南:密山。西北:队山。河水自渑池入,迳匡口渡,合畛水。山海经“出青要山”。水经注:彊山俗名彊山水,又东入孟津,横水从之。山海经:正回水出騩山。穀水迳烂柯山,又东迳阙门,合广阳川,右石默谿、宋水,迳城南,又东迳函谷关,东入特坂,右合皁涧、爽慈涧水,入洛阳达之。慈涧即娄涿山。少水出瞻诸山,实乱流合涧水。白石山陂水,古涧水正源,水经注意主山海经,而并列四涧,则郭注误之耳。匡口、杨寺、仓头、石寺、北冶、石井、慈涧、阙门八镇。西关一驿。 巩 冲。府东北百二十里。周巩伯邑。后东周君居。有轘辕山、九山。东南:天陵,山海经霍山,以其西宋诸陵改焉。南:侯山。西北:萯山。河水自孟津入,为裴峪渡,古小平津,右合鮪水,又东五社津、神尾山。西南:洛水自偃师合休水,迳鄩城、訾城,右合罗水、明谿泉。又东北,黑石渡,右合黄水、康水、石子河,迳城北,右合市河、魏氏河,又东神堤渡,右合任村水,为洛口,亦洛汭,入汜水,石城河从之。黑石渡、青泥、回郭三镇。洛口一驿。 孟津 简。府东北四十里。城南:邙山。西:柏崖。西北:河水自新安入,合正回水,又东合滽滽水为河清渡,后魏峡石津。又东迳汉平阴,合五曲九水,迳光武陵,至城北。又东,古孟津,迳平县故城北,合浿水,入巩。西南:穀城山,瀍水出,其任岭从之。长泉、旧县、双槐、油房四镇。县驿一。 登封 简。府东南百十里。北:太室山。汉置嵩高以奉,是为中岳,古外方。其西少室,休水出,合大穴山水入偃师。其西南,大熊,山海经大虘,地理志阳乾。颍水出颍谷,是为右颍,左会中颍、左颍,迳城南,又东,左合少阳谿、五渡水,迳阳城故县南,左合石淙水,古平洛谿,又东南入禹。其北,阳城山,洧水出,东迳阳子台入密。西南:大虘口,狂水出,水经注“西迳纶氏故城南,左与倚薄山水合,八风谿水注之。又西得三交水口,迳缶高山北,与湮水合,又西迳湮阳城南”,入洛阳,来需水从之。县驿一。 永宁 简。府南百九十里。崤山,县北,汉回谿坂在焉。东北:熊耳。东南:天柱。西南:金门。洛水自卢氏入,左合大沟河。水经注“东迳高门城南,东与高门水合”者。又东,松阳谿水,迳黄亭南,合黄亭谿水。又东得鹈鹕水口,右元沪山水、荀公涧口,迳檀山南,库谷水注之。又迳仆谷亭北,左合北水。又东,侯谷水,迳龙骧城北,左合宜阳北山水,又东,右广由涧水、直谷水,左蠡县西坞水,又东过蠡城县南,右会金门谿水,左合款水,黍良谷水入焉。又东,右太阴谷水、白马谿,又东,左合北谿,入宜阳。昌涧水、杜阳谿水、西度水并从之。县驿一。 渑池 冲。府西百六十里。东:大媚山。北:韶山、石门。东北:天坛、白石。西北:河水自陕入,为槐耙渡,迳桓王山,合五龙潭,又东,济民渡,合金陵涧,入新安。西南:马头山蹑陕。穀水出穀阳谷,迳土壕,合熊耳北阜水,水经注渑池川。又东迳俱利城,左合羊耳河,至城南,又东,左合北溪,搭泥镇千秋亭,雍谷水、晋水从焉。崤店一镇。南村巡司。义昌、蠡城二驿。 嵩 难。府西南百六十里。东北:三涂山、鸣泉。北:介立。西北:陆浑。东:惠明。西南:卧云。伊水自卢氏入,迳郭落山北,水经注,左合滽滽水。又东北,南屈为渊潭,右合太阳谷水、鲜水、左蛮水,又东,北历崖口,左合七谷水,迳嵩县南,左合蚤谷水,又东北迳陆浑岭,东,温泉水、焦涧水、明水、洧阳水、马怀穚水,右大戟水,左吴涧水,又东北入伊阳。伊阙前溪水从之。乾隆中,令康基渊濬新故渠二十有一。南:伏牛山,汝水出,其分水岭石柏谷。水经注:东北迳太和城,历长白沙口,狐白谿水注之,东入伊阳。又西北,离山,淯水出,俗名白河,东入南召。旧县镇,巡司驻。县驿一。   陕州直隶州: 冲,繁。河陕汝道治所。州隶之。 清初沿明制,为河南府属州,领县二。雍正二年升。十二年,割卢氏来隶。东距省治六百八十里。广三百三十里,袤五百四十里。北极高三十四度四十六分。京师偏西五度二十分。领县三。 东:崤山。南:常烝。西:虢山。河水自灵宝入,合桥头沟、藏龙、青龙涧。水经注:安阳溪及谯水、橐水、崤水汇焉。有太阳津。又东迳城北为茅津渡,又东三门山,过砥柱入渑池,穀水从焉。曲沃、张茅、石壕、上村、乾壕五镇。硖石一驿。 灵宝 冲,繁。州西六十里。南:秦山。西南:地肺、石城、浮山。东南:岘山、鹿氾。南:女郎。西北:河水自阌乡入,合柏谷水、稠桑河,又东迳函谷关,合宏农涧,古门水。及烛水、田渠水,迳城北,又东合曹水。菑水入州。虢略一镇。桃林一驿。 阌乡 冲,难。州西北百二十里。南:荆山、秦山。其支阌山,其东皇天原,又西桃原,古桃林,瑕城在焉。河水自陕西潼关入,为风陵渡,迳黄卷坂,合玉溪涧,又合泉鸠涧为浢津渡,又东迳曹公垒,合石姥峪、夸父山水,即湖水,为西关渡,迳城北,又东入灵宝,稠桑河从之。关东一镇。鼎湖一驿。 卢氏 简。州西南百四十里。卢氏山,西北。西:小青。洛水自陕西雒南入,其南熊耳,禹所导。东迳城北入永宁。其支蔓渠,俗名闷顿岭,伊水出,东北迳栾川镇入嵩。西南:汤水,俗名黄沙五渡,入内乡。水经注:出卢氏大嵩山。硃阳一镇。县驿一。   汝州直隶州: 繁,难。隶南汝光道。粮捕、水利州同驻。 东北距省治四百九十里。广袤各二百二十里。北极高三十四度十三分。京师偏西三度三十六分。沿明制,领县四。 西南:崆峒山。东北:风穴山。其石楼、鹿台、望云、檀树、狼皋、銮驾诸山,皆中岳熊耳之支脉也。西北:永安河入伊阳,迳杨家楼。水经注“趋狼皋山东出峡,谓之汝厄。东历麻解城北,迳周平城南,又东与广成泽水合。又东得鲁公水口,合霍阳山水”者。又东迳城西南,左纳洗耳河,又东,左合赵洛河,迳成安故城北,又东,黄水注之,即承休水,入郏、宝丰。杨家楼,州同驻。赵洛、临汝二镇。县驿一。 鲁山 难。州西南百二十里。东:鲁山。南:簸箕。东南:商馀。西北:尧山,水经“滍水出”,故汝支津,今出西百七十里吴大岭,俗名沙河。水经注“与波水合,又东迳鲁阳故城南,右合鲁阳关水,又东北合牛兰水,又东迳应城南,彭水注之”者。又东缘宝丰界入。叶犨水从之。赵家村巡司。县驿一。 郏 难。州东南九十里。北:绿石山。东南:紫云。西北:大刘、扈阳。汝水自州缘界合扈涧水,纳青龙河,入迳城南,右纳石河,又东,左纳蓝水。水经注“迳化民城西、黄阜东”者。又东迳摩陂入襄城。长桥、黄道二镇。县驿一。 宝丰 难。州东九十里。东南:香山、扁鹊。西:锯齿岭。汝水自州缘郏界之西北。石河,古养水,源出三堆山,东南流,有柏河来会,又东南入郏。柏河有二源,皆出县西山中,东流而合,又东南注石河。氵蚩河即沙河,在县东南,自鲁山入,东入叶。应水一名瀴河,又名石渠,源出北峙山,东南注滍河。东:湛水,东南流入叶。宋村、曹二镇。县驿一。 伊阳 简。州西南九十里。东南:云梦山。南:霍阳。东北:连珠。西北:筛子垛。伊水自嵩缘界合杜水,纳永定河,入洛阳。西南:汝水自嵩缘界入,迳城南,右合马蓝河,迳紫逻口,左合练溪入州。上店一镇。县驿一。   彰德府: 冲,繁。隶河北道。粮捕通判驻。 清初沿明制,领州一,县六。雍正中,割直隶大名之内黄来隶,以磁隶广平。南距省治三百六十里。广三百二十里,袤二百里。北极高三十六度六分。京师偏西二度。领县七。安阳 冲,繁,疲。倚。西南:蒙赉山。西北:铜山、蓝嵯、鲁山、清凉山。漳水自涉入,迳邯郸故城,缘直隶磁州界,又东迳丰乐镇入临漳。东南:汤水自汤阴缘界合羑水,及南万金渠、防水,又东迳伏恩村。西有洹水自林伏入,至善应山北复出,其西龙山,合虎涧水,右歧为南、北、中三万金渠,又北迳河亶甲城,左合珍珠泉,折东迳殷墟,韩陵山故渎右出焉,又东南先后来会,又东入内黄。丰乐镇,县丞驻。鄴城一驿。铁路。 临漳 繁。府东北七十里。河故道在县界,今已南徙。滏水、汙水并在县西,今为漳、汙所经。漳河南自安阳、磁州入,侧城西南,分二派,东至大名,并注卫河。鸕甪陂为境内蒲鱼之利。三台在鄴城内西北隅,讲武城在西。漳水上曹操疑冢在焉。冰井、铜雀、金凤。隆、鄴二镇。县驿一。铁路。 汤阴 冲,繁。府西南四十五里。西:五岩山、柏尖。西南:淇水自林缘界,卫河自濬缘界,北迳五陵,其西鸴城。又北,普济河出焉,缘内黄界入之。西:牟山,水经注石尚荡水出,唐改汤,迳城北,至岳王坟东。宜师沟出西南黑山,一曰永通河,北迳高暯桥注之。又东北抵安阳界,左合羑水入之。镇二:鹤壁、宜沟。县驿一。铁路。 林 繁。府西南百十里。林虑山,西二十里,太行支。其异目:西黄华、天平、玉泉,西南谼峪、栖霞,西北鲁般门、倚阳,皆林虑之异名者也。浊漳自山西潞城入,缘涉界,左会清漳为漳水,东入河内。水经注所谓“迳葛公亭、磻阳城北合沧溪”者。其南,洹水自黎城伏入,复出为大河头,迳城北,左合史家河、陵阳河,至龙头山复伏。西南:淇水自辉入,迳石城、淇阳城,右会淅水,入汤阴。县驿一。 武安 繁。府西北百六十里。南:鼓山。西:龙虎头。西南:磁山、阏与。西北:摩天岭、三门。有磨盘,南洺河出,屈东北,迳粟山,合玉带及紫金河。其天井,北洺河出,迳儒山,合于紫金山,西入直隶永年。县驿一。 涉 简。府西北二百二十里。城北:龙山。南:熊耳。东:韩五。西南:风洞。东北:符山。东南:青头。西北:石鼓、毛岭口。清漳水自山西辽州入,迳城南,一曰涉河,县以是名。又东南,浊漳自黎城缘林界来会,为合漳口,入安阳。索堡一镇。县驿一。 内黄 繁,难。府东百十里。明属大名。雍正二年来隶。东:博望冈。河水故渎在焉,有金堤。西南:卫河,自安阳缘界迳牵城入,左合汤水、洹水,迳繁阳城,折东楚王镇,右合柯河,入直隶清丰。卫实淇水,水经注“过内黄县南为白沟,迳并阳城为黄泽,迳戏阳城东”。地理志清河水。隋,永济渠。高堤一镇。县驿一。   卫辉府: 冲,繁。隶河北道。上北河,卫粮通判驻。 清初沿明制,领县六。雍正中,割开封之延津、直隶大名之濬、滑来隶,胙城省。乾隆中,割开封之封丘、归德之考城来隶。光绪初,考城仍还隶。东南距省治百六十里。广三百九十里,袤百七十八里。北极高三十五度二十七分。京师偏西二度十二分。领县九。汲 冲,繁。倚。西北:霖落、苍峪、坛山。西:仙翁。北:华盖。并太行支脉也。东南:河故渎。北:卫河自新乡入,一曰清水河,右纳孟姜女河,迳府治北、比干墓南,又东北,右纳沧河,缘淇界入之。铜关、杏园、淇门三镇。驿一:卫源。铁路。 新乡 冲,繁。府西五十里。北:寺兒山、五陵冈。西南:黄、沁故渎。东北:卫河自获嘉入,右合小丹河及沙河,有合河镇,又东北入汲。驿一:新中。 获嘉 冲,繁。府西南九十里。东北:同盟山。南:黄、沁故渎。西:小丹河自修武入;其新河会重泉注之,东迳三桥,左纳峪河,即清水河。其西北,太白陂,春秋大陆。又东入新乡。北流河自辉入为沙河,从之。崇宁、亢村二驿。丞兼巡司。铁路。 淇 冲。府北五十里。东北:浮山。西北:灵山。西:朝阳。东南:卫河自汲合沧河,缘界纳斮胫河,所谓肥泉,又东北会淇水入濬。早生、青龙二镇。淇门一驿。 辉 繁。府西六十里。西:太行。其支,东北:方山。北:九山。西北:苏门,卫河出焉,曰百泉。诗“毖彼泉水”。汇卓水、白沙、莲花、万泉,历闸五,入新乡,下至山东临清会汶,行九百二十三里。其西:沙河,汇丁公、清濂、焦泉,又西,峪河、清水,汇梅竹、重泉,并入获嘉。重泉,水经注长泉,迳邓城东,又谓白屋水。淇山,西北。山海经沮洳。淮南子大号。淇水出东北,入林。县驿一。 延津 冲,疲。府南七十里。雍正二年,自开封来隶。五年,省胙城入。西南:酸枣山。北:河水故渎。西北:孟姜女河,东北流,至汲注卫河。濮水、酸水、延津、棘津、文石津,并堙,惟乌巢泽存。沙门一镇。驿一,曰廪延。 濬 冲,繁。府东北百十里。城西南隅:浮丘山。东南:大伾,即黎阳山,其支,紫金、凤皇。有禹二渠。白马津西即遮害亭,又西,卫河。古泉源水自汲会淇入卫。诗所谓“在右”。淇口,古宿胥口。魏遏淇入白沟,所谓枋头,即今之淇门渡也,东北迳雍榆城南,又北迳白祀山、顿丘故城。道口镇,县丞驻。县驿一。 滑 繁,难。府东九十里。东北:白马山、鲋鰅城。西北:狗脊、天台,河故渎在焉。有瓠子堤、金堤。滑水,堙。西北:卫河自濬错缘界仍入之。老岸一镇,巡司驻。县驿一。 封丘 繁。府东南百里。南有河水自阳武入,缘祥符界入之。城北:黑山。东北:淳于冈、青陵台,圮。古濮渠,堙。潘店、中栾二镇。有驿。   怀庆府: 冲,繁。隶河北道。河北镇总兵、黄沁同知驻。 清初沿明制,领县六。后割开封之原武、阳武来隶。东南距省治三百里。广三百九十里,袤百三十里。北极高三十五度六分。京师偏西三度二十七分。领县八。河内 冲,繁。倚。北:太行山。沁水自济源入,左传少水,水经注“东迳小沁亭北,右合小沁、倍涧水、邘水,迳野王故城北”者。其水迳柏香镇、絺城为猪龙河,合丰稔南支,南入孟。其支津东北贯城,合利仁河,东出合广济支津注之。左会丹水,又东迳武德镇,古州邑,入武陟。丹水自山西凤台入,为丹口,迳鄈城、苑乡城,酾为十九渠,古光沟、界沟、长明沟故渎在焉,并注沁。而小丹河为大,合白马沟,迳清化镇。广济河及北支丰稔自济源入,并绝济。广济复歧为二支津,并入温。镇七:崇义、柏香、邘台、万善、清化、尚香、武德。驿二:覃怀、万善。 济源 难。府西七十里。西:王屋、天坛。王屋,志称“天下第一洞天”。天台,道书所谓“清虚小有洞天”也。西北:析城、秦岭、陵山。北:盘谷。东北:孔山、熊山。西南:河水自山西垣曲入,纳濝水。又东,河清渡、马渚合柴河。水经注“湛水迳向城、湛城东”者。又东入孟。★C5水源出西北山,东南流,迳城东南注溴河,迳琮山口,至勋掌村,淤。故水经注,溴出原山勋掌谷,俗谓之白涧水。侧城东南,其南源姑嫂、五指、秦岭三山水自右来会,又东南,左合济支渠。济出王屋西麓太乙池,为沇水,伏九十里,至共山南,复出于东丘,为济渎。东西二源乱流,其支南注溴。又东入河内,为猪龙河。东北:沁水自山西凤台入,为枋口,东南,右歧为广济河,古秦渠。水经注硃沟,元为广济河,明为二十四堰。在永福堰者利仁渠,在广福堰者丰稔南北渠,古奉沟,与正渠并入河内。在永利堰者永利渠,又歧为二,一南注为支,一东南为馀,入。邵源镇,巡司驻。县驿一。 原武 难。府东百八十里。明属开封。雍正二年来隶。东北:黑洋山,古漯水出。西南:河水自荥泽入,又东入中牟,天然渠从之。下至扶沟,长七十五里。县驿一。 修武 冲,繁。府东北百十里。北:太行山。西北:天门。西南:小丹河自武陟入,一曰预河,迳习村,侧城东北,又东入获嘉。新河上承灵泉、刘公河,至城东北,汇皇母诸泉,入获嘉。待王、承恩二镇。县驿一。 武陟 冲,繁。府东百里。河北道治。西南:清风岭。河水自温入,纳广济河,沁河水注之,又东入荥泽。沁河自河内入,迳故怀城木栾店,侧城东南,又东迳詹店入原武。广济河自河内入,迳县西南注黄河。小丹水亦自河内入,迳县西北入修武。永桥、宁郭二镇。武陟、宁郭二驿。 孟 冲,繁。府南五十里。城西:紫金山。西北:五龙台岭。山下至梁村,古溴梁。其东,马吉岭。西南:河水自济源入,迳宋河清故城,为白坡渡,古治阪津,其下吉利沾,古高渚。又东合轵阳河,其下杨树沾,古淘渚。又东迳野戍镇,为河阳渡,古孟津,其下郭沾:所谓“河阳三城”。古河中渚,合衡磵,又东顺磵至城南,其渡小平津,又东迳沇水镇入温。西北:溴水自济源入,迳冶城,右合同水,迳古安国城,合青龙涧,又南迳穀旦镇,至无鼻城,左合馀济南支。又南,孟港。东,猪龙河自河内缘界,合丰稔南支及馀济北支,并从之。沇河、白陂二镇。驿一:河阳。 温 繁。府东南五十里。西:太平山。西南:河水自孟入,至小营西北。济水自河内入,为猪龙河,缘界合丰稔北支。又有大埝水,至上浣村,仍曰沇水,迳虢公台南,会溴水入焉,迳城南。又东至平泉西,大丰及长济及兴隆堰水亦自河内入焉,又东入武陟。赵堡一镇。县驿一。 阳武 繁。府东北九十里。西南:河水自原武入,迳官渡东入祥符。天然渠迳黄练集,东北入封丘。其河、济故渎西北。河自山西垣曲入郡境,凡行六百四十六里。太平、延州二镇。县驿一。   南阳府: 冲,繁,难。隶南汝光道。南阳镇总兵驻。 清初沿明制,领州二,县十一。道光中,淅川升。东北距省治六百十里。广五百八十里,袤三百四十里。北极高三十三度六分。京师偏西三度五十五分。领州二,县十。南阳 冲,繁,难。倚。西北:精山、紫山。东北:丰山、蒲山。淯水俗名白河,自南召入,迳其北。水经注“迳博望西鄂故城,又南迳豫山宛城东,梅溪水注之”者。至府治南,支津南出为溧河。又西南,右合木沟、十二里河,迳淯阳城,并入新野。潦河缘镇平界从之。东有唐河,自裕缘唐界入,桐河从之。石桥一镇。赊旗店巡司。博望驿驿丞。林水驿驿丞。又宛城一驿。 南召 难。府西北百二十里。顺治十七年省入南阳。雍正十二年复。南:百重山、天子望山。西:香炉。西南:燕尾、壶山。西北:伏牛、圣人。白河自嵩入,迳其东,右合狮子、黄洋河,左五路山水,至十里冈,右合留山及空山、鸡子河。留即丹霞,其河即鲁阳关水,水经注“迳皇后城西”者,关南三鸦水。有雉衡山,地理志醴水出,东入叶。李青店巡司。县驿一。 唐 繁,难。府东百二十里。城南:天封、百里、唐子山、紫玉、午峰、花山。西北:富春。东南:孤山、马武。东北:唐河自南阳缘界入,左会沘水及马仁陂水,右合桐河,侧城西南。左纳澧河及江河、秋河,迳湖阳故城西、谢城北,合谢水、湖河,迳苍苔镇,缘新野界入湖北襄阳。苍苔镇,县丞驻。明阳、桐河二镇。县驿一。 泌阳 简。府东二百里。北:虎头脑山。东:万千。东南:祝家衡。东北:大胡,沘水出,譌“泌”,县氏焉。左会小铜山水,迳城南,又西,比阳故城南,左合蔡水,右澳水。水经注“出磐石、茈丘二山”者,入唐,马仁陂水从之。其支江河,与出磐石红崖河,并入桐柏。西北扶予,潕水出,东北中阳,瀙水出,合为沙河,东入遂平。古路、饶良、羊栅三镇。县驿一。 桐柏 简。府东南三百里。东:石门山、映山。西:天木。桐柏山在县西南,与熊耳、伏牛联体。其支大复、胎簪、黄山、石柱,通目之。淮水、澧水出。淮东北汇水帘洞、太阳城诸水,伏,至阳口复出,东迳尖山,东南迳复阳、义阳故城,左合月河,入湖北随州。栗树河从之。地理志,东南至淮陵入海,过郡四,行三千四百二十里。澧西北汇红泥、三家,右纳红崖,迳平氏故城东,入唐。西南秋河,西北江河,自泌阳缘界自随州入,并从之。吴城一镇。县驿一。 镇平 简。府西七十里。东:遮山。西北:歧棘。潦河出其东麓,缘南阳界入之,下注淯。照河,出娇女朵,俗十二里河,汇东西三里淇河,及其西严陵河,并达之。县驿一。 邓州 繁,难。府西南百二十里。南:析隈山。西:五陇。西北:灵山、永青。湍水自内乡入,迳临湍、冠军故城,右合得子河,侧城东南至槃滩,左纳赵河及严陵河。水经注“又迳穰县为六门陂,又东南迳魏武故城西南白牛邑,安众故城南,涅水注之”者,汉东阳涅阳城在焉。入新野,与淯会,为白河。其西,刁河自内乡入,迳红崖山,右合朝水,东南迳紫金山,为钳卢陂,又南,黄渠河并从之。西南:禹山,茱萸河出,合排子河入湖北光化。板桥、槃滩、千金、张村、穰东五镇。县驿一。 内乡 繁,难。府西百九十里。北:老君山。其南:秋林、夏馆。山海经,翼望山,湍水出,会青山河,迳赤眉城,右合长城。又螺螄河,水经注“东南迳南阳郦故城东,菊水注之”者。迳城东又南,右合黄水,丹水故城在焉。又南,左合墨河。西北:霄山,刁河出,并入邓。西北:熊耳山。淅水自卢氏入,迳修阳故城,一曰汤河,俗名黄沙五渡。迳菊潭,至西峡口,曰三渡河,又东南入淅川,与丹水会。丹水复迳顺阳川,缘界入湖北光化。西峡口巡司。马尾一镇。县驿一。 新野 冲。府东南五十里。北:蔓荆山。白河自南阳入,迳冈头镇,又西南,右合潦河,会湍水,合城东北,又西南,右纳刁河,其支樊陂,折东南,迳新店镇,左纳支津漂河,复右纳黄渠河。东南:唐河自其县入,迳苍苔镇,右合小涧河,古安仁陂水,并入湖北襄阳。湍城一驿。 裕州 冲,难。府东北百二十里。东北:黄石山、方城山。东:中封。北:七峰,拐河出,醴河旧自南召入合之,今淤。东迳牛心山,洪河上游潕别源贾河出,分流东南迳小乘山复合,折东北,并入叶。西北:郦鸣山,唐河北源赵河出,南迳赊旗店,三里河即堵水,合清河、潘河、吕河注之,入唐。平台一镇。赭阳一驿。 舞阳 简。府东北百七十里。南:牛脑山、苏家寨、铁山。东南:瞻山。西:马鞍。西:千江河自叶入,迳城南,曰三里河,右合八里河,东入西平,滚河从之。北:汝水自叶入,错襄城,有湛河来注,又东南注沙河。沙河自叶入,有辉河、澧河,亦自叶来注,又东入郾城。唐河源出城东北,东流至郾城注澧。县驿一。 叶 冲。府北百三十里。西南:方城、黄城。西北:北渡。滍、汝同源,俗名沙河,自宝丰入。迳河山,至卧羊山北为汝坟,东入舞阳。北:湛河,亦自宝丰入,迳平顶山,缘襄城界。其南辉河,古昆水,水经注,出鲁阳县唐山,迳昆阳故城西。又南拐河,即醴水,自裕入,迳王乔墓南。又南,贾河自裕入,曰千江河,古潕水,自泌阳入与会,通目之。滍水、保安二驿。保安,县丞驻。   汝宁府: 冲,繁,难。隶南汝光道。汝南分防通判、新息分防通判驻。 清初沿明制,领州二,县十二。雍正二年,光州直隶。光山、固始、息、商城割隶。北距省治四百六十里。广二百四十里,袤五百九十里。北极高三十三度一分。京师偏西二度九分。领州一,县八。汝阳 繁,难。倚。城北:天中山。北汝,汝正源。西汝,潕及澺。南汝,瀙。元季,汝溢病蔡,自舞阳堨故渎,则潕及西平、云庄诸山水擅之。明嘉靖中涸,则遂平灈、瀙擅之。汝源凡三易,今北汝自上蔡合澺,通曰洪河。右合硃马、马常,左茅河,迳庙湾镇,右合荆河,其故道蔡埠河入会。南汝右纳黄酉、吴桂桥河,左迤为悬瓠池,右栗渚,侧城东南,右合半截河,纳溱水,错正阳复入,并入新蔡。庙湾镇巡司。黄冈、阳埠、射子、寒冻四镇。县驿一。 正阳 繁。府南百二十里。明真阳。雍正二年改。西:横山。东北:南汝河自汝阳错入,右合固城港、陈家沟,仍入之。水经注,首受慎水于慎阳故城南陂,注七陂,东入汝。南有淮水,自信阳缘界入息。西南:闾河、清水港并自确山入,又东从之。汝南埠,通判驻。县驿一。 上蔡 繁,难。府北七十里。东:蔡冈。西北:北汝自郾城入,西汝、潕水右自西平会澺来注,遂通曰洪河,东南绝蔡河入汝阳,茅河、硃马、马常河从之。其故道自西洪桥右出纳流堰为硃里河,通目之。复纳石洋河,为蔡埠河,其西氵亲水即南汝,自遂平入,右合清水河,亦并入汝阳。蔡河,澺支津,水经注“东南流为练沟,至上蔡西冈,北为黄陵陂,于上蔡冈东为蔡塘”者。又东为包河,入项城。北:华陂集,界沟河出,东缘商水界入之。邵店一镇。县驿一。 新蔡 简。府东南百四十里。南汝,瀙,即汝水,洪河,澺,并自汝阳入,合于城东五里三汊口,又东南入息。又安徽阜阳谷水,即鮦水,从之;延河亦入焉。水经注“汝水迳栎亭北,又东南迳新蔡故城南,又东南,左会澺水,迳壶丘故城北,澺水迳平舆故城南,左迤为葛陂”者。汉葛陵故城在焉。县驿一。 西平 冲,繁。府西北百二十里。西:九顶山。潕水旧自舞阳入,迳故城。水经注,其西有吕墟,至合水镇,汇诸石、云庄诸山水。迳城北,又东歧为二,左支合周家泊水,古澺水。水经注“上承汝水,别流于奇额城东”者,今淤。泥河,缘郾城界,复合右支,会流堰河,并入上蔡。潕即西汝,自元季于舞阳锅河堨之,今云庄诸山水擅其故渎。又会澺水,因通曰洪河。重渠、蔡砦、仪封三镇。县驿一。铁路。 遂平 冲,繁。府西北九十里。西:奥崍山、嵖岈。南汝上游沙河,古瀙水,自泌阳入,迳金山,左合杨奉河。水经注“东过吴房县南,又东过灈阳县南”者,入上蔡。其迳城南支津,东北出为新河,会石洋河。河古灈,出西北嵢峰垛,水经注兴山。迳吴家桥东南,清水河自确山入,并从之。县驿一。 确山 冲,繁。府西南九十里。确山,城东南二里。又东南,朗陵、佛光。城南:蟠山。西南:平顶。西北:乐山,练水出,俗名黄酉河。秀山,吴桂桥河出。西有溱水自泌阳入,俗名石河,又东曰吴砦,迳确山故城。水经注谓“溱出浮石岭北青衣山”,又东北迳独山,并入汝阳。东南,闾河塘、下沟河、清水港,并入正阳。西北,清水河,入遂平。姬家堰。毛城、竹沟、明港三镇。县驿一。 信阳州 冲,繁,难。府西南二百七十里。东南:锺山。南:士雅、岘山。西南:董奉。西:卓斧、坚山。西北:淮水自湖北随州入,左合明港河,屈东缘信阳界入罗山。水经注“迳平春城阳锺武故城南”。其溮水入合油水、三湾河、九渡水,迳城南从之。平昌关,州判驻。杨家堂巡司。信阳、明港二驿。京汉铁路。 罗山 繁,难。府南二百三十里。罗山,城南十里。又南:独山、鹊山。西南:黄神、霸山。皆桐柏支麓也。西北:淮水自信阳入,迳谢城合溮水,又东迳县北。西南:六斗山,竹竿河出。水经注谷水,合黑龙池、小黄河、古瑟水,缘光山界注之,入息。大胜关,巡司驻。县驿一。   光州直隶州: 繁,疲,难。隶南汝光道。盐捕、水利通判驻。 清初沿明制,为汝宁属州。雍正二年升直隶州。北距省治八百里。广二百四十五里,袤二百里。北极高三十二度十三分。京师偏西一度二十八分。领县四。 州,古黄国。故城,西十二里。东:凤皇山,为州左翼。西:浦口冈,为州右翼。东南:彭山。南:车谷。西北:淮水自光山入,合寨河,古壑水,又东北迳郑家店,复合黄水。水经注“迳弋阳郡东,又东入固始”。其双轮河入为白鹭河,古渒水。及春河自商城缘界,古诏虞水,并从之。州驿一。 光山 繁,难。州西南四十里。古弦子国。县境大半山区,自西北而来,绵亘近二百里。其最著者,老君山、天台、春风岭、黑石诸山。老君山之北,云台、仙居、马鞍、守军、浮光诸山,皆桐柏支脉也。地理志弋山,西有淮水自罗山合竹竿河,缘界迳轪县故城至其麓。又东入州。西南:黄茅脑,寨河出。水经壑水。会马鞍山水为清流河,又合牢山龙潭、冲水、泥河,其东黄水,至花石山为三道河。右合梅林河,迳塔山,右合泼陂河。水经注木陵关水。左合晏家河,迳黄川西阳故城,至城南为官渡河,迳天赐山,水经注渒水。又东双轮河,并从之。中渡、牛山二镇。长潭一驿。 固始 繁,疲,难。州东瑾四十里。东:大山。南:独山、木贼、青峰岭。西北:淮水自息入,迳枣林冈、安宁、期思。古蒋国,亦浸丘故城,其左岸会汝水,至硃皋镇,纳白鹭及春河。又东,往流集,巡司驻。至三河尖,决水、灌水入焉。决自商城入,为史河,左合长江河,右歧为泉河,古阳泉水水经注,自雩娄东北迳鸡备亭,过安丰故城,边城郡治。又迳茹陂。陂今龙潭口。右歧为清河,合胜湖,又西北迳史家故城,左纳羊行河、急流涧,迳城东而北,古蓼国在焉。灌自商城入为曲河。淮南子“孙叔敖决期思之水,以灌雩娄之野”。又西北,迳蓼潭,至城北来会,为两河口。东魏澮州在焉。又东北,右歧为堪河,迤为七里冈,复与清泉二支津合。又北入淮。淮水又东入霍丘。硃皋、期思二镇。县驿一。 息 繁,疲,难。州西北九十里。西有淮水自罗山入,又东迳白公城,至城南。又东,新息故城。分流,左纳清水港,合泥河,复合闾河,自正阳入,盖慎水故渎,迳褒信长陵故城注之。水经注申陂水。又东迳乌龙集入州。其白鹭河入迳期思集。西北:汝水自汝阳入,入新蔡,复缘安徽阜阳界迳固城汛,并达之玉梁渠。杨庄一镇。县驿一。 商城 难。州东南百二十里。东南:大苏山,古大别。南:花阳、马头。东北:青山。西南:牛山,决水出。水经注“出庐江雩娄县南大别山”。东合八仙台、黄昏山五关水。又东北曰寨河,左合麻河,迳金家寨,其西北则长江、石槽、沙河。西南:黄柏,灌水出,北合木厂、盛家店、九水河,迳城西,亦曰龙潭河,并入固始。西北:熊山,春河出。水经诏虞水。亦缘固始界入州。牛食畈巡司。县驿一。   淅川直隶: 繁,难。明复析内乡置县。 道光十二年为。宣统元年升,改南汝光道为南汝光淅道。 西:岵山。西北:簧锁里。丹水自陕西商南缘界迳荆子关,其北葛花山,其南丹崖。又东南,迳凌老龙山,其黑漆河入为淇河,迳花园关、岞客、独阜山注之。至城西南纳滔河,迳石杯、雷山至于村保,古商于三户城在焉。左会淅水。又东南迳太白、玉照山,缘内乡界入湖北均州。水经注“丹水自三户城迳丹水故城南、南乡县北,右合汋水”。汋即均,形之误。荆子关,县丞驻。峡口一镇。驿一。 志三十八  地理十   △陕西   陕西省:禹贡雍、梁二州之域。明置陕西等处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并治西安。清初因之,置巡抚,治西安,并置总督,兼辖四川,寻改辖山陕。雍正九年,专辖陕甘,治西安。十三年,复辖四川。乾隆十三年,罢兼辖。十九年,兼甘肃巡抚事。二十四年,改陕甘总督。二十九年,移驻甘肃兰州,遂为定制。康熙二年,析临洮、巩昌、平凉、庆阳四府置甘肃省,移右布政使治之。雍正三年,升西安府之商、同、华、耀、乾、邠六州,延安府之鄜、绥德、葭三州,为直隶州。九年,改榆林卫为府。十三年,同州升府,华仍降州隶焉,耀并降州还旧隶。乾隆元年,葭仍降州隶榆林。四十八年,升兴安州为府。东界河南阌乡; 三百五里。 西界甘肃清水; 六百三十里。 南界四川太平; 一千三十里。 北界边墙。 一千三百九十六里。 广九百三十五里,袤二千四百二十六里。宣统三年,编户一百六十万一千四百四十四,口八百五万四千四百七。领府七,直隶州五,七,州五,县七十三。   西安府: 冲,繁,疲,难。巡抚,布政、提学、提法三司,盐法、巡警、劝业三道,提督,将军,副都统驻。明,领州六,县三十一。 雍正三年,升商、同、华、耀、乾、邠为直隶州,割县十七他属。十三年,耀及同官还旧属,白水改隶同州。乾隆四十七年,置孝义。嘉庆五年,置宁陕。东北距京师二千六百五十里。广三百五里,袤四百三十八里。北极高三十四度十六分。京师偏西七度三十二分。领二,州一,县十五。长安 冲,繁,疲,难。倚。府西偏。西北:龙首山。西南:清华、圭峰。南:终南山,横亘长安、咸宁、鄠、盩厔四县境。渭水自西迳县北,东入咸宁。西南:潏水,歧为二:一,西南合镐水为东交河,沣水东北流来会,又北经咸阳入渭;一,北流为皁河,折东经咸宁入渭。南有漕渠。又西南有通济渠。镇三:杜角、秦杜、三桥。主簿驻斗门。行宫,城内。光绪二十六年,德宗西幸,改旧抚署驻焉。 咸宁 冲,繁,疲,难。倚。府东偏。南:乐游、少陵原。渭水迳县北而东,灞水、浐水自东北合注之。又东迳高陵入临潼。潏水即漕水,一名皁水,出东南石鳖谷。其西镐水自宁陕入,右合白石、小库诸水,左合梗梓水,入长安。明秦籓城在府城东北隅、县治北。顺治六年,改建满城,将军、都统驻。县丞旧自灞桥移尹家卫,改驻县北草滩。灞桥、渭桥、鸣犊三镇。驿一:京兆。 咸阳 冲,繁,难。府西北五十五里。北:毕原。东:鲜原。东南:高阳。西南:短阴。南:渭水自兴平入,纳泥渠水,东北会二沣水为鸡心滩,东入长安。东北:泾水,东入泾阳。镇四:高桥、窑店、北贺、马庄。驿一:渭水。 兴平 冲,繁。府西百里。西:马嵬坡。北:黄山。渭水自武功入,左纳清黑、夹逮诸水,合新开河,东入咸阳。县丞驻张店。镇二:马村、桑家。驿一:白渠。 临潼 冲,繁,难。府东北六十里。东南:骊山,有温泉。北:普陀原。东:鸿门坂。西南:坑儒谷。渭水自咸宁入,迳县北,石川河合清谷水南流注之。西有潼水,东有戏水、零水,均北流注之,东入渭南。县丞驻关山镇。镇五:新丰、零口、交口、广阳、栎阳。驿一:新丰。 高陵 简。府东北七十里。西:降鹤山。南:奉政原。西南:渭自咸宁缘界迳鹿苑原,左合泾水,又东缘临潼界入之。西北:白渠自泾阳入,播为二,曰昌运,曰高望。西南有毗沙镇。 鄠 繁,难。府西南七十里。东南:紫阁峰。南:圭峰。东南:终南山。北有渭水自兴平入,入咸阳。东南:沣水自长安缘界入,会涝水。涝水出县南,合渼波水,东北入咸阳,注渭。镇四:秦渡、赵王、涝店、大王。 蓝田 简。府东南九十里。北:横岭。南:秦岭、七盘、峣山、蕢山。东:蓝田山,有关。灞水出县东倒回谷,即蓝田谷,迳南境,纳蓝水、輞水,迳城南,又西北合土胶河、猗水、注水,入咸宁。浐水出南山土门谷,西北流,为焦戴河,合汤谷水,均入咸宁。镇三:蓝桥、焦戴、新街。 泾阳 冲,繁,难。府西北七十里。北:嵯瓘山。西北:甘泉、仲山。泾水自醴泉缘界入,迳城南,东南入高陵。北:冶谷水自淳化入,会清水,入三原。西北:龙洞渠,迳县北,歧为三:曰北白渠,入三原;中白渠,入高陵,下白渠,流数里伏。又有冶清渠。冶峪,县丞驻。镇六:永乐、临泾、石桥、云阳、孟店、王桥。 三原 冲,繁,难。府北九十里。北:浮山。西北:嵯瓘、尧山。浊谷水自耀入,曰楼底河,东流,散入各渠。赵氏河即涧谷水,自富平错入,仍入富平。清谷水自耀入,西北入泾阳,复经西境,合冶谷水,贯流南北二城中,东南入高陵。镇四:陂西、王店、楼底、西阳。学政驻所。驿一:建忠。 盩厔 繁,难。府西南百六十里。南:秦岭。东南:石楼。西南:安乐山。西:骆谷。竹谷水北缘郿界,仍迳清化入,一曰西清水河,合车谷、稻谷诸水,入武功注渭。渭水迳县北而东,西南有黑水,即芒水,北流注之,又东入兴平。东南:甘水亦北入兴平。县丞驻祖菴。镇五:终南、尚村、哑柏、清化、临川。 渭南 冲,繁,难。府东北百四十里。西南:石鼓。南:倒虎山。西:马峪,泠水出,合驹兒岭水,西北入临潼注渭。渭水合杜化谷水,迳城北,古白渠在焉。西水,东赤水,俱北注之,又东入华州。县丞驻下邽。镇二:赤水、田市。驿一:丰原。 富平 繁,疲,难。府东北百二十里。西北:檀山、天乳、土门。西南:荆山。东北:频山。石川河即漆沮,自耀入,下流自西北受金定河,一名赵氏河,即涧谷水,东南入临潼。县丞驻美原镇。又东北,道贤镇。 醴泉 冲。府西北百二十里。北:武将山。东北:九嵕山、芳山。泾水自永寿入,东北甘河自县北东流注之,东南入泾阳。镇二:叱千、甘北。驿一:张店。 同官 简。府东北百八十里。明属西安府。雍正三年改属耀州。十三年还属。西南:白马、铁龙。北:女回。又神女峡内有金锁关。东:漆水出北高山,至城北,合同官川及雄同、雷平川,西南流,西有沮水,南流,俱入耀州。东北:大小石磐山水合北入宜君。其南乌泥川,东入蒲城。驿一:漆水。 耀州 简。府东北百三十三里。明属西安府。雍正三年升直隶州。十三年仍为州,还属。东北:五台山、磬玉。北:木门、大唐。西北:牛耳山。沮水上源姚渠川自宜君入,合银耳坪、太子石水杨秀川,为宜君水,南合胡思泉,为沮水,东南迳城西,又东,左会漆水,入富平。涧谷山、清谷水、浊谷水均出西北,南入三原。镇四:小丘、柳林、照金、庙湾。驿一:顺义。 孝义 繁,难。府东南二百四十里。乾隆四十七年,析咸宁、蓝田、镇安三县地置,设同知驻孝义川。嘉庆七年移驻旧县关,即今治。北:秦岭。东:大顶山。西南:车轮、天书。大峪河一名乾祐河,即柞水,出西北大峪岭,西南流;东北金井河即甲水,东流;东社川河,东南流;西北洵河,南流:俱入镇安。 宁陕 繁,难。府南五百二十里。明正德十六年,设柴家关、五郎坝二巡司。顺治中废。乾隆四十八年,移西安府水利通判驻五郎关。嘉庆五年,析长安、盩厔、洋、石泉、镇安五县地置,改设同知。东北:秦岭。北:万华山、子午谷。南:五台山。洵河出纱罗岭,西南至江口,左合江河,又南至孝义,澧河、日河并从之。西北:甘泉砭,文水出,汇东谷、西河诸水,屈西南入洋,蒲河从之。北:要竹岭,长安河出,南迳城东,合东河、堤坪河入石泉。有四亩地、五郎关汛。主簿驻江口,嘉庆七年自长安斗门镇移此。四亩地巡检,嘉庆十三年移驻新城,十八年废。   同州府: 冲,繁,难。隶潼商道。明,同州属西安府,领县五。 雍正三年,升直隶州。十三年升府,置附郭县。耀、白水还隶,又降华州暨所属之华阴、蒲城、潼关来隶。乾隆十二年,潼关升。西南距省治二百四十里。广一百八十八里,袤二百九十里。北极高三十四度五十分。京师偏西六度三十七分。领一,州一,县八。大荔 繁,疲,难。倚。雍正十三年以同州地改置。西:黄堆山。北:商颜。南:沙苑。洛水自蒲城缘界迳其西,折东南至船舍渡入,迳西南,东流,渭水迳南界,东北流,并入朝邑。县丞驻羌白镇。又坊头、船舍、潘驿三镇。 朝邑 繁,难。府东三十里。明隶西安府。雍正三年来属。黄河自郃阳入,迳东境而南,受金水,至赵渡南之望仙观,为洛水入河故道。光绪三十四年,洛徙,至赵渡入之。又南三河口,渭水自大荔入,东北流注之,折东入潼关。主簿驻大庆关。有两女、太奇、赵渡三镇。 郃阳 难。府东北百十里。明隶西安府。雍正三年来属。西北:梁山。东北:方山。黄河自韩城入,缘东界而南,受百良水。徐水西北、金水东南流,俱入朝邑。古洽水,亦瀵水,亦西南入朝邑。西北:大峪水,自澄城缘界,屈南仍入之。镇五:百良坊、甘井、王村、黑地、路井。 澄城 简。府北百里。明隶西安府。雍正十年来属。北:界头山、将军。西北:壶梯、云门山。西:洛水,受甘泉水,即县西河,南入蒲城。东大谷河,南缘郃阳界从之。镇九:寺头、业善、韦庄、交通、窑头、王庄、冯原、塔冢、良辅。 韩城 难。府东北二百二十里。明隶西安府。雍正三年来属。东北:龙门山。西北:梁山。西南:韩原,即少梁。黄河缘东北自宜川入,合洽户川,屈南得龙门口,禹迹存焉,南至官渡,合沮水及芝川,又南入郃阳。西北:神道岭汛。薛峰、昝村二镇。 华州 冲。府南百八十里。明隶西安府。雍正三年升直隶州。十三年仍为州,来隶。西南:五龙。南:少华山。渭水自渭南入,迳北境而东,纳州南诸谷水,东北入华阴。镇七:罗纹、柳子、台头、王宿、瓜坡、高唐、江村。驿一:华山。 华阴 冲,繁。府南百六十里。明隶西安府。雍正三年改属华州,十三年来属。南:太华山,即西岳。河水自朝邑入。西北:渭水自华缘界合沈水,又东合敷水、黄酸水,诸谷水并注焉,又东入于河。镇三:华岳、泉店、敷水。 蒲城 疲,繁,难。府西八十里。明隶西安府。雍正三年改属华州,十三年来隶。北:尧山,一名浮山。西北:丰山,一名苏愚山。东北:金粟山。洛水自白水入,迳避难堡,左纳甘泉水,合大峪河,入大荔。东北:永丰汛。镇十:常乐、石表、渭原、孝同、兴市、武店、汉底、车渡、荆桃、高阳。 白水 简。府西北百三十里。明隶西安府。雍正三年改属耀州,十三年来属。东北:黄龙山。西北:秦山。洛水自宜春入,受铁牛河,经县北,受孔走河,又东南白水,即南河水,自南境东流注之,又南入蒲城。镇十:冯雷、西故、南河、雷村、新村、新窑、铁牛、雷衙、武庄、孔走。 潼关 冲,繁,难。府东南百里。潼关道治所。明置潼关卫。雍正二年废。四年置潼关县,属华州,十三年来隶。乾隆十二年升。东:麒麟山。西:凤山,倚以为城。黄河自华阴入,迳北,潼水自南贯城北流注之,东入河南阌乡。巡司兼司狱驻风陵渡。驿一:潼关。   凤翔府: 冲,繁。凤邠道治所。 东南距省治三百六十里。广四百二十里,袤三百四十里。北极高三十四度二十八分。京师偏西八度五十九分。领县七,州一。凤翔 冲,繁。倚。西北:雍山,雍水出焉,南流经县西,折东南与塔寺河合;又东有横水,俱东南入岐山。汧水自汧阳缘界南入宝鸡。镇五:横水、窑店、虢王、彪角、陈村。驿一:东河桥。 岐山 冲,繁。府东五十里。北:岐山,又有周原。南:秦岭。北:武将山。西南:渭水自宝鸡入,迳城南,东流,斜谷水出西南山,东北流,并入郿。西:湋水,即雍水,自凤翔入,合横水,迳县南,东入扶风。畤沟河自扶风缘界仍入从之。镇五:益店、龙尾、蔡家、高店、青化。驿一:岐周 宝鸡 冲,繁,难。府西南九十里。秦岭在南,亦名秦山。东南:陈仓山、石鼓山。西南:和尚原、大散岭。渭水自秦州缘界入,迳城南而东,右合塔河、洛谷水,左合汧水,又东合潘溪,入岐山。东南:太白河、西南入留坝。上谷水、虢川河、西南冻河即故道水,并西入凤。东北:利民渠。巡检驻虢川镇。又底店、阳平、马营、益门四镇。驿二:陈仓、东河。 扶风 冲,繁。府东百十里。北:岐山,吴双。东北:梁山。南:飞凤、贤山。西北:美山。东:茂陵、三畤原。东南渭水,南湋水,与东境漆水、美水合,并东入武功。镇七:伏波、杏林、绛帐、午井、召公、天度、崇正。驿一:凤泉。 郿 简。府东南百十里。东:太白山,即禹贡惇物。西:马冢山。西南:武功、斜谷,有五丈原。渭水自岐山入,右合斜谷水,中支磨渠,东支清水河,东南迳城北,又东入扶风。东井田、西南斜谷二渠。斜谷关汛。镇五:槐芽、横渠、青化、清湫、金渠。 麟游 简。府北百十里。城内童山。西:天台。东:石臼。南:箭括山。漆水出县西青莲山,东北合岐水,其西麻夫川、东雨亭河,并入甘肃灵台。杜水出西北杜山,迳城南,受澄水,东入乾州。西良舍、西北招贤二镇。 汧阳 冲。府西北七十里。东:圭山、龙泉。北:天台:卧虎。南:箭括岭。汧水自陇入,西北纳草碧谷、晖川河,迳城南,纳涧口河、界止河,东南入凤翔。东縻隃泽。东黄理、西草碧二镇。 陇州 冲。府西北百五十里。南:吴岳。西北:陇山,即陇坂。又汧山,汧水出,合龙门、关山、蒲峪诸水,迳城南而东,受北河,又东南纳八渡水,入汧阳。渭水自甘肃秦州迳西南,东入宝鸡。西:关山汛。镇十四:杜阳、东凉、新街、县头、八渡、神泉、马鹿、长宁、赤延、故川、香泉、大松、通关河、温水。驿一:长宁。   汉中府: 冲,繁,疲,难。陕安道治所。总兵驻。明,领州一,县八。 乾隆三十八年,置留坝。嘉庆七年,置定远。道光五年,置佛坪。东北距省治一千七百里。广八百一十里,袤六百五十里。北极高三十三度。京师偏西九度十四分。领三,州一,县八。南郑 冲,繁,难。倚。西南:旱山、黄牛。南:大巴山。东南:梁州。西:龙冈山。东北:武乡谷、骆谷。沔水即汉水,自褒入,东受褒水中、东二支,及廉水、池水,东入城固。青石关,巡司驻。又西大坝关。镇四:长柳、上水渡、沙河、弥勒院。驿一:汉阳。 褒城 简。府西北四十里。北:七盘山,上为鸡头关。西北:连城。西:牛郎山。南:天池。褒谷在东北,自此入连云栈。西北百五十里达留坝。沔水自其县入,西南流,纳华阳河,又东受褒水,入南郑。西南:让水,一名逊水。北马道、虎头、武曲,南松梁、米仓,西北汉阳、甘亭,七关。南:黄官岭汛,巡司同驻。镇四:宗营、褒城、长林、高台坝。驿三:马道、青桥、开山。 城固 简。府东七十里。北:通关、九真、白云。西北:斗山。汉水自南郑入,迳胡城,左纳文水,即文川,右纳南沙河、小沙河,迳城南入洋。阴平、袁扬、原公、文川四镇。 洋 简。府东百二十里。东北:太白。东南:子午谷。西北:酆都。北:兴势山,又灙谷,即骆谷南口。东:赤坂、黄金谷。汉水自城固入,迳南境,左纳灙水即铁冶河、大龙河、酉水、金水河,右纳东谷河、桃溪水,东南入西乡。北:壻水,西经城固,复入西南境,注于汉水。北:华阳营。东北:茅坪汛。县丞驻华阳镇。又渭门、真符、谢村、壻水四镇。 西乡 繁,疲,难。府东二百四十里。西南:大巴。小巴。南:皁军山。东北:饶风岭。东南:子午山。汉水自洋入,左子午河,即椒溪,合宁陕纹河,西南流注之,牧马河自城固入,迳城东南,合洋水、白铁河、神溪,东北流注之。折东入石泉,高川从之。西南:菩提河,南入四川通江。北:司上汛。县丞驻五里坝,嘉庆七年自大池坝移此。巡司驻大巴关。盐场巡司,嘉庆七年废。镇二:茶溪、子午。 凤 冲。府西北三百八十里。西北:红崖。北:豆积。东北:黄牛寨山。故道水即嘉陵江上流,自宝鸡入,迳东北,受三岔河,折西合黄花川、马鞍山水,至双石铺,红崖河自右注之,入甘肃两当。野羊河自留坝入,迳城南,合东沟河,入略阳。西南:仙人关。东北:大散关,有汉凤营驻防。东南:铁炉川营。东北:黄牛堡汛。镇四:南星,庙台子、方石、白石。驿三:草凉、三岔、梁山。丞兼巡司驻三岔。 宁羌 州,冲,疲,难。府西南三百八十里。东南:龙头。西北:鸡鸣。东北:五丁山,有关。北:嶓冢山,汉水出焉,初名漾水,合五丁峡、黄铜铺水,东北入沔。玉带河出西南箭竹岭,迳城北,受白岩水,为白岩河,亦北入沔。西汉水迳西境,纳七道水,西南入四川广元,为嘉陵江。西北:阳平关,州同驻。大安、黄坝二汛。西北:青鸟镇。驿二:柏林、黄坝。 沔 冲。府西四百十里。北:铁山。东南:定军山。东北:天荡、武兴。西北:珈珂。漾水自西宁羌入,西南受白岩河,北沮水,西南流,迳略阳东境,复入县西为黑河,南流注之,始名沔水,又迳城南,东入褒城。西北:黑河汛。镇四:黄沙、旧州、元山、青羊。驿三:黄沙、顺政、大要。 略阳 冲。府西北二百九十里。北:青泥岭。西北:杀金岭。东南:大丙山,丙穴在焉。故道水自甘肃徽县入,东北合浊水,为白水江入。西:西汉水,即犀牛江,自甘肃成县入,合石门河来会,是为嘉陵江。又西南,纳八渡河,右纳落索河,迳野猪山入宁羌。沮水迳东北合冷水河,东南复入沔。东北有白水江汛。峡口、石门二镇。 佛坪 要。府东北四百里。嘉庆中设盩洋县丞于袁家庄,属西安府。道光五年析盩厔、洋二县地置,省县丞,设同知,来隶。南:冠山、鼇山。东:天华。西北:秦岭、太白。西:杨家沟口,壻水出,马黄沟水自宝鸡南流注之,又南入洋。黑水出北扇子山,东北合蟒河、八斗河,入盩厔。椒溪河出东,东南入宁陕。东北:骆谷关,北口属盩厔,南口属洋,中贯境,有十八盘。有黄柏、厚轸子二汛。巡司驻袁家庄。 定远 要。府东南四百里。嘉庆七年析西乡地置,设同知。西:金竹。南:归仁。西北:父子山。东:星子山,洋水出焉,即清凉川,迳城南,合小洋河、七里沟水,折西北入西乡。东北楮河、东南双北河,并东南入紫阳。东南渔水、西北巴水,并西南入四川通江。汛三:瓦石坪、渔渡坝、观音堂。有渔渡坝、简池坝二巡司。 留坝 冲,繁,难。府西北百四十里。本凤县地,明设巡司。乾隆十五年,移汉中捕盗通判驻之。三十年析置,职抚民。三十九年改置同知。西北:紫柏山,其东柴关岭。西北:太白河,为褒水上游,自宝鸡入,受红岩河,为紫金河。虢川河亦自宝鸡来注,迳东南,受文川河、青羊河,又南纳武关河,入褒城。野羊河出紫柏山,西北入凤。东北:西江口汛。巡司驻南星。武关巡司省。驿三:松林、留坝、武关。   兴安府: 繁,疲,难。隶陕安道。总兵驻。明曰兴安州,领县六。 乾隆四十七年升府,置安康县为府治,并省汉阴入之。五十五年,复置汉阴。北距省治六百八十里。广七百六十里,袤六百二十里。北极高三十二度三十二分。京师偏西七度六分。领一,县六。安康 繁,疲,难。倚。明为兴安州,新旧治均在汉南,万历十一年徙新治。顺治四年还旧治。康熙四十六年复徙新治。乾隆四十七年州升府,改置。北:梅花、牛首。南:赵台。西:凤凰。东北:白云山。西南:魏山。汉水自西紫阳缘界折北入,迳城北,右纳大道河,左蒿坪河、月河、神滩河,东北入洵阳。东南:八仙河汛。通判、县丞同驻西南砖坪。西:泰郊、衡口二镇。 平利 简。府东南百八十里。旧治在西北灌河口。嘉庆八年徙白土关,为今治。西北:女娲北。北:八里冈。西:锦屏。西南:石梁。岚河出花池岭,西有黄洋河,与灌河合,俱入安康,北流注汉。东:冲河,会秋河,北入洵阳,为坝河,注汉。东南:南江河,东入湖北竹山。县丞驻镇坪。 洵阳 简。府东百二十里。北:羊山。东北:水银、龙山。东南:紫荆山。南:将军、女华。西北:庙垭,傅家河出,入安康,注汉。汉水自西迳城南,洵河合乾祐河、任河南流注之,又东纳蜀河、仙河,入白河。南:七里关汛。 白河 简。府东四百里。嘉庆二年,增筑外城。南:龙冈山。东北:锡义山。汉水自洵阳入,西迳城北,右纳冷水河、白石河,东入湖北郧。 紫阳 简。府西南二百四十里。东:三台。南:三尖。东南:板厂。南:甕山,下有紫阳洞。又南,望夫山。汉水自汉阴入,迳其西,屈南,任河合紫溪河西南来注,又东迳城南,纳汝河、洞河,东北入安康,蒿坪河从之。毛坝关,主簿驻。 石泉 简。府西北二百七十里。东:马岭。南:银洞。西:天池山。西:饶风岭,旧有关。长安河自宁陕入,纳汶水河,入西乡注汉。汉水自西境折西南受珍珠河,又东迳城南,受江河、池河,东南入汉阴。富水河自西乡入,东迳乌石梁,从之。 汉阴 繁,疲,难,简。府西北百八十里。明,县。乾隆四十七年省入安康,设盐捕通判。五十五年复置为,改抚民。东南:梁门山。东北:朝阳山。南:文华、凤天山。池河自宁陕入,合龙王沟,   又西南入石泉,注汉。汉水自西南迳城南,受富水河、木樨河,东南入紫阳。月河出西分水岭,纳花石河,东南入安康,合衡河,注汉。   延安府: 繁,难。隶延榆绥道。明,领州三,县十六。 雍正三年,升鄜、绥德、葭三州为直隶州,以洛川、中部、宜君、米脂、清涧、吴堡、神木、府谷八县分隶之。乾隆初,以榆林府之定边、靖边二县来隶。南距省治七百四十里。广四百八十里,袤三百九十里。北极高三十六度四十二分。京师偏西七度四分。领县十。肤施 简。倚。西:凤凰山,城跨其上。北:伏龙。东北:清凉。东南:嘉岭。南:卧虎。延水自安塞入,西北而东,西川水东流注之,又东北,南河水北流注之,又曲折东北,左纳丰林川、清化水,东入延长。南:石油泉。 安塞 简。府北四十里。北:云台。东:天泽。西:龙安山。延水自保安入,西北纳杏子河,迳城南,曲折东南入肤施。西南:洛水,南入甘泉。北有边墙。 甘泉 简。府南九十里。东北:伏陆山。南:秦冒、温泉山。洛水自安塞入,右纳自修川、北河、美水,左纳清泉水、漫涨河水,南入鄜州。西南有甘泉,县以此名。临真镇,县丞驻。 安定 简。府北百八十里。东:鹏山。西:祖师。南:祖师山。西北:高柏山,怀宁河出焉,亦名走马水,又东北有东沟,并东入清涧。秀延水自安塞入,即北河,俗名县河,迳城北,合根水、革班川,东南亦入清涧。南:清化水,南入肤施。 保安 简。府西北二百二十里。东:艾蒿岭。南:石楼台山。西:九吾。洛水自靖边入,迳城西,纳梁家河、吴堡川、周水,东南入安塞。北:杏子河,亦自靖边入从之。有沙家、静远二镇。 宜川 简。府东南二百八十里。东:凤翅山。北:石关。西南:丹阳。东南:盘古山。黄河自延川入,南延水,迳东北来注之。又南过壶口,受云岩河,经孟门,受银川水,即西川,又东南入韩城。北有百直、交口镇。 延川 简。府东北百九十里。城西:西山。东:东峰。西北:青眉山。黄河自清涧入,至老龙口,秀延水合清平川、南站川诸水,东南流注之,又南入延长。西北:永平村,有石油井。 延长 简。府东百五十里。东北:独占。北:高奴山。西:延水自肤施入,迳城,右合关子口,左小铺原水,又东迳翠屏山,纳苏家河,右安沟,东南入宜川。西北交口水,东至延川注延水。南:锦屏山,下旧有石油井。光绪三十二年,用新法凿取,油旺质佳。附近肤施、延川、宜君数县境均产石油。 定边 冲,繁。府西北三百五十里。明正统二年置定边营,属延安镇。雍正九年,以定边、盐场、砖井、安边、柳树涧五堡地置,属榆林府。乾隆初来隶。东南:南梁山。西北:白露山,即白于山,洛水出焉。右合贝川水、郎兒沟,又东,左合吴仓坡水,东南入保安。南:三山水,一名耿家河,自甘肃灵州入,复合黄家泉,西南入甘肃环县。北有边墙,自甘肃花马池入,东南至靖边。西:盐场堡,县丞驻,后省。 靖边 冲,难。府西北三百里。明成化十一置靖边营,属延绥镇。顺治初为靖边所。雍正二年设同知,九年,以安边、安塞、镇罗、镇靖、龙州五堡地置,属榆林府。乾隆初来隶。西南:大白莲花山。东:箭杆山。东南:芦关岭。西红柳河,东荍麦河,至城北合流,北出边墙,折东复入怀远边墙为 [C104] 水。东北:寺湾河、大理河,并东入怀远。龙州堡、宁塞堡二汛。又宁条梁汛,巡司同驻。   榆林府: 冲,繁,难。延榆绥道治所。初沿明制,置东、中、西三路道。康熙元年省西路入中。 雍正九年改中为榆葭道,东为延绥鄜道。乾隆二十六年改。总兵同驻。明曰榆林卫。雍正九年,改置榆林府,并置榆林、怀远、定边、靖边四县。乾隆初,改定边、靖边属延安府,葭降州,暨所隶神木、府谷二县来隶。南距省治一千三百五十里。广五百二十里,袤二百二十二里。北极高三十八度十八分。京师偏西七度六分。领州一,县四。榆林 冲,难。倚。本双山、常乐、保安、归德、鱼河五堡地,明成化七年置榆林卫。雍正二年省入绥德,九年复置县为府治。城东:驼山。北:红山,上筑墩。东南:石山。无定河自怀远入,西迳城南而东。清水河一名西河,即榆林河,自边入,西北纳县境诸水,东南流注之,又东南入米脂。东北:葭芦川,一名沙河,东南入葭州。西北边墙有鱼河堡、常乐堡二汛。南:碎金镇。驿二:榆林、鱼河。 怀远 冲。府西百六十里。明天顺中置怀远堡,属榆林卫。雍正二年改属绥德。九年以怀远、波罗、响水、威武、清平五堡地置,来隶。南:火石山。东:五龙。西南:龙凤山。无定河即生水,上流曰额图浑河,一名奢延河,又名幌忽都河,自鄂尔多斯右翼入,迳城北而东,纳硬地梁、黑水头河、柿子河诸水,又东入榆林。西南: [C104] 水自靖边入,东北流,迳城北出边墙,入无定河。南:大理河自靖边入,合小理河,东入米脂,复经城东南入米脂。西北:边墙。 葭州 疲,难。府东南百七十里。明属延安府。雍正三年升直隶州。乾隆初,仍降州来隶。南:白云。北:第一峰。西:西岭。黄河自神木入,南秃尾河,即吐浑河,迳城北,东南流注之。葭芦川自西南合五女川,东流来注之,又南受乌龙水、荷叶川入吴堡。 神木 冲,繁。府东北二百四十里。明属葭州。乾隆初来隶。西:笔架。东南:天台。东:龙眼山。东北:响石崖,石马河出,入府谷注河。河水折西南入,受屈野河、芹河、泗沧河、大柏油河、柏林河诸水,西南入葭。秃尾河自边入,合永利河从之。神木营,理事同知驻。西南:柏林堡汛。 府谷 冲。府东北二百里。明属葭州。乾隆初来属。北:高梁山。西南:又保。东:五龙山。黄河自鄂尔多斯左翼缘东界而南,受黄甫川、清水川,经南界,孤山川自西北合镇羌水、麻家沟水、木瓜川,东南流注之,又西南,受石马川,入神木。有孤山堡、木瓜园堡、清水堡三汛。巡司驻麻地沟。府谷、孤山、镇羌废驿。   乾州直隶州: 冲,繁,难。隶西乾鄜道。明属西安府。 雍正三年,升直隶州。东南距省治一百六十里。广九十五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极高三十四度三十三分。京师偏西八度十五分。领县二。 西北:梁山。东北:鸡子堆。西:明月。北漠谷水,西北武水,一名武亭水,即杜水,均迳城西南入武功。东北:泔水,纳甘沟,东入醴泉。镇七:薛禄、陆陌、临平、阳峪、冯市、阳洪、关头。驿一:威胜。 武功 冲,繁。州西南六十里。东:东原。西:西原。西南:三畤原。渭水自扶风入,迳城南,嘉庆中北徙,东入兴平。西北:武水自州入,迳城北,合漠谷水,又东南,湋水东流来汇,又南入兴平。清水自盩厔入,东北流,迳城东南,又东至兴平入渭。镇六:魏公、游凤、普集、大庄、杨陵、永安。驿一:邰阳。 永寿 冲。州西北九十里。西南:武陵山。北:分水岭,泔水出,迳城东,漠谷水亦出之,迳城西,并南入州。武水出西南石牛山南,迳州西北,复迳县南入州。西北:拜家河,东北入邠州,注太谷水。北:吕公渠,西南:赵家渠、李家渠、杜渠。镇四:底窖、蒿店、监军、仪并。驿一:永安。   商州直隶州: 繁,疲,难。隶潼商道。明属西安府。 雍正三年,升直隶州。西北距省治三百里。广四百六十里。袤四百三十里。北极高三十三度四十九分。京师偏西六度三十五分。领县四。 东南:商山。西:熊耳山。东:鸡冠。北:金凤、小华。西:西岩。西北:冢岭,即秦岭。丹水一名丹江,出其东麓,合黑龙峪水,东南流,受水道河、林岔河,经城南,受乳水,又东南受老君峪水,入山阳。有商洛、老君店、黄川、大荆、泉村、西巿、丰阳诸镇。龙驹寨汛,州同同驻。又东,武关汛。 镇安 繁,疲,难。州西南三百四十里。北:都家岭、长陵、天书山。东南:石驴。东北:梦谷。金井河自孝义缘界入,合社川河,东南入山阳。北:乾祐河,迳城东南,纳县河、冷水河、西南洵河,合小任河,并东南入洵阳。又西南大任河,亦东南入洵阳,注于洵河。有镇安营驻防。 雒南 简。州东北九十里。北:云堂山。东北:阳华。东南:王乔。西:冢岭山,洛水出焉,东南迳元扈山,北纳文峪川,又东迳城北,合石门川,又东会县河,故县川,灵水、要水,迳熊耳山,北入河南卢氏。三要司,巡司驻。鸡头关汛。 山阳 简。州东南百二十里。东南:天柱山。北:莲花、元武。东:孤山。西:三凤。西南:金井河,即甲河,自镇安入,合花水河,至城南合河口。安武水即关柎水,迳城西,合县河、桐峪河,又东受董家沟、箭河、漫川河诸水,南入湖北郧西,注于汉。东:丹江,与银花河并入商南。竹林关、漫川关二汛。 商南 简。州东南二百五十里。南:商雒山。东:鱼难。东南:青山。东北:角山。丹水自州入,西南受银花河,为两河,又东纳武关河、清油河,迳城南,合县河、湘河,东入河南淅川。有富水关汛。   邠州直隶州: 简。隶凤邠道。明属西安府。 雍正三年,升直隶州。东南距省治三百二十里。广二百九十里,袤九十五里。北极高三十五度四分。京师偏西八度二十三分。领县三。 南:豳山。西:无量。东:蒲泽谷。泾水自长武缘界入,西北而东,迳城北,合安化河、白土川即漆水,复合西河、南河,左纳皇涧、过涧,又东南至断泾渡,右纳太峪河,缘永寿界入淳化。镇七:高村、大峪、宜禄、停口、永乐、史店、白吉。驿一:新平。 三水 简。州东北六十里。城东:翠屏。东南:石门山,七里川出,即姜嫄河,西南入淳化。东北:汃水,一名县河,自宜宾入,受连家河、苍耳沟水,迳城南,并西南入州。西北:大陵水,即皇涧,自甘肃正宁入,会罗川水,其南梁渠川,即过涧,并入州。又西北,马岭水,入甘肃宁州。镇五:土桥、张洪、太羽、职田、底庙。 淳化 简。州东南百四十里。东北:寿峰山。西北:甘泉山。西:泾水左渎自泾入,受姜嫄河,迳城南入醴泉。冶谷水出县北蝎子掌山,屈东,迳城东,汇甘泉、走马水、胡卢河,东南入泾阳。东北:清水,自耀缘界,东南流,仍入之。镇六:常实、大店、石桥、辛店、通润、姜嫄。 长武 简。州西北八十里。西:鹑觚原。北:神龙。南:宜山。泾水自甘肃泾州入,迳北界,受马莲河,折南迳城东,至回龙山北。西南黑水即芮水,与纳水合,东南流注之,又东南入邠。镇三:停口、冉店、窑店。驿一:宜禄。   鄜州直隶州: 繁,疲,难。隶西乾鄜道。明属延安府。 雍正三年,升直隶州。南距省治五百五十里。广三百五十里,袤三百八十五里。北极高三十六度四分。京师偏西七度十一分。领县三。 南:高奴山。东北:晋师。北:开元坡。北:洛水自甘泉入,南流,纳采铜川、牛武川、迳城东南,厢西水合开抚水,自洛川会街子河来注之,又南入洛川。西北:华池水,即清水河,自甘肃合水入,迳城西,与黑水会,又南纳直道河、三川水,西南入中部。州判驻王家角镇。又交道、屯磨、张村、隆益、牛武五镇。 洛川 简。州东南七十里。旧治在东北。乾隆三十一年徙凤栖堡,为今治。北:高庙山。东南:烂柯。南:鄜畤山。洛水自西北,南流,纳杜家河,入中部。东仙宫河、黄梁河,迳城南,西南流注之,又南入中部。东南:聿津河,西南入宜君。又南川水,东入宜川。镇十六:仙宫、白城、化石、土基、黄连、吴庄、兴平、梁原、乐生、化庄、硃牛、汉寨、厢西、进蒙、永乡、聿津。 中部 简。州西南百四十里。城北:桥山。西北:石堂。洛水自洛川入,右受华池水、沮水、香川水、五交河,又南入宜君。镇五:北谷、保安、孟家、芦保、龙坊。驿一:翟道。 宜君 简。州西南二百十里。东南:秦山。西北:太白。西南:青龙。洛水自东北,南流,右受石盘川,左受沙河,即聿津河,又南入白水。西南:缠带水,合玉华川,东北流,入中部,注沮水。又马兰川,西南入三水。姚渠川,东南入同官。马兰镇,巡司驻。又雷远、五里、杏头、石梯、偏桥、突泉六镇。县西姚曲村有石油井。   绥德州直隶州: 冲,繁。隶延榆绥道。明属延安府。领县一。 雍正三年,升直隶州,以延安府之清涧来隶。乾隆元年,以葭州之吴堡来隶。西南距省治一千一百里。广二百七十里,袤二百四十五里。北极高三十七度三十七分。京师偏西六度二十五分。领县三。 城内:疏属山。西南:雕阴。西:合龙。东:凤凰山。黄河自吴堡入,南入清涧。无定河自米脂入,至城东北,右纳大理河、怀宁河,东南入清涧。驿一:义合。 米脂 简。州南百四十里。南:文屏。北:高家山。无定河自榆林入,迳城西,左纳背川水,西南大理河自怀远入,并南入州。驿一: [C104] 川。 清涧 简。州南百四十里。明属延安府。雍正三年来隶。城内:草场山。西:笔架、烽台。北:官山。黄河缘东界而南,东北无定河,东南流注之,又南入延川。西:秀延水,即辱水,一名清涧水,东流,纳士子河,折东南,纳坡底河,南入延川。西北:怀宁河,东北流入州境、驿二:奢延、石嘴。 吴堡 简。州东百四十里。明属葭州。乾隆初来隶。西北:高原砦山。南:龙凤。北:大境。黄河自葭入,东北缘界,东南流,纳黾洲水,又西南,纳柳毫沟、相公泉、清水沟诸水,又东南入州。宋家川、川口、辛家沟镇。驿一:河西。 志三十九  地理十一   △甘肃   甘肃:禹贡雍州 南兼梁州。 之域。明陕西布政使司及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地。清顺治初,因明制,设甘肃巡抚,驻宁夏。 宁夏巡抚旋裁。 五年,徙甘肃巡抚驻兰州。康熙三年,分陕西为左、右布政使司,以右布政使司驻巩昌,领四府如故。六年,改陕西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七年,又改甘肃布政使司,徙治兰州。雍正三年,裁行都指挥使司及诸卫所,改置甘州、凉州、宁夏、西宁,升肃州及秦、阶二州为直隶州。乾隆三年,废临洮府徙兰州,因更名。二十四年,置安西府。二十九年,裁巡抚,以陕甘总督治兰州,行巡抚事。三十八年,置镇西府于巴里坤、迪化直隶州于乌鲁木齐。三十九年,降安西府为直隶州。四十二年,升泾州为直隶州。同治十一年,置化平川直隶。十二年,升固原州为直隶州。光绪十二年,新疆改建行省,割迪化、镇西往属。东至陕西; 及鄜州、邠州。 南至四川; 保宁、龙安。 西南至青海;北至阿拉善、额济纳二旗。 及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 广二千一百二十里,袤一千四百十里。宣统三年,编户九十万六千六百三十九,口四百六十九万一千六百二十。领府八,直隶州六,直隶一,州六,八,县四十七。 其名山:陇、嶓冢、崆峒、西倾、积石。其大川:黄河、西汉、渭、泾、洮、湟。其重险:萧关、嘉峪、玉门。其驿道:一,东南逾六盘达陕西长武;一,西北渡河出嘉峪关达新疆哈密。电线:西北通迪化,东南通西安。   兰州府: 冲,繁,难。陕甘总督,布政、提学、提法三使,巡警、劝业道驻。明为州,属临洮府,领金、渭源、河州。 乾隆三年,徙临洮府来治,更名,以所隶河州、狄道、渭源三州县改属,升狄道为州,置皋兰县为府治,兼割巩昌府属之靖远隶之。东北距京师四千四十里。广千二百二十五里,袤八百里。北极高三十六度八分。京师偏西四十二度三十四分。领州二,县四。皋兰 冲,繁,疲,难。倚。城南五里,皋兰山,五泉出其下。百四十里,康狼山。北:九州、台山、松山。西:沃干岭、马衔山。黄河,西南自河州入,西流,至孔家寺,折而东北,复东流,迤南,迳城北,至东坪,与金县分界。又东北,迳乌金峡,入靖远。洮水南自狄道入,西北流,至毛龙峡入黄河。边墙,西自平番来,起县西北毛牛圈,东南迤至小芦塘,入靖远盐池。边墙外,北与蒙古分界,有界碑六。镇一:纳米。驿三:兰泉、沙井、摩云。县丞驻红水堡。 金 冲,疲。府东南八十里。南:龛山。西南:马衔山。东北:北峦山、车道岭。东:驼项。西北:猪嘴。黄河自皋兰入,南新营河自狄道入,至大营川,右合瓦家河,左合清水河,合龛峪、徐家峡、大峡诸水,西北至皋兰入于河。黄河又东北过乌金峡入靖远。边墙,西自皋兰来,逾黄河南至索桥,合旧边墙,东北入中卫。驿二:定远、清水。 狄道州 繁,疲,难。府南二百里。南:抹邦山、煤山。北:马衔山,故关原。西:西平山。西南:十八盘山。洮水,南自洮州入,合抹邦、东峪、三岔、留川四水及诸小水,屈曲北注,迳沙泥州判境,沙泥水出摩云岭西麓,西流入之。洮水又北,入皋兰。州北河渠,雍正三年濬,引洮流溉田三百顷。赵土司驻所,州东南六盘山麓。驿四:沙泥、洮阳、窑店、庆平。州判驻沙泥堡。 渭源 冲,疲。府南少东二百五十里。西北:七峰山。南:露骨。西南:五行。西:鸟鼠山,渭水出其北麓,东南流,迳城北,合清源、锹峪两水,东入陇西。驿一:庆平。 靖远 疲,难。府东北二百里。明,靖虏卫。雍正二年省卫,设同知,属巩昌。八年置县,裁同知。乾隆三年来属。东:红山、屈吴山。南:乌兰。北:雪山。黄河,西南自金县入,至城北,祖厉河南自会宁来,会左关川水,北流入之。黄河又纳县境诸水,北流,迤西逾边墙,东北入中卫。边墙,自皋兰红水堡来,接中卫。 河州 繁,疲,难。府西南二百里。陕西河州镇总兵驻,雍正四年,省河水卫并入州属。北:凤林山。西南:石门山。西北:小积石山,即水经注唐述山。黄河,西自循化入,至积石关入州境,右纳样卑、吹麻、银川三水,东迳城南,又东至莲花寺。大夏河,西南自循化来,会州境诸小水,屈曲北流入之。黄河又东入皋兰。韩土司及土番、老鸦、端言、红岩、牙党、川撒诸族,分居州西境。驿五:长安、凤林、银川、和政、定羌。太子寺,州判驻。   平凉府: 中,冲,繁。平庆泾固化道治所。明为府,领州三,县七。 顺治初,因明制。乾隆四十三年,升泾州为直隶州。同治十一年,割平凉、华亭、固原、隆德四州县属地置化平川直隶。十二年,升固原州为直隶州。西北距省治七百六十里。广五百里,袤五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五度三十五分。京师偏西九度四十八分。领州一,县三。平凉 冲,疲,难。倚。西北:天坛。东南:石马。西南:可蓝。西:空同山。其支麓为笄头、马屯山、弹筝峡。泾水北源西自固原州来,至沙沟门入境;南源西自化平川来,至味子沟入境。合流城西,右纳大峡河,左纳小芦、大芦、潘阴涧诸水,东南入泾州。汭水西自崇信入,迳县东南王家寺,东入泾州。东:利民渠,明濬,县南诸水汇焉。峡石、安国二镇。驿一:高平。 华亭 疲。府南九十里。东:义山。西:陇山。北接大漠,南抵汧陇。西北:美高、朝那山。汭水北源出县西锹头津,南源出县西大关山,东流夹城汇为一,又东,右纳策底河,左纳五村川水,东迤北入崇信。盘口河出县西南山中,东流,支津左出为五村川水,入崇信。惠民渠,明濬,遏汭流引入城。制胜、六盘关、三乡、黄石河镇。驿一:瓦亭 静宁州 冲,疲,难。府西二百三十里。东:陇山、上峡、东山。南:石门。西:西岩。北:横山。苦水河即长源河,北自隆德入,环城南注,纳甜水河及州境诸小水,屈曲南入秦安。西:兴陇渠,明濬。驿一:泾阳。 隆德 冲,难。府西北百四十里。乾隆四十三年,省庄浪县,以其地来属。东:六盘山。若水河,北自固原入;纳马莲川、滥泥河诸水,南入静宁。其东支甜水河,即陇水,亦出六盘,迳城北,西合底堡川、南源沟水,并从之。驿一:隆城。县丞驻庄浪故城。   巩昌府: 冲,繁,疲,难。隶平庆泾固化道。明置府,领州三,县十四。 顺治初,因明制。雍正七年,升秦、阶二州为直隶州,降徽州为县,及清水、秦安、礼、两当隶秦州,以文县、成县隶阶州。八年,增置岷州及靖远县。乾隆三年,割靖远隶兰州。十三年,改洮州卫为来属,旋并漳县入陇西,隶巩秦阶道。西北距省治四百二十里。广二百九十五里,袤千二百三十里。北极高三十四度五十七分。京师偏西十一度四十三分。领一,州一,县七。陇西 冲,繁。倚。东:三品石、仁寿。北:赤亭。西南:首阳。西:西倾。西北:八角山。渭水,西自渭源入,合广阳水为山河口,左合援阳河,右合科阳,迳城北,纳县境诸水,东南入宁远。漳水一曰清水河,西南自岷州入,迳漳县故城南,东入宁远。镇一:天衢。驿二:通远、三岔。县丞驻漳县故城。 安定 冲,难。府北百六十里。南:南安山。东:照城、凤凰。西:西岩山。东南:温泉山。北:车道岘。关川水东源出县南禅牧山麓,一曰东河,西北流,西源出县西南胡麻岭,一曰西河,东北流,迳县城北,汇为一川,一曰北河,北入会宁。镇一:龟兒嘴。驿四:延寿、通安、西巩、秤钩。 会宁 冲,难。府东北二百里。东南:桃花。北:乌兰山,乌兰关在其下。南:铁木山。东北:屈吴山。祖河出东南王家山,西流,厉河出南米家峡,北流,汇于城南,曰祖厉河。左纳西巩驿水,右合仓下什子川,西北入靖远。关川水西南自安定入,迳县境西北入靖远。镇一:翟家。驿四:保安、乾沟、郭城、青家。 通渭 简。府东北二百里。西北:笔架山。东北:玉狼。南:十八盘山。华川水出会宁华川岭,入县境。东南迳西河湾;左合南家河,右龙尾沟,又东错秦安,关川河从之。再错复入,为散渡河,合青石峡水、清溪,入伏羌。镇二:鸡川、安远。 宁远 冲。府东南九十里。南:银观峪。西:广吴山。南:董墨。东北:石门。西南:武城。渭水,西北自陇西入,迳鸳鸯嘴,合漳水及广吴河,迤东迳城北,纳县境诸水,东入伏羌。县境濬渠二十七。镇六:马务、威远、来远、落门、纳泥、榆盘。 伏羌 冲,难。府东南百九十里。南:天门山。西:三都谷。西南:硃圉山。渭水,西自宁远入,纳南来诸水,迳城北,华川水北自通渭来注之,东入秦安。藉水一曰乌油江,出县南山中,东入秦州。广济、陆田、通济三渠,皆明濬。 西和 疲。府东南三百里。东南:太祖山。北:宝泉。东北:鸡峰。西北:祁山。西南:仇池山。西汉水,东自礼县入,迳县北,横水河迳城东,合叶家河、白水,仍西入礼县。复东流入境,迳县南,江底河出县西南香山,东南流注之,又东南入阶州。东北:盐井。镇一:长道。 岷州 疲,难。府西南二百四十里。明卫。雍正八年改置。北:岷山。东南:岷瓘山。洮水自西洮州入,东流过城北,叠藏河西南自杨土司境来,合多邦、绿园二水,北流注之。洮水西北复入洮州。岷瓘江一曰良恭河,出岷瓘山东麓分水岭;南流迤东入礼县。白龙江上源曰阿坞河,出岷瓘山西麓分水岭,东南流,合数小水,曰岷江,又东南迳临铺江西入阶州。驿三:岷山、西津、酒店。土司二:麻童、百林口堡。番族一:沙庄。 洮州 繁,难。府西南三百六十里。西南:西倾山。山脉东迤,曰阴得尔图塔拉山、绰那搜尔山、多克第山、阿穆尼恰珠温恭山、多噶尔山。洮水出西倾东麓,一曰巴克西河,南流迤东,纳库库乌苏、波尔波河、多克第河,合拉尔河、底穆唐河诸水,迳城南,东入岷州,折而西北,复入境,迳东北入狄道。白水江,即禹贡桓水,一曰垫江;西自四川松潘入,迳城西南,东南入阶州。边墙,南起洮州卫故城南峪口,北入河洲。镇一:广思。土司三:著逊、卓泥杨氏、资卜马氏。诸土司皆贫弱,地什九入卓泥杨氏,幅员千馀里,南与松潘接。南路隘口七,通四川番地。西路隘口六,通青海。北路隘口三,通循化番地。   庆阳府: 中,疲,难。隶平庆泾固化道。 顺治初,因明制,并置庆阳卫。雍正五年省卫。西距省治千一百八十里。广三百十里,袤四百二十里。北极高三十六度三分。京师偏西八度四十六分。领州一,县四。安化 疲,难。倚。东北:太白、青沙岭。西北:铁边山。环河一曰马莲河,西北自环县入,东南流,迳城南,铁边河纳境内诸水南流注之。又东南,合教子川,入合水,东北荔原川亦入焉。又北,白豹川,入陕西保安。县北大小盐池。镇五:槐安、五交、业乐、马岭、董志。驿一:驿马关。县丞驻董志原。 合水 简。府东七十里。西:锦屏。东:桥山、子午山。环河西北自安化入,至板桥镇合建水,一曰东河,西南迳城东,右东北川为合水,纳马莲河,南入宁州。故城川出子午从之。镇四:华池、凤川、平戎、太白。驿三:华池、邵庄、宋庄。 环 简。府西北百八十里。东:尖山。西:青山。西北:青冈峡,环河出其南麓,东南流,迳城西,左右纳小水十馀,又东南入安化,清水、萧家河并从之。西南,寡妇川亦入焉。镇三:马岭、木钵、石昌。驿三:灵武、灵祐、曲干。 正宁 简,府南二百四十里。本真宁,乾隆初更名。罗水出县东罗山;西南流,迳城南,纳马造沟水,西入宁州。镇三:湫头、平子、山河。 宁州 中,疲,难。府南百四十里。东:雕岭。南:云寂。东北:五掌山。泾水,西自泾州入,纳茹水河,南流迤东,环河北自合水来会,纳境内诸水,迳城西南流注之,又东纳罗水,入陕西长武。镇八:襄乐、政平、早社、焦村、大昌、新庄、南义井、凤皇。驿二:彭原、焦村。   宁夏府: 冲,繁,疲,难。宁夏道治所。将军、副都统、总兵驻。明,宁夏五卫。 初因明制。顺治十五年,并前卫入左卫、中卫入右卫。雍正三年,省卫、所,置府及宁夏、宁朔、平罗、中卫四县,以灵州直隶州来属。五年,置新渠县。七年,置宝丰县。乾隆三年,省新渠、宝丰入平罗。同治十一年,置宁灵。西南距省治九百四十里。广五百三十里,袤六百六十里。北极高三十八度三十二分。京师偏西十度二十分。领一,州一,县四。宁夏 冲,繁,疲,难。倚。治府东偏。本前、左二卫地。雍正四年置县。黄河,西南自灵州入,东北至昌润渠口入平罗。河入中国,宁夏独食其利,支渠酾分,灌溉府境。惠农渠,雍正四年濬,汉延渠,雍正九年重修,皆南自宁朔入。唐渠,雍正九年重修,西自宁朔入。皆东北入平罗。东:高台寺湖。北:月湖。东北:金波湖、三塔湖。驿三:宁夏、王鋐、横城口。 宁朔 冲,难。倚。治府西偏。本中、右二卫地。雍正三年置县。西北:贺兰山,山脉绵褫,北抵大漠,南讫中卫,山外蒙古阿拉善、额济纳地。黄河,南自宁灵、中卫入,东北至叶升渡入宁夏。惠农渠于县南上马家滩承黄河支流,东北入宁夏。汉延渠于县南下马家滩承黄河支流,东北纳数小渠,入宁夏。大清渠,康熙四十九年濬,于汉渠南承河流,北过双塔湖合唐渠。唐渠于县南青铜峡首受河流,东北纳支渠十馀,入平罗。南:长湖。西:观音湖。吉兰泰盐池在贺兰山麓。边墙,沿山自北而南,逾分守岭入中卫。定远城在打台沟,雍正间,阿拉善迁博罗克科克于此,筑城设守。阿拉善王旋还旧游牧,仍以定远城赐之。 平罗 疲,难。府北少东百二十里。故平罗所。雍正三年置县。乾隆三年省新渠、宝丰二县,以其地来属。黄河,西南自宁夏入,分为二派,东北流百馀里复合流,北入鄂尔多斯。唐渠、惠农渠西南自宁朔入,东北至石嘴子,复入于河。昌润渠,雍正六年濬,即故六羊河故渎,疏流建闸;起县东南,北流迳宝丰故县东,复入于河。边墙,县北,西起贺兰山麓,东讫河干。县丞驻宝丰故城。 灵州 要,繁,疲,难。府东南九十里。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雍正三年来属,并省后卫,以其地入州境。黄河,西南自宁灵来,东岸旁州西境。山水河出州南山中,西北流,入平远,复北入州境。苜蓿渠首受黄河,自西来会,支渠右出曰秦渠。山水河又北流,迤西北入黄河。支流北出曰涝河;北至三道桥又分二渎,一西北入黄河,一北流会秦渠入河。黄河又东北至横城口入宁夏。东南有蒲草湖、东湖。南、北、中三盐池,花马池,红柳池,俱州东南。边墙,起横城堡,东入陕西延安。镇一:耀德。驿三:灵州、红山、沙泉。州同驻花马池。盐捕通判驻惠安堡。 中卫 冲,繁,疲。府西南三百六十里。故中卫地。雍正三年置县。黄河,西自靖远入,迳城西南,支渠左酾为美利渠、太平渠,右酾为羚羊角渠,过城东南,右酾为羚羊店渠,又东,左酾为永兴渠、胜水渠,右酾为羚羊峡渠。清水河,东南自平远来,北流注之。黄河又东,迤北,右酾为七星渠,左酾为顺水渠、丰乐渠。诸渠皆东北复入于河。黄河又东北入宁灵。边墙,旁黄河南岸,逾河东入宁灵。驿三:中卫、渠口、长流水。巡司驻渠宁。县北阿拉善旗界有汉、蒙分界碑。 宁灵 要。府南二百里。故金积堡,属灵州。同治十一年,总督左宗棠督师克复,奏设,改宁夏水利同知为抚民同知驻焉。南:金积山。东南:大蠡。东北:紫金。西南:青铜峡。黄河,南自中卫入,行峡中;东北入宁朔、灵州。清水河,西南自海城入,左合边墙沟、红沟,入中卫注河。汉渠自城西首受黄河,下流汇山水河。   西宁府: 最要,冲,繁,疲,难。西宁道治所。办事大臣、总兵驻。明,西宁卫。 初因明制。雍正二年,省卫,置府及西宁、碾伯二县。乾隆九年,置巴燕戎格。二十六年,置大通县。五十七年,置贵德、丹噶尔二,割兰州之循化来属。东南距省治六百二十里。广三百五十里,袤六百五里。北极高三十六度三十九分。京师偏西十四度十三分。领四,县三。西宁 冲,繁,疲,难。倚。东:峡口山,叹隍 [A112] 地;红崖子山。西:土楼山、金山。南:拔延山。西南:南禅山、积石山、拉脊山。西北:北禅山。黄河,西自贵德迳城南,东入巴燕戎格。湟水西自丹噶尔入,迳城北,北川河西北自大通来注之,又东南入碾伯。大通河迳县东北入平番。县西:伯颜川渠。县南:那孩川渠。驿二:西宁、平戎。土司四:陈氏、吉氏、祁氏、李氏。番庄二:上朵壤尔、乜亥加。番族三:上郭{必山}、松巴、巴哇。 碾伯 冲,繁。府东百三十里。故守御千户所,属西宁卫。雍正二年置县。南:雪山。西:四望山。东北:阿剌古山。湟水,西自西宁入,东南流,迳城南,曰碾伯河。纳县境诸川,东南至莲花台;大通河北自平番来会。河北、河南两渠,引湟溉田,酾支渠三十。驿三:嘉顺、老鸦、巴州。土司三:九家港、胜番沟、老鸦堡。他番族十馀,分居县境。 大通 难。府西北百三十里。故番地。雍正二年,以番族效顺,置大通卫。乾隆二十六年省卫置县。西北:大雪山。北:大寒。东:五峰。南:元朔山。大通河古浩亹水,西自青海入,东南入平番。北川河西自青海入,有二源,北曰布库克河,南曰沙库克河,合流至城北为北川河,又东南入西宁。东峡川、峡门堡二渠。长宁驿。土司六:起塔镇、迭沟、大通川、王家堡、硃家堡、美都沟。西北与青海分界,有界碑。 贵德 要。府南。故归德千户所,属河州卫。雍正四年,省卫所隶河州。乾隆三年改隶西宁。二十六年设县丞。五十七年升,设抚番同知。东:郭图。南:莫曲山、图尔根山。东南:圆柱。南:南山。黄河,南自青海改西北流,折而东北,恰克图河东来注之。又东北,环西境,至陇羊峡西折而东南,合龙池河及乌兰石尔廓尔河,并诸小水,入循化、巴燕戎格。番族分生、熟、野番三种。熟番五十四族,畊赋视齐民。生番十九族,畜牧资生。野番八族,其汪食代克一族,乾隆末北徙丹噶尔,馀七族咸居东境,插帐黄河南岸。 循化 要。府东南。旧属兰州,为河州同知驻所。乾隆末,移隶西宁。西南:多噶尔群山,不一名。黄河,西自贵德入,北岸为巴燕戎格地。保安大河南自丹噶尔北流注之,又东纳境诸水,至积石关入河州。大夏河,古漓水,出南边外山中,北流,迳拉布楞寺,屈曲东南入河州。青海和硕特游牧地错入南境。番族:上隆布西番十六寨,南番二十一寨,阿巴那西番八寨,多奈错勿日二寨,素呼思记二寨,边都沟西番十寨,东乡西番五寨。回民撒拉族所居,曰上八工、下八工。 丹噶尔 府西南。抚番同知驻。东:翠山。南:日月。北:北极山。湟水出青海噶尔藏岭,东流,至札藏寺入境,迳城南,东入西宁。清水河出贵德南速古山,东北流。隆武河出循化西南番地,北流,汇为保安大河,北入循化。韩土司辖地在东南。东科尔寺在西南。西宁、青海孔道。沙喇库图尔番族聚居处。 巴燕戎格 府东南,通判驻。明,西宁、碾伯、洮州地。乾隆三年,以巩昌裁缺通判徙改。北:雪山。西:小积石。东南:拉札山。黄河,西自贵德入,南岸为循化境,巴燕戎格河出小积石山东麓,纳境诸小水,南入黄河。   凉州府: 冲,繁,疲,难。甘凉道治所。副都统、总兵驻。明,凉州卫。 顺治初,因明制。雍正二年升府,置、县。东南距省治五百六十里。广九百三十里,袤五百二十里。北极高三十七度五十九分。京师偏西十三度四十八分。领一,县五。武威 冲,繁,疲,难。倚。故凉州卫地。雍正二年置县。南:祁连山,一名大雪山,绵亘千里,西北抵甘州境。沙沟水出山麓,屈曲北注,会黄羊渠为白塔河,又西北迤,迳城北,会杂木河、大七河、金塔寺渠、海藏大河、炭山河、北沙河诸川,为郭河,北入镇番。东北:边墙,起镇番境蔡旗堡,南至土门关入古浪。驿三:武威、怀安、大河。 镇番 繁,疲,府东北二百里。故镇番卫。雍正二年置县。南:亦不剌山,环东北三面。郭河,南自武威入,西北出边墙,酾支渠四,又西北出塞,潴为大泽,蒙古谓之哈剌海谟,古休屠泽也。青盐池、鸳鸯白盐池、小白盐池皆在西北边墙外。边墙,西接永昌,东至县城北,折而南,逾郭河入武威。 永昌 冲,繁,疲。府西北百六十里。故永昌卫。雍正二年置县。北:金山。西:燕支。东北:马氾。东南:炭山。水磨川出县西南祁连山北麓,四源并导,汇为一川,北流折东,又东北出边墙,潴为昌宁湖;今涸。炭山河出县南,北流至永丰堡南,折而东南入武威。边墙,西起水泉堡,东讫镇番境红崖堡。驿二:永昌、水泉。 古浪 冲,疲。府东南百三十里。故古浪所。雍正二年置县。西:白岭。东南:黑松林。古浪河出县南乌鞘岭北麓,纳县境诸水;东北出边墙,潴为泽,曰白海。边墙,自武威南境逾古浪河,迤东南入平番。驿二:古浪、黑松。巡司驻大靖。 平番 冲,繁,疲,难。府东南三百三十里。故庄浪所。雍正二年置县。东:松山。北:炭山。西:卓子山。西北:分水岭。北为萱麻河,入古浪。庄浪河出岭南麓,纳金羌、石门、清水诸小河,至城南,又南至头道河入皋兰。大通河,西北自大通入,迳城西入碾伯注湟水。大盐沟,东南。边墙,起县西北,东南入皋兰。驿五:庄浪、大通、通远、镇羌、平城。土司二:古城、连城。县丞驻西大通。 庄浪 简。府东南。同知、理事通判同驻。庄浪河,北自平番入,南至皋兰境入于河。大通河,西北自平番入,东南至皋兰、河州境入于河。土司一:大营湾。   甘州府: 冲,繁,疲。隶甘凉道。提督驻。明,陕西行都司治。 顺治初,因明制。雍正二年,罢行都司,置府及张掖、山丹、高台三县。七年,割高台隶肃州。乾隆间,增置抚彝。东南距省治千五百里。广三百二十里,袤二百里。北极高三十九度。京师偏西十五度三十一分。领一,县二。张掖 要,冲,繁,疲。倚。故甘州左、右卫。雍正二年置县。北:合黎山。西南:祁连山,绵亘府境,与青海分界。山丹河,东自山丹入,洪水河出县东南金山北麓,北流注之。又西北迳城北,张掖河古羌谷水,出祁连山中,汇县境诸渠,北流来会。山丹河自此蒙黑河之称。又西北,入抚彝。张掖河东岸黑番牧地,西岸黄番牧地。边墙,傍山丹河北岸,东入山丹。驿二:甘泉、仁寿。县丞驻东乐。 山丹 冲,繁,疲。府东百二十里。故山丹卫。雍正二年置县。山丹河即禹贡弱水,出县南祁连山麓,四源并导,汇于城南,东入张掖。红盐池在县北,白盐池滨居延泽。大草滩,东南与凉州、西宁、青海分界。边墙,起合黎山南,迳县城北,东入永昌。驿四:山丹、东乐、新河、峡口。 抚彝 府西北百五十里。旧隶甘州后卫。雍正二年卫省,属高台。乾隆十八年来属,置设通判。南:祁连。响山河出东南,黑河自张掖入合之,西北迳北,左合三清渠,右出支渠,北自鲁墩湾入高台。边墙,傍黑河北岸东入张掖。驿一:同名。   泾州直隶州: 要,冲,疲。难。隶平庆泾固化道。明隶平凉府,领灵台。 顺治初,因明制。乾隆四十二年,升直隶州。割崇信、镇原来属。西距省治九百五十九里。广百一十里,袤三百五里。北极高三十五度二十三分。京师偏西九度七分。领县三。 北:兼山。西:回山。西南:弇耳山、青溪岭。泾水西自平凉入,迳城北,汭水西南自崇信来注之。又东至唐长武故城,洪河西北自镇原来注之。又东至宁州界,茹水西北自镇原来注之,南入陕西长武。盘口河,西自灵台入,旁州南境,东入长武。镇一:盘口。驿一:安定。 崇信 难。州西南百二十里。城据锦屏山北麓。西南:箭筈山。西北:峡口。汭水,西自华亭入,汇五龙、断万、五马三山及九峪水,屈东迳城北,东入平凉。盘口河即黑河,亦自华亭入,傍县南境,东北入灵台。新柳滩旁汭水,顺治中疏为渠。 镇原 疲。州西北二百里。东:东山。北:潜夫、孝山。茹水,西北自固原入,迳城南,纳交口河、蒲河暨县北境诸水,东南入宁州。洪河,西北自固原入,合平泉水,西南潘阳涧,入州。镇二:新城、柳泉。驿一:白水。 灵台 疲,难。州南二百里。北:台山。东:苍山。东北:书台。西南:离山。达溪水,西自陕西陇州入,左合镇川口河,至百里镇,右合妲己,左小建河,迳城南,东北入陕西长武。盘口河,西自崇信入,迳县东北,合槐树沟水,东入州。镇七:东朝那、良原、百里、邵寨、石塘、上良、西屯。   固原直隶州: 冲,繁,难。隶平庆泾固化道。陕西提督驻。明隶平凉府。 顺治初因之。同治十二年,升直隶州,置平远、海城二县属焉。西距省治八百九十里。广五百二十里,袤三百十里。北极高三十六度四分。京师偏西十度七分。领县二。 西北:石城山。北:须弥。西南:陇山,一曰六盘山,绵跨平凉化平川境。清水河出陇山开城岭北麓,古高平川,二源并导,汇为一川,迳城东,纳州境诸水,北入平远。泾水北源出开城岭南麓,为大小南川,会于瓦亭驿;东迳蒿店,曰横河,出弹筝峡,入平凉。茹水出开城岭东麓,洪河出州东南陶家海子,并东入镇原。驿三:永宁、三营、瓦亭。州判驻硝河城。 平远 冲,难。州北二百四十里。故平远所。同治十二年置县,又割海城之下马关西地及灵州同心城来属。西北:罗山。南:打狼。西北:麦朵。西南:白杨林。清水河,南自州境入;甜水河自东来注之,又纳县境诸水,西北入中卫。山水河,东自灵州入,迳县北境,复西入灵州。 海城 冲,疲,难。州西北二百十里。平凉府属海剌都地。乾隆十四年徙盐茶同知驻此。同治十二年省同知置县。西:天都山。西南:莲花。南:五桥山。北:大黑河、红井堡水、相洞川,并东入州,注清水河。清水河迳红古堡,合石峡水,又北合兴仁堡水,入宁灵。西北:乾盐池堡水,迳打拉池,县丞驻。   阶州直隶州: 疲。隶巩秦阶道。明隶巩昌府,领文县。 顺治初,因明制。雍正七年,升直隶州,割巩昌之成县来属。西北距省治千一百五十里。广二百九十里,袤五百五十里。北极高三十三度二十三分。京师偏西十一度二十三分。领县二。 北:凤凰山。白水江,西北自洮州入,南流,迤东迳西固城南,白龙江北自岷州来注之。又东南,迳城西,纳数小水,南入文县。西汉水,西北自礼县入,屈曲东南入成县。镇四:平洛、安化、角弓、石门。驿三:阶州、官城、杀贼桥。州同驻西固城。州判驻白马关。 文 简。州西南二百里。白水江,北自州境来,迳县东南,清江水一曰文县河,西北自四川松潘,上承察冈公河,东南流入境,纳县西诸水来会。白水江又东南纳县东诸水,入四川昭化。南:阴平隘。驿二:文县、临江。 成 疲。州东北二百里。西:泥功山、仇池山。东:木皮岭。西汉水,西北自州境入,迳县西南,黑峪河出县北山中,纳县境诸水,西南流注之。西汉水至此蒙犀牛江之称,东南入陕西略阳。镇三:泥阳、横川、抛沙。驿一:小川。   秦州直隶州: 要,冲,繁,难。巩秦阶道治所。明隶巩昌府,领秦安、清水、礼三县。 顺治初,因明制,雍正七年,升直隶州,降巩昌属之徽州为县,与所领两当县来属。西北距省治七百三十里。广三百九十里,袤四百五十里。北极高三十四度三十五分。京师偏西十度四十分。领县五。 西:刑马山。西北:邽山。东南:麦积。西南:嶓冢。渭水,西自伏羌入,右纳藉水,左纳牛头河,东迳城南,又东纳诸小水,过三岔城北,迤南入陕西陇州。西汉水出嶓冢山南麓,西入礼县。骆驼川水出嶓冢山东麓,流合数小水,南入徽县。镇四:关子、高桥、社树坪、董城。州判驻三岔镇。 秦安 疲,难。州北八十里。东:九龙山。北:显亲峡。南:新阳崖。东北:青龙。罗玉河古陇水,北自静宁州入,上承苦水河,南迳县西,至新阳崖入州境注渭。略阳川水东自清水入,西合石版泉,入静宁注苦水河。镇六:金城、川口、郭嘉、太平、陇城、大寨。 清水 冲,疲。州东北百二十里。东:陇山,大震关在其下。牛头河一曰东亭河;古桥水,出陇山西麓,众源并导,汇为一川,迳城北,东流,迤南入州境。略阳川水亦出陇山西麓,西流,纳县境诸水,迳龙山镇入秦安。镇八:白沙、岩年、清水、百家、玉屏、松树、龙山、恭门。驿一:长宁。 礼 疲。州西南二百里。东:祁山。东南:仇池山。西南:岷瓘山。西汉水,东自州境入,纳县境诸水,迳城东折南,又西入阶州。镇二:石头、崖城。 徽 难。州南二百八十里。北:鸾亭。东:赤玉。南:铁山、青泥岭。西:栗亭山、木皮岭。东南:杀金坪,仙人关在其上。故道河,东自两当入,骆驼川入北自州境来入之,西迳县南,纳小水二,西南入陕西略阳,嘉陵江上游也。栗水出栗亭山,南流为泥阳河,南入略阳。镇三:永宁、粟亭、火钻。 两当 简。州南百七十里。东:鸑鷟。南:天门。东北:申家,古南大夫山。故道河,东自陕西凤县入,河即两当水,迳县南,纳小水二,西南迳秦冈山为琵琶湖,入徽。镇二:广乡、两当。有驿。   肃州直隶州: 冲,繁,疲。安肃道治所。总兵驻。明,肃州卫。 顺治初,因明制。雍正二年,省卫并入甘州府。七年,置直隶州,割甘州之高台县来属。东南距省治千四百六十里。广百九十里,袤百五十里。北极高三十九度十六分。京师偏西十七度十二分。领县一。 东南:观音山。南:祁连山。东跨高台,与青海分界。西:嘉峪山。其西麓设关,俄罗斯通商孔道,税务司驻焉。洮赖河出州西南祁连山北麓,古呼蚕水,北流东迤,支渠旁出,左播为四,右播为三。又东为北大河,至临水堡,临水河出祁连山最高处,东北流注之,折而北,迳金塔寺,西出边墙为北大河,至古城,右会红水,左合清水河,曰白河,东北入高台。丰乐川出州东南祁连山天涝池,北流酾十数渠。南:金厂。边墙,自嘉峪关迤西北逾洮赖河,折而东南,入高台。驿二:酒泉、临水。州同驻金塔寺。巡司驻嘉峪关。 高台 冲,繁,疲。州东南二百七十里。故守御千户所。雍正三年置县。西:崆峒。南:榆木。东北:合黎山。黑河,东自抚彝入,西北流,迳城北,左出支渠五。又西北迳深沟驿,复酾为数小渠,又北至镇夷营。出边墙,右酾为双树子屯渠,左酾为毛目渠,白河西南自州来会,北入额济纳旗界,汇于居延海。县西北盐池。边墙,西自州境来,逾黑河,东南入抚彝。驿四:双井、深沟、黑泉、盐池。县丞驻毛目屯。   安西直隶州: 冲,繁,疲,难。隶安肃道。明,赤斤、沙州二卫。后以番扰内徙,空其地。 康熙五十七年,番族内附,置靖逆、赤斤二卫,设靖逆同知领之,寻增设通判,治柳沟。雍正元年,复置沙州所,筑布隆吉城,设安西同知治焉。三年,省靖逆同知,徙通判治其地,仍领二卫,旋升沙州所为卫。六年,徙安西治大湾。乾隆二十四年升府,置渊泉县附郭,省靖逆通判,并赤斤卫置玉门县。二十五年,以沙州卫为敦煌县,省渊泉入府治。二十八年,降直隶州,隶安肃道。东距省治二千一百二十里。广六百二十里,袤六百里。北极高三十九度四十分。京师偏西十八度五十二分。领县二。 雪山自葱岭支分,迤逦东趋,绵跨州境,山外皆大戈壁,与青海分界。其北连山无极,与哈密及札萨克图汗分界。疏勒河,古南极端水,一曰布隆吉河,其西源昌马河出,东入玉门,与东源合,复入,右合支渠。巩昌河西北迳桥湾营南,左纳小水七,迤北西流,迳城南,支渠左出为南工渠、北工渠,经流西入敦煌。边墙,西起布隆吉城东疏勒河北岸,东讫桥湾营入玉门。驿七:柳沟、小宛、瓜州口、白打子、红柳圈、大泉、马连井。 敦煌 繁,难。州西南二百七十里。东南:三危山、鸣沙山。西南:龙勒山。西:白龙堆流沙碛。疏勒河,东自州境入,西至城北双河岔,党河自南来注之。党河,古氐置水,蒙古谓之西拉噶金,出县南山中,两源并导,汇为一川,北流迳城西,酾分十数渠,又北入疏勒河。疏勒河又西潴为哈剌泊。东南:盐池。玉门关、阳关,皆县西南。 玉门 冲,繁。州东二百九十五里。金山环东、西、北三面,绵亘二百馀里。西北:赤金峡。疏勒河出县南山中,北流,纳昌马河、巩昌河,又北迳城西,迤东入州境。阿拉克湖即延兴海。又东白杨河。有石油泉,古石脂水。边墙,西自州境来,东入肃州。驿二:赤金湖、赤金峡。   化平川直隶: 繁,疲,难。隶平庆泾固化道。 平凉、华亭、固原、隆德四州县地。同治十一年,陇东戡定,置设通判。西北距省治七百四十九里。广袤各百馀里。北极高三十五度有奇。京师偏西南十度有奇。 东:观山。西南:大关山。泾水南源出山麓老龙潭,东迳白崖山,合白岩河,又东迳飞龙挞银,左纳圣女川、龙江峡水,东入平凉。 志四十  地理十二   △浙江   浙江:禹贡扬州之域。明设布政使司。清初为浙江省,置巡抚,福建置总督。 兼辖之。驻福州。 顺治十五年,置浙江总督。 驻温州。康熙元年移驻杭州。八年裁,寻复。二十五年复裁,兼辖如故。 雍正五年,改巡抚为总督。十二年,仍为巡抚。乾隆元年,复置浙江总督。三年,改闽浙总督,自是为定制。顺治五年,遣固山额真金砺来杭驻防,掌平南将军印。康熙初年改将军,总督驻福州,将军、巡抚驻杭州。三十六年,舟山置定海县,以旧县改置镇海。雍正六年,增置温台玉环。道光二十一年,升定海为直隶。乾隆三十八年,升海宁县为州,降安吉州为县。领府十一,直隶一,州一,一,县七十五。东至海中普陀山; 四百九十里。 西至安徽歙县界; 三百七十里。 南至福建寿宁界; 七百八十四里。 北至江苏吴县界。 二百里。 广八百八十里,袤一千二百八十里。北极高二十七度三十五分至三十度五十八分。京师偏东一度五十五分至五度四十分。宣统三年,编户三百八十八万八千三百一十一,口一千六百一十四万九千四百五。 其名山:会稽、天目、四明、天台、括苍、金华。其大川:浙江、浦阳江、苕溪。天目自馀杭飞翥而入,为黄山三天都之一。   杭州府: 冲,繁,难。杭嘉湖道治所。初治嘉兴府,今改驻。巡抚,布政、交涉、提学、提法、盐运各司,粮储、巡警、劝业各道,及将军、副都统,织造,同驻。明为浙江布政使司,领县九。 顺治初,因明制。乾隆三十八年,升海宁县为州。东北距京师四千二百里。广百九十五里,袤百三十里。北极高三十度十七分。京师偏东三度三十九分。领州一,县八。钱塘 冲,繁,难。倚。西:灵隐山,古武林山,西湖源此。北为南北二高峰。西南:天竺山,其东丁家山。濒湖周三十里。唐刺史白居易、宋守苏轼导。厥后水浅葑横,纵成苏堤,横成白是。迤西为孤屿,有行宫,与城内吴山为二。其北圣塘涧水,石函三闸,以时防泄。其东涌金闸,导之入城,曰城河。浙江,古淛河,东南自富阳入。城河出武林门,会西谿入下塘河,一名宦塘河,迳江涨桥。有盐场司,兼管吴山驿。出北新关,有桥曰拱宸。光绪二十一年与日本约,定为通商埠。抵奉口陡门。左会苕溪。有西谿、瓶窑二镇。宣统元年移府同知驻瓶窑。有武林驿。城南盐场司。浙江驿。 仁和 冲,繁,难。倚。南:凤凰山。西北:皋亭山。浙江,西南自萧山、钱塘入,东北流入海。捍海石塘,自钱塘乌龙庙一堡至戚井村十二堡,西防同知治。又东至翁家埠十七堡,中防同知治。城河出候潮门入上塘河,旧名运河,一曰夹官河,北流,右出枝津为备塘河,入海宁。下塘河西自钱塘入,西北流者宦塘河,与苕溪会。其北流者为新开运河,迳塘栖,歧为二,一入德清,一入海宁。苕溪自钱塘缘西北界入德清、武康为界水。有盐场司。汤镇、塘栖镇巡司二。又德胜、临平二镇。 海宁州 疲,繁,难。府东北百七十里。东:黄湾山,临黄湾浦入石墩山,迤东凤凰山,并建砲台。浙江,西南自仁和入,出鳖子亹为大海。自海盐至此,潮流倒灌,与江水相薄,此为浙西第一门户,南北二大亹扼其中。潮昔趋南,后改徙北,一线危堤,屡受冲激。自仁和十七堡至南门外三十三堡,东防同知治。又自一堡至十八堡界海盐,累朝修筑。下塘河西北自石门、德清界入,迳永安桥,歧为二。北支为运河,入石门,为长安塘。东支复歧为二,一周王庙塘河,一许公塘河,入海盐。左出枝津为硖石河,入海盐、桐乡为界水。上塘河自仁和入,流为二十五里塘河,合备塘河,会袁花塘河,入海盐,为招宝塘。有袁花、郭店、硖石、石墩、长安、马牧港六镇。长安,州判驻。戴家桥有行宫,有汛。有巡司。许村、西路盐场二。 富阳 冲,繁。府西南九十里。东:五泄水。下二泄属诸暨。泄或作“泄”,泄溪源此。西:贝山。北:桐岭。富春江,浙江上流,西南自桐庐入,纳浦江。湖洑水即壶源江,右合剡浦,左纳苋浦,自天目山伏流,入县西北始出山。错出复入,流为白洋溪,迳城南,合安吴川,抵渔山埠,北入钱塘,南入萧山。城河即庆春河,起观山讫苋浦。陡门二。有渔山、灵桥、场口、汤家、洋波场五镇。会江驿。 馀杭 繁,难。府西北七十里。南:由拳山。西北:禹航山。北:独松岭,并百丈、幽岭为三关。南苕溪、中苕溪西自临安分入而合,会北苕溪,为瓶窑大河。又一支出武康界孔井山入焉。南苕性悍,逼临城东,厮二瀽以引之,自滚坝泄流为馀杭塘河。其南南湖,北流为黄母港,会苕溪,分上湖、下湖。镇三:双溪、石濑、闲林。 临安 简。府西北百里。西南:临安山,县以此名。西:枫树岭。天目山,即山海经浮玉之山,苕水出其阴,合董、平、鹄三溪。又东南,右合潘溪,左合马跑泉,侧城北而东,锦溪合南溪入焉。又东为南苕溪,西北为中苕溪。松溪出南黄岭,其西娄塘,当苕之冲,乾隆五年圮。有青山、亭川、板桥、化龙、横坂、三口、鹤山七镇。青山近城。公、姥二山夹锁苕源,最险要。 于潜 简。府西北百七十里。东:石柱山。西北:龙翔岭。西:天目,上有两池,若左右目。左属临安曰东溪,右曰西溪,出尖顶,合流,迳白鹤桥双溪口,合虞溪为浮溪。至寮车桥,左合藻溪,右合交溪。紫溪西南自昌化入合之。其上流柳溪。有千秋、白沙、桐岭、豪千、孔夫诸关。 新城 简。府西南百二十里。西:大雷山。西北:青牛岭。并天目支阜。南:百丈岭,界馀杭。葛溪出,合武源、里仁二水,出大源桥,右合菖溪,左纳槎溪,上承分水广陵溪为三溪口,迳练头庄为练头溪,合松溪为双港口,曰鼍江。北有塔山堰。有东安镇。 昌化 简。府西二百十里。西南:福泉山,其东芦岭。南:杨岭。西:昱岭。北:峤岭、黄花岭。并置关。又马头岭,上溪出,合高溪、仁里溪,东流为无他溪。合云溪,右纳颊口溪,迳晚山下为西晚溪,迳城南为双溪。又南为下阮溪、三溪。伽溪南峡川,上博溪东南纳分水青坑溪、览溪,西南承萧、浦二水,以达柳溪。其中柯相公潭,与于潜为界水。有手{穴手}、颊口、柯桥三镇。   嘉兴府: 冲,繁,疲,难。隶杭嘉湖道。副将驻。 乾隆十五年裁所,并海宁卫为嘉兴府。西南距省治百八十里。广百五十里,袤百里。北极高三十度五十二分。京师偏东四度三分。领县七。嘉兴 冲,繁,疲,难。倚。府境之水二派,曰武林、天目,而天目派由石门、秀水入运,则合武林为一。长水塘南自桐乡、海盐界入,合练浦塘。海盐塘东南自其县入,并汇于南湖,一名鸳鸯湖,东南接滮湖。六里泾承南湖水,歧为二,一魏塘,一汉塘。合王庙、空庙、众欢诸塘,左出枝津为伍子塘。有王店、新丰、锺埭、新礼四镇。王店、新丰有汛。西水驿有丞。有铁路。 秀水 冲,繁,难。明宣德四年析嘉兴置,同附郭。西南:运河自桐乡入,合石人泾,左出枝津为新塍南塘,侧城西南注南湖。新塍塘西北自江苏震泽入,纳新塍北塘,与南塘合,迳北丽桥。长水、海盐二塘东南自嘉兴注之,是为秀水,县以是名。东北流,右出枝津北流,潴为姚泾、杨舍、上马诸港,分趋南官、北官、连四、梅家、陆家诸荡,入江苏吴江。魏塘,东自嘉兴入,入嘉善。烂溪,西北自桐乡入,入震泽、吴江为界水。王江泾,通判驻。旧设同知及东西两塘协办同知,并裁。濮院镇、新塍、九里汇有汛。新城、陆门二镇。 嘉善 繁,疲,难。府东北三十里。南:瓶山。魏塘自秀水入,会东郭湖塘,贯西城壕,出东门流为枫泾塘,入江苏娄县。伍子塘南自嘉兴入,贯南城壕,出北门入祥符荡。其北沈家、白鱼、上白诸荡,西北乌盆潭、木斜湖、吴家漾,并入江苏青浦。西北:汾湖潀流汇处,播为南北许荡、南北夏墓荡,入吴江。斜塘镇,县丞驻。枫泾镇,主簿驻。天宁庄镇,有汛。魏塘、陶庄、干家窑三镇。 海盐 繁,难。府东南八十里。南:秦驻。东南:白塔。西北:独山。海,东北自平湖入,迳县城,又南至澉浦。道光二十四年设水师都司。其西长墙山,横截海湾,建砲台。捍海石塘,西南接海宁,东北亘平湖。秦驻坞水出秦驻山,歧为三,通曰秦溪,纵横数十里,贯以招宝、乌坵两塘。招宝塘西南自海宁入,乌坵塘出长生桥合之,是为嘉兴塘。又自兴城东海贯城壕出北门流为平湖塘。长水塘亦自海宁入,缘西北界,错出复入,入嘉兴、桐乡为界水。有鲍郎、海沙二盐场司。海口、枕荡二镇。有汛。 石门 冲,繁,难。府西南八十里。明为崇德。康熙元年改名。西北:含山。运河,西南自德清入,纳海宁下塘枝水。左枝为南界泾,入归安,右纳下塘河、长安塘,并自海宁南注之。左枝为南沙渚塘,入海宁、桐乡为界水,侧城南而北,右出二枝津为中北沙渚塘,又北襟塘,左石人、瓜塔、沙木诸泾,折东环湾如带,是为王湾。其塘右诸泾、半截运河注塘,左半由含山入归安。有玉溪镇。皁林驿。 平湖 繁,疲,难。府东南五十四里。东南:雅山,又苦竹山,水师战舰泊焉。迤东羊、许二山,峭立海中,为江、浙分疆处,浙西第三门户也。海,东南自江苏金山卫入,又西迳乍浦。雍正二年设水师营,七年,移杭州副都统来驻。道光三年移府海防同知并驻。东西两海口,北接广陈汛。自此入澉浦达杭州,为钱塘江口北岸,西人名乍浦湾。汉塘西自嘉兴入,分流注当湖。右得平湖塘,西南自海盐入合之。左得乍浦塘,出东南前黄山,合何陈塘注之。东北流,歧为二,分流复合,入泖湖,其口曰硃洞港。有汛一。广陈塘右出枝津为盐船河,出放港为秦河,入泖湖,正渠并入之。镇五:白门、广陈、户浦、新埭、青莲寺。有白沙湾巡司。芦沥、横浦二盐场。天后宫、观山麓、陈山嘴砲台。 桐乡 繁,难。府西南五十里。东:殳山。南:王家山。运河西南自石门入,枝津入震泽界为烂溪,正渠迳永新桥歧为三,南流注永新港,达石人泾,北流注五往泾入烂溪,东流入秀水。石人泾亦自石门入,合瓜塔泾及北沙渚塘,迳屠甸,复合沙木泾。南沙渚塘亦自石门入,合中沙渚塘,入海宁。长水塘自海宁、海盐缘东南界入海盐、嘉兴为界水。镇五:濮院、炉镇、皁林、陈庄,又青墩巡司。   湖州府: 繁,疲,难。隶杭嘉湖道。明,领州一,县五。副将、所千总驻。 乾隆三十八年,改安吉为县。东南距省治百八十里。广百八十二里,袤百三十八里。北极高三十度五十二分。京师偏东三度二十七分。领县七。乌程 繁,疲,难。倚。南:衡山、金盖山。西北:弁山。太湖,东北八十里,古震泽,周五百里,汇上游诸水。大小雷山扼其东,西亘长兴,北至小雷界吴江。浙源为东西二苕溪。东苕溪东南自归安入,合西塘河注碧浪湖。山塘溪亦自其县注之。合妙喜港,左得吕山塘,西北自长兴入合之。左出枝津为北塘河,分潴二十五漊港。西苕溪亦自长兴入,合四安溪。左出枝津小梅港及横港,分潴十一漊港。正渠与东苕合,是为江渚,汇合潴大钱港入太湖,三十六漊港并入之。其东,运河自归安入,合浔溪入震泽。烂溪自归安、桐乡缘界,左出枝津为白米塘河,纳归安中塘河并入之。太湖营守备驻,同知驻乌镇,通判驻南浔溪,并晟舍、大钱、马要、圆通桥、小梅、青山、伍浦有汛。南浔、大钱湖口二巡司。苕溪驿。 归安 繁,疲,难。倚。东南:长超山。西南:梅峰山。东北:太湖。东苕溪,东南自德清入,左出枝津为吴兴塘,纳石门含山塘注钱山漾。西塘河,南自武康入,洛舍漾逾埭溪注之,与东苕合。迳城南,吕山塘西自乌程注之,右出枝津为菜花泾,播为运河,历月河为霅溪,抵临湖水门。自钱山漾至此,与乌程为界水。双菱镇,守备驻。县丞驻射村港镇;主薄驻菱湖镇。并涵山、善连有汛。琏巿、埭溪二巡司。 长兴 冲,繁。府西北六十里。西:白石山。西北:碣石山。北:啄木岭,界江苏荆溪。东北:太湖。大雷、小雷西南自安吉入,其西四安溪,出硃湾岭,合罨画溪。西北箬溪二源合于长安渡,故曰合溪。罨画溪右出枝津为吕山塘,歧为二:一中横塘,入乌程;一南横塘,入北横塘。正渠迳横石桥,与北横塘会。其北顾渚溪,出悬臼岭,流为紫花涧,潴于包洋湖,分二十八漊港,南至蔡浦,接乌程小梅港,西至夹浦,为顾渚溪来源。横溪,出东北横玉山,分潴长大、上周、蒋家、金村四港。香山岭水潴双桥港,浮渚岭水潴斯圻港,并入太湖。镇六。夹浦,县丞驻。有四安、合溪二巡司。并新塘有汛。 德清 繁,疲,难。府南九十里。东:德清山,本乌山,县以此名。东北:澉山。西北:白岘山。苕溪南自仁和入,纳武康南塘河,迳南水门,曰龟溪。左出枝津入洛舍漾,为归安、武康界水。正渠贯城壕西北流,东苕溪分运河入之。东塘河,其枝津运河亦自仁和入,缘东南界错出复入。有钱巿镇巡司。 武康 疲,难。府南百二十里。东:封山。西北:草干。又铜岘山为馀英溪北源,南源出西上郎山,汇于牌头,迳新塘滩为前溪,会湘溪、后溪。其枝津侧城南而东,左得封溪故道,又东北合阜溪,左出枝津注洛舍漾。苕溪自钱塘入,缘东南界合官塘河,北流为馀不溪。镇二:牌头、上柏。 安吉 疲,难。府西南百三十里。明为州。乾隆三十八年降。东南:白杨山。北:金乌山,界长兴。东南:独松岭,界馀杭。东溪出大溪,即苕溪,西南自孝丰入,迳塔潭。东溪合梅园溪,复纳孝丰丰食、吴渚二溪入焉。侧城东合丁埠港水,北流,左合理溪,右合鲁家溪,迳梅溪。浑水渎亦自孝丰注之,又北合四公溪。小溪巿、梅溪镇、递铺镇有汛。乾隆十七年移州判驻南溪。 孝丰 简。府西南九十里。西南:天目山,界临安、于潜。又桃花山。南:广苕山,苕溪出,合深溪、横溪。其东大海岭,东滨溪出,下流为吴渚溪,又东巿岭,大溪出,下流为丰食溪。梅家山溪出北梅家山,下流为浑水渎。有天目山巡司。沿干镇。   宁波府: 冲,繁。宁绍台道治所。提督驻。 康熙二十六年,改定海曰镇海,移置定海于舟山。宣统三年,增置南田。西北距省治四百四十里。广二百二十四里,袤二百八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五十五分。京师偏东四度五十七分。领县六。鄞 冲,繁,难。倚。西南:四明山。东傍海为鄮山。西南:灌顶、梅园山、海浦、羊求山。海,东南自象山入,迳大嵩水口。顺治十七年裁所置游击。雍正七年设同知。东接瞻崎,南毗盐场,有司。又北通东钱湖,汇东境诸水,有南北二塘、梅墟石塘。奉化江南自其县入,鄞江出四明山,合而北流,为甬江。又与慈谿江合,河流纵贯。道光二十三年开租界,与英立约,为五口通商之一。迳白沙巿。左出一枝津,首白沙,讫张家堰,与镇海为界水。西南:南塘河出四明,歧为二:前港贯城壕,注日月二湖;后港即里弄港,会中塘、西塘及中南二河入江。其东前塘河,三源汇于横溪,出横石桥,会中塘、北塘河,迳和安桥,为三河总渠,注大石碶入江。有浙海关。四明水驿。铁路。横山岙、猛港等砲台。 慈谿 繁,疲,难。府西北五十里。西南:大宝、句馀。东南:石柱山。海,西北自馀姚入,北抵海盐。迤东有海王山,又东为松浦港口。港分杜湖水,出三眼桥,界镇海。慈谿江上流即姚江,自馀姚入,迳丈亭渡,歧为二:前江历车厩岭,抵大浃江口,会甬江;后江贯城壕,出东郭,曰管山江,南抵西渡会前江,西抵化纸闸会横溪。西南:蓝溪自龚村汇二十六隩水,出玉女山。西南诸水出四明,入蛟门,北资杜、白二湖。海壖设塘置闸,曰松浦、淹浦、古窑、津浦、洋浦。镇五:丈亭、洪塘、东埠、松浦有巡司、向头废司。鹤鸣盐场司。车厩驿。有瓜蒂山、东山砲台。 奉化 疲,难。府西南八十里。东南:奉化山,县以此名。又鮚埼山。光绪十年法兵舰来犯砲台,毙其将孤拔,遂遁。海,东北自鄞入,迳湖头渡关,又西迳塔山城、应家棚,东接杨村汛,又西为河泊所。其口有悬山。又天门山,下即汉志天门水,南为江彭山,界象山、宁海。县溪出西南大公隩,七十二曲,硃、白二溪逾赵河注之。抵璡琳碶,歧流为长它江,抵三江口。金溪出东金瓘山,迳白杜河来会。其西剡溪,出六诏岭,合左溪,纳西晦溪,是为奉化江。又东合长它江,迤东北会甬江。塔山城巡司。应家棚守备。有鮚埼镇。连山驿。祥岭、董公、桐照等砲台。 镇海 冲,繁。府东北六十里。海,西北自慈谿入,东至澥浦,水师参将驻,为郡北要害。又东迳招宝山抵钳口门。道光二十一年英兵舰由此登岸。其东蛟门,西虎蹲,并称天险。又东穿山所,临黄歧洋。又东崎头角,临崎洋。头长、跳嘴山扼其口,并为郡东要害。转南至霩 [B232] 所,南接昆亭汛。迤南扑蛇山,临双屿港。又南至荒屿,界鄞。外洋各岛,其著者,东北七姊妹山,东西霍山,迤东捣杵山。东距金塘水道为大隩子港。转南有天隍山,东西二屿,界象山。涌江西南自鄞入,入海口为大浃江口,即古甬句,东自张家堰至此,与鄞为界水。西北诸水潴为凤浦、沈窖、灵绪、白沙四湖,播为巨河。夹江河西自鄞分甬江水,逾白沙,历鹭林,入前大河。中大河上流后江自慈谿入,北流为西河。大闸河上流松浦亦自其县入,歧为三:一抵澥浦入海,一流为西大河入浃江河,一迳箭港为后大河。其中港贯前、后两河,并入城河,出头二闸入海。其东南上河注迳大碶巿,中河迳穿山碶,会芦江河海。有庄巿、柴埠二镇。定海关有管界、长山、穿山三巡司。龙头、穿山、清泉三场。有北城角、威远、定远、宏远、平远、绥远、靖远、镇远各砲台。 象山 简。府东南二百七十里。海,西自奉化入,迳西周渡,虎山扼其口,南接泗州头汛。迳东西塔嘴入,为陈山渡,接海口汛。又东迳前仓所,西接珠溪汛,东对牛鼻山。其东北猎户角,为南岸尽处。迤南迳爵溪城,青门、羊背诸山扼之,并为郡南要害。其南天目山,东即韭山列岛。又南至昌国,顺治中裁卫,置水师营都司。又南至石浦,明为所,道光三年移府海防同知驻。南出为东门,与小铜礁对峙。中为铜瓦门,道光二十二年英兵舰来犯,由此门入。过此曰下湾门、金齿门,西为林门、珠门。又南至大田岛。光绪初,派开垦委员驻此。宣统三年改为抚民,移府通判、左营游击驻樊岙,守备、千总驻龙泉、鹤浦两塘。岛北为石浦港,西即三门湾。转西至台宁屿,界宁海。东大河出王家岙及旋井、飞凤诸山,注会源碶。南大河出凤跃山,自西水门接诸河,注朝宗碶。西大河出郭家诸涧,注灵长碶,并入海。上洋三碶蓄三河水,防泄下洋,下洋永丰诸碶防泄入海。有南田、竹山二巡司。前岙岭、高塘山等砲台。 南田 简。旧隶象山。宣统三年新置,治大佛头山麓。孤峙海中,东、南、西大洋,惟北距石浦较近,水程十有馀里。海中十洲,此为第一。明汤和惧赵宋遗族苞,拟废象山、弃滃洲,遂徙南田居民。后复有群入垦煎者。道光三年,巡抚帅承瀛奏谓“明与定海、玉环并封禁。嗣定、玉展辟而南田独否,以彼泥潮而此沙垆,匪船易留,故复徙之”。大小共一百八岙,南路四十九,北路五十九。   定海直隶: 简。隶宁绍台道。总兵及同知驻。古句章地。明为卫。 康熙二十七年改县。道光二十一年升直隶。西距省治七百六十里。广百四十里,袤八十三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五十九分。京师偏东五度五十八分。 舟山,古翁洲山,即定海山。康熙、道光间陷于英。咸丰间复陷英、法。澳外岛屿屹齿。西洋螺角,东竟留角,对峙若门。洋螺南为螺头山,西即大榭山,接象山港。口北各岛为南险汛。又六横山西对前仓嘴,牛鼻山扼其中。其东南为桃花山、登步山。桃花东北、登步东南为硃家岛,中有乌沙山,曰乌沙门。东岸狼湾,其东普陀山西北嘴对舟山东嘴,中为莲花洋,西即沈家门,商舶鳞萃。北达兰秀湾,西北距千览角,曰龟水道,青山屹立,中为灌门,航路最险。兰秀以北为官山,中为乩山门。官山以北为岱山,中为高定洋,利停泊。其西北大沙澳,北距长白山,中为长白水道。其西为岑港。西北接大小沙汛。又西即金塘水道。其东北为册子山,中为西堠门。岱山以西为两头洞山。又大渔山、屿心脑山与乍浦为犄角。以东为竹屿港。又东曰大小长涂、东西福山,并为北险汛。其东北大衢山,四围多澳。有岑港、道头二巡司。沥港、沈家门二镇。定远、振威、永清等砲台。   绍兴府: 冲,繁,难。隶宁绍台道。副将、卫守备驻。 西北距省治百四十里。广三百二十里,袤二百九十里。北极高三十度五分。京师偏东四度四分。领县八。山阴 冲,繁,难。倚。西北:兴龙山,南麓本卧龙山,康熙二十七年驻跸,改。南:龟山、阳台、兰渚山、秦望山。西北:涂山、梅山。东北:蕺山。海,自萧山入,迳三江口,为杭州湾南岸水口,对岸为海宁。南大亹、中小亹扼其中。潮昔趋南,暴岸冲击,其后海塘东接会稽,西亘萧山。浦阳江西南自诸暨入。运河西北自萧山入,合鉴湖枝津北注瓜渚湖。湖分青电湖水入西水门,复合入铜盘湖港,抵港口与西小江会。江分为二,自萧山古万安桥入,缘北界,西溪出鸡头山注之。迳钱清镇,错出复入,抵三江闸。湘湖自萧山贯运河来会,又东入海。鉴湖,古镜湖,周三百五十里,今衹存西溪及会稽,若耶溪为其别源,湘湖为其正源,仅十五里矣。三江城,通判驻,有盐场司,与钱清为二。有柯桥巡司,蓬莱驿。 会稽 冲,繁。倚。南:会稽山,有禹陵,县以此名。其宛委、秦望、天柱,并为支阜。海,东北自山阴入,迳沥海城,南接蛏浦。西曰西会渚,北与澉浦遥对,为险汛,有防海塘。曹娥江上流剡溪,东南自上虞入,纳嵊小舜江,错出复入,历曹娥坝,抵宣港入海。运河自曹娥坝分诸溪河水,迳通陵桥,会欑宫河,宋六陵在焉。出五云门西,有若耶溪出化山注之,入山阴运河。有三江、东江、曹娥盐场。曹娥巡司。东关驿。纂风镇。平水关、宣港、临山砲台。 萧山 冲,繁,难。府西北百十里。东南:大罗山。东北:龛、赭二山。浙江西北自富阳入,浦阳江西南自诸暨入,合于渔浦街。古时浦阳与浙江阂,后开碛堰始通。抵中小亹,出南大亹入海。海潮自鳖子亹入,为龛、赭所束,洪涛奔突,捍以危堤二十馀里。西小江,古潘水,出临浦巿山,历麻溪坝,贯运河,入山阴,下至三江口入海。运河自西兴渡引浙江水,迳望湖桥,湘湖汇西南诸山水贯之,又东南入山阴。临浦镇,县丞驻。有渔浦、河庄山二巡司,义桥镇汛。西兴水驿有丞。钱清课场。有西陵、渔临两关。北祇菴砲台。 诸暨 简。府西南百十里。东:紫薇、铁崖山。西:洞岩、鸡冠、五泄山。北:银冶、杭乌山。浦阳江南自浦江入,一名上西江,合酥溪,东北流,合上濑溪,与上东江会。江出东阳界东白山,曰孝义溪,合开化溪,流为洪浦江,合下濑溪注之,是为浣江。迳城东,歧为二,东曰下东江,合枫桥港诸溪,西曰下西江,合五泄诸溪,分而复合,亦曰大江,并入萧山。有枫桥镇。长清关。 馀姚 疲,繁,难。府东北百十里。南:大吴山。西:龙泉山,古绪山。北:历山。东北:四明、石匮山。海,北自上虞入,迳临山卫。康熙八年移庙山巡司驻。四十七年移沥海守备并驻。北临山港,东泗门港,为滨海要口。迳破山浦,有防海塘、利济塘。外砲台七所。其西南姚江,出太平山及菁山,古句章渠水,错出复入,纳上虞马渚横河,贯两城间,抵竹山潭,合兰塑港,逾姜家渡,纳慈谿官船浦,是为丈亭江。镇四:梁寿、眉山、庙山,其三山有巡司。石堰、鸣鹤二盐场。中村、北溪、梁衕、周巷、周家路有汛。姚江驿,康熙九年并入县。 上虞 繁,疲。府东百二十里。南:覆卮山。西南:象田山。西北:夏盖山,南临夏盖湖,汇白马、上妃二湖水,周百五里。北枕海,西北自会稽入,迳沥海所,有四卫、施湖二隘。其塘外为沙涂。上虞江即曹娥江,古柯水,亦曰东小江,上流剡溪,西南自嵊入,纳会稽小舜江,迳梁湖堰,其东为运河。外有通水河,迳百官渡,其东为马渚横河,抵备塘。自梁湖堰至此,与会稽为界水,有曹娥驿,康熙元年裁丞。其侧盐场二。梁湖镇巡司。 嵊 冲,繁。府东南百八十里。东:金庭山。西南:五龙、真如二山。分水冈,剡溪出,合大小白山水,东南流,右合珠溪,左合箩松溪,迳白杨村,纳富润、江田二溪,侧城东南,有潭遏溪、宝溪注之,是为剡溪。黄泽溪亦自其县入,合北庄溪注之。又西北,合丫溪、强口溪、嵊溪,入上虞为曹娥江,即古浦阳江也。东北西梅溪,出大屏山,入奉化。镇三:浦口、长乐、三界。有汛。 新昌 简。府东南二百十里。东:天姥山:东南:关岭。东北:苏木岭。东港溪自天台入,合泄上山溪、潜溪,下流为潭遏溪。西港溪上流夹溪,西南自东阳入,合三洲谭溪,下流为宝溪。北港溪出奉化界蔡岙山,历岩头岭,别源自宁海缘界合为黄泽溪。彩烟镇。黄渡有汛。   台州府: 疲,难。隶宁绍台道。海门镇总兵驻。原名黄岩镇,总兵驻黄岩。光绪二年移此。 西北距省治五百九十里。广三百七十里,袤二百七十里。北极高二十八度五十三分。京师偏东四度三十九分。领县六。临海 繁,疲,难。倚。西南:括苍山。东:了倭山。南:盖竹山,道书“十九洞天第二福地”也。东蔡岭、西石松山,并筑石城。海,东自宁海入,迳坡坝江,白岱山扼其口。纳上流花桥港,南迳泗淋汛,纳上流洞港,又南迳有殿角,南对白梳角,曰清塘门。桃渚港出东大罗山,合矩溪入之。其★C9顺治十八年废,康熙十一年复,守备驻。自白梳角迤南至白沙山,为台州湾口北岸,迤南至前所城,游击及巡司驻。南对海门,顺治十七年裁卫,总兵驻。其西家子镇,同知驻,是为椒江口。口外群岛联群,迤南为窦门山、麂青山。临海江二源,北为始丰溪,自天台入,合大石溪、归溪为百步溪,出三江村,西南永安溪,合黄沙溪、芳溪来会,是为灵江。迳双港口,合大田港,迳三江口,会永宁江,是为椒江。又东,合章安、东逻二浦入海。镇二:蛟湖,其花桥县丞驻。有杜渎盐场司。赤城驿。牛头颈、外沙、小圆山砲台。 黄岩 疲,繁,难。府东南六十里。东:永宁山。南:委羽山,道书“第二洞天”。西:黄岩山,县以此名。海,东自临海入,迳浪矶山,为台州湾口南岸,有丁进、洪辅两塘,长六十馀里,内为盐地,北接临海,南亘太平。西北:永宁江出西尘山,别源出黄岩山,合流为大横溪,迳大砩头为宁溪。迳乌岩为乌岩溪,合柔极、小坑二港为长潭。又东南合官岙水、茅畬溪,迳山头洲为断江。迳后垟,合西江,是为澄江。迳东浦,外东浦即东官河,侧城东北,合里东浦,为黄林港,下流为永宁江。南官河汇沙埠、九峰诸水,南支接太平金清港,北支贯城壕,左出枝津,分流复合,入西江。又北流为里东浦。乌岩镇,县丞驻。有长浦巡司。黄岩盐场司。丹霞驿。乌岩三港口、沙埠、宁溪、洋屿、白湖塘有汛。 天台 简。府西北九十里。北:天台山,周八百里,支阜赤城,有玉京洞,道书“第六洞天”。始丰溪西南自东阳入,合寒、明二岩,鹧鸪诸山水,侧城西,左得青溪,合桃源瀑布、关岭溪壑注之,东抵凤凰山下,合宝华及螺欢、倒灵诸溪,折南又合大小淡溪。西北:福溪出天台山西麓,混水溪出南麓,其东泳溪出苍山东北麓。又界溪出龙鸣山。有清溪镇。桑洲驿。 仙居 疲,难。府西九十里。西南:韦羌山、景星岩。北:罗城岩。西北:苍岭,一名风门。西南:大溪,南源出永嘉界坑山,曰永安溪,左出枝津抵安仁岭下,曰安仁溪,入缙云。西源自缙云入,曰金坑水,合仙人溪,迳四都,与南源会。迳洋山潭,合里溪。又东北,右得马岭溪、大陈山水,左得珠母、韦羌、南溪诸水。又东北,纳萍溪。上流櫸溪,西北自永康入合之,迳城东,合白水溪、彭溪,抵塔山西,合硃溪,入临海。有皤滩镇汛。 宁海 简。府东北百有八里。水师参将驻。西北:龙须山。北:天门山。海,东北自奉化入,迳浮溪口,纳上流铁江,转东迳黄墩港,纳上流白渚溪,错出为象山港南岸。又自石浦入,迳台宁屿,又西迳茶院港,分出东北许家、双坑二山,合流为柞浦溪,迳龙口塘。又西迳白峤港,上流白溪,西南自天台入,别源出西桃花山,合迳亭头渡来会,西南迳清溪口,上承天台泳溪,迳旂门渡。又南为亭旁、海游二溪口,一承天台界溪,一出西南分水岭,合迳连蛇渡。又西南迳健跳所,守备驻,临健跳江。上流横渡溪,合小白溪来会。外有健阳塘,东北对石浦城,是为宁海湾口门。群岛错峙,其著者为田湾岛,岛东为青门山,临牛头洋,北为五屿门,外硃门洋,内蛇蟠洋,并险汛。镇四:海岙、越溪、亭旁,其海游,县丞驻。有长亭盐场司。硃岙驿。 太平 简。府东南百四十里。水师参将驻。南:石盘山。西南:灵山。西:温岭。海,东南自台州湾入,迳金星门,又南道士冠山、盘马山。其东白岩山,中为捣臼门。又东沙镬山,东南积穀山,东北即台州群岛。其著者上下大陈山,转南迳松门城,置守备,临松门港,松门山扼其口,中有窄水道。其东牛山岛,又东苏丹岛,东南三蒜岛。转西迳隘顽寨,群峰刺天,慢游岭尤嶮仄。中有大海湾,错出温州府境,迳天澳、木杓诸山,转西北迳楚门城。西北:白浆渚溪,正源大溪与别源小溪合流为双溪,北流折东为新建河,合桃溪、温岭溪,迳大溪口。西南西溪出梅岭来会,是为金清港,北通黄岩官河。又东迳新河城为迂江,县丞驻,又东入海。闾溪一名练溪,并入之。有蒲岐、温岭二镇。松门巡司。凤尾、盘马、沙角、寺前镇、石塘、金清、箬里有汛。   金华府: 冲,繁,难。隶金衢严道。副将驻。明初为宁越府,后复改。 东北距省治四百五十里。广三百四十里,袤二百四十四里。北极高二十九度十分。京师偏东二度二十一分。领县八。金华 冲,繁。倚。北:金华山,县以此名,古曰常山。东南:至道山,康熙二年,耿逆遣兵踞此。东阳江自义乌入,曰东港,合航慈溪,东南流,纳孝顺溪、芗溪、赤松溪,迳城南,合城中七宝渠。南港自武义入,西北流,抵燕尾洲,与东港会,是为婺港,一名双溪。又西北,桐溪、白沙溪并自汤溪入,抵栅头,有盘溪承徐公湖、九龙山水,流为黄烟溪注之,此北渠也。古时南渠与衢港会,今淤狭。有孝顺镇。双溪驿。 兰谿 冲,繁,难。府西北五十里。东:铜山。西:砚山,界龙游、寿昌。婺港东南自金华入,合黄烟溪,迳城西南。衢港自龙游入,纳寿昌游埠溪,错出复入,左得永昌溪,迳兰阴山下,会杨子港,是为兰港。又北合虎溪、乾溪、香溪、抵施家滩,纳浦江大梅溪。有黄湓堤,康熙、雍正间屡修筑。镇三:平渡、香溪,又女埠有废司。瀔水驿。 东阳 繁,难。府东北百里。东南:大盆山,界天台。东:玉山,一名封山。东北有东西白山,接太白山。东阳江二源:南源定安溪,即歌溪,出大盆墨岭,合金蒙坑、茅洋诸水,迳双溪口;北源上白溪,出东白山,会西白山水,南流,合白峰溪、渼沙溪来会,西流,右得筧竹溪、蟠溪,左得龙化溪、泗渡溪,又西合雅溪、郎坑溪。画溪出大盆西麓,始丰溪出南麓,其东上夹溪出尖山巿,下夹溪出天笠山。有白坦、永宁二镇。白峰、夹溪汛。 义乌 疲,难。府东北百十里。南:淡云、八保。北:黄山。东江,古乌伤溪,自东阳入,合廿三里诸溪,折西南会瑞云溪、麟溪。又西南,右合绣湖,左合鲇溪及善溪,迳江湾巿,会画溪,又南纳吴溪,入金华。其北航慈溪,出覆釜山,会仙洪岩水,缘西北界入。素溪出西南古寺坑。北酥溪出清潭山。又洪巡溪出西北绸岩。镇四:龙祈、酥溪、佛堂、廿三里溪。有汛。 永康 疲,难。府东南百十里。东:方岩。东南:灵岩。南:绝尘山。永康港二源:北源华溪,出密浦山,迳社山下为鹤鸣溪,合酥溪,出仁政桥;南源南溪,即建阳溪,自缙云入,右合卢溪,左合横坑溪,迳水峥岩,右合李溪,迳双溪口,两源相合,是为永康港。又西,合西门、烈桥、高坑诸溪,入武义。东北:双牌溪,出八盆岭,下流为灵溪,入缙云。又东櫸溪,出大岭,下流为萍溪,入仙居。櫸溪村,府都司及县丞驻。有孝义、里溪汛。华溪驿。 武义 疲,难。府东南七十五里。东:百义山,又乌牛山,界永康。西:铜釜山。武义港上承永康港,东自其县入,合清溪、郭衕溪,侧城东北,左得熟溪,西南自宣平入,合诸溪水汇焉。西北流,右合东溪、硃吴溪,左合桃溪,入金华。其南日溪自丽水入,合泄溪,入宣平。西:梅溪自宣平入,入金华。东北:素溪,出大捞箕山,自金华错入,仍入之。 浦江 简。府东北百十里。东:半壁山、五路岭。西北:深褭山,涌泉为深褭溪,浦阳江源此。别源出西并硎岭,东流为吴溪来会。又合诸溪水,侧城南,有东、西二溪夹流注之,是为南江。合澄、左二溪,又东北,右得大溪,即演溪,东南自义乌入,合流迳康侯山下,为潮溪。又东,右合深溪、白麟诸溪入诸暨。南:梅溪,出雷公、城窦诸山,西流入兰溪。西北:湖源溪出石楂岭,迳五泄山,错出复入浦江,下流为湖洑水。潢溪、胡公、斤竹有汛。 汤溪 简。府西南五十里。西北:汤塘山,县以此名。南:银岭。东南:辅仓山,白沙溪出。瀔江即衢港,西自龙游入。古无“瀔”字,当即汉志穀水。东北流,合莘版溪。又东北,左得双溪,上流永安溪枝津,北自兰谿入合之。右得潦溪,上流游埠溪,亦自其县入合之。是为三港口。又东北合罗埠溪,入遂昌。白沙溪,南自遂昌入,合诸溪水。堰三十六,而金华得其十。   衢州府: 冲,繁,难。金衢严道治所,总兵驻。明洪武初改龙游府,明年复改,属浙江布政使司。 顺治八年,浙闽总督移此。康熙二十三年裁。东北距省治五百四十里。广二百二十五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二分。京师偏东二度三十五分。领县五。西安 冲,繁。倚。南:爵豆山。北:铜钱岭。西北:铜山。衢港二源:南源文溪,即江山港,自其县入;北源信安溪,即常山港,亦自其县入,会于双港口,亦曰西溪。侧城西北,合柘溪、青冈溪,东抵鸡鸣山下。右得东溪,南自遂昌入,出石室堰来会,古曰定阳溪。又东北,合银坑、罗张、胜塘诸溪,迳屏风滩,合芝溪。又东迳马叶埠,入龙游。樟树镇,县丞驻。有金旺巡司,岩剥、柏固二废司。上航驿。上方、新桥街、杜泽、朝京埠有汛。 龙游 冲,难。府东北七十里。西:龙山,又岑山。北:乌石山、大乘山,八十里梅岭。北有龙游港,即衢港,西自西安入,合金村源水,迳下溪滩,右得灵山港,南自遂昌入,合桐溪、小莲岭水来会。又东,右得斗潭溪,北自寿昌入合之。又东合筑溪,错出复入者再,又东北入汤溪。有湖头镇巡司。亭步驿。溪口前巿汛。 江山 冲,疲。府西南七十五里。仙霞岭,南百里,上置五关,其枫岭为浙、闽分疆处,顺治十一年置游击驻二十八都,县丞并驻。康熙九年并入福建。十三年仍隶两省。又江郎山,即隋书江山。大溪一名鹿溪,出仙霞诸岭,汇东角、箬坑、白石诸水,迳城东,合三桥溪、逸溪,入西安。西有文溪,分出,复汇于礼贤镇东北,与大溪会,是为江山港。其北石崆溪,出斜驮山。又岘山溪出大寨山东峰。峡石镇,同知驻。有清湖镇巡司,兼管广济水驿。顺治十年自常山来隶。并灵谷山、官溪、外村有汛。 常山 冲,繁。府西八十里。东有常山,县以此名。南;岘山、岩岭。北:三衢山。马金溪北自开化入,合马尪溪,迳源口,合谢源水,迳叠石,为金川。迳傥溪桥,合诸山水,迳清水潭,厮以官坝,外紫港,内广济港。昔时文溪自江山入,达金川,为三合水,注内港。后湖涸,水道徙南。又东石硿溪、岘山溪并自江山注之。又东合虹桥溪、芳枝溪,入西安。有草坪镇巡司。球川镇。马车曹、会关有汛。有镇平、甘露二镇。 开化 简。府西北百六十里。东:鸦金岭,界常山。北:矿山,又马金、金竹二岭。马金溪二源:一出汪公岭,即马金支阜;一出西北际岭,会于辛田渡,东南流,合金竹岭水,侧城东南,左得汪边溪,出北讴歌岭,贯城壕,出南门合之,西会白沙溪达华埠。左得池淮溪,迳藤岩下,曰池淮坂。迳星口巿,为星口溪,合流入常山。是为常山港。西北:洪源溪,入江西德兴。镇二:马金、华埠。金竹岭巡司。   严州府: 简。隶金衢严道。副将驻。 乾隆二十五年裁卫,并入杭州。东北距省治二百九十里。广三百七十里,袤百七十五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三十七分。京师偏东三度三分。领县六。建德 简。倚。东:高峰山。西:铜官山。北:乌龙山。新安江西自淳安入,右纳艾溪,东北流,合洋溪、下涯溪、西溪,侧城南。兰港东南自兰谿入,合三合溪、大小洋水来会,是为浙江南源,一名丁字水。又东北合佘浦、苔溪,迳七里泷,左合胥溪,又东北合岔柏溪。清渚港东北自桐庐错入,会杜息溪,并入桐庐注之。东湖出乌龙山,合建安山水,由佘浦出口。康熙十一年筑坝,水涨,绕江家塘注西湖入江。有安仁、乾潭、三都、洋溪、大溪五镇。东乌石关,东南三河关。有富春驿。 淳安 简。府西北六十五里。东:龟鹤山。南:云濛山。西南:雉山。前溪出西北塘坞山。新安江自歙县入,一名徽港,左得蜀口溪,东南流,合富至源、云源溪,又东合桐梓溪,折南合景溪。迳南山东麓,左得东溪上流进贤溪,汇诸山水注之,迳城南,合云濛溪。又东南,右得武强溪。又东南,合商家源、洋溪、锦溪,入建德。罗伍溪出东北白坑岭,罗溪出东坞山,龙溪出西北官山尖。镇四:威坪、茶园、街口、港口有汛。 桐庐 简。府东北九十五里。东北:桐庐山,县以此名。西北:鸡笼山。西:富春山。新安江西自建德入,为七里濑,即富春渚,合芦茨溪,迳麻车山麓,左得清水港,西北自分水入,合琴溪,错出复入,迳桐君山下,西会分水港,是为桐江。又东曰下淮,江流扼要处。又东北合窄溪,东梓溪。湖源溪东南自浦江入,仍入之。有芝厦、旧县、柴埠、窄溪、翙冈五镇。桐江驿。 遂安 简。府西南百八十里。西南:洪洞山。西:白石山,又百漈岭,界安徽休宁。武强溪出,合双溪、仙溪、华溪,东南流,左合大连岭水,右合前后溪,侧城南,合连溪、灵岩溪。折东,右得龙溪,北自淳安注之。迳寺前村,有凤林港合东西港注之。又东北,合罟网、东亭二溪,入淳安。有凤林、横沿、郭村、安阳、东亭五镇。 寿昌 简。府西南九十里。南:砚山,亘金、衢二郡。西:万松山。寿昌溪出鹅笼山,合大小源、松坑二溪,东北流,合交溪,为大同溪。又东北,合梅溪、曹溪,自城西而东,曰艾溪,东北迳城南,至淤堨,为淤堨溪。又东北至湖岑坂,为湖岑溪,北抵罗桐埠,入建德。有大同、新巿二镇。 分水 简。府西北百二十三里。东:狮、象二山。南:胥岭、设峰。西南:云梯岭、铜桥山,最险要。天目溪一名分水港,上流虞溪,东北自于潜入,迳印渚渡,为印渚溪。右得前溪,西南自淳安入,合罗伍溪及罗溪,汇于雏溪。东南流,合塘源水、夏塘溪,抵毕浦,左合文岭、良梅诸山水,右合斜尖山水。其南歌舞溪,出歌舞岭,会直坞、海高坞诸水,下流入建德,为清渚港。有毕浦、百江二镇。   温州府: 冲,难。温处道治所。总兵驻。明领县五。 雍正六年,增置玉环。西北距省治八百九十里。广百六十里,袤五百里。北极高二十八度。京师偏东四度二十一分。领一,县五。永嘉 冲,繁。倚。城有九斗山,内华盖,道书“第十八洞天”。西北:大若岩,即赤水山,“第十二福地”。东南:大罗山。南:吹台山。西:瓯浦山。北:孤屿山,横亘江中,英领事署在焉。海,东自乐清入,为瓯江口,南迳龙湾陡门,又南迳宁村所。康熙九年改寨置游击。海口曰温州湾,灵昆岛扼之。瓯江上流大溪,西南自青田入,东流,合菰溪及韩埠、上戍二港。侧城西北。右得会昌湖,分出郭、瞿、雄三溪,合流迳望江门外。光绪二年烟台之约,立租界。迳陡门桥北,右合塘河,抵永乐界,为馆头江。其右合双井、茶山二河,又东南合瑶溪、白水溪入海。枬溪镇,县丞驻。有西溪巡司,永嘉盐场司,窑岙镇兼驿。沙头、碧莲、韩埠、枫林、双溪有汛。有龙湾山、茅竹岭、状元桥砲台。 瑞安 冲,繁。府南八十里。水师副将驻。东:龙山。北:集云山、大小二洋山。海,东北自永嘉入,迳梅头城,又南迳海安所,又南迳飞云江口,有关。其外洋凤凰山与西江横山对峙,曰凤凰门。迤北大小丁山。迤东南齿头山。东:长带山。迤北南策山,与东策、北策相望。北策以西,与永嘉大瞿以东,称佳澳焉。飞云江上流大溪西自泰顺入,合桂溪,迳{山}口村,右合洄溪。又东合九溪、方坑溪。又东北,左得漈门溪,汇诸溪水,折东南,合半溪,左纳南岸塘河入海。有大{山}、江岸二巡司,双穗盐场。黑城、宋埠有汛。 乐清 冲,繁,难。府东北八十里。水师副将驻。北:雁荡山。东:窑岙山。西:章岙山,与沙角、黄华并置寨。黄华有关,追临海口,为第一门户。海,东北自太平入,迳大荆城,游击驻。转西南迳铧锹埠,北接大嵩汛。又西南迳蒲岐,至城南,为瓯江口。自木杓山至此,曰乐清湾。东北:新巿河,东源出白龙山,西源出玳球、赤岩、硐坪诸山,合流为黄双塘溪。北,梅溪出左原诸山,流为石埭河,并汇万桥港入海。东:芙蓉川,分出长蛇岭及西中奥四十九盘岭,合流为清江,北接蔡岙汛,南接光岩汛。又白溪出雁荡东麓,迳灵岩,流为净名溪。东北:蒲溪,二源,一出石门潭,合南閤、北閤诸水,一出荆潭,合桐垟隘、门岭诸水,汇于水涨,并入海。城河即东溪,出县治东北诸山。左出诸枝河,并通西城河。河即西溪,迳下马桥,与东溪合,是为运河,西南入馆头江。东迳磐石,都司及巡司驻。南接天妃汛,与龙湾对峙,为第二门户。又东至白沙岭入海。自此迳曹田汛,抵歧头山,即海口也。有馆头镇,岭店驿。县丞驻大荆城。有长林盐场。东门、西山岭、镇瓯、歧头砲台。 平阳 冲,繁。府南百三十里。水师副将驻。西:雁荡山,对乐清曰南雁荡。其东焦溪、天井洋、赤岩诸山。西南:分水岭,泉出泷上,东西分流,以限闽、浙。海,东北自瑞安入,迳沙园城,南迳鰲江口,又南迳金乡营,东北接舥艚汛。又南为大濩海口,官山岛扼之,分南北水道。西南:鰲江,古曰始阳江。南港二源,一平水,一燥溪,歧为东西溪。北港二源,一顺溪,一梅溪,两港会于萧家渡西,合迳罗源山下为横阳江。迳钱仓镇为钱仓江。又东合东塘河,抵墨城汛入海。城河分出西南毗岩岭诸山,入城为腰带水,汇于抗云桥,一出东郭入海,一出北郭为城北运河。其夹屿桥河在南夹屿下,下汇城南诸水,歧为二,一西塘河,一东塘河,分趋入海。南运河出东南金狮山,合直浃河,赤溪出西南矾山,并入之。二镇:仙口、钱仓。蒲门巡司。天富盐场。下垟诸砲台。 泰顺 简。府西南百三十里。东:飞龙山。南:石岭。西:双港岭。仙居溪出西北诸山,迳洪口渡,洪溪会葛溪注之,古曰渔溪。东北流,左得三插溪,东北自景宁入,会左溪。又东北,右合莒冈溪,左纳青田下窄口溪,古曰龙溪。其北太平溪,出上庄,贯城壕,出南门,合白溪,错出复入,缘界抵赤水坑口,会双港溪。溪自寿宁入,迳五步,合棠坪水,迳石竹洲,合周边诸水,抵交溪村,会四溪及仕阳、龟伏二溪,与福建霞浦、福安为界水。有瓯西第一、分水、桂峰、武岭头镇南诸关,排岭、牛头上下排、龙岩岭、分水排诸隘。池村、三魁二镇。有巡司。墩头隘、吴家墩、洋冈、后街有汛。 玉环 简。府东北二百里。参将及同知驻。坎门、钓艚隩势险要。钓艚东即鹰捕隩。北车首头与东北木杓山斜对,中为栈头港,东通灵门港,外列虎叉、鸡冠、羊屿诸山。东南至鹿门。外洋虎叉以东为披山。外洋以北为白马嘴,嘴东有沙角、镫台、茅草诸山。西有花岩浦。西北接后交汛。进此曰漩门,两山崟束,一水中流,航路最险。其西为分水山,北为苔山。分水以东为楚门港,以南为乌洋港,西接浦歧港。又南为西青屿、乌岩。北为大青、小青。迤西为茅岘山。又西江廷山。其南大乌、小乌。又南为莲屿。西南为大门、小门。迤东南为黄大岙,中有重山。黄大岙之西,重山之北,中曰天门。又东南为状元隩,为三盘山。东北为鹿栖山。西北至大岩头。又北接梁湾汛,东南即黄门。门东为南排山。北教场隩、里隩。巾岙寨镇,玉环巡司,蛇屿砲台。   处州府: 简。隶温处道。总兵及卫守备驻。 北距省治一千九十八里。广四百九十里,袤四百十里。北极高二十八度二十五分。京师偏东三度二十五分。领县十。丽水 简。倚。都司驻。道光二十八年改守备。东:银场山、杨梅冈。北:丽阳山,县以此名。大溪,西南自云和入,左得松阴溪,西自松阳来会,为大港头。又东合松阮水,为郭溪。又东合通济渠,折北,左得畎溪。西北自宣平入,合西岸溪来会。西北稽勾溪,纳宣平小溪,是为三港口。迳溪口,合丽阳水,环城南为洄溪。又东,左得好溪,东北自缙云入,合严溪注之。镇二:宝定,其碧湖,县丞驻。十八都、蓬蒿岭、皁阮、库头、却金馆、沙溪有汛。有保定镇。括苍驿。 青田 简。府东南百五十里。北:青田山,县以此名,一曰大鹤山,道书“第三十六洞天”。西:石门山,“第三十七洞天”。南:方山。大溪出西南龙须山,上承洄溪,西北自丽水入,合海溪、芝溪、中坑、石藤诸水。又东南,右纳小溪,上承山溪,自景宁入,流为浣纱溪,复流为双溪来会。左合石溪,侧城西南。折东合顾溪,入永嘉为瓯江。西南:浯溪出蒲斜岭,下流为下窄口溪。又南田坑水出天马山,入瑞安,下流为泗溪。大溪七十二滩,在青田者都三十有三。黄亶镇,县丞驻。有芝田驿,黄亶、淡洋二废巡司。 缙云 简。府东北九十里。东:括苍山。西南:冯公岭,古桃枝岭,上有桃花隘。好溪出东大盘山,迳大皿为九曲溪,合黄檀、润川二水,迳冷水三港口,合虬里溪,右得灵溪,北自永康入合之。又西南,合棠、赤二溪,出贤母桥,合管溪,迳岱石,会访溪,迳城南。左合荆坑水,右合贞溪,为南港溪。又西入丽水,下达温州入海。其北南港溪,出雪峰山,合建洋溪,迳县北,汇梅、龟二溪。又北为黄碧溪,入永康,下会兰溪入浙江。西南:岩溪,出纱帽岭,合芳溪,亦入丽水。又龙溪,出分水,仰纳仙居安仙溪,下流为金坑水。有丹峰驿。 松阳 简。府西北百二十里。西南:箬{⺮}山。南:白峰、尖山。北:竹客岭,势险仄。松阴溪西北自遂昌入,合东湖山水,迳卯酉山下,合霏溪、仑溪,迳青龙堰,右得大竹溪,分出西南香乳、玉岩二山,会为夏川,合南岱、亚岱水为中隩川,又合小竹溪,三台水来会。又东南,右得竹客溪,北支入宣平,南支与松阴合,迳城西合循居溪。又东南,合蛤湖、石仓源,会裕溪、小槎溪入丽水。东白岸溪,出桐乡山。有旧治镇。乾隆二十八年移汛于此。 遂昌 简。府西北百八十里。西南:君子山。东:尹公山。西:奕山、湖山。北:兑谷山、金石岩。南:贵义岭,前溪出,南支入龙泉,北支迳城南,出东关桥,会后溪上流柘溪,东流为好川,汇梅山二水,是为双溪。又东为航川。其西蔡溪上流住溪,西南自龙泉入,合碧陇源,出宏济桥,合关川为钟溪。迳周公村,左得东川,上承福建浦城罟网水入之。抵龙鼻头隘,右出枝津为梭溪,即柘溪上流。正渠入西安,为乌溪港。北官溪出侵云岭,右得马戍源,出汤溪界银岭,入为桃溪,合白水源,下流为灵山港。有高平、关堂二隘。 龙泉 疲,难。府西南二百四十里。南:豫章山。又琉华山,下有琉田,土宜陶,有乌赩窑、青赩窑,今曰龙泉窑。北:黄鹤岭。大溪西南自庆元入,曰秦溪,合小梅溪,错庆元复入,会山溪。迳查田巿,又东北至独田滩,蒋溪合桑溪来会。合豫章川,迳南大垟村,潴为剑池湖。出披云桥,合锦川。迳城南,中阻槎洲,分流复合。右合大贵溪,左合铁杓溪,东北流。右得白雁溪,上流前溪,西北自遂昌入合之。又东北合道太、安仁二溪,错出复入者再。其西南住溪,自福建浦城入,东北入遂昌。下流为蔡溪,碧陇源亦自其县入。一溪出南九漈山,东南入景宁。安仁庄,县丞驻。查田废司。五都、洋村有汛。 庆元 简。府西南四百里。南:赤抟岭。东:九台山。西北:蛮头山,秦溪出,下流为大溪。山溪出东源头山,小梅溪出北大拗岭,并入龙泉。东北钤高山,南洋溪出。东南鸡冠山,鱼头溪出,并入景宁。其东光石山,盖竹溪出,合濛洲溪、交剑水,迳城北为大溪。左合竹坑溪,右合焦坑溪,迳八都镇。右得芸洲溪,西南自福建政和入合之,是为槎溪,循棘兰西入福建松溪。其西北竹口溪,出雷风山,合下氵祭、新窑二溪并入之。举溪出东南棠廕山,入政和。有汛。伏石、大泽二关。 云和 简。府西南百二十里。东南:白龙山。北:牛头山。南:前溪山,两山竦峙,势险要。西:岩山。北:石镜岩,大溪迳其南,自龙泉入,错出复入,右合乌椹源,左合麻、梅二洋,复错出,自洽川口入,合洽川及硃坑、乌龙坑水,折东南,会浮云溪。溪出西南黄栈坑,合硃源水,出利济桥,有雾溪合新溪注之。环城而东,右合黄溪,左合双溪,为戈溪。又合诸坑水,为规溪,入丽水。丰源水出西南丰源山、入景宁。 宣平 简。府西北百二十里。东:岱石山。南:俞高山。西:竹喀岭。双溪二源:东源分出龙樊岭,上坦、小妃汇冈山下,曰东溪,亦曰午溪;西源出砻坑山,合新锦溪,曰西溪,亦曰申溪。两源汇于绿岩潭。东南流,纳松阳竹客溪,又东南,右纳欧涧水,上流日溪,东自武义入合之。左合石浦水,又东南,右纳松阳白石溪,入丽水为畎溪。北:梅溪出黄塘山,东流入武义。汛五:曰竹客、玉岩山、陶村、和尚田、式河头。 景宁 简。府南百四十里。东:罗岱山。西南:豸山。北:莘田岭。山溪上流南洋溪,西自庆元入,左得英川,即定度溪,上流一溪西自龙泉来会,东南流,合标溪,迳新亭村,右得丰源水,西北自云和来会,折东北,右得鹤沐溪,会尘溪入焉。又合大小顺坑水,入青田为小溪。南白鹤溪,出梨树岭,下流为三插溪。有龙首、龙汇、白鹿诸关。 志四十一  地理十三   △江西   江西省:禹贡扬州之域。明置江西巡抚,承宣布政使司,南赣巡抚。清初因之。顺治四年,置江南河南江西总督。 治江宁。 六年,罢河南不辖。九年,移治南昌。 寻还旧治。 十八年,置江西总督。康熙四年复故。先于三年裁南赣巡抚,为永制。乾隆八年,吉安增置莲花。十九年,升赣州宁都县为直隶州。三十八年,升赣州定南县为。光绪二十九年,改赣州观音阁通判为虔南。三十三年,改铜鼓营为,属瑞州。东至安徽婺源县; 六百五十八里。 南至广东连平州; 一千三百里。 西至湖南浏阳县; 四百二十里。 北至湖北黄梅县。 三百四十里。 广九百七十七里,袤一千八百二十里。北极高二十四度十七分至二十九度五十八分。京师偏东一度五十五分至偏西二度二十四分。宣统三年,编户三百四十三万九千八百七十三,口一千三百五十二万七千二十九。凡领府十三,直隶州一,四,州一,县七十四。 驿道达各省者五:一,北渡江达湖北黄梅;一,东南逾杉关达福建光泽;一,东逾怀玉山达浙江常山;一,南逾大庾岭达广东南雄;一,西出插岭达湖南醴陵。铁路拟筑者四:曰南浔铁路,自九江而南昌而吉安而赣南,凡三段,备与广东接,此外道瑞、袁通湘,道抚、建通闽,道广、信通浙。为支路亦三。航路则九江为江轮停泊之埠。电线自南昌北通九江,南通广州;又自九江东通芜湖,西通汉口。   南昌府: 冲,繁,难。隶粮储道。江西巡抚,布政、提学、提法三司,粮储、巡警、劝业三道驻。 东北距京师三千二百四十五里。广四百四十里,袤四百二十五里。北极高二十八度三十七分。京师偏西三十七分。领州一,县七。南昌 冲,繁,难。倚。东南:麦山、渐山。南:斜山、虎山。西:赣江,一曰章江,自丰城入,经巿汊汛,歧为二。一东北行,会抚河,仍合经流与东湖通,东北迳蛟溪入新建。东:武阳水,即旴水,西北行,入进贤。万公堤。竿韶镇。三江口、巿汊二巡司。一驿:巿汊。 新建 冲,繁,难。倚。西:西山,古曰散原,亘奉新、建昌诸县境。西南:逍遥。北:松门。西北:铜山。西南:赣江,上承剑江,自丰城入,流迳瑞河口,蜀江自高安来会。东北行,迳吴城,修水自建昌来会,流合鄱阳湖。经星子,出湖口,入大江。湖即彭蠡也。全湖跨南昌、饶州、南康、九江四府境,为省境诸水所汇。南浔铁路起沙井。巡司驻生米镇,同知驻吴城镇。樵舍、海口、吉山、望湖亭、后河、白马六汛。新兴废驿。 丰城 冲,繁,难。府南一百三十里。西南:丰城山,县以此名,道书“三十七福地”之一。东:锺山。西南:澄山。西北:马鞍山。南:罗山,富水出;桮山,丰水出。赣江自清江入,流迳县西,东北行,丰水南来合富水会焉。又东北入南昌、新建。东:雩韶水,来自临川,西北行,入赣江。松湖、港口、曲江三镇。大江口巡司。一驿:剑江。 进贤 冲。府东南一百二十里。城内三台山。西南:麻山。东:栖贤。西:乌英山、金山。旴水自南昌入,东北行,迳县西,抵八字⿲,入鄱阳湖。西有军山湖、日月湖、青岚湖,俱流会三阳水入鄱阳湖。巡司驻梅庄。有邬子废司。 奉新 冲。府西北一百十五里。北:登高山。西南:华林。东南:岐山。西北:药王山。西:百丈山,冯水出,左合侧潭水,右合金港源,又东南至九梓铺,纳龙头溪、白水、华林水,至城南。又东纳鸣溪三溪,入安义界。巡司驻罗坊。 靖安 简。府西北一百五十五里。北:吴(甜心)山。西北:金城、葛仙山;桃源山,桃源水所出,流合双溪。双溪一曰南河,源出义宁毛竹山,合龙头坳、管家坳、委源诸水,迳高湖,歧为二,环城南北,至鸭婆潭复合。一曰北河,出双坑洞,合烂草湖、大横溪,迳象湖入安义,会冯水。龙头坳镇。 武宁 繁,难。府西北三百五十里。西北:辽山。西南:大孤。东:辽东山。修水自义宁入,右合洋湖水,左合青坪水,至城南,纳杨浦、凤口水,又西合碛溪、箬溪、鲁溪、中黄、三水,入建昌。县丞驻木高。箬溪水汛。太平陆汛。高坪巿巡司。 义宁州 繁,疲,难。府西北三百五十五里。原名宁州,嘉庆三年改。东南:毛竹山。东:旌阳。西:九龙。西北:黄龙、幕阜二山。修水出东南,左合百菖水、杭口水,右东津水,至城西。武宁乡水出大溈山,合东乡水及鹿源水自南来会,又西折北至城东,合安平水、鹤源水,入武宁。查津,同知驻。八叠岭镇有巡司,与排埠塘、杉巿为三。   饶州府: 冲,繁,疲,难。隶饶九道。西南距省治三百六十里。广四百八十七里,袤三百四十里。北极高二十八度五十九分。京师偏东一十一分。沿明制,领县七。鄱阳 冲,繁,难。倚。北:芝山。东:郭璞山。西:尧山。南:关山。鄱阳湖,西南,鄱江汇焉。有二源,一自安徽祁门来,历浮梁为昌江,一自安徽婺源来,历德兴、乐平为乐安江。流会城东,环城北出,歧为双港,分注鄱阳湖。东有东湖,一名督军,流合鄱江。汛八:八字⿲、团转、强山、馆驿前、黄龙庙、乐安河、螺螄嘴、棠阴。石门巡司。芝山驿。 馀干 冲,难。府东南一百十里。西:藏山。东北:万重、武陵。西南:李梅。东南:黄山。西北有康郎山,在鄱阳湖中,湖因名康郎。龙窟河一曰安仁江,自安仁入,流经潼口滩,歧为二,西北行,三馀诸水入焉,流抵饶河口,俱入鄱阳湖。康山、黄丘埠、瑞洪三镇。康山、梅溪、表恩、高溪四汛。瑞洪,县丞驻。一驿:龙津,裁。 乐平 繁,难。府东一百十七里。东:康山。北:凤游。西:吴溪。东南:石城山。婺江自德兴入,为乐安江,合长乐水、建节水、吴溪、殷河,流迳县南乐安乡,因名。西南流入万年界。仙鹤、八涧二镇。康山驿。 浮梁 冲,繁,难。府东北一百八十七里。北:孔阜山。东:芭蕉。西:金鱼。西南:阳麻山。东南:大游、小游山。昌江自安徽祁门入,合小北港、苦竹坑水、磨刀港,流迳城南,西南行,会历降水、柳家湾水,入鄱阳。景德、桃树二镇。巡司驻景德。 德兴 冲,繁。府东二百三十七里。东:银山、铜山。西北:洪雅。东南:大茅山。大溪自安徽婺源入,建节水自弋阳入,合乐平之桐山港、洎山之洎水,为乐安江,并入乐平。白沙巡司。银峰驿。 安仁 冲。府东南一百八十里。东:张古山。北:蟠象山。东北:青山。西南:积烟。西北:华山。安仁江上源为上饶江,自贵溪入,合玉石涧,迳城南,西北行,与白塔河会,至城西北合蓝溪,入馀干。 万年 难。府东南一百二十里。城北万年山,县以此名。西南:团湖。西:讬里。西北:轴山。东南:百丈岭,殷河出,合文溪、南溪,入乐平,注乐安江,又西入鄱阳。巡司驻石头街。   广信府: 冲,繁,难。隶广饶九道。 西北距省治五百六十里。广四百二十五里,袤三百六十里。北极高二十八度二十七分。京师偏东一度三十八分。沿明制,领县七。上饶 冲,繁,疲,难。倚。北:茶山。西:铜山。南:铜塘山。东南:铁山、南屏山。上饶江自玉山入,流迳城南,左纳永丰溪,右合櫧溪,其南有岑阳关,自福建崇安入,又西北并入铅山。郑家坊、八房场二巡司。葛阳驿。 玉山 冲,繁,疲,难。府东一百里。西:回龙。南:武安山。北:三清、怀玉山。上干溪有二源,一出三清山冰玉洞,一自浙江常山来会,合下干溪,迳城南,为玉溪。又西行,右合仑溪、沙溪,入上饶,为上饶江。县丞驻营盘要口,巡司驻太平桥。一驿:怀玉,裁。 弋阳 冲,难。府西一百三十里。南:龟峰、军阳山。东:捣药山。上饶江自铅山入,迳黄沙港,合大洲溪,右渎自兴安入,合弋溪,县以此名。又西迳城南,左合军阳水,右纳葛溪,西行入贵溪。大桥汛。县丞驻漆工镇。一驿:葛溪,裁。 贵溪 冲,繁,难。府西二百五里。南:龙虎山。西:自鸣山。西南:象山。北:百丈岭。贵溪一名芗溪,上流为弋阳江,自弋阳入,流迳县南,纳须溪、箬溪,又西合惠安溪、横石港,会上清溪,西行入安仁。有火烧关,与福建光泽界。县丞驻江浒山。上清镇、鹰潭镇巡司二。芗溪废驿。 铅山 冲,繁。府西南八十里。西:铅山,县以此名。北:鹅湖。南:凤凰。西南:铜宝。西北:芙蓉山。上饶江自上饶入,流迳县西,至汭口,桐木、紫溪诸水合为汭口水注焉,西行入弋阳。其东大洲溪自上饶入从之。分水、温林、桐木、云际并有关。紫溪、河口二镇。湖坊镇巡司。河口,县丞驻。鹅湖驿。 广丰 繁,难。府东南五十五里。旧名永丰,雍正九年改。西:鹤山。西北:覆泉。东:双门、三岩山、念青岭。南:平洋山。永丰溪自福建浦城入,合铜鋍、封禁诸山水,又北,左合永平溪,折西南,迳城南,流至水南渡,合西桥诸水,入上饶江。拓阳镇。巡司驻洋口。 兴安 简。府西八十五里。北:横峰山、重山。南:赭亭山。西:仙岩。葛溪自上饶来,南行注弋阳江,合黄藤港水,又西入弋阳。   南康府: 冲。隶饶广九南道。 南距省治二百四十里。广三百里,袤一百十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三十一分。京师偏西二十五分。沿明制,领县四。星子 简。倚。西南有黄龙山。西北有庐山,硃子知南康军讲学处。北:吴章。东北:定山。鄱阳湖在县城外,赣江经焉,北行至都昌。又北入德化。南落星湖,东宫亭湖,鄱阳湖之随地异名者也。谷帘水自德安入,东南行,入鄱阳湖。诸矶、青山、谢师塘、冈窑四汛。渚溪、青山二巡司。都昌疲,难。府东六十里。西:元辰山,道书“五十一福地”。东:阳储。北:檀树。东北:篁竹山。鄱阳湖在西,其中有强山、四望、松门诸山,北流入湖口。北通后港河,自左蠡石流嘴引入,至徐家埠,又北汇西洋桥水入湖口。柴棚、左蠡二镇。棠阴、黄金嘴、猪婆山、左蠡四汛。县丞驻张家岭。巡司驻周溪。一驿:团山,裁。 建昌 冲,繁。府西南一百二十里。北:将军。西:越山。西南:长山。冯水自安义入,至城南曰南河,流合修水。修水自武宁入,至县西曰西河,右合桃花水、云门水,左合白杨港水、白水,东北入新建注赣江。芦埠、河浒二镇。南浔铁路。 安义 冲,繁。府西南二百里。南:文山。东:西山。西:台山。北:马山。冯水自奉新入,左纳双溪,右合兆州水,至闵房分流复合,东北汇洪泉水,入建昌。龙江水、东阳、新迳水俱自靖安入,流注修水。   九江府: 冲,繁,难。饶广九南道治所。九江镇总兵驻。 南距省治三百里。广四百十里,袤七十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五十二分。京师偏西二十四分。沿明制,领县五。德化 冲,繁,疲,难。倚。南:庐山,道书“第八洞天”,又与虎溪为“七十二福地”之二。西南:柴桑。东南:天花井山。东南:鄱阳湖,大孤山在其中。湖东北流,行至德化界。大江右渎自瑞昌入,曰浔阳江,流迳城西北,东行合湓水,其支津潴为城门、金鸡、鹤向诸湖,会龙开河,东迳白石矶入湖口。西南:黄⿳河、潘溪入德安。东:女兒港,源出庐山,东北流,入鄱阳湖。城西有钞关。商场:咸丰十一年开,在西门外。南浔铁路止龙开河。巡司三:大姑塘、小池口、城子镇。汛三。一驿:通远。浔阳驿,裁。 德安 冲,繁。府西南一百二十里。南有博阳山,古敷浅原,前有博阳水。北:孤山。西北:望夫山。谷帘水出康王谷,东南流,入星子。庐山河一名东河,出庐山乌龙潭,西北流。黄⿳河一名北河,出高良山,南流。西河出苦竹源,东南流。三河合于县东北之乌石门,曰三港口。南浔铁路所经。 瑞昌 简。府西七十里。南:榜山。西:白龙。西北:苏山、鸦髻。西南:清湓山,清湓水出焉,流迳城西,南行入德化。西:瀼溪,西南流入大江。江在县北,自湖北兴国入,纳下曹湖、赤湖,东行入德化。西南:傅阳水,出小坳,东南入德安。黄土岩水出大坳,西北入兴国。北有梁公堤。巡司驻肇陈口。 湖口 冲,繁,难。府东六十里。长江水师总兵驻。东:武山。西南:旗山。南:上石钟山。北:下石钟山。山西岸为梅家洲,鄱阳湖挟赣江由此入大江。江来自德化,纳清水港、太平关水,东北行,入彭泽。北有长虹堤,水师中营驻。汛十一:上下石钟、洋港、大王庙、马家湾、梅家洲、龙潭、柘矶、八里江、白浒塘、老洲头。镇四:流撕桥、湖口、柘矶、茭石矶。一驿:彭蠡,裁。 彭泽 冲,繁。府东北一百五十里。南:龙游山。东南:浩山。北:小孤山,山在江中,江畔彭浪矶,与山对峙。东北:马当山,枕大江。江自湖口入,纳马埠水,潴为筲箕港、黄土港,其支津太平关水,入湖口。又东合六口水,至马当山麓,入安徽望江,东流。巡司驻马当。汛六:马当、小孤洑、北风套、芙蓉墩、陆口、金刚料。一驿:龙城,裁。   建昌府: 繁,疲,难。隶督粮道。 西北距省治三百六十里。广二百二十五里,袤三百七十里。北极高二十七度三十四分。京师偏东一十一分。沿明制,领县五。南城 冲,繁,难。倚。城内高空山。东:敛山。西:云盖。东北:白马。西南:麻姑山。旴江一曰建昌江,自南丰入,纳彭武溪、斤竹涧,迳城东,合黎滩水、飞猿水,为东江,东北行,入金谿。巡司驻新丰。蓝田、洑牛二镇。 新城 冲,繁。府东南一百二十里。西:日山。南:福山。东:飞猨岭。西南:红水岭,黎滩水出,一名中川,合九折水,至南津,左合七星涧,右合九龙潭,迳城南。又西北至港口,左会龙安水,至公口入南城。飞猨水一名东川,源自济源杉岭,周湖并下,西北行,入南城,合黎滩水,为东江。龙安水一名西川,出会仙峰,东北流,注黎滩水。石峡、龙安、五福三镇。极高、同安二巡司。 南丰 繁,疲,难。府南一百二十里。西:军山。东:大龙。南:石龙。东南:百丈岭。旴江自广昌入,左合瞿溪、洒溪,右九剧水,迳城南而东,合蔓草湖、双港、梓港,入南城。盘州、黄沙、白舍、龙池、仙居五镇。龙池、罗坊二巡司。 广昌 难。府南二百四十里。西北:金嶂。西南:望军山。东:中华。南:翔凤。东南:血木岭,旴水出焉,西北,右合庚坊、文会、大凌诸港,至南门外,亦曰西大川。又北迳城东,左合学溪、青铜港,入泸溪。白水、头陂二汛。白水、秀岭二巡司。 泸溪 简。府东北百五十里。南:莲花山。东:石笋。西:鱼山。西南:云溪。东南:五凤山。泸溪自福建光泽入,屈西北至石陂渡,合枧溪,迳城北至三溪口,左合南港水,折东北迳高阜,右合严槎港、税溪,入贵溪为上清溪。有泸溪镇。   抚州府: 繁,疲,难。隶督粮道。 北距省治二百十里。广三百七十五里,袤三百里。北极高二十七度五十六分。京师偏西十分。沿明制,领县六。临川 冲,繁,难。倚。城内香柟山。西:铜山。东:英巨。北:笔架。南:戚姑。东南:灵谷山。汝水即旴江,一曰抚河,自金谿入,西北行,合临水,入南昌界注赣江。临水自崇仁入,东北行,会宜黄水,迳县北注汝水。北有千金陂。航步镇。巡司一驻温家圳,一驻东馆。孔家驿,裁。 金谿 繁。府东南一百三十里。南:官山。西:柘冈。东:银山、金窟山;云林山,跨抚、建、信三府境。旴水自南城入,迳明山港,合清江,亦曰石门水,会金溪、苦竹水,入临川。清江水出福建光泽,至县之清江桥,曰清江水,西北流,合旴水。三港水出崖山,合青田港、仙岩港,入东乡。一镇:许湾,县丞驻。 崇仁 繁,难。府西九十里。西有崇仁山,县以此名。东南:沸湖。南:华盖山、相山。东:仙游。北:栎山。临水即宝塘水,自乐安入,迳严陀寨,巴水会焉,折东合罗山右水。西:宁水,迳城南,又东合罗山左水及青水,右孤岭水,至白鹭渡入临川,与宜黄水会。巡司驻凤冈墟。 宜黄 繁,难。府西南一百二十里。城北隅凤台山。南:黄山。北:曹山。西南有黄土岭,黄水出焉。东南有军山,宜水出焉。二水合流曰宜黄水。合蓝水、曹水,合于城东,入临川,注临水。巡司驻棠阴。 乐安 简。府西南九十里。东南:鼇头。西:仕山。北:万灵山。东:芙蓉山,鼇溪水出,西合西华山水,至城东,合载兴山、甑盖山水,迳城南至负陂,合远溪、大溪,入永丰。西北:大盘山,宝唐水出,东北合河源、蛟河等水,入崇仁为临水。龙义镇。招携巡司。 东乡 难。府东北八十里。东:七宝。北:五彩。西:槲山。东北:三港口水,汇花山港、太平桥水,西迳新陂,纳齐冈水,入临川注汝水。其金谿三港入为田埠水,缘安仁界入之。润溪亦三源,合于岩前陂,北入馀干。镇二:白玕、平塘。   临江府: 冲,繁。隶盐法道。 东北距省治二百十里。广二百五十里,袤一百七十五里。北极高二十七度五十八分。京师偏西一度三分。沿明制,领县四。清江 冲,繁,疲。倚。西:章山。东:閤皁山。南:瑞筠山。赣江自新淦入,袁江自新喻入境,合上下横河,绕郡城而北,为清江。自赣江北冲蛇溪江不复合,至城北二十里始复会焉。北行会萧、淦诸水,入丰城。东有梅家畬堤。东北白公堤。樟树镇汛,通判驻。一驿:萧滩,裁。 新淦 冲,繁。府南六十里。东湓山。南:枫冈山。西:百丈峰。东北:小庐。赣江自峡江入,合沂江、芦岭水、逆口溪,迳城西,又流迳县西南,北行,左合桂湖,右金水,入清江。杯山巡司。金川废驿。 新喻 繁,难。府西一百二十里。西南:铜山。北:蒙山。南:虎瞰山。袁江一曰渝水,自分宜入,左合严塘江,右板陂水,迳县南,东行入。迳严潭,至城南,亦曰秀水。左合画水、睦宦水,右纳七里山水、麻田水,又东北入清江。西南:黄金水自庐陵入,入峡江。巡司驻水北墟。 峡江 冲。府西南一百三十里。西:凤凰山。东:玉笥山。南:刀剑山。赣江自吉水入,纳黄金水,北迳城南,亦曰峡江。又东北,右合玉涧水,左亭头水,至乌石渡,纳氵匽水、象水、莲花潭水,入新淦。沂江自新淦入,河源头水、南源水环蜈蚣山仍入之。有峡江废司。玉峡废驿。   瑞州府: 冲。隶盐法道。 顺治初,沿明制。光绪三十三年,改铜鼓营为来属。东北距省治一百二十里。广二百二十五里,袤一百五里。北极高二十八度二十五分。京师偏西一度十一分。领县三,一。高安 冲,繁。倚。城内碧落山。东:大愚。西:凤岭。南:羊山。北:米山。西北:华林山。蜀江一名锦水,自上高入,东行至瑞河口之象牙潭,与赣江会。曲水出蒙山,南入赣江。冈岭镇。灰埠巡司。 新昌 疲,难。府西北一百二十里。西:黄。北:大姑岭,相连为八叠岭。西北:黄冈山。西南:锦水自上高入,左合长塍,东南至凌江口入上高。凌江一名盐溪,源出逍遥、八叠二山,流迳城西,合滕江,注蜀江。巡司二:大姑岭、黄冈洞。 上高 难。府西南一百二十里。北:敖山。南:蒙山。西南:米山。蜀江自万载入,左合益乐水,右合云江。又东北合凌江,又东南合六口水、斜口水,迳城南,又东北至洞口脑入高安。有离娄桥镇。 铜鼓 简。府西北二百二十里。光绪三十三年,裁都司营改置。西:大溈山,宁乡水出,一名西河,下流注修水。排埠塘巡司。磉头汛。   袁州府: 冲,繁。分巡道治所萍乡。原为盐法道兼巡袁州、瑞州、临江三府,驻南昌。光绪三十三年改专分巡加兵备衔,拟由南昌移治,南昌并属焉。 东北距省治四百八十里。广三百里,袤二百八十里。北极高二十七度四十九分。京师偏西二度五分。沿明制,领县四。宜春 冲。倚。南:仰山。北:喝断山。东:震山、万胜冈。西南:望凤山。袁江,古牵水,自萍乡入,合鸾溪为稠江,至城北为秀江,右合清沥江、九曲水,左渥江,入分宜。西北:沧江岭水,入萍乡。太平关镇汛。黄圃巡司。 分宜 冲。府东八十里。东:钟山。西:昌山。北:贵山。东北:鸡足山。袁江西南自宜春入,迳城南为县前江,东行出钟山峡,入新喻。东北:竹桥水、麻田水、砚江,入安福、庐陵。贵山镇。安仁废驿。 萍乡 冲,繁。府西一百四十里。西:徐仙山。南:笔架。东南:罗霄山,罗霄水出焉。分二支:一东流合牵水、渝水,折东迳宣凤汛,入宜春,为袁江;一西流合泉江,迳城南,会罗霄西北水,折西北,迳湘东镇,右合平溪岭水,入湖南醴陵,注渌江。四镇:宣风、芦溪、上栗、插岭关。巡司二:芦溪巿、安乐。有草巿废司。铁路达湖南醴陵。 万载 繁,难。府北九十里。北:龙山。东:东岐山。西:铁山。西北:紫盖山。龙江,古蜀水,源出县西剑池,会别源钵盂塘水,东汇于金鐀湖。其西流者入湖南浏阳。又东流至楮树潭,合野猪河,至城北,会龙河。又西,左合康乐水,入上高界。巡司驻珠树潭。   吉安府: 冲,繁,疲,难。隶吉赣南宁道。 顺治初因之。乾隆八年,析永新西北境、安福西境,置莲花。东北距省治四百八十里。广五百里,袤三百九十里。北极高二十七度八分。京师偏西一度三十五分。沿明制,领县九。庐陵 冲,繁,疲,难。倚。西:天华。北:瑞华。东南:青原。南:神冈。北:螺子山。赣江自泰和入,纳义昌水,东北迳庙前汛,庐水西自安福入,会永新禾水、邕水,迳神冈山来会。又北迳城东,合真君山,迳白鹭洲至螺子川,曰螺川。又东北合横石水、西冈岭水,并入吉水。固江、永阳、富田三巡司。 泰和 冲。府东南八十里。东:王山。西:武山。西北:传担山。赣江西南自万安入,曰澄江,流抵县之珠林口,云亭江西北流来会,左合清溪,迳矶头,右纳仙槎江,其西北邕水并入庐陵。白羊凹镇。马家州巡司。 吉水 冲,繁。府东北四十五里。东:东山。南:天岳。北:王岭。西北:朝元。东南:观山。义昌水自永丰入,合卢江,至张家渡入庐陵。赣江又东北流,迳城西南合恩江,为吉文水,东北行,入峡江。卢江源出永丰,入境汇为卢陂,下流注赣江。阜田巡司。 永丰 疲,难。府东北一百三十五里。南:龙华。西:西华。北:巘山。东:郭山。西北:王岭。恩江一名永丰水,出宁都及乐安、兴国,流迳城东南,合葛溪、白水,会龙门江、义昌水,入吉水,注赣江。巡司三:层山、沙溪、表湖。有上固汛。 安福 繁,难。府西北一百二十里。东:蒙冈。南:南冈。北:鹅湖。西北:武功山,泸水出,即古庐水,至城北,又东合智溪,折南至洋口,与王江合,入庐陵,会永新江入赣江。石镇。萝塘巡司。龙泉繁,疲,难。府西南二百五十里。西:石含。东:银山。南:五峰。东南:钱塘山。遂水一曰龙泉江,源出左右溪。左溪一自湖南桂阳入,一自上犹入,至县之左安而合。右溪出石含山,至李派渡合左溪,为遂水,东行入万安。蜀水一名禾蜀,出县北黄坳,东行至太和之瓦窑,入赣江。三镇:禾源,其北乡、秀州并有巡司,与左安三。 万安 冲,繁。府东南一百八十里。西:芙蓉。东:蕉源。南:朝山。赣江自赣入,合梁口、造口及油田溪,迳城西南,合龙溪、桧溪,又北迳黄公滩纳韶水,为韶口。又东北合城江,至窑塘入泰和。其西蜀水自龙泉入,亦入泰和界,西北有梅陂。巡司二:武索、滩头。一驿:皁口,裁。 永新 繁,难。府西二百二十里。东:东华山。东北:高士。南:义山。西北:禾山,禾水出,一曰永新江,自莲花入,东行绕县,至白堡入庐陵。上坪寨巡司。永宁简。府西二百八十里。东:旗山。西:浆山。西北:七谿岭,胜业水出焉,西会拐湖山水,迳城南,又西会浆山水,折北迳小江山入永新,注禾川。巡司驻升乡寨。 莲花 冲,疲,难。府西二百六十里。乾隆八年置。西:关城山。东南:壶山。北:黄旸。东北:玉屏山。文汇江西北出萍乡及湖南攸县界,经高天岩,合上西、砻溪二乡水,汇于龙陂。环城而西,合琴亭水,自马江至砻山口注永新。东北:水云洞水入萍乡。西南:茶水出书堂岭,入湖南。富汉村巡司。莲花桥汛。   赣州府: 冲,繁,疲,难。吉赣南宁道治所。南赣吉袁临宁总兵驻。 顺治初,因明制,置南赣巡抚。康熙三年裁巡抚。乾隆十九年,升宁都县为直隶州,割瑞金、石城隶之。三十八年,升定南县为。光绪二十九年,改观音阁通判为虔南。东北距省治九百三十里。广三百三十里,袤五百六十里。北极高二十五度五十二分。京师偏西一度四十一分。领县八。赣 冲,繁,难。倚。南:崆峒山。东南:玉房。西南:九峰。北:储山、黄唐。东北:金螺山。章水自南康入,东北行,迳城西,贡水自雩都入,西行迳城东,至鱼尾潭,与章水合,是为赣江,赣阙在焉,古称湖汉水,北行入万安。十八滩,九隶县境。钞关在治北。长兴、桂源、大湖江三巡司。水口、官村、良富、东塘四汛。 雩都 难。府东一百五十五里。东:峡山。北:雩山。西南:药山。东南:柴侯山。贡水自会昌入,北迳齐茅汛,右合雷公嶂水,又西合垇脑庑水,至白石塘,合宁都水,入赣。兴仁巡司。 信丰 繁,疲,难。府南一百六十里。西:木公山。东:长老。西北:廪山。桃江自龙南入,北行入境,为信丰江。东北行,合三江水,入赣注贡水。杨溪堡巡司。 兴国 难。府东北一百八十里。西:玉山。东:崖石山。北:覆笥。东北:蜈蚣山。潋江一名兴国江,会平川,折南迳城东,又西,左合程水,右菏岭廖屋溪、乌山嵊水,入赣注贡水。西:义昌水出虔公山,入永丰。北:云亭江入泰和。衣锦寨巡司。均村、崖石二汛。 会昌 冲,繁。府东南三百二十里。南:四望山。北:明山。东:古方。东南:盘古山。贡水自瑞金入,会绵、濂、湘水,西行入雩都。东南:荣阳水出筠门岭,入武平。有湘乡、承乡二镇。筠门岭巡司。 安远 简。府东南三百三十里。西:源华。北:铁山。东南:马鞍山。濂江一名安远江,出长宁仰天湖,西迳城南,西北合欣山安远水,县以此名。东北行,迳古田,会上濂水,又北,左合里仁、小华江,右云雷水,入会昌,汇湘水。三百坑水出三百山,西南流入定南。县丞驻罗塘市,巡司驻板石镇。 长宁 简。府东南四百四十里。西:大帽山。西南:钤山。北:官谿。东南:项山。寻邬水出寻邬堡新窖路山,屈东南,合马伏崠水,又西南至城东大陂角,会马踶江、河岭水、太湖洞水,入广东龙川。双桥镇。新坪、黄乡堡二巡司。 龙南 简。府南三百五十里。南:归美。西:禄马。东南:清修。西南:冬桃山,桃水出焉。东北行,迳城北,与濂、渥二水合,为三江口。又北合洒源堡水,迳龙头山,入信丰,为桃江。 定南 繁,疲,难。府南四百三十五里。旧为县。乾隆三十八年改置。城内文昌山。南:三台。北:杨梅山。东北有刘■D3山。鹤子水上源即三百坑水,出自安远,入为九曲河,迳九洲,合刘■D3隘水,至水口。右合汶岭水,又北迳三溪口,合三坑水,入广东龙川。咸水出南坑诸山,流抵龙南,会濂水,注桃江。下历镇有巡司。 虔南 繁,疲,难。府南四百五里。旧为观音阁,通判治。光绪二十九年改置。桃水自龙南来,东行入三江口。巡司驻杨溪堡。   宁都直隶州 繁,疲,难。隶吉赣南宁道。 顺治初,因明制,赣州为县。乾隆十九年,升直隶州,并割瑞金、石城隶之。北距省治七百二十里。广二百十五里,袤四百五里。北极高二十六度二十七分。京师偏西三十八分。领县二。 西:金精山。东:翠屏。南:螺石。北:凌云山。东北:梅岭,梅江水出焉,南行合诸水为东江,抵州东北,合西江,为三江口。又南,合白沙、白鹿水,为宁都水,入雩都。下河寨巡司。萧田、芦畬、黄陂、固村四汛。 瑞金 繁,疲,难。州东南一百七十里。东北:陈石。西:石门。南:云龙。北:瑞云山。贡水由福建长汀入,至城东南,会绵水、罗汉水,至水东渡,会北坝水,入会昌。东北:琴江,自宁都缘界入雩都。瑞林寨、湖陂二巡司。瑞林寨汛。 石城 简。州东一百十里。东:笋石。东北:牙梳。西南:八卦。西:西华山。琴水出牙梳山之鹰子冈,西南会坝水,至城东,又西南,右合虾公磔,左枫树坳、莲花水,迳古樟潭,合梨子崠、黄株潭水,入州。捉杀寨巡司。   南安府: 冲,繁。隶吉赣南宁道。 东北距省治一千一百三十里。广三百五十里,袤三百六十五里。北极高二十五度二十九分。京师偏西二度三十分。沿明制,领县四。大庾 冲,繁。倚。西南有大庾岭,县以此名,一曰梅岭,上有关曰梅关,相连为小梅岭。东:狮子。西:西华。北:铁冈。东北:玉泉。章江自崇义入,迳东北徒峰山,合李洞碧、赤岭水,又东南,合平政水及凉热水,又东纳浮江,迳城南,又东合大沙河、湛口江,入南康。赤石岭、郁林镇二巡司。小城、新城二镇。一驿:小溪。其横浦驿,裁。 南康 冲,繁。府东北一百三十五里。北:旭山。东北:丫髻。东南:独秀。西南:龙山。西北:禽山。芙蓉江即章江,自大庾入,东流折北纳南埜水,又东北,上犹江自其县入,合西符水,左合禽水、过水、梅江来入,是为三江口。又东入赣会贡水。潭口、相安二巡司。南埜废驿。 上犹 简。府东北二百五里。东:资寿。西:书山。南:方山。北:飞凤山。章水西南自崇义合西北琴江及礼信水,迳蜈蚣峡,左合斗水、米潮水、料水,折东南,迳城南,曰县前水。又东,左合犹水,曰上犹江。复合九十九曲水,又东南,合感坑水,与城南稍水并入南康,注章水。浮龙巡司。营前,县丞驻。 崇义 简。府北一百二十里。北:崇山。南:观音。西北:桶冈。西南:聂都山,章水出,南迳师子岩,歧为二:南派亦曰池江,入大庾;北派东北迳城西,其西源流为益浆水,东纳琴江入上犹,东南至坪江。西:符水,合南源水,右纳义安水,至符江口。又南浮江,并入南康。横水出大嶂山,绕城北出,会东溪水,入上犹江。上保、文英二镇。金坑、铅厂、长龙三巡司。 志四十二  地理十四   △湖北   湖北:禹贡荆州之域。明置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旋设湖广巡抚及总督。清康熙三年,分置湖北布政司, 始领府八: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 并设湖北巡抚。雍正六年,升归州为直隶州。十三年,升夷陵州为宜昌府,降归州直隶州为州属焉。以恩施县治置施南府。乾隆五十六年,升荆门州为直隶州。光绪三十年,升鹤峰州为直隶。东至安徽宿松; 五百五十里。 南至湖南临湘; 四百里。 西至四川巫山; 千八百九十里。 北至河南罗山。 二百八十里。 广二千四百四十里,袤六百八十里。面积凡五十八万九千一百一十六方里。北距京师三千一百五十五里。宣统三年,编户五百五万五千九十一,口二千三百九十一万七千二百二十八。共领府十,直隶州一,直隶一,县六十。 驿道:自武昌西北渡江、汉达河南淅川;自襄阳西渡江达湖南沣州。电线:汉口东通九江,西通成都,南通长沙,北通郑州。铁路:京汉南段,粤汉北段。航路:自汉口以下,黄州、黄口港、蕲州、武穴,汉口以上,金口、宝塔州、新碮、城陵矶、沙巿、宜昌,皆江轮舣泊处。   武昌府: 要,冲,难。隶盐法武昌道。明为湖广布政使司治。康熙三年为湖北布政司治。湖广总督及湖北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督粮道驻。 广五百三十二里,袤四百七十二里。北极高三十度三十三分,京师偏西二度十四分。领州一,县九。江夏 要,冲,繁,难。倚。其名山:荆山、内方、大别。城内黄鹄山,亦名黄鹤山。与城北隅凤凰山,俱置砲台。东有洪山,一名东山,百战地也。西临大江,雄据东南上游,有险无蔽。大江自嘉鱼,迳城西北入武昌,光绪中,沿江岸建纺纱、织布、缫丝、制麻各局。西南:金水,一曰涂水,自咸宁来,汇为斧头湖,北至金口入江。有金口镇巡司。南:南湖,通大江,今为军屯重地。西南:鲇鱼套、南山坡二巡司。东北:浒黄洲废司。西:长江关。有将台、东湖、山坡、土桥四驿。 武昌, 难。府东一百八十里。南:黄龙。西:樊山。东:石门。有长港,即樊港,纳县南诸湖水,迳樊口入江。大江自江夏来,东北流,迳县北入大冶。西:芦洲。东:安乐矶。西南:金牛镇,县东金子矶巡司移驻此。西:白湖镇巡司,后移葛仙镇。有华容驿。 嘉鱼 简,难。府西南一百五十里。城西鱼岳山。东南:阴山。东北:赤壁。南:白云。大江自湖南临湘入,右迳陆口入江夏。陆水自南来会,迳嘉鱼口,有太平、岳公诸湖水流合焉。簰洲、石头口二镇,有巡司。有驿。 蒲圻 冲,难。府西南三百六十里。城内叠秀山。西:茅山。东:黄葛。西北:竹山、茗山。西南:羊楼洞。白鹿山,荆港水出焉。南:陆水,一曰蒲圻河。东:赤马港,与荆港俱入焉。西南:新店。古大嶓水通黄盖湖,下流至嘉鱼石头港入江。有港口巡司。羊楼洞废司。港口、官塘二驿。凤山废驿。铁路。 咸宁 冲。府东南二百四十里。东:东高山。西:钴鉧。东南:相山。南:桃花尖山。涂水出其西桃花泉,曰白枵港,与西源浚水岭减河会,又西北迳城南金镫山,始为涂水,西北合诸湖港水,入江夏。其北麓东水出,下流入武昌之樊港。又东杨埠桥水,源出石川畈,流合东水,即东水别源也。西有咸宁驿。雍正六年徙入。 崇阳 繁,疲,难。府南三百六十里。西:岩头。北:葛仙。东:雨山。西南:龙泉山。陆水自通城县流入,曰崇阳河,右合梓木港,左合桂口港,至莎塘铺,流迳花山。至城南,又东折,西北迳仰莲山,又西北至壶头山,为崇阳洪,入蒲圻。有桂口巡司。 通城 难。府西南五百里。九岭。西南:白面。东南:幕府山,陆水所出,一曰俊水,纳秀水入崇阳。南:黄龙山,新安港水出。东有鲤港,源出蓑荷洞,流合新安港,西入之。 兴国州 繁。府东南三百八十里。南:阖闾。东:大坡。西:黄姑。北:大银山。西南:龙山。东北:大江自大冶入,又东入江西瑞昌境。富水自西流入,谓之富池口。有富池镇巡司。西南:龙港,北与富水合,移州东北黄颡口巡司驻之。有驿。 大冶 难。府东南一百五十里。顺治二年自兴国州改隶。东:围炉。北:铁山。西南:铜绿。北:白雉山。光绪间鑛政大兴,铁冶之利甲于全省。东北:磁湖山,产磁石。东:西塞山,下有道士洑,矶临大江。旧设巡司,后移县北。大江,西北自武昌入,为黄石港,东南流入兴国州。有驿。 通山 难。府南一百八十里。顺治二年自兴国州改隶。南:九宫山。顺治初,李自成为乡人击毙于此。东:沈水。西南:白羊,古青湓山,窝水出,亦曰通羊港,合湄港,自南流入。东南:黄梨山,宝石河出,合桐港,自西流入,东北至兴国州合流,谓之富水。东有黄泥垅旧司,后裁。   汉阳府: 冲,繁,疲,难。隶汉黄德道。 顺治初,沿明制,属湖广布政司。康熙三年,属湖北布政司。东北距省治十里。广二百七十里,袤四百七十里。北极高三十度三十三分。京师偏西二度二十一分。领州一,一,县四。汉阳 繁,疲,难。倚。西南:九真。东北:大别,即鲁山,光绪间建铁政局于山下。汉水自汉川入,迳北麓。大江自嘉鱼来,环城而东合焉。西南:太白湖,接沔阳界,汇江、汉支流及诸湖泽,东泄于沌水。出江即沌口也。有沌口镇巡司,后移下蒲潭。又西蔡店镇,西南新滩口镇,汉口镇,仁义、礼智四巡司。光绪二十四年,移礼智司属夏口。县及蔡甸二驿。 汉川 冲,繁。府西北一百二十里。东南:小别,俗名甑山。西南:阳台山,康熙间更名采芝。汉水自沔阳天门来,入汉阳。东:涢水自云梦、应城入,沦河、西河、汊水皆注之,下流至夏口入汉,谓之涢口。有刘家堛、小里潭二巡司。县及田兒河二驿。 孝感 冲,繁,疲,难。府北一百四十里。雍正七年自德安府来属。北:黄茅岭。东北:大悟,一名上界山。又北有澴水,自河南信阳州流入。南:沦河,即澴水下流也,上通涢水,东会滠水入江。太平、双桥二镇。县丞驻东南马溪河巡司,后移东北杨店驿。又北小河溪巡司,嘉庆十一年改驻滠口。有九里关,一名黄岘关,义阳三关之一也。县及小河溪、杨店三驿。铁路。 黄陂 冲,繁,难。府北一百二十里。雍正七年自黄州府来属。东北:大陂山。东:鲁台山。宋二程夫子于此筑台望鲁,因名。东南:大江自汉阳入,澴河注之,又东入黄冈界。县河即滠水,南合沦河。又武湖即武口水也,承滠水分流,皆入焉。滠口、河口二镇。大成潭、滠口镇二巡司。县及双庙、滠口三驿。 沔阳州 繁,疲,难。府西南三百二十里。明属承天府。顺治间属安陆。乾隆二十八年来属,析州分置文泉县。三十年省入。东南:黄蓬山、乌林矶。大江自监利来,入嘉鱼境。汉水南派自天门来,入汉川境。又南长夏河,一曰夏水,江水支流也。又有襄水,为汉水支流,即沱潜也。自襄河泽口分流,迳监利县入境,右合夏水,东汇于阳名、太白诸湖。西南:漕河,即玉带河,西北通顺、洛江、恩江等河俱自潜水分流入沔,今皆淤。州判驻仙桃镇。锅底湾、沙镇二巡司。有驿。 夏口 冲,繁,疲,难。府治北。光绪二十四年析汉阳县汉水以北地分置,治汉口镇。自咸丰八年辟商埠,设江汉关。汉黄德道自黄州徙驻。西北:柏泉山。城东大江自汉阳来,至南岸嘴,合汉水,入黄冈界。汉水自汉川缘界会涢水,曰涢口。又东南来会,为汉口。古夏口,亦沔口,其故道襄河口。又东北入黄陂,为滠口。北有铁路自大智门北经黄陂、孝感、应山等县,与河南信阳州路接,为京汉铁路南段。新沟市汛。礼智司巡司。   黄州府: 冲,繁,难。隶汉黄德道。 顺治初,沿明制,属湖广布政司。康熙三年,属湖北布政司。西北距省治一百八十里。广六百六十五里,袤四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度二十六分。京师偏西一度四十一分。领州一,县七。黄冈 冲,繁,难。倚。故城西北黄冈山。城东北大崎。北:淘金山。西:武矶。大江自黄陂来,入蕲水界。东巴水,西举水,自麻城入,会道观河、沙河南入之,谓之举口,亦谓三江口。西北新生洲,与武昌白鹿矶相对。但店、团风、阳逻三镇,与仓子埠四巡司。有齐安驿,李坪、阳逻废驿。 黄安 简。府西北三百二十里。西北:老山。东北:张家。东南:五云。西南:似马。北:鸡公。紫潭河源出白沙关,合境内诸水南流,至黄冈入江。西:滠水源出北仙居山,下流入黄陂。东南有中和镇、黄陂站二巡司。西北有金局关,一名金山关,相近有大城关,即麻城五关之一也。 蕲水 冲,繁,难。府东南一百十里。东:斗方。北:茶山。东北:张家。东南:仙女。西南滨江。大江自黄冈来,入蕲州,浠水、巴河自罗田来注之。有兰溪镇、巴河镇二巡司。巴水、浠川二驿。 罗田 简。府东一百六十里。南:望江。北:鸡笼、桂家。东北:盐堆山,巴水所出,一名平湖乡河。有尤河合汤河、北峰河,迳城东至蕲水界,折西北,合石源河来会。东南有浠水,源出安徽英山,缘界右合乐秋、王家、观音诸河,入蕲水。东北有多云镇巡司。又北有栗子关。东北有甕门关。西北又有平湖、同罗、松子等关。 麻城 繁,难。府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大安。西北:羚羊。东南:白臬。举水出县境龟峰、黄蘖诸山,受阎家、柏塔、麻溪、白臬、浮桥诸河,下流至黄冈入江。又木樨二里河与东义州河,并南流,亦至黄冈入巴水。东北:殷山畈,上有阴山关,相近有虎头关巡司。又北木陵山,上有木陵关,与黄土、虎头、白沙暨黄安之大城,为麻城五关。又西鹅笼山巡司,一名铁壁关,后移县西南宋埠。同知驻岐亭镇。有驿。 蕲州 冲,繁,难。府东一百八十里。东北:百家冶。西北:灵★。西南:空石。大江自蕲水来,入广济。蕲水源出大浮山,西南流,合三十六水及钴鉧潭入赤东湖,至州西入江,谓之挂口,一曰蕲阳口。有茅山镇、大同镇二巡司。西河驿。又蕲阳水驿。 广济 冲,繁。府东二百五十里。明隶蕲州领属。顺治初改属。东:大阖。东南:太平。西南:积布,即古高山也。大江自蕲州入,东南流,入黄梅。东有梅川,下流入午山湖。西南有马口湖。通江有马口巡司,后移武穴镇。东南龙坪镇巡司。西南田家镇,水利同知驻。镇对半壁山,束江流最狭处,咸丰中置砲台。有广济、双城二驿。 黄梅 冲,繁。府东三百五十里。明隶蕲州领属。顺治初改属。西北:黄梅山,县以此名。东南:矿山。东北:冯茂。西南:蔡山。大江在南,自广济入,东南流,迳清江镇,入宿松。县河在县东,即隆斗河,及县西双城河,会诸湖港水,至黄连嘴合流,出急水沟入之。东北县丞驻清江废镇。新开口、亭前、孔垅三镇巡司,均有驿。   安陆府: 冲,繁。隶安襄郧荆道。明,承天府,属湖广布政司。 顺治三年更名。康熙三年,属湖北布政司。东南距省治五百三十五里。广五百二十里,袤七百四十五里。北极高三十一度十二分。京师偏西三度五十九分。领县四。锺祥 繁,疲,难。倚。城南:樠木山。东北:纯德。北:九华。西北:马鞍。西:汉水自宜城来,入荆门州。又东聊屈山,臼水出,即左传所谓成臼。东北:黄仙洞山,敖水出,下流曰直河。西南权水、北丰乐河,皆入于汉。丰乐有驿,设巡司。又丽阳驿,乾隆三十二年自荆门州割隶,移仙居口巡司于此。又石城、郢东二驿。石牌镇,县丞驻。 京山 繁,难。府东一百五十里。东:京山。西北:大洪。南:子陵。西南:宝香。西:汉水自锺祥入,迳丁口潭,又东南缘潜江界入之。溾水俗名回河,迳城南,皆汇县境诸水入之。中源曰县河,南流入天门界。又富水一曰撞河,源出大洪山,东南会小富水,为双河口,合石板河,入应城。又聊屈山,臼水出,古成臼也,与澨水小河会,曰南河,东南入天门。其东杨水、巾水并从之。有宋河镇巡司,乾隆二十九年自荆门州新城移此。有驿。 潜江 难。府南二百二十里。汉水自京山来,迳县北,分入天门、沔阳界。东有潜水,一名芦洑河,自汉水别出,南有沱水,自江陵流入,在县西沱埠渊合流,为江、汉会通故道,后淤。东南县河、班湾河、沙口河,皆潜水下流,亦淤。西:夜汊河,上承汉水,旧由大泽口分流,亦谓策口。咸丰时改由吴滩溃口,即吴家改口。西南高家场巡司,有驿。 天门 冲,繁,难。府东南二百二十里。明为景陵县,隶沔阳州,属承天府。顺治三年直属今府。雍正四年更名。西北有天门山,汉水北派自潜江西南迳县南,下流合南派,入汉川界。又澨水自京山流入,合杨水、巾水,曰三汊河,一曰汊水。禹贡“过三澨”,即此。至城西分二派,合于城东,北通杨桑湖,东通三台湖,至汉川注于松湖,分流入汉。南岳口市,县丞驻。乾滩镇巡司。有驿。   德安府: 冲。隶汉黄德道。 顺治初,沿明制,属湖广布政司。康熙三年,属湖北布政司。东南距省治三百二十里。广三百八十里,袤三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一度十八分。京师偏西二度五十五分。领州一,县四。安陆 冲。倚。东:章山,即豫章山。西:太平。西北:寿山。涢水亦曰府河,即清发水,左传“吴败楚于柏举,从之及于清发”是也。自随州应山流入,会洑水、瀖水、石河水,至两河口,与杨家河合。南高窍镇,有废巡司。西北漴阳镇。有驿。 云梦 冲,难。府东南六十里。涢水自安陆来,东南流,入汉川界。北岸有涢河堤,康熙五年重筑,其支津由白河口南分流而东,为县河,会郑家河,入孝感界,通澴河。东兴安、南隔蒲潭、北利塘三镇。兴安有废巡司。有驿。 应城 难。府南八十里。东南:高楼山。东临涢水。西北有西河,即富水也。富水自京山入,又南,左纳省港,至桂口,右歧为小河,注三台、五当,纳五龙河。又东南,金梁湖为金盆,入汉川。右潼水出县西北潼山,自县南又东,迳安陆入涢,湮。东长江埠,巡司自崎山镇移此。有驿。 随州 疲,难。府西北一百三十里。北:厉山,一名烈山。西南:大洪山,涢水出焉。西北:溠水,源出栲栳山,南流注之。又左受氵厥水、溧水,右受支水、浪水,下流至夏口入汉。西南有章水,东南流,经安陆、应城县界入涢,亦曰杨家河。祝林镇,州同驻。唐县镇,州判驻。环潭,梅丘巡司驻。高城镇,总巡司驻。又有合河店巡司、唐县镇巡司,嘉庆十五年裁。 应山 冲,繁。府北九十里。左:孔山。西:洞庭。东北:黄茅。西北:瞒箭山,漻水出,西南入随达涢。二水又东南缘界合徐家河,入安陆。东:黄沙河,亦曰环河,出县东北鸡头山,有东河会簸箕港水流合焉,南入孝感。西北有三里店巡司,雍正十年自平里市镇移,后迁平靖关,俗名恨这关,即古之冥★也。又礼山关即武胜关,一名武阳关,京汉铁路所经之义阳三关,此其二也。广水、马平港、龙泉、太平四镇。县城、平靖关、观音店、广水镇四驿。   荆州府: 冲,繁,疲,难。隶荆宜道。将军,左右翼副都统均驻。 顺治初,沿明制,属湖广布政司。康熙三年,属湖北布政司。东距省治八百里。广七百二十五里,袤二百十里。北极高三十度二十六分。京师偏西四度二十八分。领县七。江陵 冲,繁,疲,难。倚。西北:龙山。北:纪山。大江自松滋西来,迳城南,入公安界。沮水自当阳县合漳水南来注之。西南:虎渡河,自大江分流,下注澧水,入洞庭湖,即禹贡“导江东至于澧”也。东南:夏水,即沱江,为大江支津。又有涌水,则夏水支流也,通江处谓之涌口。漕河在城东北,名草市河,经沙市,名沙市河。又东瓦子湖,一名长湖,汇诸湖水,下流俱达于沔。万城堤在县西南,雍正中筑,乾隆五十三年修,岁遣大臣驻防。沙市,通判驻,有巡司。光绪二十一年开为商埠。与龙湾市、虎渡口巡司三。郝穴口有废司。荆南、丫角庙二驿。 公安 冲,繁。府西南一百四十里。顺治八年,由斗湖堤徙祝家冈。同治十二年复徙唐家冈。东:太岁。东南:黄山。大江在北,自江陵东入石首界。西:油水,旧由油河口入江,今淤。虎渡河自江陵县南流入境,至黄金口,分一支为东河,合吴达河诸水达荐祖溪。正流南经港口,会孙黄河,东南流,至泗水口,均入湖南注澧水。东北:孱陵镇巡司。东有涂郭市、东南有孟家溪市。有孙黄驿,后裁。 石首 简。府东南一百八十里。东:石首山。东南:石门。西:阳岐山。大江自公安入,迳县北,入监利界。其支津由藕池口分数道南达洞庭湖。又东焦山河,亦其支流也,自调弦口经焦山,亦达洞庭。南:黄金堤市。西:杨林市。 监利 繁,疲,难。府东少南二百四十里。东南:狮子山。西:大江自石首来,迳县西南,入湖南华容。东:鲁洑江,即夏水也,自江陵流入。东为大马长川,周环二百馀里,与林长、分盐、龙潭、三汊等河均至沔阳州合于沔水。白螺矶、分盐所、窑圻镇三巡司。硃家河废司。 松滋 简。府西一百二十里。东:竺园。南:金羊。西:九冈。西南:巴山。大江自枝江入,迳县北,亦曰川江。岷江至此分为三派,下流复合为一,达于江陵。洈水源出西南之起龙山,即古洈山,迳樟木山,右合隔沙河,左天木河,迳文公山,又东曰纸厂河,入公安达洞庭湖。东南磨盘洲巡司,红崖子砦巡司,后废。有县城、涴市二驿。 枝江 简。府西一百八十里。南有紫山。西:金紫。西南:官木。大江自宜都来,迳县北,入松滋。江中有百里洲。南为外江,北为内江,即江与沱也。东北沮水,又西北白水港,合群溪水注之。有江口巡司。董市镇。 宜都 简。府西北一百八十里。顺治初属夷陵州。雍正十三年改属。南:羊肠。西南:大梁。东北:石羊。西北:荆门山,对岸即虎牙山。大江自东湖来,迳其间,为绝险处,东南流入枝江。西北清江,即夷水也,自长阳流入,东南流,会汉洋河,至清江口入江。东北沧茫溪,一名玛瑙河,亦入江。白洋在江北岸,顺治初侨治于此,寻复故。东北:普通关废司。西南:聂家河市。北:安福市。又虎脑背市,即古猇亭。   襄阳府: 冲,繁,难。隶安襄郧荆道。 顺治初,沿明制,属湖广布政司。康熙三年,属湖北布政司。东南距省治六百八十里。广六百七十里,袤二百七十里。北极高三十二度五分。京师偏西四度二十分。领州一,县六。襄阳 冲,繁,难。倚。东南:鹿门。西南:虎头。南:岘山。西:隆中山。汉水自穀城来,迳城北,入宜城。城四周有堤,谓之襄阳城堤。对岸即樊城,古重镇也。东北淯水,自河南唐县入,名唐河。合浊水,名唐白河。县别有白水,自东来会。又西北清泥河,东淳河,皆入汉。同知、丞驻樊城。吕堰、双沟二巡司。油房废司。汉江、吕堰二驿。汉江今移城中。 宜城 冲。府东南一百二十里。西:石梁。东南:赤山。南:太山。汉水自襄阳会潼水入,迳县东,入锺祥。西南蛮水,一曰鄢水,又曰夷水,合瀰水,与其支津木里沟、长渠皆入汉。又沶水自汉中来,合于蛮水,谓之沶口。北疏水,亦名襄水,土人呼涑水,亦自★口入汉。东南楼子汊、南康坡汊、北羊祜汊,皆汉水之旁出也。西:田家集巡司。南:鄢城驿。 南漳 简。府西南一百二十里。西南有八叠山,一名柤山,又名沮山,吴硃然、诸葛瑾北出沮中,即此。西有荆山,左氏传所云“荆山九州之险”是也。漳水出焉,下流至当阳会沮水入江。其北深溪河,蛮水入,曰榨洛河,迳大鸿山,至城南,入宜城界。有方家堰巡司,后移保安镇。南有鸡头关,东北有石河铺。 枣阳 冲,繁,难。府东北一百四十里。东:霸山。东南:资山。南:瀴源山,瀴水所出。东:大阜山,白水所出。又东南昆水,西南浕水,合白水下流入于淯水,至襄阳入汉。西南蔡水,西流亦入淯水。有湖河、鹿头、双河、太平诸镇。 穀城 简。府西北一百四十里。湖北提督驻。西北:穀城山,县以此名。西南:薤山。南:金斗。东北:汉水自光化入,亦曰穀水。南:筑水,一名南河,东入沔,谓之筑口。北:汎水,一名古羊河,或曰北河,至城东,与筑水合。有花石街、张家集二巡司。张家集后移驻太平店。 光化 简。府西北一百八十里。西北:三夫山。汉水自均州入,迳城西,有涓水流入,历上涓、中涓、下涓三口入穀城。又黑水、排子、硃寨诸河下流皆入焉。东南旧有茨湖,今湮。有左旗营巡司,后徙县南老河口。 均州 简。府西北三百九十里。南:武当,一曰太和,亦曰篸上山,明时尊为“太岳”,浪河、曾水并出焉。汉水自郧远河口入,又东为禹贡沧浪之水。其由浪河入者,有殷家河、萧河,其由曾水入者,有黄沙、小芝、水磨、笃河。又均水自州南流,至光化之小江口,亦入之。有草店、浪河诸镇。光绪四年置孙家湾巡司。   郧阳府: 繁,疲,难。隶安襄郧荆道。总兵驻。 顺治初,沿明制,属湖广布政司,并设抚治、都御史。康熙三年,属湖北省布政司。六年,罢抚治。东南距省治一千二百五十里。广七百十里,袤四百里。北极高三十二度四十九分。京师偏西五度四十二分。领县六。郧 难。倚。北:兜鍪。西:锡穴。西北:老砦。西南:白马。汉水自郧西入均州。堵水自县南流入焉,谓之堵口。又将军河、曲远河、神定河、龙门河、远河俱来入。滔河自陕西商州流入,经县东北,会丹水,入河南淅川。西:黄龙镇巡司。雷峰垩镇、青桐关二巡司,裁。有驿。 房 简。府西南三百一十里。西南:房山。南:景山,一名雁塞山,沮水出焉。又东,汛水,今名八渡河。北:筑水,源出杨子山。东北有粉水,俱流迳保康入穀城注汉。有三岔口、九道梁二巡司。 竹山 难。府西南三百六十里。东南:方城,又名望楚山。西南:白马塞山。西:丫角山。南有堵水,一名陡河,源出陕西平利,自竹谿东流入境。右会官渡河、章落河、霍河,左受苦桃河、上元水、嵚峪河、对峙河,又东北流,经房北,至郧入汉。同知驻白河堡。官渡河堡巡司。黄茅关、吉阳关二废司。 竹谿 简。府西南五百九十里。东:诰轴。西南:峒崎山,有砦最险隘。西北:竹谿河,流合县河,为堵水上源。南秦坪河,东南白沙河,会柿河注堵水。有尹店社、白土关二废巡司。东:县河镇。 保康 简。府东南三百四十里。东:岮峪山。西有汤浃河,一名汤洋河,水温可疗疾。西北:粉水,东流与筑水会,名曰南河。西南板仓河,北来注之。东南有常平堡废巡司。 郧西 简。府西北一百三十里。顺治十六年,以西北上津县省入。西:矿山。西北:十八盘山。南有汉水,缘界合仙河、白河,又东迳金兰山,甲河自山阳来会,入郧西。天河源出县西北牛头山,激浪河、麦峪河流入焉。西北:上津堡废巡司。西:江口镇。   宜昌府: 冲。隶荆宜道。总兵官驻。 顺治初,沿明制,为夷陵州,属荆州府。雍正十三年升为府,更名,属湖北布政司,置东湖为治。鹤峰、长乐,降归州及所属长阳、兴山、巴东来隶。光绪三十年,析荆宜施道为施鹤道,升鹤峰为隶之。东距省治一千八十里。广五百九十里,袤四百十里。北极高三十度四十九分。京师偏西五度十五分。领州一,县五。东湖 冲,繁,难。倚。旧为夷陵县。明省入夷陵州。雍正十三年复置,更名。光绪二年辟城南为宜昌商埠。东:对马。北:丰宝。南:高笄。东北:方山。西北:黄牛峡,亦称黄牛山。北:西陵峡,一名夷山,古所谓“三峡”之二。大江自归州来经之,至县西,始出峡就平地,东入宜都。东南:虎牙山,对岸为宜都之荆门山,下临虎牙滩。更有流头、使君、鹿角、狼尾等滩,皆奇险。北:黄柏河,下流为长桥溪,由长桥入江。西北:南沱巡司。又南津、西津、白虎诸关。有驿。 归州 简。府西北三百五里。明属荆州府。雍正六年升为直隶州。十三年复降为州来属。大江自巴东来,东入东湖界。香溪源出兴山县南入之,曰香溪口。江中有新滩、叱滩及石碣、达洞、独石诸滩,又有马肝、白狗、空舲三峡,皆险处也。有南逻口、牛口巡司。州城及建坪二驿。 长阳 简。府西南七十六里。明隶夷陵州,属荆州府。雍正六年属直隶归州,十三年来属。北:宜阳。西北:佷山。西:资丘。清江自巴东入,迳武落锺离山,一名难留城山,五姓蛮所从出也。清江俗名长阳河,合招徠河,又东迳金紫山,合平乐河、丹水,迳城南,又东入宜都。西有旧关堡、蹇家园二废巡司。有资丘镇。古扞关。 兴山 简。府北三百十里。明隶归州,属荆州府。康熙中,直属荆州府。雍正六年属直隶归州。十三年来属。西北:神龙、茅麓。北:罗镜。东:仙侣。西:万朝。城南香溪一名县前河,建阳、南阳两河入之,合白沙、九冲河,至城南,始为香溪。又南合大里溪,至峡门口,会大峡水。又西南入归州。有关口垩、青林垩,猫兒关诸隘。又有■D1叶坞,出郧、襄间道也。西北:高鸡寨废巡司。巴东冲,难。府西四百二十五里。明隶归州,属荆州府。康熙中,直属荆州府。雍正六年属直隶归州,十三年来属。东:铁峰。北:青铜。南:巴山,一名金字山。西南:安居。大江自四川巫山来,由巫峡流入,迳城北,出东湖西陵峡,下流至黄梅,入安徽宿松县界。三灞河源出县西北九府坪,支流三,其一入西瀼溪,东曰东瀼溪,迳城北,又东迳牛口山。西南:清江,自建始入,下流入归。野山关巡司,后移驻县南劝农亭。县城、火峰口二驿。长乐简。府南一百九十一里。明为五峰司,隶容美宣抚司,属施州卫。雍正十三年置县,以石梁、水浕、长茅三司,及长阳、松滋、枝江、宜都,与湖南石门等县边地益之,来属。西北:金鸡。南:壶坪。西:五峰山。长茅河经县北,会县河入清江。东:汉洋河,源出东北山中,东经百年关北、渔阳关南,下流至宜都,亦入清江。南:白溪河,即渫水之上源。西:南湾潭,县丞驻焉。   施南府:简,难。隶施鹤道。明,施州卫,属湖庆都司。 康熙中,因明制,为施州卫,属荆州府。雍正六年,改为恩施县,属直隶归州。十三年升为府,更名,属湖北布政司,增宣恩、来凤、咸丰、利川。乾隆元年,割四川夔州、建始来隶。东距省一千九百八十里。广四百二十八里,袤四百九十四里。北极高三十度十六分。京师偏西七度二分。领县六。恩施 繁,难。倚。明为施州卫。雍正六年置县,更名。十三年建府治,遂属焉。以原属支罗等地分入他县。西北:都亭。东北:扞山。东:连珠,一名五峰山,下有五峰关。北:清江,源出四川石龙关东诸山,一曰夷水,又曰盐水。后汉书“廪君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即此。经县东,有忠建河及麒麟、金印诸溪水注之,下流入于大江。崔家坝巡司。木贡,县丞驻。 宣恩 简。府东南八十里。明为施南宣抚司,属施州卫。康熙时为施南土司。雍正六年属恩施县。十三年置县属府。以忠峒、高罗、木册、东乡、忠建、石虎七司地益之。北:墨达山。南:将军山,白水河出焉,一曰车溪,又曰酉溪,入来凤,下流谓之漫水。漊水出县东北莺嘴荒,一曰九谿河,澧之北源也。忠建河在城东,名玉带溪,自咸丰发源,北入清江。有狮子、东门二关,乾灞巡司。东有东乡镇巡司,后裁。 来凤 简。府南二百七十里。明,散毛宣抚司,属施州卫。康熙时为散毛土司。雍正六年属恩施县。十三年置县,治司属之桐子园,隶以蜡壁、大旺、东流、卯峒、漫水五司地,属府。东南:翔凤。西北:三尖。西:佛山,与雀兒峰对峙,高峒河水出焉。东有佛塘崖,下有佛塘河,即宣恩之白水河也,流合众川,迳峒东流,入于辰河。有卯峒巡司,滴水、老鸦二关。 咸丰 简。府西南二百二十五里。明为大田军民千户所,属施州卫。康熙时改设巡司。雍正六年属恩施县。十三年置县,以唐崖、龙潭、金峒三司地益之。城内角楼山。东:小关。西北:龙潭河,一曰唐崖河,自利川入,西南入四川黔江,谓之黔水。西:龙嘴河,亦自利川入,迳万顷湖南入彭水。西南:张家坪巡司。 利川 简。府西一百七十八里。明,施南司属之官渡灞粗石地。雍正十三年置县,以忠路、忠孝、沙溪三司及恩施属之支罗、南坪堡等处益之。东:金字。西:桂子、七药山,前江出焉,南与后江合流,谓之龙嘴河,即中清河上源也。北有清江。境内水多伏流。有南坪、建南二巡司。 建始 简。府东北一百二十里。初因明制,属四川夔州府。乾隆元年改属。南:文山。西:石乳。东:州基山。西:石乳山,上有关,马水河出,西南右合桐木溪、木瓜河,迳禄山,右会广润河,至撒毛,入恩施。南有清江,入迳麻根塔口、景阳河,又东入巴东。有龙驹河。大岩岭镇,县丞驻。   荆门直隶州: 冲,繁,疲,难。隶安襄郧荆道。明属承天府。 顺治初,沿明制,为安陆府属州。乾隆五十六年,升直隶州,属湖北布政司。东南距省治六百里。广二百六十里,袤三百二十五里。北极高三十一度四分。京师偏西四度十六分。领县二。 南三十里荆门山。西北:武陵。东:伯夷。西:象山。东南:章山,即内方山。汉水来迳城东,亦曰沔水,东南入潜江。滨汉为堤,亦自内方山达潜江,为五邑保障。西权水,北象河,东南有直江,下流均入汉。又建水一名建阳河,上流古通汉,今淤,下流至江陵汇为湖。有建阳镇、石桥镇二巡司,俱有驿。又城有荆山驿。旧设新城镇、仙居口二巡司,及荆门所、宜门所,后均废。东南有沙洋镇。 当阳 简。州西南一百二十里。明属州,隶承天府。顺治初,属安陆府。乾隆五十六年还属。东南:紫盖。东北:绿林。玉泉山,玉泉水出焉。北:沮水,自远安来,东南流,合巩河、玉泉水,至麦城南,与漳水会,下流入江。有河溶镇巡司。北:百宝砦。东:淯溪镇。有驿。 远安 简。州西一百四十里。明属夷陵州,隶荆州府。雍正十三年直属府。乾隆五十六年来属。西北:鸣凤。北:神马。沮水自南漳来,迳县东南流,合福河溪、通天楼河、石洋河、白龙溪、泥水溪、青溪诸水,入当阳界。西北:黄柏河。北:南襄堡,西北:砦洋坪汛。   鹤峰直隶: 冲,繁,疲,难。光绪三十年,析荆宜施道为施鹤道,隶之。 顺治初,因明制,为容美土司,属施州卫。雍正六年,属恩施县。十三年置州,以五星坪、北佳坪益之,属宜昌府。光绪三十年,升直隶,属湖北布政司。东距省治一千五百五十里。广一百九十五里,袤三百四十五里。北极高三十度。京师偏西六度三十分。 东南:柘鸡。东:平山。北:印山。南:天星。西北:巴子山。南:八峰山。有山河,即漊水之上源,东南流,大典河入焉。东北:咸盈河,迳巴东入于清江。有奇峰、邬阳、大崖诸关。山羊隘旧属湖南慈利,雍正时来属,设巡司驻之,后移白果坪。 志四十三  地理十五   △湖南   湖南:禹贡荆州之域。明属湖广布政使司,置偏沅巡抚。清初因之。康熙三年,析置湖南布政使司,为湖南省,移偏沅巡抚驻长沙。雍正二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并归湖广总督兼辖。七年,置永顺府,升岳州之澧州。十年,升衡州之桂阳州。乾隆元年,升辰州之沅州为府。嘉庆二年,升辰州之乾州、凤凰、永绥三。二十二年,置晃州。光绪十八年,置南州。领府九,直隶五,直隶州四,属州三,县六十四。东至江西义宁; 三百五十里。 西至贵州铜仁; 一千七百三十五里。 南至广东连州; 八百二十里。 北至湖北监利。 三百五十里。 广一千四百二十里,袤一千一百五十里。北极高二十四度四十九分至二十九度三十七分。京师偏西二度十四分至七度四十三分。宣统三年,编户四百二十八万八千一百六十四,口二千二百五万二千一百五十九。 其名山:衡岳、九疑、都庞、骑田、萌渚、幕阜。其巨川:湘、沅、资、澧。其泽:洞庭。驿道:自长沙北达湖北蒲圻;东南出插岭关达江西萍乡;南达广西全州;西达贵州玉屏。铁路幹:粤汉中段。支:萍株。航路:自长沙南达湘潭,北达汉口。电线:自长沙北达汉口,南通桂林,西通洪江,东通江西萍乡、安源。   长沙府: 冲,繁,难。巡抚治;布政、提学、提法三司,巡警、劝业、盐法、长宝四道同治。府隶之。明隶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中,偏沅巡抚自沅州徙驻,为省治。雍正二年改湖南巡抚。 东北至京师三千五百八十五里。广一千里,袤五百九十里。北极高二十八度十三分。京师偏西三度四十分。领州一,县十一。长沙 冲,繁,难。倚。东:天井。西:谷山。北:罗洋、石宝、麻潭、智度、铜山。巨川则大江,洞庭湖汇湘、沅、资、澧入焉。湘江自湘潭、善化入,纳潦浒河及白沙河。又西北,右合下泥港,左桐树港,纳八曲河,迳铜官山,至靖港,为古新康江口。又西北,会乔口河,入湘阴。浏阳河在县南,源出大围山,西北流,经县界入湘。陶关在县西南。有乔头镇巡司。乔头、长沙二驿。长株铁路。 善化 冲,繁,难。倚。南:昭山。西:岳麓。西北:金盘。东南:锡山,湘水在西,自湘潭入,西北流,左纳观音港,至瓦官口,靳江水从西南来注之。北过水陆洲,入于长沙。东:浏渭水自浏阳入,北合金塘港,至长沙入湘水。又西,卯江水,一名满官江,源出宁乡嵇架山,东北与螺陂河水合,入长沙,是为八曲河。南有暮云市废巡司。有驿。长株铁路。 湘潭 冲,繁,难。府西南一百里。西:乌台。东:石潭。南:晓霞。东北:昭山,其下有昭潭。西北:韶山。西南:隐山。东南:凤凰山。湘水自衡山入,东南流,过晚洲,屈而北,硃亭港水注之。又东北,过淦田市,东与醴陵县界。又北,过空冷峡,又东北至于凿石浦。屈而西,涓水自西南来会。水迳县西易俗乡,又名曰易俗河。又北至湘河口,左合涟水。又东北过县治南,又西北为峨洲,入于善化。其西靳江水自宁乡入,迤东至善化入湘水。二镇:硃亭,县丞驻;下滠,旧有巡司,废。又永宁巡司亦废。黄茅巡司,乾隆二十六年置,后迁县东株洲市,更名。有南岸驿。有商埠,光绪三十一年奏开。有长株、株萍铁路。 湘阴 冲,繁,难。府北一百二十里。北:黄陵。东:神鼎。东南:玉池。东北:汨罗山、玉笥山。西北:锡山。湘水在西,自长沙入,北合门泾江,又北流,西别出为濠河水,西北与资水分流,其合处曰临资口。其正渠又北至县治西南,白水江注之。又北过芦林潭,锡江水合濠河水自西来会。又北合汨水,西与湄水合。又西北会罗水,为汨罗江,西北流,歧为二,至屈潭复合。西北过屈罗戍南,分流注湘水。湘水西北至磊石山,入于洞庭湖。镇三:营田,萧婆、大荆。县丞治林子口。西北有营田巡司,后废。新市、大荆镇二巡司。湘阴、归义二驿。宁乡 冲。府西北一百里。南:石鼓。北:香林。东:天马。东南:嵇山。西:大溈山,溈水出,东南流,右纳黄绢水,左瑕溪,至双江口,流沙河水自西南来注之。又东北,左合玉堂江水,右乌江水,又东北至县治南,屈而东,会平江水,又东北入于长沙,为新康江。又有靳江水在县南,源出湘乡,迤东至湘潭入湘。有唐市镇。有驿。 浏阳繁,疲,难。府东一百五十里。西:洞阳山。北:道吾。东北:大光山。又大围山,浏水出,西南至双江口,小溪水自东来会。又过县治西南,浏渭水北流入焉。又西与小河水合,西北入于长沙。北:石柱峰,潦浒河出,西南流,屈西北至长沙为涝塘水。又南川水即澄潭江,自江西万载入,西南过江口入于醴陵,其下流是为渌水也。永兴、居仁二镇。梅子园一巡司,澄潭江,后迁县西永安市。 醴陵 简。府东南一百八十里。北:小溈山。东:王乔。东南:大屏。西南:君子山。湘水渎自湘潭入。又南渌江水,有二源:北源曰南川水,自浏阳入,西南至双江口,萍水自南来会;水出江西萍乡县,是为南源。又西过县治南,右纳姜湾水,又西与铁江水合。水一名北江,自攸县入,北合清水江,又北流为泗汾河。水又北入渌水,至渌口入于湘。有插岭关。渌口镇巡司及驿,与醴陵驿为二。株萍铁路。 益阳 冲,难。府西北二百里。北:五溪山。南:小庐。西:修山。西北:紫云。西南:浮丘山。益阳江在南,一名茱萸江,即资水,自安化入,东合泥溪、沾溪、桃花江、志溪诸水,过县治南,别出为兰溪水。合乔江,东北流,北别出为甘溪,入沅江。东有乔江水,首受资水,自沅江入。西:西林港,歧为二,一东北入湘阴,一东南入长沙,皆合湘水。北有益水,出五溪山,东与甘溪水合,至沅江入资。有瓦湖镇。有驿。 湘乡 冲,疲,难。府西南二百一十里。北:仙女山。东:东台。西:石佛。西北:灵羊。西南有大禹山。涟水一名湘乡河,自邵阳入,北合金竹水,又北与蓝田水会。东北流,左纳西阳水,屈东南至大江口,侧水合崖源水自西南来注。又东北过石鱼山东,青陂水南流合焉,东北至湘潭入湘水。虞塘、定胜二镇。县丞治永丰市。娄底巡司。明置武障,乾隆三年徙改。 攸 繁,疲,难。府东南二百八十里。东:司空。东北:罗浮。西北:明月山。攸水在东,源出江西萍乡县西,合阳升江水,西南至县治东南入洣水。水自茶陵入,亦名曰茶陵江也。洣水又西与阴山江合,入衡山。东北有凤岭巡司,雍正十一年置。 安化 简。府西二百六十里。东:移风。南:浮青。北:大峰。西北:小辰。西南:大熊山。山与新化接界。资水在西,一名邵河,自新化入。西北合渠水,屈东北流,过县治北,屈而东,敷溪水自南来注。又东纳善溪水,入于益阳。东南有蓝田水,亦自新化入,东北至湘乡入涟水。又归溪水,源出县西司徒岭,西南流,与湄江合。屈东南,至湘乡合蓝田水。 茶陵州 繁,难。府东南四百八十里。西:云阳。东:皇雩。东北:景阳山,即茶山。洣水自酃入,亦曰茶陵江,西北流,右纳洮水,北过州治东,茶水自东北来注,又西北入攸。有视渡口巡司,治州南视渡关,后迁高冈南关。   宝庆府: 难。隶长宝道。旧隶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来属。 东北距省治五百里。广六百六十里,袤六百三十里。北极高二十七度四分。京师偏西五度六分。领州一,县四。邵阳 繁,难。倚。南:四望。东:大云。东北有龙山。西北:首望。资水自武冈入,东纳辰溪水,东北过府治北。邵水出龙山,南合桐江、檀江,屈西北流注之,北与渔溪合。西北会高平水,入新化。又涟水亦出龙山,东北入湘乡。又烝水源出邪姜山,合大云水,至衡阳入湘。又西洋江出西北隆回乡,南至武冈,流合洞口水。有隆回巡司。其黑田铺巡司,乾隆二十五年置,后废。通判驻桃花坪。 新化 繁,难。府西北一百八十里。北:大熊山。东北有黄柏界山,皆与安化接界。南:梅山、长龙。西南:文仙。西北:清虚,一名大西山。资水在东,自邵阳入,西北过县治北,云溪水合洋溪自西南来注之。又北与油溪水合,入安化。西有渠江水,源出冷溪山,北至安化入资水。东有蓝田水,上源曰墨溪,出邵阳,亦入安化。高平水出西南首望山,东南流,入邵阳,注资水。西北有苏溪镇巡司,乾隆四十年废。 城步 难。府西南四百二十里。乾隆三年改隶靖州,七年复。东:罗汉山。东南:金紫山,与广西全州接界。西南:金童,又有蓝山。西北:枫门山。东北:青角山,即古路山,资水所出,一名都梁水,又名济水。北流屈东,左会款溪水,入武冈。又有巫水,源出东北巫山,南屈而西为渔渡江,县东南诸水皆入焉。至县治西南,左纳界背水,西北与清溪水合,入绥宁。西南有长平水,又曰蓝山水,亦入绥宁,为临川水。又有长滩水,出县南,南至广西龙胜,曰贝子溪,其下流是为浔江。同官水亦南入龙胜,为太平溪,流合贝子溪。有横岭峒巡司,本寨头司,乾隆元年置,后迁横岭更名。江头汛巡司治莫宜峒,乾隆六十年置长安营,同知驻。辖瑶峒五:曰蓬峒、牛栏、莫宜、扶城、横岭。为寨四十有八。 武冈州 繁,疲,难。府西南二百八十里。西北有武冈山,州以是名。又西北,天尊山,山与绥宁接界。南:云山。东南:宝方,又名资胜山。资水在南,自城步入,东合威溪。又东过州治南,左合渠水,右纳石门水,又东北流,蓼溪水自西来会。蓼溪一曰高沙市水,出绥宁。又北合洞口水,水上源曰平溪,出黔阳。东南流,右纳岳溪水,东合西洋江,至平溪口入资水。资水又北,屈而东,迳紫阳山,曰紫阳河,龙江水北流入焉。又东南与夫夷水会,入邵阳。西北:{艹那}溪自绥宁入,至黔阳入沅水。州同驻高沙市。峡口、石门司二巡司。紫阳、蓼溪二废司。 新宁 繁,难。府西南三百里。西:花溪。南:金城。西南:峎山。东南:大云。东北:高桂。又有紫云山,山与武冈、东安接界。夫夷水在南,一名罗江水,其上源曰西延水,自广西全州入,东北流,左纳深冲水,又北至县治西南,新寨水自西来注之。屈东过笔架山,合水头水,又东北纳涷江水,合小溪水,入武冈,为资水别源。东有靖位镇巡司,康熙二十三年废。   岳州府: 冲,繁,疲,难。隶岳常澧道。旧隶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来属。初沿明制,领州一,县七。雍正七年,澧升直隶州,石门、安乡、慈利割隶。 西南距省治三百里。广三百八十里,袤三百四十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二十四分。京师偏西三度三十四分。领县四。同知一。道光元年移治君山,后废。有岳州商埠,光绪二十四年奏开。巴陵 冲,繁,疲,难。倚。城内巴丘山。东:大云、铜鼓,皆与临湘县接界。东南:灵屋、五龙。大江在西北,洞庭湖在西南。君山、扁山、石城山皆在湖中。湖周八百馀里,南连青草,西接赤沙,谓之三湖,湘、沅、资、澧诸水咸汇焉。东北至三江口,合大江,古谓之五渚。大江又东北入临湘。有城陵矶,天险也。南有新墙河,即微水,自临湘入,西南流,左纳沙港,迤西至灌口,入洞庭湖。水出东南清水岭,西南至湘阴合汨水。氵邕湖在东南,一名翁湖,又东为角子湖。杨林街,县丞。鹿角镇,主簿。东:岳阳驿。旧有青冈驿,顺治十六年置,有丞,乾隆十六年裁。 临湘 冲,繁。府东北九十里。东:黄皋。西南,微落。东南:大云。又龙窖山,跨湖北通城、蒲圻诸县,微水所出,迤西迳土城,左纳马港,西南入巴陵。大江在县西,自巴陵入,东北过彭城山,松阳湖水自东南来注之。又东北与白泥湖水合,过鸭栏矶,入湖北嘉鱼。黄盖湖在东北,县东诸水皆汇焉,北注清江口,入大江。东南有桃林、长安巡司,城陵矶,乾隆二十六年徙长安镇,更名,寻复故。云溪、长安二驿。鸭栏矶、长安二镇。 华容 疲,难。府西北一百八十里。北:黄湖。东:石门、墨山。东北:东山。东南:鼓楼山。大江右渎自湖北监利入,东屈而南,入巴陵。北华容河,西涌水,皆首受大江水,自湖北石首入,东南流入洞庭湖。澧水在县南,自安乡入,合赤沙湖,亦注洞庭。东北大荆湖及团湖,合流入大江。黄家穴司巡司。黄家、鼓楼二镇。 平江 疲,难。府东南二百四十里。北:永宁。西:湖源。东:道岩。东南:连云。东北:幕阜山,一名天岳山,下有天岳关。又有汨水,自江西义宁入,西南流,右纳红桥水,左纳白铅诸水,又西南至白湖口,屈而北,锺洞水南流西屈注之。又西合卢水,又西北与暹江水合,屈西南过县治南,左纳晋坑水。又西北至将军山,昌山自东北来会,迤西入于湘阴。东有长寿巡司。   常德府: 冲,繁,难。隶岳常澧道。旧隶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来属。 东南距省治四百十五里。广四百二十里,袤六百二十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一分。京师偏西五度十分。领县四。商埠,光绪三十二年奏开。武陵 冲,繁,疲,难。倚。西有平山,即武陵山,亦名河洑。北有阳山。东北:药山。东南:善德山。沅水自桃源入,南迳河洑洲,屈而东,至府治东南,歧为马家吉河水。又东南流,枉水自西南来注之。又东过牛鼻滩,北别出为小河水,东北汇连山湖,合渐水。沅水又东南入龙阳。渐水在北,一名澹水,源出安福,南流屈东,右纳马家吉河水,又东北至马家洲,歧为二,一东与小河水合,一东北合麻河水,至沙夹入沅水。东北有冲天湖、直山湖、官塘湖,皆合渐水。县丞一,治牛鼻滩。北有大龙巡司,乾隆四十一年置,后废。有麻河驿。 桃源 冲,繁,难。府西南八十里。北:纛旗。南:绿萝。西南:桃源。沅水在南,自沅陵入,东过高都镇,左纳大洑溪,又东北与小洑溪合。屈而东,夷望溪东流北屈注之。又东合水溪,过县治东南,屈而北,延溪水自西来入。又东北与白洋河合。河出慈利,曰龙潭河,东南入县境,合兰溪、汤溪,又南流为漆家河,入沅水,又东南入武陵。新店、郑家店二巡司。又高都、郑家店二废巡司。新店、郑家店、桃源三驿。苏溪、麻溪、高都三镇。 龙阳 冲。府东南八十里。南:横山,一名龙阳山,县以此名。北:宝台。东南:军山。东北:洞庭湖。沅水自武陵入,东过小河口,屈而南,沧浪水自西南来注之。东过县治东北,南别出为支港,东通后江湖,至沅江县合资水。其正渠又东北至鼎港口,小河水分流来注之。又东北流为西河,渐水合小河水自西来会,入于洞庭。其入湖处谓之西河口也。东南有龙潭桥巡司。龙阳驿。小江、鼎口二镇。 沅江 简。府东南二百七十一里。西南:烟波山,西北:赤山,东北:明山,并滨洞庭湖。湖水西自龙阳受资水。资水自益阳入,迤东至毛角子口,南别出为乔江水,至湘阴会湘水。其正渠北屈而西,又西北过县治东,白泥湖水首受益水,自西南来注之。又北至小河口,歧为二,一东北流,至益阳江口入洞庭,一西北与沅水合,汇于洞庭湖。   澧州直隶州: 冲,繁,难。岳常澧道驻。旧为岳属州,雍正七年升,割石门、安乡、慈利来隶,并置安福。十三年增永定。 东南距省治六百有五里。广四百三十五里,袤二百有五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三十七分。京师偏西四度四十四分。领县五。西北:天供、大清。东南:关山、彭山、铜山、大浮。澧水在南,自安福入,东北流,东别出为内河,屈东南至道口,道水自西南来注之。又东至六冢口合澹水。水出石门东,过州治北,屈而南,又东至伍公嘴,涔水自西北来会。又南合澧水,至汇口入于安乡。东有虎渡水,一名后小江,首受大江水,自湖北公安入,南流为一箭河水,其左岸则安乡县界也。又南至汇口入澧水。州判驻津市镇。清化、顺林二巡司。兰松水、马二驿。汇口、三汊河、津市、嘉山四镇。顺林司。后废。石门 难。州西南九十里。雍正七年自岳州来属。西:石门。北:燕子。西北:层步,一名层山。又西北有卢黄山。澧水在南,又曰零阳河,自慈利入,北屈而东,与渫水合。水出西北龙门洞,东南流,右纳黄水,左纳温水,又东南至渫口入澧水。澧水又东过县治南,双溪水自北来注之。又东北合朝阳溪水,入安福。又道水自慈利入,亦东北流入安福。西北有水南渡巡司。 安乡 简。州东南一百二十里。雍正七年自岳州来属。北:黄山。东:石家。西:石龟。西北:古田。澧水在西,自州入,南至汇口,西别出为羌口河。又西南流为麻河,至武陵入渐水。其正渠东南汇于大鲸湖。又东过县治南,长河水首受大江,北自公安来注之。又东南入南洲。又东,后江水,亦受大江,自湖北石首入,南流为景港水,至南洲入澧水。大溶湖北受澧水,注于沅。康熙十八年置焦圻、南平二驿,后废。有羌口镇。 慈利 简。州西南一百六十里。雍正七年自岳州来属。北:道人。东北:星子。西南:零阳。又有云朝山。澧水在西,自永定入,东至褚溪口,右合九渡水,又东北与九谿河水合。水出湖北鹤峰州,即古漊水也。又东过县治北,右纳零溪水。入石门。又道水亦东北入石门。又龙潭河出西南,南至桃源入沅水。澧水在境为洲渚者八,为潭者二,为滩濑者百三十二。有麻寮所、九谿卫城巡司。 安福 难。州西南六十里。雍正七年以慈利县九谿卫地置,析澧州地益之,治裴家河,来属。北:大铜。东:营驻。西南:大浮山,山跨石门、桃源、武陵诸县。澧水在北。自石门入,迤东流,左纳合溪,右纳恶蛇溪,又东入澧州。又道水在县南,亦自石门入,东北至澧州入澧水。有添平所、新安市巡司,乾隆三十二年废。 永定 疲,难。州西南三百四十里。雍正十三年以慈利永定卫置,析安福县地益之,治旧卫城,来属。南:天门。西南:崇山。西北:马耳。东北:香炉。澧水在南,自桑植入,南屈而东,武溪水自南来注之,又东与大庸溪合。又东流,左纳无事溪,右纳仙人溪,又过县治东南,西溪水北流入焉,又东合社溪入慈利。又九渡水出县南,东北至慈利入澧水。大庸所城在县西。   南州直隶: 繁,疲,难。隶岳常澧道。本华容县地,咸丰四年,湖北石首县藕池口决,江水溢入洞庭,淤为洲。光绪十七年置,治九都市,并析华容、巴陵、安乡、武陵、龙阳、沅江诸县地益之。 东南距省治五百四十里。广一百一十里,袤九十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二十一分。京师偏西四度一十三分。 北:太阳山。东:明山。西南:清介。东南:洞庭湖。寄山、团山皆在湖中。西有澧水自安乡入,东南迳白板口,歧为二,一西南至天心湖合沅水,一东与后江水合,又西南至冷饭洲,汇于洞庭。又有游桥水,首受后江,南至麻濠口入洞庭。又涌水自华容入,东南流,至治东北,南别出为神童港,与游桥水会。迤东过明山,其北岸则华容县界也,又东至锯子口入洞庭湖。   衡州府: 冲,繁,难。隶衡永郴桂道。旧隶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来属。乾隆中增置清泉。 东北距省治三百八十里。广四百六十里,袤二百九十五里。北极高二十六度五十六分。京师偏西四度五分。领县七。衡阳 冲,繁,疲,难。倚。城内金鼇山。北:岣嵝山。西北:九峰、黄龙。西南:大云山。东南:湘水左渎自清泉入,北过府治东,北受烝水。水出邵阳东,合等江水,至陡江口,岳山水南流入焉。右纳演陂,南流,武水自西南来会,纳清化河,其右岸则清泉县界也。东北迳石鼓山入湘水。又北,东入于衡山。有寒溪镇。县丞治查江市。有衡阳驿。 清泉 疲,难。倚。乾隆二十一年析衡阳县东南乡置,来属。东:清泉山,县以此名。南:回雁峰,衡岳之首峰也。南:雨母。西南:七宝、探山。湘水自祁阳入,迤东流,右界常宁县,栗江水自西北来注之。又东过茭河口,西北过府治东。合耒水。北屈而东入衡山。西南:柿江水、清化水,皆东北至衡阳入烝水。东南有新城市巡司。廖田驿。 衡山 冲,繁,难。府东北一百里。西北:衡山,是为南岳。东:灵山。东北:凤凰。东南:杨山,又名武阳山。湘水自衡阳入,东北合龙隐港水,至茶陵江口,洣水合永乐江自东南来注之。北过县治东,为观湘洲。右纳石湾港,左纳樊田港,又北,东入湘潭。又涓水源出湘乡,东合兴乐江,东北至湘潭入湘水。有草市、永寿二巡司。雷家镇有驿。 耒阳 冲,繁,难。府东南一百五十里。西:石臼。东:侯计山,跨安仁、永兴二县。东南:天门。东北:明月。耒水自永兴入,东北流,右纳肥江,西北至城南,屈东北,浔江水自东来注之,西北入清泉。其东马水从之,亦至清泉入耒水。罗渡镇有废巡司。有驿。 常宁 难。府西南一百二十里。北:憩山。西南:塔山、液麻山。东南有逍遥。东北:盟山。西北:湘水右渎自祁阳入,合吴水。又东北,左与清泉分岸。又东与宜水合。水出县南西江山,北迳县治西,左有蓝江,右有潭水,皆流合焉,又东北至江口市入湘水。湘水又东北流,右纳盐湖,至茭河口,舂水北流西屈来会。水自桂阳州入,一名茭源河,其东岸则耒阳县界也。湘水又北入清泉。有杉树堡。西南壤接瑶峒。 安仁 简。府东南一百五十里。南:大湖山。西:金紫。北:军山。东北:排山。东南:大松山。西北:永乐江自永兴入,北与浦阳港合。又北流,左纳油陂港,右纳莲花港,北至安平市,大坪港西流合焉。又过城西北,宜阳港水自南来注之,西北至衡山入洣水。有潭湖镇、安平镇废巡司。 酃 简。府东南三百里。北:青台。南:泰和。东南:万阳。西南:屏水山。山与桂东接界,洣水出焉。迤北至双江口,漠渡水北流西屈注之。又西合春江,即云秋水,东北合洣水入茶陵,是为茶陵江。其东沔渡水,北为洮水,下流合于洣水。   永州府: 冲,繁。隶辰沅永靖道。总兵驻。旧属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来属。 北距省治六百七十里。广三百四十里。袤五百九十里。北极高二十六度九分。京师偏西四度五十三分。领州一,县七。 江蓝同知一,嘉庆十九年移治江华县涛墟市,后又迁于锦田所城。通判一,道光十二年移治新田县杨家铺。 零陵 冲,繁,难。倚。城内万石山。西:西山。北:万石。东北:岿山。东南:阳明山。西南:石城山、永山。湘水自东安合西南石头江入,至府治西北,东南潇水自道州合麻江水入,北与永水迳袁家渡至城南,合愚溪及钴鉧潭来会,是为潇湘。湘水北与芦洪江水合,又北,东入祁阳。黄溪水出东南,马子江出西南,并流合湘水。县丞驻泠水滩。北有黄杨堡巡司,后废。有驿。 祁阳 冲,繁。府东北一百里。北有祁山,县以是名。南:白水。东南:乐山。东北:七星,即大云山。西北:四望山。湘水自零陵入,东纳浯溪,过县城南,合祁水。水一名小东江,古曰氵毛口,源出西北腾云岭,东南流,烟江水自北来会,入湘水。湘水迤东过白水镇,白江水合黄溪水自西南来注之。屈东北,与清江水合。水出县北镇潭山,即古馀溪水也。东有归阳市巡司,乾隆二十一年移治排山驿,寻复故。文明市有永隆废巡司。有驿。有白水、乐山、文明、沙镇、大营五镇。 东安 简。府西九十里。北:东山。西北:舜峰。东北:高霞。东南:伏虎。湘水自广西全州流入,北屈而东,清溪江合宥江水自西北来注之,东与石期江水合,又东北入零陵。芦洪江源出东北八十四渡山,东南流,左会龙合江,东南至零陵入湘水。有芦洪市巡司,石期市废司。渌埠、石期、荆塘三镇 道州 难。府南一百五十里。城内元山。北:宜山。西北:潇山、营道山。西南:营山。又都庞岭界接永明,盖五岭之第三岭也。潇水在东。即古营水,又曰泥江,自宁远县入,西北至青口,与南源沱水合。水自江华入,北屈而西,合掩水,东北至州治南,营道水自西南来注之,今谓之小营水。又东北,左纳宜江,会潇水。其会流处曰三江口。潇水又北纳麻江水,入零陵。有白滩营。永安关界广西灌阳。瑶山在东南。 宁远 简。府东南一百八十里。南:九疑山,跨道州、江华、蓝山诸县。北:阳明山、黄溪山。东北:舂陵,一名仰山。潇水在南,源出九疑三分石,西北至江口会瀑水。水出东南舜源峰,即古泠水也,北流合漭水。又西北过县治,都溪水自东北来注之,入潇水。东北白江水,北入祁阳。其西大竹源水,一名杨柳溪,亦东北至祁阳。有梅冈镇。九疑鲁观巡司。 永明 难。府西南二百二十里。北:永明岭。即都庞岭。东南:马山。西南:荆峡镇山,其下有镇峡关,界接广西恭城县。掩水源出西北大掩峰,北过县治西,右合古泽水,屈而东,角马河水自东南来注之,东北至道州会沱水。西南沐水,南合遨水,西至桃川所城,右纳皋泽,左纳扶灵,西南入于恭城,其下流是为平乐水也。西南周棠寨巡司。又有白面墟司巡检,后迁东南枇杷所城,更名,寻废。桃川废司。白象镇。瑶山在县西。 江华 繁。府南二百二十里。东:豸山。南:吴望。西南:苍梧岭,即临贺岭,又名萌渚岭,跨广西富川、贺县,盖五岭之第四岭也。沱水在东,上源曰中河,自蓝山入,南屈而东,前河、后河皆流合焉,又西南迳锦田所城。宜迁水出广东连山,西北流注之,西与灵江合。又西北合冯水,今谓之练江水也,至县城东曰东河。西河曰萌渚水,自西南来会,又西北入道州。西南有锦冈巡司、锦田废司。瑶山在县东。 新田 简。府东南二百八十里。南:七贤、蓝山。西北:舂陵山,与桂阳州宁远县接界。舂水出焉,俗曰乌江水,东南迳夫人山,又南至县城西南为西河水,东河水自东北来注之,又东屈而北,入于桂阳。东南白面墟废司。东有瑶山。   桂阳直隶州: 繁,疲,难。隶衡永郴桂道。旧桂阳州隶衡州府。雍正十年升为直隶府,仍所领。 东北距省治六百三十里。广二百二十七里,袤二百五十里。北极高二十五度四十九分。京师偏西四度零五分。领县三。 东:鹿峰。西:大凑,一名宝山。西北:坛山。西南:石门。东南:神渡。舂水自新田入,北过象鼻嘴,漼水合鼠峡水自西北来注之,即桂水也。屈东会锺水,纳泮溪,又北与枫江水合,至常宁入湘水。东南:仰天湖,屯湖水出,西北流,左合麻沦江,又北与泉田水合。屈东北,莲蓬溪水北流来会,又东北入郴州。南牛桥镇、北泗州寨二废巡司。 临武 简。州西南一百四十里。北:八源,一名东山。西:舜峰。西南:华阴。又有西山,古名桐柏山,溱水出焉,东北流,左纳贝溪,与秀溪水合。屈而北,武溪水合石江水自西来会。又东,赤土溪水南流合焉,东南入宜章。有赤土镇。瑶山在县南。 蓝山 简。州西南一百五十里。北:蓝山。西:九疑。南:南风坳,界接广东连州,锺水出焉,西流屈北会岿水。水出九疑山,曰九疑水,亦谓之舜水,东北迳县治南,左纳濛溪,屈而东,毛俊水合华荆津水自东南来注之,又北与蓝溪水合,东北入嘉禾。西南中河,入江华为沱水,下流合于潇水。有毛俊镇。大桥镇巡司,后迁临武营,更名。瑶山在县南。 嘉禾 简。州西南一百一十里。西:晋岭,即蓝山。北:石门。西北:石燕山。锺水在南,自蓝山入,东北流,至县城东北,含溪水自西来注之,北至桂阳州入舂水。东南泮溪水,源出临武,北与芹溪水合,亦至桂阳州入舂水。有两路口废巡司。   郴州直隶州: 冲,繁,难。隶衡永郴桂道。旧隶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来属。 北距省治六百八十里。广三百四十里,袤二百三十里。北极高二十五度四十八分。京师偏西三度四十九分三十秒。领县五。 东:马岭山。东南:五盖。西南:灵寿山。又黄岑山即骑田岭,又名腊岭,盖五岭之第二岭也。耒水左渎自兴宁入,西北流,梓塘江自东南来注之,东北合郴水。出黄岑山,一名黄水,东北与沙江合。又北受千秋水,过县治东,北合骡溪,又北至郴江口入耒水。耒水东北入永兴,西有屯湖水,北迳栖凤山,曰栖凤水,又东北至永兴入耒水。南有良田市巡司。有驿。 永兴 冲,繁。州北八十里。城内三台山。西:高亭。南:土富。北:金鹅。东北:桃源。西南:白豹山。耒水自州入,北合注江水,屈西过县城西南,左纳灵江,西北至森口,屯湖水合高亭水自西南来会,东北入耒阳。东大步江,源出兴宁县,合潦溪水,东北至安仁为永乐江。北安福、西南高亭二巡司,后废。有驿。 宜章 冲,繁,难。州南九十里。北:黄岑。东北:漏天。南:西山。西南:莽山。溱水在南,亦曰武水,自临武入,东南流,岑水合浯水自西北来注之,东南入广东乐昌。县北章水,南至乐昌为罗渡水,入武水。县南长乐水,东北流,屈西,又东北至广东乳源,为武阳溪,亦入武水。东赤石、西南白沙二巡司。有驿。有瑶山在县南。 兴宁 疲,难。州东北八十里。东:石牛。西:九峰。北:七宝。南:浦溪山。东南耒水自桂阳入,迤西至丰溪口,沤江自东北来注之,西北与资兴江水合。水出县东,即古清溪,亦谓之乙陂江,又西北合雷溪水,入郴州。县北程江,西南至永兴入耒水。东北小江水,一名大步江,亦西北入永兴。又东春江,至酃合洣水。有涤口巡司,州门镇废巡司。桂阳简。州东南一百六十里。南:屋岭。东:洞灵。西:义通。西南:大官。东南:东岭。耒水在南,出耒山,西北合渌水,秀溪水自西南来会。又西北与寿江水合,入兴宁。北沤江自桂东入,右纳淇江,为北水河,西北至兴宁入耒水。县南屋岭水,南与蓝田合,又南入仁化为恩溪。又益将河出东岭,左合孤山水,东北至崇义为积龙水,下流合于章水。有益将、文明市二巡司。山口镇、濠村镇有二废巡司。瑶山在县南。 桂东 简。州东北二百七十里。西:紫台山。南:乌春。东:胸膛。东北:都寮山。又有屏水山,沤江出焉,一名澄江,南与螺川水合。西过县城南,桂水自西北来会,又南为严溪,左东溪、右白竹皆流合焉,西纳双坑水,与大江水合,南流入桂阳。东南:泥湖山,大坪水出,入江西龙泉,为遂江水,入赣水。左溪水亦至龙泉合遂江水。西南有高分镇废巡司。   辰州府: 冲,繁,难。隶辰沅永靖道。旧隶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来属。初沿明制,领州一,县六。乾隆元年,沅州升府,黔阳、麻阳割隶。 东距省治八百五里。广三百五十里,袤六百五十里。北极高二十八度二十三分。京师偏西六度二十二分。领县四。沅陵 冲,繁,难。南:南山,一名客山。西北:小酉。东北:壶头、明月。东南:圣人山。沅水在南,自泸溪入,东北合蓝溪,至府治西南,酉水合明溪、小酉溪自西北来注之。东北合深溪,北屈而东,左纳硃洪溪、洞庭溪,右纳怡溪,迤东入桃源。又冷溪出东南,北与三渡水合,又东北至桃源为夷望溪,入沅水。通判驻浦市。县丞驻荔溪市。有马底镇、船溪二巡司。池蓬、明溪、会溪三废巡司。辰阳、马底二驿。 泸溪 简。府西南七十里。明,卢溪,清初改。东:权山。西:天桥,一名羊乔。北:虎头。西南:踏湖山。沅水在东,自辰谿合浦溪入,北至县城南,武水合沱江水自西来注之。水出乾州,曰武溪水,又名卢水也。沅水又东北入沅陵。西北潭溪水,西南大能水,皆流合武水。又太平溪出西南,东南至麻阳入沅水。南有溪洞废巡司。 辰谿 冲。府西南一百一十里。南:五岘。西:大酉。北:熊头。西南:房连、龙阳山。东南:沅水自黔阳入,北过茶龙山,合麻溪水,北入溆浦。又西北复入县东,右纳柿溪,迤西过县城南,辰水自西来会,东北入泸溪。县南龙门溪,北流合辰水。有黄溪口巡司。山塘驿。有渡口、普市二镇。 溆浦 繁,疲,难。府东南二百七十里。东:红旗。东南:顿家。西北:卢峰。西南:大溆山。沅水在西,右会溆水,一名双龙江,源出县南金字山,迳龙潭溪,进马江自东南来注之。屈而北,左纳猫兒江,右纳柿溪江,又北与龙湾江水合。又西北流,宣阳江东北自圣人山来会,西至县治东南,大潭水南流合焉,又西合沅水,东北入辰谿。南有龙潭巡司。瑶山在县南。   沅州府: 冲。隶辰沅永靖道。本明沅州,隶辰州府。乾隆元年升为府。 东北距省治一千一百三十五里。广二百八十里,袤二百五十五里。北极高二十七度二十三分。京师偏西七度零三分三十秒。领县三。芷江 冲,繁,难。倚。乾隆元年,以州地置。北:明山。东北:武阳。东:花山。东南:高明。西南:罗山。西北:米公山。潕水即无水,自晃州入,东北流,左纳柳林溪、粟米溪,屈东南,过府治南,杨溪东流屈北注之,与五郎溪合。东屈而南,丰溪水自东北来入,东南入黔阳。西南:中和溪,出晃州东南,至黔阳入沅水。县丞治榆树湾,怀化、便水二巡司。晃州、便水、罗旧、怀化四驿。 黔阳 冲。府东南九十里。本隶辰州府。乾隆元年来属。南:赤宝。北:紫霄。东:龙标。东北:钩崖。东南:罗公山。沅水在西,自会同入,东至托口寨,左合中和溪,右合渠水,屈东北至县城西,与潕水会。其会流处曰清江口,即古无口也。又东南流,错入会同,迤东北复入县东,供溪水北流西屈注之。水出绥宁,其上流为{艹那}溪水,东北入辰谿。东:石桥、安江二巡司,道光十二年废。瑶山在东南。 麻阳 难。府西北一百二十里。本隶辰州府。乾隆元年来属。北:纱帽。南:西晃。东:苞茅。东南有齐天。东北:雄山,其下有雄关。辰水在南,一名麻阳江,自贵州铜仁入,东与密粟溪水合。左纳铜信溪,右纳石桥溪,过县治东南,屈而北,乐濠溪自西北来注之,又东合太平溪,至辰谿入沅水。县丞治岩门寨,有高村巡司。岩门驿。   永顺府: 难。隶辰沅永靖道。明为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领土州三:南渭、施溶、上溪;长官司六:腊惹峒、麦著黄峒、驴迟峒、施溶峒、白崖峒、田家峒。隶湖广都司。雍正四年改流官置,隶辰州府。七年升为府。 东南距省治一千八十里。广五百里,袤五百五十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二分,京师偏西六度四十分。领县四。永顺 难。倚。本永顺宣慰司地。雍正七年置,治猛峒。东南距旧司治三十里。东:飞霞山、贺虎。东北:蟠龙。东南:羊峰。西北:万笏。酉水中源自保靖合入逝溪,东与喇集溪合。溪出龙山,曰汝池河,东南过府治西南,小溪水自北来注之,南与牛路河合,入酉水。酉水又南屈而东,左纳施溶溪,入沅陵。东南:明溪,亦南至沅陵入酉水。东北:上洞河,出县北,过十万坪入桑植,是为澧水南源。府经历驻刘家寨。王村巡司。田家峒废司。驿三:王村、毛坪、高望界。 龙山 简。府西北二百二十里。雍正七年析永顺宣慰司地置,治麂皮坝。乾隆元年又省大喇土司地入焉。南:洛塔。东南:铁炉。西南:八面山。酉水在南,即北河,又名更始水。三源,其北源曰白水河,自湖北宣恩缘界流入,南迳县治西北,中界湖北来凤县,又南流,果利河自东北来注之。又南与皮渡河合,为卯洞河,西南错入酉阳州。其中源曰邑梅河,出秀山,北流东屈来会,又东复入县西南境。其右岸则保靖县界也。东与洗车河合,入保靖。东南:汝池河,至永顺入酉水。有隆头巡司。 保靖 难。府西南一百四十里。本保靖宣慰司地。领五寨、筸子坪二长官司。雍正四年改流官置,隶辰州府。七年改为县来属,治茅坪,西南距旧司治半里。西:烟霞、洛浦。北:云台。南:吕洞山。酉水自四川酉阳州入,迤东流,左界龙山,又东屈而南。其南源牛角河,出贵州松桃,东流屈北来会。又东过县治北,左纳蒙冲溪。又东与白溪水合,入永顺。张家寨巡司。保靖、白栖关二站。 桑植 简。府东北一百二十里。本桑植安抚司地。领美坪等苗峒凡十有八。雍正四年,改流官置,隶岳州府。七年改为县,析慈利县安福所地益之。治安福所城。乾隆元年,复省上峒、下峒、茅冈三土司地入焉。北:天星。东:阳岐。东南:簸箕山。澧水三源:西北源曰夹石河,出栗山坡,东南为绿水河,又东至两河口;南源上峒河,自永顺北流来会,又东与凉水口河合;河出西北七眼泉,是为澧水北源。东屈而南,至县治西北,长酉水自东北来注之。又南入永定。又有绳子溪,出东北红花岭,东南至慈利入漊水。有下峒废巡司。   靖州直隶州: 繁,难。隶辰沅永靖道。本隶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来属。雍正五年,割天柱隶贵州黎平。 东北距省治一千六十里。广三百七十里。袤三百六十里。北极高二十度三十五分。京师偏西七度。领县三。 南:侍郎。东:鸿陵。西:飞山。西北:艮山。西南:青萝。渠水在东,古谓之叙水,自通道入,北至县治东南,右纳老鸦溪,左纳潩溪,西北入会同。西南有四乡河,源出贵州开泰,东北至通道入渠水。有零溪巡司。 会同 难。州北九十里。北:岩屋。西北:八仙。东北:金龙。沅水在西北,自贵州天柱县入,东北错入黔阳。又东迳县东北,巫水合若水溪自东南来注之,入于黔阳。西:渠水自靖州入,北迳县治西北,右纳平川,与吉朗溪合。水出贵州开泰,又名郎江水,西北至黔阳入沅水。西南堡子巡司。洪江司,废。 通道 难。州南九十里。东:玉柱。东南:福湖。又佛子山,渠水出焉,西北过犁嘴山,播阳河自西南来会。河出开泰,曰六冲江,又名洪州江也。北与四乡河水合,北至县治西南,临川河入焉,又东北入靖州。西南有播阳废巡司。 绥宁 繁,难。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北:宝鼎。东北:蓝溪。又有枫门山,巫水在西,即洪江,古谓之运水,又曰雄溪,自城步入,西北至界溪口,莳竹水自南来注之。又北流为竹舟江,西北至会同入沅水。又蓼溪水,源出东北鸡笼山,东为武阳水,又东北入武冈州,是为高沙市水也。南:长平水自城步入,西流,右纳驾马溪,又西与双江水合,西北至通道合渠水。有青陂、双江二巡司。   乾州直隶: 繁,难。隶辰沅永靖道。明为镇溪军民千户所,隶辰州府泸溪县。康熙三十九年改为乾州。四十七年置,治镇溪所城,仍隶辰州府。嘉庆元年升直隶。辖苗寨一百一十有五。 东北距省治九百六十五里。广一百二十里,袤九十里。北极高二十八度十二分。京师偏西六度五十九分。 东:镇溪。西:武山,武水出焉,一名武溪,又名卢溪,迤东过治西,屈而南,万溶江自凤凰北流东屈注之。又东与镇溪水合,东南入泸溪。有河溪、乾州二废巡司。镇溪、喜鹊二营,皆嘉庆二年置。   凤凰直隶: 繁,难。镇筸总兵、辰沅永靖道驻。明为五寨、筸子坪二长官司,隶保靖宣慰使司。康熙四十三年,改流官置通判,辰沅靖道佥事徙驻。雍正四年改凤凰营。乾隆五十二年改,升通判为同知。嘉庆元年升直隶。辖红苗寨一百有五。 东北距省治一千五十里。广一百八十四里,袤一百二十里。北极高二十七度五十三分。京师偏西七度三分。 南:南华山。西:凤凰山,上有凤凰营,又有凤凰营司巡检,后废。东南:观景。南:二华。西南:都督。沱江自贵州铜仁入,迤东北流,乌巢江自北来注之。东过治北,又东北入于泸溪,是为武水最南源也。又,万溶江源出西北天星砦山,东屈而北,左纳龙爪溪,西北至乾州合武水。西南:乐濠溪,东南至麻阳入辰水。祐营,知事驻。得胜营、五寨站有巡司。   永绥直隶: 繁,难。隶辰沅永靖道。绥靖总兵驻。明,镇溪千户所、崇山卫地,隶辰州府泸溪县。雍正元年置吉多营,仍隶辰州府。嘉庆元年升直隶。七年移治花园堡。辖红苗寨二百二十有八。 东北距省治一千一百五十九里。广九十里,袤一百五十五里。北极高二十八度四十三分。京师偏西七度。 南:大排吾山。西:苞茅。西南:蜡尔。牛角河即酉水南源,自贵州松桃缘界流入,北至茶洞城,其左岸则四川酉阳州界也。屈而东北,界保靖县。东过治北,腊尔堡河自西南来注之,东北入保靖。西南:高岩河,源出犀牛潭,入乾州为镇溪,入武水。茶洞,废知事,隆团、排补二砦废司。有花园砦。   晃州直隶: 冲。隶辰沅永靖道。本芷江晃州堡地,属沅州府。嘉庆二十二年析置直隶,移凉伞通判治焉。 东北距省治一千二百四十五里。广五十二里,袤一百四十五里。北极高二十七度二分。京师偏西七度二十二分。 西:龙溪。西南:尖坡。东南:宝骏山。潕水在南,一名无水,又名氵舞水。上流曰镇阳江,自贵州玉屏入,东北与龙溪合。过治南,左纳木多溪,东流会平溪,东北入芷江。东南:中和溪,一名罗岩江,亦东北流入芷江。晃州、凉伞二巡司。有驿。 志四十四  地理十六   △四川   四川:禹贡梁州之域。明置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清初因之。顺治二年,置四川省,设巡抚,治成都。十四年,增设四川总督。康熙四年,改乌撒隶贵州。七年,改设川湖总督,驻湖北荆州。九年,移驻重庆。十九年,又改为川陕甘总督,驻陕西西安。雍正六年,改东川、乌蒙、镇雄隶云南,遵义隶贵州,省马湖入叙州,改建宁卫为宁远府,升锦、茂、达三州及资县并为直隶州。七年,升雅州为府。十二年,升嘉定、潼川二州为府,升忠州为直隶州,置黔彭直隶。乾隆元年裁,改酉阳土司为酉阳直隶州,升叙永为直隶。十四年,复专设四川总督,裁巡抚,以总督兼理巡抚事,治成都。二十五年,改松潘卫为松潘直隶,改杂古脑为理番直隶。二十六年,改石砫土司为石砫直隶。嘉庆七年,升达州为绥定府。光绪三十年,升打箭炉为直隶。三十二年,设督办川滇边务大臣,驻巴塘。三十四年,改叙永为永宁直隶州,升打箭炉为康定府,升巴安县为巴安府。宣统元年,改德尔格忒土司为登科府。东至湖北巴东县; 一千七百六十里。 西至甘肃西宁番界; 一千二百四十里。 南至云南元谋县; 二千三十里。 北至陕西宁羌州。 一千一百八十里。 广三千里,袤三千二百里。由康定府至前藏拉萨,驻藏办事大臣驻。 四千七百一十里。 北极高二十七度五十四分至三十二度二十二分。京师偏西六度五十三分至十四度十二分。宣统三年,编户五百四万一千七百八十,口五千二百八十四万四百四十六。都领府十五,直隶州九,直隶三,州十一,十一,县百十八,土司二十九。 其名山:东北有嶓冢。蜿蜒川、陕界者,巴山。西北自岷分二支:南迤于大金川东西者,青城、蒙、瓘眉,在西者,噶察克拉岭、折多山;其在岷东南迤者,摩天岭、剑门山。硕古里,自青海东巴颜喀喇分支。其大川:金沙、鸦龙、岷、嘉陵、渠、涪江,大渡河。航路:东境自夔至叙。驿路:自成都东北逾剑阁达陕西沔县,西渡泸定桥逾大雪山达西藏江卡。铁路:川汉,未竣工。电线:自成都东达汉口,西达打箭炉。   成都府: 冲,繁,难。明,府。成绵龙茂道治所。光绪三十四年裁总督。布政使、提学使、提法使、盐运使,巡警道、劝业道,将军、副都统、提督驻。 旧领州六,县二十五。顺治十六年,省罗江入德阳,省彰明入绵。康熙元年,省崇宁入郫,省彭入新繁。九年,省华阳入成都。雍正六年,复设华阳,升绵、茂二州及资县并为直隶州,以德阳、绵竹、安隶绵,汶川、保隶茂,资阳、仁寿、井研隶资,又省威入保。六年,复设崇宁、双流、彭、彰明四县属府。七年,以彰明改属龙安。东北距京师五千七百十里。广二百四十里,袤二百七十里。北极高三十度四十二分。京师偏西十二度十六分。领州三,县十三。成都 冲,繁,难。倚。武担山在城西北隅。西:龙华山。北:天回山。郫江自郫县入,绕城东而南,入华阳,与锦江合,名二江,亦曰都江。沱江自新繁入,迳县北,又东流入新都。金水河自城西穿城东出入江。摩柯池在城内。有天迥、沱江二镇。一驿:锦官。 华阳 冲,繁,难。倚。康熙九年并入成都。雍正五年复置。东:大面山。西:西山,亦名雪岭。南:六对、铁炉。锦江一名汶江,自郫县入,迳城南,折而东,会成都之郫江。又折而西,新开河自双流来会,下流入彭山。浣花溪在城东南,一名百花潭。驿同成都。 双流 冲。府西南四十里。康熙元年并入新津。雍正六年复置。南:应天、宜城。东南:普贤山。新开河自温江入,迳城南,东流入华阳。石鱼河、杨柳河亦自温江入,迳城西南,合流入新津注大江。 温江 繁。府西少南五十里。北:女郎、大墓二山。岷江俗名温江,即金马河,自灌县入,西南入新津。石鱼河在城西,自金马河分流,杨柳河自石鱼河分流。又酸枣河自郫县入,东流迳城北,俱入双流。 新繁 繁。府西北五十六里。西北:五龙、平阳。北:曲尺山。沱江即北江,自郫县入,迳城南,入成都。北:清白江,即古湔水,自彭县入,东入新都。锦水河亦自彭县入,东流迳城南,都桥河自彭县西南分清白江,东流迳城北,俱入新都。 金堂 繁,难。府东北七十里。西:金堂山,县以此名。南:云顶山,亦名百城山。东:三学山。绵阳河即绵水,自汉州合雒水入,右纳马木河。又南至焦山陂,西有清白江及其枝津督桥河自新都入,合于城东。其昆桥河即沱江,先后来会,是为中江,又南入简州。有古城、下市、柏茂三镇。 新都 冲,难。府北五十里。南:龙门、赤岸。北:丽元山。沱江即毗桥河,下流自成都入。督桥河、锦水河俱自新繁入。锦水又歧为利水河,并入金堂。其正流至城东南入湔水,在县北,亦自新繁入,合弥牟水,东入金堂。有弥牟、军屯二镇。一驿:广汉。 郫 冲。府西四十五里。西:平乐山。北:郫江自崇宁入,东流入新繁。郫江俗名油子河,自走马河分流,迳城西,又东入成都。沱江自崇宁入,东流入新繁。西:九曲江分走马河小支,绕城西北,下流入油子河。双清河即走马河,亦自崇宁入,东流入华阳,为锦江。有马街一镇。 灌 冲,繁。府西北百二十五里。西北:灌口、玉垒。南:赵公山。西南:青城山。县西南一里离堆,秦李冰凿江处。大江迳此分二大支,曰南江,曰北江。南江分三派:正派南流入崇庆为西河;东派为白马河,又分为里石溪河,亦入崇宁;西派西南流,又分二支,俱入新津。北江分南北二大派。南派又分为三:曰龙安江,入崇庆;曰金马河,入温江;曰酸枣河,入郫县。北大派之南派曰沱江,北派曰湔水,俱入崇宁。西南僚泽、西北玉垒、蚕崖三关。 彭 繁,疲,难。府北九十里。康熙元年,并入新繁。雍正六年复置。西北:彭门山,与牛心山隔江对峙。又有大隋、中隋二山。南:清白江自崇宁入,歧为督桥河,东入新繁。西北:王村河,源出五峰山,南流折东入汉川,为马水河。锦水河亦自崇宁入,迳城南,东流入新繁。瀰濛水源出琅邪山,即弥牟水上游,东流至新津入湔江。北:静塞关。 崇宁 简。府西北八十里。康熙元年省入郫。雍正七年复置。西:铁砧山。北:金马山。沱江自灌县入,迳城南:东入郫县。湔水自灌县分沱江,东流四十里,迳城北,又东入彭县,为清白江。郫江自灌县入,迳城南,歧为走马河。又一支为油子河,俱南,东入郫县。徐偃河出郫江,亦自灌县来会,东入彭县。 简州 冲,难。府东少南百二十里。东:李八百山。西:孝子山。东北:石鼓。西南:忠国。西北:丹景山。中江即沱江,或称雁江,自金堂入,合绛水,南流入资阳。绛溪河发源西北月亮沟,东南流,迳城北,入江。西南:赤水,一名黄龙溪,西流入仁寿,即兰溪上源也。有阳安关。巡司驻龙泉镇。一驿:龙泉。 崇庆州 繁。府西南九十里。西:鹤鸣山。西北:龙华山。北:味江自灌县入,迳州西,西南流,折东与白马江合。白马江由味江分流,迳城东,又东南会西河,入新津为白西河。黑石溪河自白马江分流,至城东三江口,仍入白马江。羊马江在白马江东,自灌县分大江,东南流,迳州境,又南入新津。一驿:阳安。 新津 冲,难。府西南九十里。南:天柱山。北:平盖山。东南:宝资山。岷江自温江入,迳城东,又东南流,入彭山。北:白西河即味江,自崇庆入,东南流,合羊马河,入江。汶井江即古仆干水,今名南河,自邛州入,东北流,迳城南,又东入江。乾溪、溪水二河自灌县分味江,西南流,折东南,迳城南,又东注汶井江。 汉州 冲,难。府北少东九十里。东:铜官、东觉二山。雁江自什邡入,至州东北合沈犀河,有白鱼河亦自什邡来注之。又东南合雁江,入石亭江。石亭江即雒江,亦自什邡入,迳州北,东南入金堂。绵水自德阳入,迳州东,南流入雒江。一驿:广汉。 什邡 繁。府北百三十里。南:雍齿山。西北:章山,即雒通山,雒水出焉,迳城北,东南流,入汉州。金雁河、沈犀河、白鱼河三水并出县境,亦入汉州。西:高镜关。   重庆府: 冲,繁,难。川东道治所。明,府 顺治初,因明制,领州三,县十七。康熙元年,省铜梁、安居入合州,省璧山入永川,省武隆入涪州。八年,省定远入合州。六十年,复置铜梁,以安居并入。雍正六年,复置大足、璧山、定远三县。十三年,升忠州为直隶州,酆都、垫江属之。析黔江、彭水二县置黔彭直隶。乾隆元年,改隶酉阳直隶州。二十九年,以巴县江北镇置江北。西北距省治九百六十里。广五百六十里,袤五百九十里。北极高二十九度四十二分。京师偏西九度四十八分。领一,州二,县十一。巴 冲,繁,难。倚。城内巴山,县以此名。东:涂山。又北:太华。西:逾越、缙云。南:霖峰。县东有明月峡者,大江迳此。大江自江津入,迳城东南,又东北入江北。嘉陵江即涪江,自合州入,南流至城东,与大江合。东:丹溪自綦江入,交龙溪自长寿入,俱入大江。巡司一,驻木洞镇。西:佛图关。驿二:朝天、白市。 江津 冲,繁,难。府南百二十里。南:鼎山。东:云篆、珞黄。东:华盖、女仙。东南:固城山。大江自合江入,东北流,迳县西、北、东三面,亦名九字水,又东北入巴县。南江即古僰溪,自綦江入,迳城东,又北入大江。笋溪源出南綦盘山,北流注南江。砦溪、乐城溪俱入大江。南:崖门关。一驿:茅坝。 长寿 冲。府东北百五十里。东:长寿山,县以此名。北:铜鼓。西:牛心。东北:罗纹山。大江自江北入,迳城东入涪州。龙溪一名溶溪,即古容溪,自垫江入,南流入大江。海棠溪合桃花溪自邻水入,迳城东北,一名梅溪,西南流入巴县。一驿:龙溪。 永川 冲。府西北百八十里。西:英山。北:铜鼓。南:泸龙。西北:溪山。侯溪上流曰车对河,西南流,至城南,会西来一水,南流为株溶溪,又南入大江。松子溉源出龙洞山,亦东入大江。一驿:东皋。荣昌冲。府西少南二百六十里。东:葛仙。南:宝盖。北:驻跸。东南:庆云山。长桥河自大足入,迳城西思济桥,为思济河。西南流,至清江滩入泸州。大鹿溪源出南山,南流,折东南入合江。一驿:峰高。 綦江 简。府南三百里。西:扶欢。东:石笋。北:牛岗。南:祝融、萝绿二山。僰溪亦名夜郎溪,自贵州桐梓来入,名綦江,迳城东,又西北流入江津。至南江口注大江。东骨溪、北金沙溪、西奉恩溪,并入綦江。南三舍溪、捍水二关。 南川 难。府东南二百五十里。东:九盘山、马嘴山。西:永隆。南:方竹箐山,白水出,迳城南镇江桥,名镇江桥溪,屈流至城北水东桥,为大溪河,入涪州。四十八渡水源出马嘴山,与流金水俱至水东桥合白水。水从溪源出水从山,西流入綦江,合南江,即南江别源也。南马头、北冷水二关。 合州 冲,繁,难。府北二百里。北:瑞应。西:牟山。南:铜梁。东:钓鱼山。东北:书台山。渠江即宕渠水,自广安入,涪江自遂宁入,俱合嘉陵江。嘉陵江自定远入,东北合渠江曰嘉渠口,又东南合涪江曰三江口,又南入江。北:跳石溪自铜梁入,东北流入涪江。二驿:刘家场、温场。 涪州 冲,繁,难。府东少北三百五十里。东:龟山。西:五花、玉璧。北:铁櫃、北岩。东南:武龙山。大江自长寿入,迳城北会涪陵江。涪陵江即古延江,自彭水入,北合大江。大溪河自南川入,东北流,迳州东南入涪陵江。巡司一,驻武隆镇。一驿:涪陵。 铜梁 繁。府西北二百四十里。康熙元年并入合州。六十年复置。西:六瀛。东:新开山。南:双山。西北有小铜梁山,县以此名。涪江自遂宁入,迳城东北,又东南流入合州。安居溪一名关箭溪,又名琼江,自遂宁入,迳城南,折东北流入涪江。马滩河一名赤水溪,源出六瀛山,南流入大足,合沙溪河,入县城。合巴川河,东南流,绕县境如“巴”字,亦入城。与赤水溪合流,出城东流,合小安溪,东北入合州。有安居镇巡司。 大足 繁。府西三百十里。康熙元年省入荣昌。雍正六年复置。南:鸡栖。东:三华。西:龙⿷。东南:玉城山。长桥河上流即岳阳溪,自安岳入,迳城西,又西南入荣昌。小安溪一名单石溪,东北流入永川。赤水溪自铜梁入,东北流,合沙河溪,仍入铜梁。东米粮、北化龙二关。 壁山 冲。府西少北百里。康熙元年省入永川。雍正六年复置。南:龙珰。北:缙云。西南:垂壁。东南:王来山、来凤。油溪二源,出汤口峡,一为来凤桥溪,南流,一为马坊桥溪,东南流,俱至斗牛石,合流入江津,注大江。有双溪镇。一驿:来凤。 定远 冲。府北少西二百九十五里。康熙八年并入合州。雍正六年复置。东:武胜山。北:焦石山。嘉陵江自南充入,环县境北、东、南三面,南流入合州。花石溪源出岳池,西南流,盐滩溪源出蓬溪,东南流,俱入嘉陵江。 江北 简。府北一里。明为巴县之江北镇。乾隆十九年设。东:卧龙山。北:大华■D7山。东北:石城山。大江自巴入,迳东南,又东入长寿。涪江自合州入,迳南,又东南,与巴县分水入大江。东:铜锣峡关,为水路门户。   保宁府: 中,冲,繁。川北道治所。川北镇总兵驻。明,府。 顺治初,因明制,领州二,县八。雍正五年,改梓潼属绵州直隶州。西南距省治六百二十里。广七百一十里,袤六百里。北极高三十一度五十九分。京师偏西十度五十分。领州二,县七。阆中 冲,繁。倚。西:阆中山,县以此得名。东:盘龙、文城。南:钟山、玉立山。东北:大方山、灵山。嘉陵江即西汉水,亦曰阆水,自苍溪入,南流迳城西,折东,又迳城南入南部。东河一名宋江,亦自苍溪入,东南流,迳城东,与嘉陵江合。西水河自南部入,至梁家坡仍入之。西:锯山关。一驿:锦屏。 苍溪 府西北四十里。东:离堆、白鹤山。西:老池。南:小锦屏。东南:大获山。西北:方山。嘉陵江自剑州入,迳县东北,又南入阆中。东河自广元入,迳大获山麓,西南流,亦入阆中,塘溪河从之。曲肘川源出玉女山,东南流入江。 南部 繁。府东南七十里。东:龙奔山。西:兰登山。南:南山,亦名跨鼇山。东南:离堆山。嘉陵江自阆中入,迳城东北,又东南流,入蓬州。西水河即小潼水,自剑州入,迳城南,又东南亦入蓬州。南溲水、西伏元溪、东安溪,皆嘉陵江之溢流也。县丞、巡司驻富村驿。 广元 冲,繁,难。府北三百里。潭毒山在北,下瞰大江。又七盘岭为秦、蜀分界处。东:凤凰山。西:乌奴、白马。北:金城。东北:可沇山。嘉陵江自陕西宁羌州入,迳城西,又西南入昭化。宋江即东河,亦自宁羌入,迳城东,又南入苍溪。北:潜水源出龙门山,迳龙洞口,至朝天驿入嘉陵江,汉寿水、涤溪从之。巡司二,驻神宣驿、百丈关。驿三:问津、神宣、望云。 昭化 冲,繁。府北少西二百八十里。西:牛头、人头。南:仙人。北:大高、长宁。西北:木马山。嘉陵江自广元入,迳城东北,又南入剑州。白水江即羌水,自平武入,东南流入嘉陵江。清水江自剑州入,迳城西北,又东与白水江合。桔柏津在城东,即嘉陵、白水二江合流处也。西北:白水关。二驿:昭化、大木树。 巴州 繁,疲,难。府东北三百五十里。东:东龛山。西:西龛山。在东又南:南龛、北龛。东南:石城。西北:义阳岳、木彊二山。巴江源出大巴山,自南江入,迳州东南入达县。清水源出广元东南境,迳恩阳废县西北,又东南流,迳州西南,宕水自通江入,注巴江。州判一,驻龙泉关。 通江 府东北五百五十里。东:大钟。西:金童。南:秋锦。东北:龙山。宕水一名东河,源出陕西西乡,西南流,迳城东会诺水。诺水源出陕西南郑,亦名西河,迳城西与宕水合,入巴州。白石水一名清水,自西乡入,西南入宕水,名洪口河。东白阳、北羊圈、东北濛坝三关。 南江 府东北四百七十里。东:望元山。西:龙耳山。南:公山。北:孤云山。又大巴、小巴二山。巴江即宕渠水,源出大巴山,迳城东,又东南入巴州。东:难江,一名南屯河,上流曰三溪河,至两河口入巴江。南平桑水,北明水、韩溪、苍溪,俱从之。 剑州 冲,繁。府西北二百二十里。东:鹤鸣、浮沧。大剑山,亦曰梁山,相属有小剑山,中为剑阁道。嘉陵江自昭化入,迳城东,又南入苍溪。清水江即黄沙江,自平武流入,迳城北,又东入昭化。西小河即小潼水之下流也,又名武连河,源出五子山,东南流,入南都。北:剑门关。驿二:武连、剑门,驿丞驻。   顺庆府: 冲,繁,难。隶川北道。明,府。 顺治初,因明制,领州二,县八。嘉庆十九年,改大竹、渠属绥定府。西南距省治六百二十里。广二百九十里,袤二百三十里。北极高三十度五十分。京师偏西十度十九分。领州二,县六。南充 冲,繁,难。倚。东:鹤鸣山。南:清居山。西:大小方山。嘉陵江自蓬州入,迳县东,又南入定远。西:西溪,源出西充,流溪,源出大耽山,俱东流至县南,入嘉陵江,曲水、清溪水从之。盐井在县境者十有五。 西充 繁。府西北九十里。城西北隅西充山,县以此名。东:亚夫、扶龙。西:琼珠。南:南岷山。陵溪亦名小陵河,自县西小陵镇至三河口,与象溪、虹溪合流入南充。海棠川源出双图山,西流,折而南绕城,又南入南充,注嘉陵江。 蓬州 繁。府东北四十里。城北隅玉环山,嘉陵江水环之,故名。西:三合。南:永安。东:云山。嘉陵江自南部入,南流,绕城三面如玦,折而南,入南充。清溪水源出营山之披衣山,南流入州,名清澹河,又四十里至州南清溪口入嘉陵江。盐井一。 营山 繁。府东北百八十里。城西南营山,县以此名。东:青羊。西:披衣。东北:大小蓬山。流江自仪陇入,七曲萦回,亦名七曲堰,迳城东,又东南入渠县。瞰天溪源出西西岩,绕城东南流,至七曲堰入流江。清溪源出披衣山,西南流入蓬州。 仪陇 简。府东北二百六十里。城内金城山。东:望龙山。南:南图山。西:仪陇山,县以此名,流江之水出焉。流江自仪陇山南流,折东迳城南,又东南入营山。平溪源出东允家山,南流入流江。 广安州 繁。府东南百九十里。东:穀城。西:秀屏。南:猊峰。北:谏坡山。渠江自渠县入,迳州北,谓之篆水。以江中有三十六滩,滩石纵横,波纹如篆,故又名篆江。绕城而南,亦名洄水,又西南入合州。浓水即西溪水,源出北山,南流迳城西,折东至城南五里合渠江。清溪水自邻水入,左会大池河,流至州南入渠江。 邻水 繁,难。府东南二百七十里。南:皛然。东:宝穀山。北:银华。西:少陵。东北:邻山。邻水上源即芭蕉河,自大竹入,西南流,迳城东,又西南与观音河、宝石河合流入长寿。有邻山、太平二镇。 岳池 冲。府东南百二十里。东:岳安山、龙扶速山。北:龙穴。西:姜山,岳池水出焉。岳池水自姜山流至县东,折南合灵溪、龙穴二水入定远。   叙州府: 要,冲,繁,难。隶永宁道。明,府。 顺治初,因明制,领县十。旋改高州为高县。雍正六年,改贵州永宁县来属,又裁马湖府,以所辖屏山来隶。八年,复以永宁往属叙永。乾隆二十六年,置雷波。二十九年,置马边。西北距省治七百九十里。广五百九十里,袤三百七十五里。北极高二十八度三十八分。京师偏西十一度四十三分。领二,县十一,土司四。宜宾 冲,繁,难。倚。西:天仓、硃提。南:七星。西南:大小黎山。大江在县东北,一名汶江,亦名都江,自犍为入,东南流,入南溪。马湖江一名泸水,即金沙江,自屏山入,迳县南,又东与大江合。石门江,俗呼横江,又名小江,自庆符入,至城西南,又东北合马湖江。北:涪溪、苏溪俱入大江。东:二郎关。庆符简。府南少东百二十里。南:石门、兴庆。东:迎祥山。石门江上流曰纹溪,源出云南乌蒙,南广水即古符黑水,自高县入,俱东北流,迳城西,并入宜宾。 富顺 冲,繁,难。府东北二百四十里。西:凌云、玛瑙。东:禄来、桂子。北:朝阳。西南:虎头山。沱江一名金川,又名釜川,自内江入,迳城东,东南流入泸州。荣溪自荣县入,鼇溪源出县东马鞍山,俱入沱江。县丞二,驻邓井关、自流井。 南溪 冲。府东百十里。南:琴山、可庐。西:平盖。北:瑞云。东:龙腾山。大江自宜宾入,迳城南,又东入江安。西北:福溪亦名服溪,亦自宜宾入,南流入大江。僰溪与九盘溪合流至城东入江。一驿:龙腾。 长宁 简。府东南百四十里。东:牛心。南:棫山、越王山。北:宝屏、龙瓘。东西二溪与冷水溪俱至县东北淯井合流为淯溪,一名三江口。又东北至武宁砦,为武宁溪,又东北至安宁砦,为安宁溪,又东北至江安入大江。 高 简。府西南百五十里。南:阁梯。北:连珠。东南:七宝。西南:腾山。宋江自云南镇雄入,北流,迳筠连东,分五道,北至平寨,迳城东而北。梅岭溪自筠连入,至城北合宋江,又北入庆符。 筠连 简。府西南二百五十里。南:暮春、黄牛。西:学士。东:景阳山。定川溪有二源,一出乌蒙黑桃湾,一出云南镇雄羊落沟,合流迳城西,又北入高县,为梅岭溪。 珙 简。府南少东二百里。北:麒麟、芙蓉。西:虎牢。西北:梅得山。珙溪一名落浦河,迳县西南,折而东北入长宁,合淯溪。 兴文 简。府东南百八十里。东:摩旗。东南:文印山。南:南寿山。水车河一名三渡河,源出故建武城山谷中,至县东北,又西流,经梅岭堡入长宁,注氵育溪。 隆昌 冲,难。府东北二百七十里。北:道观山。南:回龙山、玉蟾山。沱江自内江入,迳城西南入泸州。小溪一名隆桥河,在县东,自内江、荣昌二县山溪水合流而成,东南流,亦入泸州。 屏山 简。府西南二百二十里。西:镜山。东:书楼。东北:赤崖。西南:小悍山。马湖江一名泸水,即金沙江,自云南昭通入。东北迳蛮夷、平夷二土司界,又东北迳城南,又东入宜宾,与大江合。泥溪、什噶溪、大鹿溪并入马湖江。巡司驻石角营。 马边 冲,繁。府西六百里。本屏山地,初为马边营,乾隆二十九年改。东:烟遮山。南:大池山。北:龙泉山。东南:金凤山。清水溪一名新镇河,源出凉山蛮界,迳南,折北转东,过沐川司入犍为。 雷波 繁。府西南五百七十里。本屏山地,名雷波乡。康熙初置长官司。雍正六年改雷波卫。乾隆二十六年升。东:贝海。西:龙头。北:雷番。西北:宝纛山。金沙江自云南昭通入,迳南,   东北流,入屏山。南石城河,西南秦沙河,并源出蛮界,东流注金沙江。北马湖,为黄种、芭蕉二溪上流。西南:神龙关。 蛮夷长官司 隶屏山。在县西南,旧属马湖府。雍正五年改属。东:大鹿山。西:什噶溪。 沐川长官司 隶屏山。在县西北。东:青孤山。南:沐溪,东流入犍为界, 泥溪长官司 隶屏山。在县西,元至元十三年,与马湖路同置。明改县,移司于此。仍明旧。 平夷长官司 隶屏山。在县西。西北:隆马崖山。马湖江自云南昭通入,又南有大纹溪。   夔州府: 要,冲,繁,难。隶川东道。明,府。 顺治初,沿明制,领州一,县十二。康熙六年,省大宁入奉节。七年,省新宁入梁山。九年,省大昌入巫山。雍正六年,升达州为直隶州,以东乡、太平二县往隶。七年,复置大宁、新宁二县。旋改新宁隶达州,改梁山隶忠州。乾隆元年,改建始隶湖北施南府。西距省治一千七百四十里。广四百十里,袤五百四十里。北极高三十一度十一分。京师偏西六度五十三分。领县六。奉节 冲,繁。倚。东:白帝山。赤甲与白盐隔江,两山对峙。西:官口。南:胜已、文山。北:天门山。东:瞿塘峡,峡口为滟滪堆,大江即岷江,自云阳入,迳县南,东流,出瞿塘峡,自峡以下谓之峡江,亦名锁江,又东入巫山。东:大瀼水、清瀼水,并入大江。东瞿塘关。 巫山 冲,繁。府东百三十里。东:巫山,山有十二峰,亦曰巫峡。南:南陵山。北:磊头。东北:金头。西北:天县山。南:大江自奉节入,东流迳巫峡,又东入湖北巴东。巫溪水一名昌江,自大宁入,东南流入大江。又乌飞水在县西南,发源奉节山谷中,东北流,亦入大江。清溪、万流溪从之。 云阳 冲,繁。府西百四十里。东:石城。北:汉城、马岭。南:飞凤。东南:新军山。西北:大梁山。大江自万入,迳城南,东流入奉节。彭溪一名开江,亦名临江,自开入,东南流,迳城西入大江。汤溪水即东瀼河,东流迳五溪关,又东至城东入大江。盐井十。盐课大使驻云安厂。 万 冲,繁,难。府西少南二百八十里。东:黑象山。西:天城、鱼存。南:南山。北:都历、高梁。西南:羊尾山。西北:万户山。大江自忠州入,迳城南,又东入云阳。苎溪即古池溪,自梁山入,至城西,复南流入江。 开 简。府西少北二百三十里。北:盛山。西:大池。南:九龙。东南:瑞石。东北:熊耳山。开江亦曰临江,即古彭溪,自新宁入,迳县南,又东南会清江、垫江入云阳。三潮溪、白水溪并东流入清江。 大宁 难。府北百八十里。东:凤山。北:石柱、宝源山。东北:石钟。巫溪一名昌江,源出县境西北,迳城东,曰大宁河,又南入巫山。马连溪即白杨河,迳城南,又东入大宁河。有铁山关。   龙安府: 繁。隶成绵龙茂道。明,府。 顺治初,因明制,领县三。雍正九年,改绵州之彰明来隶。西南距省治六百五十里。广七百七十里,袤五百二十里。北极高三十二度二十二分。京师偏西十一度四十九分。领县四,土司一。平武 繁。倚,东:左担。西:太平。南:镇南、羊角。北:火风。东南:箐青、石门山。涪江自松潘入,东流迳城南,青漪江一名小江河,即古廉瀼水,亦东南流,并入江油。白水江自甘肃文县入,迳城西北,又东南流入昭化。石泉河自石泉入,迳县东南入彰明。火溪河一名白马河,有二源,流至阳地溢口而合,西南入涪江。又东青川溪,东流入剑州。县丞驻青山镇。东北:北雄关。 江油 简。府东南二百六十里。东:窦圌山。西:玉枕、大匡。南:龙头。北:白鱼。西南:大小匡山。涪江自平武入,迳城东,与青漪江并东南流入彰明。龙潭溪源出窦圌山,流至石舍崖入涪江。东:涪水关。 石泉 简。府西南三百二十里。南:石纽。东:金字山。西:千佛。东北:鸡栖山。石泉河即湔水,自平武入,左合大鱼口水,其西南源神泉河自茂入,西源坝底水自右来会,折东迳城南至素龙山,为石密溪,折南缘江油界入彰明。西石板、西北上雄二关。 彰明 简。府东南三百二十里。东北:太华山。北:紫山、兽目山。涪江自江油入,分二派,夹城东西流,至县南合,又南会石泉河入绵州。青漪江亦自江油入,南流入涪江。 阳地隘口长官司 隶平武。在县北。宋为守御千户。元至元时,授宣慰副使。明改置长官司。顺治六年投诚,因之。   宁远府: 要,冲,繁,难。隶建昌道。建昌镇总兵驻。明,建昌卫。顺治初,因明制为卫。 雍正六年改府,以会理州来属,并置西昌、冕宁、盐源三县。越巂一隶之。宣统元年,增置盐边。二年,又置昭觉县。东北距省治一千二百三十里。广八百四十里,袤一千二百九十里。北极高二十七度五十四分,京师偏西十四度十二分。领二,州一,县四,土司十一。西昌 冲,繁。倚。旧建昌卫。雍正六年改县。东:木托。西:天王山。南:巴洞。东北:凉山。东南:螺髻。西南:旄牛山。安宁河即孙水,自冕宁入,迳城北。热水河自东来注之。又迳城西,西河自西来注之。北纳东河、宁远河,南纳邛河,南流入会理。东西溪河、三岔河均入金沙江。石门、罗锁、泸沽、太平四关。巡司二,驻普威、德昌所。 冕宁 繁,难。府北少西百八十里。初仍明制为宁番卫。雍正六年改县。东南:冕山,县以此名。东:东山。南:南山。北:北山。孙水有三源,自县北纳瓦那河,迳城东南,西源三水合为小村河,又南至王家营,东源曰松溪河,合小相公岭水,西北流曰泸沽,来会,又南入西昌。若水即鸦龙江,自雅州入,西南入盐源。沙沱、乌角、冕山、九盘四关。 盐源 繁,难。府西南三百十里。明,盐井卫。雍正六年改县。南:柏林山。西:斛僰和。西北:刺红瓦山。打冲河即鸦龙江下流,自冕宁入,迳城西北,纳左所河。又南盐井河,合双桥、浪渠二水,与别列河、麦架河西北流来注。又东南纳右所河。又南纳椒崖、那噶诸河,入会理。双桥、古得二关。阿所拉场巡司。盐井二。 昭觉 繁,疲,难。府东北。旧为交脚汛地,在凉山夷巢中。宣统元年,剿办凉山倮夷。二年,就汛地增设县治,改今名,并移建昌中营守备驻之。 会理州 冲,繁。府南四百里。本会川卫。康熙二十九年分置会理州。雍正六年省会川卫,移州治卫城,隶宁远。东:密勒山。西:斜山。南:白塔。西南:芦那山。金沙江左渎自盐源入,右与云南大姚分岸。安宁河自州北纳公母河、一碗水,西南与打冲河合,并西流入之。又南纳黎溪水,入云南武定。东玉★河、玉虹河、会通河俱入金沙江。有泸津、松坪、永昌、大龙、虎头等关。巡司二,驻迷易所、洼鸟场。 盐边 府西南。盐源县属阿所拉地。嘉庆二十二年增设巡司。宣统元年升。改今名。 越巂 冲,繁。府北少东二百八十里。初因明制为越巂卫。雍正六年废卫设。南:大孤山、小相公岭。西:小孤山、阿露山。又西南:巂山。大渡河自打箭炉入,纳松林河、鹿子河,东北流,老鸦漩河自西来,合二小水注之,又东北入清溪。越巂河自西南,二水合流,迳东,倮儸河、腊梅营水东来注之,又东北纳宁越营、桂贤村二水,入瓘边,注大渡河。小相公岭、青冈、海棠、曬经四关。经历驻大树堡。 沙麻宣抚司 隶西昌。在县东北。康熙四十九年置。 瓜别安抚司 隶盐源。在县西北。康熙四十九年置。 木里安抚司 隶盐源。在县西北。雍正八年置。 威龙州长官司 隶西昌。在县东南。元,威龙州地。明洪武间置司。仍明旧。 普济州长官司 隶西昌。在县西南。元,普济州地。明洪武七年置土知州。康熙四十九年改置。 昌州长官司 隶西昌。在县南。元,昌州地。明洪武九年以云南大理府土职调守。仍明旧。 河东长官司 隶西昌。在县东南。明为宣慰司。康熙四十九年改置。 阿都长官司 隶西昌。在县东南。顺治六年归附。康熙四十九年授宣抚司。雍正六年改置。 阿都副长官司 隶西昌。雍正六年置。 马喇长官司 隶盐源。在县西南。与云南永北接界。康熙四十九年置。 邛部长官司 隶越巂。在北。康熙四十二年归附,授宣抚司。五十二年改置。   雅州府: 冲,繁,难。建昌道治所。明,雅州。 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三。雍正七年升府, 抚民同知驻靖西关地,在哲孟雄之北,为亚东出入要路。有商埠。 以其地增置雅安县。改天全土司为天全州,改长河西鱼通安远宣慰司为打箭炉。八年,改黎大所为清溪县。均属府。光绪三十年,升打箭炉为直隶。 三十四年升康定府。 东北距省治三百四十里。广五百十里,袤三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度四分。京师偏西十三度二十一分。领州一,县五,土司一。雅安 冲,繁,难。倚。西:雅安山,县以此名。东:周公。南:严道山。北:七盘山。青衣江一名平羌江,俗称雅河,即大渡水。自芦山入,至县北门外,东南流入洪雅。小溪河自名山入,邛水自荣经入,并入青衣江。北飞仙、金鸡、南飞龙三关。 名山 冲,难。府东北四十里。城内月心山。西北:名山,县以此名。西:蒙山。东:白马。南:总冈。东北:百丈山。名山水在县东二百步,东南流入雅安,为小溪河。百丈河源出莲花山,东南流入蒲江,为铁溪河。东:黑竹关。一驿:百丈。 荣经 冲,繁。府南九十里。北:铜山。东:孟山。西:中峻。南:邛崍、瓦屋、大关。荣、经二水为邛水上源。荣水出邛崍山,五派并发,流迳城西而合,又北流,绕城北,与经水合,曰荣经水。又北名邛水,入雅安。下改溪源出下改山,北流至城南,入经水。祭风溪在西,源出龙游山,入荣经水。西北紫眼、西邛崍、东北天险三关。一驿:箐口。 芦山 简。府西北百里。东:始阳山,即禹贡蒙山,相接为卢山。西北:通灵山,为外番要道。南:青衣水有二源:西源即天全州流入之沫水,东源出邛州伏牛山,即古青衣水,二水夹城东西流,会于城南,又西南流,折东入雅安。和川水自天全入,迳城南入青衣江,曰三江口。西北:灵关。东北:八步关。东南:飞仙关。 天全州 繁,难。府西少北百二十里。东:多功、卧龙。南:燕子。西:马鞍。东北:金凤山。沫水一名浮图水,自羌界入,迳州北,东南流,入芦山。南:和川水,一名始阳河,二源合而南流,折东亦入芦山。碉门,吏目驻。西:禁门、仙人、紫石三关。 清溪 冲,繁。府西南百六十里。东:冲天。西:牛心。南:盘陀。东北:圣钟山。又县北五十里有大相公岭,即荣经之邛崍山。大渡河一名泸水,在县南,自打箭炉入,与越巂分水,穿凉山夷界,入瓘边为中镇河。南:两涧水,东源出邛崍山玉渊泉,迳城东,西源出邛崍山二源溪,流迳城东,西与汉水合,入大渡河。巡司一,驻黄木厂。南:黑崖、清溪二关。驿二:泥头、沈村。 董卜韩胡宣慰司 隶天全。在州西北。仍明旧。有灵关河,迳司西北,与多功水合。又冷边长官司,亦隶天全。沈边长官司,隶清溪,均于宣统三年改流。   嘉定府; 冲,繁。隶建昌道。明,嘉定州。 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六。康熙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乐山。嘉庆十三年,设瓘边。北距省治三百九十里。广六百馀里,袤二百九十里。北极高二十九度二十六分。京师偏西十二度三十一分。领一,县七。乐山 冲,繁,倚。城西隅高标山。东:凌云、乌尤。北:白崖山。通江即岷江,自青神入,迳城东南,会阳江,入犍为。阳江即大渡河,自瓘眉入,迳城西南,与青衣江合。青衣江一名平羌江,自夹江入,迳城西,纳泥溪、竹公溪二水,入岷江。西苏溪,西南临江溪,均自瓘眉入,苏溪入青衣江,临江溪入大渡河。东:安庆关。北:平羌、嘉禾二关。瓘 眉 繁。府西七十里。大峨、中峨、小峨三山俱在南。西南:绥山。西北:铧山。大渡河亦名中镇河,自峨边入,径城南,东北流,与罗目江合,入乐山为临江溪。北:粗石河,发源大峨山麓,合符文水,东南流,迳城北,亦入乐山为苏溪。西南:土地、大围二关。 洪雅 繁。府西北百三十里。南:隐蒙、八面。东:乌尤、葛仙山。西:竹箐山。东北:金鸡山。西南:逊周山。青衣江自雅安入,迳县南,又东南入夹江,一名洪雅江。拥泔水出可慕山谷,迳县入丹棱。龙门溪二源合流,东北入青衣江。花溪源出荣经,东北流,至城西入青衣江。西:竹箐关。 夹江 繁。府西北八十里。西:云吟、平羌。东:虎履。南:凤凰。北:大观山一名观斗山。青衣江自洪雅入,迳城西南,南流入乐山。西:飞水溪一名瀑布泉,与青衣江合。西南龙鼻溪,绕龙鼻山入江。西:铁石关。 犍为 冲,难。府东南百二十里。南:子云山。东:天马。东:张纲山。北:舞凤山。西南:沈犀山。岷江自乐山入,迳县东,又东南入宜宾。沐溪、清水溪俱在南,并发源屏山,东流入江。东北四望溪,自荣入,迳三江镇下与岷江合。盐捕通判一,驻黄角井。大使一,驻牛华溪。 荣 繁,难。府东百五十里。北:铁山、荣黎。东:梧桐。西:凤西、白石、龙虎。南:龟泉山、五保山。荣溪自仁寿入,有二源,东西夹城流,至城南而合,东南流入富顺。大牢溪源出铁山,南流迳城西,至宜宾入岷江。县丞一,驻贡井。 威远 繁。府东二百六十里,西北:云台。西:龙泉、老君山。西北:龙泉。西:紫金山。西北:献宝溪,一名硫黄溪,三源合流,至县东,有龙会河自西北南流注之,即秦川溪也,南入富顺。瓘 边 要府西二百六十里。本瓘眉县地。乾隆五十五年,设主簿分驻。嘉庆十三年裁主簿,置,设通判。九隘皆为地。南:龙山。东:药子山,左界马边,右接夷境。西:横木。北:马湖山。中镇水即大渡河,自清溪入,迳北,又东入瓘眉。属有岭夷十二姓地。   潼川府: 中,繁,难。隶川北道。明,潼川州。 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七。雍正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三台县。西南距省治三百二十里。广三百八十里,袤五百七十里。北极高三十一度六分。京师偏西十一度十六分。领县八。三台 繁,难。倚。东:东山,在县东四里。又黄龙、鼓楼。西:三台山,县以此名,南:印台、金鱼。西南:牛头。东北:万峰。中江即古五城水,自中江入,迳城西南入涪江。涪江自绵州入,迳县东北入射洪。又东桃花溪,亦入射洪。县产盐,上井三,中井九,下井二百十六。县丞驻葫芦溪。 射洪 繁,难。府东南六十里。南:白岩。东:东武。北:金华。东南:通泉山。东北:公成山。涪江自三台入,迳城东,又南流入蓬溪。梓潼水一名射江,亦曰瀰江,又曰白马河,自盐亭入,南流,迳东南独坐山下入涪江。东:黄浒溪亦自盐亭入,与梓潼水合。桃花水自三台入,南流入涪江。通判一,驻太和镇。盐课大使驻青堤渡。 盐亭 简。府东少北百二十里。西:负戴山。东:光禄。南:宝莲。北:金紫。盐亭水亦名小沙河,发源县东北境,下流入梓潼水。梓潼水自绵州梓潼入,迳城南,合鹅溪入射洪。有盐井二十。 中江 难。府西百二十里。城内斗山。东五城与西栖妙隔江对峙。西南:铜官山。中江水名凯江,自罗江入,迳城西南,又东北流入三台。双桥河源出县西北白莲洞,东南流,迳城西,转南至铜鱼山下入中江。巡司一,驻胖子店。 遂宁 繁,难。府东南二百十五里。东:铜盘、龙头。西:箕山。北:广山。西南:书台,与宝嘉、金鱼二山相连为三峰。涪江自蓬溪入,迳城东,又东南入合州。东北:郪江有三源,并东北流至蓬莱镇,合入涪江。安居水一名关箭溪,自安岳入,迳城西南入铜梁。盐井五十二。县丞兼批验大使驻梓潼镇。 蓬溪 繁,难。府东南百九十里。东:蓬莱、赤城。西:龙门。南:铜钵。北:石龙。西北:龙马山。涪江自射洪入,迳城西南流入遂宁。西北:郪江,东流至黄龙铺入涪江。又北蓬溪,源出西充,西南流,迳城北,入遂宁。盐井七百九十五。县丞驻蓬莱镇。盐课大使驻康家渡。 安岳 繁,难。府南三百八十里。治后铁峰山。东:紫薇、白云。西:大云。南:安泉。东南:云居山。安居水自乐至入,迳城北,又东南入遂宁。鱼海河有二源,一东流至城东,合入安居水。南:岳阳溪,东南流入大足。 乐至 简。府南少西三百九十里。南:棋盘山。东:玉栏坡山、金鸡山。西:周鼎。东南:乾瓘山。安居水源出县东北,东流,玉带溪源出县西清水潭,东南流,并入安岳。又乐至池在县东二里,县以此名。   绥定府: 繁,疲,难。隶川东道。明,达州。 顺治初,因明制,为夔州府属之达州。雍正六年,升直隶州,以夔州之东乡、太平、新宁三县来属。嘉庆七年升府,改名绥定,并于州地置达县,升太平为直隶。十九年,以顺庆府属之大竹、渠二县来隶。道光九年,移太平同知驻城口,改名城口,太平还为县,均仍隶府。西距省治一千二百里。广四百三十里,袤六百馀里。北极高三十一度十八分。京师偏西八度五十一分。领一,县六。达 繁,疲,难。倚。东:龙城山、大竹。南:火峰、南岩。西:石城、金华。东南:金匮、石门。东北:竹⿸山。通川江即渠江,自东乡入,迳城南,又西南入渠县为宕渠江。南江自新宁入,东会泸滩河,北流折西至城东入通川江。北水即巴江,自巴州入,并合通川江。西:凤皇、铁山、龙船三关。巡司驻麻柳场。 东乡 简。府东少北九十里。东:平楼、文字。西:印石。南:金榜。北:蟠龙。东南:瓘城山。西南:石人山。前、中、后三江为通川江上流,俱自太平入。至城东合流入达县。长乐河上流为白龙、赤甲二泉,源出东长乐镇,合西流,至城南入通川江。文字溪发源文字山,合前江。有高桥、马渡二关。 新宁 繁,难。府东少南百一十里。西:屏山。东:鸡山。南:冠子山。北:天马。西南:鼓啸山。东北:莪城山。南江自县东北三角山发源,迳城南,折西北流,合联珠峡水入达县。泸滩水源出大竹山,自达县东南界北流,与南江合。开江在县东北,东流入开县。东:豆山关。 渠 简。府西二百二十里。北:龙骧。西:玉蟾山。东北:八濛、大斌。渠江即宕渠水,自达县入,迳城东,又西南入广安。流江自营山入,东南流,与渠江合。白水溪源出东南白水洞,西流入渠江。北:卫渠关。县丞驻三汇场。 大竹 繁。府西南百二十里。东:月城山。西:九盘、邻山。东北:狮子山、金盘山亦名仙门山。仙门水自月城山发源,邻水自邻山发源,井西南流入邻水。北:东流溪一名清溪河,西流入渠县,注渠江。县丞驻石桥铺。 太平 要。府东北百四十里。南:翠屏。东:天池、板塞。北:大横山。前、中、后三江俱自县境发源,迳城东西,并入东乡。白沙河源出板塞山,西南流,迳城南入后江。东:蓝津关。 城口 繁,疲,难。府东北三百六十里。西:城口山,以此名。东南:金城。东北:黄礅山。北江自黄礅山发源,经大竹渡,折北入陕西紫阳为任河,注汉江。万顷池在峡口山南,邻境之水多源于此。东北:深溪关。   康定府: 要。隶康安道。明,长河西鱼通安远宣慰司。 康熙初,明宣慰司以地归附。雍正七年,移雅州府同知来治,置打箭炉,仍隶雅州府。光绪三十年,升直隶。三十四年升府,改名康定,隶康安道,升里化县为里化,并以河口、稻成二县同隶府。 宣统三年,旧隶打箭炉之宣慰、宣抚、安抚、长官各土司,全体改流,先后分别设治,并先各就其地置委员、理事等官。 东北距省治九百六十里。广六百四十里,袤八百三十里。北极高三十度九分。京师偏西十四度三十八分。领一,县二。 东:大⿷山。南:无脊山。东南:大雪山。东北:郭达。西南:折多山,为入藏要道。鸦龙江即古若水,自青海境发源,南流,迳府西南入冕宁。大渡河即古涐水,自懋功入,迳府东,又南入清溪。泸河源出折多山,东北流,至城西南,有木鸦河自番界东流来注,并入大渡河。有榷税泸关。巡司一,驻泸定桥。一驿:烹坝。 里化 要。府西六百四十里。里塘宣慰、宣抚司地。旧设有粮务委员。光绪三十二年设里化县。三十四年升。东:紫木喇山。东北:高日山。东:鸦龙江自喇滚入,有三渡水自盐源之木里土司及云南中甸来注之,会金沙江入马湖。西南:色隆达河,源出额东额山,入金沙江。 河口 要。府西里塘、明正两土司交界地,旧名中渡。光绪三十二年,里塘改流设县。西有鸦龙江。 稻成 要。里塘土司地。旧名稻坝。光绪三十二年改流。三十四年设县。县丞一,驻贡噶岭。   巴安府: 要。康安道治所。督办川滇边务大臣、按察使衔炉安兵备兼分巡道驻。巴塘宣抚司地。 光绪三十一年改流。三十三年置巴安县。三十四年升府,并置三坝,盐井、定乡二县隶之。东北距省治二千一百里。领一,县二。 东:龙新山、甲噶喇山。西南:宁静山。巴冲楮河自瞻对入,与金沙江合。色楮河即金沙江,自三岩入,迳府西至得荣入云南丽江。 三坝 要。府东二百三十里。巴塘、里塘两土司交界地。三十三年改流。三十四年设,驻通判。 盐井 要。巴塘土司地。光绪三十一年改流。三十四年设县。澜沧江自察木多入,绕由云南入缅甸。 定乡 要。里塘土司地。旧名乡城。光绪三十二年改流。三十四年设县。   登科府: 要。德尔格忒宣慰司地。边北道治所。 宣统元年改流,析其地为五区。于北区设府,仍名登科,并置德化、白玉二州,石渠、同普二县隶之。东北距省治三千三百五十里。领州二,县二,土司十二。 川、藏交隘,东连甘孜、瞻对,西邻纳夺、察木多,南与巴塘、乍丫接壤,北界西宁、俄落,乃金沙江之上游。 德化州 要。德尔格忒土司中区地,旧名更庆。宣统元年改流设州。鸦龙江自甘孜入,入瞻对。巴冲楮河自巴塘入,下流入金沙江。 石渠 要。府西北二百一十里。德尔格忒土司北区地。即杂渠卡,一名色许。宣统元年改流设县。 白玉州 要。府南六百三十里。德尔格忒土司南区地。宣统元年改流设县。北有海子山。 同普 要。德尔格忒土司西区第。宣统元年改流设县。并分管察木多呼图克图及纳夺土司之地。 乍丫 呼图克图地,入藏要路。宣统三年设理事官。 察木多 呼图克图地,亦名昌都。东接德格、纳夺、贡觉,西与八宿、诺隆宗毗连。旧设有粮员,置兵戍之。宣统三年增设理事官。 得荣 巴塘土司地。与云南接壤。宣统三年设委员。 江卡 旧为给藏地,置有兵戍。北接三岩、乍丫。西连波密、察木多。宣统二年收回。三年设委员。 贡觉 旧为给藏地。宣统二年收回。三年设委员。 桑昂 旧为给藏地。宣统二年收回。三年设委员。 杂瑜 旧为给藏地。宣统二年收回。三年设委员。 三岩 野番地。跨金沙江之上,有上岩、中岩、下岩之分。宣统二年归附。三年设委员。 甘孜 麻书、孔撒两土司地。宣统元年改流,设委员。兼管白利、东科、德格、倬倭、章谷之地。 章谷 土司地。与孔撒、麻书、德格、瞻对均接壤。改流后亦名炉霍屯。宣统三年设委员。 道坞 麻书、孔撒两土司地。宣统三年改流设委员。 瞻对 旧为土司地,给与藏人。东连明正、单东、孔撒、麻书、章谷各土司界。南接里塘、毛丫、崇禧。西北与德格接壤。据鸦龙江之上游。有上瞻、中瞻、下瞻之分,亦名三瞻。宣统三年收回设委员。   邛州直隶州: 中,冲,繁。隶建昌道。明,州。 东北距省治百八十里。广二百二十里,袤百五十里。北极高三十度十八分。京师偏西十二度五十三分。领县二。 东南:铜官山。南:文笔、古城。西:相台、马岚、七盘。北:渠亭。西南:邛崍山。南:邛水,即古仆千水,亦名文井江,源出西北牛心山,东流入新津。牙江水、斜江水、氵耤水俱自大邑入,东南流,与邛水合。西南:火井。南:夹门关。巡司驻火井漕。 大邑 繁,难。州北少东四十里。东:银屏山。西:高唐山。北:雾中山。西北:鹤鸣山。牙江水源出县境,氵耤水源出凤凰山,斜江水源出鹤鸣山,并东南流入州。东:乾溪镇。 蒲江 简。州东南六十里。南:金釜山、长秋山。北:白鹤山。南:蒲江自丹棱入,东北流入州,合邛水。北:铁溪河自名山入,即百丈河,下流会蒲江入邛水。西南:黑竹关。   绵州直隶州: 冲,繁,难。旧隶成绵龙茂道。光绪三十四年裁。明,成都府属州。 顺治初,仍明制。雍正五年,升直隶州,以成都之绵竹、德阳、安及保宁之梓潼来隶,并设彰明、罗江二县,寻改彰明属龙安府。乾隆三十五年,移州治罗江,省罗江县。嘉庆六年,还旧治,复设罗江。西南距省治二百七十里。广三百里,袤百零五里。北极高三十度二十七分。京师偏西十一度三十五分。领县五。 东:金山。南:延贤。东北:天池。北:绵山,州以此名。涪江自彰明入,迳州北及东,又东南入三台,亦谓之内水。龙安水、茶坪水俱自安县入。并东南流,与涪江合。州产盐,有中井十一,下井一。盐捕州判驻丰谷井。县丞驻魏城。驿二:魏城、金山。 德阳 冲,繁。州西南百五十里。北:鹿头山、浮中山。绵水一名绵阳河,自绵竹入,东南流,迳城南入汉州。石亭水亦自绵竹入,迳城西南,入汉州。北:鹿头关。一驿:旌阳。 安 繁。州西北百一十里。北:千佛。东:西昌山。南:浮山。东北:金山。黑水河一名宁口河,冷水河一曰乾河,并东南流入罗江。茶坪水源出千佛山,发源东南,迳城西会龙安水入州。西小坝、睢水,北曲山三关。 绵竹 繁。州西南百八十里。北:武都。南:文曲。西南:飞凫。西北:紫岩山。绵水、石亭水俱自茂州入,左流为绵水,迳城北,东南入德阳。射水一名紫溪河,源出三溪山,迳城南,与石亭水合。白水河源出土司漆寨坪,东南流,迳城西南,马尾河源出土司天池山,东南流,迳城西北,折而东,并入射水河。南:石碑镇。 梓潼 冲,繁。州东北百二十里。东:兜率山。西:葛山。南:长卿山。北:五妇山。梓潼水一名歧江,源出龙安平武山谿,东南流,迳城西南,又南入盐亭,即古驰水也。西北:九曲水,源出龙安洞子口,九转入潼江。一驿:武连。 罗江 冲,繁。州西南九十里。北:潺山。南:天台山。西南:龙池山。黑水、冷水俱自安县入,东南流,至县东北合,是为罗江。又折南,迳县东入中江。南:芙蓉溪,源出白马关下,东南流,至县南,与罗江合,一名三紫水。西南:白马关。一驿:罗江。   资州直隶州: ,繁,难。隶川南永宁道。明,资县。 顺治初,仍明制,为资县,属成都府。雍正五年,升直隶州,以成都之仁寿、井研、资阳、内江来属。西北距省治三百四十里。广四百三十里,袤五百里。北极高三十九度五十分。京师偏西十一度三十二分。领县四。 资山在西北,州以此名。南:银山、铁山。西南:玉京、金炉。西:盘石山。中江自资阳入,迳城西南为资江,亦曰中江。北纳小溪,东纳大濛溪,东南流入内江。珠溪源出井研北境,东北流,至州西北与中江合。大濛溪源出西龙家坝,又名都溪,东流迳城南,至唐明渡入资江。州判驻罗泉井。一驿:珠江。 资阳 繁,难。州西百三十里。东:宝台、万钟。西:凤台。南:书台。西南:独秀,亦名资江。沱江亦名雁江,自简州入,杨花溪自乐至西来注之。资溪、孔子溪均东来注之,南入州。一驿:南津。 内江 冲。州东南九十里。西:翔龙、华萼。东:降福。南:铧影。西南:石城。东南:金紫山。沱江自州入,迳城南,清流河合高桥河入之,南入富顺。西南:玉带溪,流合中江。城内西北隅有桂湖,与中江通。一驿:安仁。 仁寿 繁,难。州西二百里。三隅山峙东、西、北三隅。南:觉山。西:天池。东:佛岩山。赤水一名黄龙溪,自简州入,西流迳县北,又西入彭山,合府河。鱼蛇水发源县西境,西南流入眉州。 井研 简。州西南二百四十里。城内麟山。西:书台、五星。北:瑞芝、九龙。东北:铁山。西南:磨玉山。拥思茫水有二源,夹城西南流,合为泥溪,入乐山。县产盐,有上井四,中井七,下井二百二十六。   茂州直隶州: 中。原隶成绵龙茂道。光绪三十四年裁。明,成都府属州。 顺治初,仍明制。雍正六年,升直隶州,以成都之汶川及保县来隶。嘉庆六年,省保县入杂谷。东南距省治四百十里。广百八十里,袤四百三十里。北极高三十度三十七分。京师偏西十二度三十一分。领县一,土司六。 东南:岷山,一名雪山,俗呼九岭山,北自松茂,南接灌县。东:五味山。南:巨人。北:茂湿山。岷江自松潘入,南流迳州西,亦曰汶江,黑水河即古翼水,东南来注,松溪自黑虎寨来注。又北,纳三溪,南纳南龙溪及白水河,西流入江。东桃坪、南七星、雁门、实大四关。一驿:来远。 汶川 冲,繁。州西南百二十里。南:岷山,又南娘子岭,为县门户。东:玉垒。西:河屏。北:寿山、七盘。东南:龙泉山。岷江自杂谷入,迳县北,名汶江,亦名玉轮江。东纳大溪口水,西纳登溪沟水,迳城西南,桃川水自东来注,又草坡河、龙潭沟、天赦山水、卧龙关水,并东南来注,入灌县。有桃关、彻底二关。驿二:寒水、太平。 瓦寺宣慰司 隶汶川。在县西北。明为安抚司。嘉庆元年改置。司境有草坡河。 沙坝安抚司 隶州。在州北。仍明旧。 静州长官司 隶州。在州东。仍明旧 岳希长官司 隶州。在州西。仍明旧。 实大关长官司 隶州。在州西。仍明旧。 陇木长官司 隶州。在州西。仍明旧。   忠州直隶州: 繁,难。隶川东道。明,重庆府属州。 顺治初,仍明制。雍正十二年,升直隶州,以重庆之酆都、垫江及夔州之梁山来隶。西距省治一千五百里。广二百六十里,袤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度十六分。京师偏西八度二十分。领县三。 东:毓秀。西:高盈山、屏风山。东南:涂山。东北:九亭山。大江自酆都入,迳城西,西溪来注。又迳州东,渰溪河来注。又东,涂井河自西来注。又北入万县。州产盐,有上井三,中井八,下井二十四。州判驻石桥井,巡司驻敦里八甲。东南:涂井镇。 酆都 简。州西南百十里。东:青牛、大峰。西:石璧。南:金盘。东北:平都山。水经所谓“迳东望峡,东历平都”者也。大江自涪州入,东北流,迳城南,又东北入州。渠溪自州西南流,葫芦溪自石主西流,碧溪自金盘山东南流,并入大江。西:北涪镇。 垫江 繁,难。州西北百三十里。东:佛转山。西:白龙洞。南:望月。东南:将军崖山。罗平水有三源,北源出石人山,西源出白龙洞,南源出将军崖,会于三河口,又东与高滩溪合。高滩溪自梁山入,迳城东南,又西南入长寿,为龙溪。一驿:白渡。 梁山 繁,难。州西北百里。东:峰门。西:金凤。南:石马。北:高都。东:蟠龙山,下有溪东南流,入州,为涂溪。又桂溪,发源五斗山,北流迳城西,折西南流入垫江,为高滩溪。纻溪源出县境,东南流入万溪。虎溪镇。一驿:太平。   酉阳直隶州: 繁,难。隶川东道。明,酉阳宣慰司。属重庆府。 顺治初,仍明制。雍正十二年,改重庆属之黔江、彭水二县置黔彭直隶。十三年,又改平茶长官司为秀山县,属。乾隆元年,废,改为酉阳直隶州,以黔、彭、秀三县来隶。西北距省治一千七百四十里。广四百六十里,袤五百六十里。北极高二十八度五十一分。京师偏西七度三十八分。领县三。 北:酉阳山,州以此得名。东:龙山、荷敷。西:鬼岩。南:佛山。东南:三江山。黔江自贵州安化入,迳城西,纳南溪河、洪渡河,入彭水。北河自湖北来凤入,迳城东,南流,会邑梅河,折东入湖南保靖,为酉水。东南:叠溪,上承凯歌河,自贵州铜仁入,亦名买赛河,东北流,秀山之哨溪来会。又纳后溪、容溪,东入酉水。州同驻龙潭镇。巡司驻龚滩镇。 秀山 繁,难。州东南二百六十里。西:高秀山,县以此名。东:巴惯山。南:擎团、鼎桂。西南:白岁山,哨溪出焉,东与满溪合,入州会买赛河。南:地澄溪,东合遵岫溪,入凯歌河。邑梅河在东南,有红河溪会嘉塘河东北流注之,又与北河合。巡司驻石堤。 黔江 简。州北二百八十里。东:酉阳山。北:黄连大垩山。西:金鸡箐山。西南:梅子关山。唐崖河自湖北咸丰入,大木溪合七十八溪水来入之。阿蓬水亦名东小溪,迳城东南,又西南入州,为南溪河。有石胜、白崖、梅子三关。 彭水 难。州西二百里。西:壶头山。东:甘山。南:丹阳。西南:盈川山。东北:伏牛山。涪陵江即黔江,自州入,西纳长溪,北迳城西。龙嘴河自黔江来会,后江河、水洞河入之。又北纳合溪河、射香溪,西入涪州合大江。东北:亭子关。东:盐井、郁山二镇。巡司驻郁山镇。   眉州直隶州: 冲,繁。隶建昌道。明,州。 康熙初,彭山、青神二县先后省入州。雍正六年复置,仍隶州。东北距省治百九十里。广百六十里,袤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度六分。京师偏西十二度三十一分。领县三。 西南:连鼇山。西:醴泉。北:盘龙。东:蟆颐山。下临玻瓈江,一名蟆颐津,即岷江,自彭山入,迳武阳驿,分流复合,南入青神。醴泉江发源盘龙山,东西二源,出盘龙山,分流至州北,合为双河口,绕州城与松江合,入岷江。思濛江在南,一名芙蓉溪,澭甘水在西南,一名金流江,俱自丹棱入,迳州东南流,并至青神与岷江合。有鱼耶、东馆二镇。 丹棱 简。州西九十里。南:长山。北:龙鹄山。东南:三峰、金釜二山。思濛江源出龙鹄山。夷郎川源出赤崖山,与思濛合,澭甘水自洪雅入,俱东南流入州。南:栅头镇。 彭山 繁。州北四十里。东:金华山。北:彭亡山,本名彭女,水名彭望。东北:崌崍、天社。西北:回龙山。大江一名汶江,又名武阳江,自新津入,迳城东北入州。府河即锦水,下流纳赤水,俱自仁寿入,南流入大江。东北:双江镇。 青神 冲。州南八十里。西:熊耳。西:多棱山。东:上岩、中岩、下岩,即三岩。大江一名导江,自州入,南流入乐山。思濛江、澭甘水俱自州入,东北鱼蛇水自仁寿入,西南流,并入大江。   泸州直隶州: 要,冲,繁,难。川南永宁道治所。明,州。 光绪三十四年,析九姓乡隶永宁州。西北距省治七百五十里。广三百十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极高二十八度五十四分。京师偏西十度五十七分。领县三。 州治在忠山麓,即宝山,一名泸峰。东:神臂岩。南:方山。北:玉蟾山。资江即沱江下流,自富顺入,东流迳北门外,至城东北,与大江会。大江自纳溪入,东北流,迳城南,折流合沱江,曰合江,又东入合江。悦江源出荣昌白马洞,南流入大江。支江自富顺椽子漕入,思晏江自荣昌入,并南入资江。九曲溪自隆昌入,南流至玉蟾山下合思晏江。南龙透、北玉蟾二关。巡司驻嘉明镇。州判驻九姓乡。 纳溪 冲。州西南四十里。东:楼子、掇旗。西:冠山。南:马鞍山。北:滨江。西:纳溪,俗名清水河,即永宁河下流,源出阿永番部,东流入大江。南:倒马、石虎二关。驿一:江门。 合江 冲,难。州东北百二十里。南:少岷,即安乐山。东南:榕山。西南:丁山。大江自州入,东流,迳北门东入江津。安乐溪一名小江,即古大涉水,亦曰习部水,自贵州仁怀入。之溪亦自仁怀入,合流至城东北入大江。南:符关。 江安 冲。州西南百十里。南:南照山。北:北照山。东:凤凰山。大江在城北,自南溪入,东北流,入纳溪。淯溪自长宁入,东北流,迳城西北,入大江。绵溪源出连天山,亦入大江,曰绵水口。   永宁直隶州: 要,冲,繁,难。隶川南永宁道。明,叙州府。叙永同知及贵州都司永宁卫辖地。 顺治初,仍明制,置同知,隶叙州府。析永宁卫隶贵州威宁府。康熙二十六年,改卫为县。雍正五年,地并入县,改属叙州府。八年,复设同知。乾隆元年,升为叙永直隶,以永宁县来属。光绪三十三年,以永宁移治古蔺。三十四年,改曰永宁直隶州,改县曰古蔺,并析泸州之泸卫,分州地曰九姓乡,置古宋县属焉。西北距省治九百九十里。广四百馀里,袤三百九十里。北极高二十七度五十六分。京师偏西十一度十三分。领县二。 东:天马山。西:宝真。南:青龙。东北:红崖。东南:狮子山。永宁河亦曰界首河,一源自小井坝入,迳城西,一源自铁矢坎入,合北流,通江溪自贵州入,纳鱼漕溪注之,入纳溪,合大江。东:罗付大河,与贵州遵义接界,下流入乌江。东雪山、西北江门二关。驿一:永安。 古蔺 繁,难。州东九十里。旧为巡检司驻。光绪三十三年改永宁县为今名,移治此。东:雪山。西:海漫山。赤水河自云南镇雄入,迳赤水卫东北,合永宁河入纳溪。北:梯口关。县丞一,驻赤水镇。 古宋 冲,繁,难。州西。旧泸卫。明设九姓长官司,属永宁卫,后属泸州。顺治四年归附,仍明制。康熙二十四年并入泸州。雍正四年设州同,后改州判。光绪三十四年裁,升县改今名。西:中和山。南:古洞岩。鱼漕溪东流入州,合通江溪。   松潘直隶: 要,冲,繁,难。旧隶成绵龙茂道。明,松潘卫,隶四川都司。 顺治初,仍明制为卫,属龙安府。雍正九年,裁卫置。乾隆二十五年,升直隶。旧隶成绵龙茂道。松潘镇总兵驻。南距省治九百五十里。广二百七十七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极高三十二度四十六分。京师偏西十二度五十一分。 南:火焰山。北:大小分水岭。西北:岷山,即渎山,又谓之汶阜,一名沃焦山。禹导江处,其水曰渎水,即岷江,一曰汶江。东:雪栏山,下有白水,为涪江之源。合三舍堡、羊峒口诸水,经小河营,曰小河,入平武。岷江自岷山之羊膊岭南来,杀鹿洞一水东来注,经黄胜关弓槓口,一水西来注,迳东南,左纳东胜河,右纳窗河。又南,左纳云昌沟,右纳山坝溪,经平定关入茂州。西:黑水河,有南北二源,合流亦入茂州。有望山、雪栏、风洞、红崖、黄胜、平定、武都等关。巡司一,驻南坪。   石砫直隶: 简。隶川东道。明,宣慰司,属夔州府。 顺治十六年归附,仍明制,授宣慰司,属夔州府。乾隆二十七年,升为直隶。西距省治一千二百里。广二百三十里,袤二百四十里。北极高三十度十八分。京师偏西八度十五分。 东:石砫山。南:大峰门山。北:方斗山。大江自酆都入,右纳神溪、锺溪、沼溪,东北流入万县。东南:宾河有二源,俱自湖北利川入,曰龙嘴溪,曰冷箐溪,迳沙子关,合为三江溪。又西南流曰后河,迳北,大凤溪来注。又西南,江池溪自龙潭来注。又西南为葫芦溪,西北流入酆都,注大江。东沙子、南大风二关。巡司一,驻西界沱。   理番直隶: 难。旧隶成绵龙茂道。明,杂谷安抚司,属茂州。 顺治初,仍明制。乾隆十七年改,驻理番同知。二十五年,升直隶。嘉庆六年,以茂州属之保县入之。东南距省治三百八十里。广九百六十五里,袤一百七十里。北极高三十一度四十分。京师偏西十三度十三分。领土司四。 西:熊耳山。东:高碉。北:马鞍、龙山。西北:姜维、花崖二山。大江自茂州入,迳东南,又南入汶川。沱江在城西北,有二源:南曰杂谷河,北孟董沟,并东南流,至城西北而合,折南入大江。西:大溪,源出梭磨土司东界大闭氻雪山,东南流,亦入大江。西南维关、镇远关,西北镇安关。 梭磨宣慰司 西北。旧为长官司。乾隆四十年升置。大溪源出司境大雪山,东北流入。 从噶克长官司 西北。乾隆十八年置。 卓克采长官司 西。乾隆十四年置。 丹坝长官司 西。旧为土舍。乾隆二十四年改置。   懋功屯务:大小金川土司地。顺治七年,小金川归附。康熙六年,大金川归附。雍正元年,授安抚司。乾隆四十一年,分置美诺、阿尔古两。四十四年,并阿尔古入美诺。四十八年,改懋功,驻同知,理五屯事务。广千四百五里,袤五百七十里。北极高三十度四十四分。京师偏西十三度六十分。领屯五,土司二。懋功屯 治。东:巴郎山。南:汉牛雪山。北:日尔拉山。西南:喇嘛寺山。东北:商角山。小金川河自抚边入,东南流,迳北,受南北两山水,至章谷合金沙河。 抚边屯 北百三十五里。北:孟拜山。西:空卡雪山。小金川河在屯南,合日尔拉、索乌、巴郎诸山水,西南入懋功。 章谷屯 西百八十里。东:墨尔多山、丹噶山。金川河自崇化入,迳屯东南,与小金川河合,折西南,流入打箭炉,为大渡河。 崇化屯 西二百五十里。东:刮耳崖。东南:丹噶山。东北:木果木山。金川河自绥靖入,迳屯西入章谷。小溪河发源空卡山,东流入小金川河。 绥靖屯 西二百七十里。东:索乌山。南:足古山。东南:功噶山。金川河自绰斯甲布土司入,迳屯西入崇化。 鄂克什安抚司 东。乾隆十五年置。 绰斯甲布安抚司 西。乾隆四十一年置。东:宜喜山。金川河自司境南流入绥靖。 志四十五  地理十七   △福建   福建:禹贡扬州南境。明置福建行中书省,改承宣布政使司。清初为福建省,置闽浙总督。康熙二十三年,海岛平,以其地置台湾府。雍正十二年,升福宁州为府,永春、龙岩为直隶州。 增置霞浦、屏南、福鼎。 光绪十三年,升台湾府为行省,与福建分治。 后入日本。 东至海; 百九十里。 西至江西石城; 千五百五十五里。 南至海; 二百七十里。 北至浙江景宁。 四百六十里。 广九百一十里,袤九百七十五里。南至诏南县南境,北极高二十三度四十四分。北至浦城县北境,北极高二十八度。东至长乐县东境,京师偏东三度一十七分。西至武平县西境,偏西二十二分。宣统三年,编户二百三十七万六千八百五十五,口一千四百二十二万九千九百六十三。领府九,直隶州二,一,县五十七。   福州府: 冲,繁,疲,难。清为省治。闽浙总督兼巡抚,布政、提法、交涉、提学四司,盐、粮、巡警、劝业四道,福州将军、副都统驻。道光二十三年,与英订约五口通商之一。租界在闽江北岸,曰南台,与府城对。航路:厦门、福州、三都澳。驿路:北逾仙霞岭达浙江江山;西南达广东黄冈。电线由福州北通杭州,西南通广州,东通马尾、川石山,东北通三都澳。海线由川石山东通台湾淡水,由厦门东北通上海,西南通香港。 北至京师六千一百三十四里。广三百七十七里,袤四百十二里。北极高二十六度三分。京师偏东三度。领县十。闽 冲,繁,疲,难。倚。府东偏。东:鼓山,为郡之镇。东南:九仙、大象、南台。南:方山。海自浙江温州迤西南入福宁,环府之罗源、连江,至县东百九十里,为五虎门。其外大洋,其内闽江口。闽江,闽大川,上汇富屯、沙、建三溪,至侯官分二派入:北派承洪山江,东迳中洲为南台江,至中岐为马头江,合大定江、演江,亦曰东峡江,至罗星塔;南派泽苗江入,为陶江,迳螺洲,左合黄山水,又东南为阴崎江,又东为乌龙江,右合榕溪,又东,亦曰西峡江,又东来会。又东过青洲,右纳太平港水,迳员山,又北支津北抵亭头乡。又东为琅琦江,复歧为二,一西北出五虎门,一东南与长乐分岸,为广石江。梅花江出白猴屿,并入焉。其下历兴化、泉、漳至粤,水程二千里,陆千二百里。闽海关总口二:一驻南台,海防同知同;一驻闽安镇,副将同。顺治十五年筑城,置战船,南北岸砲台。县丞驻营前,雍正十二年徙三水部。关外、镇口、中洲三镇。巡司三:闽安、五虎门、永庆。三山、大田二驿。 侯官 冲,繁,疲,难。倚。府西偏。西南隅:闽山。北隅:越王。东北隅:冶山。南:方山。西南:怡山。西:清泉。西北:雪峰。北:莲花、寿山。西北:梧桐岭。城南闽江,西北上承闽清大溪入,迳大竺,左合陈溪,至小箬,仍错出复入,右合鼋溪,左大目溪。又东南,左合黄石溪,至过山洲,合陈塘溪,为马渎江。又东过怀安洲,歧为二:北派东南左合五峰山水,为石岊江,又为螺江、金锁江,至城西为洪山江,分流复合,左合西湖水;南派右纳楼梯岭水,又南大樟溪自永福入,合浯溪、潢溪、喆溪、印溪,歧为泽苗港,先后来会,为泽苗江,又东南并入闽。北宦溪出莲花山,北会板桥塘水,折西,右合长箕岭水,迳下密,折东北为日溪,为密溪,入连江。西湖、东湖、南湖并堙。西河场。县西:西江口,大使驻。闽画地为埕,漉海水曝之,与江、淮、浙煮盐异。县丞驻大湖。梅岭、大穆、芋原、辽沙四镇。竹崎、五县寨二巡司。白沙、芋原二驿。 长乐 疲,难。府东南百里。东:壶井山。东南:龙泉。西南:岱遇。东北:越迁。北、东、南际海。北界闽之马江口。太平港自七岩山循界西北分入,一入其营前,一合资圣溪及文洽浦,自东水关贯城东出。又北,合考溪入洋屿。又东至筹港为广石江、梅花江、陈塘港,入猫屿。其外东沙、北犬、南犬,南为磁澳。江西有仙岐寨、蕉山寨,西至漳港为漳江。又南至壶井澳为壶井江。又南至铁炉屿为巴头港,三溪入。其外双帆石、东洛屿、西洛屿。又南迳御国山、小祉、大祉,为松下江口,至福清界。宋建炎初,陈可大始兴水利。乾道四年,徐謩为斗门及湖塘陂堰,溉田都二千八十三顷。磁澳镇。广石、筹港、泽里、厚福四汛。猫屿、蕉山、小祉废巡司。 福清 冲,繁,疲,难。府南少东百三十五里。城北隅:灵鹫山。东:瑞岩。东南:郭庐、海坛、南日。东南际海。自长乐迤西南为鼓屿、猫屿。屿头龙江口、海口。江上源崔溪,出西北百丈岭,东汇龙潭山水、无患溪,曰西溪。至城南,左合东皋山水,为龙首河,潴为琵琶洋入。又东南三山、高山、天马山,至莲盘。北际御国山。有大扁屿、东沙。自鼓屿迤东南为大练门。海坛南有三十六派湖。其北:军山、钟山,西:水马山,南:南茭山、草屿、东甲、西甲。又西:南日山,迤北:大岴、小岴,至迳江口。南日江上游,迳江上承苏渔溪入,西南江口桥至莆田界。牛头门、薛峰头、上迳诸汛。锦屏、江口二废巡司。宏路、蒜岭二驿。 连江 疲,难。府东北百里。城北:龙漈山。西北:白岩、云居。城南:金鼇。东南:定岐。东北:马鞍。东际海。自罗源迤南为北茭。其南北竿塘山,与闽南竿塘直连江口。江即鼇江,上汇罗源罗溪、长潭溪及凤板溪,闽清雪峰水,宁德排楼溪于五县寨口。又东至罗仑渡为宝溪,又东为鼇江。左合财溪、利安溪及雪溪;又东迳东岱为岱江。右合蟾步江,左珠浦,又东与东北鲤溪迳燕窝并入焉。东湖溉田四万馀亩。定海、北茭、小埕三镇。东岱巡司。 罗源 冲。府东北百六十里。治凤山南麓。城北:文殊山、席帽。西:四明。西北:洪福万。东南:松崎。东北际海。自宁德迤南为鉴江口,东与东冲口直循东洛、西洛,又西可门、濂澳门、松崎江口。城西:罗川出蒋山,合九溪、四明溪,歧为南北溪。复合,东迳禹步迹,县北九龙溪合起步溪来会,与白水溪、小护溪、大护溪并达于松崎江。其东南至连江界。西南:凤板溪、长潭溪,西:霍口溪,上承侯官密溪。左纳苏洋溪,屈东,南为罗溪。左纳老人山水,又东南入连江。西北杨溪入宁德。鉴江、濂澳、松山、上地四镇。 古田 冲,疲。府西北二百七十里。城北:翠屏山。城西:北台。西南:九龙。东:盖竹。大溪二源,东溪出杉洋镇黄居岭,西南右会太平山水,左纳甘棠溪,又西南,左合石马山水,右纳富洋溪,又东,迳城东,为东溪。屈南,西溪自其右来会。南迳鸣玉滩,错闽清复入。剑溪自南平入,左合赤凌溪、岭头水,折东南,迳小武当山北来会。曰水口,亦名塔溪,又东南入闽清。东:苏洋溪、老人山水,西南入罗源。柯潭、平湖,各溉二十顷馀。县丞驻水口。黄田镇。并有驿。白溪、西溪二废巡司。 屏南 疲,难。府西北二百二十里。雍正十二年析古田置。东南:罗经山。南:仙字岩。西南:灵峰。城西:双溪,南源出水竹洋,北源出天台岭,合为龟溪。又南至棠口为棠口溪。右合白溪,折东南,其南龙漈溪、黛溪,并入宁德。西南:甘棠溪。西:富洋溪、牛溪。 闽清 简。府西北百二十里。城西南:台山。西:鼎峰。西北:白云。南:金钟。东北:凤皇。城东建江,西北自古田入,合东溪,错入,合石步坑水;又东南,右合大雄溪,错侯官东北,陈溪注之。又南,梅溪,出马坑岭,会瞿昙溪。又西,左合峰洋溪,折东北,左合演水溪。又北迳城西,环而东南,合盖平、仁寿、孝顺、金沙诸里小溪来会,曰闽清口,屈东北入侯官。清窑镇。洋头塘汛。 永福 疲。府西南百四十里。东北:摩笄山。北:文殊岩。城南:大张。南:陈山。东:观猎。西南:高盖,道书第七福地。城东大樟溪,西南上承德化浐溪入,合洑溪为洑口溪。又东北,左合东洋村及上下漈水,又东迳嵩口,至重光寺。右纳游溪,为西溪、为东溪,又东北,左合龟洋溪、漈溪,为双溪。右纳游洋支津为大溪。又东北,左合梧岭水,右十八溪,又东北迳大樟山北,是为大樟溪,入侯官。白叶湖,宋乾道二年修,溉十顷。大樟镇。漈门巡司。   福宁府: 冲。隶福州道。总兵驻。明,州,领县三。 雍正十二年为府,割福建之寿宁来隶,增霞浦。乾隆四年,复析置福鼎。西南距省治五百四十五里。广三百二十四里,袤二百三里。北极高二十六度五十四分。京师偏东三度四十一分。领县五。霞浦 冲,繁。倚。西南:霞浦山,县以此名。城北:龙首。南:罗浮。东:箬山。西:慧日。西北:望海。东、南、西际海。自福鼎迤南,小俞山、乌崎港。杨家溪纳梓柏洋溪为赤溪,折东为雉溪入。又南三沙,迤西小皓,瓜溪入。又西松山,赤岸溪合倒流溪、三涧水入。又西百茶村,欧公河入。又西南渔洋垾,后垅溪入。又迤东南武崎山。又南废大金山千户所。又南罗浮山,是为三都澳,商埠、海关在焉。又西叶山。又南北壁。又南东冲口。又西至福安界。其北獃头山,霞浦溪入。又北盐田关,柘溪入。其西坪溪、坑口溪、富溪,并入福安。斗门闸溉田万顷。东冲、大金、古镇、斗米、牙城五镇。柘洋、三沙二巡司。高罗、杨家溪二废司。 福鼎 冲,繁。府东北二百十里。治桐山南麓。东:福鼎山,县以此名。东:福全。东南:茭阳。西:铁樟。南:太姥。东南际海。自浙江平阳迤西南为沙埕港。桐山溪出西北金尖山,屈东北,合金钗溪、茭溪、南溪,折南为乌溪。合透埕溪、贯岭溪,迳城东而南,合龙山溪为夹城溪,又东南为关盘港。会三叉河、前歧溪、象溪,其西南会董江为白水江,又东南迳金屿门入。又西屏风山,有福安塘、弹江入。又西黄崎山,筼筜溪入。又西北九曲港,王柄溪会才溪、蔗溪、跃鲤溪、秋溪入。又西峡门,硖门溪合濮阳溪入,又西至霞浦界。西南:樟柏洋溪入霞浦,管洋溪入浙江泰顺。沙埕、峡门、南关三镇。秦屿,参将驻。有巡司。潋城废司。 福安 疲,难。府西北百三十里。城北隅:铜冠山。城东:鹤山。北:扆山。东北:大东。西:福源。东南:马顶、城山。南:重金。南际海。自霞浦迤西南,为官井洋、白马门口。大溪二源:东溪北上承浙江泰顺,宁寿后溪,自缘界入,右会蟾溪;西溪上承宁寿托溪来会,为交溪,至城西栖云潭,右合秦溪,是为大溪。又东南,左纳坑口西坪水,折西南,会松洋溪,为三江口。又南为苏江,右合薛阪,左赤石关水。又东南为印江,黄崎江入。又东南,迳白马门、达官井洋,入于海。有白石关巡司。白石镇废司。 宁德 疲,难。府西南百三十里。西:白鹤山。东:官扈。东南:金瓯。南:勒马。北:霍童山,白玉蟾云“三十六洞天第一”,高二十里,周五十里。东南际海。自福安迤西南为云淡门,松洋溪支津西北自寿宁入,纳麻阳峡水为南门溪。显圣溪缘屏南界合双溪来会,为外渺溪。又东南,左合赤溪,迳铜镜为金乘港入。又西南北溪,西北上承屏南龙漈溪入,迳石堂山合黛溪。又南,东为金溪。又东南,覆鼎屿、白匏山、青山。其南,青屿门。北溪南支合钟洋溪,纳杨溪,迳城北为蓝田溪。又东南合古溪,又东合蒲岭水,为飞鸾江,合焦溪入。又西南至罗源界。其松洋溪经流东南入福安。东湖、飞鸾镇。霍童巡司。石堂二废司。 寿宁 简。府西北二百八十里。城北隅:真武山。北:立茂。东:丛珠。西:天马。托溪即北溪,西北自浙江庆元入,为九岭溪。又东南合西溪,至斜滩会南溪。其北蟾溪出西北大熟岭,会茗溪贯城东出,迳笔架山,屈东南,缘界并入福安达交溪。又北,西溪出庆元界青田隘,东合官台山官田洋水,又东为葛家渡溪。又北后溪自浙江景宁入,为上地溪,合小东水。又东,折北,错泰顺复入。又东南为百步溪,右合武溪,复错泰顺与西溪合。下游亦注交溪。西南松洋溪自政和入,迳芹山至泗洲桥,支津西南出,又东南至溪口,并入宁德。里老桥陂溉田二百馀亩。渔溪巡司。   延平府: 冲,难。延建邵道治所。明,领县七。 雍正十二年,割大田隶永春。东南距省治三百六十里。广三百里,袤三百十八里。北极高二十六度三十九分。京师偏东一度四十九分。领县六。南平 冲,繁,难。倚。南:九峰山。东南:屏山。城西:虎头。东北:演仙。西北:莲花。西南:金凤。剑江一曰建江,为闽江上流。二源:东北东溪,上承建安建溪入,迳高桐,左合埂埕溪,右群仙洋、大小湆水,迳城东而南;西北西溪,上承顺昌大溪入,迳上洋口,左合鸕甪溪,又东南,右合黄泥溪,至双溪口,右纳沙溪,又东南,折东北,迳城南来会,是为剑江。右合十里庵口溪、南平里溪、罗源溪,左纳吉溪。又东南,左合岳溪,右金钢岭水,尤溪亦自南来会。又东,左合武步溪入古田。东溪、黯淡滩、南溪、龙窟滩险甚。嵢峡巡司。又大历废司。大横、剑浦二驿。 顺昌 繁,难。府西少北百二十里。北:华阳山。西:凤山。西南:大明。西北:七台。城南大溪,二源:西北富屯溪,上承邵武大溪入,东南,左合顺溪,右大幹溪,迳城西而南,亦曰礶砧溪;西金溪,自将乐入,合交溪、娄杉溪来会,是为大溪。右合洄村溪水、南溪,又东,右合石溪、棋溪,入南平。镇四:仁寿、上洋、大幹、安抚。仁寿废巡司。 将乐 疲。府西二百二十里。城北:西台山、龟山。东:莲花。西:钟楼。东南:天阶、乌石。东北:封山、石帆。南:仙人塘。西南:五龙。城南金溪,西北上承泰宁大溪入,迳万全北,合常溪、竹洲溪、将溪,屈东南,右合三溪寨水,左望江溪、獬村溪,又东,右纳池湖溪、水口溪,折东北,至城东南,是为金溪。龙池溪合沙溪自北来会。又东,左合安福口溪,迳三涧渡,右合常口溪、漠村溪,左濑口溪、黄坑口溪,又东入顺昌。西北瓜溪,屈西北入泰宁。万安巡司。 沙 繁,难。府西南百二十里。城北:凤冈山。西:岩山。西北:陶金。西南:吕峰。北:将军。东北:马笠。东:玉山。南:七朵。其下沙溪,二源:一太史溪,西南上承永安燕水溪入,迳莘口,右合西霞坂水,左明溪,又北,右合蒋坑水,左斑竹溪、陇东溪,至城东南;东溪出顺昌界天柱山曰半溪,东南至漈口,又会瓦溪,合幼溪,又南迳城东来会,是为太史溪。又东,左合鸕甪溪、玉溪、杨溪、下涌溪、下湖溪,右洛溪、琅溪、丹溪、高溪、渔溪,入南平。北乡砦巡司。 永安 繁,难。府西南三百里。城东二山,南登云塔,北栟榈。西北:黄杨岩。东南:斗山。东北:贡川。城北燕水溪,西北上承清流九龙滩水入,迳大岭,屈东,左合罗峰溪;右櫞岭水,至八仙岩。东连城姑田溪自西南来会,是为燕水溪。又东,右会南溪及浮流溪、林田水、桂溪,至城北,右合大梅溪,左益溪,又东北为贡溪,左纳坊溪、田沙溪,右合青溪,其东南黄田岭水,北合乌阬水为西霞坂水。其北明溪自归化入,又东并入。镇二:西洋、星桥。安沙、小陶二巡司。英果、黄杨、湖口三废司。 尤溪 繁,难。府南百六十里。城北:永山。西南:鸕甪。西:璠山。东南:石井。南:眠象。东:参拜。尤溪城南二源:湖田溪西南上承大田县溪入,迳高才,左合包溪,右漈头溪及汶水,又北,左合新桥溪,右宝溪,至城南;青印溪出沙界罗岩峰,东南右合新坑水,左麻溪、小溪,迳城西来会,是为尤溪。又东为云潭,右合双髻山源湖水,左华南溪,又东,左合塔兜,右资寿溪,入南平。明溪北自归化入,又东入沙。官陂西南溉田数千顷,波及德化界。高才坂巡司。   建宁府: 冲,繁。隶延建邵道。明领县八。 雍正十二年,割寿宁属福宁。东南距省治四百八十里。广四百九十五里,袤四百三十里。北极高二十七度四分。京师偏东二度。领县七。建安 冲,疲,难。府东南。东北隅:黄华山。城南:覆船山。东北:马鞍山。东南:象山。西南:龙池。建溪亦曰建江,二源:松溪东北自政和入,屈西南,左合川石漈,右东游、横谷、坤口、千源诸溪,又西南,左合东苌溪、沙溪,至城东南为东溪;又西,西溪自瓯宁迳城西南来会,是为建溪。又南迳太平驿,右合古老岭、下溪、秦溪及其支津,左纳百丈溪、房村口溪,入南平。双溪、大官陂各溉田十一顷。迪口县丞。房村巡司。太平一驿。 瓯宁 冲,繁。附府西北。北:天湖山。西北:乌石。东:东山。城西:龙首。城南:覆船。东北:天堂。西溪二源:建阳溪自县入,东南迳叶坊驿;柘溪自浦城入,迤西南,左合蓬岭水来会,为双溪口,又南,右合吉阳溪、兴贤溪、跃鳞溪,左紫溪、宜均溪,至城北分流,复合于临江门外,是为西溪。百丈溪出县西北山,合登仙里水,东游溪出东北仑口,并入建安。巧溪出西黄源岭,入顺昌。凤坑水出东北白石山,东入松溪。将军山下陂溉田千馀顷。吉阳、营头二巡司。叶坊、城西二驿。 建阳 冲,疲。府西北百二十里。城西隅:大潭山。西三十里,太平、九峰、唐石。西北:芦峰。北:阑干。东北:砚山。南:莲台。西南:五峰。建阳溪亦建溪,二源并西北:崇溪自崇安入,曰北溪,左合陈溪,又南折东,左合芹溪,至河船,右合石船溪,左锦溪及油溪,屈西南至城东南;西溪出西北毛虚漈山,会竹溪、瓦溪,屈南,右合化龙溪,折东,右合莒溪、马伏溪,左龙口溪,迳玉枕峰西,又东来会,是为建溪,亦曰交溪。迤东南迳樟滩,左合窑溪、将溪,右长湍溪、吴墩溪、徐墩溪,入瓯宁。油陂溉田五十顷。西:麻沙镇。南:盖竹镇。南槎巡司。建溪一驿。 崇安 冲,繁。府西北二百四十里。南:武夷山,道书第十六洞天,周百二十里,峰三十六,岩三十七,岸壁红腻,棱叠可爱。北:黄石。东北:济拔。西北:三髻。西:白华。东:仙洲。东南:寨山。崇溪二源:东溪出东北石臼里。汇岑阳、寮竹诸山水,西南,左合小浑溪,右浴水溪、岚溪、新丰溪,至大浑里,右合大漈溪,又西南至林渡;西溪出西北分水岭,会大安源、双溪,又东,左合温林、观音二寨水来会,是为崇溪。又南过押衙洲,分流复合,迳城东,右合黄龙溪。又南,左合梅溪,迤西右合九曲溪,屈南至黄庭,右合黄石溪及籍溪,又东南入建阳,为北溪。芦陂溉田万馀顷。镇二:温岭、黄亭。五夫里巡司。兴田、裴村、大安三驿。 浦城 冲,繁。府东北二十七里。治黄华山南麓。城东隅:越王山。城北:横山。东北:太姥、盖仙、仙霞岭。南:回隆。西南:西阳。东南:金斗。柘溪、南浦溪出东北柘岭西南,右合灰坞漈、上溪,左半源、渔仓、里洋诸水,又西,右合渔梁溪,左官田溪,侧城西南,冻蕤夹岸,亦曰梅花溪。新溪出西北百丈山,合洪源溪来会,是为柘溪。又南,右合东源溪,左大石溪,又西南,右合临江溪,左富岭溪,迳曹村,右合石陂溪,又南入瓯宁。北盆亭溪,西会小竿岭、梨岭水,詹溪,入江西广丰,注信溪。富岭,县丞治。镇一:渔梁。巡司二:庙湾、溪源。驿二:小关、人和。 松溪 简。府东百六十里。治蹲狮子山南麓石壁山。东:王认山。东南:七峰。西:皆望。东北:鸾峰。松溪二源,分出浙江龙泉小梅、庆元温屿而合,迳木城隘入。西南迳旧县塘,左纳新窑水,又西,右纳松源溪,又西至城东南,右合杉溪、白石溪,又西南入政和。吴村,县丞驻。渭田巡司。 政和 简。府东百四十五里。东:池栋山。东南:大风。南:飞凤、洞宫山,道书三十七洞天。东北:天柱峰。西北:南禅。松溪自其县入,迳常口,迤东南至西津渡。七星溪迳铁山口,合石龟溪、胡屯溪,又西合茶溪,迳城南合官湖,又西南来会。又南,亦曰当阳溪,左合小层溪,右山表溪,入建安为东溪。东北新阬水,出天柱山,东南双涧溪出溪门岭,合下园溪、李洋水,并入寿宁。又南和溪出西表岭,入宁德。范屯诸陂四十有四。下庄巡司。又苦竹废巡司。   邵武府: 冲,疲。隶延建邵道。明属福建布政司。 顺治三年,隶武平道及分守建南道。康熙六年并废,改。东南距省六百七十里。广二百二十里,袤二百六十里。北极高二十七度二十一分。京师偏东一度五分。领县四。邵武 冲,繁,疲,难。倚。西南:殊山,为郡祖龙。西:登高。南:福山。东:鸡鸣。东南:浮潭。北:云际。东北:泉山。邵武溪即大溪,西北上承光泽交溪入,中合中坊溪,左勋溪。又东南,左合田段漠口,右和顺高家渡龙斗溪,迳紫云滩,右合溪西镇龙桥药村水。又东至城北,左合石鼓溪、石樵溪,又东南,右合鹿口溪、铜青溪、大竹溪。折东,左合拿口上下溪,右密溪。又南,左合骄溪,至板孔滩,右合外石,左卫闽溪。又南,右合谢坊,左下黄溪、绣溪,至水口,右合桃溪,又东南入顺昌。官坊溪出东南官尖峰,西南入泰宁,注龙湖溪。黄溪溉田四十顷。乌坂城,城东。黄土关,西南。有黄土三盐场。水口、拿口巡司二。 光泽 冲,难。府西北八十里。城东:罗嘉山。西南:管蜜。西北:大和、昂山。东北:乌君坞。西溪上承马岭山水,自江西新城入,东迳罗家渡,右会象牙山岩岭隘,左石螺山水,为西溪。迤北,左得小禾山水,又东至水口,左纳硃溪,右陈溪,折北合大岭水,至册下。左合马丫山、何家山、上下原诸水,迳城西,支津入城为九曲溪。又北,过牛洲至城东,复与云岩水来会。又东至乌洲。北溪东北自铅山马铃隘入,迳云际关南会大棋山水。又西南,左合延寮,右火烧关水,至举贤,右合苦株阬,左肩盘岭水,又西迳小寺州,右纳冷水坑水。又西南,右合峰坳水,又南迳城东来会,是为交溪。又东南,右合花园水,入邵武。西北大和山水,其西牛田水,并入芦溪。松林陂溉田八顷。清化镇。大寺巡司。 建宁 疲,难。府西南二百十里。西北:白鹿山。北:何家。东南:大弋。城东:南山。西:凤山。城南:濉江,西南上承宁化宁溪入,左合都溪及里源溪,又北,右合金铙山水,又东北,右合百丈岭水,是为濉溪,迳城东而北,汇为何潭。又东,右合开山溪,迳横口,左纳永城溪,右合武调溪及冯家漈溪,又北,东入泰宁。东南黄土岭水,东入归化。双溪、张家陂各溉田七顷。 泰宁 简。府西南百四十里。城西隅:炉峰山。北:钟石。西:青莲。东北:旗山。南:石山。大溪亦东溪,东北上承邵武官坊溪入,右会龙湖。东溪纳龙湖,迳济桥,右纳交溪,左合梅林溪及硃口溪。又西南,合龙门溪及将溪,至山夹桥,左纳黄溪,至城东,右合杉溪,汇于何潭,是为城东三涧。折西,左合福冲溪、均福溪、二十四溪,至南会保,右合瑞溪、石塘溪,建宁濉江亦自西来会,是为双溪口。折南,右合龙安溪、金口溪,又东南为布溪,入将乐。乐思坝本鸕甪陂,溉田四十顷。   汀州府: 冲,繁,疲。隶汀漳龙道。 东北距省治九百七十五里。广三百五十五里,袤四百三十里。北极高二十五度四十七分。京师偏东二分。领县八。长汀 冲,繁。倚。今治南城。北:卧龙山。东:马鞍。城南:圆珠、宣严。西:玉女。东北:翠峰。东南:七宝。鄞江即汀水,东北自宁化入,右合将军山、天井山水,又西南出龙门峡,右合梓步溪,又南为湘洪峡,右合小湘溪。折西,右合北溪及东溪,又西南,右合篁竹岭水,迳城南,右会西溪。又南,左合南溪,又东南,左合锺家坑诸水。又西南,左合黄风溪,濯田溪合桃杨隘水、腊溪、黄峰水、桐木坑水,迳濯田自其西来会。又南,左合羊角溪,右纳小澜溪,入上杭,下至广东下埔为韩江,至澄海入海。东:虎忙岭水,其南牛尾岭水,又南八仙岩水,并入连城。其西矶头水,入上杭。西北贡水,即湖汉水,入江西瑞金,为贡江,行七百馀里,下流与章江会为赣江。大城寨巡司。馆前、临汀、三洲三驿。 宁化 简。府东北六十里。城北:翠华山。南:五灵。西南:南山。东:墨瓦。东北:宝螺。西北:西华。大溪二源:西溪西南出狐栖岭,东汇为蛟湖,折北,左会陈家坑水、觉溪,折东至城东南;东溪,北出建宁界三都岭,又南,左合罕坑,右若竹岭水来会,是为大溪。有乌路峡。右合合溪及上坪村诸水,与其南安乐水、罗溪并入清流。西南龙萝山水,入长汀。西北宁溪,东北入建宁。七里圳导竹篙岭水自新安桥至西溪三百五十丈,溉田数千顷。县丞驻泉上里。石牛、安远二巡司。 清流 简。府东北二百里。城北:屏山。南:龙山。东:东华。东北:国母崠。东:隘岭。清溪即大溪,西北上承宁化大溪入,左合三港溪、郑家坑溪,右合安乐水,迳城南,右合严坊水,左嵩溪、梓材坑水,又东南至罗口。文川溪,上承连城清溪入,合楮岭水,会罗溪。又东北,合官坊溪来会。又东,左合油瓶、隔右、洞口水,又东入永安。东北梦溪合芹溪、炭山水入注之。铁石矶废巡司。 归化 简。府东北二百九十里。南:楼台鼓角山。西南:银瓶玉■D9。东:龟山。东南:南山。西:黄牛。北:蛾眉。东北:龙西嶂。明溪西出永安界五通坳,会大岭水,迳城北,右合黄溪而东,左合隘门叉,右雪山水。又珩溪、小明溪,又东左合瀚溪,又东为沙溪,左合无尘坑,右吕源水,至紫口坊。右合夏阳溪,折东南,左合紫云台水,与南大吉溪、胡坊溪并入永安。西北铺溪出黄婆山,会宁化泉、上里水。又北建宁水,自长岭隘入,合枫溪来会,折东,左合鼇坑,右丘地、茶坑二水,又东北入将乐。东北瓦溪入沙。大陂圳西北长二十里,溉田数万亩。夏阳巡司。明溪驿。 连城 简。府东南百四十里。北:蟠龙山、萧坑。南:银屏。东:莲峰。东南:天马。东北:马坑。文川溪源自西南五磜,东北,右会金鸡山,左张坊水,迳城南而东,合草笠山水。折北,左合李坊水,至麻潭,右合楮岭水。又西北,左纳虎忙岭、牛尾屴二水,折东北入清流。西南丰头溪,源自郎村隘,左会冈上水,右会牛尾屴南水。又西南,左合莒溪、苎园溪,右纳八仙岩水,入上杭。东南曲溪,其南赖源水,并东北入永安。少西大东溪,又西隔溪,并东南入宁洋。北团寨巡司。 上杭 冲,繁。府南二百四十里。北:紫金山。东北:覆箩。东:冷洋。东南:铁障。南:横琴。西:展旗。西南:羊厨。城南大溪二源:鄞江西北自长汀入,屈东南,左合射溪、金山溪,右九华溪,至水铺塘,右纳檀溪,至九洲关;丰头溪东北自连城入,右纳矶头水,左合九曲溪、苦竹溪,又西南来会,是为大溪。屈南,迳城东而南,濑溪自西南来会。横琴冈一曰龙翔溪,又南,左合安乡溪,至樟树潭,左纳丰稔溪,又西南,右合白沙磜水,又东南,左会永定溪,右合磜头水,入广东大埔,注神泉河。县丞驻峰市。平西、篮屋二驿。 武平 简。府西南二百六十里。北:交椅山。东:梁野。西:灵洞。武平溪二源:东北大丰溪,源自永平寨东,左会当风岭水,右合渔溪,左灵聚溪,西南,左合下黄溪、黄沙溪,为化龙溪,至硃阬西北;大溪自江西会昌入,左合石径岭水,径武平所东,屈南,右合溪头水来会,是为武平溪。又西南,左合岩前寨水,入广东镇平,注大溪。东中保水,东南象洞水,并入上杭。北大顺溪,东北,左纳石子岭水,入长汀。西南马战崠水,西北张阬水,分入江西长宁、会昌。象洞、永平二巡司。 永定 繁,难。府东南三百六十里。北:龙冈山。南:挂榜。西:印匣。西北:黎袍崠。东北:寒袍崠。东:圆岭。永定溪东北上承龙岩、文笔山水,迳富岭北,屈西南,左合分水岭水,右文溪、武溪,至溪口,右合凉伞寨,左湖雷水,迳城东。又西南,左合当风坳,右分水坳水,入上杭。东南金丰溪,出岩背山,西会下佛子隘水,屈西南,左合高头水、莒溪、香南溪,右鸣岐岭、新村水,入广东大埔。西北丰稔溪,出茫荡洋山,错上杭,会大丰坝水复入,合合溪、香溪、跳鱼溪、跃鳞溪、汤湖溪,再错复入,合小大阜漈水仍入之。三层岭、太平砦二巡司。兴化废司。   漳州府: 冲,繁,疲,难。汀漳龙道。漳州总兵驻。明,领县十。 清初因之。雍正十二年,升龙岩为直隶州。漳平、宁洋割隶。嘉庆元年,析平和、诏安地增置云霄。东北距省治六百八十里。广二百七十里,袤二百九十里。北极高二十四度三十二分。京师偏东一度二十分。领县七,一。龙溪 冲,繁,疲,难。倚。城西北隅:登高山。北:天柱。西北:九龙。南:名第。东:文山。东南:龙漈。西:天宝。九龙江西北上承漳平九龙溪入,迳涵口,又南为华崶溪。又东南,左合石兀山水,迳下漳,左纳高层溪,右三脚灶水,入为汰溪。碧溪至香洲渡,左纳龙津溪为郭溪,又东为柳营江。南门溪上承南靖大溪入为梅溪,支津入城。又东,合龙漈山水,至三叉河歧为石码港,又东北来会,为福河。又东为锦江,过许茂乌礁歧为二,分出二洲间,并入海澄,与南溪合入海。通判驻石码。镇四:东关外、木屐、石尾、玉洲。驿三:江东、甘棠、丹霞。有新岱巡司。九龙、柳营江二废司。 海澄 难。府东南五十里。雍正十一年割漳浦之镇海卫来隶。西南:儒山。北:文圃。南:席帽。东:吴养。西南:侯山。东南:鹿石。东、南、北际海。北自同安迤西南为浮宫港。南溪,西南上承南靖马坪溪,缘界为马口溪,又东南为倒港,歧为二:一东北迳白水营北入;一东北迳城南,复歧为二,一东夹洲入,一北迳城西而北为普贤港,迳沈屿为卢沈港,会龙溪、石码港、锦江,又东过恆溪、玉枕二洲,迳胡使二屿、圭屿与海沧港,达同安鼓浪屿入焉。镇四:镇海、浯屿、海沧、海门。海门、濠门、岛美三废巡司。 南靖 繁,疲。府西四十里。南:林壁山、西天山、独坐。东北:岩仓岭。东:峡口。西南:麒麟。西北:朝天岭。城南双溪二源:大溪亦西溪,西南自和平入,为高港,西北迳长窑墟,折东北为小溪口,左纳博平岭水,折东南为鲤鱼溪、船场溪,合象溪,纳琯溪,至旗尾渡;小溪亦东溪,西北自漳平入为员沙溪,又南合沄水、阬水,折东合鹅髻山水,又南迳金山北,出涌口至太监岭,西合涵溪,折东,左纳苦竹村水,又南来会,为双溪口。折东,迳城南,为湖山溪,又东南为峡口溪,又东入龙溪。马坪溪自平和缘界合老灶山水,又北,东入漳浦。龙磜陂溉田三千馀亩。巡司二:和溪、永丰。又九龙砦废司。驿一:平南。 漳浦 冲,繁,难。府南百二十里。城北:罗山。南:梁山,西麓盘陀岭。西南:将军。东:海云。东北:太武。东南:良山。东南际海。自海澄迤西南为井尾澳,黄女江入。又南将军澳。迤西虎头山,山北六鼇废所。又西竹屿、浮头港。李澳川西北上承平和五寨溪入,右合崎溪,又东南为秦河,又东南迳龙头保入,又西南为古雷城,至云霄界。其北杜浔溪入。南溪上承南靖马坪溪,缘界合小溪,又东迳大帽山北入海澄。县丞驻佛昙。镇一:杜浔。驿二:临漳、盘陀岭。 平和 冲,繁。府西南二百里。东北:长卢山。东:九牙。南:天马。西北:象湖。东南:大夆,四溪出焉。曰河头溪,西会官寮山水为合溪、粗溪,又西迳楼宅山,至城南。又西,右合大芦溪,入广东大埔,注清远河。曰高山溪,东北,左会小坪山水,右合南胜溪。又东北为琯溪,左合高溪、碧微溪,右九团溪,又东北入南靖。曰河上溪,东南会白石山水为三合溪,又东南合佛几岭水,入云霄。曰徐阬溪,西南会陈溪、天马山水,又南,左合下陂溪、马溪入诏安。东南五寨溪,东入漳浦为李澳川。高港溪东北入南靖为大溪。南靖故城,县丞驻。镇二:南胜、庵后。有琯溪巡司。 诏安 冲,繁。府西南二百五十里。城西:良峰山。西北:金鸡。北:乌山。东:奇山。东南:川陵。东南际海。自云霄迤西南为铜山废所,东北与古雷城直为石城屿。其西渐山、八尺门汛。其间后澳港、大陂溪合梅洲溪入,有金石废司。其南南浦,又西南宫前,迤西北悬钟废所。东溪东北上承平和徐阬溪,合下陂溪,又南,右合白叶洞水,又东南合赤溪,迳城东园林歧为二,一自东沈村循甲州而东,一自奥雅头右合磁窑溪,迳牛姆礁,入于海。南南澳,总兵驻。又西至广东饶平界。新陂溉二千馀亩。镇九:悬钟、云澳、青澳、西砲台、草寮尾、红花岭、分水关及铜林之后林村、宫前村。铜山场大使。漳潮巡司。驿二:南诏、大碑塘。 长泰 简。府东北三十八里。西北:良冈山。北:董峰。东:天柱、蜈蚣。东北:内方。龙津溪出东北林口隘,东南,左合芹果溪,又南左合白桐山水,右歧为岩溪,注高层溪,入龙溪。又南,左合马洋溪、可垅溪,折西迳城南,又西南迳鼎山北入龙溪。有朝天岭废巡司。 云霄 中。府西南百六十里。嘉庆三年,析平和、诏安置。东:大臣山。南:马山。西:将军。西南:直武崎。西北:呈奇岭。东南际海。自漳浦迤西南,杜浔港入。又西,西林溪,西北上承平和白石溪入北,又南迳大田,左合岭脚水,右纳龙头水,又南迳为西林溪,右合将军山水,侧城东南,右合御史岭水,与杜浔港达于漳江。陈岱港出城东南盘石,东南流,迳八尺门,入于海。石蛇尾、梅州二镇。   龙岩直隶州: 繁,难。隶汀漳龙道。 清初因明制为县,属漳州。雍正十二年,为直隶州,割漳州之漳平、宁洋隶之。东北距省治九百二十里。广二百二里,袤百九十一里。北极高二十五度九分。京师偏东三十九分。领县二。 城内:大崶山。城北:后山。南:奇迈。东:东宝。西:虎岭。城南龙川,出州西九曲岭,会大小池水,东为罗桥溪,迳城南,汇为石鼓潭。右合陈陂溪及曹溪,又东为东溪,迳观音座山,汇为甕口潭。左合傅溪,又东北为雁石溪,左合溪、硿头溪。其北藿溪,上承连城大东溪入,合隔溪,迳溪口,右合长坂溪,左纳小东溪。有雁石巡司。適中驿。 漳平 难。州东百七十里。西北:古漈山。北:三山。西:龙停。东:东关。南:覆鼎。东北:凌云。城南九龙溪二源:东源西北上承宁洋大溪入,为九鹏溪,又东南,左纳藿溪、西阬水,又南迳盐场塘西;西源雁石溪自州来会,是为九龙溪,又东,右合吴地溪,迳城南,汇为九龙潭,又东南,右合黄畬铺水,至华口塘,左纳感化溪,右合下折溪,二溪相交如十字然,又东南,与南三脚灶水并入龙溪。东北古格岭水,入安溪。后溪洋陂溉田六顷有奇。有永福里镇。归化、芦溪南废巡司。 宁洋 简。州东北百八十里。北:金凤山。南:香寮。西:芙蓉。西北:杀狐岭。城南大溪三源:北溪出西北梨子岭,会百种畬洞水,迳城北,会西溪,至城南,会南溪,是为大溪;又南,右合西溪,又东南,并入漳平;东溪出县西炉山峰,西南流,合热水、小溪水入龙岩。   兴化府: 冲,繁。隶兴泉永道。 清初因明制。北距省治二百四十里。广二百十里,袤八十五里。北极高二十五度二十六分。京师偏东二度四十七分。领县二。莆田 冲,繁,疲,难。倚。南:壶公山。东南:五侯。西南:天马、龟山。西北:夹漈。北:浮山。东北:澄渚。东:持久。东南际海。自福清迤南为黄竿。北荻芦溪,会澳溪为洙溪,汇为北洋太平陂,达迎仙港。延寿溪上承九鲤湖,东为莒溪,汇为北洋延寿陂,达涵头港。木兰溪上承仙游仙溪,东为濑溪,又东堰为南洋木兰陂,达白湖港。三港既会,是为三江口,又东入焉。又南:美南。东南:青山。沥寻塘,唐筑,溉田百四十顷。县丞驻平海。盐场大使三,驻涵江、前沁、东峤。湄州、忠门二镇。涵江二巡司。大洋凌厝废司。莆阳驿。 仙游 难。府西七十里。治大飞山南麓。西北:仙游山。东:铁山。北:将军。东北:石所。南:白岩。城南仙溪,西北自德化入,为大目溪,右合古濑溪,又东,右纳金沙溪,左合大济溪,为三会溪。右合神堂溪,迳城南,又东北,左合走马山水,右纳石二岭水,至东渡,左合安吉溪。其北九鲤湖,并入莆田。其南枫亭溪入海。北游洋溪入永福。兴泰、枫亭二巡司。白岭废司。   泉州府: 冲,繁,疲,难。隶兴泉永道。提督驻。通判驻蚶江。明,领县七。 雍正十二年,升永春为直隶州,割德化隶之。东北距省治四百十里。广二百七十里,袤二百里。北极高二十四度五十六分。京师偏东二度二十五分。领县五。晋江。 冲,繁,疲,难。倚。城北:清源山。东南:法石。南:狮山。西南:石塔。北:双阳。东北:凤山。东南际海。自惠安迤西,其洛阳港入为洛阳江,会长溪入白屿。晋江上承南安黄龙江,东南为笋江、浯江、溜石江,至磁灶,迳法石汛为蚶江入。少南,陈埭、玉兰浦、植璧港入金屿。屿南石湖即日湖。又东东埔,东北与崇武所直。又西深沪湾,又西南围头镇,又西北石菌、白沙。九溪自南安入,为安海港,合灵源山水入,又西至南安界。县丞驻石狮。浔美场大使。镇二:浦边、围头。巡司二:鹧鸪、雒阳。又庵上废司。驿一:晋安。 南安 繁,疲,难。府西四十五里。城北:葵山。西北:鹊髻。南:灵秀。西:九日。西南:觉海。城南金溪二源:自永春入者桃溪、小姑溪,合于便口,又东南歧为二,一南合高田山水,一东合泸溪、凌斜溪。复合为双溪口;自南安入者蓝溪,东迳珠渊汛,左合洞后埔水,右英溪、归溪,又东亦歧为二,东与永春水会,东南迳金鸡山为金溪,至城南为黄龙江,一南合囷山、解阬山水,至白石复歧,一东迳娘子桥,一南迳官厝,合柏峰山水为九溪,并入晋江。县丞驻罗溪。莲河场大使驻营前。镇一:洪濑。巡司驻大盈。又澳头、莲河二废司。驿一:康店。 惠安 冲,繁,难。府东北五十里。东北:龙屈岭。西北:大帽山。东:五公。东南:松洋。南:锦田。西南:盘龙。城西:登科。东际海。自莆田迤西为横屿、洋屿、沙格澳、傅埭、添崎港入,又南峰尾澳、峰崎港入岱屿、吉屿,又南黄崎澳,又南小岞,东北与莆禧所直。胡埭出石佛岭,合籓厝水,迤西大岞,又西崇武澳、獭窟澳,又西下按澳。峰崎港支津西南迳走马埭,合龙津溪、马山埭入。其北洛阳港,至晋江界。又北大溪,入仙游。镇三:崇武、沙格、黄崎。门头乡,盐大使驻。良兴巡司。涂岭废司。驿一:锦田。 同安 冲,繁,疲,难。府西南百三十里。北:三秀山。东北:大轮、北辰山。东:九跃。南:宝盖。西:西山、夕阳。南际海。自南安迤南为大嶝屿,莲溪入。又西北石寻港,抵城南,东溪、西溪入。又南下店、浔尾,后溪、深青溪入。迤东高埔、离埔、洲屿、白屿。其南大岛二,东曰金门,有北大武山,县丞驻。其北官澳,其东峰上,又东料罗。西曰厦门,故嘉禾屿,东南与澎湖直,有洪济山。道光二十二年,金陵条约为商埠。分巡兵备道。光绪甲午后,水师提督驻。五通渡、高崎汛、筼筜港入金、厦之间。悬屿有大担门、小担门,南抵海澄、浯屿。厦门西南隅鼓浪屿,有德、英、日、法领事署。镇六:店头、新墟、下店、大路尾、浯屿、高崎。通判驻马家巷。浯州、祥丰二盐大使。灌口、石浔、刘五店三巡司。驿二:大轮、深青。 安溪 疲,难。府西一百五里。西:蓬莱、驷马。南:黄龙山。黄蘖又名午山,为县中众山之宗。北:凤山、翠屏、雪山。东南:北观、金龟。西南:龙塘。西北:鹤顶、佛耳、朝天诸山。县南三里,蓝溪亦曰清溪,源二。西北源出龙岩、漳平东北古格岭,东南流入县。东南迳桃舟隘,西受梯子岭水,南流迳连德坂,南折而东北,迳龟坝南来会,又东北错入永春洲,永春洞口溪自北来注之,又折而东南,复入县。又东迳小横乡南,受熊田溪,溪亦自永春入。又东南受汉阪水,又南至魁斗西,受东溪、三层溪,又东南迳县治西,曰吴埔溪,又南合西源。西源出县西南北岸山东麓,东北流,受白叶山水,又东北迳举溪坝南,受留山水,又东北受溪益水,复合九峰山后溪、胡坑诸水,又折而东南,迳五里埔北,受龙门岭水,又东曰澚江,又东与西北源合。合而环县东南,是为蓝溪。又东迳罗渡南、田隙乡北,入南安。有长坑、湄上二镇。   永春直隶州: 繁,难。隶兴泉永道。明,县,属泉州府。 清初因之。雍正十二年,为直隶州。泉州德化、延平大田割隶。东北距省治四百十里。广百八十五里,袤百八十八里。北极高二十五度一十八分。京师偏东一度一十八分。领县二。 西北:大鹏山、雪山。东:昆仑。东南:花石。西:陈岩。西南:龙山。北:浮空。东北:乐山;雪山,桃溪出,为陈岩溪,合锦溪为埔兜溪,左合新田溪,又东迳东平山为洑溪,左合冷水坑水。又北,东为磁灶溪、石鼓溪,合龟龙溪,又东为州前溪,留湾溪,左合新溪支津,又东南与小姑溪并入南安。新溪出西北天马山,其经流东入仙游。西北熊田溪自德化入,屈西南为碧溪,右合上窑水、南洋水,其西洞口溪,并入安溪。黄坂镇。 德化 难。州西北三十里。治龙浔山南麓。北:绣屏。东北:石牛。东:龙门。东南:天马。南:双鱼。西:五华。西北:戴云,浐溪出,为东埔水,会李山水,南,西为白泉溪;又南,右合黄洋溪、花桥溪,为石溪、苏溪、涂坂溪,右合龙潭水,左盖竹溪、郭坂溪、丘店溪,又东为西门溪,至城南,是为浐溪。右合大云溪、黄斜溪,左丁溪。又东北,左合龙门溪,右碧潭水,至高漈。左合龙潭水及上云溪,又东北迳岱山,左合南埕溪,折西北,左合卢溪,又东北入永福。西北小尤溪、锦屏山水、汤岭水,分入大田、永春、尤溪。东北石牛洞水,入仙游。内洋镇。小尤、杨梅诸废巡司。 大田 简。州西北二百六十五里。南:大仙山。西南:台阁。东:银瓶。东南:文笔。北:双髻。东北:白鹤。县前溪上承小尤溪,东南自德化入,合龙背岭水为梓溪。又西北,左合小坑水,折东北为汤泉溪,至城南,汇为塔兜潭。又东北迳京口,右合仙峰溪,左上华水,至漈头,英果溪合渡头溪自其西来会,又北入尤溪。西南沈口溪,入宁洋。其南武陵安水入漳平。有桃源巡司。花桥废司。 志四十六  地理十八   △台湾   台湾: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国,名曰东番。 隋开皇中,遣虎贲陈棱略澎湖三十六岛。明嘉靖四十二年,海寇林道乾掠近海郡县,都督俞大猷征之,追至澎湖,道乾遁入台湾。天启元年,闽人颜思齐引日本国人据其地。久之,为荷兰所夺。 清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人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二县,曰天兴,曰万年。其子郑经改东都为东宁省,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领县三。雍正元年,增置彰化县,领县四。光绪十三年,改建行省。 光绪十三年九月庚午,闽浙总督杨昌濬、台湾巡抚刘铭传会奏,略云:“台湾疆域,南北相距七百馀里,东西近者二百馀里,远或三四百里,崇山大溪,钩连高下。从前所治,不过山前迤南一线,故仅设三县而有馀。自后榛莽日开,故屡增治而犹不足。光绪元年,沈葆桢请设台北府、县以固北路,又将同知移治卑南以顾后山,全台官制,粗有规模。然彼时局势,未闻择要修举,非一劳永逸之计也。臣等公同商酌,窃谓建置之法,恃险与势,分治之道,贵持其平。台省治理,视内地为难,而各县幅员,反较多于内地。如彰化、嘉义、凤山、新竹、淡水等县,纵横二百馀里、三百里不等,仓卒有事,鞭长莫及。且防务为治台要领,辖境太广,则耳目难周,控制太宽,则声气多阻。至山后中、北两路,延袤三四百里,仅区段所设碉堡,并无专驻治理之员,前寄清虚,亦难遥制。现当改设伊始,百废俱兴,若不量予变通,何以定责成而垂久远?臣铭传于上年九月亲赴中路督剿叛番,沿途察看地势,并据各地方官,将境内扼塞道里、田园山溪,绘图贴说,呈送前来。又据抚番清赋各员弁将抚垦地所陆续禀报,谨就山前后通局筹画,有应添设者,有应改设者,有应裁撤者。查彰化桥孜图地方,山环水衤复,中开平原,气象宏敞,又当全台適中之地,拟照前抚臣岑毓英议,就该处建立省城,分彰化东北之境设首府曰台湾府,附郭首县曰台湾县,将原有之台湾府、县改为台南府安平县。嘉义之东,彰化之南,自浊水溪至姑石圭溪止,截长补短,方长四百馀里,拟添设一县曰云林县。新竹苗栗街一带,扼内山之冲,东连大湖,沿山新垦荒地甚多,拟于新竹西南各境添设一县曰苗栗县,合原有之彰化,及埔里社通判,一、四县,均隶台湾府属。其鹿港同知一缺,应即裁撤。淡水之北,东控三貂岭,番社歧出,距县太远。基隆为台北第一门户,通商建埠,交涉纷繁,现值开采煤矿,修造铁路,商民麕集,尤赖抚绥。拟分淡水东北四堡之地,撤归基隆管辖,将原设通判改为抚民理番同知,以重事权。此前路添改之大略也。后山形势,北以苏溪为总隘,南以卑南为要区,控扼中权,厥惟水尾。其地与拟设之云林县东西相直,现开路百九十馀里,由丹社岭集集街经达彰化,将去省城,建立中路,前后脉络,呼吸相通,实为台东锁钥。拟添设直隶州知州一员曰台东直隶州,左界宜兰,右界恆春,计长五百馀里,宽约四十里、十馀里不等,统归该州管辖,仍隶于台湾兵备道。其卑南旧治,拟请改设直隶州同一员。水尾迤南,改为花莲港。其内已垦熟田约数千亩。其外海口水深数丈,稽查商舶,弹压民番,拟请添设直隶州判一员,常川驻扎,均隶台东直隶州属。此后路添设之大略也。谨按台湾疆土赋役,日增月广,与旧时羁縻侨置情形迥不相同,因地制宜,似难再缓。况年来生番归化,狉榛之性初就范围,尤须分道拊循,藉收实效。辑遐牖迩,在在需员,臣等身在局中,既不敢遇事纷更,以紊典章之旧,亦不敢因陋就简,以失富庶之基,损益酌中,期归妥协。” 二十一年,割隶日本。省在福建东南五百四十里。西北距京师七千二百五十里。东界海;西界澎湖岛;南界矶头海;北界基隆城海。广五百里,袤一千八百里。一统志载户口原额人丁一万八千八百二十七,滋生男妇大小口共一百七十八万六千八百八十三,户二十二万四千六百四十六。领府三,州一,三,县十一。 台湾屹峙海中,为东南屏障,四面环海,崇山峻岭,横截其中,背负崇冈,襟带列岛。浪峤南屏,鸡笼北卫,澎湖为门户,鹿耳为咽喉。七鲲身毗连环护,三茅港汇聚澄泓。畜牧之饶,无异中土。诚东南一大都会也。   台湾府: 冲,繁,疲,难。为台湾省治。巡抚、布政使、分巡兵备道兼按察使衔,共驻。 其地东及东南界台东州;西及北界海;南及西南界台南府;东北界台北府。广袤里数阙。北极高二十四度三十三分。京师偏东四度二十分。领县四,一。台湾 冲,繁,疲,难。倚。分彰化县治。葫芦墩,巡司驻。 彰化 繁,难。府北百里。鹿港,县丞驻。 云林 难。林圮埔,县丞驻。 苗栗 冲。大甲,巡司驻。 埔里社 调。府东南。其山在府境者,西北:五鹤、牛困山。西:史老榻山。南:芦芝、芎根、郡坑、松柏山、土山。东:内山。浊水出埔里社东南山,西南流,左合二水,经云林县东北,一水自南来注之。曲北,右纳一水,经县北。又西北,一水自嘉义县来,北流注之。又西经牛埔厝,歧为三支:一支曰石龟溪,西为牛椆溪;一支曰虎尾溪,经汕头厝为麦藔港,并经县西入于海;一支为东螺溪,又歧为三,曰刺桐港即番挖港,曰鹿港,曰二林港,并经彰化县西入于海。大肚溪上源曰合水溪,出埔里社东南鱼池仔,西北流,合南硿溪,经西北,北港溪、北硿溪并西流注之。又西,珠子山二水合西北流注之,经府治南,左右各纳一水,经大肚街为大肚溪,又西北入于海。大甲溪出苗栗县东南,合数小水,西南流,右出支津注于吞霄溪。正渠南流,左纳一水,折西北,经铁砧山南,又西北入于海。吞霄溪出苗栗县东南,合大甲溪支津,经县南,西北流入于海。后垅溪出苗栗县东南山,合一水,西北流,经五鹤山,南至钢罗湾,夹二洲,又西北,经县治北,右通中港溪,左纳一水,入于海。中港溪出县东山,缘界西北流,经县治,左出支津合后垅港支水为乌眉溪,与正渠并西北入于海。   台南府: 冲,繁,难。旧台湾府改设。 东北距省治二百里。东及东南界台东州;西及南界海;北及东北界台湾府。广袤里数阙。北极高二十三度。京师偏东三度三十一分。领县四,一。 噶玛兰头围,巡司驻。 安平 冲,繁,难。倚。大武垅、斗六门二巡司。 凤山 繁,难。府南八十里。下淡水,县丞驻。枋寮,巡司驻。 嘉义 繁,难。府北一百十七里。笨港,县丞驻。佳里兴,巡司驻。 恆春 疲,难。 澎湖 简。府西水程二百四十里。澎湖,总兵驻。澎湖八罩巡司。其山在府境者,北:太湖、白水、木冈山。东北:大福兴、大利山。东:观音、枕头山。北:华山。东南:武吉、草山。南:虎头、龟山。西:凤山,凤山县以此得名。凤山北大冈滚水、大武垅、大木冈山。县东傀儡山,俗曰加礼山。澎湖悬居海中。牛椆溪出嘉义县东,西北流,经治北,与布袋嘴港并西流入于海。八掌溪出云林县界,西北流,经平鼻山北半月山,南合瀵箕湖及一小水,西流至盐水港,入于海。急水溪二源,并出云林县西界,经嘉义县东南,合西流,又经急水铺南,左纳十八重溪,又经铁线桥街北,又西入于海。曾文溪出府治东北,西北流,经大武垅北,右纳茄拔溪,左纳一小水,经府治北,又西经倒风港,入于海。柴头港出府治东北山,西北流,经治北,又西合德庆港为安平港,入于海。二层行溪出府治东,茄定港出雁门关岭,阿公店溪出凤山县东北,并西流入于海。淡水溪出府治东六张犁,西南流,右纳一水,左纳二水,经下淡水西,凤山县治东,至潮州厝汛北,西冷水沟水出县东芋匏山,合二水西南流注之。又西南汇为东港,入于港海。茄藤港在凤山县南,西流入于海。率芒溪出恆春县北武吉山,合一水,西流入于海。刺桐港、枫港、五重溪、三重港、射寮溪并在恆春县北,西流入于海。龙銮潭在恆春县南,西北流入于海。猪犭劳束港在恆春县东,东流入于海。   台北府: 冲,繁。 西南距省治三百五十里。东、北、西界海;南界台东州;西南界台湾府。广袤里数阙。北极高二十五度十七分。京师偏东五度十五分。领县三,一。淡水 冲。倚。 新竹 疲,难。府西南。 宜兰 疲,难。府东南。头围,县丞驻。 基隆 冲,繁。府东北二百七十五里。其山在府境者,北:大屯、沙帽、大武垅山。东北:鸡笼山,在基隆东。府城东:攀山。南:瓦窑山、大羁尖山、五指山。西南:横山、金面山、虎头山。西南:嵌山。海环府东、北、西三面。基隆口在基隆东北。扈尾口在府治西北。磺溪出府治南山,合石头溪,东北流,左右各纳一小水,至枋桥街,红仙水合摆接溪诸水西流注之。又北经府治西,艋舺、十八重溪水北流折东注之。至大稻埕。大隆洞溪出基隆东鸡笼山,合一水西流注之。又西北,分流复合,经扈尾港入于海。南崁港上流为大过溪,在府治西北。中沥溪、土牛沟、红毛港、凤山崎溪、旧港、油车港、香山港并在新竹县西北入于海。三貂溪在基隆东南,草岭大溪、加礼远港、苏澳门并在宜兰县南,俱入于海。   台东直隶州: 冲,繁,疲,难。卑南改设。 西北距省治五百里。东及南界海;西及西北界台湾府;北界台北府;西南界台南府。广袤里数阙。北极高二十二度二十五分。京师偏东四度。 卑南,州同驻。花莲港,州判驻。其山在州境者,北:岐来山、能高山。西:秀姑峦山。东:丁象山。西出八同关,为秀姑峦山一带番社,系属峦番所居。西南一带高山番社,系属昆番所居。大港上源曰打马溪,出秀姑峦山,东流经治北,右合网网溪,左合一水,经奇密社北,入于海。卑南大溪出州西南新武洛社,合三水东南流入于海。花莲港二源,并出州西北,合数小水,经太平厂南入于海。东澳、南澳、大浊水溪、大清水溪、小清水溪、得其黎溪、三栈溪、尤丹溪、米仑港并在州东北,入于海。红虾港、黎仔阬溪、郎阿郎溪、马武窟溪、八里芒溪、吕家望溪、知本溪、大苗里溪、虷子仑溪、大足高溪、干子壁溪、大乌万溪、巴塱卫溪、鲁木鹿溪、牡丹湾、八磘湾并在州东南,入于海。 志四十七  地理十九   △广东   广东:禹贡扬州之南裔。明置布政使司,治广州。清初因明制,定为省。雍正中,升连州及程乡为嘉应州,并直隶。嘉庆中,南雄降直隶州,寻并复故,增佛冈,南雄仍降州,增连山。同治中,阳江升,增赤溪。光绪中,升钦州、崖州,降万州。为道六,为府九,直隶州七,直隶三,散州四,散一,县七十九。东至福建诏南; 千里。 西至广西宣化; 千五百里。 南至海; 三百里。 北至湖南桂阳; 七百八十里。 东南至海; 二百八十里。 西南至崖州海; 二千四百里。 东北至江西长宁; 八百里。 西北至广西贺。 七百三十里。 广二千五百里,袤一千八百里。东北距京师七千五百七十里。宣统三年,编户五百四万一千七百八十,口二千八百一万五百六十四。 其名山:灵洲、黄岭、罗浮。其巨川:西江、北江、东江。铁路:粤汉南段,自广州西迳三水,又北清远、英德、曲江至乐昌,与湖南兴宁路接。   广州府: 冲,繁,疲,难。隶广肇罗道。两广总督旧驻肇庆,乾隆十一年徙。光绪二十四年裁巡抚,寻复。三十一年,仍与粤海关监督、粮道同裁。布政、提学、提法、盐运四司,巡警、劝业二道,广州将军,满洲、汉军副都统,广东水师提督驻。明领县十三。康熙中增置花县。 广四百二十里,袤五百二十二里。北极高二十三度十一分。京师偏西三度三十三分。领县十四。 有三:曰佛山,雍正十一年置;曰前山,乾隆八年置;曰虎门,道光二十五年置。有粤海关,康熙二十四年置。广州商埠,道光二十二年英南京条约订开。 南海 冲,繁,疲,难。倚。府西偏。粤之山,五岭据其三。北:越秀。西北:灵洲。西南:西樵山。北江自三水入,东南流,东别出为紫洞水,至番禺,合珠江入顺德。西江自三水入,东南过九江,亦入顺德。西北马迳水,首受芦包水,南与三江水会。屈东北流,左合黄洞水,南流溪水自番禺西南注之。南出石门山为石门水,过府治西南,屈东为珠江,入番禺。有九江浦主簿。三江、金利、神安、黄鼎、江浦、五斗口六巡司。西粤汉,西南三佛铁路。 番禺 冲,繁,难。倚。在城有番、禺二山,县以是名。北:白云。东南:浮练,一名浮莲冈。东南滨海。南有珠江,上承南海石门水,东南流,歧为二,至长洲复合。又东南为波罗江,左合东江,为三江口。又东南,狮子洋合沙湾水入于海。有狮子营。西:永靖营。有慕德、鹿步、沙湾、茭塘四巡司。鱼雷营有船坞在黄埔。番禺、五羊二驿。东广九,西北粤汉铁路。 顺德 繁,疲,难。府南百里。北:都宁。西:天湖。西北:西淋山。北江自南海入,为河澎海,东南流,屈北为扶闾海,又东叠石海,东别为沙湾水,合珠江。至半江为板沙海,入香山。西江自南海入,东别出为甘竹滩水,与板沙海合,过仰船冈,别出为仰船海,至新会入海。县丞一,治容奇。有紫泥、江村、马宁,又北都宁四巡司。有甘竹商埠,光绪二十三年中英缅甸条约开。 东莞 冲,繁,疲,难。府东南百八十里。南:黄岭。东南:宝山。西南滨海。海中秀山,东西峙若门然,曰虎头门,珠江出其中,又谓之珠江口。有砲台五:曰威远、上横档、下横档、大角、沙角。东江自博罗入,合沥林水、九江水,西过黄家山,南别出为到涌水,会珠江,皆入海。石龙镇,县丞一。京山、缺口、中堂巡司三。铁冈驿一。广九铁路。 从化 简。府北百三十里。东北:五指山。又十八山,流溪水出焉,南合陈峒水、玉溪,合过县治东南,左纳曲江,右纳黎塘,至番禺入石门。有流溪巡司。石岐驿。 龙门 简。府东北二百一十里。西:蓝粪山。西北:分水凹山。山西之水汇流溪入北江,山东之水汇西林水入东江。西林水一名九淋水,出西北三角山,合高明、白沙,屈西南,纳群溪水、永清水,入增城为增江。有热水湖在西北。有庙子角巡司,后迁永清墟。 新宁 疲,难。府西南三百六十里。北:三台。东:百峰山。西南:大隆山。南滨海。海中有上川洲、下川洲。北:长沙河,即恩平江,自开平入,东南流,合南门河,西北合紫霞河,入新会。东南:泥涌河,南合牛角水,至烽火角入海。西:那扶水,亦南至狮子洲入海。又有潭■E1河,康熙二十六年总督吴在南凿,西引泥涌河,东北达新会崖门,以通舟楫。温泉、醴泉在西南。广海寨,县丞驻。有上川盐巡司。有公益商埠。宁阳铁路。 增城 简。府东百六十二里。西:云母。西南:南樵。东北:罗浮山。东江自博罗入,西流屈南,至番禺合珠江。增江上流为龙门水,南与派潭水合,又南至三江口,右纳澄溪水,左纳九曲水,过县治东南,分流入东江。绥福水出西北青幽山,亦东南入于东江。有茅田巡司,新塘墟主簿。 香山 疲,繁,难。府东南二百廿里。北:浮虚。东南:五桂。又濠镜澳山,山突出海中成半岛形,曰澳门。光绪十三年入于葡萄牙。其北濠镜澳关。又西,拱北湾有关。东南滨海。海中有东澳山、九星山,下曰九星洋。又有老万、九澳、横琴、三灶、浪白诸山在海中。西北:板沙海,自顺德入,东南至潭洲。木头海首受仰船水,东南分流入海。古镇海首受西江,亦自顺德入,东南至螺洲,与石岐水合,南出磨刀门入海。前山寨城,县丞驻。黄梁都城,都司、巡检驻。又淇澳、香山、黄圃三巡司。有香洲商埠,宣统元年奏开。 新会 繁,疲,难。府西南二百三十里。北:黄云、圭峰。东南:崖山,与西南汤瓶嘴山对峙,熊海出其中,曰崖门。南滨海。西江自南海入,为天河海,东屈而南,过猪头山,歧为二:东南出者曰荷塘水,合古镇海东南入香山,又西别为外海水,西南至虎跳门入海;西南出者曰分水江,合潖水,南过江门,注熊海。又西,恩平江自开平入,与潭江合,东北流,为青胆洋,左纳桥亭水,东南合分水江,出崖门入海。江门,县丞驻。潮连、牛肚湾、沙村三巡司。大瓦司,废。蜆冈、东亭二驿。江门商埠,光绪二十八年中英商约订开。有宁阳铁路。 三水 冲,难。府西北二百七十里。南:昆都。北:龙坡山。北江西南流,至胥江口东别出为芦包水,又西南至四会,合绥江,别为思贤■E1水,会西江。东过县治南,为肄江,至于西南潭入南海。北江自西南潭别出为三江水,与芦包水合,至南海,出石门,其下流为珠江。西有西江,自高要入。青岐水首受绥江,东南过金洲山,亦入南海。西南镇,县丞驻。有胥江、三水二巡司。三水口亦名河口,有商埠,光绪二十三年中英缅甸条约订开。有三水、西南二驿。三佛铁路。 清远 冲,难。府北三百四十里。西:秦王。东:中宿峡,一名飞来峡。北江自英德入,西南流,潖江水东来注之,曰潖五江口。至县治西南,合政宾江。屈南,右纳山塘水,左纳大燕水,过回岐山,入三水。有回岐、潖江、滨江三巡司。有清远驿,安远废驿。有粤汉铁路。 新安 疲,难。府东南二百六十里。康熙六年省入东莞,八年复置。南:杯渡,一名圣山,古谓之屯门山。东南:官富。东北:大鹏山。其南曰老大鹏山,有东涌所城。东、西、南三面滨海。海中有零丁山,其下曰零丁洋。又南,头沱泞、佛堂门、急水门、大屿山、榕树湾等澳。西北:永平河,首受东莞九江水,东南至碧头汛入海。大鹏所,县丞驻。有福永、九龙二巡司。其南:香港岛,道光二十二年割于英。咸丰十年,又割九龙寨属焉。光绪二十四年,又拓租九龙司属地二百方英里,订九十九年之约,置九龙关榷税。有广九铁路。 花 简。府北九十里。康熙二十四年,以番禺县平岭置,析南海县地益之,来属。东北:花山,县以是名。西北:盘古洞,黄洞水出焉,西南流,右纳横潭水、罗洞水,屈南曰泥水,出清远,自西北来注之,又东南入南海。有狮岭、水西二巡司。有粤汉铁路。   肇庆府: 冲,繁,疲,难。广肇罗道治所。初沿明制,领州一,县十一。雍正九年增鹤山。同治九年,阳江升直隶。光绪三十二年,复改直隶州,阳春、恩平割隶。 东距省治二百九十里。广一百一十九里,袤三百九十五里。北极高二十三度五分。京师偏西四度八分。领州一,县九。高要 冲,繁,疲,难。倚。北:定山。东北:顶湖,有高峡。西北:腾豺山。西江自德庆入县西北境曰端溪,北屈而东,都偃水、笋洞水南流入焉。东合大湘水,屈南,合小湘水,过府治南,新兴江自西南来注之,谓之新江口。又东北,与宋崇水合。过羚羊峡,左纳长利水,右纳苍梧水,入三水。县丞驻金利墟。有横槎、禄步二巡司。高要、新村二驿。 四会 简。府东北百三十里。北:金鸡山。南:贞山。东南:北江自三水入。西北:绥江,一名绥建水,自广宁入,东南流,至县治东南,龙江水西北来注之。过消息岭,南别出为青岐水,至三水合西江,东至南津口合北江,入三水。有南津巡司。 新兴 冲,难。府西南百三十里。北:巨福、云斛。南:龙山。东北:利山。北:新兴江,源出县南六阬顶山,屈西北流,入东安。迳县西南为锦水,东北至洞口,卢溪水北流合焉。又北与通利水合,是为新兴江也。又西北,入东安。西南:立将巡司治天堂墟。有腰古废驿。 高明 疲。府东南七十里。西北:老香山。东北:凌云。西南:表山。西江自三水入。南沧江一名仓步水,出高要,东南流,合云宿水、屏山水,迳县治东南,左纳北港水,右纳清泰水,又东南合西江水入南海。有三洲巡司。 广宁 疲。府西北二百九十里。东北:大罗山。西南:高望山。西:绥江自广西怀集入,南流出峡山,南乡水东北流合焉。又南,与顾水合,屈东南,右纳金场水、新招水,左纳东乡水、扶罗水,东南入四会。又龙江水出东北石马山,亦至四会合绥江。 开平 疲,难。府东南二百六十里。顺治六年,以新兴县开平屯置,析新会、恩平二县地益之,来属。东北:梁金山。西南:北猎山、罗汉山。蜆江水上承恩平江,东南流,右纳长塘水,东南至赤磡为赤磡水。北双桥水,南流入焉,至县治南,与独鹤水合,是为尖石水也。又东南流为长沙河,过赤水口,入新会。有松柏、沙冈二巡司。 鹤山 疲,难。府东南二百六十里。雍正九年,以广州府新会县大官田置,析开平县地益之,来属。在城有鹤山,县以是名。东北:昆仑。西北:云宿。西江自南海入,过县东北境曰古劳河,又曰苏海,合古劳小河,东过大雁山入新会。潭江出县西马耳山,东南至锣鼓潭,屈西错入开平,至新会合恩平江。官田水出东北嶂背山,东南与岚洞水合,入新会为桥亭水也。双桥水出西北云盖村,西南流,至水坪墟曰水坪江,西南过胡卢山入开平。有双桥、药径二巡司。 德庆州 冲。府西百八十里。西北:香山,一名利人山。东北:西源山。南:西江自封川入,东流过锦石山曰锦水,又东与渌水合,过州治,端溪水南流入焉。又东过南江口,合马墟水、悦城水。悦城水上源曰灵溪,又曰灵陵水也,东北入高要。有悦城巡司。德庆驿。旧寿康驿,废。 封川 冲。府西北三百三十里。东:封门山。东北:白马、留连大山。西江,古郁水,合黔水、桂水自广西苍梧入,东南至灵州。贺江自开建入,左合宁洞、文德水,右合东安江,又东南,右纳蟠龙,左世阳水,迳圆珠山,屈西南入德庆。渌水出东北丰寿山,亦南至德庆入西江。有文德巡司。封川驿。旧麟山驿,废。 开建 简。府西北四百一十里。西北:圆珠山。东北:忠谠山。开江在西,即贺江,古谓之封溪水,自广西贺县入,东南至潭霜山,潭霜水合金装水南流入焉。又南,与莲塘水合,过县治西南,左纳金缕水、黎水,右纳大小玉水,屈东南入封川。   罗定直隶州: 繁,疲,难。隶广肇罗道。 东北距省治六百八十九里。广一百八十四里,袤二百里。北极高二十三度四十二分。京师偏西五度十三分。沿明制,领县二。 西:云致山。西南:云际山,一名云沙山。泷水源出西宁县榃棉村,东北流,入州西南分界墟,东南过罗镜所城,屈北与石印水合,又西南合三都水,过州治,入西宁为南江。东水出州南沙墟,亦东北入西宁合南江。州判治罗镜墟。晋康巡司治连滩墟。有晋康废驿。 东安 难。州东北百六十里。西南:云雾山。西江自西宁入,东南至绛水口,大绛水自西南来注之,又东北入高要。东南:新兴江出新兴,东北流,左纳客朗水,过腰古汛,入高要合西江。有西山巡司。 西宁 难。州北百二十里。北:玉枕山。西江自封川入,至罗旁口,文昌水合宝珠水、桂河水北流入焉。又南,南江上源泷水出西南榃棉村,东北入罗定,过连滩墟合西江,入于东安。西南:到沙水,出罗云山,东南至罗定入泷水。又西,蟠龙水,出大笋岭,东北入封川。有夜护巡司。都城巡司,废。   佛冈直隶: 难。隶广肇罗道。 明大埔坪地,分属清远、英德。雍正九年置同知,隶广州府。乾隆七年废。嘉庆十六年复置,更名。南距省治四百四十里。广五十七里,袤四十八里。北极高二十三度五十分。京师偏西二度五十九分。 北:观音山。东北:独凰山,水头汛河出焉,北合高江水,至燕岭墟为燕岭水。又西北至英德,合罗纹水,入翁江。吉河水亦出独凰山,迤西流,神迳水自北来注之,南别出为达溪,潴为潭。过治北,屈南,右纳黄沙河,出大庙峡入清远。黄华水出东南羊角山,亦西南入清远,合于吉河水。其下流是为潖江也。   赤溪直隶: 要。隶广肇罗道。 同治七年,析新宁县赤溪、曹冲等地置。东北距省治四百一十五里。广二十里,袤二十里。北极高二十一度五十四分。京师偏西三度三十五分。 东、西、南三面滨海。南:曹冲山。西南:铜鼓山,其下曰铜鼓海。又有黄茅、青洲、大金、小金诸山,在海中。   韶州府: 冲,疲,难。韶连道治所。 南距省治八百七十里。广一百九十五里,袤三百一十一里。北极高二十四度五十五分。京师偏西三度二十一分。领县六。 有太平桥钞关,旧在南雄,后迁府治西南。又有太平分关,在英德。曲江繁,难。倚。北:浮岳。东北:韶石。西:芙蓉山。东南:南华山。湞水在东,一名湘江,自始兴入,西南流,合锦江、零溪,迳府治东南,武水自北来会,曰曲江,又谓之始兴大江也。又西南,过虎榜山,屈东南,右纳泷水,左纳曹溪水、宣溪水,南入英德为北江。县丞治莲花岭村。有濛浬、平圃二巡司。曲江县驿。旧芙蓉驿,废。有粤汉铁路。 乐昌 冲,难。府西北八十里。东:昌山,县以是名。北:桂山。东北:冷君。西北:九峰山。武水在西,一名虎溪,古谓之溱水,出湖南临武,东北至宜章。屈而南,入县西北境,武阳溪自乳源东流合焉。屈东南,历蓝毫山,为三泷水,与罗渡水、九峰水合。过县治西南,莲花江分流注之。又东,屈而南,左纳长垑水,右纳杨溪水,入曲江。有九峰、罗家渡二巡司。有粤汉铁路。 仁化 简。府东北百里。西北:黄岭山。东南:丹霞山。东:锦江出分水坳,西南至恩口,与恩溪水合,即蓝田水也。西南流,左纳扶溪水、康溪水,过县治东南,澌溪水合潼阳水自西北来注之。屈东南入曲江。有扶溪巡司。仁化县驿。 乳源 简。府西九十里。北:云门山。西南:腊岭。武阳溪自湖南宜章入,东北迳武阳司,右合七姑滩水,左纳瀔溪,屈东至乐昌入武水。杨溪水出西北神仙坪,亦至乐昌入武水。泷水一名洲头水,出西南梯子山,北屈而东,左纳员子山水,右纳汤盘水,过县治南,大布水北流合焉,又东南入于曲江。南有武阳巡司。世袭抚瑶一,管埠巿。 翁源 冲,难。府东南百八十里。嘉庆十六年改隶江西南安府,十七年仍来属。北:鸡笼。东:玉华。东北:婆髻山,罗江水所出,西南迳翁山南,浦水自东南来注之。屈南,右纳芙蓉水,左纳龙仙水,又西南与周陂水合,迤西过三华镇入英德。又西,太平水,一名江镇水,出东北桂袨山,南流至英德合罗江水,是为翁江也。桂山、磜下二巡司。 英德 冲,难。府南二百二十里。北:英山。南:南山。又南:皋石山,一名湞阳峡。北江在北,自曲江入,过湞石山,屈西至县治东南,东有翁江,右合曲潭水,左合罗纹水,西南流合焉。南至洸口,洭水合波罗水自西北来会。洭水者,湟水也,亦曰洸水,东南流入清远。有洸口、象冈二巡司。英德县驿。旧湞阳驿,废。有粤汉铁路。   南雄直隶州: 冲,繁,疲。隶南韶连道。 初沿明制为府,领县二,治保昌。嘉庆十一年,降为直隶州,省保昌县。十六年,复升为府。十七年,又降为直隶州。西南距省治千一百七十里。广一百七十里,袤一百二十一里。北极高二十五度十五分。京师偏西二度三十分。领县一。 大庾岭在东北,一名梅岭,有梅关。东:天柱。东南:青嶂山。南有湞水,出东北油山,南迳浆田镇,与昌水合。西南流,左合平田水、芙蓉水,右合东溪水,至长浦桥,北坑水合横水南流入焉。水出梅岭,又谓之大庾河水也。又西合长潭水,过州治南,楼船水自西北来注之,西南与修仁水合。又北纳半径水,入始兴。又西北,分水坳,石峡水出,为康溪水,入仁化。有平田、红梅、百顺三巡司。有保昌驿。旧临江驿,废。 始兴 冲,繁。北:丹凤山。南:机山。北:湞水自州入,西南至圆岭铺,跃溪水北流合焉。又南,墨江,出西南沙子岭,迤东为清化水,屈西北为凉伞水,右合翔水为始兴水,即古斜阶水也。又西北过县治南,与官石水合,又西北合氵贞水入曲江。有清化径巡司。在城驿。   连州直隶州: 冲,难。隶南韶连道。 初沿明制,隶广州府。雍正五年,升为直隶州,其阳山、连山割隶。嘉庆中,连山直隶。东南距省治七百六十里。广八十里,袤一百六十八里。北极高二十四度四十八分。京师偏西四度十七分。领县一。 南:楞枷,一名贞女山。西南:昆湖。西北:桂阳。湟水在西,一名洭水,汉志以为汇水。上源为卢溪,出西北黄蘖岭,又曰蘖水,南迤东过圭峰山,东北合奉化、潭源、黄娇诸水,至州治西南,高良水自连山西来注之,东南过同冠峡,入阳山。州判治皇子墟。有硃冈巡司。 阳山 难。州东南二百里。雍正十五年自广州府来属。北:骑田岭。西北:阳岩。东北:宝源山。湟水自州入,一名阳谿,南合同冠水,又东南过县治南,通儒水自马丁岭东流注之,又东与青莲水合。水出县北大陂墟,又谓之大陂水也。又东南,过三峡入英德。有淇潭、七巩二巡司。   连山直隶: 繁,难。隶南韶连道。 本连山县,隶广州府。雍正五年,改隶连州。嘉庆二十一年,升为绥瑶。东南距省治八百七十里。广一百里,袤一百二十六里。北极高二十四度四十九分。京师偏西四度三十五分。 北:昆湖山。西北:锺留、大雾。南:黄帝源山,一名黄连山,中有大排瑶五,小排瑶二十四。高良水在南,一名大获水,上源为横水,出西北天堂岭,东南流,迳治南,屈东北,与茂古水合。过鸡鸣关入连州,合于湟水。又,上吉水出西分水坳,西南流,至木羌墟,八排瑶水自东南来注之,屈西北,过钟山,入广西贺县,又为贺江别源也。有宜善巡司。   惠州府: 冲,繁,难。隶惠潮嘉道。 西距省治三百九十里。广四百五十里,袤四百里。北极高二十四度八分。京师偏西二度三十七分。领州一,县九。 有通判一,治碣石卫城,道光二十一年置。有惠州商埠,光绪二十八年中英商约订开。 归善 冲,繁,难。倚。东北:归化山,一名鸡笼山。东南:平海山。东南滨海,中有霞涌、吉头、澳头诸港。东江在北,一名龙江,自河源入,西南流,至府治东北。西江出县东龙头石山,西南合长塘水、上下淮水,入博罗。西丰湖、潼湖,皆引流入于东江。内外管、平山、平政、平海、碧甲五巡司。欣乐司,废。 博罗 繁,疲。府西北三十里。西北:罗浮山。东北:象山。东江自河源入,中与归善分界。合公庄水,迳县治南,右纳榕溪水,过缸瓦洲入东莞。其支渠,西北至黄家山,与罗阳水合,过石湾镇入增城。有石湾、善政、苏州三巡司。莫村废驿。 长宁 简。府西北四百里。北:玉女峰、云髻山。东北:雪洞山。新丰水在南,出西北分水凹,屈东与沙罗山水合。一东迳县治,又东,左合羌阬水,迳马头墟,左纳密溪、大席、忠信水,右纳锡场水,过立溪口,至河源入东江。罗纹水出县西宋洞山,西北至来石汛,屈西南入英德合翁江。有乍坪巡司。 永安 简。府东北二百里。西南:越王山。东南:南岭。南:秋香江,一名榄溪,出县东鸡公岭,西南流,与南山水合,至河源入东江。又西,神江、义容江从之。南琴江,源出公阬嶂,南流至米潭,又东北入长乐。北琴江亦至长乐,合于南琴江,其下流是为梅江也。有驯雉里、宽仁里二巡司。 海丰 难。府东南三百里。东:龙山。西北:五坡岭。南滨海。有丽江,一名长沙港,上流曰龙津水,出西北莲花山,东南会黄姜水,南屈而西,至鹿镜山,汇为青草澳,合大液水,迳大金笼山入海。东北有热水,南流过九龙山,屈东为大德港,至陆丰,合内河水入海。西:凤河水,南与鹅埠水合为小漠港入海。东:汕尾镇,县丞驻。有鹅埠巡司。平安废驿。 陆丰 难。府东南三百五十里。雍正九年析海丰县地置,治东海■E1,来属。东北:内洋山。南:虎头山。滨海。北:内河水,一名罗江,源出东北旗头嶂,与吉石溪合。南过石头山,分流,至大德港、乌敢港入海。又东:草洋水,东南流,屈西为华清港,至甲子港入海。上沙墟水出东北赤岭,至普宁合南溪。有甲子、黄沙阬、河田三巡司。有法留铺在县西,道接海丰,又东至惠来百六十里。有盐场三:曰石桥、海甲、小靖。 龙川 简。府东北四百里。东:霍山。东北:龙穴,一名龙川山。西北:山。龙川水在东,又名合河,上源为定南水,自和平入,东南合河口会杜田河,西南流,与浰溪合,迳县治东南,雷江水南流入焉。又西南,合合溪入河源为东江。又练溪出东北鹅石嶂,西南流,右纳通衢水,入长乐。有老隆、通衢、十一都三巡司。雷乡废驿。 连平州 简。府北四百里。东北:九连山。南:戈罗、笔山。有密溪水,出分水坳,东南流,与杨梅坪水合。又过州治南,纳内管水、九岭水,东南至长宁入新丰水。东大席水从之。又忠信水,西南入河源。有忠信、上坪、长吉三巡司。 河源 冲,难。府北百五十五里。西:桂山。东:古云。东北:蓝溪山。东江一名槎江,西南至蓝镇墟,左纳蓝溪水,右纳曾田水,又西南与康禾水合。过县治东南,新丰江自长宁东来注之,西南合秋香江入归善。西北:忠信水,出连平,西南过枫木镇,合二龙冈水,至长宁入新丰水。噩湖东为河源旧城,今谓之下城也。有蓝口巡司。义合、宝江二驿,后废。 和平 简。府东北四百二十里。北:紫云山。西:九连山。东北:定南水,自江西定南入,东南流,右纳乌虎水,又东北过江口,屈东南入龙川。浰水出西北羊角山,东南至合水口,汤坊水自东北来注之,过林镇墟,与九龙水合。屈东至龙川,入于定南水。有浰头巡司,后废。   潮州府: 冲,繁,难。隶惠潮嘉道。 西距省治千一百八十五里。广二百五十五里,袤三百里。北极高二十三度二十七分。京师偏东十二分。领一,县九。 有黄冈同知,康熙五十七年置。有通判一,治菴埠镇。 海阳 冲,繁,难。倚。东:韩山。南:桑浦山。西:湖山。西北:海阳山。韩江在东,一名意溪,上承留隍河,自丰顺入,东南过蒲都山,分流为三:正渠东南流为东溪;东北出者曰涸溪,旧名噩溪,屈东南,过七屏山至饶平为后溪;西南出者曰西溪,过府治东南,右纳白茫洲水,屈南,北溪水自揭阳来注之,屈东,与东溪合,南流入于澄海。县丞一,治菴埠镇。有浮洋巡司。凤城废驿。 丰顺 疲,难。府西北百九十里。乾隆三年以海阳县丰顺镇置,析嘉应州及揭阳、大埔二县地益之,来属。南:瘦牛山,一名云落山。东北:铜鼓嶂。东:留隍河自大埔入,西南合丰溪水,又南合九河水,入海阳为韩江。又南汤溪,一名汤阬水,下流至揭阳为北溪。有汤阬、留隍二巡司。 潮阳 繁,疲,难。府南百四十里。东:东山。东南:钱澳。西北:曾山,一名双髻山。北、东、南三面滨海。海中有东沙岛。练江在西,首受揭阳南溪,自普宁入,至县治南合后溪,西南出海门入海。西北:后溪水亦出揭阳,东南过石井山为铺前水,过浔洄山,别出为后溪,引流入练江,过磊口山为招沙水,屈南,至河渡门入海。有招宁、吉安、门辟三巡司。有灵山驿。 揭阳 繁,难。府西南八十里。西:独山。西北:揭阳山。东南滨海。南:南溪,出县西明山,东南流入普宁,又东北入县。西南:古溪水北流合焉。迤东迳县治南,与北溪别派合,东南过双溪口入海。北溪出丰顺南,屈东分流注南溪,又东北至海阳合韩江。县丞驻棉湖寨。有河婆、北寨二巡司。 饶平 难。府东北百五十里。北:九峻。西:凤凰山。东南:红螺山。南滨海。海中有井洲、信洲、浮浔、牛心石诸澳。东南:黄冈溪,出东北界山,西屈而南至望海岭,姚源水自西北来注之,南与飞龙径水合,屈东南为大石溪,至黄冈镇分流入海。西南:韩江,自海阳入,合后溪水,东入澄海。东南有黄冈镇城,其东南为大城所城,又南为柘林,有柘林巡司。海山、东界二盐场。 惠来 难。府西南二百七十里。西:龙溪。西南:钓鼇山。东南滨海。南:神泉港,上流为龙江溪,出西北南阳山,东南合葵潭水、梅林水,迤东过龙江关,林招溪自西北来注之,东注神泉港。东福溪、禄昌溪皆流合焉,又南入海。有神泉、葵潭二巡司。北山驿。惠来栅盐场。 大埔 简。府东北百六十里。西:阴那山。汀水自福建上杭入,一名神泉河,东南流,迳县治东北,屈西,漳溪水东流北屈注之。又西过大河山,屈南与小河水合,又南至三河市,清远河西北流合焉。河出福建平和,其上源曰河头溪也,东南入丰顺。有三河、白堠二巡司。乌槎司一,废。 澄海 繁,难。府东南六十里。康熙五年省入海阳县,八年复置。北:管陇山。西南:龙泉山。东南滨海。海中有凤屿,其下曰侍郎洲、大莱芜、小莱芜山。西北:横陇溪,首受东溪,自海阳入,西南别出为新港水,分流入海。正渠迤东流,南别出为玉带溪,至县治东南入海。又东迳狮子山,与饶平后溪合,东至东陇关为东陇港入海。有漳林、鮀浦二巡司。商埠曰沙汕头,咸丰八年英天津条约订开。有潮海关。潮汕铁路。小江盐场。 普宁 繁,疲,难。府西南百二十里。南:铁山。西北:官人望山。南溪自揭阳入,歧为二:一东迳马嘶岩山,东北入揭阳;一西南迳鲤湖埠为鲤湖水,屈东南,与上沙墟水合,过